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听闻松阳侯毫不遮掩对太子的不满,因此也有些人暗地里想要投靠他。贵主也不如大胆一些,彰显自己的野心。”
谢宜瑶认真听着,沈蕴芳看谢宜瑶面有喜色,继续说道:“何况大多数人即使是想破脑袋,也猜不到贵主的最终目标的,因此不如大胆一些。”
是啊,就算有人能知道她的野心又如何呢?司砚猜到了些许,却也不能并也没有做什么。
公主想称帝,多荒唐啊,说出去又有几个人会信呢。
谢宜瑶听了沈蕴芳这番话,很是高兴。
她知道自己的智谋有限,一个人难免要走歪路,有沈蕴芳在旁时刻提点,是再好不过的了。
谢宜瑶握着沈蕴芳的手,真切地说道:“怀香此言深得我心。当年能在石城寺遇到你,真是我上辈子修来的福分。倘若我门下都是你这样的人才,何愁大业不成呢?”
沈蕴芳被夸得有些害羞:“我也只是表达我自己的意见,如果没有遇见公主,我的这些想法也无处施展。”
“只是,具体要如何做呢?”
沈蕴芳深吸了一口气,将自己的想法娓娓道来:“既然皇帝已经开始准备招揽人才,一定会有具体的措施,到时候定会有人闻风而动。太子和诸皇子年幼且还住在宫中,普通人很难接触到,而江夏王将要出兵北伐去,离开京城很长一段时间。如果大家知道皇帝看重临淮公主,他们自然会想到要走公主的门路。”
谢宜瑶若有所思。
“因此,贵主现在最重要的,便是要赶紧向皇帝举荐一位可用的人才,能否得到重用是其次,最重要的是让人知道有这么一条道路可以走。至于要去哪里找这位人才,我倒有一个想法……”
……
咸宁四年三月,楚帝谢况正式下诏,声讨北燕,举兵北伐。
虽然近几年南楚境内大大小小的灾害不断,但粮食产量和人口增长都已经是十几年来南国的最高水平。
打仗,最重要的是人和粮草,人又分上阵的士兵和后勤的民夫。总之,无论是哪一项,现在的南楚的并不缺。
先前在司州一带对阵北燕的胜利让南楚的皇帝谢况信心大增,同时也提升了楚军上上下下的将领兵卒的士气。加之北燕内部的危机仍未解除,谢况左思右想,觉得现在实在是北伐的最好时机。
朝堂上下大都也都同意,于是北伐之事很顺利地推进了下去。
当然,北燕并不会坐以待毙,虽然他们不知道南楚的具体计划,但也又一度在淮南屯兵备战。
南楚这边则一切都按照原先的计划进行,江夏王谢冲被任命为主帅,直攻合肥,志在收复淮南一带的失地。
临行前,江夏王府连摆了三日的酒宴,为谢冲践行。最后一日晚上,谢冲只请了一些心腹亲属,谢宜瑶亦在其列。
“义道,为父这一去……也不知还回不回得来了!”
谢冲已经醉得恍惚,搂住了世子谢义道的肩膀,神志不清地哭诉。
“阿父,不要说这种话了。”
谢义道难得见到父亲这幅样子,心里很不是滋味。
为了给谢冲送别,谢义道特地从外地赶回了京城。战场上什么都可能发生,谁都不知道谢冲到底能不能平安归来,就连知晓前世过往的谢宜瑶也不敢打包票。
但收服淮南的失地,与直接打下整个北燕相比,并不很困难,毕竟现在淮河下游和上游基本都在南楚的控制之下。如果战事顺利,等谢冲身上有了功,权势地位自然也是水涨船高。
谢况当然是看重自己的四弟,才将主帅一职交给他。只是谢冲并不懂得兄长的良苦用心。
“为父……如果有个三长两短,义远、义逾他们……就拜托你了。你是长兄,义道。”
谢冲语重心长,仿佛要上的不是战场而是刑场一般。谢义道见父亲严肃,也认真起来。
“儿子明白。”
谢宜瑶坐在角落里,只抿了几口酒,她是不敢在江夏王府喝醉的,因此很是节制。江夏王一家酩酊之间,唯独她清醒着,旁观这场乱局。
“嘁。”
谢宜瑶向声音的源头望去,只见谢义远坐在谢冲的另一边,面色不虞。
想来谢义远对于谢冲过分看重长兄谢义道是心有不满的,谢宜瑶倒是很佩服他这一点,虽然是次子,但将父亲的重视和宠爱视作理所应当,如果做不到,那便是谢冲欠他的。
在这一点上,她和他倒有点相似。
谢宜瑶也不会因为自己是女儿,就觉得谢况可以顺理成章地忽视她,偏心其他的孩子,所以这么多年来才会对谢况有诸多不满。
但谢宜瑶理智上知道,无论她再怎么努力,她在谢况那里永远是比不过阿弟们的,所以她也早就不再强求。
而谢义远还陷入在天真的期待当中,不知道谢冲对他的态度。前世后来谢义道早逝,谢冲悲痛万分的同时,还想将世子之位传给爱妾所生的三子谢义逾,而非谢义远。
谢宜瑶悄悄走到谢义远身边,好言好语劝道:“义远,你也去和你阿父说说话吧,嗯?”
谢义远纠结了片刻,还是听取了她的意见。虽然感情不是靠努力就可以获得的,但他要想得到谢冲作为父亲的宠爱,也不能单坐在那里翘首以待,必须要付出努力才行。
“阿父,我也敬你一杯,祝愿大楚军队旗开得胜,打得燕人抱头鼠窜……呃……”
谢义远不会说漂亮话,刚一开口便词穷了。
“不学无术,以致今日!”谢冲狠狠指着谢义远,然而随即又突然变换表情,温声细语地说道:“但好歹有一片孝心……我不在京城这段时间,你可得乖乖的。否则等我回来收拾你!”
谢义远勉强拿稳了酒杯,他还是畏惧父亲的。
“是,是。都听阿父的。”
谢冲的三子谢义逾年幼,喝了一点点酒就晕乎乎的,被他阿母带回房休息了。王妃徐氏也向来不喜欢这些场合,也早就先行离开。
席间不剩下几个人了,谢宜瑶自知不该久留,也告辞回家。
临走前,谢宜瑶回头看了眼谢冲和他的两个性情迥异的儿子。他们家的内事她管不着,也不想管,毕竟谢冲是她要复仇的对象之一,这样的处境对她更为有利。
只是,不知道她和谢况的那些事,在旁人眼中也会是如此荒唐吗?
……
“江夏王居然怯战到了这种程度。”
“他向来如此。”
晚风从窗户掠过书房,带来一丝凉爽,灯影幢幢下,谢宜瑶和沈蕴芳正在舆图前促膝长谈。
沈蕴芳手指在舆图上划过,分析着局势:“可合肥应当不难拿下。贵主你看,如今淮南上游有义阳,下游有凤阳,而且春夏季节多雨闷热,对北兵作战不利。”
“贪生怕死乃人之常情。毕竟生死一瞬,上了战场自然会有不一样的考量。我先前不愿趁此挑拨江夏王和皇帝的关系,正是想到他的性格。”
谢宜瑶多少能理解一点谢冲的心境。
不过理解并不代表认同。
沈蕴芳似乎很是头大:“将领对战局的影响不可忽视,我总觉得江夏王是个不稳定因素,希望不要出岔子才好。”
“但愿如此吧……”
谢冲有多不可靠,谢宜瑶前世可是切身领略过了,所以她也想早点除掉这个不稳定的因素。
但不是现在。
既然谢况此举是给谢冲立功的机会,这个主帅可就非谢冲不可了,不可能会改变主意。
谢冲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北伐的成败,谢宜瑶还不至于拿此等攸关国本的大事作她计划的一环。
正好军事上的具体安排,谢况不会主动和谢宜瑶说,她怕他起疑心,也不主动问。谢冲作主帅,她还能从谢冲那里想尽办法问来一些细节,也算是因祸得福了。
谢宜瑶继续分析局势:“父皇他还是有拿回淮南的决心的,给江夏王派的副将是个能征惯战,有了他的辅佐,我看江夏王还是有八成可能顺利合肥收复、寿阳,甚至有机会窥探青州。”
沈蕴芳认可:“而且北燕并吃不准南楚到底会从哪些地方进攻,多路并进的情况下,他们总要有利益取舍的。”
沈蕴芳的食指顺着长江的方向从上游到下游,如今由东到西,南楚都有部署。
谢宜瑶点点头,接着说道:“周禄出任雍州刺史后练兵秣马,南方还有在荆州的谢凝作后盾,直接虎视眈眈地威胁着洛阳,北燕不敢派出太多兵力到淮河下游的。这些消息还是江夏王告诉我的,可见他并不是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只是惜命罢了。”
谢况先前调兵遣将了一番,现在已经初有成效。而除了屯兵荆襄的周禄、谢凝,被调回京城的郭遐此次又得到了立功的机会,将要跟着谢冲一起出发,驻守姑孰一带,听候调遣。而从襄阳回来的谢冰现在则在京口练兵,京城则由谢况的另一心腹陆渊来守卫。
虽然北伐表面上跟她一个公主毫无关系,但战争中的每一环都会直接影响到朝堂局势,谢宜瑶不得不时刻关注其走向。
分析到此,谢宜瑶和沈蕴芳对北伐前几战还是比较乐观的,至少收服淮南失地的问题不大。
“郭遐、陆渊这些寒门庶族出身的武将,能有今天的地位都是靠着战功和忠心,就算不能打胜仗,也不会反过来害他。所以虽然两年前义阳被围的时候,郭遐没有听从诏令出兵,也没有被皇帝彻底抛弃。真要上战场他还是要靠这些人,世家子弟既没几个靠得住的,也大都不瞧不起用兵一事。”
“可这并非长久之计。这些心腹总有生老病死的一天,而他们的后代未必能有一样的才干和一样的忠心。”
谢况何尝不知道?所以才要广纳人才。
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问题。
谢宜瑶并不在乎,只说:“这就不是我们该操心的事了。”
相反,这对于谢宜瑶来说还算是件好事。
谢况身边真正的心腹越少,她到时候行事的阻力就越小。
所以,真的为谢况推荐可用的人才什么的,是不可能的。
谢宜瑶认真听着,沈蕴芳看谢宜瑶面有喜色,继续说道:“何况大多数人即使是想破脑袋,也猜不到贵主的最终目标的,因此不如大胆一些。”
是啊,就算有人能知道她的野心又如何呢?司砚猜到了些许,却也不能并也没有做什么。
公主想称帝,多荒唐啊,说出去又有几个人会信呢。
谢宜瑶听了沈蕴芳这番话,很是高兴。
她知道自己的智谋有限,一个人难免要走歪路,有沈蕴芳在旁时刻提点,是再好不过的了。
谢宜瑶握着沈蕴芳的手,真切地说道:“怀香此言深得我心。当年能在石城寺遇到你,真是我上辈子修来的福分。倘若我门下都是你这样的人才,何愁大业不成呢?”
沈蕴芳被夸得有些害羞:“我也只是表达我自己的意见,如果没有遇见公主,我的这些想法也无处施展。”
“只是,具体要如何做呢?”
沈蕴芳深吸了一口气,将自己的想法娓娓道来:“既然皇帝已经开始准备招揽人才,一定会有具体的措施,到时候定会有人闻风而动。太子和诸皇子年幼且还住在宫中,普通人很难接触到,而江夏王将要出兵北伐去,离开京城很长一段时间。如果大家知道皇帝看重临淮公主,他们自然会想到要走公主的门路。”
谢宜瑶若有所思。
“因此,贵主现在最重要的,便是要赶紧向皇帝举荐一位可用的人才,能否得到重用是其次,最重要的是让人知道有这么一条道路可以走。至于要去哪里找这位人才,我倒有一个想法……”
……
咸宁四年三月,楚帝谢况正式下诏,声讨北燕,举兵北伐。
虽然近几年南楚境内大大小小的灾害不断,但粮食产量和人口增长都已经是十几年来南国的最高水平。
打仗,最重要的是人和粮草,人又分上阵的士兵和后勤的民夫。总之,无论是哪一项,现在的南楚的并不缺。
先前在司州一带对阵北燕的胜利让南楚的皇帝谢况信心大增,同时也提升了楚军上上下下的将领兵卒的士气。加之北燕内部的危机仍未解除,谢况左思右想,觉得现在实在是北伐的最好时机。
朝堂上下大都也都同意,于是北伐之事很顺利地推进了下去。
当然,北燕并不会坐以待毙,虽然他们不知道南楚的具体计划,但也又一度在淮南屯兵备战。
南楚这边则一切都按照原先的计划进行,江夏王谢冲被任命为主帅,直攻合肥,志在收复淮南一带的失地。
临行前,江夏王府连摆了三日的酒宴,为谢冲践行。最后一日晚上,谢冲只请了一些心腹亲属,谢宜瑶亦在其列。
“义道,为父这一去……也不知还回不回得来了!”
谢冲已经醉得恍惚,搂住了世子谢义道的肩膀,神志不清地哭诉。
“阿父,不要说这种话了。”
谢义道难得见到父亲这幅样子,心里很不是滋味。
为了给谢冲送别,谢义道特地从外地赶回了京城。战场上什么都可能发生,谁都不知道谢冲到底能不能平安归来,就连知晓前世过往的谢宜瑶也不敢打包票。
但收服淮南的失地,与直接打下整个北燕相比,并不很困难,毕竟现在淮河下游和上游基本都在南楚的控制之下。如果战事顺利,等谢冲身上有了功,权势地位自然也是水涨船高。
谢况当然是看重自己的四弟,才将主帅一职交给他。只是谢冲并不懂得兄长的良苦用心。
“为父……如果有个三长两短,义远、义逾他们……就拜托你了。你是长兄,义道。”
谢冲语重心长,仿佛要上的不是战场而是刑场一般。谢义道见父亲严肃,也认真起来。
“儿子明白。”
谢宜瑶坐在角落里,只抿了几口酒,她是不敢在江夏王府喝醉的,因此很是节制。江夏王一家酩酊之间,唯独她清醒着,旁观这场乱局。
“嘁。”
谢宜瑶向声音的源头望去,只见谢义远坐在谢冲的另一边,面色不虞。
想来谢义远对于谢冲过分看重长兄谢义道是心有不满的,谢宜瑶倒是很佩服他这一点,虽然是次子,但将父亲的重视和宠爱视作理所应当,如果做不到,那便是谢冲欠他的。
在这一点上,她和他倒有点相似。
谢宜瑶也不会因为自己是女儿,就觉得谢况可以顺理成章地忽视她,偏心其他的孩子,所以这么多年来才会对谢况有诸多不满。
但谢宜瑶理智上知道,无论她再怎么努力,她在谢况那里永远是比不过阿弟们的,所以她也早就不再强求。
而谢义远还陷入在天真的期待当中,不知道谢冲对他的态度。前世后来谢义道早逝,谢冲悲痛万分的同时,还想将世子之位传给爱妾所生的三子谢义逾,而非谢义远。
谢宜瑶悄悄走到谢义远身边,好言好语劝道:“义远,你也去和你阿父说说话吧,嗯?”
谢义远纠结了片刻,还是听取了她的意见。虽然感情不是靠努力就可以获得的,但他要想得到谢冲作为父亲的宠爱,也不能单坐在那里翘首以待,必须要付出努力才行。
“阿父,我也敬你一杯,祝愿大楚军队旗开得胜,打得燕人抱头鼠窜……呃……”
谢义远不会说漂亮话,刚一开口便词穷了。
“不学无术,以致今日!”谢冲狠狠指着谢义远,然而随即又突然变换表情,温声细语地说道:“但好歹有一片孝心……我不在京城这段时间,你可得乖乖的。否则等我回来收拾你!”
谢义远勉强拿稳了酒杯,他还是畏惧父亲的。
“是,是。都听阿父的。”
谢冲的三子谢义逾年幼,喝了一点点酒就晕乎乎的,被他阿母带回房休息了。王妃徐氏也向来不喜欢这些场合,也早就先行离开。
席间不剩下几个人了,谢宜瑶自知不该久留,也告辞回家。
临走前,谢宜瑶回头看了眼谢冲和他的两个性情迥异的儿子。他们家的内事她管不着,也不想管,毕竟谢冲是她要复仇的对象之一,这样的处境对她更为有利。
只是,不知道她和谢况的那些事,在旁人眼中也会是如此荒唐吗?
……
“江夏王居然怯战到了这种程度。”
“他向来如此。”
晚风从窗户掠过书房,带来一丝凉爽,灯影幢幢下,谢宜瑶和沈蕴芳正在舆图前促膝长谈。
沈蕴芳手指在舆图上划过,分析着局势:“可合肥应当不难拿下。贵主你看,如今淮南上游有义阳,下游有凤阳,而且春夏季节多雨闷热,对北兵作战不利。”
“贪生怕死乃人之常情。毕竟生死一瞬,上了战场自然会有不一样的考量。我先前不愿趁此挑拨江夏王和皇帝的关系,正是想到他的性格。”
谢宜瑶多少能理解一点谢冲的心境。
不过理解并不代表认同。
沈蕴芳似乎很是头大:“将领对战局的影响不可忽视,我总觉得江夏王是个不稳定因素,希望不要出岔子才好。”
“但愿如此吧……”
谢冲有多不可靠,谢宜瑶前世可是切身领略过了,所以她也想早点除掉这个不稳定的因素。
但不是现在。
既然谢况此举是给谢冲立功的机会,这个主帅可就非谢冲不可了,不可能会改变主意。
谢冲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北伐的成败,谢宜瑶还不至于拿此等攸关国本的大事作她计划的一环。
正好军事上的具体安排,谢况不会主动和谢宜瑶说,她怕他起疑心,也不主动问。谢冲作主帅,她还能从谢冲那里想尽办法问来一些细节,也算是因祸得福了。
谢宜瑶继续分析局势:“父皇他还是有拿回淮南的决心的,给江夏王派的副将是个能征惯战,有了他的辅佐,我看江夏王还是有八成可能顺利合肥收复、寿阳,甚至有机会窥探青州。”
沈蕴芳认可:“而且北燕并吃不准南楚到底会从哪些地方进攻,多路并进的情况下,他们总要有利益取舍的。”
沈蕴芳的食指顺着长江的方向从上游到下游,如今由东到西,南楚都有部署。
谢宜瑶点点头,接着说道:“周禄出任雍州刺史后练兵秣马,南方还有在荆州的谢凝作后盾,直接虎视眈眈地威胁着洛阳,北燕不敢派出太多兵力到淮河下游的。这些消息还是江夏王告诉我的,可见他并不是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只是惜命罢了。”
谢况先前调兵遣将了一番,现在已经初有成效。而除了屯兵荆襄的周禄、谢凝,被调回京城的郭遐此次又得到了立功的机会,将要跟着谢冲一起出发,驻守姑孰一带,听候调遣。而从襄阳回来的谢冰现在则在京口练兵,京城则由谢况的另一心腹陆渊来守卫。
虽然北伐表面上跟她一个公主毫无关系,但战争中的每一环都会直接影响到朝堂局势,谢宜瑶不得不时刻关注其走向。
分析到此,谢宜瑶和沈蕴芳对北伐前几战还是比较乐观的,至少收服淮南失地的问题不大。
“郭遐、陆渊这些寒门庶族出身的武将,能有今天的地位都是靠着战功和忠心,就算不能打胜仗,也不会反过来害他。所以虽然两年前义阳被围的时候,郭遐没有听从诏令出兵,也没有被皇帝彻底抛弃。真要上战场他还是要靠这些人,世家子弟既没几个靠得住的,也大都不瞧不起用兵一事。”
“可这并非长久之计。这些心腹总有生老病死的一天,而他们的后代未必能有一样的才干和一样的忠心。”
谢况何尝不知道?所以才要广纳人才。
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问题。
谢宜瑶并不在乎,只说:“这就不是我们该操心的事了。”
相反,这对于谢宜瑶来说还算是件好事。
谢况身边真正的心腹越少,她到时候行事的阻力就越小。
所以,真的为谢况推荐可用的人才什么的,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