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必不让她痛快死去。”郑平屿反握住她,眼眶通红,一字一顿,像是起誓。
“我早应该猜到。太师学生众多,独独对我更加严厉,当初我还以为是我天资不足,呵,现在想来,原来是爱之深,责之切。”
郑平屿嗤笑一声,笑自己多年的蠢笨,悔自己当初没有拼尽全力去救谢家。
见他脸上有了表情,即便是悔恨之色,谢青安也放心不少,只要不再是方才那副木然无神的样子就好。
“兄长在说什么?”林景川推门进来,正好听到郑平屿说话。
刚才他和顾伯一起出去,表面上说的是去拿药,实际上顾伯是在门外叮嘱他,这几天要看好郑平屿,怕他自困于心,多开解开解。
“小景,那封信沾上了血,定是不能用了。寻个擅于模仿笔迹的人,仿写一份,送往荟州。”郑平屿松开一直与谢青安紧握的手,起身对着林景川说道。
见他还在盘算,林景川有些着急,“我已安排人去寻了,你今日给我好好养着,什么事都不许操心。”
“不必如此麻烦,我来吧!”谢青安自告奋勇。
“你们先要派人去找,还不能太过明显,找到后还要送过来,一来一回花费时间精力尚且不说,万一泄漏行踪,岂不危险?”
谢青安从小临摹字帖,各大名家的字都有接触,模仿字迹虽说不能如无二致,但相似程度也有个十之八九,所以才敢自荐。
“你——确定?”林景川虽然见过她如今的字,但深知自己写与模仿不是一回事,故不确定的问道。
“明日之前,若我没有临出一张能用的,你们再找其他人。”谢青安看看天色,心中盘算着时间,胸有成竹,站起身来,走向书桌。
谢青安坐下后再次展信,又一次看到这封托孤信,内心还是不能平复。
细细观察每个字的笔画习惯,同时用笔在空白宣纸上认真仿写其中的个别字,就这样练了快半个时辰。
郑平屿和林景川一开始只是在她身旁一言不发,只每每写出一个字特别相似时,两人对视一眼显出异色和惊喜,后来看得时间长了,被谢青安无情赶走,只能各拿了本书在旁边看着,候着她。
虽说二人都是在看书,郑平屿每隔一段时间还能翻上一页,但林景川不仅一页未翻,人还犯困,在椅子上坐着摇摇欲坠。
谢青安无暇顾及其它,深知此事非同小可,一直低头临摹不敢松懈。
郑平屿偶尔抬眼望一望她,看她轻皱眉头,神情认真,额头两侧薄汗涔涔,生出了想去给她擦一擦的想法。
想法一出,脑中便浮现了那封信,“郑氏平屿,实乃吾儿”。
忽然一个非君子所为的念头闪过,既是亲兄妹,兄长给妹妹擦擦汗,不是也很正常?
正想着呢,就已经走到了她身边。
从怀中掏出帕子,便直接按在了谢青安的额头处,动作小心生硬。
“啧……”,谢青安被这突如其来的打扰吓了一跳,手一抖,毁了一个字,撇嘴皱眉抬眼,不自觉地透露出一丝不悦,自己平时作画写字时,最是怕人打扰。
她只当是在家,抬头看见郑平屿才反应过来身处何处,想要发几句牢骚,但想到他今日才知道自己的身世,便作罢,“你……算了,反正这张也是练习。”
郑平屿知道自己做错了事,老实站在旁边,对着她挂着笑容。
谢青安瞥见他手上的帕子,伸出手示意他递过来。
指尖划过他手心的一瞬间,痒酥酥的,郑平屿心头一颤,唇边的弧度比平日弯了几分。
下一秒,便见谢青安用帕子使劲擦了擦笔杆上汗渍,然后随意的扔至一旁,紧接着又提笔继续书写。
刚刚露出的笑容,霎时便收了回去。
郑平屿自讨没趣,只好作罢,乖乖回到坐上看书。
直到亥时,郑平屿听到玉笔杆搁置笔架清脆的一声撞击。
“好了?”郑平屿走上前询问。
“没有。只是手心汗出得太多了,怕污了纸,擦擦手再写。”
谢青安自是用了郑平屿的帕子,引得他又心生畅快。
他的这些心思表情,谢青安一丝都没有看见,擦干手汗后,拿起笔久久未下,最终在深吸一口气后,果断落笔,几息的功夫便将信完成。
“成了!”
谢青安抬头望向郑林二人,眸中烛火闪烁,笑出齐整的白牙,“你们来看看,像不像?”
林景川被这一声吓醒,书也啪嗒一声落了地,但此时也无暇顾及了。
“像啊!真是像!”林景川见到两封如出一辙的信叹道,“若无血迹,我还真是辨不出哪封是太师所写。”
只有郑平屿沉默不语,谢青安猜出他的心思,问道,“可是觉得形似神不似?那没办法,几十年的气韵,绝非朝夕就能学会,我只是认为,有玉佩相伴,此信是假但不假。”
三人一齐往桌边的山檀木盒看去,躺在里面的鸽子玉佩在烛火的照射下更加温润,可以想见,这玉佩的主人谢太师年轻时,定是个如玉般的翩翩公子。
“小景,你去将信寄出,顺便叫些饭菜进来。”听到郑平屿同意用此信,他也总算放下心,于是利落的将木盒关上,喜滋滋地出了门。
“呼——”,谢青安长舒一口气,排解自己绷了几个时辰的心力,捏捏自己发酸的后脖颈,“算是圆满完成任务。”
见她整个人瘫坐在椅子上,仰着头盯着屋顶,郑平屿知道她是累着了,静静坐在一旁,并不言语,只等着林景川回来。
没多久,林景川端着饭菜回来了。
本来今日午饭席间,郑平屿吐血,几人只顾着惊慌,本就未吃多少东西。再加上下午晚间临摹信件,费神费心,现在的谢青安真的是饥肠辘辘。
将最后一口鱼肉咽下,谢青安抬起头对着席中目瞪口呆的二人说道,“我吃饱了,先回去睡了,今夜小谢还是烦你照顾,我怕我睡得太沉,它叫唤我听不见。”
谢青安回了房间,热水什么的都已备好,舒舒服服的泡了个澡便睡到榻上。
看着屋顶许久后,轻笑出声,自言自语,“没想到竟然是亲兄妹,从此以后便可真正放心了。”
——————
“小景,你帮我查查王简叔父,近二十年来,进出京都的存录。”
郑平屿今日知晓自己的身份时,气血翻腾,失去理智,如今细细想来,觉得谢青安的身份有些可疑。
“你在怀疑什么?王简叔父几十年来,在荟州思齐书院勤勤恳恳,教书育人,从不踏入朝堂纷争,查他作什么?”
林景川见他拧着眉,手指无意识地敲击桌面,知道这是他认真思考时的习惯。
虽不知为何要查,但还是点点头,“查进出京都的记录倒是不难,何况还是叔父这样有名望之人。不过我不明白为何要查,他与我那姨母皇帝早就翻脸了,应当不会再与她有来往。”
郑平屿摇头,“不是担忧这些,是怀疑青安的身份。”
林景川放下酒杯以为自己听错了,“你若是觉得自己身份有问题我倒是信三分,但是青安襁褓之中你我就见过,她的身份,怎会有错?”
郑平屿拧眉,半晌才开口。
“你若心仪双生姐妹中的其中一人,但被奸人所设计与另外一人成婚,你会认命与之生儿育女吗?
林景川在脑中回味这句话的意思,忽然像是被雷劈了一样,“这……这怎么可能?”
“你是怀疑,你娘和你姨母当初成婚时被人设计调换了?”林景川声音发颤,紧盯着郑平屿。
“如此,才可解释为何几大世家待她登基后都与之决裂。”
林景川瞳孔紧缩,表情凝滞,但又觉得此番猜测又在情理之中。
“等等。这和你让我去查王简叔父入京记录有何关系?”
郑平屿眯着眼,说出自己的猜测:“我怀疑,青安是他的孩子。”
“啊?”林景川脑子一片混乱,一封托孤信,扯出这么多猜测,这不得好好理理。
“若猜测为真,我姨母与太师成婚多年未有子嗣,忽而一次宫宴时,直接抱着个婴孩出现,便情有可原了。”
郑平屿说完,端起酒杯举向对面目瞪口呆的林景川。
林景川接过杯子喝了一口压压心绪,“虽说兄长所言有些道理,但太师要青安当他的女儿有何用意?”
闻言郑平屿静默不语,思考片刻后也未得答案,“或许是我猜错了,你先查,查明便知,无端猜测也无用。”
“你这么着急要查青安的身世,是不想被蒙在鼓里,还是不想她——是你妹妹。”林景川眉毛一挑,试探的问道。
“你盐吃多了?”郑平屿剜了他一眼。
“得!我先去查了!看你这样子我猜不出来就是石头。”得到答案的林景川离开了房间。
郑平屿还未从刚才的骇人猜测中抽离,窗外江风绵绵,也理不清这思绪,明月隐入云中,让人看不清真相。
不知怎的,船忽然一晃,郑平屿算了算时辰,估摸着船此时应该行至湖兴地界。
好戏要开场了,郑平屿脸色一沉,朝着皇船所行的方向看去,自是什么都被吞没在这浓浓墨色中,看不见任何东西。
先睡吧。明早应该就有消息了。郑平屿如是想。
——
第二日清晨,阴雨连绵。
“噔——”谢青安又是被不知名的响声惊醒,但这次和昨日不同的是,周身竟在剧烈晃动。
谢青安仓促爬起身,冲到窗前,欲一探究竟。
江面水流湍急,不似昨日般平缓,雨阻拦了视线,只依稀看见水面上,有些黑色的长条状的东西,跟着水流涌动的股股浪潮正往她所乘的船撞来,发出噔噔的声音。
谢青安只当是两岸的树被急流冲到江中,见未对船身造成损伤,也略略放心。但是每撞一下,船便晃动一次,让她心惊肉跳。
“不行,我得去找郑平屿。这动静太大,两人待着总是会安心些。”
谢青安利落穿好衣服,随意簪好头发,出了门。
走到郑平屿的屋门口,发现房门大敞,他在窗边像她刚才那般,看着江面,不知所思。
“你也醒了?”谢青安以为他也是被这撞击声吵醒。
小谢往谢青安的方向咕涌着,显然是被这动静给吓到了,赶紧一把捞起来将它抱着。
“这江面上漂着的是被急流冲下来的树吗?”谢青安低头抚摸着受惊的小谢,随口问道。
半晌没听到郑平屿的回答,谢青安觉得稀奇,经过这几日的相处,他向来都是有问必答,从来不会闭口不语。
于是抬起头看向他,察觉到她的目光,郑平屿也偏过头,犹豫了几息,还是解了她的疑惑:“是昨日送你我离京的皇船。”
闻言谢青安转头朝江面看去,那一条一条的木头居然是昨日那艘热闹盈天,充满喜气的皇船。
“我若坐在此船上,是不是已经被这江中的怪石撞得粉身碎骨,喂了鱼。”
“我早应该猜到。太师学生众多,独独对我更加严厉,当初我还以为是我天资不足,呵,现在想来,原来是爱之深,责之切。”
郑平屿嗤笑一声,笑自己多年的蠢笨,悔自己当初没有拼尽全力去救谢家。
见他脸上有了表情,即便是悔恨之色,谢青安也放心不少,只要不再是方才那副木然无神的样子就好。
“兄长在说什么?”林景川推门进来,正好听到郑平屿说话。
刚才他和顾伯一起出去,表面上说的是去拿药,实际上顾伯是在门外叮嘱他,这几天要看好郑平屿,怕他自困于心,多开解开解。
“小景,那封信沾上了血,定是不能用了。寻个擅于模仿笔迹的人,仿写一份,送往荟州。”郑平屿松开一直与谢青安紧握的手,起身对着林景川说道。
见他还在盘算,林景川有些着急,“我已安排人去寻了,你今日给我好好养着,什么事都不许操心。”
“不必如此麻烦,我来吧!”谢青安自告奋勇。
“你们先要派人去找,还不能太过明显,找到后还要送过来,一来一回花费时间精力尚且不说,万一泄漏行踪,岂不危险?”
谢青安从小临摹字帖,各大名家的字都有接触,模仿字迹虽说不能如无二致,但相似程度也有个十之八九,所以才敢自荐。
“你——确定?”林景川虽然见过她如今的字,但深知自己写与模仿不是一回事,故不确定的问道。
“明日之前,若我没有临出一张能用的,你们再找其他人。”谢青安看看天色,心中盘算着时间,胸有成竹,站起身来,走向书桌。
谢青安坐下后再次展信,又一次看到这封托孤信,内心还是不能平复。
细细观察每个字的笔画习惯,同时用笔在空白宣纸上认真仿写其中的个别字,就这样练了快半个时辰。
郑平屿和林景川一开始只是在她身旁一言不发,只每每写出一个字特别相似时,两人对视一眼显出异色和惊喜,后来看得时间长了,被谢青安无情赶走,只能各拿了本书在旁边看着,候着她。
虽说二人都是在看书,郑平屿每隔一段时间还能翻上一页,但林景川不仅一页未翻,人还犯困,在椅子上坐着摇摇欲坠。
谢青安无暇顾及其它,深知此事非同小可,一直低头临摹不敢松懈。
郑平屿偶尔抬眼望一望她,看她轻皱眉头,神情认真,额头两侧薄汗涔涔,生出了想去给她擦一擦的想法。
想法一出,脑中便浮现了那封信,“郑氏平屿,实乃吾儿”。
忽然一个非君子所为的念头闪过,既是亲兄妹,兄长给妹妹擦擦汗,不是也很正常?
正想着呢,就已经走到了她身边。
从怀中掏出帕子,便直接按在了谢青安的额头处,动作小心生硬。
“啧……”,谢青安被这突如其来的打扰吓了一跳,手一抖,毁了一个字,撇嘴皱眉抬眼,不自觉地透露出一丝不悦,自己平时作画写字时,最是怕人打扰。
她只当是在家,抬头看见郑平屿才反应过来身处何处,想要发几句牢骚,但想到他今日才知道自己的身世,便作罢,“你……算了,反正这张也是练习。”
郑平屿知道自己做错了事,老实站在旁边,对着她挂着笑容。
谢青安瞥见他手上的帕子,伸出手示意他递过来。
指尖划过他手心的一瞬间,痒酥酥的,郑平屿心头一颤,唇边的弧度比平日弯了几分。
下一秒,便见谢青安用帕子使劲擦了擦笔杆上汗渍,然后随意的扔至一旁,紧接着又提笔继续书写。
刚刚露出的笑容,霎时便收了回去。
郑平屿自讨没趣,只好作罢,乖乖回到坐上看书。
直到亥时,郑平屿听到玉笔杆搁置笔架清脆的一声撞击。
“好了?”郑平屿走上前询问。
“没有。只是手心汗出得太多了,怕污了纸,擦擦手再写。”
谢青安自是用了郑平屿的帕子,引得他又心生畅快。
他的这些心思表情,谢青安一丝都没有看见,擦干手汗后,拿起笔久久未下,最终在深吸一口气后,果断落笔,几息的功夫便将信完成。
“成了!”
谢青安抬头望向郑林二人,眸中烛火闪烁,笑出齐整的白牙,“你们来看看,像不像?”
林景川被这一声吓醒,书也啪嗒一声落了地,但此时也无暇顾及了。
“像啊!真是像!”林景川见到两封如出一辙的信叹道,“若无血迹,我还真是辨不出哪封是太师所写。”
只有郑平屿沉默不语,谢青安猜出他的心思,问道,“可是觉得形似神不似?那没办法,几十年的气韵,绝非朝夕就能学会,我只是认为,有玉佩相伴,此信是假但不假。”
三人一齐往桌边的山檀木盒看去,躺在里面的鸽子玉佩在烛火的照射下更加温润,可以想见,这玉佩的主人谢太师年轻时,定是个如玉般的翩翩公子。
“小景,你去将信寄出,顺便叫些饭菜进来。”听到郑平屿同意用此信,他也总算放下心,于是利落的将木盒关上,喜滋滋地出了门。
“呼——”,谢青安长舒一口气,排解自己绷了几个时辰的心力,捏捏自己发酸的后脖颈,“算是圆满完成任务。”
见她整个人瘫坐在椅子上,仰着头盯着屋顶,郑平屿知道她是累着了,静静坐在一旁,并不言语,只等着林景川回来。
没多久,林景川端着饭菜回来了。
本来今日午饭席间,郑平屿吐血,几人只顾着惊慌,本就未吃多少东西。再加上下午晚间临摹信件,费神费心,现在的谢青安真的是饥肠辘辘。
将最后一口鱼肉咽下,谢青安抬起头对着席中目瞪口呆的二人说道,“我吃饱了,先回去睡了,今夜小谢还是烦你照顾,我怕我睡得太沉,它叫唤我听不见。”
谢青安回了房间,热水什么的都已备好,舒舒服服的泡了个澡便睡到榻上。
看着屋顶许久后,轻笑出声,自言自语,“没想到竟然是亲兄妹,从此以后便可真正放心了。”
——————
“小景,你帮我查查王简叔父,近二十年来,进出京都的存录。”
郑平屿今日知晓自己的身份时,气血翻腾,失去理智,如今细细想来,觉得谢青安的身份有些可疑。
“你在怀疑什么?王简叔父几十年来,在荟州思齐书院勤勤恳恳,教书育人,从不踏入朝堂纷争,查他作什么?”
林景川见他拧着眉,手指无意识地敲击桌面,知道这是他认真思考时的习惯。
虽不知为何要查,但还是点点头,“查进出京都的记录倒是不难,何况还是叔父这样有名望之人。不过我不明白为何要查,他与我那姨母皇帝早就翻脸了,应当不会再与她有来往。”
郑平屿摇头,“不是担忧这些,是怀疑青安的身份。”
林景川放下酒杯以为自己听错了,“你若是觉得自己身份有问题我倒是信三分,但是青安襁褓之中你我就见过,她的身份,怎会有错?”
郑平屿拧眉,半晌才开口。
“你若心仪双生姐妹中的其中一人,但被奸人所设计与另外一人成婚,你会认命与之生儿育女吗?
林景川在脑中回味这句话的意思,忽然像是被雷劈了一样,“这……这怎么可能?”
“你是怀疑,你娘和你姨母当初成婚时被人设计调换了?”林景川声音发颤,紧盯着郑平屿。
“如此,才可解释为何几大世家待她登基后都与之决裂。”
林景川瞳孔紧缩,表情凝滞,但又觉得此番猜测又在情理之中。
“等等。这和你让我去查王简叔父入京记录有何关系?”
郑平屿眯着眼,说出自己的猜测:“我怀疑,青安是他的孩子。”
“啊?”林景川脑子一片混乱,一封托孤信,扯出这么多猜测,这不得好好理理。
“若猜测为真,我姨母与太师成婚多年未有子嗣,忽而一次宫宴时,直接抱着个婴孩出现,便情有可原了。”
郑平屿说完,端起酒杯举向对面目瞪口呆的林景川。
林景川接过杯子喝了一口压压心绪,“虽说兄长所言有些道理,但太师要青安当他的女儿有何用意?”
闻言郑平屿静默不语,思考片刻后也未得答案,“或许是我猜错了,你先查,查明便知,无端猜测也无用。”
“你这么着急要查青安的身世,是不想被蒙在鼓里,还是不想她——是你妹妹。”林景川眉毛一挑,试探的问道。
“你盐吃多了?”郑平屿剜了他一眼。
“得!我先去查了!看你这样子我猜不出来就是石头。”得到答案的林景川离开了房间。
郑平屿还未从刚才的骇人猜测中抽离,窗外江风绵绵,也理不清这思绪,明月隐入云中,让人看不清真相。
不知怎的,船忽然一晃,郑平屿算了算时辰,估摸着船此时应该行至湖兴地界。
好戏要开场了,郑平屿脸色一沉,朝着皇船所行的方向看去,自是什么都被吞没在这浓浓墨色中,看不见任何东西。
先睡吧。明早应该就有消息了。郑平屿如是想。
——
第二日清晨,阴雨连绵。
“噔——”谢青安又是被不知名的响声惊醒,但这次和昨日不同的是,周身竟在剧烈晃动。
谢青安仓促爬起身,冲到窗前,欲一探究竟。
江面水流湍急,不似昨日般平缓,雨阻拦了视线,只依稀看见水面上,有些黑色的长条状的东西,跟着水流涌动的股股浪潮正往她所乘的船撞来,发出噔噔的声音。
谢青安只当是两岸的树被急流冲到江中,见未对船身造成损伤,也略略放心。但是每撞一下,船便晃动一次,让她心惊肉跳。
“不行,我得去找郑平屿。这动静太大,两人待着总是会安心些。”
谢青安利落穿好衣服,随意簪好头发,出了门。
走到郑平屿的屋门口,发现房门大敞,他在窗边像她刚才那般,看着江面,不知所思。
“你也醒了?”谢青安以为他也是被这撞击声吵醒。
小谢往谢青安的方向咕涌着,显然是被这动静给吓到了,赶紧一把捞起来将它抱着。
“这江面上漂着的是被急流冲下来的树吗?”谢青安低头抚摸着受惊的小谢,随口问道。
半晌没听到郑平屿的回答,谢青安觉得稀奇,经过这几日的相处,他向来都是有问必答,从来不会闭口不语。
于是抬起头看向他,察觉到她的目光,郑平屿也偏过头,犹豫了几息,还是解了她的疑惑:“是昨日送你我离京的皇船。”
闻言谢青安转头朝江面看去,那一条一条的木头居然是昨日那艘热闹盈天,充满喜气的皇船。
“我若坐在此船上,是不是已经被这江中的怪石撞得粉身碎骨,喂了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