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既明,一乘通体绛色的精巧马车缓缓驰在通往皇宫的甬路上,正是元馥公主奉旨进宫。
逼仄的车厢内,元馥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手里捧着一只铜鎏金缠枝牡丹手炉,袅袅热气从镂空的炉盖升腾而起,元馥的脸便在极轻极淡的白色烟气中变得含糊起来。
元馥下首坐了位极清秀的少年,少年侧耳倾听了片刻,随即轻声禀道:“公主,有一人一马过来了。”
元馥不动声色道:“继续赶路。”
车夫扬鞭催马。
须臾,少年又道:“那马追来了。”
话音刚落,马车外传来极短的一声马嘶,随即,有低沉的男声隔着车帘响起:“臣石湍,问公主安。”
闻言,少年回头看向公主,右手悄悄放在腰间所佩的漆黑短剑上。
元馥双目微闭,不发一言。
少顷,听得马蹄声渐渐远去,少年忍不住掀开了车帘,只来得及看到黝黑骏马载着一位身形高大的男子消失在甬路尽头。
少年不禁问道:“公主,他就是骠骑大将军石湍?”
元馥睁眼,眸光比寒冰还要冷上三分:“执珍,记住,不该问的别问,不该看的别看。”
***
到了宫门外,元馥将执珍和车夫留下,自己换坐轿辇,去了太后常住的永康阁。
余太后裹了件赤金线缎子长袄,斜斜靠坐在乌木罗汉床上,虽年近半百,她依然称得上风姿绰约。余太后凝神打量着自己唯一的女儿,心中顿时升起一种不宣于口的志得意满:太后子女缘颇深,先后为先帝诞下一女一子。女儿元馥,长得极像她,艳若桃李,美冠京城。儿子元禛,容貌虽不如及元馥出众,却也是个英姿飒爽、德才兼备的好儿郎。自元禛登基后,自己便被奉为太后,从此一步登天,一扫过去唯唯诺诺、百般退让的窝囊。
如今啊,万事皆顺,只除了一桩憾事:元馥成婚多年,至今没有子嗣。
这也怪元馥,虽然生得花容月貌,偏偏性子像极了先帝,外柔内刚,不屑于讨夫君欢心。余太后此番宣元馥入宫觐见,也是为了亲自叮嘱一二。
见太后面上颜色变换,元馥心知这太后定是要寻机将那不便与旁人道的争宠手段和固宠绝学倾囊相授。
果然,太后急急屏退左右,唤她坐于自己身侧:“馥儿,哀家听闻你前日已为驸马纳妾,如此甚好。”
元馥偷笑,嘴上仍道:“一切全赖母后的教诲。”
太后赞同颔首,顺势回忆起当年故事:“先帝在时,哀家深得宠幸,早早便生下你们姐弟二人。你一出生,先帝便擢升哀家为贵妃。你弟弟登基后,哀家更贵为太后,实乃余家先祖积德行善,福荫子孙后代。”
听着这老生常谈,元馥只得装作一副受益匪浅的模样,频频点头。
太后却话锋一转:“不想,你在驭夫上却没学到哀家半分……那贺霁世代簪缨,姿容非凡,是先帝和哀家都心仪的驸马人选,你拿公主威仪去待他,自然不得其法。所以哀家上次教你为他娶妾……如今既已有了小妾,房中之事该放则放,切不可因妒阻碍。”说罢,太后压低声音补充了道:“一旦那小妾有了子嗣,届时你寻个过错要杀要卖,也是你嫡妻的权力。”
元馥苦笑,母后在后宫浸润多年,深谙种种斗法之道,这番说辞,翻来覆去,不过为区区一段姻缘,一个驸马。她对贺霁,倒也没这般浅薄。
***
陪太后用过午膳,元馥疾步走出宫门,吩咐道:“去清心寺。”
清心寺是近郊龙泉山中的一座小寺,因京城周遭已有皇觉寺、大雁寺等古刹名寺,这清心寺的香火日渐衰微,久而久之,变得人迹罕至起来。
到了山脚,元馥下了马车,戴上帷帽,以轻纱掩面,吩咐道:“你二人明日这个时辰再来此。”
目睹马车驰远,元馥这才沿着野径,缓缓朝山上行去。
这时,若遇上知晓元馥公主的人,定会惊诧莫名:贵不可言的公主殿下,竟像苦行老尼一般在山间独行。
途径清心寺,元馥仍未停步继续山行,半柱香后,眼前出现了一座隐藏在茂林深处的幽静山庄,在山岚弥漫的天地间,诡谲地露出了一角真容。
此处,才是元馥此行的目的地。
山庄破败已久,门扉半掩,她毫不犹豫地推门而入,两位蒙着黑纱的女子扶她上了步辇,径直朝庄内的一处庭院行去。
庭院依山而建,小巧别致,元馥熟门熟路地踏上碎石铺就的□□,听得前方隐隐传来汩汩流水声。
黑纱女子悄无声息地阖上门。
一片雾气朦胧中,一方青石砌成的温泉池出现在眼前,元馥取下帷帽,褪去层层叠叠的衣裳,赤足下水。
少顷,近旁传来一道熟悉的声音:“公主殿下,臣在此久候多时了……”
***
黄昏时分,晚霞红得似血,榻上交织着两道人影,仿佛不知餍足般,来来回回的收放,酣畅淋漓的嬉戏。
直至暮色降临,呼吸渐渐由急促变得绵长,榻间传来一男一女的对话。
“半月避而不见,为何?”
“惩罚。”
“所为何事?”
“一连收了两位美人,不该罚?”
男人开怀大笑:“你在他人身侧酣眠,总得允许我冷夜寂寞有人慰籍吧。再说,美人是陛下所赐,你要罚,也该一并罚了陛下。”
说道,人又欺上前来。
女子嗔道:“莫要留下痕迹。”
男人拧眉:“难道贺霁敢近你身?”
乍一听贺霁的名字,元馥有点神思恍惚,再对上面前那张阴晴莫测的脸,她一下回过神来:“他,自然是不敢的。”
若不是贺霁素来不闻不问,她岂会和他做一对名不符实的假夫妻,又岂会和面前这人,做一对有恃无恐的野鸳鸯?
“也难为你,特意为他娶了妾……听说,是温知故的女儿?”
男人粗糙的大掌拂过她细腻腰间的一处,爱不释手地反复摩挲:“昨年温知故上奏陛下,京中达官贵人修建花园攀比成风,你一直隐忍不发,原来,后招是留到了现在。”
“做爹的参了我一本,本宫便要他的女儿做妾。”
“你这性子,睚眦必报。”
“没错,谁惹恼了本宫,本宫是决计不会轻饶过的。”玉臂勾在脖颈上,她妩媚地笑:“我的大将军,不知本宫这性子,你可喜欢?”
数不清这食髓知味的偷欢拢共有多少回,这些年,成婚前后、宫里宫外,他一直是她欲拒还迎的入幕之宾……只是,每每如此这般后,元馥总是在极致的欢愉中掺杂一丝倦怠和悔意。
可她永远也没法子摆脱他,就像当初没法子拒绝他一样,她一度非常需要他,而现在,她似乎,心有些野了淡了……
***
元馥一回府便浸泡在浴桶中,由两个蒙了双眼的婢子为她擦洗身子——这也是她立的规矩:公主的身子自然不能被人看了去,哪怕是服侍沐浴的婢子。
伺候的婢子由吴姑姑亲自训练,眼虽不视物,却服侍得颇有分寸。
元馥轻轻道:“好了。”
随即,在肩头轻柔按捏的手适时停住,一位婢子拿了手巾小心擦拭水渍,另一位婢子呈来了茧绸中衣。
元馥披上中衣,懒懒躺在榻上,昏昏欲睡。昨日黄昏与他那场颠鸾倒凤,着实是失了体统……只觉身子骨犹如散架一般,酥软得不成样子。
元馥阖上眼,沉沉睡去……
守在旁侧的吴姑姑,蹑手蹑脚地放下罗帐,心里暗暗嘀咕:公主今儿怎么如此乏?昨晨去了宫里,一直到今日才回府,莫不是,又被太后训了罚了?
***
傍晚时分,贺霁满载而归,从庄子里带回的新鲜鹿肉和肥鱼,装了满满一车。
贺霁吩咐下去,除留作自用的新鲜肉品外,其余的全分给府内各门院,府中上下一片欢腾。
“大人,这些鲜货又如何烹饪呢?”李义跟在贺霁身后,眼巴巴地问。
贺霁向来是个爱吃爱玩的主儿,见鹿肉肥鱼极鲜,便决意烤制一番:“你吩咐厨房,将肉洗净备好,再备上各式香料、炭火,一并送到荷池畔的凉亭内。”
“奴才遵命。”
“稍晚些,去藏馥苑请公主前来一聚。”
“大人,倚兰居那位呢?”李义小心翼翼地问。
贺霁稍一沉吟:“一同请了吧。”
李义摩拳擦掌,兴冲冲地去了。
贺霁回房换了衣裳,便先一步到了凉亭,指挥着厨房诸人,架上特制的铁质烤炉,塞入烧得正炙的炭火,切成薄片的鹿肉和穿成串的鱼肉,摆在莲花盘中一字排开,再撒上各色香料,一看之下,分外诱人。
见万事俱备,贺霁挥手:“你们都退下吧,今夜就由我亲自掌火。”
李义惊道:“大人,您亲自动手啊?您几时还学会了这个?”
贺霁嘴角微勾,素来波澜不惊的眸中闪过一丝异色:“过去,在庄子上,也这么做过一回。”
那一回距今,细细数来,已是十个冬夏。
逼仄的车厢内,元馥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手里捧着一只铜鎏金缠枝牡丹手炉,袅袅热气从镂空的炉盖升腾而起,元馥的脸便在极轻极淡的白色烟气中变得含糊起来。
元馥下首坐了位极清秀的少年,少年侧耳倾听了片刻,随即轻声禀道:“公主,有一人一马过来了。”
元馥不动声色道:“继续赶路。”
车夫扬鞭催马。
须臾,少年又道:“那马追来了。”
话音刚落,马车外传来极短的一声马嘶,随即,有低沉的男声隔着车帘响起:“臣石湍,问公主安。”
闻言,少年回头看向公主,右手悄悄放在腰间所佩的漆黑短剑上。
元馥双目微闭,不发一言。
少顷,听得马蹄声渐渐远去,少年忍不住掀开了车帘,只来得及看到黝黑骏马载着一位身形高大的男子消失在甬路尽头。
少年不禁问道:“公主,他就是骠骑大将军石湍?”
元馥睁眼,眸光比寒冰还要冷上三分:“执珍,记住,不该问的别问,不该看的别看。”
***
到了宫门外,元馥将执珍和车夫留下,自己换坐轿辇,去了太后常住的永康阁。
余太后裹了件赤金线缎子长袄,斜斜靠坐在乌木罗汉床上,虽年近半百,她依然称得上风姿绰约。余太后凝神打量着自己唯一的女儿,心中顿时升起一种不宣于口的志得意满:太后子女缘颇深,先后为先帝诞下一女一子。女儿元馥,长得极像她,艳若桃李,美冠京城。儿子元禛,容貌虽不如及元馥出众,却也是个英姿飒爽、德才兼备的好儿郎。自元禛登基后,自己便被奉为太后,从此一步登天,一扫过去唯唯诺诺、百般退让的窝囊。
如今啊,万事皆顺,只除了一桩憾事:元馥成婚多年,至今没有子嗣。
这也怪元馥,虽然生得花容月貌,偏偏性子像极了先帝,外柔内刚,不屑于讨夫君欢心。余太后此番宣元馥入宫觐见,也是为了亲自叮嘱一二。
见太后面上颜色变换,元馥心知这太后定是要寻机将那不便与旁人道的争宠手段和固宠绝学倾囊相授。
果然,太后急急屏退左右,唤她坐于自己身侧:“馥儿,哀家听闻你前日已为驸马纳妾,如此甚好。”
元馥偷笑,嘴上仍道:“一切全赖母后的教诲。”
太后赞同颔首,顺势回忆起当年故事:“先帝在时,哀家深得宠幸,早早便生下你们姐弟二人。你一出生,先帝便擢升哀家为贵妃。你弟弟登基后,哀家更贵为太后,实乃余家先祖积德行善,福荫子孙后代。”
听着这老生常谈,元馥只得装作一副受益匪浅的模样,频频点头。
太后却话锋一转:“不想,你在驭夫上却没学到哀家半分……那贺霁世代簪缨,姿容非凡,是先帝和哀家都心仪的驸马人选,你拿公主威仪去待他,自然不得其法。所以哀家上次教你为他娶妾……如今既已有了小妾,房中之事该放则放,切不可因妒阻碍。”说罢,太后压低声音补充了道:“一旦那小妾有了子嗣,届时你寻个过错要杀要卖,也是你嫡妻的权力。”
元馥苦笑,母后在后宫浸润多年,深谙种种斗法之道,这番说辞,翻来覆去,不过为区区一段姻缘,一个驸马。她对贺霁,倒也没这般浅薄。
***
陪太后用过午膳,元馥疾步走出宫门,吩咐道:“去清心寺。”
清心寺是近郊龙泉山中的一座小寺,因京城周遭已有皇觉寺、大雁寺等古刹名寺,这清心寺的香火日渐衰微,久而久之,变得人迹罕至起来。
到了山脚,元馥下了马车,戴上帷帽,以轻纱掩面,吩咐道:“你二人明日这个时辰再来此。”
目睹马车驰远,元馥这才沿着野径,缓缓朝山上行去。
这时,若遇上知晓元馥公主的人,定会惊诧莫名:贵不可言的公主殿下,竟像苦行老尼一般在山间独行。
途径清心寺,元馥仍未停步继续山行,半柱香后,眼前出现了一座隐藏在茂林深处的幽静山庄,在山岚弥漫的天地间,诡谲地露出了一角真容。
此处,才是元馥此行的目的地。
山庄破败已久,门扉半掩,她毫不犹豫地推门而入,两位蒙着黑纱的女子扶她上了步辇,径直朝庄内的一处庭院行去。
庭院依山而建,小巧别致,元馥熟门熟路地踏上碎石铺就的□□,听得前方隐隐传来汩汩流水声。
黑纱女子悄无声息地阖上门。
一片雾气朦胧中,一方青石砌成的温泉池出现在眼前,元馥取下帷帽,褪去层层叠叠的衣裳,赤足下水。
少顷,近旁传来一道熟悉的声音:“公主殿下,臣在此久候多时了……”
***
黄昏时分,晚霞红得似血,榻上交织着两道人影,仿佛不知餍足般,来来回回的收放,酣畅淋漓的嬉戏。
直至暮色降临,呼吸渐渐由急促变得绵长,榻间传来一男一女的对话。
“半月避而不见,为何?”
“惩罚。”
“所为何事?”
“一连收了两位美人,不该罚?”
男人开怀大笑:“你在他人身侧酣眠,总得允许我冷夜寂寞有人慰籍吧。再说,美人是陛下所赐,你要罚,也该一并罚了陛下。”
说道,人又欺上前来。
女子嗔道:“莫要留下痕迹。”
男人拧眉:“难道贺霁敢近你身?”
乍一听贺霁的名字,元馥有点神思恍惚,再对上面前那张阴晴莫测的脸,她一下回过神来:“他,自然是不敢的。”
若不是贺霁素来不闻不问,她岂会和他做一对名不符实的假夫妻,又岂会和面前这人,做一对有恃无恐的野鸳鸯?
“也难为你,特意为他娶了妾……听说,是温知故的女儿?”
男人粗糙的大掌拂过她细腻腰间的一处,爱不释手地反复摩挲:“昨年温知故上奏陛下,京中达官贵人修建花园攀比成风,你一直隐忍不发,原来,后招是留到了现在。”
“做爹的参了我一本,本宫便要他的女儿做妾。”
“你这性子,睚眦必报。”
“没错,谁惹恼了本宫,本宫是决计不会轻饶过的。”玉臂勾在脖颈上,她妩媚地笑:“我的大将军,不知本宫这性子,你可喜欢?”
数不清这食髓知味的偷欢拢共有多少回,这些年,成婚前后、宫里宫外,他一直是她欲拒还迎的入幕之宾……只是,每每如此这般后,元馥总是在极致的欢愉中掺杂一丝倦怠和悔意。
可她永远也没法子摆脱他,就像当初没法子拒绝他一样,她一度非常需要他,而现在,她似乎,心有些野了淡了……
***
元馥一回府便浸泡在浴桶中,由两个蒙了双眼的婢子为她擦洗身子——这也是她立的规矩:公主的身子自然不能被人看了去,哪怕是服侍沐浴的婢子。
伺候的婢子由吴姑姑亲自训练,眼虽不视物,却服侍得颇有分寸。
元馥轻轻道:“好了。”
随即,在肩头轻柔按捏的手适时停住,一位婢子拿了手巾小心擦拭水渍,另一位婢子呈来了茧绸中衣。
元馥披上中衣,懒懒躺在榻上,昏昏欲睡。昨日黄昏与他那场颠鸾倒凤,着实是失了体统……只觉身子骨犹如散架一般,酥软得不成样子。
元馥阖上眼,沉沉睡去……
守在旁侧的吴姑姑,蹑手蹑脚地放下罗帐,心里暗暗嘀咕:公主今儿怎么如此乏?昨晨去了宫里,一直到今日才回府,莫不是,又被太后训了罚了?
***
傍晚时分,贺霁满载而归,从庄子里带回的新鲜鹿肉和肥鱼,装了满满一车。
贺霁吩咐下去,除留作自用的新鲜肉品外,其余的全分给府内各门院,府中上下一片欢腾。
“大人,这些鲜货又如何烹饪呢?”李义跟在贺霁身后,眼巴巴地问。
贺霁向来是个爱吃爱玩的主儿,见鹿肉肥鱼极鲜,便决意烤制一番:“你吩咐厨房,将肉洗净备好,再备上各式香料、炭火,一并送到荷池畔的凉亭内。”
“奴才遵命。”
“稍晚些,去藏馥苑请公主前来一聚。”
“大人,倚兰居那位呢?”李义小心翼翼地问。
贺霁稍一沉吟:“一同请了吧。”
李义摩拳擦掌,兴冲冲地去了。
贺霁回房换了衣裳,便先一步到了凉亭,指挥着厨房诸人,架上特制的铁质烤炉,塞入烧得正炙的炭火,切成薄片的鹿肉和穿成串的鱼肉,摆在莲花盘中一字排开,再撒上各色香料,一看之下,分外诱人。
见万事俱备,贺霁挥手:“你们都退下吧,今夜就由我亲自掌火。”
李义惊道:“大人,您亲自动手啊?您几时还学会了这个?”
贺霁嘴角微勾,素来波澜不惊的眸中闪过一丝异色:“过去,在庄子上,也这么做过一回。”
那一回距今,细细数来,已是十个冬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