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惊秋,黄云遮暮。
驿馆外烧起一片赤色霞红,映照篱边秋菊,斜阳人静,满目萧索。
砧杵声急急响起,丫鬟推门而入,瞧见立在窗边的倩影,忙慌慌跑过来道:“小姐,这副打扮可不能被人瞧见啊。”
作了十五年的女儿身装扮,黎慰音险些忘记了此时的身份。
故国落败,敌国国主要求黎氏嫡出男子出使洛安为质。谁人不知偌大宸国,唯独黎氏一门忠勇武将,洛安王此举无异于挟制住了宸国命脉。
家中乱成一团,倒不是三个哥哥互相推诿,反倒是他们争相去那偏寒之地。大兄早已挂帅随军出征,年纪轻轻战功无数,二兄在武举中夺魁,更是未来宸国的将帅之才,三兄虽体弱,却精于军事计谋,若无三兄,此次洛安怕是直捣黄龙擒住天子。
她那暴脾气的老父亲气急之下,拿起茶杯就狠狠的摔了下去。
一声清脆的落地声,黎父才发现是他平日里最喜爱的白玉杯。
哎呦,好心疼,怎么就摔的这个啊!
母亲担忧地落下泪来,“咱们家到底该怎么办……都知道那洛安王暴虐成性,去了那洛安,有几条命才能回来哟。”
黎慰音安抚好母亲,出门召来侍从准备马车。
她瞒着所有人进了宫,面见圣上,以女子之身恳请圣上恩准她去洛安为质。
宸王被她大胆的言论惊到,握着笔杆半晌未言。
他望向深深叩首的女子,煌煌烛光笼罩在她身上,裙裾不染尘埃,袖口漏出的手腕娇嫩白皙,俨然世家养出的贵女。
宸王沉声道:“你可知此去凶险万分,若被识破身份,不仅性命不保,还给了洛安再次出兵的理由。”
“臣女知晓。”
“但臣女是黎氏女,绝不能眼睁睁看着宸国沦为洛安刀尖鱼肉!”
也许是黎慰音眼中的坚定和报国之志感染了宸王,又或是眼下无人能破此局,宸王应允她女扮男装前往洛安。圣旨秘而不宣,只有黎家人知晓,黎父想要进宫找宸王理论,求他收回旨命,却被黎慰音告知,她是主动请缨。送行那日,母亲哭红了双眼,三位兄长痛恨自己不争气,还要幺妹去绝境走一遭。
他们只知洛安是龙潭虎穴,却不知黎慰音日后,会名动整个洛安,甚至九州大陆。
……
如今离京三日,大雁南迁,他们一路向北。
到了洛安与宸国的交界地,气温愈发寒凉。
丫鬟伺候黎慰音竖冠,一袭白袍衬得少年气度翩翩。
黎慰音瞧着镜中的自己,没了脂粉的衬托,这眉眼倒真有几分父兄的英勇气概。
丫鬟正准备去拿些吃食,驿站外起了风沙,马匹嘶鸣,窗扉被吹得咧咧作响。
黎慰音掩住窗户,一道人影猝不及防从廊檐跃下,夜行服裹着仆仆风尘,混杂着浓重的血腥气冲入她的鼻腔。
黎慰音敏锐后退,取出袖中防身的匕首,“你是何人?”
男子浑身是血,一双沉黑的眸子如坠入寒潭的玉石,沉冽、深邃,散发着幽然寒意。
像是未料到此处有人,两人四目相对的一瞬,黎慰音看见他眸底微微浮动的光影。
微不可察地,转瞬即散。
就在黎慰音愣神的这一瞬,男子身手极快,扑上来抢过匕首,反手抵住她脆弱的喉咙。
“你若噤声,兴许还有活命的可能。”
温热的气息铺洒在耳畔,黎慰音浑身僵直。
前十五年她做循规蹈矩的将军嫡女,除了父兄之外,从未与男子有过近距离的接触。
男子衣袍间裹挟的木质香萦绕在鼻尖,龙涎香安眠的效用仿佛骤然爆发出来,令她头脑发懵。
黎慰音思绪迟缓,忘记了回应。
男子沉冽的嗓音再度响起,“这般软弱,如何去得了洛安那等虎狼窝?”
黎慰音生在军武世家,自小见惯了兵戈相向的刀光剑影,察觉出对方没有要杀她的意图,便抬起手肘,用了股猛力撞向他的胸膛。
男子吃痛闷哼,黎慰音趁机脱身,一双剪水的眸子定定望着他道:“你既知我身份,就不该闯这房间。”
四目相视间,黎慰音捕捉到男子眼底一闪而过的黠笑。
“听闻黎家英勇善战,小公子都手这般细皮嫩肉,不似久经沙场啊。”
刚才被挟持的时候,手也仅仅是短暂的碰了一瞬,竟然让他有此察觉。
她僵着一张小脸,又推开窗户,“速速离去吧。”
闻言,男子剑眉微挑,略有些不可置信。
他早知质子一事,却不曾想竟是位女中豪杰。
黎慰音看得出他所受之伤多来自防御型伤害,被人追杀还能忍住不动杀心,不见得是穷凶极恶之徒。再说...他这张脸也不像是坏人,更似某家流落在外的贵公子。
思及此,黎慰音没忍住又瞧了眼。
放眼整个宸国,能与之相比的恐怕只有宸国那位闻中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太子殿下了。
但黎慰音从未随母亲赴宫宴,自然也没机会一睹太子殿下的容颜,也只能推测大概,不敢确定此人身份,难分敌我。
但她这人一向有爱美之心,掏出袖中的金疮药扔过去,“死远点,别污了驿站的清净。”
瞧她,被父兄宠得嘴硬心软,这脾气倘若到了洛安,恐怕真要受气。
黎慰音对上男子探究的目光,轻咳一声找补道:“看在你长得不错的份上,救你一命。”
盛着上好金疮药的瓷瓶被男子修长的手指轻轻把玩,他饶有兴致看了眼手中的瓷瓶,又用余光扫了眼黎慰音局促的小脸,缓步走到窗前,就要翻身离开时,又倏然回首,凛然的眉眼染上浅淡的笑,“那就...多谢姑娘了。”
话音落下,男子的身影消失在窗扉后。
黎慰音连忙跑过去,不给她追问的机会,那抹沉黑的身影早已融于夜色中不见踪迹。
交手不过一刻钟,就这样轻易被识破了身份?
黎慰音惴惴不安,走到镜前反复端详自己的面容,根本找不出露馅之处。
那他究竟如何看出她女儿身的?!
黎慰音百思难解,只好祈求此行能顺利,不再遇到这种怪人。
-
此战洛安乃战胜国,自然端着高高的架子,将宸国的使臣和质子晾在驿站三天。
那些洛安的子民,听闻宸国送来了质子,围在驿站外像看猴一般,对着黎慰音指指点点,“瞧他们瘦弱的样子,怪不得输给了咱们洛安!”
“陛下威武,陛下万岁——”
黎慰音捏紧了手指,他们受辱事小,整个宸国沦为笑柄如何能忍?但是小不忍则乱大谋,眼下即便是受辱,也不能公然引起纷争。
随黎慰音来访的魏大人是文臣,此刻却不得已抛掉所谓的气节,对洛安的宦官俯首:“还请公公明示,陛下何时才肯召见我等?”
那白胡子的老宦官眼比天高,扫一扫拂尘笑道:“你且等着吧,等陛下召幸了宸妃,你们就能进宫了。”
他口中的宸妃,便是宸王最小的妹妹,前不久也以和亲之名来到了洛安。
洛安王为了堵住天下人悠悠之口,封宸国公主为妃,仅次于王后之尊。
天下人皆知洛安王生性好色,而宸国公主乃是放眼四海一等一的美人,即便洛安王轻视宸国,瞧见公主那张脸,想必也不会亏待她。
黎慰音倒是愁闷自己的处境,一天到晚把自己关在驿站的房间中,无事可做,就摆弄那些奇门遁甲的材料,入了宫总要弄些防身的物什,否则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月色入户,黎慰音有些倦了。
靠着桌案浅眠,才睡了不过片刻,一串急促的脚步声噔噔蹬行至门前,她骤然惊醒。
魏大人推开门,满眼悲怆,“完了完了——”
黎慰音连忙起身问:“发生什么事了?!”
“公主、不!宸妃娘娘殁了……”魏大人说完,浑身的力气用尽,噗通一下瘫坐在地上。
黎慰音恍若幻听,“怎么回事?”
魏大人哆嗦着嘴唇道:“今夜洛安王在百花台贪酒喝醉,就、就当众召幸了宸妃娘娘。”
“百花台?那不是洛安款待宴宾的地方吗?”
来之前,黎慰音做过功课,百花台乃洛安王掷重金修建的亭台,可谓是寸土寸金。
魏大人愤愤不已地捶打地面,“就因如此,公主她不堪受辱回宫就自尽了!”
怎会如此?黎慰音的身子倏然颤了下,那双水光潋滟的眸子像死水停滞,只剩下愤怒与不甘,如火灼灼燃烧在她的眼底。
黎慰音攥紧的拳头缓慢地松开了。
她闭了闭眼,哑声道:“随我进宫。”
“可我们没有御令,进不去啊。”
黎慰音脸上的神色化作漠然,“公主自戕,洛安王势必要给天下人一个说法,而我们...就是他最好的托辞。”
平乐三年,宸国公主和亲入洛安,因思乡过度自戕于朝露阁——后世史书之上,也只会用这寥寥数笔记载这位以一人之身换取天下安宁的公主殿下。
眼下正是洛安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宫中的气氛却不见丝毫冷清压抑,登上六棱石台,奢靡的百花台还灯火通明,暖色的烛光照耀在青砖黛瓦之上,反射出的细碎光芒却渗透着森寒的冷意。
也许是宸妃自戕,宫婢们的脚步更轻了。
经过黎慰音身侧时,她们死命耷拉着脑袋,生怕作出一丝声响。
终于等到了洛安王的旨意。
“陛下有旨,宫妃自戕乃灭族大罪,念在宸妃曾为宸国公主,特许宸国使团为其守灵三日。”
公公宣读完,脸上的悲怆看起来更像粉饰太平的伪装。
黎慰音没有露出一点情绪,跟在太监身后稳当地走入宫门。
到了朝露阁,西北角处的百花台仍旧欢歌热舞,她看了眼冷清昏暗的殿中,唯有随公主嫁来的两个女婢在低声哭泣。
这就是战败国应该遭受的苦难吗?
黎慰音心底的怆然,在看到公主只用一张素帕蒙住脸的尸身后,蓦地爆发至了顶峰。
何其不公,何其哀哉!
洛安王遣人送来的陪葬品如水一般进了朝露阁,侍女为公主梳洗,将其放入临时赶制的棺椁中,宸国使团人皆缟素,十几号人跪在院中为公主送行。
天边泛起鱼肚白,上朝的鼓声震耳欲聋。
黎慰音眼圈发红,十指握拳,指尖泛白。在她决定替兄出质的时候,就已经想好,这次不能白来。洛安王昏庸无道,百姓早已对此心存抱怨。
而黎慰音想做的,就是要改善两国的敌对关系,此刻还不是撕破脸的时候。虽说此行凶险万分,但她一定要这么做。
洛安的臣子歌功颂德,勒令宸国使团不得哭丧,以免影响国运。
婢女捧着精致的木匣走上前来,“黎公子,这是宁郡王派人送来的葬品。”
黎慰音瞥了眼,沉声问:“是何物?”
婢女摇头,恭谨地递过来,她无权打开匣子。
公主自戕,整个洛安国的臣子避之不及,唯独这位宁郡王送来了葬品。
黎慰音担心是犯禁之物,掀开木匣,瞧见里面的物什,竟是上元灯节许愿所用的纸鹤。
婢女即刻垂泪,哽咽道:“公主生前就爱折这些小玩意……”
黎慰音合上盖子,让她把东西放入公主的棺椁,比起洛安王送来的那些华而不实的金器,公主想必更喜爱这个。
只是,洛安的宁郡王为何知晓宸国的习俗?
“公主来朝这些时日,与这位郡王交情如何?”
黎慰音借更衣的由头,拉着婢女到隐蔽处细细查问。
驿馆外烧起一片赤色霞红,映照篱边秋菊,斜阳人静,满目萧索。
砧杵声急急响起,丫鬟推门而入,瞧见立在窗边的倩影,忙慌慌跑过来道:“小姐,这副打扮可不能被人瞧见啊。”
作了十五年的女儿身装扮,黎慰音险些忘记了此时的身份。
故国落败,敌国国主要求黎氏嫡出男子出使洛安为质。谁人不知偌大宸国,唯独黎氏一门忠勇武将,洛安王此举无异于挟制住了宸国命脉。
家中乱成一团,倒不是三个哥哥互相推诿,反倒是他们争相去那偏寒之地。大兄早已挂帅随军出征,年纪轻轻战功无数,二兄在武举中夺魁,更是未来宸国的将帅之才,三兄虽体弱,却精于军事计谋,若无三兄,此次洛安怕是直捣黄龙擒住天子。
她那暴脾气的老父亲气急之下,拿起茶杯就狠狠的摔了下去。
一声清脆的落地声,黎父才发现是他平日里最喜爱的白玉杯。
哎呦,好心疼,怎么就摔的这个啊!
母亲担忧地落下泪来,“咱们家到底该怎么办……都知道那洛安王暴虐成性,去了那洛安,有几条命才能回来哟。”
黎慰音安抚好母亲,出门召来侍从准备马车。
她瞒着所有人进了宫,面见圣上,以女子之身恳请圣上恩准她去洛安为质。
宸王被她大胆的言论惊到,握着笔杆半晌未言。
他望向深深叩首的女子,煌煌烛光笼罩在她身上,裙裾不染尘埃,袖口漏出的手腕娇嫩白皙,俨然世家养出的贵女。
宸王沉声道:“你可知此去凶险万分,若被识破身份,不仅性命不保,还给了洛安再次出兵的理由。”
“臣女知晓。”
“但臣女是黎氏女,绝不能眼睁睁看着宸国沦为洛安刀尖鱼肉!”
也许是黎慰音眼中的坚定和报国之志感染了宸王,又或是眼下无人能破此局,宸王应允她女扮男装前往洛安。圣旨秘而不宣,只有黎家人知晓,黎父想要进宫找宸王理论,求他收回旨命,却被黎慰音告知,她是主动请缨。送行那日,母亲哭红了双眼,三位兄长痛恨自己不争气,还要幺妹去绝境走一遭。
他们只知洛安是龙潭虎穴,却不知黎慰音日后,会名动整个洛安,甚至九州大陆。
……
如今离京三日,大雁南迁,他们一路向北。
到了洛安与宸国的交界地,气温愈发寒凉。
丫鬟伺候黎慰音竖冠,一袭白袍衬得少年气度翩翩。
黎慰音瞧着镜中的自己,没了脂粉的衬托,这眉眼倒真有几分父兄的英勇气概。
丫鬟正准备去拿些吃食,驿站外起了风沙,马匹嘶鸣,窗扉被吹得咧咧作响。
黎慰音掩住窗户,一道人影猝不及防从廊檐跃下,夜行服裹着仆仆风尘,混杂着浓重的血腥气冲入她的鼻腔。
黎慰音敏锐后退,取出袖中防身的匕首,“你是何人?”
男子浑身是血,一双沉黑的眸子如坠入寒潭的玉石,沉冽、深邃,散发着幽然寒意。
像是未料到此处有人,两人四目相对的一瞬,黎慰音看见他眸底微微浮动的光影。
微不可察地,转瞬即散。
就在黎慰音愣神的这一瞬,男子身手极快,扑上来抢过匕首,反手抵住她脆弱的喉咙。
“你若噤声,兴许还有活命的可能。”
温热的气息铺洒在耳畔,黎慰音浑身僵直。
前十五年她做循规蹈矩的将军嫡女,除了父兄之外,从未与男子有过近距离的接触。
男子衣袍间裹挟的木质香萦绕在鼻尖,龙涎香安眠的效用仿佛骤然爆发出来,令她头脑发懵。
黎慰音思绪迟缓,忘记了回应。
男子沉冽的嗓音再度响起,“这般软弱,如何去得了洛安那等虎狼窝?”
黎慰音生在军武世家,自小见惯了兵戈相向的刀光剑影,察觉出对方没有要杀她的意图,便抬起手肘,用了股猛力撞向他的胸膛。
男子吃痛闷哼,黎慰音趁机脱身,一双剪水的眸子定定望着他道:“你既知我身份,就不该闯这房间。”
四目相视间,黎慰音捕捉到男子眼底一闪而过的黠笑。
“听闻黎家英勇善战,小公子都手这般细皮嫩肉,不似久经沙场啊。”
刚才被挟持的时候,手也仅仅是短暂的碰了一瞬,竟然让他有此察觉。
她僵着一张小脸,又推开窗户,“速速离去吧。”
闻言,男子剑眉微挑,略有些不可置信。
他早知质子一事,却不曾想竟是位女中豪杰。
黎慰音看得出他所受之伤多来自防御型伤害,被人追杀还能忍住不动杀心,不见得是穷凶极恶之徒。再说...他这张脸也不像是坏人,更似某家流落在外的贵公子。
思及此,黎慰音没忍住又瞧了眼。
放眼整个宸国,能与之相比的恐怕只有宸国那位闻中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太子殿下了。
但黎慰音从未随母亲赴宫宴,自然也没机会一睹太子殿下的容颜,也只能推测大概,不敢确定此人身份,难分敌我。
但她这人一向有爱美之心,掏出袖中的金疮药扔过去,“死远点,别污了驿站的清净。”
瞧她,被父兄宠得嘴硬心软,这脾气倘若到了洛安,恐怕真要受气。
黎慰音对上男子探究的目光,轻咳一声找补道:“看在你长得不错的份上,救你一命。”
盛着上好金疮药的瓷瓶被男子修长的手指轻轻把玩,他饶有兴致看了眼手中的瓷瓶,又用余光扫了眼黎慰音局促的小脸,缓步走到窗前,就要翻身离开时,又倏然回首,凛然的眉眼染上浅淡的笑,“那就...多谢姑娘了。”
话音落下,男子的身影消失在窗扉后。
黎慰音连忙跑过去,不给她追问的机会,那抹沉黑的身影早已融于夜色中不见踪迹。
交手不过一刻钟,就这样轻易被识破了身份?
黎慰音惴惴不安,走到镜前反复端详自己的面容,根本找不出露馅之处。
那他究竟如何看出她女儿身的?!
黎慰音百思难解,只好祈求此行能顺利,不再遇到这种怪人。
-
此战洛安乃战胜国,自然端着高高的架子,将宸国的使臣和质子晾在驿站三天。
那些洛安的子民,听闻宸国送来了质子,围在驿站外像看猴一般,对着黎慰音指指点点,“瞧他们瘦弱的样子,怪不得输给了咱们洛安!”
“陛下威武,陛下万岁——”
黎慰音捏紧了手指,他们受辱事小,整个宸国沦为笑柄如何能忍?但是小不忍则乱大谋,眼下即便是受辱,也不能公然引起纷争。
随黎慰音来访的魏大人是文臣,此刻却不得已抛掉所谓的气节,对洛安的宦官俯首:“还请公公明示,陛下何时才肯召见我等?”
那白胡子的老宦官眼比天高,扫一扫拂尘笑道:“你且等着吧,等陛下召幸了宸妃,你们就能进宫了。”
他口中的宸妃,便是宸王最小的妹妹,前不久也以和亲之名来到了洛安。
洛安王为了堵住天下人悠悠之口,封宸国公主为妃,仅次于王后之尊。
天下人皆知洛安王生性好色,而宸国公主乃是放眼四海一等一的美人,即便洛安王轻视宸国,瞧见公主那张脸,想必也不会亏待她。
黎慰音倒是愁闷自己的处境,一天到晚把自己关在驿站的房间中,无事可做,就摆弄那些奇门遁甲的材料,入了宫总要弄些防身的物什,否则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月色入户,黎慰音有些倦了。
靠着桌案浅眠,才睡了不过片刻,一串急促的脚步声噔噔蹬行至门前,她骤然惊醒。
魏大人推开门,满眼悲怆,“完了完了——”
黎慰音连忙起身问:“发生什么事了?!”
“公主、不!宸妃娘娘殁了……”魏大人说完,浑身的力气用尽,噗通一下瘫坐在地上。
黎慰音恍若幻听,“怎么回事?”
魏大人哆嗦着嘴唇道:“今夜洛安王在百花台贪酒喝醉,就、就当众召幸了宸妃娘娘。”
“百花台?那不是洛安款待宴宾的地方吗?”
来之前,黎慰音做过功课,百花台乃洛安王掷重金修建的亭台,可谓是寸土寸金。
魏大人愤愤不已地捶打地面,“就因如此,公主她不堪受辱回宫就自尽了!”
怎会如此?黎慰音的身子倏然颤了下,那双水光潋滟的眸子像死水停滞,只剩下愤怒与不甘,如火灼灼燃烧在她的眼底。
黎慰音攥紧的拳头缓慢地松开了。
她闭了闭眼,哑声道:“随我进宫。”
“可我们没有御令,进不去啊。”
黎慰音脸上的神色化作漠然,“公主自戕,洛安王势必要给天下人一个说法,而我们...就是他最好的托辞。”
平乐三年,宸国公主和亲入洛安,因思乡过度自戕于朝露阁——后世史书之上,也只会用这寥寥数笔记载这位以一人之身换取天下安宁的公主殿下。
眼下正是洛安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宫中的气氛却不见丝毫冷清压抑,登上六棱石台,奢靡的百花台还灯火通明,暖色的烛光照耀在青砖黛瓦之上,反射出的细碎光芒却渗透着森寒的冷意。
也许是宸妃自戕,宫婢们的脚步更轻了。
经过黎慰音身侧时,她们死命耷拉着脑袋,生怕作出一丝声响。
终于等到了洛安王的旨意。
“陛下有旨,宫妃自戕乃灭族大罪,念在宸妃曾为宸国公主,特许宸国使团为其守灵三日。”
公公宣读完,脸上的悲怆看起来更像粉饰太平的伪装。
黎慰音没有露出一点情绪,跟在太监身后稳当地走入宫门。
到了朝露阁,西北角处的百花台仍旧欢歌热舞,她看了眼冷清昏暗的殿中,唯有随公主嫁来的两个女婢在低声哭泣。
这就是战败国应该遭受的苦难吗?
黎慰音心底的怆然,在看到公主只用一张素帕蒙住脸的尸身后,蓦地爆发至了顶峰。
何其不公,何其哀哉!
洛安王遣人送来的陪葬品如水一般进了朝露阁,侍女为公主梳洗,将其放入临时赶制的棺椁中,宸国使团人皆缟素,十几号人跪在院中为公主送行。
天边泛起鱼肚白,上朝的鼓声震耳欲聋。
黎慰音眼圈发红,十指握拳,指尖泛白。在她决定替兄出质的时候,就已经想好,这次不能白来。洛安王昏庸无道,百姓早已对此心存抱怨。
而黎慰音想做的,就是要改善两国的敌对关系,此刻还不是撕破脸的时候。虽说此行凶险万分,但她一定要这么做。
洛安的臣子歌功颂德,勒令宸国使团不得哭丧,以免影响国运。
婢女捧着精致的木匣走上前来,“黎公子,这是宁郡王派人送来的葬品。”
黎慰音瞥了眼,沉声问:“是何物?”
婢女摇头,恭谨地递过来,她无权打开匣子。
公主自戕,整个洛安国的臣子避之不及,唯独这位宁郡王送来了葬品。
黎慰音担心是犯禁之物,掀开木匣,瞧见里面的物什,竟是上元灯节许愿所用的纸鹤。
婢女即刻垂泪,哽咽道:“公主生前就爱折这些小玩意……”
黎慰音合上盖子,让她把东西放入公主的棺椁,比起洛安王送来的那些华而不实的金器,公主想必更喜爱这个。
只是,洛安的宁郡王为何知晓宸国的习俗?
“公主来朝这些时日,与这位郡王交情如何?”
黎慰音借更衣的由头,拉着婢女到隐蔽处细细查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