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奇怪,将才还在感叹他人命运的吴孟娘,此时并没有表露出些微的伤怀或哀婉。她神色平淡,看不出什么情绪,当瞧见远溯怔愣的目光投过来,也只是轻描淡写地重申:“他死了,所以我来了。”

    莫非是无关紧要的故人?不应该,谁会为了度外之人孤身涉险?难道,难道……

    “你在臆度我什么?”吴孟娘掀了他一眼,将毛栗壳剥得“咔咔”作响。

    “……我,”远溯被她一下子戳穿,嗫嚅着辩解道,“我是在想,为何是‘五年’这个年限……我记得那晚有人叩门,你劝来人忍耐,提到过‘五年都挨过来了’的话……”

    “世子殿下,你偷听?这可有悖于礼法,与世子殿下平素守文持正的高名不符呀。”

    远溯本想用“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来驳,又被她一句“守文持正”给框定了,哽了哽,还是赔话道:“是我忘了分寸,全不成体统。”

    这回换吴孟娘哽住了,挺小巧的果仁,让她嚼得旷日弥久的。

    远溯极满意她的反应,也剥了个毛栗塞进口中,不紧不慢地嚼着。嚼了稍顷,他突然记起那个“江沄”:“你这位故人,与吴世川身边那个叫‘江沄’的女子有关吗?当晚的叩门之人是个男孩,这名女子也有一个儿子,况且你说到过,吴世川就是在五年前有的儿子……天命,就是吴世川杀人、抢妻、夺子的借口?”

    他言词凌乱,思路倒还明白。吴孟娘闻言,先是“嗯”了一声,然后摇头,淡淡笑了起来:“吴世川有没有抢妻、夺子我不清楚,说他杀人也不是在冤枉他,但这条命真算不到他头上,该算到我头上。”

    猝不及防的答话,令远溯一时失措,欲言又止道:“你,他是为着救你送命的?”

    “救我?”

    “既是故人,你又为之涉险,救命恩人自然要比杀身仇人说得通。”

    吴孟娘深深地看向远溯,问他:“我杀了人,心怀愧疚,弥补不来本人,只好完成他的遗愿,说不通吗?”

    她仍是笑的,神色却不复平淡,讲起话来也生硬,不似供认不讳,更像是言不由衷。

    远溯很肯定:“于旁人也许说得通,于你说不通。”

    他略一沉吟,又深以为然道:“你要帮江沄和她的儿子离开吴世川,不妨杀了吴世川一了百了,凭你的身手做得到,但你没有,反而多番布置,要拿吴世川法办。”

    “吴世川大小也是个乡约,杀了他会被追查还可能背官司,我不愿惹麻烦罢了。”

    远溯指着自己的眼睛示意:“你可以下毒,连个正经大夫都没有的地方,大抵会当他是生了急病暴毙。即便异议,有人报检,只要你形迹小心、没在人前露过脸,也追查不到你身上。”

    “按察使大人,要纵容案犯吗?”吴孟娘并不松口,“我没杀吴世川,又不代表没杀别人。”

    远溯也固执:“我不信。”

    鲜见横了心要揽命案的人,句句都在理,像对答过千百次般无懈可击,但句句都与面前这个生死关头还念念不忘救他人出水火的人迥异。远溯自恃识人通彻,吴孟娘的可疑处,不妨碍她的为人。她一颗愧疚之心是真,但断非“杀了人,心怀愧疚”此种原委,这条命若真要算到她头上,顶多是误杀,或者,替死。

    远溯打定的主意不会改,非但不改,还倍加执拗,再说得通的托辞他都不信。但分说到词穷,无言以对,他只是赌气道:“讲定了开诚布公、互通有无,你若在这条人命上冒名,我就当你破约。”

    吴孟娘不笑了,看着远溯的眼神变得微妙起来。

    赌气是赌气,远溯其实拿她无法,用无济于事的破约来“要挟”,并不指望她能亲口承认什么,仅仅是一厢情愿地在二人中间划界。因为从疑三惑四到共过生死,行之惟艰,他想计无返顾,又最厌倦百折千回的缠磨,一颗心总要分散各处,不若适当其时明白一刀,切断是非。

    吴孟娘还是打住了这一刀,她道:“开诚布公、互通有无,我对你确不该有半句虚言。”

    她是不想破约,但也有意要回避这条人命的归属,于是减省了前情,直接切入主题:“归根到底是一条命,一命抵一命,合情合理。我不能用我的命去抵,就帮他去救别人的命,所以我找来吴家村,应允了江沄,只当用她和她儿子两条命,抵还给我这位故人。”

    合情合理吗?远溯无端觉得怪异:“看来你们私交不错,他愿意同你坦言吴家村的秘而不宣,你也愿意为他插手了不相关的事情。”

    “泛泛之交而已。”

    “他是事机的人?”

    吴孟娘神色不动,无可奉告的样子:“你对事机那么感兴趣,又有可走的门路,何不亲自上门去打交道?”

    “你倒是严防死守。”远溯无可奈何地摊摊手,面上到此为止,心里却坚定了试探的念头,得找个机会旁敲侧击试试,不信真就从她口中打听不到一点事机的讯息。

    他垂眼,目光偶然落在乌发间的骨簪上,这才想起,她所使的暗器似乎由此中射出的。骨簪,就是弩匣?奇技淫巧,不输鬼工球。

    远溯新奇道:“这也是斫鼻庑的出品?”

    “是我做的。”吴孟娘拔了骨簪递过去,给他指明了机关位置,就手开始整理发髻,毫不仔细自家的奥秘旁落。

    这枚骨簪约六寸长、两寸厚,整个明润光滑,只在簪头镂刻三行水波纹,不知有无骨在五行中属水的缘故。水波之间,漂荡三点突起,即是机关的位置所在,一齐按下,骨簪便“咔”得弹开,里头赫然十来根银亮的小针,比普通的绣花针短上一半,也细上一半,针尖闪闪,若新发于硎。内中机括藏在针下,肉眼看不分明,但见水波之上错落两行极其细密的针孔,数来竟有十二个,正是小针弹射的出口。

    不做女工,却工于用针制成的暗器,她可真是精奇古怪。

    远溯的眼力还未复旧,短暂注目就酸胀得流泪,他将泪水揩了又揩,爱不释手地研究上许久,才啧啧称赞道:“穷工极变,莫过于此!”

    “论穷工极变,不及你的软剑,剑身微薄似蝉翼,缠绕在衣料中当作韦带,几乎看不出开锋。如此工艺,希世难得,实非我这雕虫小技能够比拟,可是出自军器监?”

    “军器监才不会为我花上几多心思,”远溯讪笑着,执骨簪的手顿在身前,声音也不经意间低缓下来,“是从前军中一位校尉的手艺。”

    皇家子弟重骑射,刀枪剑戟只习以对阵,更不必说其它外门功夫,远溯这样软剑随身的,常被讽作江湖做派、暗杀之流,并不受待见。当休明盛世,多得是轻武崇文之辈,骑射还勉强,武技上就不甚了了,毕竟身份特殊,有侍从保护,久而久之,力能自保的都少有,反倒是身手不群的变得希奇。

    不过,没些这个那个的说头,远溯本身也够他们希奇的了。

    远溯的母亲长公主,是登坛拜将、能征善战的女将军。自远溯能走会跑,长公主便扔他进军中历练,习武不成,耳濡目染,从小养成的秉性使然,他平素惯于演武。那时,长公主身边亲信,有位姓檀的校尉,擅长铸造,远溯三不五时总要摸去他的营房,赖在那些精兵利甲里玩闹。檀校尉是个温厚人,见远溯亲近兵器,特特打造了式样罕有的赠他,这柄软剑便是其中之一。

    都是聚沙之年的旧事了,远溯已许多年不曾闻说檀校尉,感今怀昔,不免唏嘘:“可惜,他十年前在战事中毁伤双手,手艺不再了……”

    “十年前……永宁平乱?”

    “是,十年前,永宁平乱时。”远溯应道,飘远的思绪被拽回到眼前。他抬眼,却见吴孟娘秀眉紧拧,好似陷入了什么谵妄中,口唇翕动着,偶而还焦灼地轻咬一下。

    “孟娘?”

    她眸中一紧,转过神来,面对远溯的问询,神色微乎其微地闪动了,复又如常:“……那个屏州的举子,不知是否也同我们一般险遇……”

    “怎么说?”远溯装作没发现她的异样,随口问道。他心知她是在岔开话题,想着,大概她曾在永宁平乱那几年遭过难,回忆起伤心事,失张失致。

    这些故人、旧事,或都引人回首,不提也罢,没的平白惹人伤怀的。

    但远溯很快意识到,自己想错了。几日相处下来,远溯多少了解吴孟娘的韧劲——她无疑是个打掉牙齿会云淡风轻地和血吞,来日方长的人。以她的脾性,即便曾在战事中停辛伫苦,事过境迁再提起,也只会不咸不淡议上两句,实在轮不到“伤怀”二字去描摹她的异样。而且,她没有无故拉扯来那个屏州的举子打岔,思想片刻,真就讲全了这则悬案的上下文。

章节目录

去彼昭昭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彦肆陆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彦肆陆并收藏去彼昭昭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