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榨油
第36章
石镰图标下有个数字“叁”,这下变成了“壹”,铜镰图标下出现了个“贰”。
石镰刀升级了两次,如今迁移到铜镰刀上,也就只有一级了。
赵意清又使用了一张工具升级卷轴把铜镰刀升级到三级。
这下省了一张卷轴。
这次升级让她最满意的地方在于,已经做出来了的铜镰刀,可以拿到工作台来,补充一些材料,直接升级。
不像之前想要获得更高等级的石镰刀,只能做新的。
收回来大家手里的铜镰刀,升了级之后再还到他们手里。
赵意清观察了下三级铜镰刀的效果,似乎比三级石镰刀掉落的种子数量更多些。
烧出来了铜锭不仅解锁了这些铜制工具,还带来了一样成就奖励,是模具。
图纸里出现了新的可制作物品,赵意清摸索着模具的使用方法。
制作模具需要使用的原材料是砂石,按照物品的大小来准备原材料的数量,赵意清出了院子去寻找。
小溪现在已经能被叫做“大溪”了,勉强能算得上是一条小河了,水流量变大,河道也变得宽阔了些。
河岸也发生了变化,从前小溪岸边和水底只有各种圆润的鹅卵石,现在岸边一眼看上去是沙子。
仔细一看才知道是细碎的砂石,颗粒太小显得像沙子。
用容器取来足够数量的砂石,放在工作台前,她点下制作按钮的时候,所有砂石都化作一道白光进入了工作台,盆子里变得干干净净。
界面上出现了个砂石构成的长方体,赵意清寻找了一下,才看到了右下角小字写着的介绍,左下角还有几个工具状的按钮。
她需要用手指作为雕琢工具,在屏幕上对长方体进行刻画,把这个长方体变成她想要的物品形状。
试着点了点,有点像她前世在电脑平板上玩过的建模软件。
稍微尝试了下功能,她就打算直接上手开始塑造形状了。
先想了想要做什么,灯台是现在缺少的,而且形状也比较简单。
想到了就开始做,前世兴趣广泛,许多软件她都下载来稍微学习过,只是三分钟爱好,很快又放弃了。
但这些软件的基础,让她现在可以比较熟练地操作着面前的界面。
这个画面还可以随意旋转放大,精细之处也可以雕琢。
简单的灯台,没必要做的那么仔细,作为练手的作品,很快就新鲜出炉了。
看着屏幕上旋转着的模型,底部是宽大一些防止倒下的地盘,支着一根灯柱。
赵意清还给灯柱做了个造型,线条起伏,托着个和底盘同宽的灯盘,凹了进去。
她是照着记忆里的样子,前世在社交平台看到过的灯台的形状做的,有些自己的随意发挥在里面。
灯盘里可以放进去油,再捻上一根灯线,就可以燃烧了。
做好了模型,又有足够的铜锭,也化作光芒进入了工作台。
在界面上出现的画面里,铜锭化作水一般的液体,模具倒了过来,中间是空的。
铜水被倒进了模具里,停了一小会,又被翻转过来稳稳立住。
外层灰扑扑的砂石层裂开,她还没来得及看清里面的情况,光芒闪过,界面消失,工作台台面上出现了个东西。
和她刚才在工作台界面看到的形状一模一样,只是显露出来了铜的颜色,比金子的金灿灿要更偏向红色一些。
但这种颜色仍是让赵意清看得移不开视线,在屋子里泛着淡淡的金属光辉,站在门口看过去,一眼就只能看到它的颜色。
赵意清拿起这个刚做好的灯台捧在手上,心里也不住地赞叹着。
她好像忽然明白了,出土的那些古代青铜器,在被埋进地底氧化之前,曾经放在王室贵族的宫廷殿堂之上。
屋子里摆满了这种铜器,光华隐隐,该是如何一种奢华和美丽呀。
她拿着灯台看来看去,实在是喜欢。
虽然有些不完美,但这种光泽颜色实在是让人心动。
现在做出铜器有两种办法,工作台有图纸的用图纸做,比如之前获得的铜锅图纸。
没有图纸的才需要自己用模型制作。
她顺带着把铜锅也做了出来,对比了下两种方法。
图纸制作还可以选择大小,大小不同制作需要的原材料也不同。比起模型来,只要点一下就可以制作成功,更加省时省力,比较方便。
模型制作更加自由,可以制作更加合适的物品。完成了一个模具,就会自动储存,也可以重复添加砂石材料制作相同的模具。
两种方式结合使用,基本上就能够制作出大部分需要的物品了。
搬着铜锅去了食堂,把灶台上的陶锅取下来,又稍微整理了下灶台的形状,换成了铜锅放上去。
陶锅更适合煲汤这种需要小火慢慢熬煮的食物,要是炒菜,还是铜锅受热更快更合适。
攒了两三天的铜锭,就足够制作榨油坊的设施了。
将这些设施制作好,又在大家的帮助下放进榨油坊安装好。
现在再进入榨油坊,已经是满满当当的了。
在准备器材的这些天来又收集了许多油菜籽,一些留种,一些拿来榨油。
李大娘用竹编做了筛子,用来筛选油菜籽的。油菜籽太小了,因此筛孔也很小,用这样的方法快速筛选出适合榨油的饱满菜籽。
铜制焙炉已经候在原地,生火加热,把菜籽倒了进去,用锅铲翻动,把茶籽给焙干。这一步要特别仔细才可以,菜籽要干透,但不能被弄糊。
油菜籽经过焙烤,变得干燥,就可以放进碾盘,细细地碾成粉末。碾盘是一个很大的圆盘,它的圆周有弧形石槽,用来放置需要碾碎的油菜籽。
碾盘中心的柱子作为圆心,一根棍子固定在上面,棍子比碾盘要长,可以被人推动,带动下方的碾滚碾碎油菜籽。
油菜籽粉末还要放在蒸甑中蒸熟。甑其实就是一种炊具,下面有许多小孔,是用来通过蒸汽的。榨油坊里的蒸甑,是炉灶上方铜锅,铜锅上放木制甑,装着菜籽粉末。
按照榨油手册所说,这一步叫做蒸粉,有个口诀是“八成熟、蒸过透”,是整个榨油流程中的关键一步,极其考验经验。
赵意清完全没有这个经验,也只好靠实验来掌控。
她用模具做了个水漏,用这个来计算时间,分成几锅来实验,每一锅,让村子里的人来控制火的大小一样,锅里的菜籽粉末一样多。
只是蒸的时间长短不一样,再做好记号,看在后续的步骤中蒸了多长时间的菜籽粉末表现最好。
榨油手册上写的下一步是包枯踩饼,这一步就需要用到枯盘了。枯盘放着箍圈和秸秆,把蒸熟的菜籽粉末倒进去,包扎均匀并踩实。
现在,粉末就变成了许多油饼,放进木榨床里,要排列的十分整齐。
这时候,上一步操作是否得当就显现出来重要性了,如果大小紧实度不均匀,放进榨床,压榨的时候就会掉出来,影响压榨工作。
按照手册里尝试着,赵意清和赵夏一起完成这一步,赵夏心细又灵活,用木板帮助油饼排列整齐。
二人合作默契,看起来效果还不错,但要等到待会才能看的出来这项工作完成的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油饼并没有塞满,只装了三分之二,剩下的空间留给油尖。
分上下两层放好油尖,长短间插,在压榨的过程中,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增加短尖的数量,这样可以增加压榨的力度,将菜籽中的油尽量全部榨出来。
这时候,榨油的准备工作才算是完成了,到了压榨的最后一步——撞榨。
油锤是一根很长很重的木头,榨油手册上所说的制作办法,是要用一棵树的树干来做。
好在有工作台,可以把零碎的木料给变成一根沉重粗壮的柱子,也好在是工作台的造物,做好之后,白光托着漂浮在半空中,运到了榨油坊装好。
六个人一起控制着油锤,各司其职,协同动作,让油锤不断地撞击着上下两排的长油尖。
榨油时候油锤撞击的声音,“砰砰”地响着,十分有节奏,而且传出去很远,整个山谷都能听得到。
随着这震撼的声音,有色泽金亮清透的菜籽油从出油口落在陶罐中。
为了榨油可以说是做了十足的准备了,赵意清还特意烧制了个罐口比出油口大一些的陶罐。
陶罐的体积也不小,可以盛放许多菜籽油,再搭配上盖子,比较方便保存这些油。
逐渐地添加了许多油尖,对油饼的挤压力度也越来越大,逐渐地没有油再流出来,这项工作才终于结束。
虽然榨油的步骤繁复又十分考验技巧,但在看到油的时候,大家都露出了大大的笑容。
“好香的菜籽油!”
“没有枉费出了这么多力气。”连村里最不爱笑的人的神色也染上了欣喜的颜色。
小木杯上绑上长木柄,就成了个用来从大罐子里取油的工具了。
等到菜籽油里的杂质被沉淀,舀出来的就是清亮的菜籽油。
赵意清大声地宣布:“我们今天可以吃上炒菜啦!”
石镰图标下有个数字“叁”,这下变成了“壹”,铜镰图标下出现了个“贰”。
石镰刀升级了两次,如今迁移到铜镰刀上,也就只有一级了。
赵意清又使用了一张工具升级卷轴把铜镰刀升级到三级。
这下省了一张卷轴。
这次升级让她最满意的地方在于,已经做出来了的铜镰刀,可以拿到工作台来,补充一些材料,直接升级。
不像之前想要获得更高等级的石镰刀,只能做新的。
收回来大家手里的铜镰刀,升了级之后再还到他们手里。
赵意清观察了下三级铜镰刀的效果,似乎比三级石镰刀掉落的种子数量更多些。
烧出来了铜锭不仅解锁了这些铜制工具,还带来了一样成就奖励,是模具。
图纸里出现了新的可制作物品,赵意清摸索着模具的使用方法。
制作模具需要使用的原材料是砂石,按照物品的大小来准备原材料的数量,赵意清出了院子去寻找。
小溪现在已经能被叫做“大溪”了,勉强能算得上是一条小河了,水流量变大,河道也变得宽阔了些。
河岸也发生了变化,从前小溪岸边和水底只有各种圆润的鹅卵石,现在岸边一眼看上去是沙子。
仔细一看才知道是细碎的砂石,颗粒太小显得像沙子。
用容器取来足够数量的砂石,放在工作台前,她点下制作按钮的时候,所有砂石都化作一道白光进入了工作台,盆子里变得干干净净。
界面上出现了个砂石构成的长方体,赵意清寻找了一下,才看到了右下角小字写着的介绍,左下角还有几个工具状的按钮。
她需要用手指作为雕琢工具,在屏幕上对长方体进行刻画,把这个长方体变成她想要的物品形状。
试着点了点,有点像她前世在电脑平板上玩过的建模软件。
稍微尝试了下功能,她就打算直接上手开始塑造形状了。
先想了想要做什么,灯台是现在缺少的,而且形状也比较简单。
想到了就开始做,前世兴趣广泛,许多软件她都下载来稍微学习过,只是三分钟爱好,很快又放弃了。
但这些软件的基础,让她现在可以比较熟练地操作着面前的界面。
这个画面还可以随意旋转放大,精细之处也可以雕琢。
简单的灯台,没必要做的那么仔细,作为练手的作品,很快就新鲜出炉了。
看着屏幕上旋转着的模型,底部是宽大一些防止倒下的地盘,支着一根灯柱。
赵意清还给灯柱做了个造型,线条起伏,托着个和底盘同宽的灯盘,凹了进去。
她是照着记忆里的样子,前世在社交平台看到过的灯台的形状做的,有些自己的随意发挥在里面。
灯盘里可以放进去油,再捻上一根灯线,就可以燃烧了。
做好了模型,又有足够的铜锭,也化作光芒进入了工作台。
在界面上出现的画面里,铜锭化作水一般的液体,模具倒了过来,中间是空的。
铜水被倒进了模具里,停了一小会,又被翻转过来稳稳立住。
外层灰扑扑的砂石层裂开,她还没来得及看清里面的情况,光芒闪过,界面消失,工作台台面上出现了个东西。
和她刚才在工作台界面看到的形状一模一样,只是显露出来了铜的颜色,比金子的金灿灿要更偏向红色一些。
但这种颜色仍是让赵意清看得移不开视线,在屋子里泛着淡淡的金属光辉,站在门口看过去,一眼就只能看到它的颜色。
赵意清拿起这个刚做好的灯台捧在手上,心里也不住地赞叹着。
她好像忽然明白了,出土的那些古代青铜器,在被埋进地底氧化之前,曾经放在王室贵族的宫廷殿堂之上。
屋子里摆满了这种铜器,光华隐隐,该是如何一种奢华和美丽呀。
她拿着灯台看来看去,实在是喜欢。
虽然有些不完美,但这种光泽颜色实在是让人心动。
现在做出铜器有两种办法,工作台有图纸的用图纸做,比如之前获得的铜锅图纸。
没有图纸的才需要自己用模型制作。
她顺带着把铜锅也做了出来,对比了下两种方法。
图纸制作还可以选择大小,大小不同制作需要的原材料也不同。比起模型来,只要点一下就可以制作成功,更加省时省力,比较方便。
模型制作更加自由,可以制作更加合适的物品。完成了一个模具,就会自动储存,也可以重复添加砂石材料制作相同的模具。
两种方式结合使用,基本上就能够制作出大部分需要的物品了。
搬着铜锅去了食堂,把灶台上的陶锅取下来,又稍微整理了下灶台的形状,换成了铜锅放上去。
陶锅更适合煲汤这种需要小火慢慢熬煮的食物,要是炒菜,还是铜锅受热更快更合适。
攒了两三天的铜锭,就足够制作榨油坊的设施了。
将这些设施制作好,又在大家的帮助下放进榨油坊安装好。
现在再进入榨油坊,已经是满满当当的了。
在准备器材的这些天来又收集了许多油菜籽,一些留种,一些拿来榨油。
李大娘用竹编做了筛子,用来筛选油菜籽的。油菜籽太小了,因此筛孔也很小,用这样的方法快速筛选出适合榨油的饱满菜籽。
铜制焙炉已经候在原地,生火加热,把菜籽倒了进去,用锅铲翻动,把茶籽给焙干。这一步要特别仔细才可以,菜籽要干透,但不能被弄糊。
油菜籽经过焙烤,变得干燥,就可以放进碾盘,细细地碾成粉末。碾盘是一个很大的圆盘,它的圆周有弧形石槽,用来放置需要碾碎的油菜籽。
碾盘中心的柱子作为圆心,一根棍子固定在上面,棍子比碾盘要长,可以被人推动,带动下方的碾滚碾碎油菜籽。
油菜籽粉末还要放在蒸甑中蒸熟。甑其实就是一种炊具,下面有许多小孔,是用来通过蒸汽的。榨油坊里的蒸甑,是炉灶上方铜锅,铜锅上放木制甑,装着菜籽粉末。
按照榨油手册所说,这一步叫做蒸粉,有个口诀是“八成熟、蒸过透”,是整个榨油流程中的关键一步,极其考验经验。
赵意清完全没有这个经验,也只好靠实验来掌控。
她用模具做了个水漏,用这个来计算时间,分成几锅来实验,每一锅,让村子里的人来控制火的大小一样,锅里的菜籽粉末一样多。
只是蒸的时间长短不一样,再做好记号,看在后续的步骤中蒸了多长时间的菜籽粉末表现最好。
榨油手册上写的下一步是包枯踩饼,这一步就需要用到枯盘了。枯盘放着箍圈和秸秆,把蒸熟的菜籽粉末倒进去,包扎均匀并踩实。
现在,粉末就变成了许多油饼,放进木榨床里,要排列的十分整齐。
这时候,上一步操作是否得当就显现出来重要性了,如果大小紧实度不均匀,放进榨床,压榨的时候就会掉出来,影响压榨工作。
按照手册里尝试着,赵意清和赵夏一起完成这一步,赵夏心细又灵活,用木板帮助油饼排列整齐。
二人合作默契,看起来效果还不错,但要等到待会才能看的出来这项工作完成的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油饼并没有塞满,只装了三分之二,剩下的空间留给油尖。
分上下两层放好油尖,长短间插,在压榨的过程中,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增加短尖的数量,这样可以增加压榨的力度,将菜籽中的油尽量全部榨出来。
这时候,榨油的准备工作才算是完成了,到了压榨的最后一步——撞榨。
油锤是一根很长很重的木头,榨油手册上所说的制作办法,是要用一棵树的树干来做。
好在有工作台,可以把零碎的木料给变成一根沉重粗壮的柱子,也好在是工作台的造物,做好之后,白光托着漂浮在半空中,运到了榨油坊装好。
六个人一起控制着油锤,各司其职,协同动作,让油锤不断地撞击着上下两排的长油尖。
榨油时候油锤撞击的声音,“砰砰”地响着,十分有节奏,而且传出去很远,整个山谷都能听得到。
随着这震撼的声音,有色泽金亮清透的菜籽油从出油口落在陶罐中。
为了榨油可以说是做了十足的准备了,赵意清还特意烧制了个罐口比出油口大一些的陶罐。
陶罐的体积也不小,可以盛放许多菜籽油,再搭配上盖子,比较方便保存这些油。
逐渐地添加了许多油尖,对油饼的挤压力度也越来越大,逐渐地没有油再流出来,这项工作才终于结束。
虽然榨油的步骤繁复又十分考验技巧,但在看到油的时候,大家都露出了大大的笑容。
“好香的菜籽油!”
“没有枉费出了这么多力气。”连村里最不爱笑的人的神色也染上了欣喜的颜色。
小木杯上绑上长木柄,就成了个用来从大罐子里取油的工具了。
等到菜籽油里的杂质被沉淀,舀出来的就是清亮的菜籽油。
赵意清大声地宣布:“我们今天可以吃上炒菜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