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白糖
第72章
嘴里的红糖化作甜蜜蜜的糖水从喉咙流淌进胃里,的确比麦芽糖要甜的多。
前世的她想买这样纯正的古法红糖还都买不到呢。
甘蔗手册里不仅写了制作红糖的方法,还写了制作白糖的方法。
赵意清看着这个方法,越看越忍不住皱起眉头。
手册上写的制作白糖的方法,叫做“黄泥水淋糖法”,名字已经直白地显示出了操作方法。
大致就是把红糖装在漏斗里,用黄泥水冲淋,由于黄泥的吸附性,会把红糖里的颜色和杂质给吸走,留下白糖结晶。
赵意清:……听起来很不卫生的样子。
这倒是还能忍受,但这个方法让她怀疑到底可不可行。
如果不行,那不是糟蹋东西吗。
看了看自己辛辛苦苦弄出来的甘蔗汁做成的红糖,赵意清对它们十分珍惜。
既然她自己不能判断,还是出门去问问其他人吧。
她先想到的就是赵大伯,他经历的事情多,或许听说过这个也说不定。
赵大伯正坐在树下和别人聊着天,刚好背对着赵意清。
他旁边的人望过来一眼,就戳戳赵大伯,他就随之转过头来。
赵意清和大家都打了个招呼,就开始询问这件事。刚好人多,或许有人也听说过相关的东西。
听完赵意清说的方法,赵大伯也觉得奇怪:“听说大户人家吃的的确是你形容的这种白的像雪一样的糖,怎么做的就不知道了,但这个方法估计不大对劲。”
李大伯撇着嘴:“那些人可娇气了,嫌弃这不吃那的。要是那些糖是用这个法子做出来的,他们才不会吃呢。”
其他几个村民也同意这个说法,说着:“你说他们要是知道青菜要用肥料种出来,是不是得难受得不行啊。”
“哈哈哈,想想我就乐了。”
说着说着话题就转向了有钱人家里的生活该是怎么样的。
听着他们热烈地讨论着,赵意清知道这里是没有她需要的信息了,悄悄地退出了话题。
下一个去问谁呢?赵意清思考了片刻,朝着宋明亮家走去。
宋明亮曾经跟着他师傅学木工,他师傅的手艺挺不错,也有许多大户人家去找他做家具。或许他会知道些什么也说不定。
工作台能用木头做出来的花样越来越多,宋明亮这个木工的活也逐渐轻松起来,比起从前常常在屋子里埋头赶工,现在他也有时间去参加一些村里的活了。
赵意清想了想今天的分工,在田边找到了他。
对于赵意清的问题,他的回答是:“我师傅虽然经常给那些有钱有势的人做家具,但多是他们家中的下人拿着图纸到我师傅那里去,那些人怎么会让我们这样的人去他们家里呢。”
“况且这种糖,不是一般富贵人家用得起的。从前去县里都没听说过哪家能吃得上这样的糖,怕得是京中贵人或者世家才拥有这样的技术了。”
听到这样的回答,赵意清也并不感觉到失落,她对此早有预料:“我明白了,多谢你告诉我这些,我再回去尝试一下吧。”
路上又遇到了其他人,赵意清也随口聊了几句。
赵意清还是打算自己试试再说,或许真的能成功也说不定呢?
她这样说服着自己,十分心疼地取出来一小块红糖,打算按着手册上的内容尝试。
路上随手薅了几把草叶,洗的干干净净的,团成一团。
厨房有木制的漏斗,但想到她的操作要使漏斗接触黄泥,赵意清还是重新用工作台做了个新。
黄泥就更好找了,地上随便抓一把都是。
赵意清弄了一小盆的黄土,拿来筛子过筛了下,去除了里面的各种碎石头等杂质,剩下的黄土细腻得像面粉一样。
手册上只说要黄泥水,也没说浓度,赵意清想着是“冲洗”,也就稍微多加了点水,搅合匀成了黄泥水。
东西都准备好了,她坐到院子里去,把草叶放在漏斗的最底下,红糖放在草叶上。
看着躺在里面的红糖,她咬咬牙,端着黄泥水淋了下去。
手腕用力控制着细细的水流连绵不绝地冲淋在红糖上,半天才浇完一盆黄泥水。
把盆子放在一边,就拿起红糖来查看。
凑近仔细地看了半天,也没见到一丝白色糖晶的身影。
拿远一看,红糖似乎缩小了一圈。
看下来这个方法确实没用,不仅没弄出来白砂糖,原本的红糖也都融合了。
糟蹋了一小块红糖,赵意清有些心疼。但随即一想,是不是黄泥水的浓度不对。
按着这个思路,她又取了两块更小的红糖来,分别用黄泥含量更少和更多的黄泥水来做实验。
没想到,接连几次实验全以失败告终了。
盯着地上的三块红糖,赵意清很是无语了片刻。
掏出来甘蔗手册,用炭笔在“黄泥水淋糖法”那一页画上了个大大的叉。
简直太不靠谱了,可恶!
最终还是用上了工作台出品的工具,堪称劳模的净化机。
用净化机的动作别提多熟练了,很快就收获了一大堆雪白的白砂糖。
捏了一小撮放进嘴里,更是完全没有其他偏颇的味道,只是最最纯正的甜味。
它们被装在大罐子里等待取用。
晚上在赵意清的强烈建议下,许多菜都是糖醋味道的。
这种酸酸甜甜的口味立刻征服了大家。
“还以为只有水果才能做这种酸甜的味道,没想到菜也可以啊。”
“真下饭,我今天都没忍住多吃了许多。”
酸甜苦辣咸五种滋味,甜味姗姗来迟地出现在了桃源村的饭桌上。
除此之外今天还有另一个好消息,赵冬告诉她:“今天挖到铁矿了。”
正在扒饭的赵意清,闻言立刻停住筷子,“唰”一下转过头来,满眼的惊喜简直可以具象化了。
铁矿已经找到好几天了,没想到那一片的石头那么坚硬,即便用的是工作台出品的坚固铜镐,也艰难地挖了好几天才挖到。
“这简直太好了!”赵意清十分开心。
因为缺少用于制作的原材料铁矿,几座重要的工坊里还缺少许多重要设备,这下很快就要被填满并且运转起来了。
铁矿比起来铜矿,挖掘的难度不是一点半点。
得到了铁矿之后赵意清就火速升级了熔炉,做出来了第一把铁镐。
对于挖矿的速度有提升,但并不明显。
挖掘铁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将近一个月,才攒够一座工坊设备的铁矿。
这三座工坊看名字大致就可以看得出来里面是什么内容,只有工具坊让她有些迷惑,明明已经有了工作台可以制作工具了,又来一个工具坊的作用是什么呢?
她犹豫了许久,还是决定去和大家商量商量。
结果大家都嘻嘻哈哈地说:“小清你决定呗,你都不懂我们更不懂了。”
得,问题直接被推回来了。
赵意清最终决定先建成粮食工坊。
做好了决定就直接开始行动了,在窑炉工作的村民烧好铁锭,都放进仓库。
赵意清用工作台做出了各项设备,一个一个地安放在了粮食工坊里。
设备放好的瞬间,数道白光散发出来,粮食工坊好像升级了似的,原本是一座外表简单的屋子,一下子变得精致了起来。
推开门一进去,崭崭新的铁质设备,散发着淡淡的金属色泽。
努力了一个多月才得来的成果,让大家都忍不住感叹。
村民们不认得这些设备,只是看个热闹。
赵意清越看越觉得有些眼熟,好像许多都是现代会用到的处理粮食的设备。
看起来有些复杂,操作起来估计也有危险。
赵意清在里面转了一圈,就回去院子里,看看工作台有没有出现说明书。
嘴里的红糖化作甜蜜蜜的糖水从喉咙流淌进胃里,的确比麦芽糖要甜的多。
前世的她想买这样纯正的古法红糖还都买不到呢。
甘蔗手册里不仅写了制作红糖的方法,还写了制作白糖的方法。
赵意清看着这个方法,越看越忍不住皱起眉头。
手册上写的制作白糖的方法,叫做“黄泥水淋糖法”,名字已经直白地显示出了操作方法。
大致就是把红糖装在漏斗里,用黄泥水冲淋,由于黄泥的吸附性,会把红糖里的颜色和杂质给吸走,留下白糖结晶。
赵意清:……听起来很不卫生的样子。
这倒是还能忍受,但这个方法让她怀疑到底可不可行。
如果不行,那不是糟蹋东西吗。
看了看自己辛辛苦苦弄出来的甘蔗汁做成的红糖,赵意清对它们十分珍惜。
既然她自己不能判断,还是出门去问问其他人吧。
她先想到的就是赵大伯,他经历的事情多,或许听说过这个也说不定。
赵大伯正坐在树下和别人聊着天,刚好背对着赵意清。
他旁边的人望过来一眼,就戳戳赵大伯,他就随之转过头来。
赵意清和大家都打了个招呼,就开始询问这件事。刚好人多,或许有人也听说过相关的东西。
听完赵意清说的方法,赵大伯也觉得奇怪:“听说大户人家吃的的确是你形容的这种白的像雪一样的糖,怎么做的就不知道了,但这个方法估计不大对劲。”
李大伯撇着嘴:“那些人可娇气了,嫌弃这不吃那的。要是那些糖是用这个法子做出来的,他们才不会吃呢。”
其他几个村民也同意这个说法,说着:“你说他们要是知道青菜要用肥料种出来,是不是得难受得不行啊。”
“哈哈哈,想想我就乐了。”
说着说着话题就转向了有钱人家里的生活该是怎么样的。
听着他们热烈地讨论着,赵意清知道这里是没有她需要的信息了,悄悄地退出了话题。
下一个去问谁呢?赵意清思考了片刻,朝着宋明亮家走去。
宋明亮曾经跟着他师傅学木工,他师傅的手艺挺不错,也有许多大户人家去找他做家具。或许他会知道些什么也说不定。
工作台能用木头做出来的花样越来越多,宋明亮这个木工的活也逐渐轻松起来,比起从前常常在屋子里埋头赶工,现在他也有时间去参加一些村里的活了。
赵意清想了想今天的分工,在田边找到了他。
对于赵意清的问题,他的回答是:“我师傅虽然经常给那些有钱有势的人做家具,但多是他们家中的下人拿着图纸到我师傅那里去,那些人怎么会让我们这样的人去他们家里呢。”
“况且这种糖,不是一般富贵人家用得起的。从前去县里都没听说过哪家能吃得上这样的糖,怕得是京中贵人或者世家才拥有这样的技术了。”
听到这样的回答,赵意清也并不感觉到失落,她对此早有预料:“我明白了,多谢你告诉我这些,我再回去尝试一下吧。”
路上又遇到了其他人,赵意清也随口聊了几句。
赵意清还是打算自己试试再说,或许真的能成功也说不定呢?
她这样说服着自己,十分心疼地取出来一小块红糖,打算按着手册上的内容尝试。
路上随手薅了几把草叶,洗的干干净净的,团成一团。
厨房有木制的漏斗,但想到她的操作要使漏斗接触黄泥,赵意清还是重新用工作台做了个新。
黄泥就更好找了,地上随便抓一把都是。
赵意清弄了一小盆的黄土,拿来筛子过筛了下,去除了里面的各种碎石头等杂质,剩下的黄土细腻得像面粉一样。
手册上只说要黄泥水,也没说浓度,赵意清想着是“冲洗”,也就稍微多加了点水,搅合匀成了黄泥水。
东西都准备好了,她坐到院子里去,把草叶放在漏斗的最底下,红糖放在草叶上。
看着躺在里面的红糖,她咬咬牙,端着黄泥水淋了下去。
手腕用力控制着细细的水流连绵不绝地冲淋在红糖上,半天才浇完一盆黄泥水。
把盆子放在一边,就拿起红糖来查看。
凑近仔细地看了半天,也没见到一丝白色糖晶的身影。
拿远一看,红糖似乎缩小了一圈。
看下来这个方法确实没用,不仅没弄出来白砂糖,原本的红糖也都融合了。
糟蹋了一小块红糖,赵意清有些心疼。但随即一想,是不是黄泥水的浓度不对。
按着这个思路,她又取了两块更小的红糖来,分别用黄泥含量更少和更多的黄泥水来做实验。
没想到,接连几次实验全以失败告终了。
盯着地上的三块红糖,赵意清很是无语了片刻。
掏出来甘蔗手册,用炭笔在“黄泥水淋糖法”那一页画上了个大大的叉。
简直太不靠谱了,可恶!
最终还是用上了工作台出品的工具,堪称劳模的净化机。
用净化机的动作别提多熟练了,很快就收获了一大堆雪白的白砂糖。
捏了一小撮放进嘴里,更是完全没有其他偏颇的味道,只是最最纯正的甜味。
它们被装在大罐子里等待取用。
晚上在赵意清的强烈建议下,许多菜都是糖醋味道的。
这种酸酸甜甜的口味立刻征服了大家。
“还以为只有水果才能做这种酸甜的味道,没想到菜也可以啊。”
“真下饭,我今天都没忍住多吃了许多。”
酸甜苦辣咸五种滋味,甜味姗姗来迟地出现在了桃源村的饭桌上。
除此之外今天还有另一个好消息,赵冬告诉她:“今天挖到铁矿了。”
正在扒饭的赵意清,闻言立刻停住筷子,“唰”一下转过头来,满眼的惊喜简直可以具象化了。
铁矿已经找到好几天了,没想到那一片的石头那么坚硬,即便用的是工作台出品的坚固铜镐,也艰难地挖了好几天才挖到。
“这简直太好了!”赵意清十分开心。
因为缺少用于制作的原材料铁矿,几座重要的工坊里还缺少许多重要设备,这下很快就要被填满并且运转起来了。
铁矿比起来铜矿,挖掘的难度不是一点半点。
得到了铁矿之后赵意清就火速升级了熔炉,做出来了第一把铁镐。
对于挖矿的速度有提升,但并不明显。
挖掘铁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将近一个月,才攒够一座工坊设备的铁矿。
这三座工坊看名字大致就可以看得出来里面是什么内容,只有工具坊让她有些迷惑,明明已经有了工作台可以制作工具了,又来一个工具坊的作用是什么呢?
她犹豫了许久,还是决定去和大家商量商量。
结果大家都嘻嘻哈哈地说:“小清你决定呗,你都不懂我们更不懂了。”
得,问题直接被推回来了。
赵意清最终决定先建成粮食工坊。
做好了决定就直接开始行动了,在窑炉工作的村民烧好铁锭,都放进仓库。
赵意清用工作台做出了各项设备,一个一个地安放在了粮食工坊里。
设备放好的瞬间,数道白光散发出来,粮食工坊好像升级了似的,原本是一座外表简单的屋子,一下子变得精致了起来。
推开门一进去,崭崭新的铁质设备,散发着淡淡的金属色泽。
努力了一个多月才得来的成果,让大家都忍不住感叹。
村民们不认得这些设备,只是看个热闹。
赵意清越看越觉得有些眼熟,好像许多都是现代会用到的处理粮食的设备。
看起来有些复杂,操作起来估计也有危险。
赵意清在里面转了一圈,就回去院子里,看看工作台有没有出现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