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里弥漫着浓烈的血腥气,兵戈撞击的巨大响动犹如雷霆震耳。
顷刻间,沉重的雕龙盘纹大门裂痕纵横,敌军欢呼声乍起。
前一刻还在奋力抵御的将士,转眼如牵线偶人跌倒在地,头颅滚落,血水喷涌。
巍峨的宫墙复又被侍卫的鲜血染上一层朱红新漆。护城河里尸体堆叠如山,河水都飘了红。
通往皇宫的正阳大道在此刻成为血肉筑成的人间奈何桥。
远远望去,连绵的火把好似幽冥鬼火。
谢长宁停在漆黑的宫道上,凝神望着北边的方向,直到数百只火矢齐发,浓黑如墨的天际被冲天火光点亮。
她才明白过来,原来今日所谓的晏国使臣来访,皇帝姑父邀请所有世家进宫赴宴,彻头彻尾就是个骗局。
以求和为名,行攻打之实。
好把世家一网打尽。
雪越下越大,没多久便落满衣衫,粘在睫毛上,压得她几乎要睁不开眼睛。
“阿宁,我带你走。”
一道阴影落下,谢长宁衣袖一紧。
来人绛色官袍,虽风尘仆仆却依旧面如美玉,清俊的眉下,眸光温澈,恰似一瓢初春的酒酿。
但这却是谢长宁最讨厌的人——她的未婚夫,玘国太子太傅,温以言。
谢长宁用力甩开了他。
温以言再次眼疾手快抓住了她:“我已把宰相和夫人安顿好,你跟我走。”
听见父亲母亲,谢长宁胸口似有什么喷薄而出,斜睨着眼,用另一只手狠狠打上了温以言如玉般洁白的脸颊:
“你真当我不知道之前弹劾父亲害他下狱,自己上位的人是谁吗?你会好心安顿好我爹娘,别再假惺惺装好人了!”
一支流箭破空而来,打断了温以言眉间的痛色,他下意识抬手护住谢长宁。
鲜血溅出。
谢长宁却早已手脚并用,拼命朝无人之地逃去了。
不曾想前路受阻,后有追兵。
谢长宁攥紧衣袖,冷汗漫出额角。
马匹嘶鸣的声音自身后传来,随即是敌军将领的嘶吼声:“那有人,把她抓过来!”
不能被抓住,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谢长宁抬眸,目光落在朝露台的顶端。
朝露台毗邻宫墙,若是另一侧无人把守,她兴许还能逃出宫去。
这是唯一的生路,谢长宁不敢耽搁,捻起裙摆快速跑上台阶。
登至朝露台最高处,火光幢幢映入眼帘,宫门口那处尤为明亮。
谢长宁顺势望去,视线定格在敌军丛中。
有一人高高坐于马上,青铜色面具遮掩面容,银甲冰冷,手持利剑,指尖微屈抵住剑柄,举手投足竟在这四溅血光中透出几分春水煎茶的从容淡然。
敌军恭谨围绕其侧,必定是头目无疑。
正在沉思之际,朝露台下蓦然响起一阵骚乱。
谢长宁循声侧目,隐约火光向上蔓延。
敌军已然冲上了朝露台,不到片刻便会围将上来!
她暗道今日命将绝于此,她堂堂谢氏嫡女,宁死也绝不受辱,不如从朝露台跳下去!
如此,他日史书之上也还能留得一个“殉国”的好名声。
不远处一双锐利鹰隼紧紧盯住欲和雪花一起坠落的谢长宁。
黑白分明的瞳仁中,映出女子单薄的身影,灯火幢幢间,只剩零落与萧索。
他拉开弓箭,寒夜中,一支利箭划破天际,“咻”的一声,直直朝谢长宁射来。
箭身没有插入谢长宁的身体,反而挡住了她要跳楼的脚步。
谢长宁倏然睁开眼,就见台阶处出现一抹银白。
那人逆着火光而立,看不清面容,唯独一双被青铜面具遮掩的黑眸,幽深如寒潭,叫人望而生畏。
谢长宁认出他是敌军首领,强撑着摇摇欲坠的身子站直,冷声质问:“你究竟是何人,与玘国有什么仇怨,为何要如此大开杀戒?”
那人一步一步走上台阶,每一步都像是踏在谢长宁的心尖上,让她喘不过气。
他走到她面前三步远的地方停下,月光映照下,青铜面具泛着森冷的光。
“谢大小姐,好久不见。”来人声音低沉沙哑,带着几分奇异的音调,让人辨不出喜怒。
脑海里一些零碎的记忆拼凑袭来,谢长宁试探道:“你是,姬……珩?”
当她说出这个名字的刹那,谢长宁看见面前修罗一般的人,暗沉的眼底骤然被点亮。
*
初见姬珩的那一天,也是这样大的一个雪天,那一年,谢长宁刚满十五岁。
这年她一曲《微雨慰风尘》让她“京中第一贵女”的名号享誉京城。
彼时勇毅侯府红梅盛开,侯府有意邀请她来增光长脸。
她刚跨过侯府高高的门槛,就听见一阵伴着污秽之言的喧哗。
还不等弄清所谓何事,胸口便猛地被什么撞了一下,下一秒,她整个人摔倒在冰冷的雪地上。
“哪里来的腌臜东西,你眼瞎了,竟敢冲撞我们大小姐!”
谢长宁立即被十来个小丫鬟扶起,她们嘘寒问暖的紧着替她整理衣服、头发的时候,在人群的缝隙间,她瞥见了那害她摔跤的“罪魁”。
一片白茫茫中,这人只穿了件褪尽色彩的粗布麻衣。形销骨立,蓬头垢面,瘦削的身体在破烂衣衫下瑟瑟发抖。
冷风吹动他那野草般的乱发,半掩着两只深陷的眼睛,眉眼之间,靠近鼻梁骨有颗黑色的小痣。
两道目光从额发间射出,直逼谢长宁,却不是胆怯,倒像是……敬仰?
谢长宁轻笑。
她自小追求者满京城,愿意为她献出性命的男子更是数不胜数。从小就被捧得高高的,不成想,今日又多了一个。
“作孽的畜生,还不快给谢大小姐磕头赔罪!”突然,谢长宁听见一声厉喝。原是姬侯听见下人来报,忙不迭的领着一众家眷出来赔罪。
气氛陡然变得古怪起来,谢长宁在两人身上扫视了一眼,嘴角微微向上,露出一个嘲讽的弧度。
传闻姬府有一庶子名姬珩,不知什么原因极遭勇毅侯厌恶。活的连府内的狗都能咬上一口,如今看来,就是此人了。
“有这样的人不如打发了出去,不然传出去,别人还以为硕大的侯府连个规矩礼数都没有了,岂不被人笑话?”
谢长宁紧盯着姬珩,希望他能明白自己的意思。姬珩先是一愣,反应过来后,枯树一般的脸上浮上一丝雀跃,朝着谢长宁磕了头。
那双伸出来的手,冻得生了疮,红肿溃烂。
谢长宁心头一紧。
“我的外衣湿了,你去车上给我拿一件干净的来。”谢长宁唤回骂人的春华,在她耳边低声道:“你去车上拿一包银子给那孩子。天寒地冻的,好歹买件衣服穿。”
春华答应“是”,上了车透过窗户,看着在风雪中深一脚浅一脚前行的姬珩,掂了掂钱袋,眼珠滴溜溜的转,心里有了主意。
*
温以言的声音打断了谢长宁的回忆。
她抬眸看到跑来之人,神情更是僵硬:“温以言,你装好人装上瘾了是吧。”
“我拖住他,你快走!”温以言指了指旁边的冗道,咬牙道:“从那走……不会被发现。”然后拿着不知从哪来的剑,一剑刺向姬珩。
姬珩从喉咙里溢出一声漫不经心的笑,抬手一剑就刺穿了他的身体。
温以言清隽的面容慢慢褪去血色。身体像是一幅色彩艳丽却残破不堪的画卷,刺痛着谢长宁的双眼。
谢长宁的手心被鲜血濡湿,浑身止不住地发颤。
温以言急促地咳嗽起来,汩汩鲜血涌出唇畔。
谢长宁惊的怔住,口不择言地说:“温以言你别死,我答应和你成婚,我们一起走,你睁开眼睛啊。”
“死前能得阿宁此言,我死也无憾。”
温以言的话音好似浸在水中,含含糊糊,听得愈发不真切。
他近乎用尽浑身所剩的力气抬起手,指尖触碰到谢长宁的脸颊,如蜻蜓点水般一触而散,最后重重垂在了地上。
“咚”的一声响,好似巨石砸在了谢长宁的心坎上。
温以言,死了。
她最讨厌的未婚夫,为了救她而死。
谢长宁脱了力气,虚弱地瘫倒在地上。
姬珩居高临下地看着她,眸光掠过地上为救她而死的温以言,唇畔扬出的笑意似嘲似讽。
谢长宁嘴角微微一扯,缓缓站了起来,垂眸望着姬珩,一步步朝他走去。
虽然她也觉得姬珩很可怜,但她从来没有欺辱过他。甚至在他最艰难的时候为他打算,替他筹谋。
却不知,他竟是这样一头包藏祸心的白眼狼!
谢长宁的眼神愈发坚定,她想起了经常手谈的玲珑棋局,绝路就是生路!
“一起死吧!”
谢长宁忽的抱住姬珩,下一秒,两人身子腾空,双双从朝露台掉了下去。
众将士脸色骇然,迅速上前,探出大半个身子,牢牢抓住了姬珩。
姬珩却紧紧抓住了谢长宁。
谢长宁一脸难以置信。
但很快她就明白过来,姬珩一定是想把她做成禁脔,她胃里登时泛起一股酸水。
“姬珩你听好了,我谢长宁,生来尊贵,宁死也绝不受辱!”
她扯下头上的发簪,朝着姬珩因为使劲,而青筋遍布的手腕扎了进去。
姬珩吃痛,松开了手。
谢长宁微微一笑,如一朵红梅一般,极快的坠落下去,消失在姬珩的眼中。
姬珩那双如寒潭中浸润千百年的玉石般的黑眸,罕见的出现了一丝裂痕。
“砰”地一声,谢长宁重重地倒在地上,身体颤抖起来,声音也跟着颤抖起来,眼底蓄满了泪,鲜血染红了白色的积雪,触目惊心。
她至死都不明白,为什么姬珩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在那之后,她便没了意识,整个人像被扔进了海里,浮沉、再浮沉。
*
不知过了多久,谢长宁听见有人在急促的唤她的名字——
“阿宁,阿宁?!”
“大夫,你到底行不行,我妹妹怎么还没醒?”
谢长宁迷迷糊糊地睁开眼,她睡在温软的床上,有充盈的阳光越过窗棂落在眼皮上,暖融融的,周围熏烤着她最爱的茉莉花熏香。
随着视野逐渐清晰开来,谢长宁侧过头去,一张雍容又温柔的面庞映入眼中。
妇人的神态端庄持重,却又因她迟迟未醒添上几分愁容。
谢长宁不可思议地张了张嘴,难掩激动:“母亲?”
谢夫人听了这话,哭声戛然而止,看向谢长宁的眼里充满了欣喜:“我的儿,你可算是醒了。不想嫁就不嫁,娘的心肝肉你可不能有所闪失啊。”
谢长宁听着母亲的话,怔怔地观望四周,心里颇为震惊。
她伸出手瞧了又瞧,指尖上染着在世人看来不算端庄的水粉色——这是未及笄前她最爱的花色。
兄长还是一如既往急火火的脾性,张牙舞爪恐吓大夫:“好在阿宁醒了,否则你的命小爷今日要定了!”
谢长宁被母亲扶着坐起身,一面吃药一面打量房间中的陈设。
“这药虽苦,但娘特意给你准备了雪花洋糖,蜜饯果脯……”
谢夫人的话还没说完,谢长宁已端起碗一饮而尽。
从前她忸怩着,喝一顿药要好大的排仗,饮品蜜饯不胜枚举,摆了满桌任她挑选。稍有不如意,便一口也不肯喝的。
如今……她却只想赶紧喝了药,好好活下去。
这下不仅是谢夫人,所有人都瞧出了谢长宁的不对劲。谢夫人吓得赶紧命下人去将宫里的太医请来。
等她喝完药,从母亲的话语中得知,她是因为不满父亲给她挑选的夫婿,一气之下跳了湖。
谢长宁隐约记得这茬。
温以言长相俊美,性格和善,乃前太师的长房长孙,做学问的本领自是不必说,这么一看虽然不是什么名门望族,但也算是谢长宁的良配。
可问题出在,温以言的生母不详。
说好听点是长房长孙,说不好听的就是外室子,上不得台面的。
嫁给这样的人,心高气傲的谢长宁当然不能接受。
但父亲铁了心,宁可忤逆姑母也要定这门亲事,谢长宁百般辩解无用,只能采取暗戳戳的小手段逼温以言主动退亲。
谁曾想温以言把她的小手段全然当成少女的把戏,从不曾对她冷脸发火。
仿佛一拳打在棉花上,谢长宁最后实在没办法了,就选择了跳湖,想着来个以死相逼。
想起温以言为救她而死,谢长宁心中就格外不是滋味。
现在回想起来,温以言对她千依百顺,也不是很坏的一个人。
可这是她十五岁时的事情,怎地又重新发生了一遍?
看着活生生的母亲和兄长,还有这些年少时的喜好,谢长宁怀疑……自己不会是重生了吧。
她需要尽快确定心中猜想,又不能让其他人察觉,于是试探着询问:“母亲,那父亲怎么说了?”
谢夫人淌眼抹泪道:“你父亲还是不肯松口,只说先暂缓婚期。”
和前世如出一辙的答案。
“那今日是何年月?”谢长宁抓紧身下的床褥,再次确认道。
谢夫人用手背摸了摸她的额头,声音颤抖:“今日是永宁十五年三月初三啊。娘的心肝,你到底怎么了,你别吓娘啊!”
永宁十五年三月初三。
……五年前?!
顷刻间,沉重的雕龙盘纹大门裂痕纵横,敌军欢呼声乍起。
前一刻还在奋力抵御的将士,转眼如牵线偶人跌倒在地,头颅滚落,血水喷涌。
巍峨的宫墙复又被侍卫的鲜血染上一层朱红新漆。护城河里尸体堆叠如山,河水都飘了红。
通往皇宫的正阳大道在此刻成为血肉筑成的人间奈何桥。
远远望去,连绵的火把好似幽冥鬼火。
谢长宁停在漆黑的宫道上,凝神望着北边的方向,直到数百只火矢齐发,浓黑如墨的天际被冲天火光点亮。
她才明白过来,原来今日所谓的晏国使臣来访,皇帝姑父邀请所有世家进宫赴宴,彻头彻尾就是个骗局。
以求和为名,行攻打之实。
好把世家一网打尽。
雪越下越大,没多久便落满衣衫,粘在睫毛上,压得她几乎要睁不开眼睛。
“阿宁,我带你走。”
一道阴影落下,谢长宁衣袖一紧。
来人绛色官袍,虽风尘仆仆却依旧面如美玉,清俊的眉下,眸光温澈,恰似一瓢初春的酒酿。
但这却是谢长宁最讨厌的人——她的未婚夫,玘国太子太傅,温以言。
谢长宁用力甩开了他。
温以言再次眼疾手快抓住了她:“我已把宰相和夫人安顿好,你跟我走。”
听见父亲母亲,谢长宁胸口似有什么喷薄而出,斜睨着眼,用另一只手狠狠打上了温以言如玉般洁白的脸颊:
“你真当我不知道之前弹劾父亲害他下狱,自己上位的人是谁吗?你会好心安顿好我爹娘,别再假惺惺装好人了!”
一支流箭破空而来,打断了温以言眉间的痛色,他下意识抬手护住谢长宁。
鲜血溅出。
谢长宁却早已手脚并用,拼命朝无人之地逃去了。
不曾想前路受阻,后有追兵。
谢长宁攥紧衣袖,冷汗漫出额角。
马匹嘶鸣的声音自身后传来,随即是敌军将领的嘶吼声:“那有人,把她抓过来!”
不能被抓住,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谢长宁抬眸,目光落在朝露台的顶端。
朝露台毗邻宫墙,若是另一侧无人把守,她兴许还能逃出宫去。
这是唯一的生路,谢长宁不敢耽搁,捻起裙摆快速跑上台阶。
登至朝露台最高处,火光幢幢映入眼帘,宫门口那处尤为明亮。
谢长宁顺势望去,视线定格在敌军丛中。
有一人高高坐于马上,青铜色面具遮掩面容,银甲冰冷,手持利剑,指尖微屈抵住剑柄,举手投足竟在这四溅血光中透出几分春水煎茶的从容淡然。
敌军恭谨围绕其侧,必定是头目无疑。
正在沉思之际,朝露台下蓦然响起一阵骚乱。
谢长宁循声侧目,隐约火光向上蔓延。
敌军已然冲上了朝露台,不到片刻便会围将上来!
她暗道今日命将绝于此,她堂堂谢氏嫡女,宁死也绝不受辱,不如从朝露台跳下去!
如此,他日史书之上也还能留得一个“殉国”的好名声。
不远处一双锐利鹰隼紧紧盯住欲和雪花一起坠落的谢长宁。
黑白分明的瞳仁中,映出女子单薄的身影,灯火幢幢间,只剩零落与萧索。
他拉开弓箭,寒夜中,一支利箭划破天际,“咻”的一声,直直朝谢长宁射来。
箭身没有插入谢长宁的身体,反而挡住了她要跳楼的脚步。
谢长宁倏然睁开眼,就见台阶处出现一抹银白。
那人逆着火光而立,看不清面容,唯独一双被青铜面具遮掩的黑眸,幽深如寒潭,叫人望而生畏。
谢长宁认出他是敌军首领,强撑着摇摇欲坠的身子站直,冷声质问:“你究竟是何人,与玘国有什么仇怨,为何要如此大开杀戒?”
那人一步一步走上台阶,每一步都像是踏在谢长宁的心尖上,让她喘不过气。
他走到她面前三步远的地方停下,月光映照下,青铜面具泛着森冷的光。
“谢大小姐,好久不见。”来人声音低沉沙哑,带着几分奇异的音调,让人辨不出喜怒。
脑海里一些零碎的记忆拼凑袭来,谢长宁试探道:“你是,姬……珩?”
当她说出这个名字的刹那,谢长宁看见面前修罗一般的人,暗沉的眼底骤然被点亮。
*
初见姬珩的那一天,也是这样大的一个雪天,那一年,谢长宁刚满十五岁。
这年她一曲《微雨慰风尘》让她“京中第一贵女”的名号享誉京城。
彼时勇毅侯府红梅盛开,侯府有意邀请她来增光长脸。
她刚跨过侯府高高的门槛,就听见一阵伴着污秽之言的喧哗。
还不等弄清所谓何事,胸口便猛地被什么撞了一下,下一秒,她整个人摔倒在冰冷的雪地上。
“哪里来的腌臜东西,你眼瞎了,竟敢冲撞我们大小姐!”
谢长宁立即被十来个小丫鬟扶起,她们嘘寒问暖的紧着替她整理衣服、头发的时候,在人群的缝隙间,她瞥见了那害她摔跤的“罪魁”。
一片白茫茫中,这人只穿了件褪尽色彩的粗布麻衣。形销骨立,蓬头垢面,瘦削的身体在破烂衣衫下瑟瑟发抖。
冷风吹动他那野草般的乱发,半掩着两只深陷的眼睛,眉眼之间,靠近鼻梁骨有颗黑色的小痣。
两道目光从额发间射出,直逼谢长宁,却不是胆怯,倒像是……敬仰?
谢长宁轻笑。
她自小追求者满京城,愿意为她献出性命的男子更是数不胜数。从小就被捧得高高的,不成想,今日又多了一个。
“作孽的畜生,还不快给谢大小姐磕头赔罪!”突然,谢长宁听见一声厉喝。原是姬侯听见下人来报,忙不迭的领着一众家眷出来赔罪。
气氛陡然变得古怪起来,谢长宁在两人身上扫视了一眼,嘴角微微向上,露出一个嘲讽的弧度。
传闻姬府有一庶子名姬珩,不知什么原因极遭勇毅侯厌恶。活的连府内的狗都能咬上一口,如今看来,就是此人了。
“有这样的人不如打发了出去,不然传出去,别人还以为硕大的侯府连个规矩礼数都没有了,岂不被人笑话?”
谢长宁紧盯着姬珩,希望他能明白自己的意思。姬珩先是一愣,反应过来后,枯树一般的脸上浮上一丝雀跃,朝着谢长宁磕了头。
那双伸出来的手,冻得生了疮,红肿溃烂。
谢长宁心头一紧。
“我的外衣湿了,你去车上给我拿一件干净的来。”谢长宁唤回骂人的春华,在她耳边低声道:“你去车上拿一包银子给那孩子。天寒地冻的,好歹买件衣服穿。”
春华答应“是”,上了车透过窗户,看着在风雪中深一脚浅一脚前行的姬珩,掂了掂钱袋,眼珠滴溜溜的转,心里有了主意。
*
温以言的声音打断了谢长宁的回忆。
她抬眸看到跑来之人,神情更是僵硬:“温以言,你装好人装上瘾了是吧。”
“我拖住他,你快走!”温以言指了指旁边的冗道,咬牙道:“从那走……不会被发现。”然后拿着不知从哪来的剑,一剑刺向姬珩。
姬珩从喉咙里溢出一声漫不经心的笑,抬手一剑就刺穿了他的身体。
温以言清隽的面容慢慢褪去血色。身体像是一幅色彩艳丽却残破不堪的画卷,刺痛着谢长宁的双眼。
谢长宁的手心被鲜血濡湿,浑身止不住地发颤。
温以言急促地咳嗽起来,汩汩鲜血涌出唇畔。
谢长宁惊的怔住,口不择言地说:“温以言你别死,我答应和你成婚,我们一起走,你睁开眼睛啊。”
“死前能得阿宁此言,我死也无憾。”
温以言的话音好似浸在水中,含含糊糊,听得愈发不真切。
他近乎用尽浑身所剩的力气抬起手,指尖触碰到谢长宁的脸颊,如蜻蜓点水般一触而散,最后重重垂在了地上。
“咚”的一声响,好似巨石砸在了谢长宁的心坎上。
温以言,死了。
她最讨厌的未婚夫,为了救她而死。
谢长宁脱了力气,虚弱地瘫倒在地上。
姬珩居高临下地看着她,眸光掠过地上为救她而死的温以言,唇畔扬出的笑意似嘲似讽。
谢长宁嘴角微微一扯,缓缓站了起来,垂眸望着姬珩,一步步朝他走去。
虽然她也觉得姬珩很可怜,但她从来没有欺辱过他。甚至在他最艰难的时候为他打算,替他筹谋。
却不知,他竟是这样一头包藏祸心的白眼狼!
谢长宁的眼神愈发坚定,她想起了经常手谈的玲珑棋局,绝路就是生路!
“一起死吧!”
谢长宁忽的抱住姬珩,下一秒,两人身子腾空,双双从朝露台掉了下去。
众将士脸色骇然,迅速上前,探出大半个身子,牢牢抓住了姬珩。
姬珩却紧紧抓住了谢长宁。
谢长宁一脸难以置信。
但很快她就明白过来,姬珩一定是想把她做成禁脔,她胃里登时泛起一股酸水。
“姬珩你听好了,我谢长宁,生来尊贵,宁死也绝不受辱!”
她扯下头上的发簪,朝着姬珩因为使劲,而青筋遍布的手腕扎了进去。
姬珩吃痛,松开了手。
谢长宁微微一笑,如一朵红梅一般,极快的坠落下去,消失在姬珩的眼中。
姬珩那双如寒潭中浸润千百年的玉石般的黑眸,罕见的出现了一丝裂痕。
“砰”地一声,谢长宁重重地倒在地上,身体颤抖起来,声音也跟着颤抖起来,眼底蓄满了泪,鲜血染红了白色的积雪,触目惊心。
她至死都不明白,为什么姬珩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在那之后,她便没了意识,整个人像被扔进了海里,浮沉、再浮沉。
*
不知过了多久,谢长宁听见有人在急促的唤她的名字——
“阿宁,阿宁?!”
“大夫,你到底行不行,我妹妹怎么还没醒?”
谢长宁迷迷糊糊地睁开眼,她睡在温软的床上,有充盈的阳光越过窗棂落在眼皮上,暖融融的,周围熏烤着她最爱的茉莉花熏香。
随着视野逐渐清晰开来,谢长宁侧过头去,一张雍容又温柔的面庞映入眼中。
妇人的神态端庄持重,却又因她迟迟未醒添上几分愁容。
谢长宁不可思议地张了张嘴,难掩激动:“母亲?”
谢夫人听了这话,哭声戛然而止,看向谢长宁的眼里充满了欣喜:“我的儿,你可算是醒了。不想嫁就不嫁,娘的心肝肉你可不能有所闪失啊。”
谢长宁听着母亲的话,怔怔地观望四周,心里颇为震惊。
她伸出手瞧了又瞧,指尖上染着在世人看来不算端庄的水粉色——这是未及笄前她最爱的花色。
兄长还是一如既往急火火的脾性,张牙舞爪恐吓大夫:“好在阿宁醒了,否则你的命小爷今日要定了!”
谢长宁被母亲扶着坐起身,一面吃药一面打量房间中的陈设。
“这药虽苦,但娘特意给你准备了雪花洋糖,蜜饯果脯……”
谢夫人的话还没说完,谢长宁已端起碗一饮而尽。
从前她忸怩着,喝一顿药要好大的排仗,饮品蜜饯不胜枚举,摆了满桌任她挑选。稍有不如意,便一口也不肯喝的。
如今……她却只想赶紧喝了药,好好活下去。
这下不仅是谢夫人,所有人都瞧出了谢长宁的不对劲。谢夫人吓得赶紧命下人去将宫里的太医请来。
等她喝完药,从母亲的话语中得知,她是因为不满父亲给她挑选的夫婿,一气之下跳了湖。
谢长宁隐约记得这茬。
温以言长相俊美,性格和善,乃前太师的长房长孙,做学问的本领自是不必说,这么一看虽然不是什么名门望族,但也算是谢长宁的良配。
可问题出在,温以言的生母不详。
说好听点是长房长孙,说不好听的就是外室子,上不得台面的。
嫁给这样的人,心高气傲的谢长宁当然不能接受。
但父亲铁了心,宁可忤逆姑母也要定这门亲事,谢长宁百般辩解无用,只能采取暗戳戳的小手段逼温以言主动退亲。
谁曾想温以言把她的小手段全然当成少女的把戏,从不曾对她冷脸发火。
仿佛一拳打在棉花上,谢长宁最后实在没办法了,就选择了跳湖,想着来个以死相逼。
想起温以言为救她而死,谢长宁心中就格外不是滋味。
现在回想起来,温以言对她千依百顺,也不是很坏的一个人。
可这是她十五岁时的事情,怎地又重新发生了一遍?
看着活生生的母亲和兄长,还有这些年少时的喜好,谢长宁怀疑……自己不会是重生了吧。
她需要尽快确定心中猜想,又不能让其他人察觉,于是试探着询问:“母亲,那父亲怎么说了?”
谢夫人淌眼抹泪道:“你父亲还是不肯松口,只说先暂缓婚期。”
和前世如出一辙的答案。
“那今日是何年月?”谢长宁抓紧身下的床褥,再次确认道。
谢夫人用手背摸了摸她的额头,声音颤抖:“今日是永宁十五年三月初三啊。娘的心肝,你到底怎么了,你别吓娘啊!”
永宁十五年三月初三。
……五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