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官李星鹭,拜见寺卿大人……”
李星鹭穿着深青色官袍、头戴乌纱帽,她身姿挺拔,即使在弯腰行礼时丝毫不显卑弱或谄媚,倒有几分松竹气度。
而她对面的男人却正好相反,眼含精光、眉宇舒展和那如沐春风的笑容,一看就是个八面玲珑的官场老狐狸。
昨日她因为某些原因睡得极早,今日黎明未至便已醒转,开始听沈舟云向她介绍大理寺的各个重要官员,头一个被提起的就是面前这位大理寺卿吴玮,吴玮出身京城吴、沈、殷、蔡、申五大望族中的吴家,属于无党无派的中立人物。
值得一提的是,申家乃太后母族,蔡家是宁王的妻族,而长公主的驸马出自殷家,唯有吴家和沈家从头到尾没有表露出参与党争的意图,可见这两个家族的精明与谨慎。
李星鹭作为板上钉钉的长公主党羽,早做好被这位上官避嫌的准备。
饶是如此,吴玮的言行举止还是超出了她的想象:“李寺正不必多礼,今日本该领着你在大理寺与诸位同僚打个照面,但你想必已经获知羽林卫统领章轩遇害一案的重要性,我为你选了两名录事随从查案,事不宜迟,你即刻便带着他们入宫去吧。”
她提前措辞润色的腹稿一字没有用出去,甚至没有踏进她办公的书房熟悉一下环境,吴玮就委婉但坚定地把她送上了进宫的马车。
被派给她的两名录事是一对同胞兄弟,吴玮并未介绍名字,只是称呼他们为大陶录事和小陶录事,她也就这么记下。
马车里,她没有与大陶、小陶录事聊天拉近关系,而是自顾自地思考着吴玮连礼节都不做到位、直接赶着她出门办差的缘由,这种事情是沈舟云能做出来的,但不是精明圆滑的吴玮该做的。
无党无派的官员有两种类型,一是肆无忌惮、任何人都敢得罪,二是小心翼翼、哪怕两边不讨好也不能得罪,吴玮能爬上大理寺卿的位置,自然属于后者,那么他对她表现出轻忽的态度是因为——
因为不认为她存在打交道的必要和价值吗?
章轩的命案对于大理寺上下而言都是烫手山芋。认真查案,可能会查到某个大人物身上,进而增加被灭口或报复的风险,不认真探究案情,宣文帝会责难降罪。
在吴玮眼中,或许她要么是个将死之人,要么迟早落到和前任寺正一个下场,横竖看着都没什么往来的价值。
李星鹭倒是不在意这些新同僚的看法,她只是借由他们的态度进一步感觉到这桩命案背后暗流涌动的危机。
“大人,已经到宫门外了。”
车夫的声音隔着帘布传进来,李星鹭恍然回过神,在大陶、小陶录事下车后,她也弯腰走出车厢、一跃落地。
一个戴着蓝顶官帽的中年太监快步向她走来,满脸堆笑着问候道:“这位就是李寺正李大人吧?奴才已经奉命恭候您多时了。”
“劳烦公公久等了,不知如何称呼?”
李星鹭没有以倨傲的姿态回应,一来她不习惯摆谱,二来太监这类人物,虽然自称奴才,但常年在宫中侍奉,不知代表着哪个贵人的脸面,要是以为能够随意轻慢他们可就犯了大忌。
果然,那太监含笑回道:“奴才姓卓,乃奉陛下口谕配合您在宫中行走查案。”
这位卓公公居然是宣文帝御前的内侍,李星鹭微不可见地皱了皱眉,越发察觉到宣文帝对这桩案件的重视。
若说她丝毫不为此紧张和焦虑,那是假的,但她不会显露出怯色,只是如常般开口道:“我想先去案发现场看一看,听闻那位章统领是死在冷宫附近?”
“不错,奴才这就为大人带路。”
马车不可在宫廷中使用,甚至除却皇帝与得势的后妃能够乘坐步辇之外,无论权贵官员还是宫女太监都得步行。
李星鹭倒是无所谓,在来到这个世界前后她都没少过那种东奔西跑的生活,但是一看就惯于坐书房、不常锻炼身体的陶家兄弟却已经开始流汗大喘气。
为防他们被甩开太远,她每走一段路还要时不时回头等待一下,也正是因此,她察觉到随着她越发深入这红墙绿瓦的皇城,周围路过的宫人就越少。
“李大人,从这里开始便进入冷宫的地界了。”
在卓公公话音落下后,李星鹭的视野范围内已是一个人影也不见,对比起她初入宫门时卫兵、宫女四处走动的景象,此刻的冷清寂寥更显突出。
疑惑的话语自她嘴边脱口而出:“章统领死于冷宫附近,难道陛下有令禁止宫人们踏足此地……”
“您误会了,冷宫虽说不如其余宫殿贵重繁华,但毕竟也是宫廷地带,自然要有宫人扫洒巡逻,至于此地人迹罕见,那多半是因为宫人们被章统领的死吓到了,短时间内不敢随意出行。”
卓公公给出了否定的回答,但这仍不能打消李星鹭的疑虑。
因为继续前行一段时间后,她终于发现了一道人影——一个面色苍白、双眼无神的小宫女。
接着是第二、第三个,她们年龄不同、打扮不同,但神情却如出一辙。
如果此时不是青天白日,如果李星鹭身边没有跟着几个活人,她恐怕要以为自己误入了什么阴间地府。
可是卓公公却对此视若无睹,她确信他知道些内情,但既然他不主动告知、甚至扯谎搪塞她,就说明这不是她能够在明面上探究的事情。
她只得暗自记下这些异常,然后把注意力放到眼前的景物上。
“章统领的尸体就是在冷宫西面的这处枯井被发现的。”
枯井?李星鹭没有忘记她穿进这个世界的起点,或许她与枯井这种地方的确有着不解之缘。
她围绕着枯井方圆一里内仔细看了一遍,除了一滩已经干涸的血迹之外,并未发现其余特别的痕迹,这桩案件的第一重困难就此出现——章轩死于七日前,她的调查开始得太晚,也许这里曾留下过什么线索,但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了。
“卓公公,前任寺正查案时有搜索过这口枯井吗?”
李星鹭想着前任寺正毕竟是案发后立刻就着手调查,应该多少会得出点线索,若是拿到他的办公卷宗,她便能节省些许时间。
谁料卓公公却似笑非笑地回道:“李大人,前头那位寺正可不如您有责任心,他时而为些无意义的琐事跑腿、时而称病,拖到前日才进宫查看案发现场,您说他能在这里进行什么有用的搜查?”
面对这看似踩人捧她的话语,李星鹭的笑容却有些僵硬——前任寺正拖延时间不干正事无非是不想得罪与这桩案件牵连着的各方势力,为此他宁愿承受宣文帝的怒火被革职,但轮到她怕是连自损避险的选择都没有,因为宣文帝已然失去耐心,一旦她表现出退缩的意图,她的下场或许会比前任寺正更惨。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她再一次在心底告诫自己,然后对陶家兄弟宣布:“我要下井去看一看,你们在旁边摇动手柄放松绳索将我降到井底,等我喊你们的时候再拉我上来。”
“大人,这多危险啊……”
大陶录事露出不赞同的表情,小陶录事也在一旁附和。
李星鹭深吸一口气,无奈地反问道:“那你们能替我去吗?”
通向井底的办法有两种,一是使用轻功跃至井底,二是踏进被绳索一端系紧的水桶,再摇动另一端缠绕着的手柄、逐渐下降水桶的高度。
李星鹭和陶家兄弟都是不擅武艺的文官,自然做不到前者,至于后者,以陶家兄弟笨重的身型,只怕在踏进水桶的一瞬间就会崩断绳索,又往此地搭进去一条人命。
“您、您可以找个卫兵来替您下井探查。”
一阵沉默过后,大陶录事很快想出了应对的措辞,而且口吻中仿佛对这一提议感到些许得意自满。
可是李星鹭却毫不犹豫地驳回了他的提议:“同样的线索摆在眼前,专司查案的人能够捕捉到,外行人却不一定,你们供职于大理寺应当很清楚这个道理,卫兵能替我下井,但能替我探查井底有无线索吗?”
如果沈舟云在她身边,他会用轻功带她到井底、便捷高效地解决问题,但他不在,她也能通过有些曲折的方式完成这件事。
她小心翼翼地靠近井边,在卓公公的搀扶下跨进水桶中,水桶的质地已经陈旧到没等绳索放松就开始摇摇晃晃,她只能蹲下身抓紧水桶两边,以保证她不会从桶中摔出去。
所幸这枯井的高度没有她想象中的深,不过片刻她就安全落地,与此同时,一股浓郁刺鼻的潮湿腐朽气味钻入她鼻腔中,令她本能地抬手捂住口鼻。
从怀中拿出火折子点燃,微弱的光线在这片昏暗空间中亮起,她顺势扫视了一圈周围的环境,目光定格在某处褐色的痕迹上,她举着火折子凑近观察,终于确定这并非苔藓或污渍,而是一滩干涸的血迹。
这处枯井的荒废程度不亚于谭府的那口井,若是经年已久的血迹,定然早已被潮湿环境中滋生的苔藓等物种覆盖,所以这血迹只能是近期留下的,也就是说有一定可能属于章轩。
看来这趟井底之行没有白费功夫。
李星鹭又认真看过每一处角落,然后才重新回到水桶中,高声喊话让上面的人将自己拉上去。
“卓公公,尸体被发现时就摆在井边的这块地上吗?”
她从水桶中出来的第一时间就向着卓公公确认案发时的情况,在得到对方的点头回应后,她一边思考一边说明自己的发现:“我在井底发现了一处干涸不久的血迹,因为没能在案发当时进行搜查,我无法断定那片血迹是否属于章统领,但时间的吻合让这一假设出现,由此又衍生出两种推论……”
“其一,井底才是第一案发现场,凶手在枯井中杀害章统领,然后把他尸体抬上地面。其二,章统领在井底被杀或被抛尸到井底,但是另有祂人将尸体移出井外。”
这两种行为的目的一致,就是增加章轩的尸体被人发现的可能性,但是前者意味着凶手本人想要曝光命案,后者却说明凶手不希望章轩之死过早暴露、而存在一个第三方故意破坏凶手的计划,这其中区别极大。
如果凶手想要闹大这桩案件,这对祂有什么好处?如果凶手希望低调,那么可能存在的第三方立场如何、对案情的掌握程度有多深?
想要解开这些谜团,李星鹭必须找到新的线索,因此她对卓公公询问道:“章统领的尸体应当有被完好保存吧?我能否亲自查看?”
“章统领本该尽快入土为安,只是因为案情调查停滞而不得不保存在宫中的冰窖,正好冰窖就设在冷宫里,请您随奴才移步前往。”
于是,一行四人离开枯井附近,穿行在冷宫寂静的街道中,不时便抵达了冰窖。
李星鹭穿着深青色官袍、头戴乌纱帽,她身姿挺拔,即使在弯腰行礼时丝毫不显卑弱或谄媚,倒有几分松竹气度。
而她对面的男人却正好相反,眼含精光、眉宇舒展和那如沐春风的笑容,一看就是个八面玲珑的官场老狐狸。
昨日她因为某些原因睡得极早,今日黎明未至便已醒转,开始听沈舟云向她介绍大理寺的各个重要官员,头一个被提起的就是面前这位大理寺卿吴玮,吴玮出身京城吴、沈、殷、蔡、申五大望族中的吴家,属于无党无派的中立人物。
值得一提的是,申家乃太后母族,蔡家是宁王的妻族,而长公主的驸马出自殷家,唯有吴家和沈家从头到尾没有表露出参与党争的意图,可见这两个家族的精明与谨慎。
李星鹭作为板上钉钉的长公主党羽,早做好被这位上官避嫌的准备。
饶是如此,吴玮的言行举止还是超出了她的想象:“李寺正不必多礼,今日本该领着你在大理寺与诸位同僚打个照面,但你想必已经获知羽林卫统领章轩遇害一案的重要性,我为你选了两名录事随从查案,事不宜迟,你即刻便带着他们入宫去吧。”
她提前措辞润色的腹稿一字没有用出去,甚至没有踏进她办公的书房熟悉一下环境,吴玮就委婉但坚定地把她送上了进宫的马车。
被派给她的两名录事是一对同胞兄弟,吴玮并未介绍名字,只是称呼他们为大陶录事和小陶录事,她也就这么记下。
马车里,她没有与大陶、小陶录事聊天拉近关系,而是自顾自地思考着吴玮连礼节都不做到位、直接赶着她出门办差的缘由,这种事情是沈舟云能做出来的,但不是精明圆滑的吴玮该做的。
无党无派的官员有两种类型,一是肆无忌惮、任何人都敢得罪,二是小心翼翼、哪怕两边不讨好也不能得罪,吴玮能爬上大理寺卿的位置,自然属于后者,那么他对她表现出轻忽的态度是因为——
因为不认为她存在打交道的必要和价值吗?
章轩的命案对于大理寺上下而言都是烫手山芋。认真查案,可能会查到某个大人物身上,进而增加被灭口或报复的风险,不认真探究案情,宣文帝会责难降罪。
在吴玮眼中,或许她要么是个将死之人,要么迟早落到和前任寺正一个下场,横竖看着都没什么往来的价值。
李星鹭倒是不在意这些新同僚的看法,她只是借由他们的态度进一步感觉到这桩命案背后暗流涌动的危机。
“大人,已经到宫门外了。”
车夫的声音隔着帘布传进来,李星鹭恍然回过神,在大陶、小陶录事下车后,她也弯腰走出车厢、一跃落地。
一个戴着蓝顶官帽的中年太监快步向她走来,满脸堆笑着问候道:“这位就是李寺正李大人吧?奴才已经奉命恭候您多时了。”
“劳烦公公久等了,不知如何称呼?”
李星鹭没有以倨傲的姿态回应,一来她不习惯摆谱,二来太监这类人物,虽然自称奴才,但常年在宫中侍奉,不知代表着哪个贵人的脸面,要是以为能够随意轻慢他们可就犯了大忌。
果然,那太监含笑回道:“奴才姓卓,乃奉陛下口谕配合您在宫中行走查案。”
这位卓公公居然是宣文帝御前的内侍,李星鹭微不可见地皱了皱眉,越发察觉到宣文帝对这桩案件的重视。
若说她丝毫不为此紧张和焦虑,那是假的,但她不会显露出怯色,只是如常般开口道:“我想先去案发现场看一看,听闻那位章统领是死在冷宫附近?”
“不错,奴才这就为大人带路。”
马车不可在宫廷中使用,甚至除却皇帝与得势的后妃能够乘坐步辇之外,无论权贵官员还是宫女太监都得步行。
李星鹭倒是无所谓,在来到这个世界前后她都没少过那种东奔西跑的生活,但是一看就惯于坐书房、不常锻炼身体的陶家兄弟却已经开始流汗大喘气。
为防他们被甩开太远,她每走一段路还要时不时回头等待一下,也正是因此,她察觉到随着她越发深入这红墙绿瓦的皇城,周围路过的宫人就越少。
“李大人,从这里开始便进入冷宫的地界了。”
在卓公公话音落下后,李星鹭的视野范围内已是一个人影也不见,对比起她初入宫门时卫兵、宫女四处走动的景象,此刻的冷清寂寥更显突出。
疑惑的话语自她嘴边脱口而出:“章统领死于冷宫附近,难道陛下有令禁止宫人们踏足此地……”
“您误会了,冷宫虽说不如其余宫殿贵重繁华,但毕竟也是宫廷地带,自然要有宫人扫洒巡逻,至于此地人迹罕见,那多半是因为宫人们被章统领的死吓到了,短时间内不敢随意出行。”
卓公公给出了否定的回答,但这仍不能打消李星鹭的疑虑。
因为继续前行一段时间后,她终于发现了一道人影——一个面色苍白、双眼无神的小宫女。
接着是第二、第三个,她们年龄不同、打扮不同,但神情却如出一辙。
如果此时不是青天白日,如果李星鹭身边没有跟着几个活人,她恐怕要以为自己误入了什么阴间地府。
可是卓公公却对此视若无睹,她确信他知道些内情,但既然他不主动告知、甚至扯谎搪塞她,就说明这不是她能够在明面上探究的事情。
她只得暗自记下这些异常,然后把注意力放到眼前的景物上。
“章统领的尸体就是在冷宫西面的这处枯井被发现的。”
枯井?李星鹭没有忘记她穿进这个世界的起点,或许她与枯井这种地方的确有着不解之缘。
她围绕着枯井方圆一里内仔细看了一遍,除了一滩已经干涸的血迹之外,并未发现其余特别的痕迹,这桩案件的第一重困难就此出现——章轩死于七日前,她的调查开始得太晚,也许这里曾留下过什么线索,但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了。
“卓公公,前任寺正查案时有搜索过这口枯井吗?”
李星鹭想着前任寺正毕竟是案发后立刻就着手调查,应该多少会得出点线索,若是拿到他的办公卷宗,她便能节省些许时间。
谁料卓公公却似笑非笑地回道:“李大人,前头那位寺正可不如您有责任心,他时而为些无意义的琐事跑腿、时而称病,拖到前日才进宫查看案发现场,您说他能在这里进行什么有用的搜查?”
面对这看似踩人捧她的话语,李星鹭的笑容却有些僵硬——前任寺正拖延时间不干正事无非是不想得罪与这桩案件牵连着的各方势力,为此他宁愿承受宣文帝的怒火被革职,但轮到她怕是连自损避险的选择都没有,因为宣文帝已然失去耐心,一旦她表现出退缩的意图,她的下场或许会比前任寺正更惨。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她再一次在心底告诫自己,然后对陶家兄弟宣布:“我要下井去看一看,你们在旁边摇动手柄放松绳索将我降到井底,等我喊你们的时候再拉我上来。”
“大人,这多危险啊……”
大陶录事露出不赞同的表情,小陶录事也在一旁附和。
李星鹭深吸一口气,无奈地反问道:“那你们能替我去吗?”
通向井底的办法有两种,一是使用轻功跃至井底,二是踏进被绳索一端系紧的水桶,再摇动另一端缠绕着的手柄、逐渐下降水桶的高度。
李星鹭和陶家兄弟都是不擅武艺的文官,自然做不到前者,至于后者,以陶家兄弟笨重的身型,只怕在踏进水桶的一瞬间就会崩断绳索,又往此地搭进去一条人命。
“您、您可以找个卫兵来替您下井探查。”
一阵沉默过后,大陶录事很快想出了应对的措辞,而且口吻中仿佛对这一提议感到些许得意自满。
可是李星鹭却毫不犹豫地驳回了他的提议:“同样的线索摆在眼前,专司查案的人能够捕捉到,外行人却不一定,你们供职于大理寺应当很清楚这个道理,卫兵能替我下井,但能替我探查井底有无线索吗?”
如果沈舟云在她身边,他会用轻功带她到井底、便捷高效地解决问题,但他不在,她也能通过有些曲折的方式完成这件事。
她小心翼翼地靠近井边,在卓公公的搀扶下跨进水桶中,水桶的质地已经陈旧到没等绳索放松就开始摇摇晃晃,她只能蹲下身抓紧水桶两边,以保证她不会从桶中摔出去。
所幸这枯井的高度没有她想象中的深,不过片刻她就安全落地,与此同时,一股浓郁刺鼻的潮湿腐朽气味钻入她鼻腔中,令她本能地抬手捂住口鼻。
从怀中拿出火折子点燃,微弱的光线在这片昏暗空间中亮起,她顺势扫视了一圈周围的环境,目光定格在某处褐色的痕迹上,她举着火折子凑近观察,终于确定这并非苔藓或污渍,而是一滩干涸的血迹。
这处枯井的荒废程度不亚于谭府的那口井,若是经年已久的血迹,定然早已被潮湿环境中滋生的苔藓等物种覆盖,所以这血迹只能是近期留下的,也就是说有一定可能属于章轩。
看来这趟井底之行没有白费功夫。
李星鹭又认真看过每一处角落,然后才重新回到水桶中,高声喊话让上面的人将自己拉上去。
“卓公公,尸体被发现时就摆在井边的这块地上吗?”
她从水桶中出来的第一时间就向着卓公公确认案发时的情况,在得到对方的点头回应后,她一边思考一边说明自己的发现:“我在井底发现了一处干涸不久的血迹,因为没能在案发当时进行搜查,我无法断定那片血迹是否属于章统领,但时间的吻合让这一假设出现,由此又衍生出两种推论……”
“其一,井底才是第一案发现场,凶手在枯井中杀害章统领,然后把他尸体抬上地面。其二,章统领在井底被杀或被抛尸到井底,但是另有祂人将尸体移出井外。”
这两种行为的目的一致,就是增加章轩的尸体被人发现的可能性,但是前者意味着凶手本人想要曝光命案,后者却说明凶手不希望章轩之死过早暴露、而存在一个第三方故意破坏凶手的计划,这其中区别极大。
如果凶手想要闹大这桩案件,这对祂有什么好处?如果凶手希望低调,那么可能存在的第三方立场如何、对案情的掌握程度有多深?
想要解开这些谜团,李星鹭必须找到新的线索,因此她对卓公公询问道:“章统领的尸体应当有被完好保存吧?我能否亲自查看?”
“章统领本该尽快入土为安,只是因为案情调查停滞而不得不保存在宫中的冰窖,正好冰窖就设在冷宫里,请您随奴才移步前往。”
于是,一行四人离开枯井附近,穿行在冷宫寂静的街道中,不时便抵达了冰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