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洞壁
慕光端详许久后,徐徐问道:“不知此碑是为何人所立,若能做到与碑中文字所述一致,必然是一位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层峦山中,多是些穷凶极恶之辈,料想这位墓中人是位剿除贼人的有功英雄?可是我未曾听任何人说起,碑上也没有镌刻名字,确实十分难猜了。以你之聪颖,能否窥知一二?”
陆遐征手放置于下颌,作深思态,道:“我也时常纳闷,此墓碑之主究竟为何人。思前想后,也不得其解。或乃大桢国混乱时期的凡人,为苍生立下汗马功劳,然未得当时皇帝认可,受奸人所害,不幸殒命,遂弃尸于人迹罕至之层峦山,然百姓感念其恩德,未忘其恩,是以冒天下之大不韪,来此层峦山巅,为其树立一座无名丰碑,以表感激。”
慕光同意这一言论,道:“嗯,你这说法最合情理。想来是为避免墓碑被破坏,故意选择山顶,以免为人所轻易发现。普通人能攀至如此高处,实属不易。”
陆遐征道:“慕光大人所言甚是。自慕烛大人创立万乘教,泽披天下万民以来,此类墓碑应不会再出现。如我所推测属实,自是钦佩眼前深埋于地下壮士,但也衷心希冀天下太平,此等壮举不要再次发生。”
说着,陆遐征指向前方一处幽暗洞穴,道:“大人,洞口就在附近,请随我来。”
几年来人迹罕至,洞穴前面又荒草丛生,遮住踪迹,若没陆遐征前来引路,怕是有火眼金睛也得找上三天三夜。
慕光点了点头,将手中佩剑紧握,以剑拨开阻挡去路荆棘。
待到辟出一条小径后,他便迈步向那洞穴走去。
陆遐征将杂草割下,扎在树枝上方,点燃之后,照亮黑暗深洞。
他们沿着蜿蜒小溪前行,初入洞口时,洞壁上尚且一无所有,然而随着深入,火把光芒映照在湿润洞壁上,显现出一些模糊图案与文字。
“正是手帕上文字,而且还刻满了整个墙壁!”看着墙上稀稀落落的文字,慕光激动得大声呼喊,像是发现了新玩物的孩童,稚气大发,满脸喜色兴奋,在洞中跑来跑去,时而靠近仔细观察,时而远远站立思索。
陆遐征看到这一幕,忍不住心中笑意,趁着黑夜嘴角微微上扬:“慕光将军,此处要小心。这溪流湍急无比,虽比不上流沙河波澜壮阔,也是险象环生。若是不小心掉落下去,恐怕便无葬身之地!”
慕光闻听陆遐征之言,稍有收敛,不再奔走喧哗,步履沉稳持重,然眼神中喜悦之光仍未敛去,目光如炬,四处打量:“此番定能完成父亲所托之任务,我须速速临摹下来,你在旁助我以火把照明。”
说罢,他从衣兜中取出纸笔,欣然道:“父亲得闻此行成果,定会赞许于我。你此次居功至伟,我会如实地向父亲禀明。”
“多谢慕光将军关照。”陆遐征双手抱拳,向慕光鞠躬示意。
慕光一边临摹,一边问道:“对了,请问这脚下溪流通往何方?此外还有何处有此文字?”
陆遐征诈道:“此溪流应通往万丈深渊,至于文字图案,仅有此段洞壁之上才有。我曾深入洞中探寻,再未有所发现。而且越往下,洞壁越向另一侧倾斜,稍有不慎,便会顺着水流落下深渊。要我说,洞中也就是人烟罕至,若是如同流沙河一般人来人往,葬于此河之人绝不在少数。慕光将军是否执意去深处一探究竟?”
陆遐征虽与慕光性格相投,惺惺相惜,然相识不久,对其底细仍无所知。
随着年岁渐长,他封锁心扉,对人心提防也日益增强。
想来当初能与云明玕生死相交,也是机缘巧合。
回想起昔日与云明玕共谋劫囚车之事,若是换作今日的情境,云明玕以剑抵住陆遐征咽喉,他心中定会认定她是假意欺骗。
他的内心,经历风霜雪雨,被层层铠甲护住,外人难以窥探。
和云明玕相遇相识相交,实乃天赐之缘,只可惜有缘无分,如今阴阳相隔,梦中方可一聚。
慕光见陆遐征面露戚色,以己之常情度之,误以为他真是担忧自己会落于水下,一命呜呼。
他被陆遐征唬住,也出于信任,不再追究下去,言道:“多谢陈兄提点,我自然是信得过你。如今已经取得足够证据,不必为这些蝇头小利而豁出性命。若手帕中图案再无他处可见,我们便就此回去复命吧。”
陆遐征知晓他心胸坦荡,不会有所隐瞒,他出于对陆遐征信任,便不再追查下去,自己心中也不免有些愧疚。
可转念一想:事出有因,虽说慕光将军与我甚是投缘,也不须事事尽说与他听。
临摹好洞壁上文字图案后,慕光将纸细心折叠,放入衣兜中,又用手拍了拍,确保没有任何遗漏之处。
随后,他向陆遐征示意,让其带路返回原路。
时光荏苒,夜色渐深,慕光自小听闻层峦山鬼怪传说,心中不免有些恐惧。他步伐匆匆,几乎一溜烟地就奔到了拴马处。
陆遐征本打算慢慢下山,欣赏那久违的“风景”,然而慕光却急着离开,他也就不得不加快脚步,紧随其后。
夜幕降临,白日西沉,山间阴气升腾,浮云兜兜转转,遮住洒下光芒,可怖影子游来游去。
此刻若是逃离,往后反方向跑几步,就可以匿入黑暗中,山上怪石林立,地形复杂,慕光根本不可能寻觅到他踪影。
然而陆遐征心中清楚,其一,若是此刻逃离至万福洞,且不说再次孤身一人游荡在外,时时刻刻谨小慎微、如丧家之犬,这种步步惊心,如履薄冰的感觉,实在是不愿重来一次。
其二,此时离开,还会背负上逃狱罪名,处罚会从十年直接翻倍成二十年,得不偿失。
其三,现在慕光已然知晓层峦山秘密,自己躲藏在万福洞中,飞羽军若是掘地三尺,必定也会找到藏身之处,岂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其四,陆遐征在牢狱中有一种莫名安心,他很怀念那种时间被固定,空间被锁住,自己思绪神游寰宇的感觉。
慕光性格直率,全然未觉陆遐征心中已翻涌出百种可能,更未知他曾有过逃跑念头,不停称赞道:“陈兄,你做得极好,这一路也进展顺利。当然,雾村那里出了点闪失。我们先返回东南坊市,查看黑马是否有线索,再行前往雾村深入查探。”
慕光心系爱马,自然也想抓紧一切时间,赶回金玉城去。
“好的。不知雾村吴老板是否回归村中,他如今年迈体衰,说是去陪一位故人,何时回归还不得而知。至于黑马,偷马贼多半饥不择食,待我们返回金玉城时,贴出告示已过去两日,应该已有结果。”
慕光再次跨上红鬃马,陆遐征坐于其后,快马加鞭朝坊市奔去。
陆遐征路途中心生好奇,问道:“将军,恕我不敬,最近为何甚少见到皇帝身影?”
慕光回答道:“自数十载以来,皇帝似是志不在此,其本就鲜少处理公务,近年来更因年迈而身体每况愈下,加上老来所得之子,极度宠溺,日夜陪伴其左右。自他坐上王位以来,政事便交由三公处理。只在祭祀拜神树等重大盛典之时,他才在半月楼观日台抛头露面,主持大会。”
“在数十年前,老皇帝驾崩,皇帝新上任之时,大桢国局势动荡不安,战火四起。传闻乃万乘教力保,皇帝才得以顺利继位。自继位以来,皇帝尽心尽力,大桢国百姓也深受恩泽,得以衣食无忧。”慕光补充道。
陆遐征使了个眼色:“可我听说,这其实都是你父亲功劳呢。”
慕光耸耸肩膀,摊手道:“那也不尽然。家父固然功不可没,但若没有皇帝支持和首肯,他也是束手无策。五十年前,将瑞果分发给大桢国每一个人,可谓是破天荒举动,引来太多非议。”
陆遐征慨然道:“现在大家习以为常,殊不知来之不易。”
“不错。据家父所说,当日形势凶险异常,王公贵族对万乘教徒展开大规模屠杀,死伤无数,父亲也差点丧命,至今脸上还有一道划痕。我刚出生时,那道划痕很是明显,放在脸上突兀无比,几十年来,倒是一点点变淡,现在若是不太仔细瞧着,还真看不出来。”
“这些故事,我可从未在书中看到呢。听起来真是惊心动魄。”
“说起来,个中情节我也不甚清楚,里面手段堪称诡异阴险,也不值得大书特书。若是揭开昔日隐秘,只怕是一片血腥肮脏,无比凄凉。在某一日父亲酒醉之后,我才听到这些隐瞒在灰暗中的过往。他老人家年事已高,而当年亲历者如今也大多消逝在尘世间,无处寻找。”言毕,他轻叹一声。
陆遐征不由得思绪联翩:“慕烛大人一路走来,真是艰辛异常,筚路蓝缕。不过,结果总是好的。”
慕光沉吟不语,如有所思。
作为领导者,慕烛无疑独具慧眼,运筹帷幄,然而他日夜伏案工作,无暇顾及家中琐事,乃至慕光降世之际,他也未曾侧目一望。身为父亲,他是否称职,实则难下定论。
陆遐征手放置于下颌,作深思态,道:“我也时常纳闷,此墓碑之主究竟为何人。思前想后,也不得其解。或乃大桢国混乱时期的凡人,为苍生立下汗马功劳,然未得当时皇帝认可,受奸人所害,不幸殒命,遂弃尸于人迹罕至之层峦山,然百姓感念其恩德,未忘其恩,是以冒天下之大不韪,来此层峦山巅,为其树立一座无名丰碑,以表感激。”
慕光同意这一言论,道:“嗯,你这说法最合情理。想来是为避免墓碑被破坏,故意选择山顶,以免为人所轻易发现。普通人能攀至如此高处,实属不易。”
陆遐征道:“慕光大人所言甚是。自慕烛大人创立万乘教,泽披天下万民以来,此类墓碑应不会再出现。如我所推测属实,自是钦佩眼前深埋于地下壮士,但也衷心希冀天下太平,此等壮举不要再次发生。”
说着,陆遐征指向前方一处幽暗洞穴,道:“大人,洞口就在附近,请随我来。”
几年来人迹罕至,洞穴前面又荒草丛生,遮住踪迹,若没陆遐征前来引路,怕是有火眼金睛也得找上三天三夜。
慕光点了点头,将手中佩剑紧握,以剑拨开阻挡去路荆棘。
待到辟出一条小径后,他便迈步向那洞穴走去。
陆遐征将杂草割下,扎在树枝上方,点燃之后,照亮黑暗深洞。
他们沿着蜿蜒小溪前行,初入洞口时,洞壁上尚且一无所有,然而随着深入,火把光芒映照在湿润洞壁上,显现出一些模糊图案与文字。
“正是手帕上文字,而且还刻满了整个墙壁!”看着墙上稀稀落落的文字,慕光激动得大声呼喊,像是发现了新玩物的孩童,稚气大发,满脸喜色兴奋,在洞中跑来跑去,时而靠近仔细观察,时而远远站立思索。
陆遐征看到这一幕,忍不住心中笑意,趁着黑夜嘴角微微上扬:“慕光将军,此处要小心。这溪流湍急无比,虽比不上流沙河波澜壮阔,也是险象环生。若是不小心掉落下去,恐怕便无葬身之地!”
慕光闻听陆遐征之言,稍有收敛,不再奔走喧哗,步履沉稳持重,然眼神中喜悦之光仍未敛去,目光如炬,四处打量:“此番定能完成父亲所托之任务,我须速速临摹下来,你在旁助我以火把照明。”
说罢,他从衣兜中取出纸笔,欣然道:“父亲得闻此行成果,定会赞许于我。你此次居功至伟,我会如实地向父亲禀明。”
“多谢慕光将军关照。”陆遐征双手抱拳,向慕光鞠躬示意。
慕光一边临摹,一边问道:“对了,请问这脚下溪流通往何方?此外还有何处有此文字?”
陆遐征诈道:“此溪流应通往万丈深渊,至于文字图案,仅有此段洞壁之上才有。我曾深入洞中探寻,再未有所发现。而且越往下,洞壁越向另一侧倾斜,稍有不慎,便会顺着水流落下深渊。要我说,洞中也就是人烟罕至,若是如同流沙河一般人来人往,葬于此河之人绝不在少数。慕光将军是否执意去深处一探究竟?”
陆遐征虽与慕光性格相投,惺惺相惜,然相识不久,对其底细仍无所知。
随着年岁渐长,他封锁心扉,对人心提防也日益增强。
想来当初能与云明玕生死相交,也是机缘巧合。
回想起昔日与云明玕共谋劫囚车之事,若是换作今日的情境,云明玕以剑抵住陆遐征咽喉,他心中定会认定她是假意欺骗。
他的内心,经历风霜雪雨,被层层铠甲护住,外人难以窥探。
和云明玕相遇相识相交,实乃天赐之缘,只可惜有缘无分,如今阴阳相隔,梦中方可一聚。
慕光见陆遐征面露戚色,以己之常情度之,误以为他真是担忧自己会落于水下,一命呜呼。
他被陆遐征唬住,也出于信任,不再追究下去,言道:“多谢陈兄提点,我自然是信得过你。如今已经取得足够证据,不必为这些蝇头小利而豁出性命。若手帕中图案再无他处可见,我们便就此回去复命吧。”
陆遐征知晓他心胸坦荡,不会有所隐瞒,他出于对陆遐征信任,便不再追查下去,自己心中也不免有些愧疚。
可转念一想:事出有因,虽说慕光将军与我甚是投缘,也不须事事尽说与他听。
临摹好洞壁上文字图案后,慕光将纸细心折叠,放入衣兜中,又用手拍了拍,确保没有任何遗漏之处。
随后,他向陆遐征示意,让其带路返回原路。
时光荏苒,夜色渐深,慕光自小听闻层峦山鬼怪传说,心中不免有些恐惧。他步伐匆匆,几乎一溜烟地就奔到了拴马处。
陆遐征本打算慢慢下山,欣赏那久违的“风景”,然而慕光却急着离开,他也就不得不加快脚步,紧随其后。
夜幕降临,白日西沉,山间阴气升腾,浮云兜兜转转,遮住洒下光芒,可怖影子游来游去。
此刻若是逃离,往后反方向跑几步,就可以匿入黑暗中,山上怪石林立,地形复杂,慕光根本不可能寻觅到他踪影。
然而陆遐征心中清楚,其一,若是此刻逃离至万福洞,且不说再次孤身一人游荡在外,时时刻刻谨小慎微、如丧家之犬,这种步步惊心,如履薄冰的感觉,实在是不愿重来一次。
其二,此时离开,还会背负上逃狱罪名,处罚会从十年直接翻倍成二十年,得不偿失。
其三,现在慕光已然知晓层峦山秘密,自己躲藏在万福洞中,飞羽军若是掘地三尺,必定也会找到藏身之处,岂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其四,陆遐征在牢狱中有一种莫名安心,他很怀念那种时间被固定,空间被锁住,自己思绪神游寰宇的感觉。
慕光性格直率,全然未觉陆遐征心中已翻涌出百种可能,更未知他曾有过逃跑念头,不停称赞道:“陈兄,你做得极好,这一路也进展顺利。当然,雾村那里出了点闪失。我们先返回东南坊市,查看黑马是否有线索,再行前往雾村深入查探。”
慕光心系爱马,自然也想抓紧一切时间,赶回金玉城去。
“好的。不知雾村吴老板是否回归村中,他如今年迈体衰,说是去陪一位故人,何时回归还不得而知。至于黑马,偷马贼多半饥不择食,待我们返回金玉城时,贴出告示已过去两日,应该已有结果。”
慕光再次跨上红鬃马,陆遐征坐于其后,快马加鞭朝坊市奔去。
陆遐征路途中心生好奇,问道:“将军,恕我不敬,最近为何甚少见到皇帝身影?”
慕光回答道:“自数十载以来,皇帝似是志不在此,其本就鲜少处理公务,近年来更因年迈而身体每况愈下,加上老来所得之子,极度宠溺,日夜陪伴其左右。自他坐上王位以来,政事便交由三公处理。只在祭祀拜神树等重大盛典之时,他才在半月楼观日台抛头露面,主持大会。”
“在数十年前,老皇帝驾崩,皇帝新上任之时,大桢国局势动荡不安,战火四起。传闻乃万乘教力保,皇帝才得以顺利继位。自继位以来,皇帝尽心尽力,大桢国百姓也深受恩泽,得以衣食无忧。”慕光补充道。
陆遐征使了个眼色:“可我听说,这其实都是你父亲功劳呢。”
慕光耸耸肩膀,摊手道:“那也不尽然。家父固然功不可没,但若没有皇帝支持和首肯,他也是束手无策。五十年前,将瑞果分发给大桢国每一个人,可谓是破天荒举动,引来太多非议。”
陆遐征慨然道:“现在大家习以为常,殊不知来之不易。”
“不错。据家父所说,当日形势凶险异常,王公贵族对万乘教徒展开大规模屠杀,死伤无数,父亲也差点丧命,至今脸上还有一道划痕。我刚出生时,那道划痕很是明显,放在脸上突兀无比,几十年来,倒是一点点变淡,现在若是不太仔细瞧着,还真看不出来。”
“这些故事,我可从未在书中看到呢。听起来真是惊心动魄。”
“说起来,个中情节我也不甚清楚,里面手段堪称诡异阴险,也不值得大书特书。若是揭开昔日隐秘,只怕是一片血腥肮脏,无比凄凉。在某一日父亲酒醉之后,我才听到这些隐瞒在灰暗中的过往。他老人家年事已高,而当年亲历者如今也大多消逝在尘世间,无处寻找。”言毕,他轻叹一声。
陆遐征不由得思绪联翩:“慕烛大人一路走来,真是艰辛异常,筚路蓝缕。不过,结果总是好的。”
慕光沉吟不语,如有所思。
作为领导者,慕烛无疑独具慧眼,运筹帷幄,然而他日夜伏案工作,无暇顾及家中琐事,乃至慕光降世之际,他也未曾侧目一望。身为父亲,他是否称职,实则难下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