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一天在PICU短短几小时共事,却堪比新婚一个月来的交集。

    平时不是值班错开,就是回到家双双累得半死,倒头就睡,话都没能说上几句。

    如今倒是深刻体会了一番,何谓‘夫妻磨合’,尤其同在职场。

    说到底,他们对彼此都还不甚了解。

    两人一句话都没再交流,闫今越双手插兜,闷闷不乐地往裴南允反方向巡床。

    一个浓眉大眼的孩子,瞧见和他同样有着漂亮眉眼的阿姨,主动朝她招了招手。

    是闫今越前几天接诊转进来的孩子,她遂靠到病床边,小声陪他聊起天来。

    “阿姨,这个送给你。”他眉眼弯弯,撕下病床边一张奥特曼贴纸,小心翼翼贴到闫今越的手背上。

    “哇,宝宝怎么有这个呀?”

    “是很凶的叔叔送给我的,他说我和六床哥哥一样勇敢。”小男孩小胖手一指,指向站立二床前,背对这边的裴南允。

    闫今越摸了摸小宝宝的额头,看着手背上的贴纸,不由失笑。

    没想到大坏蛋进PICU没几天,还学会拿贴纸哄小孩了。

    这人说话虽难听,可话糙理不糙,与其跟情绪上头不明事理的家长掰扯,不如多花心思哄小朋友,还比某些家长懂事呢。

    “一会儿阿姨要去接一位哥哥过来,带着最勇敢的宝宝送的奥特曼贴纸,一定会传递好运跟勇气的,对不对?”

    小小年纪的他似懂非懂,想了想,对闫今越咯咯笑起来,缺了几颗牙的天真笑容,逗得她也跟着笑起来。

    张姐八点前便前来交班,听闻情况以后,立马答应下来。

    裴南允再度向三院确认,并对二人仔细交代注意事项,便由她们搭高铁即刻赶往,争取第一时间将孩子转运过来。

    临行前,还有一点时间,裴南允单独喊闫今越进办公室。

    门一关上,二话不说,遒劲有力的双臂一展,便将体型娇小的她圈入怀中。

    “你、你干嘛……”

    面对突如其来的拥抱,闫今越并没有挣扎,放任心如擂鼓,逐渐软塌身体,慢慢靠向坚实的胸膛,耳畔传来同步急促却强而有力的心跳声。

    一切不安与惶恐,似乎都随之沉淀下来。

    “给妳一点鼓励。”裴南允说着,还有一下没一下地拍拍闫今越单薄的背脊,“上回,妳不也这样?”

    闫今越撇了撇嘴,学人精,简直是把精髓都学透了。她同样伸手环抱,把脸埋得更深。

    就在上周,成人ICU不知是不是遭逢水逆,几位患者病情急转直下,接连因感染、并发症,莫名出血,呼吸、心脏衰竭离世。

    意外频发,不只主任、刚升副高的裴南允亦焦头烂额,几次闫今越路过送饭,都能听见里头传来大声斥责与嚎哭。

    没日没夜地连轴转,终于在情况稳定后,裴南允空了一天班,回到家,却双目空洞、反应迟缓,明显情绪不佳。

    闫今越还从未见过,总是一副傲气凛然的他这副样子,彷佛精气神都被榨干了。

    那天可能脑子一抽,冲动之下,她给了裴南允一个‘小小’的拥抱,安慰鼓励。

    可才不是像现在这样紧紧相拥,只差没转起圈来了!

    直到门外张姐轻敲两下门,询问是不是该出发了,两人才匆匆回过神。

    闫今越急忙退出怀抱,勾了勾凌乱的浏海,垂首不敢对视,低喃:“那、我走了,明早见……”

    “嗯,今晚要给二床搞抗凝,不回去了,有事随时打过来。”裴南允揉了揉她的头发。亲自送他俩进电梯前,还千叮万嘱:“让救护车队开慢一点,务必要平稳!”

    热意迟迟未退,红绯蔓延至闫今越的双颊与耳朵。而张姐则是一路姨母笑,实在太明显了……却只看破不说破。

    明早还有一场硬仗,两人上了高铁,阖眼短短一个多小时,加上打车近半个小时,总算在凌晨时分,抵达三院。

    直奔ICU,查看名叫小齐的十四岁少年,值班医生向闫今越和张姐详述病情。

    上流下雨,下游溪水暴涨,小齐反应不及被冲走后,幸运地卡进石头缝,可水流湍急,村民费了将近十分钟,才顺利将他捞上岸。

    “送来时都快没呼吸了,不停呛咳、呕吐,嘴里噗噗冒水,我们马上给他紧急气管插管、上呼吸机,气道里还涌出大量痰液。”

    是溺水后呼吸窘迫的症状。

    闫今越一边听着,双眼发直,脑中不由自主闪回抢救画面。

    “当时情况还是没有好转。”值班医生拿出病例解释:“呼吸机给最高浓度的氧气,但小齐肺里全是水,根本没有空间,维持不住正常的氧饱和血压,怕他脑缺氧才上了ECMO。”

    有了体外膜‘人工肺’,为小齐灌满水的肺部,争取更多下一步治疗的时间。

    如此,第一关算安全渡过了,目前血氧饱和度足够,确保预后脑部不会受损。

    紧接着,值班医生打开了影像报告。

    闫今越心头一紧,立马挂上耳机,拨给裴南允,那边却并没有立刻接起。

    在等待接通的过程中,闫今越对照一张张肺部影像,面色煞白,心脏像被人紧攥般,止不住发慌。

    她冒然前来,大言不惭说要救孩子,是不是错了……平白给裴南允添麻烦,为这孩子岌岌可危的生命,增添更多风险与变数……

    “裴主任,我们到三院了,刚来看孩子情况。”在外人前,她恭敬地称呼,却稳不住声线发颤:“双肺都白了……重症肺炎、肺积水、急性肺栓塞,渗出明显……”

    裴南允沉默半晌,听动静,似乎手头上也正在处理紧急病患。

    就当闫今越打算先挂断时,裴南允回应了:“闫今越,冷静下来。三院发的影像我也看了,目前情况和那位老人差不多。要是没希望,我不会让妳去。”

    最后那句话,就像一颗定心丸,闫今越吃下以后,迅速稳定心神,暂且挂了电话,不干扰他治疗。

    想起裴南允那一通发飙,闫今越讨论方案时,还是问出口:“目前转运风险很高,俯卧位通气,你们不能做吗?”

    值班医生却露出苦笑,悄声说:“当时我们主任开免提,整个ICU都听见他被骂了……”他又摇了摇头,叹道:“我们也不是推托,是真的没把握,裴主任说每两个小时要翻动,可目前他全身插满管子,要是配合不好,一旦管路脱出……”

    那绝对是致命的。

    俯卧位通气对医护配合度及专业都有要求,有过一次成功经验的裴南允团队,确实更稳妥。

    但转运过程同样面临相同危险。

    深夜,会同三院医生们,一起围在小齐病床边,研议详细的转运方案,包括运送出院的路径、管路摆放位置,以及ECMO最稳妥的流量等等……

    再次坐下休息时,距离早上七点整出发,已剩不到三小时。

    张姐累得趴在桌上小憩,闫今越则拿出手机查看消息。

    大概知道她们这头正忙,裴南允只问了几句,便自顾地传来他手上的进度。

    是关于二床中暑热射病,正在出血与血栓中博弈的孩子。

    【出血好转了,开始抗凝,低剂量慢慢给,每两个小时监测,随时调整抗凝方案。】

    闫今越为孩子好转欣慰之余,也不由好笑,这哪里像正常夫妻间的对话,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在向领导汇报呢。

    于是她也跟着回了句:【收到,辛苦了。我们会在早上七点整出发,预计十点左右抵达。】

    这回裴南允很快就回覆过来:【收到,去休息。有事随时联系。】

    闫今越只休息少时,在其他医生动作时,便跟着醒来,习惯性上前查看孩子情况。

    这孩子的转运和一般情况不同,全身上下插满管子,光ECMO就有诸多风险,感染、出血便会造成血栓脑梗或者肢体坏死。

    不只这九公斤多的机器,还有心电监护仪、呼吸机,以及最重要的氧气。

    医生们围绕病床边,再次确认每一根管子都稳固好了,不会轻易脱落,才将床锁一解,启程送上救护车队。

    由于管路太多,光送出院外的过程,每过一处电梯、通道门廊,所有人都战战兢兢。

    终于,侧门大开,迎向清晨第一道曙光。

    将小齐布满管路的病床谨小慎微推上救护车,所有医护人员与家属就定位。

    这场与死神赛跑的转运,正式启程——

    一路上,闫今越丝毫不敢松懈,她就坐在ECMO与监测仪旁,屏气凝神,严密监测,随时调整药量。

    车开出将近半小时,却没人说半句话,小齐妈妈不敢出言打扰医生,只不断无声抹泪。

    在出院之前,一道道风险免责是她亲笔签的字,如今面对每一次颠簸,她也只能嘴里喃喃祈祷,不要出意外……

    救护车不可能不颠簸,每一次小齐身体的晃动,在全身抗凝状态下,都有可能造成颅内出血等后果。

    车程进入第二个小时,按平时的速度,已经能到七院,但由于追求平稳,行驶并不快。

    至今并未出什么差错,小齐妈妈和张姐都暂且放松下来,就剩闫今越,依旧攥紧防护服,手心里全是汗。

    她抖着手接起裴南允电话。

    “ecmo转得怎么样?”

    “很顺利,生命体征也稳定。”久未进水,她沙哑地说出这句话。

    就在此时,轮胎辗过一处不慎平坦的路段,不算重地上下颠簸,变数突增。

    果然,监测仪应验般,立时发出‘噔噔’急响的警告声!

    “血压、血压掉了……70多……”

    闫今越指甲深深掐进肉里,怎么就忘了,她这张破嘴不能乱立flag!

章节目录

裴医生他为何那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梨与鹿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梨与鹿并收藏裴医生他为何那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