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久之前啊——”
云亮从旁边拿起已经准备好的竹篾条,用苍老带茧的手熟练灵巧的编动起来,一面慈爱的看向身旁双手托腮粉雕玉琢的小女孩,润嗓开口讲的故事刚开了个头就被打断。
他手上继续捆扎着竹条,被打断后也只是笑笑,耐心的听着云周的话。
“为什么是很久之前?之前听的故事开头也几乎都是这句话,听得耳朵都要起茧了。既是很久之前的事,阿爷怎么会知道?”
小云周长着一对水汪汪的大眼睛,坐在阿爷亲手做的交杌上,不安分前后晃动着身子。
阿爷看着她笑道:“大概是觉得这样说比较可信吧,毕竟世世代代的传说啊、手艺什么的,不就靠着口口相传不断延续传承吗?纵使有的失了真,只要听的人心里愿意相信,真真假假倒也没那么重要了,人这一辈子啊,有些事要分的明白,但更多的事有真有假才更有意思。”
“哦。”云周轻轻点了点头,注意力被阿爷手里已经看出大体框架的灯笼吸引了。
她不像同岁的孩子一般,眼里满是天真,相反,她灵动的亮眸里是十足的机灵活泛,带着远超同龄人成熟。
而她似乎也知道这一点,毫不掩饰的展现自己的聪慧,这一点倒带了些这般年纪的孩子心性。
“那后面呢,阿爷今日要讲什么故事?”
“阿爷让囡囡一打岔,倒有些忘了。”
阿爷手上动作一停,片刻后拍了下腿,又笑着继续说道:“在很久之前,传说有一个世代做灯笼的人,做出的灯笼精妙繁复,但其中最神奇之处不是那高超的手艺,而是她做的灯笼极有灵性,能将点灯之人的心愿通达神明,最终得偿所愿。”
云周瞪大眼睛问道:“这么神奇?”
阿爷点了点头,继续道:“后来这人的亲人逝去了,因为心底的思念太重,她始终放不下那所逝之人,所以耗费数年时间做出一盏灯身无骨、玲珑剔透的灯盏,据说点燃之后风吹不灭、永夜长明,所以被叫做‘长明灯’。”
“天上的神仙被她的诚心所打动,让她记起和所念之人相处的点点滴滴,还真的让她与亲人短暂重逢了。”
他讲着讲着,一侧头见孙女皱着眉头,像是颇为不解,他不由停下问道:“囡囡怎么了?”
云周放下托腮的手,向后撑着身子道:“做了这么多,就只是为了再见一面,真的值得么?要是知道那是最后一面的话,那还不如不要再见呢。”
她扒拉着手指说道:“见了之后又要分开,还日日想着和那人相处的点滴,这不是更加痛苦么?”
阿爷已经在编好的灯笼骨架上糊纸,听到她的话,笑笑道:“大概总有些话想当面说出来吧,毕竟在此之前,谁都不知道哪次相见会是最后一面,若是知道,当然也想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对方。”
“不过还有一个说法,那所逝之人其实是所失之人。是说那做灯人啊,本与爱人彼此相爱,却因阴差阳错世事难料,导致两个人都没能把心里的情意告诉对方。”
“最后两人分隔两地,她心觉不甘不忍抱憾,所以便做此灯以寄相思。”
“据说只要两人彼此相念,此灯便可被点燃,心念绵延不断,此灯便可长明不灭,将二人未能宣之于口的情意传达给对方,所以也叫‘引念灯’,啊,也有叫‘鸳鸯灯’的。”
“相传若是成功点燃,彼此想念的两人终有再见之时,能将彼时的遗憾弥补。”
云周听阿爷说到最后声音渐渐低沉下去,似乎有些伤感。
她不由问道:“阿爷是想到什么了么?”
“是啊,想到当初都怪阿爷太不上心,没尽到自己的责任,否则现在囡囡也不会和我这老头子在这受苦了。”云亮摸了摸云周的头,自责又感慨的说道。
云周是知道的,阿爷和阿奶感情很好,只是阿奶去世的早。
她去世之后阿爷似乎一直走不出来,成日只知道做灯笼,完全不理家里的事,对云周的爹也疏于管教。
她爹小时候就颇能惹事,长大后更是成了不学无术的市井混混。最后她娘受不了就丢下云周自己跑了,云周此后再也没有见到过她。
她爹也依旧成日在外面胡来,最后不知发生了什么,阿爷和他大吵了一架,将云周接走了。
她来之后,阿爷似乎变了个人,照顾云周也一直尽心尽力。
在云周心里,阿爷是一个和蔼善良会讲故事的长辈,也是这世上最疼爱她的人。
所以在听到那番话后,云周跳到阿爷身前摇摇头道:“不,我喜欢跟着阿爷,喜欢听阿爷讲故事。”
阿爷听到云周的话,满是皱纹的眼笑的眯成一条线,手里的灯笼也快收完尾了。
云周看着这灯笼,又想到刚才的故事,喃喃道:“‘引念灯’……阿爷知道这灯笼怎么做么?”
阿爷点点头,又摇摇头,在云周疑惑的目光中缓缓说道:“因这灯笼太过神奇,又是个不知真假的传说,一直以来众说纷纭,大部分人只把它当成个故事听过了就算了。”
“倒是也听过些个那灯笼的做法,不过终究也没人见过实物是什么,更别说将它做出来了。”
阿爷看着云周笑问:“囡囡想做么?”
云周坚定地摇了摇头,道:“我才不会为了一个畏畏缩缩的人,耗那么大力气做盏灯,若是彼此喜欢就要说出来啊。”
“要是一直眼巴巴地等谁的什么破心意,那多傻、多不值得啊!”
“所以就算之后要做那什么‘长明灯’、‘引念灯’的,也只是因为我喜欢、我想做,做给自己看!”
阿爷被小云周的话逗得朗声大笑,手里的灯笼也都做好了。
那灯笼颇为小巧,下面还拴着几根红线,每根线上都穿着一颗指甲盖大小的木珠,看着与云周颇为相配。
他将它递给云周说:“希望阿爷的囡囡之后,能遇到那个彼此心意相通、将心里话都说明白的人。今日阿爷先送给囡囡一盏灯,之后若是囡囡喜欢,就等囡囡自己做。”
几年之后,云周回想起来那个故事,却觉得那故事里的女子是真正勇敢之人。
世上有很多遗憾原不必留,只因两人都放不下自己的身价,觉得先开口的人就输了,这才造成所谓的悲剧。
不过这都是两人自己的选择罢了,既然都不敢迈出那一步,就该对结局早有预料,旁人也不必为之心伤神悲。
只是那个关于长明灯的故事,云周再未听别人提起过,到最后她都不确定是不是真的有这个故事。
其实是有的。
那回环曲折又奇幻动人的传奇故事,之后被人不断地添油加醋增删更改,几经波折流传到后世,也只剩下一句:
长明灯亮,所念成真,
烛灯引路,离人重逢。
云亮从旁边拿起已经准备好的竹篾条,用苍老带茧的手熟练灵巧的编动起来,一面慈爱的看向身旁双手托腮粉雕玉琢的小女孩,润嗓开口讲的故事刚开了个头就被打断。
他手上继续捆扎着竹条,被打断后也只是笑笑,耐心的听着云周的话。
“为什么是很久之前?之前听的故事开头也几乎都是这句话,听得耳朵都要起茧了。既是很久之前的事,阿爷怎么会知道?”
小云周长着一对水汪汪的大眼睛,坐在阿爷亲手做的交杌上,不安分前后晃动着身子。
阿爷看着她笑道:“大概是觉得这样说比较可信吧,毕竟世世代代的传说啊、手艺什么的,不就靠着口口相传不断延续传承吗?纵使有的失了真,只要听的人心里愿意相信,真真假假倒也没那么重要了,人这一辈子啊,有些事要分的明白,但更多的事有真有假才更有意思。”
“哦。”云周轻轻点了点头,注意力被阿爷手里已经看出大体框架的灯笼吸引了。
她不像同岁的孩子一般,眼里满是天真,相反,她灵动的亮眸里是十足的机灵活泛,带着远超同龄人成熟。
而她似乎也知道这一点,毫不掩饰的展现自己的聪慧,这一点倒带了些这般年纪的孩子心性。
“那后面呢,阿爷今日要讲什么故事?”
“阿爷让囡囡一打岔,倒有些忘了。”
阿爷手上动作一停,片刻后拍了下腿,又笑着继续说道:“在很久之前,传说有一个世代做灯笼的人,做出的灯笼精妙繁复,但其中最神奇之处不是那高超的手艺,而是她做的灯笼极有灵性,能将点灯之人的心愿通达神明,最终得偿所愿。”
云周瞪大眼睛问道:“这么神奇?”
阿爷点了点头,继续道:“后来这人的亲人逝去了,因为心底的思念太重,她始终放不下那所逝之人,所以耗费数年时间做出一盏灯身无骨、玲珑剔透的灯盏,据说点燃之后风吹不灭、永夜长明,所以被叫做‘长明灯’。”
“天上的神仙被她的诚心所打动,让她记起和所念之人相处的点点滴滴,还真的让她与亲人短暂重逢了。”
他讲着讲着,一侧头见孙女皱着眉头,像是颇为不解,他不由停下问道:“囡囡怎么了?”
云周放下托腮的手,向后撑着身子道:“做了这么多,就只是为了再见一面,真的值得么?要是知道那是最后一面的话,那还不如不要再见呢。”
她扒拉着手指说道:“见了之后又要分开,还日日想着和那人相处的点滴,这不是更加痛苦么?”
阿爷已经在编好的灯笼骨架上糊纸,听到她的话,笑笑道:“大概总有些话想当面说出来吧,毕竟在此之前,谁都不知道哪次相见会是最后一面,若是知道,当然也想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对方。”
“不过还有一个说法,那所逝之人其实是所失之人。是说那做灯人啊,本与爱人彼此相爱,却因阴差阳错世事难料,导致两个人都没能把心里的情意告诉对方。”
“最后两人分隔两地,她心觉不甘不忍抱憾,所以便做此灯以寄相思。”
“据说只要两人彼此相念,此灯便可被点燃,心念绵延不断,此灯便可长明不灭,将二人未能宣之于口的情意传达给对方,所以也叫‘引念灯’,啊,也有叫‘鸳鸯灯’的。”
“相传若是成功点燃,彼此想念的两人终有再见之时,能将彼时的遗憾弥补。”
云周听阿爷说到最后声音渐渐低沉下去,似乎有些伤感。
她不由问道:“阿爷是想到什么了么?”
“是啊,想到当初都怪阿爷太不上心,没尽到自己的责任,否则现在囡囡也不会和我这老头子在这受苦了。”云亮摸了摸云周的头,自责又感慨的说道。
云周是知道的,阿爷和阿奶感情很好,只是阿奶去世的早。
她去世之后阿爷似乎一直走不出来,成日只知道做灯笼,完全不理家里的事,对云周的爹也疏于管教。
她爹小时候就颇能惹事,长大后更是成了不学无术的市井混混。最后她娘受不了就丢下云周自己跑了,云周此后再也没有见到过她。
她爹也依旧成日在外面胡来,最后不知发生了什么,阿爷和他大吵了一架,将云周接走了。
她来之后,阿爷似乎变了个人,照顾云周也一直尽心尽力。
在云周心里,阿爷是一个和蔼善良会讲故事的长辈,也是这世上最疼爱她的人。
所以在听到那番话后,云周跳到阿爷身前摇摇头道:“不,我喜欢跟着阿爷,喜欢听阿爷讲故事。”
阿爷听到云周的话,满是皱纹的眼笑的眯成一条线,手里的灯笼也快收完尾了。
云周看着这灯笼,又想到刚才的故事,喃喃道:“‘引念灯’……阿爷知道这灯笼怎么做么?”
阿爷点点头,又摇摇头,在云周疑惑的目光中缓缓说道:“因这灯笼太过神奇,又是个不知真假的传说,一直以来众说纷纭,大部分人只把它当成个故事听过了就算了。”
“倒是也听过些个那灯笼的做法,不过终究也没人见过实物是什么,更别说将它做出来了。”
阿爷看着云周笑问:“囡囡想做么?”
云周坚定地摇了摇头,道:“我才不会为了一个畏畏缩缩的人,耗那么大力气做盏灯,若是彼此喜欢就要说出来啊。”
“要是一直眼巴巴地等谁的什么破心意,那多傻、多不值得啊!”
“所以就算之后要做那什么‘长明灯’、‘引念灯’的,也只是因为我喜欢、我想做,做给自己看!”
阿爷被小云周的话逗得朗声大笑,手里的灯笼也都做好了。
那灯笼颇为小巧,下面还拴着几根红线,每根线上都穿着一颗指甲盖大小的木珠,看着与云周颇为相配。
他将它递给云周说:“希望阿爷的囡囡之后,能遇到那个彼此心意相通、将心里话都说明白的人。今日阿爷先送给囡囡一盏灯,之后若是囡囡喜欢,就等囡囡自己做。”
几年之后,云周回想起来那个故事,却觉得那故事里的女子是真正勇敢之人。
世上有很多遗憾原不必留,只因两人都放不下自己的身价,觉得先开口的人就输了,这才造成所谓的悲剧。
不过这都是两人自己的选择罢了,既然都不敢迈出那一步,就该对结局早有预料,旁人也不必为之心伤神悲。
只是那个关于长明灯的故事,云周再未听别人提起过,到最后她都不确定是不是真的有这个故事。
其实是有的。
那回环曲折又奇幻动人的传奇故事,之后被人不断地添油加醋增删更改,几经波折流传到后世,也只剩下一句:
长明灯亮,所念成真,
烛灯引路,离人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