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制作
第40章
吃过一顿豆子做的饭食之后,赵意清又趁着晚上开始照着手册上的方法开始发豆芽了。
仍旧是先准备一些黄豆,挑选出来好的,清洗干净后放在清水里泡上。
到了第二天早上泡的时间也就差不多了,变得发胀发软。
把昨天用来过滤豆渣的麻布拿过来放在筛子里,把泡好的黄豆放在上面,让它可以沥水下去。
放好豆子,再在豆子的上面盖一层被打湿了的纱布,最后盖上个盖子,放进房间里见不到光的地方
她的卧室就是个不错的选择,盆子上架着筛子,盖的严严实实地放在卧室的角落。
第二茬苎麻又成熟了,对于这种有些违反常理的生长速度,擅长种植苎麻的宋明光:“虽然我从来没见过这种事情,但在这个山谷里,神奇的事情太多了,这件事也没那么让人惊讶了。”
令人惊奇的事情太多了,已经麻木了。
一旁的宋世缘也表示:“我也是。”
边聊着天,边收割完苎麻,这次是的苎麻比上次的数量要多许多。
有了上次的做麻布经验,几天过去,这次的麻布也很快被做好。
用工作台制作出来纺车,能够纺出来的麻线更细了,这使得能被织出来的麻布摸起来的手感也更细腻了些。
即便做完了衣服也还剩下许多麻布和处理好了但还没织成麻布的麻条,嫂子宋宝月说:“剩下的麻布和麻条可以用来做鞋子。”
赵意清看了看脚上的草鞋,虽然也是不久前才穿上的,但是跑来跑去下地干活,现在的草鞋又有些破破烂烂了。
“但是麻布做的鞋一干活就很容易弄坏,好浪费呀。”
“小清,你又没转过弯来呀,草鞋咱们也做着,麻鞋咱们也做着,干活穿草鞋,平常你就穿麻鞋。这麻鞋穿起来可比草鞋舒服些。”宋宝月笑着拍拍她。
赵意清想想也是,现在主要的路上都是石板。
伯伯和大娘婶婶们,年龄大了觉少,又闲不住,没事就拎着大扫把把街道打扫的十分干净,很适合穿着麻鞋走路。
宋宝月带着大家一起制作麻鞋,从前也做过,不太需要她教。
需要好好带的学生就赵意清一个,宋宝月教着她先把麻条梳理好,分成均匀的几部分,再编织成麻花。
看着差不多了,就把这个麻辫放在平整的桌面上,钩织在一起,成了紧密的鞋底。
但显然赵意清在这方面天赋不高,试了几次还是无奈地看着自己做的完全不紧密的鞋底。
“嫂子,你看我,这,怎么和你们的完全不一样呀!”赵意清挫败地看着眼前的东西。
宋宝月听到她说话终于忍不住笑了下,立刻正色道:“小清,你要知道,人都是有自己擅长的东西的,你就很擅长去发现和造出来一些工具。或许是因为你太聪明了,老天不忍心你在这些简单的小事上耗费精力吧。”
一旁的堂哥手底下做出来的鞋底也十分结实美观,他不太爱说话,但总是带着温和的笑意。
听到自己媳妇说的这话,他也跟着说:“是啊小清,你嫂子说的没错。”
赵意清来回看看两个人,要不是嫂子嘴角忍不住上扬的弧度,她就真的信了这话了!
不过她也清楚,堂哥和嫂子这安慰她的心意。
董大娘的儿媳妇刘桃花说:“哎小清,你前两天不是说要做糖来着嘛,做的怎么样啦。”
赵意清也想到了自己还没完成的事情,把自己做的稀碎的鞋底放在嫂子面前。
“嫂子嫂子,帮帮我改一改,不要浪费了。”她双手合十祈求道。
宋宝月拿过来,和一旁的赵冬平分:“好嘞妹妹,嫂子跟你哥一起给你兜底,你该做啥就去做啥吧。”
赵冬无奈地笑笑,赵意清看着他俩眉来眼去,也忍不住偷笑。
先提前把材料包里送的糯米给泡上,泡了有一个时辰。
她不知道怎么计算时间,好在村里人看天色就能看得出来时间,她时不时地询问一下。
在这几天里,赵意清也在严格地遵守着麦芽糖制作方法手册上所说的,一天浇三次水,这几天过去已经长到了有手指那么长了。
现在已经是阳春三月,天气一天一天变得暖和起来了,在这样的温度下,小麦长得确实很快。
麦芽上边是嫩嫩的绿色,下半部分是白色,渐变自然,看上去十分可爱。
还能做成糖,在赵意清眼里,它就更可爱了。
把所有的麦芽都取了出来,她细心地查看着它们的情况,把其中没有发芽的小麦挑出来丢掉。
这也是不可避免的损耗的部分。
泡好了的糯米倒进准备好了的木桶里,铜锅里加上水,放进去蒸熟。
用刀把麦芽给切得碎碎的,这么多麦芽,她也切了半天。
糯米蒸熟之后放进盆子里,稍微放凉一下,再把切碎的麦芽也放了进去。搅拌均匀。
直到白色的糯米饭均匀地包裹着嫩绿色的麦芽碎末,这才算是成功了。
到这一步都没有什么难度,下一步需要发酵才是真的麻烦。
手册上写着,要保持60度的温度,让麦芽糯米混合物发酵三个时辰。
或者用温水,隔水保温发酵三个时辰也可以。
隔水保温的方法,难道要不停地换水吗?就是要换六个小时,这属实是太麻烦了。
再往下看下去,才说:自然发酵四个时辰。
这才对嘛,她就想着不只有这一个办法的。
让开了灶台给今天做饭的人,吃过晚饭后才用着刷干净的大铜锅继续。
掀开盖子查看盆子里发酵的情况情况,铜制盆子里已经满是发酵物沁出的汁水。
看看手册再看看盆子里,似乎就是这样的。
把铜盆里的米饭和麦芽碎用麻布裹起来,过滤了两遍。
她知道这个汁水里面才有糖分,于是努力地挤干水分。
把这些汁水倒进了锅里,起火,熬糖。
她拿着勺子,先把上面出现的浮沫给撇去。
按照手册里写的内容调整火候,熬了有一刻钟,锅里的液体已经开始变得有些稠度了。
赵意清担心粘锅,拿着勺子不停地搅拌,又熬了一会,锅里的颜色已经变成了透亮的琥珀色。
稍微有些粘度但不至于成为糖块,赵意清先盛出来一些,装进早就准备好了的罐子里。
这还含有水分的,可以用在饭食里,更容易融化。
剩下的部分继续熬着水分,熬成很稠的状态,就关火盛了出来,等待冷却。
稍微凉了一点,她就上手捏着一块糖的两端,拉扯着。
随着这个过程,麦芽糖的颜色在变化,从琥珀色变白,硬度也在变化,越来越硬。
最后切成大小均匀的糖块,第二天早上给大家一人分了一块,几个小孩多得了一块。
有的人舍不得吃,赵意清就说:“能做出来一次就能做出来第二次,省着这一口干嘛!”
勤俭想省下来给赵意清的赵大伯,听到她这话,捋着胡子点点头,把糖块放进嘴里。
赵意清也吃了块,甜甜的滋味在嘴里化开,甜度恰到好处,不会觉得齁得慌。
还有一种独特的清香味道,简直治愈人心。
一时间,食堂里或站着,或坐着的大人小孩都露出了快乐的表情。
赵意清心情也很好,看到大家都很高兴自己也更高兴。
三个小朋友更是高兴地蹦来蹦去,先是吃了一块下去,剩下的一块拿在手里,珍惜地时不时舔一口。
豆芽也已经发出来了,中午吃的就是炒豆芽!
清爽清脆,自这一顿之后就变成了桃源村餐桌上常见的菜品了。
村里的麻布鞋子也做的差不多了,赵意清也领到了自己的鞋子,穿上只觉得轻便透气。
虽说因为来到这里走路干活,脚底板被草鞋磨起泡又破皮出了茧子,但穿上这柔软轻便的鞋子还是让她好开心。
大声地赞美着制作麻鞋和织布的大家:“你们的巧手让生活更美好!”
听到她这样说话,大家都笑。
宋宝月说:“不愧是做出麦芽糖的人,小清这嘴也是越来越甜啦!”
辈分上算是赵意清侄媳妇的周荷说:“那可不是,要不然大家怎么都这么喜欢她呢。”
想不到一句赞美能还来这么多夸赞,外向如赵意清,也承受不住这些嫂子姐姐婶婶侄媳妇们的夸赞,大声地说了句:“是因为你们很好,所以看到我才会觉得我很好呀。”
红着一张小脸迅速逃跑了。
回到院子查看工作台,制作麻鞋的成就是棉花种子,这也是个好东西。
棉布比麻布要更加柔软舒适些,而且大家的被子,属实是乱七八糟,她期待着棉布棉花被子的柔软。
做出麦芽糖的成就奖励是糯米种子。
小麦村子里完全不缺,这下子原料之一的糯米也有了,之后村子里才是不缺少糖了。
而另一样成就奖励,是奖励发出豆芽的,一个形态生动,颜色可爱的豆芽形状雕塑。
自从小院升级之后,不只是在小院里添加东西可以增加繁荣度了,在山谷的任意一处都可以。
赵意清看着这个雕塑的样子,打算把它放到食堂旁边去。
这豆芽上方的叶片特别的大,完全可以当做一个小亭子。
大家都爱聚集在食堂旁边唠嗑聊天,不管是遮阳还是挡雨都十分方便。
豆芽雕塑看不出来是什么材质的,有些亮晶晶的通透可爱,但完全能够遮得住太阳。
看着有人开心地提着凳子坐了过去。
她想着仓库里攒了一堆的灰石,是时候再开始用水泥搞建设了。
吃过一顿豆子做的饭食之后,赵意清又趁着晚上开始照着手册上的方法开始发豆芽了。
仍旧是先准备一些黄豆,挑选出来好的,清洗干净后放在清水里泡上。
到了第二天早上泡的时间也就差不多了,变得发胀发软。
把昨天用来过滤豆渣的麻布拿过来放在筛子里,把泡好的黄豆放在上面,让它可以沥水下去。
放好豆子,再在豆子的上面盖一层被打湿了的纱布,最后盖上个盖子,放进房间里见不到光的地方
她的卧室就是个不错的选择,盆子上架着筛子,盖的严严实实地放在卧室的角落。
第二茬苎麻又成熟了,对于这种有些违反常理的生长速度,擅长种植苎麻的宋明光:“虽然我从来没见过这种事情,但在这个山谷里,神奇的事情太多了,这件事也没那么让人惊讶了。”
令人惊奇的事情太多了,已经麻木了。
一旁的宋世缘也表示:“我也是。”
边聊着天,边收割完苎麻,这次是的苎麻比上次的数量要多许多。
有了上次的做麻布经验,几天过去,这次的麻布也很快被做好。
用工作台制作出来纺车,能够纺出来的麻线更细了,这使得能被织出来的麻布摸起来的手感也更细腻了些。
即便做完了衣服也还剩下许多麻布和处理好了但还没织成麻布的麻条,嫂子宋宝月说:“剩下的麻布和麻条可以用来做鞋子。”
赵意清看了看脚上的草鞋,虽然也是不久前才穿上的,但是跑来跑去下地干活,现在的草鞋又有些破破烂烂了。
“但是麻布做的鞋一干活就很容易弄坏,好浪费呀。”
“小清,你又没转过弯来呀,草鞋咱们也做着,麻鞋咱们也做着,干活穿草鞋,平常你就穿麻鞋。这麻鞋穿起来可比草鞋舒服些。”宋宝月笑着拍拍她。
赵意清想想也是,现在主要的路上都是石板。
伯伯和大娘婶婶们,年龄大了觉少,又闲不住,没事就拎着大扫把把街道打扫的十分干净,很适合穿着麻鞋走路。
宋宝月带着大家一起制作麻鞋,从前也做过,不太需要她教。
需要好好带的学生就赵意清一个,宋宝月教着她先把麻条梳理好,分成均匀的几部分,再编织成麻花。
看着差不多了,就把这个麻辫放在平整的桌面上,钩织在一起,成了紧密的鞋底。
但显然赵意清在这方面天赋不高,试了几次还是无奈地看着自己做的完全不紧密的鞋底。
“嫂子,你看我,这,怎么和你们的完全不一样呀!”赵意清挫败地看着眼前的东西。
宋宝月听到她说话终于忍不住笑了下,立刻正色道:“小清,你要知道,人都是有自己擅长的东西的,你就很擅长去发现和造出来一些工具。或许是因为你太聪明了,老天不忍心你在这些简单的小事上耗费精力吧。”
一旁的堂哥手底下做出来的鞋底也十分结实美观,他不太爱说话,但总是带着温和的笑意。
听到自己媳妇说的这话,他也跟着说:“是啊小清,你嫂子说的没错。”
赵意清来回看看两个人,要不是嫂子嘴角忍不住上扬的弧度,她就真的信了这话了!
不过她也清楚,堂哥和嫂子这安慰她的心意。
董大娘的儿媳妇刘桃花说:“哎小清,你前两天不是说要做糖来着嘛,做的怎么样啦。”
赵意清也想到了自己还没完成的事情,把自己做的稀碎的鞋底放在嫂子面前。
“嫂子嫂子,帮帮我改一改,不要浪费了。”她双手合十祈求道。
宋宝月拿过来,和一旁的赵冬平分:“好嘞妹妹,嫂子跟你哥一起给你兜底,你该做啥就去做啥吧。”
赵冬无奈地笑笑,赵意清看着他俩眉来眼去,也忍不住偷笑。
先提前把材料包里送的糯米给泡上,泡了有一个时辰。
她不知道怎么计算时间,好在村里人看天色就能看得出来时间,她时不时地询问一下。
在这几天里,赵意清也在严格地遵守着麦芽糖制作方法手册上所说的,一天浇三次水,这几天过去已经长到了有手指那么长了。
现在已经是阳春三月,天气一天一天变得暖和起来了,在这样的温度下,小麦长得确实很快。
麦芽上边是嫩嫩的绿色,下半部分是白色,渐变自然,看上去十分可爱。
还能做成糖,在赵意清眼里,它就更可爱了。
把所有的麦芽都取了出来,她细心地查看着它们的情况,把其中没有发芽的小麦挑出来丢掉。
这也是不可避免的损耗的部分。
泡好了的糯米倒进准备好了的木桶里,铜锅里加上水,放进去蒸熟。
用刀把麦芽给切得碎碎的,这么多麦芽,她也切了半天。
糯米蒸熟之后放进盆子里,稍微放凉一下,再把切碎的麦芽也放了进去。搅拌均匀。
直到白色的糯米饭均匀地包裹着嫩绿色的麦芽碎末,这才算是成功了。
到这一步都没有什么难度,下一步需要发酵才是真的麻烦。
手册上写着,要保持60度的温度,让麦芽糯米混合物发酵三个时辰。
或者用温水,隔水保温发酵三个时辰也可以。
隔水保温的方法,难道要不停地换水吗?就是要换六个小时,这属实是太麻烦了。
再往下看下去,才说:自然发酵四个时辰。
这才对嘛,她就想着不只有这一个办法的。
让开了灶台给今天做饭的人,吃过晚饭后才用着刷干净的大铜锅继续。
掀开盖子查看盆子里发酵的情况情况,铜制盆子里已经满是发酵物沁出的汁水。
看看手册再看看盆子里,似乎就是这样的。
把铜盆里的米饭和麦芽碎用麻布裹起来,过滤了两遍。
她知道这个汁水里面才有糖分,于是努力地挤干水分。
把这些汁水倒进了锅里,起火,熬糖。
她拿着勺子,先把上面出现的浮沫给撇去。
按照手册里写的内容调整火候,熬了有一刻钟,锅里的液体已经开始变得有些稠度了。
赵意清担心粘锅,拿着勺子不停地搅拌,又熬了一会,锅里的颜色已经变成了透亮的琥珀色。
稍微有些粘度但不至于成为糖块,赵意清先盛出来一些,装进早就准备好了的罐子里。
这还含有水分的,可以用在饭食里,更容易融化。
剩下的部分继续熬着水分,熬成很稠的状态,就关火盛了出来,等待冷却。
稍微凉了一点,她就上手捏着一块糖的两端,拉扯着。
随着这个过程,麦芽糖的颜色在变化,从琥珀色变白,硬度也在变化,越来越硬。
最后切成大小均匀的糖块,第二天早上给大家一人分了一块,几个小孩多得了一块。
有的人舍不得吃,赵意清就说:“能做出来一次就能做出来第二次,省着这一口干嘛!”
勤俭想省下来给赵意清的赵大伯,听到她这话,捋着胡子点点头,把糖块放进嘴里。
赵意清也吃了块,甜甜的滋味在嘴里化开,甜度恰到好处,不会觉得齁得慌。
还有一种独特的清香味道,简直治愈人心。
一时间,食堂里或站着,或坐着的大人小孩都露出了快乐的表情。
赵意清心情也很好,看到大家都很高兴自己也更高兴。
三个小朋友更是高兴地蹦来蹦去,先是吃了一块下去,剩下的一块拿在手里,珍惜地时不时舔一口。
豆芽也已经发出来了,中午吃的就是炒豆芽!
清爽清脆,自这一顿之后就变成了桃源村餐桌上常见的菜品了。
村里的麻布鞋子也做的差不多了,赵意清也领到了自己的鞋子,穿上只觉得轻便透气。
虽说因为来到这里走路干活,脚底板被草鞋磨起泡又破皮出了茧子,但穿上这柔软轻便的鞋子还是让她好开心。
大声地赞美着制作麻鞋和织布的大家:“你们的巧手让生活更美好!”
听到她这样说话,大家都笑。
宋宝月说:“不愧是做出麦芽糖的人,小清这嘴也是越来越甜啦!”
辈分上算是赵意清侄媳妇的周荷说:“那可不是,要不然大家怎么都这么喜欢她呢。”
想不到一句赞美能还来这么多夸赞,外向如赵意清,也承受不住这些嫂子姐姐婶婶侄媳妇们的夸赞,大声地说了句:“是因为你们很好,所以看到我才会觉得我很好呀。”
红着一张小脸迅速逃跑了。
回到院子查看工作台,制作麻鞋的成就是棉花种子,这也是个好东西。
棉布比麻布要更加柔软舒适些,而且大家的被子,属实是乱七八糟,她期待着棉布棉花被子的柔软。
做出麦芽糖的成就奖励是糯米种子。
小麦村子里完全不缺,这下子原料之一的糯米也有了,之后村子里才是不缺少糖了。
而另一样成就奖励,是奖励发出豆芽的,一个形态生动,颜色可爱的豆芽形状雕塑。
自从小院升级之后,不只是在小院里添加东西可以增加繁荣度了,在山谷的任意一处都可以。
赵意清看着这个雕塑的样子,打算把它放到食堂旁边去。
这豆芽上方的叶片特别的大,完全可以当做一个小亭子。
大家都爱聚集在食堂旁边唠嗑聊天,不管是遮阳还是挡雨都十分方便。
豆芽雕塑看不出来是什么材质的,有些亮晶晶的通透可爱,但完全能够遮得住太阳。
看着有人开心地提着凳子坐了过去。
她想着仓库里攒了一堆的灰石,是时候再开始用水泥搞建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