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纺线
第54章
弓弦发出“蹦”的一声,仿佛是一种声音奇特的乐器。
随着这声音,一下就让弓弦上沾着的棉花都被弹散了,棉絮轻飘飘地被扬起,四处纷飞。
赵意清刚刚上手尝试弹棉花,掌握不好力度和技巧,自以为轻轻地下手,但弓弦抬得太高了。
没想到这一锤敲下去,呼吸间猝不及防地吸入了些细小的棉絮,立刻觉得鼻腔里痒痒的,一下子打了个大大的喷嚏。
大家都好奇棉花怎么处理,弹棉花是怎么弹,注意力都放在她身上,被这一个喷嚏惊到了。
她还在揉着鼻子,宋宝月担忧地起身走到她旁边,看看这个妹妹的情况。
“这样不行,得给你弄个遮住口鼻的东西。”宋宝月见她没什么大事,就去一边找布料了。
赵意清让大家看到自己这个样子也十分不好意思:“嫂子说的对,是得做个口罩。”
长大后棉被都是机器来制作了,她只在小时候见过弹棉花的场景,那时候年纪小,十几年将近二十年过去,早不记得那人的装束了。
宋宝月已经找到块布料了,对着她脸上比划了下,就要给她系上:“口罩?这名字起得还挺合适的。看你这手上都是棉花,还是我给你系上吧。”
赵意清乖乖地让她系上,感受了一下,还是说道:“嫂子,这样有点难受呀,系的不紧容易掉,系的不紧又勒得慌。”
“小清,你说怎么弄,嫂子给你做。”宋宝月看着她只露出来两个眼睛的样子,听到她这样说立刻爽快应答下来。
“嫂子最好了,”宋宝月照顾她的心意她当然明白,赵意清立刻甜甜蜜蜜地冲着自家嫂子撒娇,又接着说,“把一块布,两边缝上带子,这样就可以挂在耳朵上了。”
“这简单。”
宋宝月上前取下了她脸上系着的布,对着她的脸比划了下大小,按着她说的,裁了个大小合适的方块出来。
剪下来的布条,就当做口罩的带子了,稍微用针线缝了几下,就完成了。
针线活熟练的宋宝月,做这种简单的东西根本就不用花多少力气。
只用了一小会,就举着个像模像样的口罩,给她看:“是这样吧。”
“嗯嗯,嫂子做的真好。”赵意清嘴甜起来,也让人抵挡不住,宋宝月也笑容满面地拿着口罩要给她戴上。
赵意清伸着脖子,转动脑袋,两边挂绳一左一右地挂在耳朵上。
“这样就好了!对了嫂子,你们大家也做些口罩都戴上吧。我现在还没练好手呢,你们都在这屋子里坐着,棉絮到处飞,吸到鼻子里可不好受了。”赵意清隔着口罩的声音显得有点闷闷的。
怕棉絮会被吸到肺里,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行。”宋宝月点头答应。
王佳云笑言:“这个简单,就缝两下的事情嘛。小清真是长进了,现在已经这么为大家着想了。”
宋宝月也给大家找来了布料,裁好分给大家,刚好递到王佳云面前,头摆出一副高傲的样子也遮不住嘴角的笑意:“那可不是,不看看是谁家妹子。”
屋中几人嘻嘻哈哈地说着话,手上做着口罩,就当是休息了。
不仅做了口罩,还简单地做了几顶帽子,棉絮沾到头发上也不好清理。
等她们也都带好口罩,宋宝月特地又给赵意清戴上帽子。
赵意清整张脸上唯一露出来的眼睛,也弯了弯,一手提着木弓一手提着木槌,轻轻敲了下去。
前几次要么是弾不散棉花,要么弄的棉絮到处跑,但渐渐地她找到了技巧。
抓稳木弓,控制着沾上棉花后的弓弦放在最合适的高度,棉絮就不会飞的到处都是。掌握好木槌敲下的力气,能刚好弹散棉絮又不会使其振飞出去。
逐渐地,木弓的声音从散乱,到有节奏起来,“嘣嘣嘭嘭”的声音,一下一下地想起。
赵意清就想起了小时候看过的那个电影,还有电影里那段刻在脑子里的旋律。
随着木弓的节奏,她忍不住轻声哼了起来这段旋律:“弹棉花咯~弹棉花~”
再想到电影的一些剧情,忍不住笑了出来。
正沉浸在自己脑海的世界,她就听到一个声音唱着她刚哼出口的旋律,赵意清随着望过去,果不其然是王佳云。
“小清,你在唱什么呀。”王佳云好奇地问,“下一句是什么,你接着唱呀。”
她有点不好意思:“是我从其他人那里听来的,歌里唱的是弹棉花,我唱的不好。”
俩人都是边做着活边聊天,王佳云祈求地说:“你就唱一唱让我学学嘛小清。”
王佳云的小姑子李丰香是李大伯和李大娘年纪大了才生下的女儿,现在也就十几岁,正是活泼的时候,闻言也说:“小清姐姐你就唱唱嘛,我二嫂最喜欢唱歌了,听到一个她没听过的歌,当然是心痒痒地想学了。”
一想也是,古代资源匮乏,传到百姓这里的歌也少。
她唱歌不跑调,但总觉得唱出来的歌不好听,现在也鼓起勇气:“那好吧,我就唱了,唱的不好别嫌弃。”
几人笑着给他鼓励,赵意清也就唱了起来。
歌词和旋律都很简单又顺耳,一遍就能学会,唱着的人就从赵意清变成了王佳云。
屋子里的其他人也被感染到,加入到这首歌。
屋子里回荡着欢快的歌声,弓弦“嘣嘣”的声音和纺车“吱呀”的声音成为了和谐的伴奏。
严婆婆看着屋子里开心的年轻人们,低头转动纺车,脸上也悄悄地挂上了笑容。
提着木弓一点点地从架子的这一端挪到了另一端,铺在网上的棉花,也变得蓬松,好像天上的云朵被采了来铺在这里,让人看到就觉得手感一定是绵软极了。
弹完这一堆棉花,赵意清抹了一把额头,已经全是汗水了。
把木弓立在架子旁边,她坐到一旁的圆桌旁,提起来水壶就给自己倒了满满一大把杯子水,“咕咚咕咚”喝了下去,这才长长地舒出一口气。
赵意清转动手腕,有些不舒服,但还在可以忍受的范围。
宋宝月也坐了过来,提着水壶往赵意清杯子里加满了水,又给自己倒了一杯:“这样就是好了?”
她点头:“差不多了,还需要压一压。”
说完她就又站起来了,拿起来放在一旁的磨盘。
这个并不是用来磨碎粮食的那个石头磨盘,而是用木头做成的圆形工具,赵意清觉得它很像个锅盖。
圆形的木板中央嵌着个木制把手,按着手册上写的内容,要用这个,在棉絮上来回平压。
这样能把刚被弹散的棉花稍稍压实一些,棉絮就不会到处乱跑,也在这个过程中,让棉絮分布的比较均匀些。
比起来拉线和弹棉花这两个步骤,压磨这个步骤要简单多了。
稍微收拾了下旁边飘出来的棉絮,赵意清又要去拿牵丝篾。
王佳云拦住她:“小清,你歇会,我刚看你和严婆婆拉线还怪有意思的,让我也来试试。”
宋宝月站起来:“对,让我和小云来试试。”
拉线按规律来就好,并不难,她们在架子旁边忙活着,赵意清就坐去了纺车旁边。
李丰香就坐在她旁边,见她要试着纺线,主动过来教她。
“先把这里打开,把线轴放进去,线要从这里绕过来。”李丰香边做着边跟她讲。
这还是自纺车被做出来之后她第一次试着使用,仔细地观察着纺车的样子。
底下有两个踏板,中间一个轮子,轮子上方背后立着的杆子顶着的部分,就是用来放线轴的地方。
从纺车的侧面看,立杆上方的部分是一个立着的长方形框架,长边固定在下面的立杆上。
坐在纺车前,靠近使用者这一端长方形的宽边,顶端有个小孔。
这个长方形的顶端是可以活动的,中间一个木棍,两边是向内弯曲的一排钩子。
线轴中间是空的,上面缠了一些棉线,李丰香就教她打开顶端,把线轴插在木棍上,扯着棉线搭在一排钩子上。
“用这个,让线穿过来。”李丰香拿着一个小钩子,穿过小孔,把棉线勾过来,捏在手里。
赵意清也跟着她做,准备工作就做好了。
她学着李丰香的样子,两个脚放在踏板上。
“把棉花这样和线捻在一起。”李丰香手里拿着一团棉花,扯出来一点和从纺车上伸出来的棉线捻在一起。
她两脚轻轻踩着踏板,安置在纺车顶端的线轴旋转,牵着她手上的线进入纺车,一圈一圈地缠在了线轴上。
李丰香为了给她演示,动作很慢,赵意清也弄懂了。
手上捻线,脚下踩动踏板,并不复杂。
只是刚开始做这个,手上的速度有点跟不上,断了一次。
看过了李丰香操作,赵意清这次不需要她的指引,也处理好了。
这样的手工活,做的顺手了就熟练又轻松。
纺车轮子旋转了起来,拿着的棉花一点一点在手下化作棉线,往线轴上缠了一圈又一圈。
注意力全都集中在上面,心绪也随之变得简单又平和。
纺线消磨了一些时间,赵意清听到宋宝月说道:“可算是弄好了,这要怎么弄下来呀小清。”
弓弦发出“蹦”的一声,仿佛是一种声音奇特的乐器。
随着这声音,一下就让弓弦上沾着的棉花都被弹散了,棉絮轻飘飘地被扬起,四处纷飞。
赵意清刚刚上手尝试弹棉花,掌握不好力度和技巧,自以为轻轻地下手,但弓弦抬得太高了。
没想到这一锤敲下去,呼吸间猝不及防地吸入了些细小的棉絮,立刻觉得鼻腔里痒痒的,一下子打了个大大的喷嚏。
大家都好奇棉花怎么处理,弹棉花是怎么弹,注意力都放在她身上,被这一个喷嚏惊到了。
她还在揉着鼻子,宋宝月担忧地起身走到她旁边,看看这个妹妹的情况。
“这样不行,得给你弄个遮住口鼻的东西。”宋宝月见她没什么大事,就去一边找布料了。
赵意清让大家看到自己这个样子也十分不好意思:“嫂子说的对,是得做个口罩。”
长大后棉被都是机器来制作了,她只在小时候见过弹棉花的场景,那时候年纪小,十几年将近二十年过去,早不记得那人的装束了。
宋宝月已经找到块布料了,对着她脸上比划了下,就要给她系上:“口罩?这名字起得还挺合适的。看你这手上都是棉花,还是我给你系上吧。”
赵意清乖乖地让她系上,感受了一下,还是说道:“嫂子,这样有点难受呀,系的不紧容易掉,系的不紧又勒得慌。”
“小清,你说怎么弄,嫂子给你做。”宋宝月看着她只露出来两个眼睛的样子,听到她这样说立刻爽快应答下来。
“嫂子最好了,”宋宝月照顾她的心意她当然明白,赵意清立刻甜甜蜜蜜地冲着自家嫂子撒娇,又接着说,“把一块布,两边缝上带子,这样就可以挂在耳朵上了。”
“这简单。”
宋宝月上前取下了她脸上系着的布,对着她的脸比划了下大小,按着她说的,裁了个大小合适的方块出来。
剪下来的布条,就当做口罩的带子了,稍微用针线缝了几下,就完成了。
针线活熟练的宋宝月,做这种简单的东西根本就不用花多少力气。
只用了一小会,就举着个像模像样的口罩,给她看:“是这样吧。”
“嗯嗯,嫂子做的真好。”赵意清嘴甜起来,也让人抵挡不住,宋宝月也笑容满面地拿着口罩要给她戴上。
赵意清伸着脖子,转动脑袋,两边挂绳一左一右地挂在耳朵上。
“这样就好了!对了嫂子,你们大家也做些口罩都戴上吧。我现在还没练好手呢,你们都在这屋子里坐着,棉絮到处飞,吸到鼻子里可不好受了。”赵意清隔着口罩的声音显得有点闷闷的。
怕棉絮会被吸到肺里,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行。”宋宝月点头答应。
王佳云笑言:“这个简单,就缝两下的事情嘛。小清真是长进了,现在已经这么为大家着想了。”
宋宝月也给大家找来了布料,裁好分给大家,刚好递到王佳云面前,头摆出一副高傲的样子也遮不住嘴角的笑意:“那可不是,不看看是谁家妹子。”
屋中几人嘻嘻哈哈地说着话,手上做着口罩,就当是休息了。
不仅做了口罩,还简单地做了几顶帽子,棉絮沾到头发上也不好清理。
等她们也都带好口罩,宋宝月特地又给赵意清戴上帽子。
赵意清整张脸上唯一露出来的眼睛,也弯了弯,一手提着木弓一手提着木槌,轻轻敲了下去。
前几次要么是弾不散棉花,要么弄的棉絮到处跑,但渐渐地她找到了技巧。
抓稳木弓,控制着沾上棉花后的弓弦放在最合适的高度,棉絮就不会飞的到处都是。掌握好木槌敲下的力气,能刚好弹散棉絮又不会使其振飞出去。
逐渐地,木弓的声音从散乱,到有节奏起来,“嘣嘣嘭嘭”的声音,一下一下地想起。
赵意清就想起了小时候看过的那个电影,还有电影里那段刻在脑子里的旋律。
随着木弓的节奏,她忍不住轻声哼了起来这段旋律:“弹棉花咯~弹棉花~”
再想到电影的一些剧情,忍不住笑了出来。
正沉浸在自己脑海的世界,她就听到一个声音唱着她刚哼出口的旋律,赵意清随着望过去,果不其然是王佳云。
“小清,你在唱什么呀。”王佳云好奇地问,“下一句是什么,你接着唱呀。”
她有点不好意思:“是我从其他人那里听来的,歌里唱的是弹棉花,我唱的不好。”
俩人都是边做着活边聊天,王佳云祈求地说:“你就唱一唱让我学学嘛小清。”
王佳云的小姑子李丰香是李大伯和李大娘年纪大了才生下的女儿,现在也就十几岁,正是活泼的时候,闻言也说:“小清姐姐你就唱唱嘛,我二嫂最喜欢唱歌了,听到一个她没听过的歌,当然是心痒痒地想学了。”
一想也是,古代资源匮乏,传到百姓这里的歌也少。
她唱歌不跑调,但总觉得唱出来的歌不好听,现在也鼓起勇气:“那好吧,我就唱了,唱的不好别嫌弃。”
几人笑着给他鼓励,赵意清也就唱了起来。
歌词和旋律都很简单又顺耳,一遍就能学会,唱着的人就从赵意清变成了王佳云。
屋子里的其他人也被感染到,加入到这首歌。
屋子里回荡着欢快的歌声,弓弦“嘣嘣”的声音和纺车“吱呀”的声音成为了和谐的伴奏。
严婆婆看着屋子里开心的年轻人们,低头转动纺车,脸上也悄悄地挂上了笑容。
提着木弓一点点地从架子的这一端挪到了另一端,铺在网上的棉花,也变得蓬松,好像天上的云朵被采了来铺在这里,让人看到就觉得手感一定是绵软极了。
弹完这一堆棉花,赵意清抹了一把额头,已经全是汗水了。
把木弓立在架子旁边,她坐到一旁的圆桌旁,提起来水壶就给自己倒了满满一大把杯子水,“咕咚咕咚”喝了下去,这才长长地舒出一口气。
赵意清转动手腕,有些不舒服,但还在可以忍受的范围。
宋宝月也坐了过来,提着水壶往赵意清杯子里加满了水,又给自己倒了一杯:“这样就是好了?”
她点头:“差不多了,还需要压一压。”
说完她就又站起来了,拿起来放在一旁的磨盘。
这个并不是用来磨碎粮食的那个石头磨盘,而是用木头做成的圆形工具,赵意清觉得它很像个锅盖。
圆形的木板中央嵌着个木制把手,按着手册上写的内容,要用这个,在棉絮上来回平压。
这样能把刚被弹散的棉花稍稍压实一些,棉絮就不会到处乱跑,也在这个过程中,让棉絮分布的比较均匀些。
比起来拉线和弹棉花这两个步骤,压磨这个步骤要简单多了。
稍微收拾了下旁边飘出来的棉絮,赵意清又要去拿牵丝篾。
王佳云拦住她:“小清,你歇会,我刚看你和严婆婆拉线还怪有意思的,让我也来试试。”
宋宝月站起来:“对,让我和小云来试试。”
拉线按规律来就好,并不难,她们在架子旁边忙活着,赵意清就坐去了纺车旁边。
李丰香就坐在她旁边,见她要试着纺线,主动过来教她。
“先把这里打开,把线轴放进去,线要从这里绕过来。”李丰香边做着边跟她讲。
这还是自纺车被做出来之后她第一次试着使用,仔细地观察着纺车的样子。
底下有两个踏板,中间一个轮子,轮子上方背后立着的杆子顶着的部分,就是用来放线轴的地方。
从纺车的侧面看,立杆上方的部分是一个立着的长方形框架,长边固定在下面的立杆上。
坐在纺车前,靠近使用者这一端长方形的宽边,顶端有个小孔。
这个长方形的顶端是可以活动的,中间一个木棍,两边是向内弯曲的一排钩子。
线轴中间是空的,上面缠了一些棉线,李丰香就教她打开顶端,把线轴插在木棍上,扯着棉线搭在一排钩子上。
“用这个,让线穿过来。”李丰香拿着一个小钩子,穿过小孔,把棉线勾过来,捏在手里。
赵意清也跟着她做,准备工作就做好了。
她学着李丰香的样子,两个脚放在踏板上。
“把棉花这样和线捻在一起。”李丰香手里拿着一团棉花,扯出来一点和从纺车上伸出来的棉线捻在一起。
她两脚轻轻踩着踏板,安置在纺车顶端的线轴旋转,牵着她手上的线进入纺车,一圈一圈地缠在了线轴上。
李丰香为了给她演示,动作很慢,赵意清也弄懂了。
手上捻线,脚下踩动踏板,并不复杂。
只是刚开始做这个,手上的速度有点跟不上,断了一次。
看过了李丰香操作,赵意清这次不需要她的指引,也处理好了。
这样的手工活,做的顺手了就熟练又轻松。
纺车轮子旋转了起来,拿着的棉花一点一点在手下化作棉线,往线轴上缠了一圈又一圈。
注意力全都集中在上面,心绪也随之变得简单又平和。
纺线消磨了一些时间,赵意清听到宋宝月说道:“可算是弄好了,这要怎么弄下来呀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