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稳有力的心跳声在胸膛里响起,连已经麻木的疼痛一并退去,雁惊烛终于从一片暗色空寂中脱身。
“没想到你是天品根骨。”坐在窗边的江辞归扯出一个笑来,眼中木然。
雁惊烛似乎猜到了什么,惨淡地笑了下:“多谢。”
“谢叶疏白吧,他救的你。”江辞归犹豫片刻又添一句:“他去历练了,说是举手之劳不必言谢。”
雁惊烛与少言寡语的叶疏白只有几面之缘,算不上熟,她点了点头往外走去:“今日恩情,我记下了。”
雁惊烛的下颌沾了血,衣裳还是中秋那身,几日未进食使她脚步虚浮,面色白的凄惨。
秋风添寒,长宁镇里哭声与唢呐不停,随便一阵风都能把漫街的纸钱刮到眼前,雁惊烛靠着棺材坐下,脊骨抵得生疼。脑中中秋的月与身披银辉的腾蛇不断将她绞入地狱,哭嚎声步步紧逼,雁惊烛不断抠挖着门槛,她闻到了血腥味,指尖的疼痛将她拉回现实。
雁惊烛毫无颜色的脸对着鲜血淋漓的手,颤抖着一根根拔出扎在其中的木刺。刺目的红让她在滔天恨意里抓住一线清明,她没死,她的天品根骨会是中最好的刃。以怨报怨,以杀止杀是她的路。雁惊烛入道了,在她多次叩问不得其法后。
雁惊烛浑身的灵力被倒抽至灵台,原本空无一物的灵台上,模糊的光晕里迅速结出一把猩红的剑,凡间稀薄的灵气在唢呐声里疯狂挤入她的筋脉,为剑灵附上铮铮嗡鸣。
不断被抽干的筋脉似枯旱的田地,雁惊烛痛到失力,冷汗浸湿了衣衫,干涸的血迹被晕染开来,如一朵朵奇诡的花。
浮光掠影渐渐消退,恢复意识时,院里钻出一只白狐,雁惊烛擦了下眼睛,哑声道:“别变成人好吗,就这样呆一会儿。”
姬焱一僵,继而走到她身边,贴着雁惊烛坐下。雁惊烛把头深深埋进臂弯,抽噎声收得细碎。
姬焱想起被猎人抓去的幼崽,也是这般模样,蜷缩、无助。
姬焱从未见过这样的雁惊烛,他们相识于一场秘境。
每至岁末,仙首历修便会提前一月开启五个秘境,这是一年里最后一次进秘境的机会,也是天下修士最容易得到的机会。
修仙界称它为岁礼境,是仙首历修给修士的礼。岁礼境不拒来人,只按天、地、玄、黄、末分了等级,只要验明根骨就能入内。
秘境内有灵草灵兽,也有功法仙器,若是运气好些收获多,把用不上的换了灵石,几年的花销都不用愁。
顶级仙门或许会因为岁礼境内资源平平不去凑热闹,小宗门和散修是一定会去的。
雁惊烛年年都去,这比她入猎区赚得多了不止一星半点,谁都不会和钱过不去,她由衷感谢历修。
开境那天人满为患,逐鹿阵前人头攒动,修士们却不约而同避开阵前的一角,让出一片空地,那里站着驻守秘境的年轻修士。
那人穿一身白,用同色发带束了发,面容俊美霜寒却有几分未退的少年气,一对眼眸是乌沉沉的黑,周身有一触即发的锐意。雁惊烛瞧了一眼,无端想到生于悬崖的负雪孤竹。
排队等候时雁惊烛听前面两个穿着宗门弟子服的女修士说他叫叶疏白,天品根骨十六岁便入道,于剑道上有超凡天赋,获仙首青眼未拜入仙门,极有可能得历修传承。
听到天品根骨雁惊烛是羡慕的,但后半句十六岁入道让她忍不住在心中问候了老天。
根骨是天生的,入道却是各凭本事,测出根骨拜入仙门只能算上路,入道才是真正的入门。而修士大多会在三十岁左右才能隐约窥见自己的道,那是清楚无误审视小半人生所明悟的机缘,一种玄妙的直觉。
雁惊烛没忍住冷着脸又看了一眼,正好瞥见叶疏白右边耳垂处一枚闪着细碎亮光的黑色耳坠。这抹暗色如白纸上的墨痕,冰面上的裂隙,粗看与叶疏白格格不入,再看又相得益彰,似他未敛尽的锋芒。
修士五感远超凡人,更别说天品根骨的叶疏白,雁惊烛想的入神盯得太久被当场抓获。对上那双平静无波的眼时她心中一跳,面无表情地装作发呆,直到叶疏白移开视线。
等到入境雁惊烛都没再看叶疏白一眼,不管他信不信,当不当一回事,雁惊烛只想给自己留个体面。
末等岁礼境产出多为末品,只有少数的黄品资源,雁惊烛就是为着少数的黄品来的。原因无他,虽然黄品资源她用不上,但是得分高,每个岁礼境得分前三甲另有彩头,且天地玄黄末的彩头一视同仁,能换很大一笔灵石。上次她的得分排第四,与奖项失之交臂。
今年她更有把握,岁礼境的布局年年不同,雁惊烛被传到了一处幽谷,天光被浓雾掩得只余几分,头顶是扭曲如巨蟒的参天大树,纠结的枝干像挣扎着寻求出口的困兽,满是沟壑的树皮里丛生阴绿的蕨草。
雁惊烛放出五感先采了一株随处可见的生血草暗示自己已经开张,凝着露水的草叶在她的袖口泅出湿痕。她得尽快离开这个地方,仲冬的湿寒过于影响状态。
荒草丛生雾霭沉沉,谷中根本无路可走,雁惊烛拿出罗盘,指针却失控一般乱转,提示活物方位的刻纹同时亮起。
真是邪门,雁惊烛踩着草叶换了个位置再测,结果还是相同。她正要原路返回时感受到了一丝不对劲,有什么东西顺着她来的路跟来了,同时罗盘的探物针终于停了下来,直指她的来路。
雁惊烛抽出配剑,凝神静候,她察觉到活物越来越近,目之所及却空无一物,只有虚浮在空气中的细小水汽。
不对劲,放出的灵识不断提示她危险的靠近,雁惊烛下意识用剑尖挑开倒伏在地上的茎叶,只见露出的褐色泥地上有一只亮橙色的眼。雁惊烛猛然后撤。
与此同时那物直立而起,竟比人还高出一头,雁惊烛终于看清了它的全貌,是橙腹黑背的矛蛇,她后知后觉地惊出一身冷汗。
雁惊烛避过蛇口果断将灵力注入剑中,不断阻挡直冲脸面的菱形蛇头,有了灵力的加持剑芒外拓,不时在蛇身划出道道破口。
由于警惕矛蛇的毒牙雁惊烛打的很小心,攻势也以闪避为主,直到矛蛇露出破绽,雁惊烛才劈下它的头颅用剑将它钉在地上。
待蛇眼失去了生气雁惊烛才将它装进储物袋,而后硬着头皮将还在扭动的身体收了进去。
矛蛇为黄品灵兽,群居,发现一只说明周边有它们的栖息地,雁惊烛虽然想要彩头,但更惜命,比起橙腹矛蛇她有更稳妥的选择。
但苦于没有出路,而晦暗不清的草丛很有可能潜伏着更多的矛蛇。
雁惊烛抬眼看了看高处至少有一丈宽的枝干,当即踩了上去。
得益于粗糙的树皮,上面的路还算好走,雁惊烛扫了眼树下顿时头皮发麻。不知何时无数橙腹矛蛇竖立在暗绿的草木间,如老者的拐杖整齐划一地仰头盯着她。而她方才站立的地方密度最大,有数十只之多。
雁惊烛前行几步再低头看,那些蛇竟然吐着信子聚在一起在树下跟着她移动。
像是在等她失足,这个想法让人不寒而栗。丁宁边走边关注脚下,发现每到暗处蛇便会少一些,而到亮出就会有新的蛇跟上来。
为验证这个猜想,雁惊烛试着一直往暗处走,果然跟着她的蛇少了近半。但她发现了异常,雁惊烛停下脚步,她站的高难以判断是否是自己多心,在她看来留下的蛇少了,但似乎……变大了。雁惊烛屏住呼吸,仔细分辨,原先纷杂细碎的嘶嘶声清晰了许多,也更重了。
雁惊烛望向更深处的浓雾,那里面有什么可想而知。不能再走了,雁惊烛用剑削下一片蕨草,飘落而下时再一次验证了她的猜测,蛇变大了,最先的橙腹矛蛇头只有刚刚那片蕨叶一半大,现在还比叶片大上些许。
末等的岁礼境不至于让人陷入死境,雁惊烛静下心来思考。既然越往暗处蛇越大,而越亮的地方蛇越小。她想起自己初来的地方,那里往南有一条暗沟,但比别处亮些。
原本她在地上为了避险放弃了去南边,现在她在树上,可以走一遭。雁惊烛当即调转了了方向,果然不出她所料,跨过那条暗沟,雾气稀薄了些许,但脚下的蛇群如密密麻麻的虫蚁,让人毛骨悚然。
雁惊烛在树上坐下,削落树叶未惊扰蛇群,她又徒手摘了揉成一团扔下,这次蛇群有了反应,聚向叶团再散开,最后她从纳戒里拿出火折子将新摘的叶团烤得火热,丢下时蛇群直冲叶团撕咬。
雁惊烛再往前走了五里地,直到天光大亮,蛇群果然消失了,扭曲的树枝也越来越细。她下地拿出罗盘看了片刻,蹲守在灌木丛边,捉了一只末品的肥硕地鼠,用困兽笼装了原路返回。
雁惊烛有了个主意,她在幽谷的最南侧挑了个稳妥的树杆盘腿坐下,天光不至于太暗,而下面的蛇又是刚好够得上黄品的小灵兽。
计算好位置雁惊烛削尖了树枝钉入主干,将装着地鼠的笼子悬挂在上方,地上的橙腹矛蛇如她所料前赴后继地张嘴去够笼子,地鼠发出尖锐的爆鸣,雁惊烛微微皱着眉头去剁扬起的蛇头。
这一剁就是三天三夜。
守在岁礼境外的叶疏白看着记分玉简上不断攀升至顶的名字,翻开流影镜不由盯着看了一刻钟。
镜中单薄的女子白得与阴沉的幽谷相得益彰,娇美的脸庞上只有冷漠与不耐,瘦削的手稳稳执着剑砍瓜切菜一般麻利斩下蛇头,笼中的田鼠叫得聒噪又卖力。
雁惊烛的分涨了三天,叶疏白每日看一刻。
“没想到你是天品根骨。”坐在窗边的江辞归扯出一个笑来,眼中木然。
雁惊烛似乎猜到了什么,惨淡地笑了下:“多谢。”
“谢叶疏白吧,他救的你。”江辞归犹豫片刻又添一句:“他去历练了,说是举手之劳不必言谢。”
雁惊烛与少言寡语的叶疏白只有几面之缘,算不上熟,她点了点头往外走去:“今日恩情,我记下了。”
雁惊烛的下颌沾了血,衣裳还是中秋那身,几日未进食使她脚步虚浮,面色白的凄惨。
秋风添寒,长宁镇里哭声与唢呐不停,随便一阵风都能把漫街的纸钱刮到眼前,雁惊烛靠着棺材坐下,脊骨抵得生疼。脑中中秋的月与身披银辉的腾蛇不断将她绞入地狱,哭嚎声步步紧逼,雁惊烛不断抠挖着门槛,她闻到了血腥味,指尖的疼痛将她拉回现实。
雁惊烛毫无颜色的脸对着鲜血淋漓的手,颤抖着一根根拔出扎在其中的木刺。刺目的红让她在滔天恨意里抓住一线清明,她没死,她的天品根骨会是中最好的刃。以怨报怨,以杀止杀是她的路。雁惊烛入道了,在她多次叩问不得其法后。
雁惊烛浑身的灵力被倒抽至灵台,原本空无一物的灵台上,模糊的光晕里迅速结出一把猩红的剑,凡间稀薄的灵气在唢呐声里疯狂挤入她的筋脉,为剑灵附上铮铮嗡鸣。
不断被抽干的筋脉似枯旱的田地,雁惊烛痛到失力,冷汗浸湿了衣衫,干涸的血迹被晕染开来,如一朵朵奇诡的花。
浮光掠影渐渐消退,恢复意识时,院里钻出一只白狐,雁惊烛擦了下眼睛,哑声道:“别变成人好吗,就这样呆一会儿。”
姬焱一僵,继而走到她身边,贴着雁惊烛坐下。雁惊烛把头深深埋进臂弯,抽噎声收得细碎。
姬焱想起被猎人抓去的幼崽,也是这般模样,蜷缩、无助。
姬焱从未见过这样的雁惊烛,他们相识于一场秘境。
每至岁末,仙首历修便会提前一月开启五个秘境,这是一年里最后一次进秘境的机会,也是天下修士最容易得到的机会。
修仙界称它为岁礼境,是仙首历修给修士的礼。岁礼境不拒来人,只按天、地、玄、黄、末分了等级,只要验明根骨就能入内。
秘境内有灵草灵兽,也有功法仙器,若是运气好些收获多,把用不上的换了灵石,几年的花销都不用愁。
顶级仙门或许会因为岁礼境内资源平平不去凑热闹,小宗门和散修是一定会去的。
雁惊烛年年都去,这比她入猎区赚得多了不止一星半点,谁都不会和钱过不去,她由衷感谢历修。
开境那天人满为患,逐鹿阵前人头攒动,修士们却不约而同避开阵前的一角,让出一片空地,那里站着驻守秘境的年轻修士。
那人穿一身白,用同色发带束了发,面容俊美霜寒却有几分未退的少年气,一对眼眸是乌沉沉的黑,周身有一触即发的锐意。雁惊烛瞧了一眼,无端想到生于悬崖的负雪孤竹。
排队等候时雁惊烛听前面两个穿着宗门弟子服的女修士说他叫叶疏白,天品根骨十六岁便入道,于剑道上有超凡天赋,获仙首青眼未拜入仙门,极有可能得历修传承。
听到天品根骨雁惊烛是羡慕的,但后半句十六岁入道让她忍不住在心中问候了老天。
根骨是天生的,入道却是各凭本事,测出根骨拜入仙门只能算上路,入道才是真正的入门。而修士大多会在三十岁左右才能隐约窥见自己的道,那是清楚无误审视小半人生所明悟的机缘,一种玄妙的直觉。
雁惊烛没忍住冷着脸又看了一眼,正好瞥见叶疏白右边耳垂处一枚闪着细碎亮光的黑色耳坠。这抹暗色如白纸上的墨痕,冰面上的裂隙,粗看与叶疏白格格不入,再看又相得益彰,似他未敛尽的锋芒。
修士五感远超凡人,更别说天品根骨的叶疏白,雁惊烛想的入神盯得太久被当场抓获。对上那双平静无波的眼时她心中一跳,面无表情地装作发呆,直到叶疏白移开视线。
等到入境雁惊烛都没再看叶疏白一眼,不管他信不信,当不当一回事,雁惊烛只想给自己留个体面。
末等岁礼境产出多为末品,只有少数的黄品资源,雁惊烛就是为着少数的黄品来的。原因无他,虽然黄品资源她用不上,但是得分高,每个岁礼境得分前三甲另有彩头,且天地玄黄末的彩头一视同仁,能换很大一笔灵石。上次她的得分排第四,与奖项失之交臂。
今年她更有把握,岁礼境的布局年年不同,雁惊烛被传到了一处幽谷,天光被浓雾掩得只余几分,头顶是扭曲如巨蟒的参天大树,纠结的枝干像挣扎着寻求出口的困兽,满是沟壑的树皮里丛生阴绿的蕨草。
雁惊烛放出五感先采了一株随处可见的生血草暗示自己已经开张,凝着露水的草叶在她的袖口泅出湿痕。她得尽快离开这个地方,仲冬的湿寒过于影响状态。
荒草丛生雾霭沉沉,谷中根本无路可走,雁惊烛拿出罗盘,指针却失控一般乱转,提示活物方位的刻纹同时亮起。
真是邪门,雁惊烛踩着草叶换了个位置再测,结果还是相同。她正要原路返回时感受到了一丝不对劲,有什么东西顺着她来的路跟来了,同时罗盘的探物针终于停了下来,直指她的来路。
雁惊烛抽出配剑,凝神静候,她察觉到活物越来越近,目之所及却空无一物,只有虚浮在空气中的细小水汽。
不对劲,放出的灵识不断提示她危险的靠近,雁惊烛下意识用剑尖挑开倒伏在地上的茎叶,只见露出的褐色泥地上有一只亮橙色的眼。雁惊烛猛然后撤。
与此同时那物直立而起,竟比人还高出一头,雁惊烛终于看清了它的全貌,是橙腹黑背的矛蛇,她后知后觉地惊出一身冷汗。
雁惊烛避过蛇口果断将灵力注入剑中,不断阻挡直冲脸面的菱形蛇头,有了灵力的加持剑芒外拓,不时在蛇身划出道道破口。
由于警惕矛蛇的毒牙雁惊烛打的很小心,攻势也以闪避为主,直到矛蛇露出破绽,雁惊烛才劈下它的头颅用剑将它钉在地上。
待蛇眼失去了生气雁惊烛才将它装进储物袋,而后硬着头皮将还在扭动的身体收了进去。
矛蛇为黄品灵兽,群居,发现一只说明周边有它们的栖息地,雁惊烛虽然想要彩头,但更惜命,比起橙腹矛蛇她有更稳妥的选择。
但苦于没有出路,而晦暗不清的草丛很有可能潜伏着更多的矛蛇。
雁惊烛抬眼看了看高处至少有一丈宽的枝干,当即踩了上去。
得益于粗糙的树皮,上面的路还算好走,雁惊烛扫了眼树下顿时头皮发麻。不知何时无数橙腹矛蛇竖立在暗绿的草木间,如老者的拐杖整齐划一地仰头盯着她。而她方才站立的地方密度最大,有数十只之多。
雁惊烛前行几步再低头看,那些蛇竟然吐着信子聚在一起在树下跟着她移动。
像是在等她失足,这个想法让人不寒而栗。丁宁边走边关注脚下,发现每到暗处蛇便会少一些,而到亮出就会有新的蛇跟上来。
为验证这个猜想,雁惊烛试着一直往暗处走,果然跟着她的蛇少了近半。但她发现了异常,雁惊烛停下脚步,她站的高难以判断是否是自己多心,在她看来留下的蛇少了,但似乎……变大了。雁惊烛屏住呼吸,仔细分辨,原先纷杂细碎的嘶嘶声清晰了许多,也更重了。
雁惊烛望向更深处的浓雾,那里面有什么可想而知。不能再走了,雁惊烛用剑削下一片蕨草,飘落而下时再一次验证了她的猜测,蛇变大了,最先的橙腹矛蛇头只有刚刚那片蕨叶一半大,现在还比叶片大上些许。
末等的岁礼境不至于让人陷入死境,雁惊烛静下心来思考。既然越往暗处蛇越大,而越亮的地方蛇越小。她想起自己初来的地方,那里往南有一条暗沟,但比别处亮些。
原本她在地上为了避险放弃了去南边,现在她在树上,可以走一遭。雁惊烛当即调转了了方向,果然不出她所料,跨过那条暗沟,雾气稀薄了些许,但脚下的蛇群如密密麻麻的虫蚁,让人毛骨悚然。
雁惊烛在树上坐下,削落树叶未惊扰蛇群,她又徒手摘了揉成一团扔下,这次蛇群有了反应,聚向叶团再散开,最后她从纳戒里拿出火折子将新摘的叶团烤得火热,丢下时蛇群直冲叶团撕咬。
雁惊烛再往前走了五里地,直到天光大亮,蛇群果然消失了,扭曲的树枝也越来越细。她下地拿出罗盘看了片刻,蹲守在灌木丛边,捉了一只末品的肥硕地鼠,用困兽笼装了原路返回。
雁惊烛有了个主意,她在幽谷的最南侧挑了个稳妥的树杆盘腿坐下,天光不至于太暗,而下面的蛇又是刚好够得上黄品的小灵兽。
计算好位置雁惊烛削尖了树枝钉入主干,将装着地鼠的笼子悬挂在上方,地上的橙腹矛蛇如她所料前赴后继地张嘴去够笼子,地鼠发出尖锐的爆鸣,雁惊烛微微皱着眉头去剁扬起的蛇头。
这一剁就是三天三夜。
守在岁礼境外的叶疏白看着记分玉简上不断攀升至顶的名字,翻开流影镜不由盯着看了一刻钟。
镜中单薄的女子白得与阴沉的幽谷相得益彰,娇美的脸庞上只有冷漠与不耐,瘦削的手稳稳执着剑砍瓜切菜一般麻利斩下蛇头,笼中的田鼠叫得聒噪又卖力。
雁惊烛的分涨了三天,叶疏白每日看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