刘庸看了于铁城半晌,最终还是有些无奈,心里想着先这样吧!等以后再想办法让他慢慢恢复。
村子里的小超市虽然客流量不多,但来来往往总有些买烟买菜的人关照着生意。小超市的门口堆放着水果蔬菜,大多苹果橘子萝卜白菜一些好卖能长时间储存的,至于铁城菜谱上的菜,在这里并不能配齐,所以刘庸需要到镇上一趟。
说起刘村所属的镇府倒是有一个不错的名字,九龙镇,而镇上唯一的热闹街道也叫九龙大道,九龙的名字来源已经不可考究。
街道上熙熙攘攘,每到逢年过节都是水泄不通,只是这两年因为新冠的原因才略显冷清。
刘庸带上口罩,穿梭在九龙大道上,这里露天摆摊的老头老太太售卖的蔬菜是最经济实惠的,对于城里人来说几块钱一斤的青菜,也许在这里几块钱能让你吃上半个月的。
这些老年人大多有自己的菜园子,平时种的菜吃不完就悠闲地来镇上摆个地摊,用鱼皮袋子往地上随便一放,坐在小马扎上和同来的老人聊天。
刘庸驾轻就熟的在这些摊位之间穿梭了一来回,就把需要的菜买好了。然后,进到超市买些肉类,就急忙往回赶。
回到家后,见玲珑已经回来,刘庸见她时,她坐在于铁城的床边说着什么。
“啊呀呀!”见到刘庸,于铁城僵硬的脸上才露出了难得一丝笑意,嘴里像是诉苦又像是在和他打招呼。
玲珑看着于铁城有些惊讶,刚才她和他说了半天于铁城硬是不冷不热的,吭也没吭一声,怎么见到刘庸就有了反应,难道是怪自己没有照顾他?
刘庸无奈一笑,说:“你别说了!我可听不懂,玲珑!你先看着咱爸,我去做饭。这老头可没少点菜,我得忙活一阵了!”
玲珑赶忙拉住刘庸,问道:“别急!我爸怎么回事?他是不是不记得我了?”
“没有,放心吧!我观察了!他是因为太长时间的昏睡,记忆有些不连贯,说话都忘了怎么发音,我看过几天就好了!实在不行,咱们再去趟医院。”刘庸拍了拍玲珑,安慰着说道。
见刘庸说完就要走,玲珑赶忙又跟了上去,边走边问:“刘庸,你呢?虽说爸需要照顾,但你准备怎么打算?”
刘庸猛一下被玲珑一问,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段时间攻读医书,玲珑是知道的。而她之所以这样问,也是带着像刘庸一样,对未来很多的不确定来问的。一是没有资历和专业文凭,再者毕竟年过三十了,所有的一切都让行医这条路走不通畅。
来到厨房,把买来的菠菜拿出来,刘庸摘着菜上黄叶,才开口说道:“玲珑,你记得苏东坡吗?”
玲珑一怔,她一个名牌大学的文科生,对苏轼肯定是多少知道的。但她感觉刘庸不应该拿这些古人说事,她自认为太了解自己丈夫了!
“知道啊!”
刘庸看了看眼前的玲珑,忽然感觉到局促,本来他还想问“你知道他一次被贬之后故事吗”,但他没有这么问了!对于玲珑来说,她可能在学校时代就了解这些。刘庸沉默片刻,自顾自地摘掉一颗菠菜的枯叶,缓缓说:“苏东坡这人其实有很多我们现代人学习的地方,他故我,洒脱,心里永远能放下那些烦心事。
杭州是他的第二故乡,他在哪里八九年间享受生活,我行我素。”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艳抹总相宜。
“这首诗,世人是皆知的,到还有一首是他在密州写的。
百年三万日,老病常居半。
其间互忧乐,歌笑杂悲叹。() ()
颠倒不自知,直为神所玩…”
说到这里,玲珑打断道:“刘庸,你不觉得这些话太消极了吗?现在社会生活节奏快,和古代不一样的。”
刘庸起身又拿起肉在案板上切,说:“你把菜洗了!”
一边切肉,他对玲珑说道:“不同的年代环境,限定的时间空间里,做事情的结果和行为方式都会导致不一样的结果。
苏东坡的境界就很高,有时候迷茫的时候,觉得很多事物都没有意思的时候,可以借鉴一下他的精神思想。”
玲珑扭头问:“迷茫?没有意思?刘庸!你不会有什么厌世的情绪吧?”
刘庸一笑,说道:“你想什么呢?我怎么可能厌世,我只是想表达,有时候让一些事情顺其自然或者…”他顿了顿,有些抱怨道:“你看,我想给你表达的先进思想和辩证思路都被你打断了!我现在也说不清楚了!”
玲珑撇了撇嘴,说:“好好!你接着说!苏东坡!”
刘庸接着说:“其实,思想这个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他被流放到岭南也就是惠州的时候,已经快六十了。这个年纪,还能无喜无悲的活在故我的境界中,这可能就是我要学习的。”
玲珑说:“闹了半天,你表达的是学习他的心态,苏轼这个人性情应该很是洒脱,女孩子会喜欢吧!对了!你不是在看医书吗?学的怎么样?”
刘庸摇了摇头,说:“行路难,难于上青天!这古人研究的到底是什么呢?你说简单吧也简单,医书上都有方子,几两几钱都有备注,照方抓药太简单了!
可难的是,要对症下药,前两天看的方剂,我自己还配了一副“高枕无忧散”和“清肺汤”。这两天看的都是理论,又糊涂了!五脏六腑都有属性,阴阳五行都在其中,感觉看病和看相一样。
不过,你可别说,老于那里可能真起效果了!”
说着,刘庸把让于铁城按照日出日落养病的过程说了一遍,玲珑听后也是有些半信半疑地说:“医生是说过苏醒的可能很渺茫,也许你做这些真的有用也不一定。”
开饭时候,于铁城坐在轮椅上咿咿呀呀,眼珠子转了又转,一会看看刘奶奶一会看看刘升和玲珑,嘴里就是说不清楚话语。但看见他醒过来,一家人都露出了笑容。刘奶奶坐在他旁边说个不停,只听她道:“你这病呀!就是走动太少,以后可得注意!”
刘升也说:“对!自从你办了那个烽火书会,就没见你活动过。”
“烽……呀!啊…”
于铁城听到烽火书会几个字后,忽然就激动起来,一个烽字竟然脱口而出,之后还是无法言语出来。但看那样子,对于他的烽火书会很是在意。
于铁城叫喊着,忽然拿眼镜看向刘庸,嘴中说:“烽…烽!”
刘庸最是了解烽火书会的现状,也知道于铁城要问什么,赶忙回屋子里拿纸和笔,写道:“书会所有人都等着你呢!”
于铁城眼睛里似乎有点点泪花与光芒,他这次艰难的开口说了一个:“开…”
刘庸会意,写道:“是要开始书会的正常活动吗?”
其实,刘庸这段时间一直在思考烽火书会的问题,他想办一个公众号,因为网络上很多粉丝这样要求。但前段时间于铁城重病昏迷不醒,他实在也无心过问。烽火书会虽然是老于一手带起来的,有着他的一些愿望和追求在其中,但毕竟是做公益的组织,组织者不在也就失去了动力。
如今,刘庸可以着手解决烽火书会的问题了!为了老于,也得往前冲一冲,了却了他的心愿,建立一个让浮洲青少年,有文化,有品位,有追求的读书学习组织。
村子里的小超市虽然客流量不多,但来来往往总有些买烟买菜的人关照着生意。小超市的门口堆放着水果蔬菜,大多苹果橘子萝卜白菜一些好卖能长时间储存的,至于铁城菜谱上的菜,在这里并不能配齐,所以刘庸需要到镇上一趟。
说起刘村所属的镇府倒是有一个不错的名字,九龙镇,而镇上唯一的热闹街道也叫九龙大道,九龙的名字来源已经不可考究。
街道上熙熙攘攘,每到逢年过节都是水泄不通,只是这两年因为新冠的原因才略显冷清。
刘庸带上口罩,穿梭在九龙大道上,这里露天摆摊的老头老太太售卖的蔬菜是最经济实惠的,对于城里人来说几块钱一斤的青菜,也许在这里几块钱能让你吃上半个月的。
这些老年人大多有自己的菜园子,平时种的菜吃不完就悠闲地来镇上摆个地摊,用鱼皮袋子往地上随便一放,坐在小马扎上和同来的老人聊天。
刘庸驾轻就熟的在这些摊位之间穿梭了一来回,就把需要的菜买好了。然后,进到超市买些肉类,就急忙往回赶。
回到家后,见玲珑已经回来,刘庸见她时,她坐在于铁城的床边说着什么。
“啊呀呀!”见到刘庸,于铁城僵硬的脸上才露出了难得一丝笑意,嘴里像是诉苦又像是在和他打招呼。
玲珑看着于铁城有些惊讶,刚才她和他说了半天于铁城硬是不冷不热的,吭也没吭一声,怎么见到刘庸就有了反应,难道是怪自己没有照顾他?
刘庸无奈一笑,说:“你别说了!我可听不懂,玲珑!你先看着咱爸,我去做饭。这老头可没少点菜,我得忙活一阵了!”
玲珑赶忙拉住刘庸,问道:“别急!我爸怎么回事?他是不是不记得我了?”
“没有,放心吧!我观察了!他是因为太长时间的昏睡,记忆有些不连贯,说话都忘了怎么发音,我看过几天就好了!实在不行,咱们再去趟医院。”刘庸拍了拍玲珑,安慰着说道。
见刘庸说完就要走,玲珑赶忙又跟了上去,边走边问:“刘庸,你呢?虽说爸需要照顾,但你准备怎么打算?”
刘庸猛一下被玲珑一问,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段时间攻读医书,玲珑是知道的。而她之所以这样问,也是带着像刘庸一样,对未来很多的不确定来问的。一是没有资历和专业文凭,再者毕竟年过三十了,所有的一切都让行医这条路走不通畅。
来到厨房,把买来的菠菜拿出来,刘庸摘着菜上黄叶,才开口说道:“玲珑,你记得苏东坡吗?”
玲珑一怔,她一个名牌大学的文科生,对苏轼肯定是多少知道的。但她感觉刘庸不应该拿这些古人说事,她自认为太了解自己丈夫了!
“知道啊!”
刘庸看了看眼前的玲珑,忽然感觉到局促,本来他还想问“你知道他一次被贬之后故事吗”,但他没有这么问了!对于玲珑来说,她可能在学校时代就了解这些。刘庸沉默片刻,自顾自地摘掉一颗菠菜的枯叶,缓缓说:“苏东坡这人其实有很多我们现代人学习的地方,他故我,洒脱,心里永远能放下那些烦心事。
杭州是他的第二故乡,他在哪里八九年间享受生活,我行我素。”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艳抹总相宜。
“这首诗,世人是皆知的,到还有一首是他在密州写的。
百年三万日,老病常居半。
其间互忧乐,歌笑杂悲叹。() ()
颠倒不自知,直为神所玩…”
说到这里,玲珑打断道:“刘庸,你不觉得这些话太消极了吗?现在社会生活节奏快,和古代不一样的。”
刘庸起身又拿起肉在案板上切,说:“你把菜洗了!”
一边切肉,他对玲珑说道:“不同的年代环境,限定的时间空间里,做事情的结果和行为方式都会导致不一样的结果。
苏东坡的境界就很高,有时候迷茫的时候,觉得很多事物都没有意思的时候,可以借鉴一下他的精神思想。”
玲珑扭头问:“迷茫?没有意思?刘庸!你不会有什么厌世的情绪吧?”
刘庸一笑,说道:“你想什么呢?我怎么可能厌世,我只是想表达,有时候让一些事情顺其自然或者…”他顿了顿,有些抱怨道:“你看,我想给你表达的先进思想和辩证思路都被你打断了!我现在也说不清楚了!”
玲珑撇了撇嘴,说:“好好!你接着说!苏东坡!”
刘庸接着说:“其实,思想这个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他被流放到岭南也就是惠州的时候,已经快六十了。这个年纪,还能无喜无悲的活在故我的境界中,这可能就是我要学习的。”
玲珑说:“闹了半天,你表达的是学习他的心态,苏轼这个人性情应该很是洒脱,女孩子会喜欢吧!对了!你不是在看医书吗?学的怎么样?”
刘庸摇了摇头,说:“行路难,难于上青天!这古人研究的到底是什么呢?你说简单吧也简单,医书上都有方子,几两几钱都有备注,照方抓药太简单了!
可难的是,要对症下药,前两天看的方剂,我自己还配了一副“高枕无忧散”和“清肺汤”。这两天看的都是理论,又糊涂了!五脏六腑都有属性,阴阳五行都在其中,感觉看病和看相一样。
不过,你可别说,老于那里可能真起效果了!”
说着,刘庸把让于铁城按照日出日落养病的过程说了一遍,玲珑听后也是有些半信半疑地说:“医生是说过苏醒的可能很渺茫,也许你做这些真的有用也不一定。”
开饭时候,于铁城坐在轮椅上咿咿呀呀,眼珠子转了又转,一会看看刘奶奶一会看看刘升和玲珑,嘴里就是说不清楚话语。但看见他醒过来,一家人都露出了笑容。刘奶奶坐在他旁边说个不停,只听她道:“你这病呀!就是走动太少,以后可得注意!”
刘升也说:“对!自从你办了那个烽火书会,就没见你活动过。”
“烽……呀!啊…”
于铁城听到烽火书会几个字后,忽然就激动起来,一个烽字竟然脱口而出,之后还是无法言语出来。但看那样子,对于他的烽火书会很是在意。
于铁城叫喊着,忽然拿眼镜看向刘庸,嘴中说:“烽…烽!”
刘庸最是了解烽火书会的现状,也知道于铁城要问什么,赶忙回屋子里拿纸和笔,写道:“书会所有人都等着你呢!”
于铁城眼睛里似乎有点点泪花与光芒,他这次艰难的开口说了一个:“开…”
刘庸会意,写道:“是要开始书会的正常活动吗?”
其实,刘庸这段时间一直在思考烽火书会的问题,他想办一个公众号,因为网络上很多粉丝这样要求。但前段时间于铁城重病昏迷不醒,他实在也无心过问。烽火书会虽然是老于一手带起来的,有着他的一些愿望和追求在其中,但毕竟是做公益的组织,组织者不在也就失去了动力。
如今,刘庸可以着手解决烽火书会的问题了!为了老于,也得往前冲一冲,了却了他的心愿,建立一个让浮洲青少年,有文化,有品位,有追求的读书学习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