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妇人站起身,转过头看见了汪独韵,端庄的脸上立刻出现了几分慈祥的笑意,那一刻仿若高台上的怜悯众生的佛附身,但石刻的佛像怎么会笑呢?于是,笑容僵硬着,佛像也难受着,温暖的眼眸挣扎出精光,为了遮掩,她嘴角的笑容越来越大。
妇人亲热的拉起她的手,往隔间带:“哎呦,我的乖女儿,你可算回来了。让我好好看看你。”
汪独韵看着那张本该熟悉的脸,只觉得陌生。她记忆里的母亲是灿烂的,像春三月的阳光。
尚衣局每隔几日便会给母亲送来华丽的衣裙,上面绣着漂亮的花纹。母亲也更像是她的姐姐,会用最新的纹样做的衣服打扮她。
现在的母亲才更像一个“母亲”,她穿着死气沉沉的裙子,端坐在椅子上,垂眸俯瞰着汪独韵。
佛堂的隔间装饰极为奢华,连椅子上也铺着缎面做成的软垫,人坐上去刚好可以撑起人的后腰
。
“你在那里过得如何?也给母亲讲讲。”
“一切都好。”汪独韵客套笑了笑,“我拜师那日,正逢宗门月海海水倒灌,绞灭万物、天映水色、品蓝染霞、鲛人悲鸣,待我们浮空过海,倒灌已止,水自天来,生机重现,突然群响天籁。师父感慨万千,所以给我取名独韵,又听师兄说母亲姓汪,我便叫汪独韵。”
“独韵,独韵,要不说是仙师,这名取得多好。”
母亲高兴地直点头,看向弟妹,弟妹也是满脸笑,直夸名字取得好。
“这次回来除了想看看母亲,还有一件事。”
“什么事能比得上我母女重逢。”
“来之前师兄说过,他把赤霞玉留在了这,让我千万记得把它带回去。”
“赤霞玉?”母亲脸上覆上几分诧异,像是不知道有这样的东西。
“就是埋在京郊田里的那块玉,我进京之前去看过了。”汪独韵心里有些失望,不想继续拉扯。
“母亲,就是那块粉玉。”弟妹回想起来了,立刻提醒母亲,“那块暖玉。”
“哦!你瞧,人老了,记性也不好了。”这话谁会接。
“母亲明明年轻着呢,哪里老了。有这么争气的女儿,您就是想老,也老不了。”弟妹连忙圆场。
“还是你最贴心。”母亲被哄笑了,才转过头对汪独韵说道:“独韵,不是母亲不想给你,你看那些菜苗刚刚发芽,没有那块玉,哪能撑的过这个冬天。母亲也不是说你回来的不是时候,你不知道,冀州那块刚遭了洪灾,那些灾民,可怜,都吃不上饭了。母亲就想着把哪些粮食捐给灾民,就当是为你积福了。就等这些粮食收了,母亲就把玉给你,如何?你也在京城住几个月,看看这里的风土人情,也陪陪母亲,好不好?”
一个自分娩后就没见女儿的母亲,此刻正满眼泪光温柔地注视着她的女儿。那块玉也好似她留下女儿的唯一绳索,所以又怎么会松开呢?
又有哪个女儿会拒绝这样的母亲呢?
汪独韵却好似没有看见母亲的脆弱,满眼好奇,问到:“人界都这么繁华了吗?用几两银子一斤的蔬菜当粮食?况且,我记得这里的粮食要长好几个月吧?”
汪独韵侧过身子,端起茶杯,掀开茶盖,喝了一口茶。
弟妹刚想开口说些什么,却被汪独韵打断了。
“听说人界佛教,讲人有来世,照这么说。等这批粮食收了,只怕灾区的人,胎都投了几轮了。”
长公主却开怀地笑了,刚才的石像,终于褪下面具。
“你这促狭鬼,还和小时候一个模样,母亲还能骗你不成。就是想你多留几天。那就按去年的收入——10万两捐,怎么样?需不需要母亲把账簿给你看看啊?”
“哪里需要,母亲大气。”汪独韵叹了口气,她手心里藏着一颗早就备好的火行石,已经被她手心的汗沾湿,她一直犹豫到现在,最后这颗石头还是回到了手镯里。
至于在这里多留几天,这个她也不清楚,只能说随缘,但习惯应和道:“那母亲可不准嫌我烦。”
“哎呦,我哪敢,我要是嫌我的乖女儿烦,那她岂不是又要‘胎都投了几轮了’。”长公主模仿汪独韵刚才说话的样子。
三个人都笑了起来,场面立刻活泛了。
“好了,时辰也不早了,你弟弟也该从国子监回来了。我让人去报了信,让他不上晚课,早点回来。你应该也累了,去洗漱一下,换身衣服,大家一起吃个晚饭。”
汪独韵的弟弟名唤赵锦钰,汪独韵确定了那三个字,就在心中偷偷嘲笑这个许久见过面的弟弟,估计是命里缺金,才取了这样的名字,就不知道缺得是此“金”还是彼“金”了。
人果然如汪独韵猜得一样,见到汪独韵就像被吓住,愣了几秒,才带着世家大族的规矩行完了礼,然后就直挺挺地站着,等着汪独韵向他行礼。
汪独韵会吗?当然不会。就这样端坐在母亲的左手边,懒洋洋地开口:“是弟弟呀,快来,坐下吃饭了。”
他就这样被汪独韵理直气壮的态度震慑住了,就打算坐下吃饭了。
果然和小时候一样,是一个软包子。
长公主却什么都没说,只是笑着,听着儿子在国子监的日常,调笑女儿在宗门会战中拿了前十。
第二天卯时,练武场就能模模糊糊看见汪独韵挥剑的身影,四周原本挂满了灯笼,但汪独韵让下人灭了一大半,只留了入口处的几盏,原谅她的一夜暴富,还不太习惯奢侈的生活,主要也是因为她有神识,用不上灯笼。
剑不是她惯用的,那柄在对黑秘境断了,她早该养自己的本命剑了,却因为绝脉一直拖到现在。不过她已经把备好的材料送到了湛涓师兄手上,估计等她回去就能看到自己的本命剑了。
她现在只拿着一柄初学者的沉水木剑。
虽是木剑,在她手上却带起阵阵寒光,挥剑者的眼里的寒光比剑光更甚,空气却是热的,一滴滴汗水很快就泅湿了衣物,很快随着每一个动作落到地上。
直到日上三竿,汪独韵收了剑,回去洗漱。
长公主府早早就喧闹起来了,到处披红挂绿,现在更是热闹,汪独韵远远就听到门口几百号人叽叽喳喳的声音。
就在汪独韵泡完澡,换完了衣服,终于想起来被她丢在客栈的父子,往家里带男人,恕她放荡不羁了二十年,头一回做这种事,还是不太敢。
现在去找母亲估计没饭吃了,汪独韵决定先吃完饭再去前厅,突然想起师父的话,问婢女:“今天是几月几日?”
婢女被她这个问法问住了,还是回答道:“今日重阳,九月初九。”
四周挂上红色的锦缎,在耀眼的阳光下反射出金红色的光芒,人声也闹着,被金红色的光芒一罩,就化作人脸上的红光和心里的喜气洋洋。
越往前厅走,汪独韵越高兴,原本因为今天就是重阳的担忧都被高兴压了下去。
吃完了午饭,这个时辰该来的人也都来了,大家都在翘首以盼新郎。母亲也穿着一身红绿色的喜服,眼角都笑出了皱纹。
没多久,就有人来报,新郎来了。大约过了一刻钟,就听到唢呐、锣、鼓等的声音。
汪独韵凭借她绝好的视力和前排的位置,第一个看到了新郎。很招人喜欢的长相,看到他人的第一眼,就会让人不自觉想起话本子里的温润公子。
就是汪独韵怎么看怎么觉得眼熟,她绝对见过这个人,但是不应该呀?
她想了想,十分确定自己见过这个人,不是脸,而是气质、行为各种杂七杂八的,所以她到底在哪见过他呢?
就在她垂眸沉思的时间里,母亲已经上前去接人了,她身体十分自然地挤开弟弟,跟在母亲身旁。
她还是想不起来,突然周围人群突然窜出数道人影,拿着寒光四射的武器,向新郎刺去。
同时,埋伏在人群中的侍卫也出手了,他们身手利落的按下了数个刺客,可还是有漏网之鱼杀到了新郎身边。
这么近的距离,怕误伤到母亲,汪独韵及其自然的上前,拍开了漏网之鱼。
侍卫们也极有职业素养,压着刺客就消失在了人群中。
能站在长公主府门口的宾客,谁没遇到过几次刺客,除去开始的慌乱,现在已经开始妙语连珠地说吉祥话。
新郎却还是脸上苍白地坐在马背上,想翻身下马,可服侍他下马的仆人应该在刚才都刺杀中被吓跑了。
汪独韵只看到他浑身僵硬着把腿从马镫里抽出来,脚踩不到实地,下一秒就要从马上掉下来。
周围随侍的人,连忙扶住他,然后小心翼翼地拉下马。
他就靠在仆人身上,浑身发软,腿还在打颤,抬眼看到长公主,脸上才扬起僵硬的笑容,颤颤巍巍地向长公主走去。
终于走到母亲身边,他也渐渐恢复了力气。
周围的人好像眼瞎了一样,开始夸:真是一对璧人,还有什么金童玉女、郎才女貌……
汪独韵先听到了利器破开丝帛的声音,神识探去就看到了新郎藏在长袖里的匕首已经刺破了母亲的婚服。
她迅速拿出了木剑,斩断了新郎的手臂,血腥味开始蔓延,说不清是谁的,耳边传来一声炸响:“来人啊,杀人了。”
汪独韵终于想起来了,是牵丝术,一种傀儡术,在她小时候被师父带着参观傀儡宗看他们的弟子用过。
她当时还和革清师弟窃窃私语,说他们的牵丝术莫不是傀儡教的。
十几年前,她看到的牵丝术极为简陋。被牵丝术控制的傀儡的眼睛都精确到每隔3秒眨一次,唇角的弧度都是45°。革清师弟不信邪,她们还一起去量过。傀儡的手臂僵硬都还好,重点是手指,手指打结她都见过。
妇人亲热的拉起她的手,往隔间带:“哎呦,我的乖女儿,你可算回来了。让我好好看看你。”
汪独韵看着那张本该熟悉的脸,只觉得陌生。她记忆里的母亲是灿烂的,像春三月的阳光。
尚衣局每隔几日便会给母亲送来华丽的衣裙,上面绣着漂亮的花纹。母亲也更像是她的姐姐,会用最新的纹样做的衣服打扮她。
现在的母亲才更像一个“母亲”,她穿着死气沉沉的裙子,端坐在椅子上,垂眸俯瞰着汪独韵。
佛堂的隔间装饰极为奢华,连椅子上也铺着缎面做成的软垫,人坐上去刚好可以撑起人的后腰
。
“你在那里过得如何?也给母亲讲讲。”
“一切都好。”汪独韵客套笑了笑,“我拜师那日,正逢宗门月海海水倒灌,绞灭万物、天映水色、品蓝染霞、鲛人悲鸣,待我们浮空过海,倒灌已止,水自天来,生机重现,突然群响天籁。师父感慨万千,所以给我取名独韵,又听师兄说母亲姓汪,我便叫汪独韵。”
“独韵,独韵,要不说是仙师,这名取得多好。”
母亲高兴地直点头,看向弟妹,弟妹也是满脸笑,直夸名字取得好。
“这次回来除了想看看母亲,还有一件事。”
“什么事能比得上我母女重逢。”
“来之前师兄说过,他把赤霞玉留在了这,让我千万记得把它带回去。”
“赤霞玉?”母亲脸上覆上几分诧异,像是不知道有这样的东西。
“就是埋在京郊田里的那块玉,我进京之前去看过了。”汪独韵心里有些失望,不想继续拉扯。
“母亲,就是那块粉玉。”弟妹回想起来了,立刻提醒母亲,“那块暖玉。”
“哦!你瞧,人老了,记性也不好了。”这话谁会接。
“母亲明明年轻着呢,哪里老了。有这么争气的女儿,您就是想老,也老不了。”弟妹连忙圆场。
“还是你最贴心。”母亲被哄笑了,才转过头对汪独韵说道:“独韵,不是母亲不想给你,你看那些菜苗刚刚发芽,没有那块玉,哪能撑的过这个冬天。母亲也不是说你回来的不是时候,你不知道,冀州那块刚遭了洪灾,那些灾民,可怜,都吃不上饭了。母亲就想着把哪些粮食捐给灾民,就当是为你积福了。就等这些粮食收了,母亲就把玉给你,如何?你也在京城住几个月,看看这里的风土人情,也陪陪母亲,好不好?”
一个自分娩后就没见女儿的母亲,此刻正满眼泪光温柔地注视着她的女儿。那块玉也好似她留下女儿的唯一绳索,所以又怎么会松开呢?
又有哪个女儿会拒绝这样的母亲呢?
汪独韵却好似没有看见母亲的脆弱,满眼好奇,问到:“人界都这么繁华了吗?用几两银子一斤的蔬菜当粮食?况且,我记得这里的粮食要长好几个月吧?”
汪独韵侧过身子,端起茶杯,掀开茶盖,喝了一口茶。
弟妹刚想开口说些什么,却被汪独韵打断了。
“听说人界佛教,讲人有来世,照这么说。等这批粮食收了,只怕灾区的人,胎都投了几轮了。”
长公主却开怀地笑了,刚才的石像,终于褪下面具。
“你这促狭鬼,还和小时候一个模样,母亲还能骗你不成。就是想你多留几天。那就按去年的收入——10万两捐,怎么样?需不需要母亲把账簿给你看看啊?”
“哪里需要,母亲大气。”汪独韵叹了口气,她手心里藏着一颗早就备好的火行石,已经被她手心的汗沾湿,她一直犹豫到现在,最后这颗石头还是回到了手镯里。
至于在这里多留几天,这个她也不清楚,只能说随缘,但习惯应和道:“那母亲可不准嫌我烦。”
“哎呦,我哪敢,我要是嫌我的乖女儿烦,那她岂不是又要‘胎都投了几轮了’。”长公主模仿汪独韵刚才说话的样子。
三个人都笑了起来,场面立刻活泛了。
“好了,时辰也不早了,你弟弟也该从国子监回来了。我让人去报了信,让他不上晚课,早点回来。你应该也累了,去洗漱一下,换身衣服,大家一起吃个晚饭。”
汪独韵的弟弟名唤赵锦钰,汪独韵确定了那三个字,就在心中偷偷嘲笑这个许久见过面的弟弟,估计是命里缺金,才取了这样的名字,就不知道缺得是此“金”还是彼“金”了。
人果然如汪独韵猜得一样,见到汪独韵就像被吓住,愣了几秒,才带着世家大族的规矩行完了礼,然后就直挺挺地站着,等着汪独韵向他行礼。
汪独韵会吗?当然不会。就这样端坐在母亲的左手边,懒洋洋地开口:“是弟弟呀,快来,坐下吃饭了。”
他就这样被汪独韵理直气壮的态度震慑住了,就打算坐下吃饭了。
果然和小时候一样,是一个软包子。
长公主却什么都没说,只是笑着,听着儿子在国子监的日常,调笑女儿在宗门会战中拿了前十。
第二天卯时,练武场就能模模糊糊看见汪独韵挥剑的身影,四周原本挂满了灯笼,但汪独韵让下人灭了一大半,只留了入口处的几盏,原谅她的一夜暴富,还不太习惯奢侈的生活,主要也是因为她有神识,用不上灯笼。
剑不是她惯用的,那柄在对黑秘境断了,她早该养自己的本命剑了,却因为绝脉一直拖到现在。不过她已经把备好的材料送到了湛涓师兄手上,估计等她回去就能看到自己的本命剑了。
她现在只拿着一柄初学者的沉水木剑。
虽是木剑,在她手上却带起阵阵寒光,挥剑者的眼里的寒光比剑光更甚,空气却是热的,一滴滴汗水很快就泅湿了衣物,很快随着每一个动作落到地上。
直到日上三竿,汪独韵收了剑,回去洗漱。
长公主府早早就喧闹起来了,到处披红挂绿,现在更是热闹,汪独韵远远就听到门口几百号人叽叽喳喳的声音。
就在汪独韵泡完澡,换完了衣服,终于想起来被她丢在客栈的父子,往家里带男人,恕她放荡不羁了二十年,头一回做这种事,还是不太敢。
现在去找母亲估计没饭吃了,汪独韵决定先吃完饭再去前厅,突然想起师父的话,问婢女:“今天是几月几日?”
婢女被她这个问法问住了,还是回答道:“今日重阳,九月初九。”
四周挂上红色的锦缎,在耀眼的阳光下反射出金红色的光芒,人声也闹着,被金红色的光芒一罩,就化作人脸上的红光和心里的喜气洋洋。
越往前厅走,汪独韵越高兴,原本因为今天就是重阳的担忧都被高兴压了下去。
吃完了午饭,这个时辰该来的人也都来了,大家都在翘首以盼新郎。母亲也穿着一身红绿色的喜服,眼角都笑出了皱纹。
没多久,就有人来报,新郎来了。大约过了一刻钟,就听到唢呐、锣、鼓等的声音。
汪独韵凭借她绝好的视力和前排的位置,第一个看到了新郎。很招人喜欢的长相,看到他人的第一眼,就会让人不自觉想起话本子里的温润公子。
就是汪独韵怎么看怎么觉得眼熟,她绝对见过这个人,但是不应该呀?
她想了想,十分确定自己见过这个人,不是脸,而是气质、行为各种杂七杂八的,所以她到底在哪见过他呢?
就在她垂眸沉思的时间里,母亲已经上前去接人了,她身体十分自然地挤开弟弟,跟在母亲身旁。
她还是想不起来,突然周围人群突然窜出数道人影,拿着寒光四射的武器,向新郎刺去。
同时,埋伏在人群中的侍卫也出手了,他们身手利落的按下了数个刺客,可还是有漏网之鱼杀到了新郎身边。
这么近的距离,怕误伤到母亲,汪独韵及其自然的上前,拍开了漏网之鱼。
侍卫们也极有职业素养,压着刺客就消失在了人群中。
能站在长公主府门口的宾客,谁没遇到过几次刺客,除去开始的慌乱,现在已经开始妙语连珠地说吉祥话。
新郎却还是脸上苍白地坐在马背上,想翻身下马,可服侍他下马的仆人应该在刚才都刺杀中被吓跑了。
汪独韵只看到他浑身僵硬着把腿从马镫里抽出来,脚踩不到实地,下一秒就要从马上掉下来。
周围随侍的人,连忙扶住他,然后小心翼翼地拉下马。
他就靠在仆人身上,浑身发软,腿还在打颤,抬眼看到长公主,脸上才扬起僵硬的笑容,颤颤巍巍地向长公主走去。
终于走到母亲身边,他也渐渐恢复了力气。
周围的人好像眼瞎了一样,开始夸:真是一对璧人,还有什么金童玉女、郎才女貌……
汪独韵先听到了利器破开丝帛的声音,神识探去就看到了新郎藏在长袖里的匕首已经刺破了母亲的婚服。
她迅速拿出了木剑,斩断了新郎的手臂,血腥味开始蔓延,说不清是谁的,耳边传来一声炸响:“来人啊,杀人了。”
汪独韵终于想起来了,是牵丝术,一种傀儡术,在她小时候被师父带着参观傀儡宗看他们的弟子用过。
她当时还和革清师弟窃窃私语,说他们的牵丝术莫不是傀儡教的。
十几年前,她看到的牵丝术极为简陋。被牵丝术控制的傀儡的眼睛都精确到每隔3秒眨一次,唇角的弧度都是45°。革清师弟不信邪,她们还一起去量过。傀儡的手臂僵硬都还好,重点是手指,手指打结她都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