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婷:“乔叔、乔婶实在太客气了,我不是让你们慢慢来吗,我又不会催你们。”
乔婶:“我们知道你心善,可我们也不能什么都不做啊!今年,你这庄子上种了那么多粮食,怕是不会平静吧,你乔叔再养上个把月,他和你两个弟弟还是有把子力气的,能为你做点什么,我们一家人都很愿意。你妹妹你知道的,绣的东西还算能入眼,你尽管使唤,我厨艺也还行。”
曼婷看他们一家人铁了心要留下帮忙,也不瞒着他们,把准备和山匪一战的事如实告诉了他们,也说明了危险,让他们再仔细考虑一下,先在庄子上住上几天,考虑好了再决定去留。
乔叔、乔婶一口拒绝:“不用考虑了,来之前我们就想好了,我们一家人的命都是你救的,如果当时你不帮忙,那些泼皮一定会弄得我们家破人亡的。我们不怕危险,就跟着你,你只说要不要吧!”
曼婷心下感动:“要,怎么不要,欢迎乔叔、乔婶、弟弟、妹妹们。”
乔临波一家从此留在了庄子上。
乔临波虽然还不能下田做事,但他种植经验丰富,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议,两个儿子也勤快,很舍得卖力,女儿一手绣活很是出彩,媳妇到了厨房,做得一手好菜,人也干净讲卫生。很快就得到了庄上众人的认可,融入了集体。
春季,田地里活很多,刚撒了谷种,犁好了田,秧苗又长到了可以移栽的高度。庄子上好几十亩的水田,大家早出晚归,都扑在了地里,中午大家都不回来吃饭了,由厨房的人抬着到山头上,大家胡乱填饱肚子,接着干,不能误了农时,到时可是要影响收成的。
去年有些水田被放干种上了冬豆,现在得把这些田里的冬豆抓紧时间收回来,再把田关上水,泡上十几天,犁出来,也种上水稻。
男人们分成两波,一波先栽种秧苗,一波抓紧时间抢收冬豆,其实冬豆正常的收获时间还应该再等上二十天左右,但没办法,秧苗的农时也误不得,那些冬豆虽然嫩一些,还完全吃得了,也算是多收了一批粮食。
庄子里,女人们也忙得不可开交,要负责卫生、洗衣缝补、做好饭菜,还得把男人们收回来的冬豆摘掉叶子,方便晾晒。豆子叶子有细绒毛,常常把姑娘们的手剌得又痒又疼。
这也是没有办法,上批佃户死后,曼婷其实是可以再招一批佃户的,哪怕那些穷人知道这里被屠村抢粮过,只要曼婷少收租子,一样能找得到人,但曼婷不愿意这样,她不愿意牵扯到无辜的人,只好全家总动员了,种上这两季之后,家的的家丁和婢女们都磨练出来了。
前前后后忙了二十多天,才把所有的冬豆都收了,把所有的水田都种上了秧苗。
这段时间忙,过年之后大家就没进山打猎了,陷阱也没去看,酒楼里用的还是之前喂在庄子上的,但已经没有几只了。于是大家歇了两天之后,刘根把男人们又带进了林子。
有段时间没来了,再加上春天来了,食物丰富,动物们都出来了,刘根:“你们仔细一点,别打怀孕的,我们得细水长流。”
众人先检查了一番陷阱,好多个陷阱都触发了,但因为一直没来取,被它们挣脱逃掉或是被别的动物吃掉了。
不过也没走空,甚至应该说是一个惊喜,一个深坑里叉着一头一百多斤的野猪崽子。但他们收获的不止是这猪崽,不知是不是野猪的叫声或血的气味,引来了老虎。老虎没发现危险,下去捕食野猪的时候,被坑底的尖竹刺穿了身体,正在挣扎,越是挣扎越多尖竹刺进去。刘根一行到的时候,正赶上补箭,众人欢喜非常,抬着老虎和野猪就回去了。
曼婷知道他们早上出发去打猎,哪知道午时刚过又听说人回来了,还收获颇丰,便好奇的出去看。
这两天地里暂时不忙,庄子上的女人们辛苦了那么久,好不容易有一天不上山,基本上都在缝补、绣花之类的,听到打猎的男人们那么早就回来了,都担心是不是遇到什么情况了?
结果,大家看到院坝上放着一只虎、一只野猪。众人欢喜不已,得知猎到动物的过程,都觉好笑,不管怎么说,新年第一次进山收获不错。
曼婷发话:“这段时间,大家都辛苦了,正好把野猪弄来加菜,犒劳一下我们自己。”
众人听得晚上有肉吃,个个高兴,都动起来,有的烧水,有的劈柴,有的处理猪毛,有的处理内脏,有的出去弄点野菜,大家边忙边说说笑笑,气氛十分热闹。
自从庄子上的男丁们能打猎,庄子上吃肉的频率大大提高,但要先保证酒楼的量,也做不到天天吃肉,只能说比好多百姓家吃得好得多,但谁又会嫌吃肉多呢!
晚上,乔婶做了拿手的红烧肉,肥肠烧大豆,厨房里的几位婶子各展厨艺,炒猪肝,排骨莲藕汤,拌野菜,红烧鳝鱼段加鱼鳅(前段时间大家整理水田的时候的收获,但那段时间太忙了,没人有耐心去收拾),炒春笋,荠菜炒鸡蛋,管饱的杂粮饭、三合面馒头。
洛家原有的家仆们吃这好饭食并不激动,少夫人对他们一向大方,但后来的乞丐和乔家人就不一样了。那群乞丐激动又庆幸,很是高兴卖身给了少夫人,再没有哪家的主子如此大方又没有架子。
乔家人是激动又替曼婷担忧:这也吃太好了吧!这野猪拿去卖也能卖不少钱,曼婷实在是太大方了,她要养一个家也是很不容易了!
回屋后,乔叔、乔婶叫来儿女:“你们两兄弟要好好训练,以后可是要打山匪的,没有本事命都保不住,以后你们能打猎了,帮你们廖姐姐多打上一些猎物,她要养一个庄子的人,是很不容易的。秀儿,你的绣活还不错,记得给你廖姐姐做上一身衣服,给旭兴公子也做一身。”
乔家儿女齐齐应下。原来,乔家人来了之后,并不要月钱,说是让曼婷除账,曼婷想着他们能不顾自身,不怕危险也要留下帮她,便准备免了欠账。乔家人不同意,双方一番争论后,曼婷拍板:以后乔家的账免了,月钱只领别人的一半,两年后和别人一样领。之后,乔家愿留愿走都行。
乔家夫妻受了月钱,哪怕只有别人的一半,心里也很是过意不去,所以才会对儿女们提出那样的要求。不得不说,这乔家人很不错。
第二天,刘根又把人带进了山里,今年武器多了,人手也多了,虽然放过了怀孕的动物,但收获依然增加了。
天黑的时候,众人带回来不少猎物,重要的是先前练箭的那批人,箭术长进,多是射的腿,所以这次带回来的猎物,起码有一半是活的。
曼婷看了,很是满意,让崔管家安排人明天送一批去城里。
崔管家:“少夫人,这两天庄子上不忙,我不放心酒楼,顺便回去看看,也该查账了。”
曼婷更是满意。
第二天,崔管家办完事回来之后去见了曼婷,说完正事后,踌躇不走。
曼婷看着他犹豫的样子:“崔管家有什么事尽管直言便是。”
崔管家:“少夫人,今天我回城的时候,碰到了田小哥,他问我,焦捕头过生日,他送点什么好,让我帮他出出主意。我顺便打听了一下,焦捕头哪天过生,他告诉我是明天。”
曼婷点了点头。
崔管家迟疑着问:“少夫人,我们需要备些什么礼送去才合适?”
曼婷想了想:“你明早让张小山带上几个人,驾车送我回城,至于礼物,你就不用管了。”
崔管家退下,找到张小山安排好明天少夫人出行的事,才松闲下来。
曼婷陪着儿子玩耍了一会儿,又检查了他最近的大字。还不错,虽然又大又丑,但有按时完成先生规定的任务。毕竟孩子还小,手腕的力气不足,每天练上几个字,是为了培养他的习惯。
那些伴读的孩子中,有一个叫陆俊的,学得还不错,史先生都夸赞过几次,他是陆实(最开始练箭的时候,焦忠说练得不错,得了仅有的六套弓箭其中一套的人,也是他最后砍下的虎头)的儿子。
曼婷考虑过,以后他读书一直都不错,就把一家人的身契还给他们,再资助他读书考取功名,别耽误了他的天赋。
史先生在府上待得很顺心,农忙时节,看大家忙得不行,他也会主动帮忙。当然,结果是被众人劝退,直到曼婷说:“史先生常常坐着做学问,也得适当锻炼身体,我听我父亲说过,考试时考场环境简陋,考试的时间也长,身体不好受不住的。你们都是好心,舍不得史先生劳累,但他得为考试作准备。”
史秀才笑着点点头:“谢谢诸位的好意,少夫人说得是对的,我准备参加今年的乡试。”
众人忙问:“史先生,您考上了举人还回来吗?”
乔婶:“我们知道你心善,可我们也不能什么都不做啊!今年,你这庄子上种了那么多粮食,怕是不会平静吧,你乔叔再养上个把月,他和你两个弟弟还是有把子力气的,能为你做点什么,我们一家人都很愿意。你妹妹你知道的,绣的东西还算能入眼,你尽管使唤,我厨艺也还行。”
曼婷看他们一家人铁了心要留下帮忙,也不瞒着他们,把准备和山匪一战的事如实告诉了他们,也说明了危险,让他们再仔细考虑一下,先在庄子上住上几天,考虑好了再决定去留。
乔叔、乔婶一口拒绝:“不用考虑了,来之前我们就想好了,我们一家人的命都是你救的,如果当时你不帮忙,那些泼皮一定会弄得我们家破人亡的。我们不怕危险,就跟着你,你只说要不要吧!”
曼婷心下感动:“要,怎么不要,欢迎乔叔、乔婶、弟弟、妹妹们。”
乔临波一家从此留在了庄子上。
乔临波虽然还不能下田做事,但他种植经验丰富,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议,两个儿子也勤快,很舍得卖力,女儿一手绣活很是出彩,媳妇到了厨房,做得一手好菜,人也干净讲卫生。很快就得到了庄上众人的认可,融入了集体。
春季,田地里活很多,刚撒了谷种,犁好了田,秧苗又长到了可以移栽的高度。庄子上好几十亩的水田,大家早出晚归,都扑在了地里,中午大家都不回来吃饭了,由厨房的人抬着到山头上,大家胡乱填饱肚子,接着干,不能误了农时,到时可是要影响收成的。
去年有些水田被放干种上了冬豆,现在得把这些田里的冬豆抓紧时间收回来,再把田关上水,泡上十几天,犁出来,也种上水稻。
男人们分成两波,一波先栽种秧苗,一波抓紧时间抢收冬豆,其实冬豆正常的收获时间还应该再等上二十天左右,但没办法,秧苗的农时也误不得,那些冬豆虽然嫩一些,还完全吃得了,也算是多收了一批粮食。
庄子里,女人们也忙得不可开交,要负责卫生、洗衣缝补、做好饭菜,还得把男人们收回来的冬豆摘掉叶子,方便晾晒。豆子叶子有细绒毛,常常把姑娘们的手剌得又痒又疼。
这也是没有办法,上批佃户死后,曼婷其实是可以再招一批佃户的,哪怕那些穷人知道这里被屠村抢粮过,只要曼婷少收租子,一样能找得到人,但曼婷不愿意这样,她不愿意牵扯到无辜的人,只好全家总动员了,种上这两季之后,家的的家丁和婢女们都磨练出来了。
前前后后忙了二十多天,才把所有的冬豆都收了,把所有的水田都种上了秧苗。
这段时间忙,过年之后大家就没进山打猎了,陷阱也没去看,酒楼里用的还是之前喂在庄子上的,但已经没有几只了。于是大家歇了两天之后,刘根把男人们又带进了林子。
有段时间没来了,再加上春天来了,食物丰富,动物们都出来了,刘根:“你们仔细一点,别打怀孕的,我们得细水长流。”
众人先检查了一番陷阱,好多个陷阱都触发了,但因为一直没来取,被它们挣脱逃掉或是被别的动物吃掉了。
不过也没走空,甚至应该说是一个惊喜,一个深坑里叉着一头一百多斤的野猪崽子。但他们收获的不止是这猪崽,不知是不是野猪的叫声或血的气味,引来了老虎。老虎没发现危险,下去捕食野猪的时候,被坑底的尖竹刺穿了身体,正在挣扎,越是挣扎越多尖竹刺进去。刘根一行到的时候,正赶上补箭,众人欢喜非常,抬着老虎和野猪就回去了。
曼婷知道他们早上出发去打猎,哪知道午时刚过又听说人回来了,还收获颇丰,便好奇的出去看。
这两天地里暂时不忙,庄子上的女人们辛苦了那么久,好不容易有一天不上山,基本上都在缝补、绣花之类的,听到打猎的男人们那么早就回来了,都担心是不是遇到什么情况了?
结果,大家看到院坝上放着一只虎、一只野猪。众人欢喜不已,得知猎到动物的过程,都觉好笑,不管怎么说,新年第一次进山收获不错。
曼婷发话:“这段时间,大家都辛苦了,正好把野猪弄来加菜,犒劳一下我们自己。”
众人听得晚上有肉吃,个个高兴,都动起来,有的烧水,有的劈柴,有的处理猪毛,有的处理内脏,有的出去弄点野菜,大家边忙边说说笑笑,气氛十分热闹。
自从庄子上的男丁们能打猎,庄子上吃肉的频率大大提高,但要先保证酒楼的量,也做不到天天吃肉,只能说比好多百姓家吃得好得多,但谁又会嫌吃肉多呢!
晚上,乔婶做了拿手的红烧肉,肥肠烧大豆,厨房里的几位婶子各展厨艺,炒猪肝,排骨莲藕汤,拌野菜,红烧鳝鱼段加鱼鳅(前段时间大家整理水田的时候的收获,但那段时间太忙了,没人有耐心去收拾),炒春笋,荠菜炒鸡蛋,管饱的杂粮饭、三合面馒头。
洛家原有的家仆们吃这好饭食并不激动,少夫人对他们一向大方,但后来的乞丐和乔家人就不一样了。那群乞丐激动又庆幸,很是高兴卖身给了少夫人,再没有哪家的主子如此大方又没有架子。
乔家人是激动又替曼婷担忧:这也吃太好了吧!这野猪拿去卖也能卖不少钱,曼婷实在是太大方了,她要养一个家也是很不容易了!
回屋后,乔叔、乔婶叫来儿女:“你们两兄弟要好好训练,以后可是要打山匪的,没有本事命都保不住,以后你们能打猎了,帮你们廖姐姐多打上一些猎物,她要养一个庄子的人,是很不容易的。秀儿,你的绣活还不错,记得给你廖姐姐做上一身衣服,给旭兴公子也做一身。”
乔家儿女齐齐应下。原来,乔家人来了之后,并不要月钱,说是让曼婷除账,曼婷想着他们能不顾自身,不怕危险也要留下帮她,便准备免了欠账。乔家人不同意,双方一番争论后,曼婷拍板:以后乔家的账免了,月钱只领别人的一半,两年后和别人一样领。之后,乔家愿留愿走都行。
乔家夫妻受了月钱,哪怕只有别人的一半,心里也很是过意不去,所以才会对儿女们提出那样的要求。不得不说,这乔家人很不错。
第二天,刘根又把人带进了山里,今年武器多了,人手也多了,虽然放过了怀孕的动物,但收获依然增加了。
天黑的时候,众人带回来不少猎物,重要的是先前练箭的那批人,箭术长进,多是射的腿,所以这次带回来的猎物,起码有一半是活的。
曼婷看了,很是满意,让崔管家安排人明天送一批去城里。
崔管家:“少夫人,这两天庄子上不忙,我不放心酒楼,顺便回去看看,也该查账了。”
曼婷更是满意。
第二天,崔管家办完事回来之后去见了曼婷,说完正事后,踌躇不走。
曼婷看着他犹豫的样子:“崔管家有什么事尽管直言便是。”
崔管家:“少夫人,今天我回城的时候,碰到了田小哥,他问我,焦捕头过生日,他送点什么好,让我帮他出出主意。我顺便打听了一下,焦捕头哪天过生,他告诉我是明天。”
曼婷点了点头。
崔管家迟疑着问:“少夫人,我们需要备些什么礼送去才合适?”
曼婷想了想:“你明早让张小山带上几个人,驾车送我回城,至于礼物,你就不用管了。”
崔管家退下,找到张小山安排好明天少夫人出行的事,才松闲下来。
曼婷陪着儿子玩耍了一会儿,又检查了他最近的大字。还不错,虽然又大又丑,但有按时完成先生规定的任务。毕竟孩子还小,手腕的力气不足,每天练上几个字,是为了培养他的习惯。
那些伴读的孩子中,有一个叫陆俊的,学得还不错,史先生都夸赞过几次,他是陆实(最开始练箭的时候,焦忠说练得不错,得了仅有的六套弓箭其中一套的人,也是他最后砍下的虎头)的儿子。
曼婷考虑过,以后他读书一直都不错,就把一家人的身契还给他们,再资助他读书考取功名,别耽误了他的天赋。
史先生在府上待得很顺心,农忙时节,看大家忙得不行,他也会主动帮忙。当然,结果是被众人劝退,直到曼婷说:“史先生常常坐着做学问,也得适当锻炼身体,我听我父亲说过,考试时考场环境简陋,考试的时间也长,身体不好受不住的。你们都是好心,舍不得史先生劳累,但他得为考试作准备。”
史秀才笑着点点头:“谢谢诸位的好意,少夫人说得是对的,我准备参加今年的乡试。”
众人忙问:“史先生,您考上了举人还回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