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界,慈颂大殿。
稷慈一手撑着额头,一手轻轻地敲着桌子。
那双手白如雪瓷让人心惊,又骨节分明,就这么一下下点着桌面,软筋支起又回落,像是起伏的山脉,煞是好看。
身侧,他宽大的衣袍随意散在地上。
上面织金的龙纹在周身薄云的掩映中栩栩如生,这云飘渺轻柔,似真似幻,掩得这软垫之上的人也朦朦胧胧,平添几分神圣。
只是,离远了看,这大殿上的云似乎有些过于多了,让人看不清殿中人。
也让殿中人有些看不清手上的绢帛。
稷慈倒宁可看不清,最好是完全没看到这绢帛。
这是司掌雨露的胥霖神君不日前留下的。待打扫神殿的仙娥发现,奏陈于帝君,稷慈欲召之闻询时,大家才发现,胥霖失踪,已有数日了。
这绢帛是如胥霖衣袍一般的竹青色,隐隐有雨后山林的气味,闻之让人心旷神怡,如久旱逢霖,上书:
“霜折青衫雨催寿,不如随云自去留”
字迹倒也是这位天上地下独一份的狂草,任谁看了都要说一句潇洒。
可大殿被云雾覆盖的稷慈实在无暇感悟他字中的潇洒。
他这一走,整个神界的水汽都无法汇聚成雨,落入凡界,只得四散成云,在九重天弥漫。
神界一时被漫天横云淹没,诸神痛苦不堪。若再找不回他,莫说神界,单说凡界,就快要因大旱而横尸遍野了。
大殿之外,诸神们也在议论纷纷,叫苦不迭。
司掌凡界文运的墨忞神君最先诉起苦来:
“自从这胥霖失踪,我这殿内啊,真是比凡界的瘴气深林还难辨认方向,今日我本要去东面的舒然轩练字,你猜怎么着,兜兜转转,我竟走到了南面的了俗堂,自以为拿笔,实则拿起了我夫人从凡界带来的猪毫刷!”
众神听罢纷纷围了上来,问道:“然后呢,然后呢?”
“我听说你这俗堂内凡界物什最多,你既把毛刷当狼毫,那你的‘宝墨、金宣’呢,又是什么?”
墨忞神君生平本是最讲仪态,此刻却激愤难抑:“我蘸了一旁的腐乳酱汁,在我养的灵狐肚皮上写了‘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四字!”
众神笑得不成样,又纷纷说起自己的殃祸来。
只有一个同掌文运的神君凑过来闷声问道:“这猪毫作笔倒也算别出心裁,运笔时可有滞涩,不妨借愚弟一试?”
“哎呀,我亦如此啊!”
“我这几日不是踏错殿便是踩到同僚,‘对不住,没看清’这六字都快说倦了。”
“虽然这云雾可以用神力震开,但只能驱散而不能化去,根本就只是由左向右、由右向左,你这边淡一些我这边便要浓一些的分别嘛。”
“是啊,我那日见了几位眼力不善的神君,撞柱坠池的不在少数,更有走五步踉跄三步的。”
“这推过来赶过去的,已经有好几位神所相邻的神君有了嫌隙,上书于帝君,要另择住处呢”
有几位胆大的神君围在一处,悄声议论道:“哎你说,帝君闷在殿中一整日,可是有法子抓回胥霖了?”
“不知道,但帝君一定有办法的。”
“是是,帝君一定会有办法的。”
“哎,能如何啊?帝君这几日已然下了三道神令,强召胥霖,没想到他宁肯被剑意所伤,都不愿意回来布雨!那可是帝君的剑意啊!”
“我听说,前几日,他竟然自断神魂,斩去了与神界的所有联系,在云雾中隐了身形,叫人无处可寻了。”
“这,这可如何是好”
众神纷纷摇头叹起气来。
“可是,帝君神力神力无边,为何不能代掌雨露,彻底消散云雾,向凡间降下甘霖呢?”
有刚飞升不久的小神君探头探脑道。
神君们一片唏嘘,不一会儿,传来一道有些苍老的声音:
“天道不允。”
神界未立时,天上只有五位神君,他们分别是凡人中至善、至义、至勤、至慧、至真之人,得天道所眷飞升,天道赐予他们无上神力,司掌凡界诸事,各自不可干涉。
那时的上界一片混沌,稷慈作为五神之一,以一己之力,仗剑破开了仍初蒙昧的九重天,创设神界。
众神和那些有幸窥见天神的凡人们永远无法忘却稷慈的剑,明亮、温和、敦厚,像朝夕之时那不刺眼的柔光。
很难想象,那样一双白皙瘦削的手,如何能挥出如此中正的剑意。
少时的稷慈给人的感觉十分冷淡,眉平而如剑刃,目深而如寒潭,唇薄而如覆舟,偏偏他又时常敛目,鲜少盯着什么看,这更显得他整个人疏离而遥远,好像万物在他面前只是过眼不入心。
让人想起秋夜里孤高的寒月。
凡见过他的几位神君都认为,他这样的人,剑意必然会是锋利而清冽的。
直到长剑出鞘的那一瞬。
“后来,源源不断的凡人飞升,诸事被分而理之,管事的多了,有私心、出差错的也就多了起来。”
墨忞神君站着无聊,同周围的年轻神君们讲起了这段过往。
“为监查职责,弥补错漏,众神尊神力最强者稷慈神君为帝,每三日一集会,商讨凡界事宜,帝君下令,而众神执行。”
“原来如此,那帝君不能替神君们行事吗?”
年轻的几位纷纷点头,继续问道。
“不能,帝君虽有决断、赏罚之权,却只能剥出罪神的神力,给予新的继位者。”
“继位者?”
“嗯,掌管某一件事宜的不是一位神君,是一个神殿,殿中法力最甚者乃是主掌之神,其余为副掌。”
“就像我们几个?”之前问话的小神君挠着头,不好意思道。
“哈哈,对,就像你们几位。”墨忞神君看着他们憨态可掬的脸,也笑了笑。
本来,这样的平衡已经维系了上千年,并无不妥,稷慈这个帝位也早已经坐得有些倦怠了,却没想到,让胥霖神君找到了空子:
“所以,如果找不到上一任主掌神君,就无法剥除他的神力给下一位神君?”
“的确如此。”墨忞一手负于身后,一手慢慢抚着长须,一幅老成的样子。
雨神一脉,胥霖一跑,剩下的神君加起来也只能给凡界的几座繁华大城每十五日下一次雨,还只是微薄绵雨。
小神君们听完,自己围了个圈,悄声议论起来:
“你说这以往怎么从未出现过这样的情况?”
“我知道,我知道,擅离职守者不仅要剔骨剜心,受帝君三剑,还要终身背负天道的惩罚,气运尽失。”
“那可是帝君的三剑啊……”一位小神君抚着心口,感觉那隐隐作痛。
“这位雨神大人,莫不是疯了?”
飞升者本可以选择到极北的归念海、极东的无垠山、极南的揽闲阁三处做无事闲神,虽然神力远弱于有司掌之责的神君,但可逍遥终老,一世无忧。
“舍不得这无上的神力,又不想担起福泽苍生的职责,他可不是疯了,是太贪了。”
“对,对!”
“这下他可惨喽。”
“惨的不是你我和苍生么?”
“哦,也是,也是。”
殿内。
稷慈放下这肆意狂傲的绢帛,闭了闭眼,抬手轻轻揉着眉心,神情有几分温怒,也有些无奈。
温和的剑意随风而动,柔和地拂过他宽大的衣摆,驱开了几处云雾,他侧首睁眼,目光绕开长桌,向下看去:
凡界万民苦于大旱,四处暴动均起,边陲小城的人们看中心大城有小雨,叫着喊着要往里边搬。
偏偏君王暴虐昏庸,只顾自己享乐,不念百姓苦寒,竟令兵士们严守城门,不让任何人进出,违者皆被斩首。
可怜在如此缺水的凡界,皇城之中竟还有几处鱼池。
稷慈看着其中最大的王清池,和那池边喂鱼作画的小公主,她眉目柔和,稚嫩可爱。
他又看了看仅五百里之外的旱地,凡人们为了抢一口水不惜头破血流,无论是亲朋还是故友皆刀剑相向。
有年迈力竭的老者,早已没了抢的力气,即使是亲子,抢来的水也并不愿分出一二,他只能靠着枯死的树干,重重地喘息着,等待死亡降临。
暮老倚枯树,二者互相依偎着,竟然有着可怜的惺惺相惜之感。
那老者看着天,自嘲地想着,慢慢地,他连自嘲的力气都没了,烈日灼烤着他最后一丝命数。
最终,他干枯的手如枯树断枝离木,垂落下来。
与此同时,池旁的福康公主垂手随便撒了些饲饵,鱼群蜂拥而上,她觉得好玩,笑着又撒了几下。
平时自持矜贵的胖锦鲤们争先恐后地挤过来,十分热闹。
不一会儿,她打了个哈欠,有些无聊,便靠着斜栏,沉沉睡去。
此时正临日午,烈阳炙烤着大地,石板与亭木都烫得吓人。
但福康公主毫无所感,她全身的衣袍都是由号称百年得一匹的冰锦云丝做成,穿在身上如清谭之水一般,根本不会感到不适。
更不必说这一池清泉皆是活水,潺潺流动,让人如沐春风。
身侧,五位宫奴一人一把金丝镂扇,正给她扇着,他们用棉麻窄袖轻轻擦着身上止不住的汗,动作极微,怕吵醒贵人。站在这池边的差事,是他们拖了一层又一层的人情才得来,万不敢有半分懈怠。
众人簇拥中安睡的小公主,乃是当世君王唯一的子嗣,备受宠爱。这身尊贵的湖蓝长裙便是证明。
若无变故,恐怕这一生她都无法想象,会有人为着一口水,连亲人性命都不顾。
稷慈双眉微蹙,眼瞳微微转动,手又开始轻轻地敲着,似是在做什么决定。
有仙侍端着一碗安神茶,低着头小步走进来,这时节进殿的,必然是门口几位神君派来探口风的。
那仙侍还未近身,就被一道温和的灵力挡住,耳侧,少年帝君淡漠的声音响起:
“不必,出去。”
那声音荡在大殿中,威严又寒凉,让人入坠冰窟,她心中一悸,连忙看向殿中人,怕他动怒。
可是她却看到了一张没有任何表情的脸,隐隐约约掩在雾中。那双眼无怒无喜,微微敛着,神圣如凤眸,却让人觉得十分遥远。
她不敢多看,低头紧咬着唇便要退出去,步子小而轻,唯恐惊扰殿中人。
在退至门口时,她没看到云雾中藏着的台阶,足下一绊,向前摔去。
危机之时,一道神力蓦然出现,在她肩上轻轻一扶,助她稳住身形,而后消散在云雾之中。
她眼泪都急了出来,连忙回身向大殿中央坐着的少年拜了几拜:
“多谢帝君,多谢帝君。”
不奢求得到回应,她终于出殿。
她走后,无人看到,殿内的神君虽身形未动,却嘴角微抬,眼中出现一些细碎的星光。这三分笑意衬得他终于有了生气,不再如金殿里供奉的神像。
方才那仙侍惊吓中瞪圆的双眼,有些像凡界的福康公主,让人想起山间的鹿。
可惜,笑意顷刻间便从少年脸上剥除,他又板起了那幅遥远而冰冷的神情。
这才是众神信任的样子,他放心地想。
思量再三,稷慈终于起身,宽大长袍带起几分云雾。此刻,他不再如往常那样垂眸站着,而是凝目向东面看去,目光沉静如渊,但若是细看,又好像透着几分温和。
殿内东面的玉白墙壁上有着一幅浅金色的浮雕,上触穹顶,下及云雾,似有流光回转。
它上半段是在讲述稷慈帝君仗剑开天地的往事,下半段则藏于云间,旁人看不真切。恐怕只有站在稷慈所在的地方,才能看清它的全貌。
所以无人知道,他究竟看的是什么。
空荡荡的慈颂大殿,只有稷慈无言伫立,无上尊贵,却也形单影只。
他看了很久很久,直到眼睛都有些酸涩,才眨了两下眼,长睫就此稍稍覆住了他的眼睛。
像是霜雪落于其上,逼的他再睁眼时有些缓慢,且并没有完全抬起。
良久,他收回目光,抬手结印,苍白的手随意又笃定,透着几分气定神闲,温和如风的灵力受召,在他周身漾开。
稷慈眉头蹙起,双目紧闭,衣袖微微颤抖,似在忍受着极大的痛苦,而面上,竟是又带起几分笑意。
远处雷声阵阵,乌云密布,神剑似有所感,悬在他身后二尺,剑意激昂,荡开水汽,剑身嗡鸣震颤,像是悲怆不已。
可即便是神剑悲吟,也劝不住他。
不多时,人间四处暮雨。
慈颂大殿外,神君们停下议论,惊诧地看向周围慢慢散去的云雾。
最初与他一道飞升的四位神君面面相觑,暗自心惊。
有人轻轻叹道:“这是不要命了。”
他身旁一人答:“祭出半数寿元,强行习得召云布雨的术法,这真是……”
忽然,一道温如暖日,澄澈空明的剑光割开云层,划过天际,直奔凡界皇城而去。众神见此剑,皆倾身拱手一拜,齐道:“帝君。”
长剑缓步一顿,似是回礼,而后远去。
这一去云雾不沾,一往无前,毫不拖泥带水,让人又想起大殿中那位年轻帝君敛起的眉眼。
神君临世,天边雷声阵阵,剑光在四处倾泻的暴雨中显得尤为温和,凡人们似有所感,茫然看向天空,无端流下泪来。
寺中高僧、观中道长则低首拜服,感恩济世的神灵。
稷慈一手撑着额头,一手轻轻地敲着桌子。
那双手白如雪瓷让人心惊,又骨节分明,就这么一下下点着桌面,软筋支起又回落,像是起伏的山脉,煞是好看。
身侧,他宽大的衣袍随意散在地上。
上面织金的龙纹在周身薄云的掩映中栩栩如生,这云飘渺轻柔,似真似幻,掩得这软垫之上的人也朦朦胧胧,平添几分神圣。
只是,离远了看,这大殿上的云似乎有些过于多了,让人看不清殿中人。
也让殿中人有些看不清手上的绢帛。
稷慈倒宁可看不清,最好是完全没看到这绢帛。
这是司掌雨露的胥霖神君不日前留下的。待打扫神殿的仙娥发现,奏陈于帝君,稷慈欲召之闻询时,大家才发现,胥霖失踪,已有数日了。
这绢帛是如胥霖衣袍一般的竹青色,隐隐有雨后山林的气味,闻之让人心旷神怡,如久旱逢霖,上书:
“霜折青衫雨催寿,不如随云自去留”
字迹倒也是这位天上地下独一份的狂草,任谁看了都要说一句潇洒。
可大殿被云雾覆盖的稷慈实在无暇感悟他字中的潇洒。
他这一走,整个神界的水汽都无法汇聚成雨,落入凡界,只得四散成云,在九重天弥漫。
神界一时被漫天横云淹没,诸神痛苦不堪。若再找不回他,莫说神界,单说凡界,就快要因大旱而横尸遍野了。
大殿之外,诸神们也在议论纷纷,叫苦不迭。
司掌凡界文运的墨忞神君最先诉起苦来:
“自从这胥霖失踪,我这殿内啊,真是比凡界的瘴气深林还难辨认方向,今日我本要去东面的舒然轩练字,你猜怎么着,兜兜转转,我竟走到了南面的了俗堂,自以为拿笔,实则拿起了我夫人从凡界带来的猪毫刷!”
众神听罢纷纷围了上来,问道:“然后呢,然后呢?”
“我听说你这俗堂内凡界物什最多,你既把毛刷当狼毫,那你的‘宝墨、金宣’呢,又是什么?”
墨忞神君生平本是最讲仪态,此刻却激愤难抑:“我蘸了一旁的腐乳酱汁,在我养的灵狐肚皮上写了‘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四字!”
众神笑得不成样,又纷纷说起自己的殃祸来。
只有一个同掌文运的神君凑过来闷声问道:“这猪毫作笔倒也算别出心裁,运笔时可有滞涩,不妨借愚弟一试?”
“哎呀,我亦如此啊!”
“我这几日不是踏错殿便是踩到同僚,‘对不住,没看清’这六字都快说倦了。”
“虽然这云雾可以用神力震开,但只能驱散而不能化去,根本就只是由左向右、由右向左,你这边淡一些我这边便要浓一些的分别嘛。”
“是啊,我那日见了几位眼力不善的神君,撞柱坠池的不在少数,更有走五步踉跄三步的。”
“这推过来赶过去的,已经有好几位神所相邻的神君有了嫌隙,上书于帝君,要另择住处呢”
有几位胆大的神君围在一处,悄声议论道:“哎你说,帝君闷在殿中一整日,可是有法子抓回胥霖了?”
“不知道,但帝君一定有办法的。”
“是是,帝君一定会有办法的。”
“哎,能如何啊?帝君这几日已然下了三道神令,强召胥霖,没想到他宁肯被剑意所伤,都不愿意回来布雨!那可是帝君的剑意啊!”
“我听说,前几日,他竟然自断神魂,斩去了与神界的所有联系,在云雾中隐了身形,叫人无处可寻了。”
“这,这可如何是好”
众神纷纷摇头叹起气来。
“可是,帝君神力神力无边,为何不能代掌雨露,彻底消散云雾,向凡间降下甘霖呢?”
有刚飞升不久的小神君探头探脑道。
神君们一片唏嘘,不一会儿,传来一道有些苍老的声音:
“天道不允。”
神界未立时,天上只有五位神君,他们分别是凡人中至善、至义、至勤、至慧、至真之人,得天道所眷飞升,天道赐予他们无上神力,司掌凡界诸事,各自不可干涉。
那时的上界一片混沌,稷慈作为五神之一,以一己之力,仗剑破开了仍初蒙昧的九重天,创设神界。
众神和那些有幸窥见天神的凡人们永远无法忘却稷慈的剑,明亮、温和、敦厚,像朝夕之时那不刺眼的柔光。
很难想象,那样一双白皙瘦削的手,如何能挥出如此中正的剑意。
少时的稷慈给人的感觉十分冷淡,眉平而如剑刃,目深而如寒潭,唇薄而如覆舟,偏偏他又时常敛目,鲜少盯着什么看,这更显得他整个人疏离而遥远,好像万物在他面前只是过眼不入心。
让人想起秋夜里孤高的寒月。
凡见过他的几位神君都认为,他这样的人,剑意必然会是锋利而清冽的。
直到长剑出鞘的那一瞬。
“后来,源源不断的凡人飞升,诸事被分而理之,管事的多了,有私心、出差错的也就多了起来。”
墨忞神君站着无聊,同周围的年轻神君们讲起了这段过往。
“为监查职责,弥补错漏,众神尊神力最强者稷慈神君为帝,每三日一集会,商讨凡界事宜,帝君下令,而众神执行。”
“原来如此,那帝君不能替神君们行事吗?”
年轻的几位纷纷点头,继续问道。
“不能,帝君虽有决断、赏罚之权,却只能剥出罪神的神力,给予新的继位者。”
“继位者?”
“嗯,掌管某一件事宜的不是一位神君,是一个神殿,殿中法力最甚者乃是主掌之神,其余为副掌。”
“就像我们几个?”之前问话的小神君挠着头,不好意思道。
“哈哈,对,就像你们几位。”墨忞神君看着他们憨态可掬的脸,也笑了笑。
本来,这样的平衡已经维系了上千年,并无不妥,稷慈这个帝位也早已经坐得有些倦怠了,却没想到,让胥霖神君找到了空子:
“所以,如果找不到上一任主掌神君,就无法剥除他的神力给下一位神君?”
“的确如此。”墨忞一手负于身后,一手慢慢抚着长须,一幅老成的样子。
雨神一脉,胥霖一跑,剩下的神君加起来也只能给凡界的几座繁华大城每十五日下一次雨,还只是微薄绵雨。
小神君们听完,自己围了个圈,悄声议论起来:
“你说这以往怎么从未出现过这样的情况?”
“我知道,我知道,擅离职守者不仅要剔骨剜心,受帝君三剑,还要终身背负天道的惩罚,气运尽失。”
“那可是帝君的三剑啊……”一位小神君抚着心口,感觉那隐隐作痛。
“这位雨神大人,莫不是疯了?”
飞升者本可以选择到极北的归念海、极东的无垠山、极南的揽闲阁三处做无事闲神,虽然神力远弱于有司掌之责的神君,但可逍遥终老,一世无忧。
“舍不得这无上的神力,又不想担起福泽苍生的职责,他可不是疯了,是太贪了。”
“对,对!”
“这下他可惨喽。”
“惨的不是你我和苍生么?”
“哦,也是,也是。”
殿内。
稷慈放下这肆意狂傲的绢帛,闭了闭眼,抬手轻轻揉着眉心,神情有几分温怒,也有些无奈。
温和的剑意随风而动,柔和地拂过他宽大的衣摆,驱开了几处云雾,他侧首睁眼,目光绕开长桌,向下看去:
凡界万民苦于大旱,四处暴动均起,边陲小城的人们看中心大城有小雨,叫着喊着要往里边搬。
偏偏君王暴虐昏庸,只顾自己享乐,不念百姓苦寒,竟令兵士们严守城门,不让任何人进出,违者皆被斩首。
可怜在如此缺水的凡界,皇城之中竟还有几处鱼池。
稷慈看着其中最大的王清池,和那池边喂鱼作画的小公主,她眉目柔和,稚嫩可爱。
他又看了看仅五百里之外的旱地,凡人们为了抢一口水不惜头破血流,无论是亲朋还是故友皆刀剑相向。
有年迈力竭的老者,早已没了抢的力气,即使是亲子,抢来的水也并不愿分出一二,他只能靠着枯死的树干,重重地喘息着,等待死亡降临。
暮老倚枯树,二者互相依偎着,竟然有着可怜的惺惺相惜之感。
那老者看着天,自嘲地想着,慢慢地,他连自嘲的力气都没了,烈日灼烤着他最后一丝命数。
最终,他干枯的手如枯树断枝离木,垂落下来。
与此同时,池旁的福康公主垂手随便撒了些饲饵,鱼群蜂拥而上,她觉得好玩,笑着又撒了几下。
平时自持矜贵的胖锦鲤们争先恐后地挤过来,十分热闹。
不一会儿,她打了个哈欠,有些无聊,便靠着斜栏,沉沉睡去。
此时正临日午,烈阳炙烤着大地,石板与亭木都烫得吓人。
但福康公主毫无所感,她全身的衣袍都是由号称百年得一匹的冰锦云丝做成,穿在身上如清谭之水一般,根本不会感到不适。
更不必说这一池清泉皆是活水,潺潺流动,让人如沐春风。
身侧,五位宫奴一人一把金丝镂扇,正给她扇着,他们用棉麻窄袖轻轻擦着身上止不住的汗,动作极微,怕吵醒贵人。站在这池边的差事,是他们拖了一层又一层的人情才得来,万不敢有半分懈怠。
众人簇拥中安睡的小公主,乃是当世君王唯一的子嗣,备受宠爱。这身尊贵的湖蓝长裙便是证明。
若无变故,恐怕这一生她都无法想象,会有人为着一口水,连亲人性命都不顾。
稷慈双眉微蹙,眼瞳微微转动,手又开始轻轻地敲着,似是在做什么决定。
有仙侍端着一碗安神茶,低着头小步走进来,这时节进殿的,必然是门口几位神君派来探口风的。
那仙侍还未近身,就被一道温和的灵力挡住,耳侧,少年帝君淡漠的声音响起:
“不必,出去。”
那声音荡在大殿中,威严又寒凉,让人入坠冰窟,她心中一悸,连忙看向殿中人,怕他动怒。
可是她却看到了一张没有任何表情的脸,隐隐约约掩在雾中。那双眼无怒无喜,微微敛着,神圣如凤眸,却让人觉得十分遥远。
她不敢多看,低头紧咬着唇便要退出去,步子小而轻,唯恐惊扰殿中人。
在退至门口时,她没看到云雾中藏着的台阶,足下一绊,向前摔去。
危机之时,一道神力蓦然出现,在她肩上轻轻一扶,助她稳住身形,而后消散在云雾之中。
她眼泪都急了出来,连忙回身向大殿中央坐着的少年拜了几拜:
“多谢帝君,多谢帝君。”
不奢求得到回应,她终于出殿。
她走后,无人看到,殿内的神君虽身形未动,却嘴角微抬,眼中出现一些细碎的星光。这三分笑意衬得他终于有了生气,不再如金殿里供奉的神像。
方才那仙侍惊吓中瞪圆的双眼,有些像凡界的福康公主,让人想起山间的鹿。
可惜,笑意顷刻间便从少年脸上剥除,他又板起了那幅遥远而冰冷的神情。
这才是众神信任的样子,他放心地想。
思量再三,稷慈终于起身,宽大长袍带起几分云雾。此刻,他不再如往常那样垂眸站着,而是凝目向东面看去,目光沉静如渊,但若是细看,又好像透着几分温和。
殿内东面的玉白墙壁上有着一幅浅金色的浮雕,上触穹顶,下及云雾,似有流光回转。
它上半段是在讲述稷慈帝君仗剑开天地的往事,下半段则藏于云间,旁人看不真切。恐怕只有站在稷慈所在的地方,才能看清它的全貌。
所以无人知道,他究竟看的是什么。
空荡荡的慈颂大殿,只有稷慈无言伫立,无上尊贵,却也形单影只。
他看了很久很久,直到眼睛都有些酸涩,才眨了两下眼,长睫就此稍稍覆住了他的眼睛。
像是霜雪落于其上,逼的他再睁眼时有些缓慢,且并没有完全抬起。
良久,他收回目光,抬手结印,苍白的手随意又笃定,透着几分气定神闲,温和如风的灵力受召,在他周身漾开。
稷慈眉头蹙起,双目紧闭,衣袖微微颤抖,似在忍受着极大的痛苦,而面上,竟是又带起几分笑意。
远处雷声阵阵,乌云密布,神剑似有所感,悬在他身后二尺,剑意激昂,荡开水汽,剑身嗡鸣震颤,像是悲怆不已。
可即便是神剑悲吟,也劝不住他。
不多时,人间四处暮雨。
慈颂大殿外,神君们停下议论,惊诧地看向周围慢慢散去的云雾。
最初与他一道飞升的四位神君面面相觑,暗自心惊。
有人轻轻叹道:“这是不要命了。”
他身旁一人答:“祭出半数寿元,强行习得召云布雨的术法,这真是……”
忽然,一道温如暖日,澄澈空明的剑光割开云层,划过天际,直奔凡界皇城而去。众神见此剑,皆倾身拱手一拜,齐道:“帝君。”
长剑缓步一顿,似是回礼,而后远去。
这一去云雾不沾,一往无前,毫不拖泥带水,让人又想起大殿中那位年轻帝君敛起的眉眼。
神君临世,天边雷声阵阵,剑光在四处倾泻的暴雨中显得尤为温和,凡人们似有所感,茫然看向天空,无端流下泪来。
寺中高僧、观中道长则低首拜服,感恩济世的神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