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膳共十道菜,其中有四道都是“鱼”。
俞砚安和俞桑初两人一进俞府就闻到了鱼香味,他跑去膳房想一看究竟,被俞桑初拦住了。
“别去,还是留点悬念的好,不然我怕你还没吃就饱了。”
“有道理。”
大家整整齐齐围坐在饭桌前,俞桑初瞧着桌上的四道鱼,感到既新鲜又意外。
俞芊茉微笑着,“砚安,这四道,是姑姑亲自烧的,你尝尝!”
“哇!砚安还从来没尝过姑姑的手艺呢!姑姑,这四道菜这么好看,有名字吗?”
“还真有!”
俞芊茉依次介绍:“这一道叫做辛炝鱼鲜,这道呢叫清烫白珍,这道是酱汁鱼羹,最后一道酒糟甜鱼!怎么样?是不是听起来很厉害的样子?快,都尝尝吧!”
听罢,俞桑初倍受震撼:啊?原来娘不是取名废啊?那当初怎么会想让我叫俞木呢?幸亏我没有真的长一颗榆木脑袋……
刘明序忍不住夸赞:“哎呀!色香味俱全呐!大家都别看着了,动筷子吧!”
“嗯!好吃!姑姑!”
俞砚安夹起一块又一块鱼肉直往嘴里送,别的菜是一筷子都没动。
看他吃得欢实,俞芊茉也很开心。
“小初,那道清烫白珍和酱汁鱼羹都没刺,你尝尝。”
“好,娘。”
俞桑初边吃边默默观察她的师父赵温峤。
赵温峤只要坐在饭桌前,便一个字都不曾说过,她吃起东西来慢吞吞的,可以说极其优雅,而且她吃得慢,也吃得少,不光看起来并不瘦弱,身子骨还很硬朗。
俞桑初在心里琢磨:眼眶深邃,眉形也很标致,鼻子挺拔,嘴唇有点薄,一头白发略稀疏——
赵老,我的师父,感觉不简单,不过除了自我介绍和拜师,她还没对我说过其他话,就……
怪冷僻的——
会不会不好相处啊……
新的一天,从下人们勤劳地洒扫开始。
“五分熟大哥。”
叶倾尘停下手里的动作,直起腰俯视俞桑初。
“五分熟”是俞桑初对他们俩关系的定义,俞府的下人中,他是唯一一个没有名字的。
俞桑初对待府里的下人是很有礼貌的,从不会对他们颐指气使,她知道所有人的名字,跟他们做朋友,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相处中逐渐地了解了他们的家庭情况,对大家知根知底。
而俞桑初第一次问叶倾尘名字的时候,叶倾尘让她叫自己“大哥”,那时,他和俞桑初的关系只有“一分熟”,他们从“一分熟”到“五分熟”用了十年的时间。
叶倾尘声音浑厚。
“如何?”
“我喂猫用的木盆被踩烂了,你能帮我把它修一下吗?找块东西补一下洞,不漏就行。”
叶倾尘神色冰冷,“为什么找我?”
“我问了姜管事,他说你会。”
叶倾尘是个顶级的杀手,他年轻时曾是江湖第一大镖局的护镖人,无辜卷入纷争之中,却不肯弃镖而逃,他拼死护镖九死一生,是刘明序救了他的命。
后来朝廷严查,刘明序便借着俞芊茉迁出京城的契机安排他隐姓埋名进入俞府做个不起眼的下人,同时暗中保护俞芊茉和俞桑初的安全。
“出门往北,走到头,那里能修,我还要扫地。”
叶倾尘不耐烦的语气,令俞桑初一时语塞。
“哦,那你扫,我走了。”
虽然她没想到叶倾尘会拒绝她,但她一点也不失落,她知道俞府中最不惯着她的人就是他“五分熟”。
俞桑初认为啸城的早晨格外清爽,空气中略有一丝腥味儿,但她从生下来就习惯了,而俞砚安刚来的时候是有一点不适应的。
今日是仲秋节,家家户户门口都挂起了五彩绳,很有过节的氛围。
俞桑初转过身一边倒着走一边瞧俞府的门头,果然也已经挂上了五彩绳,那绳子比自己小时候在胳膊腕上戴过的可要粗得多。
不过不同的是,在胳膊腕上戴五彩绳过的是端午节。
相同的是,都有祈求平安、幸福之类的美好寓意。
俞砚安早上起来找了一圈也没看见俞桑初的身影,便去问俞芊茉。
“姑姑,你看见小初了吗?”
“没有,你问问下人们,他们或许知道。”
“好!”
俞芊茉躺在摇椅上悠闲地嗑着瓜子,不免思量:老大俞砚临,老二俞砚安,老三俞砚礼,这三位皇子的母亲个个都厉害,希望砚安能独善其身,以后切莫贪恋权势。
她深知俞桑初是个不争不抢的性格,这点倒很随她,不过小时候是一回事,长大兴许又是另外一回事。
毕竟俞桑初十八岁就要离开这座安逸的城,到时回到京城迎接她的尽是未知,需得靠她自己跌打,历尽千帆后,心境也是会变的。
向北走到头,有一家杂货铺子,铺子的门窗皆紧闭着。
“咚咚。”俞桑初试着敲了敲门。
门“吱呀”一声打开,一位老妪探出了脑袋。
“啥事?”她声音沙哑。
“阿婆,这盆能修吗?”
“不修,今儿不揽营生。”
“啪”一声,木门关上。
俞桑初轻叹一口气:“唉,算了。”
忽然,又是“吱呀”一声,从身后飞出来一个用旧了的木盆,木盆滚到她面前,俞桑初忙回头去看。
“啪”,木门再次关上。
“谢谢阿婆!那我拿走用了!”
地上的木盆要更大一些,俞桑初把两个木盆套在一起端回了俞府。
她远远看见俞砚安正蹲在门口,头低着用树枝在地上胡乱划拉。
“砚安!”
闻声,俞砚安站起身望向她。
“你手上拿的什么?”
俞桑初快走几步,笑呵呵地举起手上的木盆,“走!跟我喂猫去!”
俞砚安跟在她身后。
她先是去后院从水缸里面捞了十几条肥硕的鱼,拿起水缸旁边的石头把它们按在地上依次敲晕,然后寻来一把剪刀,端着盛满了鱼的木盆往门口走去。
俞砚安讨厌鱼腥味,“我帮你端着!”
“不用,我有劲儿!”
他被拒绝地很安心。
坐在俞府门前的石阶上,俞桑初开始像往常一样熟练地杀鱼,这令俞砚安感到惊讶。
“你会杀鱼?”
“你不会吗?”俞桑初故意问。
“我没学过,也没看过别人杀鱼,当然不会。”
俞桑初莞尔,“站后边点儿,小心鱼鳞溅到你身上。”
俞砚安照办,他蹲在她左后侧,咧嘴笑了。
在京城之中,他所见过与他年龄相仿的女孩子里,没有一个像俞桑初一样。
皇宫里按照年龄排行老四的公主俞娅珍,性格稍内敛,从不主动与人亲近、交好,他们三个皇子都很宠爱她,尽管如此她平时也不会亲自去找他们玩耍。
她很依赖她的母亲,敬妃,好像只要敬妃不在她身边,她就会感到不安。
丞相左之舟家中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那两个女儿皆与俞砚安的年纪一般大,主母所出嫡女左茹和妾室所出庶女左薇。
左茹擅画擅棋,是典型的大家闺秀;左薇擅琴,行事一惯谨小慎微,是出了名的乖巧顺从。
俞砚安性格不羁,他不喜欢寻常俗物,也讨厌按部就班,他认为天地广阔,人生大有可为,不应该困于一方城池,虚度年华。
此次跟随刘明序来到啸城,令他更加向往“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生活。
通过和俞桑初的相处,他才发现原来和有趣的人做朋友可以这么快乐。
“好了,我去蒸鱼,你就在这儿等我。”
俞桑初又风风火火地端起那盆处理好的鱼进了俞府。
紧接着出来一个小厮,将门前的糟污都收拾完洗起地来,不一会儿门口便干净如新了。
“喵~喵呜~”
“喵呜~”
看俞桑初离开了,猫在远处的流浪猫们都嚎叫着往俞府门口跑,奈何小厮干活利索,根本不给它们吃肠肚的机会。
它们在门口围成一片,纷纷抗议。
正准备走的小厮被俞砚安叫住问话。
“哎,为什么不给它们吃这些?”
“回二皇子,小姐不准喂它们生食,说会生毛病。”
“这样啊,好,退下吧。”
稍候一会儿,俞桑初出来了。
她将木盆放下,又把蒸熟了的鱼段隔开摆在石阶上,这时候猫主子们已经急不可耐了。
“喵~喵呜~”
“喵呜~”
它们吵嚷成一团,声势浩大。
“别嚎了,上来炫吧!”
俞桑初发话后蹲下逐一观察它们的样貌,猫主子们便一批一批上前用膳,它们前头的吃饱了自然会走开,然后蹲在墙边开始梳理毛发。
“炫?是吃的意思吗?”
“呃,对!哈哈,我时常胡乱用词,习惯就好。”
“好像挺形象的。”
俞桑初和俞砚安相视而笑。
“你们俩用过早膳没有?”
他们俩同时回头,原来是叶倾尘,俞桑初很吃惊。
她急忙站起身,恭恭敬敬的,“师父,早膳我一向是吃一顿落一顿的,今日也没来得及呢!”
“我也没。”
“那就进去用早膳去!”
“可现下时辰已近晌午,过会儿就该用午膳了呀!”
俞桑初并不觉得多么饿,想着挺一挺就好,何必麻烦。
“嗯?”
然而叶倾尘一副不容置疑的神情让她瞬时改变了主意。
“师父说得都对,小徒现在就去!”
“等等我!”
俩人一溜烟儿没了踪影。
不吃不觉得,一吃还真有点儿饿,竟然没少吃。
俞砚安偷笑,“看来这位师父是姑父请来专门治你的!”
俞桑初深表赞同,“唉,谁说不是呢!看来以后要规规矩矩过日子了!”
此时,刘明序恰好从膳房窗外经过,不小心听了一耳朵两个小孩子的对话,不禁撇嘴笑了,感叹这俩孩子真是一个比一个喜欢模仿大人的腔调说话,属实有意思。
家家户户不约而同,鞭炮声此起彼伏,同庆仲秋佳节。
每逢过节,俞府上下都会一起上桌吃饭,因着人多,今日全府一共二十七口人,前厅设下三大桌,每桌的菜式都是一样的,大家皆可以想坐哪桌便坐哪桌,不必拘束,也唯有过节可以不遵“食不言”这一条。
这是俞芊茉自初立府时就定下的规矩。
每次来啸城陪她们母女俩过节刘明序都很高兴,今儿个也一样,只见他到处拉着小厮喝酒,无一人能躲过他的盛情。
有的小厮喜欢喝便会陪他多饮几杯,有的不胜酒力他倒也不强灌,不过多少都得在他面前意思一下。
有的小厮聪明,提前在自己的杯子里兑好水,次次都能蒙混过关。
俞芊茉则特别喜欢向人们推销自己新研究的拿手菜,只要看见她做的菜被吃得一干二净她便满足了。
俞桑初遗传了她爹的好酒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别看她小小年纪亦是千杯不醉了。
刘明序每次来都会差人拉上一马车的好酒——仙人笑,去年仲秋节晚上她曾偷饮过一坛,略微辛辣,入口回甘,闻起来确实很香。
一坛进肚后,俞桑初一点儿晕乎的感觉都没有,与刘明序唯一的不同是,她爹虽不醉但会微微脸红,而她则面不改色。
起初俞桑初不敢相信自己的酒量如此之好,还怀疑自己偷来的那坛酒是假的。
不过今年她信了,因为她正趁大家热闹无人注意的空档,一个劲儿地在桌下边儿往自己杯子里倒那仙人笑。
此时,她正是那偷着笑的仙人。
俞砚安和俞桑初两人一进俞府就闻到了鱼香味,他跑去膳房想一看究竟,被俞桑初拦住了。
“别去,还是留点悬念的好,不然我怕你还没吃就饱了。”
“有道理。”
大家整整齐齐围坐在饭桌前,俞桑初瞧着桌上的四道鱼,感到既新鲜又意外。
俞芊茉微笑着,“砚安,这四道,是姑姑亲自烧的,你尝尝!”
“哇!砚安还从来没尝过姑姑的手艺呢!姑姑,这四道菜这么好看,有名字吗?”
“还真有!”
俞芊茉依次介绍:“这一道叫做辛炝鱼鲜,这道呢叫清烫白珍,这道是酱汁鱼羹,最后一道酒糟甜鱼!怎么样?是不是听起来很厉害的样子?快,都尝尝吧!”
听罢,俞桑初倍受震撼:啊?原来娘不是取名废啊?那当初怎么会想让我叫俞木呢?幸亏我没有真的长一颗榆木脑袋……
刘明序忍不住夸赞:“哎呀!色香味俱全呐!大家都别看着了,动筷子吧!”
“嗯!好吃!姑姑!”
俞砚安夹起一块又一块鱼肉直往嘴里送,别的菜是一筷子都没动。
看他吃得欢实,俞芊茉也很开心。
“小初,那道清烫白珍和酱汁鱼羹都没刺,你尝尝。”
“好,娘。”
俞桑初边吃边默默观察她的师父赵温峤。
赵温峤只要坐在饭桌前,便一个字都不曾说过,她吃起东西来慢吞吞的,可以说极其优雅,而且她吃得慢,也吃得少,不光看起来并不瘦弱,身子骨还很硬朗。
俞桑初在心里琢磨:眼眶深邃,眉形也很标致,鼻子挺拔,嘴唇有点薄,一头白发略稀疏——
赵老,我的师父,感觉不简单,不过除了自我介绍和拜师,她还没对我说过其他话,就……
怪冷僻的——
会不会不好相处啊……
新的一天,从下人们勤劳地洒扫开始。
“五分熟大哥。”
叶倾尘停下手里的动作,直起腰俯视俞桑初。
“五分熟”是俞桑初对他们俩关系的定义,俞府的下人中,他是唯一一个没有名字的。
俞桑初对待府里的下人是很有礼貌的,从不会对他们颐指气使,她知道所有人的名字,跟他们做朋友,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相处中逐渐地了解了他们的家庭情况,对大家知根知底。
而俞桑初第一次问叶倾尘名字的时候,叶倾尘让她叫自己“大哥”,那时,他和俞桑初的关系只有“一分熟”,他们从“一分熟”到“五分熟”用了十年的时间。
叶倾尘声音浑厚。
“如何?”
“我喂猫用的木盆被踩烂了,你能帮我把它修一下吗?找块东西补一下洞,不漏就行。”
叶倾尘神色冰冷,“为什么找我?”
“我问了姜管事,他说你会。”
叶倾尘是个顶级的杀手,他年轻时曾是江湖第一大镖局的护镖人,无辜卷入纷争之中,却不肯弃镖而逃,他拼死护镖九死一生,是刘明序救了他的命。
后来朝廷严查,刘明序便借着俞芊茉迁出京城的契机安排他隐姓埋名进入俞府做个不起眼的下人,同时暗中保护俞芊茉和俞桑初的安全。
“出门往北,走到头,那里能修,我还要扫地。”
叶倾尘不耐烦的语气,令俞桑初一时语塞。
“哦,那你扫,我走了。”
虽然她没想到叶倾尘会拒绝她,但她一点也不失落,她知道俞府中最不惯着她的人就是他“五分熟”。
俞桑初认为啸城的早晨格外清爽,空气中略有一丝腥味儿,但她从生下来就习惯了,而俞砚安刚来的时候是有一点不适应的。
今日是仲秋节,家家户户门口都挂起了五彩绳,很有过节的氛围。
俞桑初转过身一边倒着走一边瞧俞府的门头,果然也已经挂上了五彩绳,那绳子比自己小时候在胳膊腕上戴过的可要粗得多。
不过不同的是,在胳膊腕上戴五彩绳过的是端午节。
相同的是,都有祈求平安、幸福之类的美好寓意。
俞砚安早上起来找了一圈也没看见俞桑初的身影,便去问俞芊茉。
“姑姑,你看见小初了吗?”
“没有,你问问下人们,他们或许知道。”
“好!”
俞芊茉躺在摇椅上悠闲地嗑着瓜子,不免思量:老大俞砚临,老二俞砚安,老三俞砚礼,这三位皇子的母亲个个都厉害,希望砚安能独善其身,以后切莫贪恋权势。
她深知俞桑初是个不争不抢的性格,这点倒很随她,不过小时候是一回事,长大兴许又是另外一回事。
毕竟俞桑初十八岁就要离开这座安逸的城,到时回到京城迎接她的尽是未知,需得靠她自己跌打,历尽千帆后,心境也是会变的。
向北走到头,有一家杂货铺子,铺子的门窗皆紧闭着。
“咚咚。”俞桑初试着敲了敲门。
门“吱呀”一声打开,一位老妪探出了脑袋。
“啥事?”她声音沙哑。
“阿婆,这盆能修吗?”
“不修,今儿不揽营生。”
“啪”一声,木门关上。
俞桑初轻叹一口气:“唉,算了。”
忽然,又是“吱呀”一声,从身后飞出来一个用旧了的木盆,木盆滚到她面前,俞桑初忙回头去看。
“啪”,木门再次关上。
“谢谢阿婆!那我拿走用了!”
地上的木盆要更大一些,俞桑初把两个木盆套在一起端回了俞府。
她远远看见俞砚安正蹲在门口,头低着用树枝在地上胡乱划拉。
“砚安!”
闻声,俞砚安站起身望向她。
“你手上拿的什么?”
俞桑初快走几步,笑呵呵地举起手上的木盆,“走!跟我喂猫去!”
俞砚安跟在她身后。
她先是去后院从水缸里面捞了十几条肥硕的鱼,拿起水缸旁边的石头把它们按在地上依次敲晕,然后寻来一把剪刀,端着盛满了鱼的木盆往门口走去。
俞砚安讨厌鱼腥味,“我帮你端着!”
“不用,我有劲儿!”
他被拒绝地很安心。
坐在俞府门前的石阶上,俞桑初开始像往常一样熟练地杀鱼,这令俞砚安感到惊讶。
“你会杀鱼?”
“你不会吗?”俞桑初故意问。
“我没学过,也没看过别人杀鱼,当然不会。”
俞桑初莞尔,“站后边点儿,小心鱼鳞溅到你身上。”
俞砚安照办,他蹲在她左后侧,咧嘴笑了。
在京城之中,他所见过与他年龄相仿的女孩子里,没有一个像俞桑初一样。
皇宫里按照年龄排行老四的公主俞娅珍,性格稍内敛,从不主动与人亲近、交好,他们三个皇子都很宠爱她,尽管如此她平时也不会亲自去找他们玩耍。
她很依赖她的母亲,敬妃,好像只要敬妃不在她身边,她就会感到不安。
丞相左之舟家中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那两个女儿皆与俞砚安的年纪一般大,主母所出嫡女左茹和妾室所出庶女左薇。
左茹擅画擅棋,是典型的大家闺秀;左薇擅琴,行事一惯谨小慎微,是出了名的乖巧顺从。
俞砚安性格不羁,他不喜欢寻常俗物,也讨厌按部就班,他认为天地广阔,人生大有可为,不应该困于一方城池,虚度年华。
此次跟随刘明序来到啸城,令他更加向往“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生活。
通过和俞桑初的相处,他才发现原来和有趣的人做朋友可以这么快乐。
“好了,我去蒸鱼,你就在这儿等我。”
俞桑初又风风火火地端起那盆处理好的鱼进了俞府。
紧接着出来一个小厮,将门前的糟污都收拾完洗起地来,不一会儿门口便干净如新了。
“喵~喵呜~”
“喵呜~”
看俞桑初离开了,猫在远处的流浪猫们都嚎叫着往俞府门口跑,奈何小厮干活利索,根本不给它们吃肠肚的机会。
它们在门口围成一片,纷纷抗议。
正准备走的小厮被俞砚安叫住问话。
“哎,为什么不给它们吃这些?”
“回二皇子,小姐不准喂它们生食,说会生毛病。”
“这样啊,好,退下吧。”
稍候一会儿,俞桑初出来了。
她将木盆放下,又把蒸熟了的鱼段隔开摆在石阶上,这时候猫主子们已经急不可耐了。
“喵~喵呜~”
“喵呜~”
它们吵嚷成一团,声势浩大。
“别嚎了,上来炫吧!”
俞桑初发话后蹲下逐一观察它们的样貌,猫主子们便一批一批上前用膳,它们前头的吃饱了自然会走开,然后蹲在墙边开始梳理毛发。
“炫?是吃的意思吗?”
“呃,对!哈哈,我时常胡乱用词,习惯就好。”
“好像挺形象的。”
俞桑初和俞砚安相视而笑。
“你们俩用过早膳没有?”
他们俩同时回头,原来是叶倾尘,俞桑初很吃惊。
她急忙站起身,恭恭敬敬的,“师父,早膳我一向是吃一顿落一顿的,今日也没来得及呢!”
“我也没。”
“那就进去用早膳去!”
“可现下时辰已近晌午,过会儿就该用午膳了呀!”
俞桑初并不觉得多么饿,想着挺一挺就好,何必麻烦。
“嗯?”
然而叶倾尘一副不容置疑的神情让她瞬时改变了主意。
“师父说得都对,小徒现在就去!”
“等等我!”
俩人一溜烟儿没了踪影。
不吃不觉得,一吃还真有点儿饿,竟然没少吃。
俞砚安偷笑,“看来这位师父是姑父请来专门治你的!”
俞桑初深表赞同,“唉,谁说不是呢!看来以后要规规矩矩过日子了!”
此时,刘明序恰好从膳房窗外经过,不小心听了一耳朵两个小孩子的对话,不禁撇嘴笑了,感叹这俩孩子真是一个比一个喜欢模仿大人的腔调说话,属实有意思。
家家户户不约而同,鞭炮声此起彼伏,同庆仲秋佳节。
每逢过节,俞府上下都会一起上桌吃饭,因着人多,今日全府一共二十七口人,前厅设下三大桌,每桌的菜式都是一样的,大家皆可以想坐哪桌便坐哪桌,不必拘束,也唯有过节可以不遵“食不言”这一条。
这是俞芊茉自初立府时就定下的规矩。
每次来啸城陪她们母女俩过节刘明序都很高兴,今儿个也一样,只见他到处拉着小厮喝酒,无一人能躲过他的盛情。
有的小厮喜欢喝便会陪他多饮几杯,有的不胜酒力他倒也不强灌,不过多少都得在他面前意思一下。
有的小厮聪明,提前在自己的杯子里兑好水,次次都能蒙混过关。
俞芊茉则特别喜欢向人们推销自己新研究的拿手菜,只要看见她做的菜被吃得一干二净她便满足了。
俞桑初遗传了她爹的好酒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别看她小小年纪亦是千杯不醉了。
刘明序每次来都会差人拉上一马车的好酒——仙人笑,去年仲秋节晚上她曾偷饮过一坛,略微辛辣,入口回甘,闻起来确实很香。
一坛进肚后,俞桑初一点儿晕乎的感觉都没有,与刘明序唯一的不同是,她爹虽不醉但会微微脸红,而她则面不改色。
起初俞桑初不敢相信自己的酒量如此之好,还怀疑自己偷来的那坛酒是假的。
不过今年她信了,因为她正趁大家热闹无人注意的空档,一个劲儿地在桌下边儿往自己杯子里倒那仙人笑。
此时,她正是那偷着笑的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