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两年前的年关上,屏州发了场水灾,官道被淹得七七八八,想上京的,要么冒着风险走水路,要么绕远,借道相邻的例州。

    举子自然是不愿冒风险的。他已考过一次,落榜之耻积羞成怒,迫使他三年苦读不敢释卷,就指望着这一次春闱扬眉吐气,可不能折在半路。他打算着,借道例州稳妥,多费的时日,用来顺路拜访当地的士族和乡贤,交际一二,也好方便日后仕途。于是,举子一一给寄去拜帖后,为免迟误考期,刚过完上元节就别了家里,携一书童匆匆启程了。

    举子门第不显,但结了个寒门出身又席丰履厚的好岳家,成婚以来,依托亲族颇拜识了些贵友,此番亦复如是。一路行来,顺顺当当,偏巧在康宁县出了乱子。

    那日后晌,举子二人途径县城,顾及接下来赶山路辛苦,就准备就地住下多歇几时,天亮再出发。举子本意拜会了县官乘便寄宿,不防县官巡视乡里未归,城中又无可踏足的门楣,只好去往客栈投宿。康宁县是个小县城,城里只一家客栈,统共十余间房,还有一半在修缮,正好赶上了空着的最后一间。

    收拾停当,二人下来客堂用晚饭,在少之又少的客人中,他们见着一个儒生,边啃吃薄饼边捧了书卷默诵,很是用功。举子顿生惺惺相惜之感,主动上前自报了家门。儒生却非应试的读书人,他自称是例州乌原县的幕友,探亲路过的康宁县,明日拜会过县官就要返程屏州了。

    举子没去过乌原县,只来往过几个乌原县的举子。他也担心异乡遇骗子,攀谈中有所探查,而儒生言谈自若,又端的臆揣官事的姿态,实在没探着可疑之处。举子遂放下心来,与之交换了名帖,相约日后再聚首。

    举子的担心不错,这儒生确非乌原县的幕友,他那名帖上就没一个字属实的,但要说死他和举子失路有关,倒也未必尽然。

    用过晚饭后,举子回房歇息,书童去了前院照看他们的骡马,变故就是在二人分开的这个当口发生的。差不多天擦黑儿的时候,举子突然慌慌张张地抱着行李来找书童,说什么都不住了,立马就要赶路。书童哪里能拦得住主子,糊里糊涂地就跟着上路了,其间问起缘由,举子始终缄口不言,只是一脸心有余悸的样子,好像将将逃出生天。

    一月的天黑得快,时辰其实还早,二人出城门时才近戌时,照他们的脚程,午夜前后勉强能抵达下一个驿站,到时可再休整。而这段路也并不算险,只要中间翻一座山,便都是官道了。但是就在中间这段山路上,不知怎的,二人竟没头苍蝇似的走散了。

    书童运气好,误打误撞自己走了回头路,连忙掉转康宁县报官寻人。失路的毕竟是位举子老爷,县官不在,差役们也不敢怠慢,当即搜罗了人手去找,还不忘传信给县官。一群人就这么找到了天亮,终于在山林深处一断崖找见了举子的尸骸,残缺不全的,想是被豺狼虎豹分食过。

    赶考的举子横死,是大事一件。摸着夜路赶回来的县官耽搁不起,核对过尸骸身上的浮票,确认身份无误,就层层上报州府,立案稽查。然后仵作检尸、县官亲验,俱定死因为坠亡,约在后半夜,其余外伤都是死后所致。也检点了举子随身的物品,几个银钱,一无所失,而且举子家道壁立,从小清贫惯了,又怕途中漏财招祸,根本一身朴素,连坐骑都只是骡马,倒是那头骡马一径没找见。

    不谋财,或许是仇杀,有人推倒举子摔落断崖。

    第一个被怀疑的就是书童,但举子死在后半夜,书童还未入夜就和差役们一起找人了,不曾单独行动。举子风评也一向好,没有结过仇家。何况,怎样的仇家会一路跟踪到山里,非得撇下瘦弱的书童,专挑举子落单的机会下手?

    往前推索,举子上一次落单是客栈,那时他急急离开,难说是否察觉了危险,因此,第二个被怀疑的就是儒生。人自是没找见,据店家说,儒生是举子离开前走的,他来客栈本就不为住店,午后买了薄饼,坐在客堂一吃就是一个下午,吃完便走了。人的确可疑,但康宁县找不见,假名帖用不上,查来查去,不了了之。

    再往前就没的查了,举子这一路拜访的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也没遇见儒生这样的蹊跷,总不能将他此前交际逐个排查过。

    然而,除失足外,仇杀就是最合理的。那座山所占地界不甚大,差役们上半夜已翻找一遍,包括举子坠亡的断崖,而且一群人喧叫着找,人就在山里,如何听不见?既然举子死在后半夜,那么前头的时间,极有可能是被挟持去了哪里,求救不得,又被趁机推落断崖,只是没有线索。

    最终,还是以失足结了案。

    事情到这儿,实际就了结了,该查的都查了个全,也就儒生有嫌疑但下落不明。两个州的州府特派了官差来查案,也是查来查去,不了了之,只能例行公事地察勘下周边,填补公文交差。之后,举子有些家世的岳家不忍贤婿不清不楚地客死他乡,曾隔山跨水地努力过一阵儿,徒劳无功,渐渐也便罢手了。

    到底是存了疑点的案子,一传十、十传百,街谈巷议都猜举子是被山野精怪餍住了。那个儒生就是妖孽的幻化,哄骗举子离开人气盛的客栈,又作法使他们主仆失路,诱人跳下断崖。分食举子的哪里是豺狼虎豹,就是那个妖孽!至于为何放过书童,当然是他童子身阳气重,百邪不侵了。一时间,那座山也被添油加醋成了妖孽的巢穴,人人走避,生怕变作下一具残缺不全的尸骸。

    ***

    讲完了,吴孟娘一瞬不瞬地盯着远溯看,等他反应。

    听完了,远溯很体贴地,将手头剥好的,最后几个毛栗塞给吴孟娘。

    “你是认为,我们身在举子丧命的那座山里,”远溯向孔道里指了一指,“分食举子的豺狼虎豹或妖孽,就是那东西?”

    吴孟娘没定论:“这个事情,也是我那故人同我讲的,他当年正从屏州借道例州,将街谈巷议听说得清楚。他确乎认定吴家村才是罪魁祸首,但没同我讲明因由,他的原话是,‘倘或真有妖孽,也是被吴家村豢养的妖孽’。”

    又道:“我虽无法肯定我们所在是否举子丧命的那座山,但能任意出入这一带山林的,必然只有吴家村的人。我们反正是被困在山里,又遇上伤人的凶兽,如若反抗不成,不也是残缺不全的尸骸一具了。难道吴世川关我们在这里,旨在杀人吗?”

    远溯未置可否,有点出神地低了低头。他蓦地想起江浞来,总觉得,江浞那则悬案和举子这番遭遇分外重叠。

    ——江浞和举子同为屏州人,一个去到霖平府,一个来到例州,俱长逝在客土。

    ——江浞和举子都在遇到下落不明之人的当晚坠亡,他们进山的缘由不详,但应该都是自愿的。

    ——江浞和举子身故后,便有神神鬼鬼的流言蜚语不胫而走。

    ……

    将儒生换作妖道,假设举子失路时他正在近旁,二者经历就更没几多差别了……除了,残缺不全的尸骸,和不翼而飞的遗体。

    远溯问道:“举子遗体破损成了什么样子?面容还完全吗?”

    “举子的书童和岳家都认过尸,不大可能会被偷梁换柱。”吴孟娘听出了他的言下之意,“官府办案的门道,你比我明晰,尤其这类牵涉举子的案件,若事主身份都被作伪,可就不是偷梁换柱那么简单的了吧。”

    举子有功名在身,这类牵涉举子的案件皆属公事,确实要严谨得多。别说当时案发,县官要层层上报才能立案,事后结案,州府也要上告朝廷,得到公文批复,再层层下达至案发地,期间如按察使等督察职官,还会不定期调案重审,以纠冤假错案。如此法度,事主身份若被作伪,可真就不是偷梁换柱那么简单的了。

    “结案过后,那举子是否返回原籍安葬?”

    “是。因身躯毁坏得厉害,还聘来专人敛容,好在冬寒尚留余地,保持了尸身直到殡殓。听说,那场丧礼办得挺体面,举子岳家花费不少。”

    看来,举子之死不存在江浞这般“以命换命、起死回生”的邪门。然猝不及防,一阵儿说不清道不明的不安袭上心头,难辨是为着江浞亦或举子,远溯只觉就要触及披覆本相的那张帷幔了,但仓卒之际,沾手扑朔。

    “耳熟吗?”

    远溯微怔:“……我应当耳熟吗?”

    吴孟娘眸中多了些微揣度:“横死的行人,和伤人的凶兽,这两宗事故里,我觉着,至少一宗,你应当耳熟。”

    远溯佯为不知,一笔带过道:“这两宗事故,并不少见。”

    “我这个人,蛮待见开诚布公、互通有无的关系,所以乐意将我所知倾囊相告。”吴孟娘勾了勾唇角,“知道的再详尽,都括囊不言,又不能攒着给我陪葬,不如向可以缔盟的仁人君子吐实,不争刃迎缕解,但图多一个转圜。”

    闻听她那句“仁人君子”,远溯偏题地自得了一下,旋即暗自忾然叹息:较之吴孟娘,自己似乎才是括囊不言的一个。他明明亦是个即便彀中也要转圜一二的性子,对投合的吴孟娘却一直支吾其词,就连当下也在欲盖弥彰:“单凭举子的案子,断定吴世川关我们在这里旨在杀人,模棱两可了些……”

    提到吴世川,吴孟娘豁然打断远溯:“你还记得,吴世川脸上有伤吗?”

    远溯将吴世川那张死人脸在脑中细致审看,心里一沉:“……没有。”

    相视无言,他们都记起了簌簌夜风中的稚弱童音。

    ——“阿娘也犯疑,但他喝着喝着就磕倒在地,脸上磨破巴掌大的皮子都没知觉,浑不似作伪。”

    不过一日,吴世川苍白的脸上,光洁无疵。

章节目录

去彼昭昭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彦肆陆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彦肆陆并收藏去彼昭昭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