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是夜,细雨敲黛瓦,淅沥若悲叹。

    阿婉执伞立于一户人家门前。

    入眼的,仍是白日所见那般,白幔高悬,镌刻悲凉孤寂。

    顾祈川曾同她说过,他与母亲相依为命,此外再无家人。

    阿婉知晓这白幔于顾祈川而言意味着什么,是再无一个亲近之人,从今往后一身孑然。

    她没有家人,从未拥有,谈何失去。失去亲人的悲痛她无法感同身受,只隐隐觉得这痛,足以刻骨铭心。

    顾祈川的阿娘对他那么好,他肯定难过死了。阿婉不知这种时候该说些什么宽慰的话,若是说错了,惹得顾祈川更加伤心则非她所愿。

    她甚至不敢看到顾祈川的悲伤模样,所以白天当她意识到发生了什么后,所能做的,唯有逃走。

    可,她就只有这一个朋友,对这么大的事不闻不问,未免不够仗义。

    因而她平复了一下心绪,晚上又偷偷跑了来。

    阿婉深吸一口气,握伞的手指紧了紧。

    而后,抬腕,叩门。

    不多时,门内传来闷声一问:“是谁?”

    “我是……阿婉!”阿婉听见自己的声音在颤抖。

    门打开,顾祈川以袖挡雨,提灯走了出来:“阿婉,你怎么来了?”

    阿婉的心猛然钝痛,面前人着素白孝服,身形颀长瘦削,摇曳灯火映得他面容苍白,眼眶红红的,眼有些肿,似是哭了许久。

    “我……我……都知道了,就想……来拜拜你阿娘,”阿婉垂头,不忍再看顾祈川,“毕竟……我吃过她做的许多好吃的糕点,我……”不知为何,话哽在喉中。

    顾祈川略一沉默,哑声道:“……也好。”

    他侧身让阿婉进来,合了门,引着她走向正堂。

    顾祈川家有个不小的前院,似曾是大户人家,现有些凄凉落寞。

    阿婉诚心诚意为顾母叩完头,抬首又见面前黑色灵位。

    她虽未见过这位妇人,但从之前顾祈川提及她时的言语和神情来看,此人应是天下最好的阿娘。

    曾生动鲜活的人,一朝成了冰冷僵硬的牌位,阿婉只觉如做梦一般,一口气堵在胸口,也说不出到底是何滋味。

    “和家人待在一起,是怎样的感觉?”阿婉仍跪在垫子上,轻声问跪在身边的顾祈川。

    顾祈川一怔,低垂的目光落到阿娘的牌位上,两侧香烛跃动的小小橙黄火苗映入眼底。

    努力压下又要泛起的泪光,他缓缓开口:“当如火,炽烈而明亮,予人温暖与希望。只要曾感受过它的温度,便再难忘却。哪怕……”声音突然哽咽,“哪怕一朝熄灭,余温……亦可暖余生……”泪水已无声落上手背。

    阿婉盯了烛火许久,视线渐渐模糊,声音艰涩:“原来……是这样吗……”

    阿婉忽而想到了什么,抬手覆上顾祈川泪湿的手背:“我的生活中从没有这样一团火,但我觉得,这团火永远不会熄灭。”

    迎上顾祈川疑惑的目光,阿婉含泪道:“世上的火会灭,是因为有风和雨,或是薪柴总有烧尽的时候。而亲情之火,是在人的心中燃起。我还记得你曾说过,人生中会遇千百人。我认为这千百人中,总会有人愿意替我们遮挡风雨,给我们温暖,护着我们心中这团火永远燃烧下去,照亮接下来的生活。”

    阿婉眼神坚定:“阿川,我没有家人,你是我唯一的朋友,也就是我最亲近的人。若是可以的话,我愿意成为那个护着你心中火焰的人。”

    心中柔软处被触动,阿婉似小鹿般闪亮的眼睛撞入顾祈川的心扉,一股暖意刹那漫上四肢百骸,又是几滴泪落。

    他回握住阿婉的手,凝视着她的双眼,郑重道:“你说得对,心火不会熄,因我们还有彼此,就永远不是孤身一人,自今日起,你我便是一家人!”

    阿婉用力点头:“一家人!”

    两双婆娑泪眼相望,于烛光映照下,仿若九天星子入眸,华光灼灼。

    两人相拥而泣。

    未成想有一日竟能有家人,阿婉在顾祈川耳际轻声道:“谢谢。”

    “此言当由我来说,”却听他如是言道,“谢谢。”

    屋外雨声未息,凄冷似冬;屋内烛火尚明,心暖如春。

    七

    秋去春来,三历寒暑,两人相伴长大。

    顾祈川褪去少年稚气,面如冠玉,长身玉立。

    阿婉也出落得越发标致,明眸皓齿,粉面玲珑。

    两人并肩而立时总能引来过往行人的目光。

    顾祈川做了镇上一个私塾的教书先生,准备科举的同时,在院中教一帮小童摇头晃脑地念书,赚着生活所需。

    阿婉抽空便来私塾,立在篱笆外听他讲课。

    每见阿婉来此,顾祈川都会给小童们安排些诵读的任务,而他则偷溜出来与阿婉说几句话。

    听顾祈川赋词吟诗那么多年,阿婉偶尔也能应和两句,应不上来的也大概明白是什么意思。

    顾祈川常常调笑“阿婉可以出师了,将来也能做个教书先生”。

    以往闻此言,阿婉都会笑应:“还是顾先生教得好!”

    可近几日,阿婉俱是一副兴致不高的样子,不是望着小童出神,就是盯着顾祈川发呆,盯着盯着,竟能红了眼眶。

    顾祈川问她话,她也不答,变着法逗她开心,她也不理,让顾祈川急得团团转。

    直到一日,阿婉红着眼睛来到私塾。

    顾祈川赶忙上前,焦急道:“到底谁欺负你了?我替你去教训他!”

    不见顾祈川还好,一听到他的声音,心中委屈瞬间蔓延开来,阿婉一下子扑进他怀里嚎啕大哭。

    顾祈川大惊,立即轻拍着阿婉后背,柔声安慰她。

    待到阿婉哭累了,顾祈川才从她抽噎的间隙断断续续弄明白发生了何事——

    半月前,镇上一家富户之子因生意之事至张员外府上拜访,无意中见到正在打扫庭院的阿婉,竟是无法忘怀,求张员外将阿婉许他为妾。

    张员外因阿婉手脚利落,干活勤快,吃的又少,对其十分中意,本是回绝的。

    可那富家子知张员外爱财,提出以百两黄金为聘,张员外不出所料地答应了他。

    张员外早知阿婉总至洛水畔见那顾祈川,本欲发怒,但见吩咐给阿婉的活计无一错漏,且她一般都是中午溜出去,还能剩下府中的一顿饭,便随她去了。

    他叫来阿婉,说明事由,让她与顾祈川断了往来。

    阿婉苦苦哀求,无奈张员外被那百两黄金蒙了心智,好说歹说,硬要将她嫁人。

    “三日后……黄金就会送到府上……”阿婉胡乱擦着眼泪,“这是我最后一次来见你了……”

    顾祈川沉吟片刻,蓦然道:“想推掉此事,倒有个办法可试……”

    八

    顾祈川带着阿婉登门,张员外府上的人俱是一惊。

    恭敬一揖后,顾祈川面带微笑说明来意。

    张员外肥胖的身子挤在正堂的太师椅中,一抖胡子,嗤笑道:“姓顾的,你一个穷书生,竟想让我取消婚约,你也不看看自己有没有这么大面子!”

    阿婉躲在顾祈川身后,手紧攥着他宽大的袖角。

    方才顾祈川提出要找张员外当面理论,阿婉只当是哄她玩,不想他竟真来了府上。

    顾祈川立于堂上,与张员外对峙。

    府中家丁丫鬟许是没见过这种阵仗,也许是被顾祈川非凡的气质吸引,都停下手中活计,围在堂外看热闹。

    阿婉紧张又害怕,怕张员外对顾祈川不利,万一伤到顾祈川该怎么办。

    张员外阴恻恻的目光让她不寒而栗,只敢在顾祈川身后探出半张脸来,偷瞄着二人。

    顾祈川对张员外的轻蔑之言毫不在意,面上笑容不坠半分:“顾某自知没这个面子,所以带了能让员外赏顾某这个面子的物什。”说着,从怀中掏出一块翠色玉佩。

    阿婉对玉石一道并无涉猎,但打眼那通透玉佩,只觉价值不菲。

    “此乃顾氏传家之物,名为‘风月’。顾某虽不知其究竟价值几何,但值千金还是有把握的。员外亦可请人品鉴,看是否真如顾某所言。”顾祈川将玉佩向张员外的方向递出,“顾某想以此换员外取消婚约。既然聘礼未至,回绝应还来得及。”

    张员外一直懒散地看着顾祈川,直到听见他话中的“千金”二字,小眼中闪过一抹精光,来了兴致。

    一个有眼力见的小厮见顾祈川动作,立时跑上堂来,将玉佩呈给主子。

    张员外拿起玉佩,反复看了看,又瞄了瞄顾祈川,心下有了数,终是松了口:“眼下的婚约退就退了,可是,我总不能一辈子把她养在府里吧?”

    顾祈川不卑不亢道:“这个自然,五日后顾某便要去参加科举,中第后自会回来带走阿婉。员外这些年于阿婉的恩情,顾某记下,到时定会加倍报答。”

    此话说得滴水不漏,张员外明白现下留着阿婉,将来仍有利可图,于是点点头,算是默许了。

    顾祈川道声“叨扰”,一揖作别,围在堂外的众人自觉左右散开,为他让出路来。

    行至院中时,张员外忽追至正堂门口,别有用心地问了句:“若是落第又当如何?”

    顾祈川刹那驻足,倏然回首,眉目凛然,冷声道:“一定中第。”

    许是被他的眼神吓到,张员外怔在原地,再不多话。

    紧随在顾祈川身后的阿婉见他如此,同是一愣——

    彼时阳光遍洒庭院,顾祈川于院中傲然转身,发簪折射阳光,似是天下最绚烂的光芒与最极致的灵气加身,十分颜色,足令天地失神。

    若世上真有仙,便应是如此吧。

    阿婉痴痴想着。

    九

    阿婉送顾祈川出府,前脚跨出府门,后脚就扯着袖子将他拉到一边。

    “那玉佩真是你祖传的?”阿婉被这不见血光的争斗吓傻了,刚回过神,就替顾祈川着急,“你怎能把传家宝随便给人?”

    “顾氏祖上世代为官,无奈许多年前因直言进谏触怒龙颜,遭贬迁至此,家道便渐渐衰落。家中古玩字画大多变卖,唯独‘风月’却一直留了下来。说是作为顾家长子的定情之物,已传了许多代。阿娘辞世后,我便一直随身携带。”顾祈川抬手摸了摸阿婉的头,笑道,“虽然此玉意义非凡,但我总觉得,人才是最重要的。再说了,你是我的家人,不是一块玉佩能比得上的。”

    “你这个人……真是……”阿婉的鼻子有些发酸,垂下头,泪水在眼眶中打转,“谢谢……”

    顾祈川听出阿婉语调的异样,刚想询问为何要哭,却见她突然抬首:“我想起你方才说五日后要去赶考,是真的吗?”

    看着阿婉发红的眼眶,顾祈川沉默片刻,还是点了点头。

    “你还说我是家人,那你为何瞒我?”阿婉怒视着顾祈川。

    “这……我本想等到向私塾递交辞书时再和你说,你早知道也只徒增悲伤。”顾祈川赔着笑,语气坚定地承诺道,“至多三载,定可归来。”

    阿婉将信将疑:“当真?”

    “当真!”顾祈川保证道,“等我回来,就带你离开。到那时,何去何从,阿婉就可以自己决定了。”

    阿婉望着顾祈川明澈的双眼,努力挤出一丝笑容,轻声道:“好,我等你。”

    其实,现在这样就挺好……阿婉心下暗道。

    可她深知,顾祈川便是她曾听过的书中的鹏鸟,注定要翱翔于九天之上,她不能、也不愿把他束在这小小的洛水镇。

    所以在顾祈川提出离开时,她没有任何理由阻止。

    十

    五日后,阿婉立于洛水畔,目送顾祈川乘舟远去,隐入江上烟波。

    此后三载,阿婉每隔一月便会收到顾祈川的来信——报个平安,说些城中见闻轶事,询问她是否安好。

    阿婉跟顾祈川一起学了那么多年,虽说谈不上六经皆通,但识文断字早就没有任何障碍。

    她嘴角噙笑,仔仔细细读过顾祈川寄来的每一个字,放进匣中如宝贝般珍重收好,再提笔斟酌着回了信。

    书信往来间物换星移,阿婉陪伴远在千里之外的顾祈川历经秋闱与春闱,和顾祈川分享一路过关斩将、有如神助的喜悦。

    又一月后,顾祈川不负所望,竟真金榜题名,中了状元。

    这惊天的好消息传至洛水镇,一时大街小巷都沸腾起来,到处燃放鞭炮,人人脸上喜气洋洋,作为状元故里与有荣焉。

    连月不休的爆竹声挤进窗中,阿婉下意识为顾祈川感到开心,笑了起来。

    但当她的手指抚过面前的木匣,笑意不由淡去几分,眸中隐着思虑与担忧。

    自顾祈川高中之后,他的信就没再来了。

    十一

    送走最后一批登门道贺的客人,已是掌灯时分。

    顾祈川立在御赐的府邸窗前,看小厮点亮廊上一盏盏火红灯笼。

    他坐回案前,从怀中取出一封早已写好却并未寄出的书信,第不知多少次拆开信封,逐字重读,生怕其中出现半分错漏。

    顾祈川看重此信,只因它与之前所有的家书都不同,并非报平安,而是诉衷情。

    他犹记当年为阿婉取名时,用了“有美一人,清扬婉兮”之句,而今他在信的末尾写上了该句的下句,亦是他一直以来想对她说的那一句——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1]

    整封信情意昭昭,心之所至,炳炳烺烺。

    明日顾祈川便要回去,回到洛水镇,将这封信亲手交给阿婉,在她看过信后,再亲口说与她听。

    他要带走阿婉,将她带到京城来,让她过上好日子,再不为奴为婢。

    此次回镇,顾祈川要迎娶阿婉,以新科状元的身份。

章节目录

潭中风月倦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宇文瑶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宇文瑶黎并收藏潭中风月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