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敬尧记得,那是他十七岁夏日里的一天。一切都像极了平常,不早不晚地起床,随便吃点什么,然后坐在陈幼梧身边,开始写那永远看不到尽头的作业。
如果不是邮递员忽然来到他家楼下,呼喊他的名字,他会这样平静地过上一整个暑假,甚至一整个高中生活,或者可能是整个学生生涯。
听到邮递员的声音,他最初只是略略地吃了一惊,并没有把这叫声与别的什么重要的事联系在一起。
当他手中托起那厚厚的信封时,也还不能意识到,这封信,将改变他未来一生的轨迹。
也正是这封信,恶毒地宣告了他十几年来平静安宁的生活的终结,将他再一次拖入命运般不可逆转的深渊。
跟后来的所有事相比,那封信简直毫无营养。像一个最啰嗦不过的人在重复着一句意义简明的话。
所以,十多页信纸沉甸甸又轻飘飘的内容加起来,也比不过他看到落款的那一刻的震撼——
它,这封古怪的信,它竟来自他十四年未曾谋面的父亲。
父亲——这一个模糊的身影,在经历了十四年的沉寂后,又一次卷土重来。
时隔这许多年,他对这突然出现的父亲已经唤不起一丝一毫的亲情,只剩下无限的震惊和错愕。
他以为,这个人早已与他无关。
他把这封信又颠来倒去地读了许多遍。慢慢地,手心中沁出的汗把信纸染得潮湿,把本不清晰的钢笔字晕得更加模糊。
信里写了很多过去十四年的事情,比如他离开青岛之后去了哪里,又在哪个城市落脚经商,在哪里重新成家立业,现在又在哪里写这封信。
可这对他而言都不重要——就如同四五年前母亲仍在身旁时他只想有这样一个人来替他们承受苦难一样,他从未在乎过这个人究竟是谁,甚至也不在乎这个人究竟同自己有什么关系。有,就够了。
于他而言,最重要的是,他忽然成了真正的一个有父亲的人了。
他愉悦地跳回到自己屋去,很快地提笔拟起了回信。
许敬尧想要写得如他收到的那封信一般厚重,但在心中算了算,却并没有那样多的钱可以用作邮费,于是只好匆匆地写了一些重要些的内容,譬如现今独自一人的生活,譬如无论如何仍然拮据的经济状况,譬如对突然出现的父亲的好奇……
这些内容,值他一个月的零花钱。
后来,他不止一次地回忆起这件事,却始终觉得奇怪无比:
父亲是怎么知道自己的住址的?
他一走十四年,为什么还要再来找他?
为什么自己那时毫无防备,便断然相信这封信出自生父之手?
为什么对这个从未有过记忆的人,却充满好奇与向往?
而一切当中,最奇怪的是,他为什么选择,对陈幼梧瞒下了这件事?
是为了表达对数年前那次被隐瞒的不满,抑或是因为……
他长大了?
这世间有太多的巧合与偶然,它们相互交错又彼此重合,最后的一切都仿佛是命中注定。而当这些偶然都恰好碰撞在一起,就成了他们之间隔阂的开始。
不知为何,可能是出自一个少年的别扭的情感吧,踌躇再三,他竟然选择了把这件事告诉了平时很少说话的阿姐,而不是告诉她——
许敬尧至今都记得自己那时指尖冰凉而掌心布满汗水、两颊涨得通红、说话也结结巴巴的样子,而那天的阿姐只是微微一笑,不知真心还是敷衍地说:
“恭喜你呀。”
少年就是那么不可理喻的生物。笨拙,鲁莽,又傻又可怜。他以为自己藏得很好,可是在成年人眼中,不过是小丑般的惺惺作态。
得到阿姐的祝福,他于是很快乐地飘走了,用最若无其事的姿态,开始另一场漫长的等待。
父亲的第二封信很快来了,跟着是第三封。
信里的内容兜兜转转,时而说起他出生前父母漂泊不定的经历,时而又提到很多他从商多年以来的事,时而也用相当遗憾的笔调,来叙述独自一人白手起家如今只能独守家业的悲哀——
他终于品出一些别的意思:
父亲希望能把他带回那个他出生的城市,跟随他一起经商,并且继承财产。
他怔住了。
一个从记事以来再没有见过的男人,突然来信说要带你去一个陌生的城市经商,谁会愿意?
他从来没想过要离开青岛,没想过有朝一日会跟父亲远走高飞,更没想过要走父母的老路。
许敬尧一直以为自己可以安安心心、本本分分地找份普通工作,挣一份足够生活的小钱,然后平凡地生活,直到逝去。
可万万没想到,天不遂人愿。
眼下母亲失踪已四年,父亲忽然将一份完全未知的工作甩到他面前,冠以血缘亲情之名,他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
心神不宁,他于是并不是很想再回信了,因为不知道该如何回复父亲热情的邀请,更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些沉睡了十几年又卷土重来的乱事。
“这一切,本不该由我来承受的吧?”
他是很想逃的,可是逃不掉。
一对不负责任的父母,一个随风飘荡的城市,一堆紧绷而忧郁的童年碎片,一段孤独而沉默少年时光,早就已经注定他会有面对这种情况的一天。
对别的孩子来说这是天崩地裂,但是对于他,对于许敬尧而言,只不过是让生命变得更加扭曲的又一个路口而已。
无论走向何方,其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他不是个做事果断的人。母亲受难那两年他就是这样,迷恋上阿姐这两年他依然是这样。
父亲没有第四封信寄来,他也就这么拖着,不给回信,不读来信,时间久了就渐渐刻意地淡忘了这些事。
如果不是那一个下午,他被人突然叫出教室,做梦他也想不到这件事会这么复杂。
那是个冬天的下午。
青岛的冬天是风的季节。满世界的风从这头狂奔到那头,再一路横冲直撞,几乎让世间所有的方向都失去了意义。没有来过青岛的人,常常要说这里冬暖夏凉,可绝没有哪一个城市会比青岛冬天的风更加猛烈、更加刺骨。没有经过这样的风,便不会理解书里人们常常把风比作刀子的用意。站在风里,浑身上下便都如刀割一般地痛。
就是在这样的天气里,许敬尧望向水汽弥漫的窗外,不禁紧了紧自己的衣领,这才一头扎入寒风当中。
寒风里站着一个身材高挑的女人。
他眯着眼瞧了半天,确定自己从未见过这个浓妆艳抹、衣着风俗而又不算过分年轻的人,可是这个女人却一直用一双狭长的眼睛充满敌意地斜睨着他,叫他一时间有些犹豫,不知是不是该再向前一步。
那女人见他不敢动,似乎心下一横,双眼一瞪,柳眉倒竖,张开一张抹得艳红的小嘴,倒是先发难了:
“哟,你就是他扔在这儿不要的那个小孩吗?和他长得还真不像呢。”
他一愣,很快反应过来她口中的“他”正是他的父亲。
女人话说得很粗,可是并不能使他感到愤怒,因为他分明可以看到对方眼睛里的强作镇定——不仅不愤怒,还使他想到更多问题——
这个女人,与他的父亲又是什么关系?
显然是不清不楚的关系。
他不是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那种人,看到这种场景,很自然地就会联想起曾经看过的许多琼瑶剧——他青春期以来才得以看得到的产物。
虽然影视作品与现实并不能完全画上等号,但这种事,任你怎么想,实在也没有第二种可能性——这女人来,为的一定是他父亲的钱。
爱情?
不可能的,成年人的爱情,才值几个钱呢。
许敬尧猜到,他可以威胁到这个女人只能说明一点:她虽然摆出了一副理所应当的样子,实际上却压根没有继承财产的权利——
换句话说,未婚。
把柄抓到手了,问题是怎么用。
他从小长到这么大没怎么说过粗话,也从来没有试过回应这么生硬的挑衅。不过看到女人这副有些气急败坏的样子,看到一个远远不如自己的低劣对手,他几乎是无师自通地学会了最恶劣的嘲讽。
自从这一刻起,这项恶劣而狠毒的本事,便如影随形地伴着他,逐渐成为了他无法克制的一项本能,不知从哪一天起,他自己也被它所吞噬了,而成了恶毒的化身。
“不像么?可是再不像,我还是他儿子,可以合法继承他的财产的。”
他看向女人颤抖的嘴角,戏谑地说,“可是你呢?根本没有和他结婚吧?没名没分、死皮赖脸地粘着人家,赔尽脸面还捞不到一点钱,只是想想就够可怜的了。”
女人的脸红一阵白一阵,想要骂回来,又找不到合适的由头,末了只能一跺脚,骂道:
“小赤佬!”
她转身欲走,接着又想起什么似的,迅速转过身来,吊着嗓门叫道:
“你不要真的以为你爸爸多爱你吧?哈!要不是你是个囝仔,要不是为了他自己的钱,他怎么会要你呢!”
是啊,他怎么会要你呢!
这句话就如同一把刀,狠狠地捅进了他毫无防备的心里。
后来的二十年里,他再也想不起自己是如何回到的教室,只记得那天的风很大,夜很冷,回家路上,街上的路灯全灭了,当天晚上他就发了高烧,浑身上下就像块扔在火焰中的冰,冰冷又滚烫,烧了整整四天才退。
哪怕被一个从不曾正视过自己的人抛弃,也会痛么?
如果不是邮递员忽然来到他家楼下,呼喊他的名字,他会这样平静地过上一整个暑假,甚至一整个高中生活,或者可能是整个学生生涯。
听到邮递员的声音,他最初只是略略地吃了一惊,并没有把这叫声与别的什么重要的事联系在一起。
当他手中托起那厚厚的信封时,也还不能意识到,这封信,将改变他未来一生的轨迹。
也正是这封信,恶毒地宣告了他十几年来平静安宁的生活的终结,将他再一次拖入命运般不可逆转的深渊。
跟后来的所有事相比,那封信简直毫无营养。像一个最啰嗦不过的人在重复着一句意义简明的话。
所以,十多页信纸沉甸甸又轻飘飘的内容加起来,也比不过他看到落款的那一刻的震撼——
它,这封古怪的信,它竟来自他十四年未曾谋面的父亲。
父亲——这一个模糊的身影,在经历了十四年的沉寂后,又一次卷土重来。
时隔这许多年,他对这突然出现的父亲已经唤不起一丝一毫的亲情,只剩下无限的震惊和错愕。
他以为,这个人早已与他无关。
他把这封信又颠来倒去地读了许多遍。慢慢地,手心中沁出的汗把信纸染得潮湿,把本不清晰的钢笔字晕得更加模糊。
信里写了很多过去十四年的事情,比如他离开青岛之后去了哪里,又在哪个城市落脚经商,在哪里重新成家立业,现在又在哪里写这封信。
可这对他而言都不重要——就如同四五年前母亲仍在身旁时他只想有这样一个人来替他们承受苦难一样,他从未在乎过这个人究竟是谁,甚至也不在乎这个人究竟同自己有什么关系。有,就够了。
于他而言,最重要的是,他忽然成了真正的一个有父亲的人了。
他愉悦地跳回到自己屋去,很快地提笔拟起了回信。
许敬尧想要写得如他收到的那封信一般厚重,但在心中算了算,却并没有那样多的钱可以用作邮费,于是只好匆匆地写了一些重要些的内容,譬如现今独自一人的生活,譬如无论如何仍然拮据的经济状况,譬如对突然出现的父亲的好奇……
这些内容,值他一个月的零花钱。
后来,他不止一次地回忆起这件事,却始终觉得奇怪无比:
父亲是怎么知道自己的住址的?
他一走十四年,为什么还要再来找他?
为什么自己那时毫无防备,便断然相信这封信出自生父之手?
为什么对这个从未有过记忆的人,却充满好奇与向往?
而一切当中,最奇怪的是,他为什么选择,对陈幼梧瞒下了这件事?
是为了表达对数年前那次被隐瞒的不满,抑或是因为……
他长大了?
这世间有太多的巧合与偶然,它们相互交错又彼此重合,最后的一切都仿佛是命中注定。而当这些偶然都恰好碰撞在一起,就成了他们之间隔阂的开始。
不知为何,可能是出自一个少年的别扭的情感吧,踌躇再三,他竟然选择了把这件事告诉了平时很少说话的阿姐,而不是告诉她——
许敬尧至今都记得自己那时指尖冰凉而掌心布满汗水、两颊涨得通红、说话也结结巴巴的样子,而那天的阿姐只是微微一笑,不知真心还是敷衍地说:
“恭喜你呀。”
少年就是那么不可理喻的生物。笨拙,鲁莽,又傻又可怜。他以为自己藏得很好,可是在成年人眼中,不过是小丑般的惺惺作态。
得到阿姐的祝福,他于是很快乐地飘走了,用最若无其事的姿态,开始另一场漫长的等待。
父亲的第二封信很快来了,跟着是第三封。
信里的内容兜兜转转,时而说起他出生前父母漂泊不定的经历,时而又提到很多他从商多年以来的事,时而也用相当遗憾的笔调,来叙述独自一人白手起家如今只能独守家业的悲哀——
他终于品出一些别的意思:
父亲希望能把他带回那个他出生的城市,跟随他一起经商,并且继承财产。
他怔住了。
一个从记事以来再没有见过的男人,突然来信说要带你去一个陌生的城市经商,谁会愿意?
他从来没想过要离开青岛,没想过有朝一日会跟父亲远走高飞,更没想过要走父母的老路。
许敬尧一直以为自己可以安安心心、本本分分地找份普通工作,挣一份足够生活的小钱,然后平凡地生活,直到逝去。
可万万没想到,天不遂人愿。
眼下母亲失踪已四年,父亲忽然将一份完全未知的工作甩到他面前,冠以血缘亲情之名,他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
心神不宁,他于是并不是很想再回信了,因为不知道该如何回复父亲热情的邀请,更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些沉睡了十几年又卷土重来的乱事。
“这一切,本不该由我来承受的吧?”
他是很想逃的,可是逃不掉。
一对不负责任的父母,一个随风飘荡的城市,一堆紧绷而忧郁的童年碎片,一段孤独而沉默少年时光,早就已经注定他会有面对这种情况的一天。
对别的孩子来说这是天崩地裂,但是对于他,对于许敬尧而言,只不过是让生命变得更加扭曲的又一个路口而已。
无论走向何方,其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他不是个做事果断的人。母亲受难那两年他就是这样,迷恋上阿姐这两年他依然是这样。
父亲没有第四封信寄来,他也就这么拖着,不给回信,不读来信,时间久了就渐渐刻意地淡忘了这些事。
如果不是那一个下午,他被人突然叫出教室,做梦他也想不到这件事会这么复杂。
那是个冬天的下午。
青岛的冬天是风的季节。满世界的风从这头狂奔到那头,再一路横冲直撞,几乎让世间所有的方向都失去了意义。没有来过青岛的人,常常要说这里冬暖夏凉,可绝没有哪一个城市会比青岛冬天的风更加猛烈、更加刺骨。没有经过这样的风,便不会理解书里人们常常把风比作刀子的用意。站在风里,浑身上下便都如刀割一般地痛。
就是在这样的天气里,许敬尧望向水汽弥漫的窗外,不禁紧了紧自己的衣领,这才一头扎入寒风当中。
寒风里站着一个身材高挑的女人。
他眯着眼瞧了半天,确定自己从未见过这个浓妆艳抹、衣着风俗而又不算过分年轻的人,可是这个女人却一直用一双狭长的眼睛充满敌意地斜睨着他,叫他一时间有些犹豫,不知是不是该再向前一步。
那女人见他不敢动,似乎心下一横,双眼一瞪,柳眉倒竖,张开一张抹得艳红的小嘴,倒是先发难了:
“哟,你就是他扔在这儿不要的那个小孩吗?和他长得还真不像呢。”
他一愣,很快反应过来她口中的“他”正是他的父亲。
女人话说得很粗,可是并不能使他感到愤怒,因为他分明可以看到对方眼睛里的强作镇定——不仅不愤怒,还使他想到更多问题——
这个女人,与他的父亲又是什么关系?
显然是不清不楚的关系。
他不是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那种人,看到这种场景,很自然地就会联想起曾经看过的许多琼瑶剧——他青春期以来才得以看得到的产物。
虽然影视作品与现实并不能完全画上等号,但这种事,任你怎么想,实在也没有第二种可能性——这女人来,为的一定是他父亲的钱。
爱情?
不可能的,成年人的爱情,才值几个钱呢。
许敬尧猜到,他可以威胁到这个女人只能说明一点:她虽然摆出了一副理所应当的样子,实际上却压根没有继承财产的权利——
换句话说,未婚。
把柄抓到手了,问题是怎么用。
他从小长到这么大没怎么说过粗话,也从来没有试过回应这么生硬的挑衅。不过看到女人这副有些气急败坏的样子,看到一个远远不如自己的低劣对手,他几乎是无师自通地学会了最恶劣的嘲讽。
自从这一刻起,这项恶劣而狠毒的本事,便如影随形地伴着他,逐渐成为了他无法克制的一项本能,不知从哪一天起,他自己也被它所吞噬了,而成了恶毒的化身。
“不像么?可是再不像,我还是他儿子,可以合法继承他的财产的。”
他看向女人颤抖的嘴角,戏谑地说,“可是你呢?根本没有和他结婚吧?没名没分、死皮赖脸地粘着人家,赔尽脸面还捞不到一点钱,只是想想就够可怜的了。”
女人的脸红一阵白一阵,想要骂回来,又找不到合适的由头,末了只能一跺脚,骂道:
“小赤佬!”
她转身欲走,接着又想起什么似的,迅速转过身来,吊着嗓门叫道:
“你不要真的以为你爸爸多爱你吧?哈!要不是你是个囝仔,要不是为了他自己的钱,他怎么会要你呢!”
是啊,他怎么会要你呢!
这句话就如同一把刀,狠狠地捅进了他毫无防备的心里。
后来的二十年里,他再也想不起自己是如何回到的教室,只记得那天的风很大,夜很冷,回家路上,街上的路灯全灭了,当天晚上他就发了高烧,浑身上下就像块扔在火焰中的冰,冰冷又滚烫,烧了整整四天才退。
哪怕被一个从不曾正视过自己的人抛弃,也会痛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