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时节,安州市落了场雪。纷纷扬扬,目之所及一片白茫茫。
闹铃声响起,黎望下意识地坐了起来,闭眼摸索着去拉窗帘。天色熹微,出租房的窗户缝隙透风,凉意让她混沌的大脑清醒了点。
捋了捋头发,黎望余光瞥向手机屏幕。周六上午六点半,难得的休息日,她却不得清净,早早地醒来。
到了楼下时,冷风夹携着雪粒迎头而来。黎望拢了拢围巾,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
外面冷清得不见人影,腊梅的枝头却热闹得很。不知何时催发了一树素雅,开出馥郁香气。
此情此景,倒是让黎望想起从前。高中校园里也有一棵腊梅树,就种在东教学楼旁边。
高三的时候,全年级都搬到了西教学楼。再不能像之前那样,推个窗或是下个楼,就能看到花开与否。
四年过去了,黎望即将大学毕业。不知道那树腊梅,是否一切如旧。是否依旧,凛冽寒天里,开谢皆似雪。
或许当初离校时,她应该停下来,回头好好地再看一眼。
对着梅花树拍了张照片,黎望在小区里漫无目的地游逛着,逛到了一家早餐店前。
店主夫妇支了口大锅炸油条煎包子,黎望觉得这和梅花的香气不相上下,同样令人心醉。
她径直走进去:“老板,要一碗甜豆浆,一个糖糕。”
女老板热情地应了声好,和善地说道:“小姑娘这么爱吃甜啊。”
黎望:“今天想吃。”
“我们家糖糕,就连不爱吃甜的人都会买来吃呢!”
听起来多半是自卖自夸的话,黎望还是很捧场地笑了笑。
豆浆和糖糕被端上来时,她收到好朋友谭琦然发来的微信。
谭琦然:【黎黎,大周末的你起这么早干嘛?】
黎望惊了:【你怎么知道我起了?】
谭琦然:【从你微信步数推断出来的。】
黎望喝了口豆浆:【起来吃早餐了。】
附带一张食物的照片。
谭琦然:【我熬夜做了一晚上的简历,累死了,一想到要面试就烦。】
谭琦然:【糖糕看起来不错。】
黎望:【很甜,你赶紧补个觉吧。】
对面没有再回复,黎望猜想谭琦然八成是睡过去了。她不紧不慢地喝着豆浆,咬了口糖糕。
糖糕的外皮金灿,入口酥脆,温热的糖浆甜得发腻。黎望算喜欢甜食的,但只吃了小半个就吃不下了。这东西一口两口还行,吃多了真是齁嗓子。
她边吃边想,得把房子里的窗户修一修了。
去年十一月份,黎望抓住秋招的尾巴,来到一家名为《观察》的报社实习,任财经记者助理。
财经版块的内容涉及商业人物的采访、经济政策的解读等,到岗两个多月,黎望深刻领略到了工作内容的繁杂。
此外作为实习生,她还面临着随时被叫去加班的命运。倒也不是没想过拒绝,但为了一纸实习证明,注定受制于人。
不知不觉间,上午的时光流逝干净。天放新晴,软红光自上而下地涌过来,将先前的灰蒙蒙涤荡而尽。
是个好天气,如果没有烦心事就更好了。
刚把玻璃擦得透亮,黎望意料之中地收到了母亲宋青发来的提醒消息:【别忘了今天下午的相亲。】
黎望一度以为,结婚是离她很遥远的事。整个学生时代,宋青曾经无数次规矩严明地对她耳提面命,早恋是绝对不可以的事,不能和异性有过多的接触。
然而临近毕业,要步入社会之际,宋青又换了种说辞。明里暗里地提结婚成家找伴侣的重要性,甚至早早地托人给她安排了相亲,尽管她还没彻底离开校园。
黎望不是没有据理力争过,然而成效甚微。被催了不知道多少回,她扛不住压力,勉强应下来了这一次。
过了会儿,宋青跟生怕她反悔似的,把电话打了过来:“黎苗,你记得打扮好看点,准时到。”
黎苗是黎望的小名。
黎望内心是不大痛快的,敷衍地回复:“妈,我知道了。”
好不容易调整好心情,黎望正准备放首歌听,忽然一通电话打了进来。她按下接听:“叶老师?”
叶栀是带黎望的前辈老师,比她大了近十岁。是工作经验丰富的资深记者,人很随和有趣。
那头传来叶栀沮丧的声音:“黎望,我要告诉你一个悲痛的消息。”
黎望直觉不妙:“不会又要加班吧?”
叶栀:“对,要去一个发布会现场做笔录。原定的同事有突发情况,组长找你做替补。”
这个消息无异于晴天霹雳,黎望试图挣扎:“为什么是我啊?别人呢?”
明明她今天休息,又不是没有别的实习生在。
叶栀咳了声:“当然是因为你能力出众,在所有实习生里是最优秀的,得到了组长的赏识。千挑万选才……”
黎望很清醒,诚恳道:“我不信。”
“……”
叶栀嘴角一抽,说了实话:“我偷偷告诉你,组长今天正给你们的实习证明盖章呢。有了证明,实习生就无所畏惧了。各种推三阻四,根本使唤不动。”
黎望:“那也别想使唤我。”
“我还没说完。”叶栀用怜悯的口吻继续道,“盖到你的证明时,印章没墨了。墨还没找到呢,活儿先来了。”
“……”
所以她是眼下最好使唤的人。
这什么运气啊。
黎望只能认命:“叶老师,你把地址发我,我换个衣服就去。”
在衣柜里挑了又挑,黎望换了件保暖的羽绒服,又对着镜子扎了个简单的高马尾。
收拾完毕,按照叶栀发来的地址,黎望乘坐地铁一号线,往市中心的现代庄园去。
出发之前,她犹豫要不要以加班的缘故推了相亲。可转念一想,这次推了,还得约下次。为免夜长梦多,还是走个过场,赶紧了结比较好。
来的路上,黎望心如死水。大周末的又是加班又是相亲的,什么倒霉事儿都让她摊上了。
别人都是事业爱情两手抓,可到了她这里,事业变成了无偿加班,爱情变成了包办婚姻。
在地铁口跟叶栀会和时,黎望和她闲聊了几句,幽怨地提起自己加完班要去相亲的事。
“你这么小就去相亲?”叶栀先是惊讶,又道,“要不我陪你一起去吧,我帮你参谋参谋。”
黎望无所谓:“叶老师,不用麻烦了,我一个人就行。”
反正这相亲注定要黄,有没有人帮忙参谋,都不会改变最终的结果。
说话间,两人到了目的地。
现代庄园位于寸土寸金的市中心,内里装潢得金碧辉煌。发布会预计在前厅召开,此刻记者们还没有入场。等候厅里布置得像个休闲娱乐的茶歇会,偶有说笑的声音。
随便找了个位置落座,黎望从叶栀那儿,了解到这场发布会的详细信息。
和信生物作为药企的新起之秀,新近在安州市崭露头角,其商业价值与社会影响力不言自明。
与和信生物制药公司沾边的新闻自带热度,《观察》当然不能放过这个素材。
这次的发布会是公益性质的,和信生物决定向偏远山区捐赠基础药品。为此联合了几家主流媒体,召开发布会。
听到“和信生物”这个名字时,黎望怔了极短的一瞬。
耳边,叶栀还在吐槽:“好好的周末被迫加班,我可真倒霉。”
黎望整拍了拍她的肩膀,劝道:“我都习惯了,加班到麻木。”
叶栀还想再抱怨几句,眼尖地瞄到一个人往这边走来,识趣地闭上了嘴。
“都在呢。”来人是总监肖永川,简单的问候过后,提醒道,“你们两个可是我千挑万选的人,等会儿一定要认真做记录啊。”
两人异口同声:“一定会的。”
待他走后,叶栀起身:“黎望,我去趟洗手间。”
“好的。”
黎望打开电脑,查阅着肖总监发来的文件。文件介绍了和信生物的企业概况,发布会的流程,以及她的工作明细。
用了两三分钟,黎望看完了。
除了做记录,她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捧场。发布会开始的时候在台下拼命鼓掌,结束了更拼命地鼓掌。
都是没什么技术含量的事。
这场声势恢宏,阵仗浩大的发布会,各界精英翘楚纷至沓来,列坐在席。
黎望感叹,她应当是其中最可有可无的存在。
给自己倒了杯水,黎望大眼一扫,发现她刚才没有把文件翻到最后一页。她动了动鼠标,电脑屏幕上显示出现一个名字。
林知洲。
再往下去,是他的一些基础至极的资料。在教育经历那一行里,黎望看到了自己高中母校的名字,安州一中。
也是她数年来和他,交集最多的地方。
黎望盯着屏幕看了几秒,眨了眨眼。她竟然从平淡的白开水里,奇异地品出了一点苦涩的后味。
就在此时,旁边的位置来了两个记者。一男一女,都挂着工作牌,正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什么。
他们没有刻意压低声音,谈话的内容很自然地落进了黎望的耳朵里。
闹铃声响起,黎望下意识地坐了起来,闭眼摸索着去拉窗帘。天色熹微,出租房的窗户缝隙透风,凉意让她混沌的大脑清醒了点。
捋了捋头发,黎望余光瞥向手机屏幕。周六上午六点半,难得的休息日,她却不得清净,早早地醒来。
到了楼下时,冷风夹携着雪粒迎头而来。黎望拢了拢围巾,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
外面冷清得不见人影,腊梅的枝头却热闹得很。不知何时催发了一树素雅,开出馥郁香气。
此情此景,倒是让黎望想起从前。高中校园里也有一棵腊梅树,就种在东教学楼旁边。
高三的时候,全年级都搬到了西教学楼。再不能像之前那样,推个窗或是下个楼,就能看到花开与否。
四年过去了,黎望即将大学毕业。不知道那树腊梅,是否一切如旧。是否依旧,凛冽寒天里,开谢皆似雪。
或许当初离校时,她应该停下来,回头好好地再看一眼。
对着梅花树拍了张照片,黎望在小区里漫无目的地游逛着,逛到了一家早餐店前。
店主夫妇支了口大锅炸油条煎包子,黎望觉得这和梅花的香气不相上下,同样令人心醉。
她径直走进去:“老板,要一碗甜豆浆,一个糖糕。”
女老板热情地应了声好,和善地说道:“小姑娘这么爱吃甜啊。”
黎望:“今天想吃。”
“我们家糖糕,就连不爱吃甜的人都会买来吃呢!”
听起来多半是自卖自夸的话,黎望还是很捧场地笑了笑。
豆浆和糖糕被端上来时,她收到好朋友谭琦然发来的微信。
谭琦然:【黎黎,大周末的你起这么早干嘛?】
黎望惊了:【你怎么知道我起了?】
谭琦然:【从你微信步数推断出来的。】
黎望喝了口豆浆:【起来吃早餐了。】
附带一张食物的照片。
谭琦然:【我熬夜做了一晚上的简历,累死了,一想到要面试就烦。】
谭琦然:【糖糕看起来不错。】
黎望:【很甜,你赶紧补个觉吧。】
对面没有再回复,黎望猜想谭琦然八成是睡过去了。她不紧不慢地喝着豆浆,咬了口糖糕。
糖糕的外皮金灿,入口酥脆,温热的糖浆甜得发腻。黎望算喜欢甜食的,但只吃了小半个就吃不下了。这东西一口两口还行,吃多了真是齁嗓子。
她边吃边想,得把房子里的窗户修一修了。
去年十一月份,黎望抓住秋招的尾巴,来到一家名为《观察》的报社实习,任财经记者助理。
财经版块的内容涉及商业人物的采访、经济政策的解读等,到岗两个多月,黎望深刻领略到了工作内容的繁杂。
此外作为实习生,她还面临着随时被叫去加班的命运。倒也不是没想过拒绝,但为了一纸实习证明,注定受制于人。
不知不觉间,上午的时光流逝干净。天放新晴,软红光自上而下地涌过来,将先前的灰蒙蒙涤荡而尽。
是个好天气,如果没有烦心事就更好了。
刚把玻璃擦得透亮,黎望意料之中地收到了母亲宋青发来的提醒消息:【别忘了今天下午的相亲。】
黎望一度以为,结婚是离她很遥远的事。整个学生时代,宋青曾经无数次规矩严明地对她耳提面命,早恋是绝对不可以的事,不能和异性有过多的接触。
然而临近毕业,要步入社会之际,宋青又换了种说辞。明里暗里地提结婚成家找伴侣的重要性,甚至早早地托人给她安排了相亲,尽管她还没彻底离开校园。
黎望不是没有据理力争过,然而成效甚微。被催了不知道多少回,她扛不住压力,勉强应下来了这一次。
过了会儿,宋青跟生怕她反悔似的,把电话打了过来:“黎苗,你记得打扮好看点,准时到。”
黎苗是黎望的小名。
黎望内心是不大痛快的,敷衍地回复:“妈,我知道了。”
好不容易调整好心情,黎望正准备放首歌听,忽然一通电话打了进来。她按下接听:“叶老师?”
叶栀是带黎望的前辈老师,比她大了近十岁。是工作经验丰富的资深记者,人很随和有趣。
那头传来叶栀沮丧的声音:“黎望,我要告诉你一个悲痛的消息。”
黎望直觉不妙:“不会又要加班吧?”
叶栀:“对,要去一个发布会现场做笔录。原定的同事有突发情况,组长找你做替补。”
这个消息无异于晴天霹雳,黎望试图挣扎:“为什么是我啊?别人呢?”
明明她今天休息,又不是没有别的实习生在。
叶栀咳了声:“当然是因为你能力出众,在所有实习生里是最优秀的,得到了组长的赏识。千挑万选才……”
黎望很清醒,诚恳道:“我不信。”
“……”
叶栀嘴角一抽,说了实话:“我偷偷告诉你,组长今天正给你们的实习证明盖章呢。有了证明,实习生就无所畏惧了。各种推三阻四,根本使唤不动。”
黎望:“那也别想使唤我。”
“我还没说完。”叶栀用怜悯的口吻继续道,“盖到你的证明时,印章没墨了。墨还没找到呢,活儿先来了。”
“……”
所以她是眼下最好使唤的人。
这什么运气啊。
黎望只能认命:“叶老师,你把地址发我,我换个衣服就去。”
在衣柜里挑了又挑,黎望换了件保暖的羽绒服,又对着镜子扎了个简单的高马尾。
收拾完毕,按照叶栀发来的地址,黎望乘坐地铁一号线,往市中心的现代庄园去。
出发之前,她犹豫要不要以加班的缘故推了相亲。可转念一想,这次推了,还得约下次。为免夜长梦多,还是走个过场,赶紧了结比较好。
来的路上,黎望心如死水。大周末的又是加班又是相亲的,什么倒霉事儿都让她摊上了。
别人都是事业爱情两手抓,可到了她这里,事业变成了无偿加班,爱情变成了包办婚姻。
在地铁口跟叶栀会和时,黎望和她闲聊了几句,幽怨地提起自己加完班要去相亲的事。
“你这么小就去相亲?”叶栀先是惊讶,又道,“要不我陪你一起去吧,我帮你参谋参谋。”
黎望无所谓:“叶老师,不用麻烦了,我一个人就行。”
反正这相亲注定要黄,有没有人帮忙参谋,都不会改变最终的结果。
说话间,两人到了目的地。
现代庄园位于寸土寸金的市中心,内里装潢得金碧辉煌。发布会预计在前厅召开,此刻记者们还没有入场。等候厅里布置得像个休闲娱乐的茶歇会,偶有说笑的声音。
随便找了个位置落座,黎望从叶栀那儿,了解到这场发布会的详细信息。
和信生物作为药企的新起之秀,新近在安州市崭露头角,其商业价值与社会影响力不言自明。
与和信生物制药公司沾边的新闻自带热度,《观察》当然不能放过这个素材。
这次的发布会是公益性质的,和信生物决定向偏远山区捐赠基础药品。为此联合了几家主流媒体,召开发布会。
听到“和信生物”这个名字时,黎望怔了极短的一瞬。
耳边,叶栀还在吐槽:“好好的周末被迫加班,我可真倒霉。”
黎望整拍了拍她的肩膀,劝道:“我都习惯了,加班到麻木。”
叶栀还想再抱怨几句,眼尖地瞄到一个人往这边走来,识趣地闭上了嘴。
“都在呢。”来人是总监肖永川,简单的问候过后,提醒道,“你们两个可是我千挑万选的人,等会儿一定要认真做记录啊。”
两人异口同声:“一定会的。”
待他走后,叶栀起身:“黎望,我去趟洗手间。”
“好的。”
黎望打开电脑,查阅着肖总监发来的文件。文件介绍了和信生物的企业概况,发布会的流程,以及她的工作明细。
用了两三分钟,黎望看完了。
除了做记录,她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捧场。发布会开始的时候在台下拼命鼓掌,结束了更拼命地鼓掌。
都是没什么技术含量的事。
这场声势恢宏,阵仗浩大的发布会,各界精英翘楚纷至沓来,列坐在席。
黎望感叹,她应当是其中最可有可无的存在。
给自己倒了杯水,黎望大眼一扫,发现她刚才没有把文件翻到最后一页。她动了动鼠标,电脑屏幕上显示出现一个名字。
林知洲。
再往下去,是他的一些基础至极的资料。在教育经历那一行里,黎望看到了自己高中母校的名字,安州一中。
也是她数年来和他,交集最多的地方。
黎望盯着屏幕看了几秒,眨了眨眼。她竟然从平淡的白开水里,奇异地品出了一点苦涩的后味。
就在此时,旁边的位置来了两个记者。一男一女,都挂着工作牌,正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什么。
他们没有刻意压低声音,谈话的内容很自然地落进了黎望的耳朵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