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平凡如洛水镇,有朝一日竟得文曲星垂怜,出了一位状元,就连旁近十里八乡的百姓都纷纷跑来凑热闹,希冀得窥状元神貌。
乌帽红袍,银带墨靴,顾祈川玉面胜雪,眉目朗然,笑着拱手回应分列于道路两侧的街坊四邻的贺喜。
花瓣抛洒,锣鼓喧嚣,洋溢的热闹与喜悦让顾祈川未能觉察,众人在看到他身后随从抬着的礼物、得知他的去向后皆变了脸色。
顾祈川步入张府正堂,笑着扶起面色惨白,跪在地上抖若筛糠的张员外夫妇,命随从将皇上赏赐省亲的绫罗绸缎、珠宝玉器一一摆出:“这三载辛苦员外替我照顾阿婉,这些俱为谢礼。”
顾祈川环顾四周,耐不住迫切地问:“阿婉现于何处?为何我没见到她?”
话音未落,张夫人又跌跪在地,拼命向顾祈川磕头,哭求“状元饶命”,竟将额头磕出了血。
张员外的身体也瘫软如稀泥般,径直向地上滑去。
顾祈川一愣,随即反应过来,一把揪住张员外的衣襟,嘶吼道:“到底出了什么事?你们把阿婉怎么了?”
张员外颤巍巍地从怀中取出一块玉佩,递到顾祈川面前,正是风月。
顾祈川的心像瞬间浸入了冰水中,他怔愣着松开张员外,缓缓接过风月。
后者顺势跪了下去,开口说着音调全无的话。
“……小的该死……小的罪该万死……以为大人已变了心意……就……就动了歪心思……”
顾祈川如枯木般呆滞地立着,看着手中风月,听着张员外的始末。
张员外看在风月的面上,本意是等着顾祈川回来,但并没多上心,觉得这个穷书生不过是说说大话而已,等着落榜后看笑话,没想到居然等来了顾祈川高中状元的消息。
张员外一时又惊又惧,担心顾祈川会因之前的刁难和奚落报复他,故而对阿婉添了十分恭敬,甚至将府上最好的正房强塞给她住,试图以此求顾祈川手下留情。
可张员外提心吊胆了两三个月,都没见顾祈川有什么动作,张员外稍稍松下口气的同时,心中开始犯嘀咕,这顾祈川中了状元,就连信都不再给阿婉寄了,莫不是这其中出了什么变故。
张员外久经世故,自然看多了抛妻弃子的负心人,就连他自己也算是其中一员,怎能不懂这升官发财之后的门门道道,少年时的海誓山盟又算得了碎银几两。
张员外本打算过段时间确定顾祈川对阿婉没意思了,就把阿婉卖出府去,谁知就在这档口,当年想娶阿婉的那个富家子仍对阿婉念念不忘,富家子身体亏空太过,突然病重在床,急着用百金向张员外买阿婉过门冲喜。
张员外见钱眼开,很想先得了这眼前的百金,却又担心万一顾祈川还要来找他要人,愁苦之时,张夫人朝他吹了吹枕边风。
张夫人说状元多半有皇帝赐婚,一步登天之人哪里还能看得上一个丫鬟,若顾祈川当真回来寻阿婉,他们完全可以装出阿婉病逝或是意外身亡的假象,只要细节处理得体,再提前找好一具露不出马脚的尸体,就算顾祈川将来问起,他们也能蒙混过去。
张员外茅塞顿开,当即同意了富家子的求亲,当日夜里便着人强按着阿婉上了花轿,送往富家子府上。
却不料,阿婉不知哪里来的力气挣开绳索,半途中冲出了花轿。
一众家丁拼命追赶,阿婉被逼至绝路,最终绝望一跃,投了洛水。
其实事到此时,张员外仍有机会对顾祈川谎称阿婉是自己平白失足落了水,撇清所有干系,毕竟只有极少人知道真相。
但冥冥之中似是有谁不愿阿婉如此不清不楚地香消玉殒,就在她纵身跃下堤岸的那一刹,洛水边恰有百姓为顾祈川庆祝的烟花绽开,撕破了沉沉夜幕,正好将她落水一幕映入了无数人的眼眶。
水性好的即刻脱去衣衫施救,却还是没能救回阿婉。
如此多的人皆是见证,张员外自然无法再扯谎,唯有先行认罪,恳求状元郎网开一面。
“小的知错……知错了……求大人开恩、开恩啊……”
令人作呕的哭求声充斥整个厅堂,顾祈川只觉胸中气闷,大口喘了两次,却没能喘上气来,反是心口一痛,吐出一口鲜血。
顾祈川耳边爆开尖锐嘶鸣,后面便什么都听不见了,他眼前一黑,径直向后跌去。
随从立刻冲过来扶住他。
风月坠地,决绝一声,碎作两半。
十三
雾气氤氲,水天茫茫,几只水鸟飞掠而过,哀鸣怆然。
顾祈川默立洛水畔,两个随从一左一右紧扯住他的胳膊,怕他想不开也投了水。
顾祈川挣了好几次,再三保证绝对不跳,随从仍不为所动,顾祈川便由他们去了。
这一站便是一整日,随从怕顾祈川身体吃不消,日落时不由分说将其拉回宅中吃饭就寝。
但这并不妨碍他第二日天刚亮,就又跑到洛水边。
顾祈川不哭不闹,只是默默站着,眺望远方水面,从日出到日落,面容憔悴,心似枯木,如此三日。
张员外上下打点,本已买通官府,压下了阿婉之死。但新科状元在他府上这么一倒,之前他捐官勾结县衙、横行霸市的丑事全被翻了出来,再加上阿婉之死他难辞其咎,状元郎执意不放过他,已被尽数抄没家产,全家下狱了。
县令立在顾祈川身后,一边汇报此事,一边悄悄观察他。将来朝廷授职,顾祈川便是官场同僚,县令很乐意先给顾祈川送个顺水人情,便认真查办了张府一案。
顾祈川依旧沉默,县令只当他是沉浸悲伤,顾自告辞离去。
良久,顾祈川回首与抓着他右臂的随从商量几句,随从便改为揽住他的双腿,让他腾出右手,挥袖将怀中书信和半块玉佩葬了洛水。
伴随风月入水的咚然闷响,泪水同落。
投水之时,阿婉立于此处,当是多么不甘与绝望。
若他早早将那封信寄出,是不是那些歹人便不敢再逼迫,可他却偏想亲手将信交给阿婉。
原本顾祈川即刻启程回乡,耽搁不了几日,未成想途中遭遇暴雨,数十里山道被洪流冲垮,足足三个月方才重新修好可通人马。
在山前滞留等待的这三个月中,顾祈川就算再想给阿婉寄信也没了办法。
一声脆响,顾祈川狠狠抽了自己一掌,唇角立时见了血色。
欲抽第二掌时,却被反应过来的随从牢牢制住。
蒙眬泪眼中,顾祈川见洛水央央百川之势,忽念及当日“皎若太阳升朝霞,灼若芙蕖出渌波[1]”之句。
阿婉魂归洛水,按当地习俗,她的尸身被安放入一叶小舟,荡入江心焚烧,以求困在洛水中的魂魄得以安宁。
阿婉于洛水中,亦当是绝代风华的河洛之神。
情字怎消磨?一点嵌牢方寸。[2]
随她同去的,还有顾祈川心中的火焰。
十四
省亲期限已至,顾祈川顺从地随侍从启程回京,没再寻死觅活,安然如常。
他只是于途中提出要绕道去夔昀山,在这传说为福泽庇佑之处,为阿婉最后祈一次福。
随从见他释然,且夔昀山一行耽搁不了多久,便欣然同行。
却未料,抵达夔昀山的那晚,住宿的客栈突然走了水,众人奋力扑救,幸好无人伤亡,唯独状元不知所踪。
顾祈川藏于夔昀山脚一处密林中,挨过一夜,任前来搜寻的随从如何呼唤也不回应。
待到天明,他即刻动身上山。
客栈的火是顾祈川放的,为防伤人,他只点了偏僻处的两间空屋,趁机跑了出来。
顾祈川立在洛水畔的时候想了很多,想阿婉,也想到曾看过的一个志怪故事,便是这个故事,让他来了这夔昀山。
顾祈川在山上不眠不休地寻找,走得双腿酸痛,疲累不已,好几次险些摔下山涧。
他也觉得寻找一个可能由人杜撰的灵潭十分可笑,但他有个亟待实现的心愿,此时只能通过这种方式达成,必要勉力一试。
只要还有一息尚存,顾祈川便要一直寻下去。
许是上天垂怜,于日暮之时,竟真让他找到了书中所载之谭。
据说谭中有灵,可幻化出人心中所念。
再见阿婉容貌的刹那,顾祈川忽而明了《洛神赋》中的思慕之情究竟如何——
求得惊鸿一面,死生又有何憾。
女子走下潭中巨石,款步靠近顾祈川,将他缓缓拉入及腰深的潭水中。
顾祈川不辞艰险至此,只因一个愿望,有一句话,他想亲口对阿婉说——
顾祈川红着眼眶,抱住那女子,附在她耳侧柔声笑道:“阿婉,我中了状元,便想着来给你看看,嫁给我为妻,可好?”
清泪入潭,了无痕。
平凡如洛水镇,有朝一日竟得文曲星垂怜,出了一位状元,就连旁近十里八乡的百姓都纷纷跑来凑热闹,希冀得窥状元神貌。
乌帽红袍,银带墨靴,顾祈川玉面胜雪,眉目朗然,笑着拱手回应分列于道路两侧的街坊四邻的贺喜。
花瓣抛洒,锣鼓喧嚣,洋溢的热闹与喜悦让顾祈川未能觉察,众人在看到他身后随从抬着的礼物、得知他的去向后皆变了脸色。
顾祈川步入张府正堂,笑着扶起面色惨白,跪在地上抖若筛糠的张员外夫妇,命随从将皇上赏赐省亲的绫罗绸缎、珠宝玉器一一摆出:“这三载辛苦员外替我照顾阿婉,这些俱为谢礼。”
顾祈川环顾四周,耐不住迫切地问:“阿婉现于何处?为何我没见到她?”
话音未落,张夫人又跌跪在地,拼命向顾祈川磕头,哭求“状元饶命”,竟将额头磕出了血。
张员外的身体也瘫软如稀泥般,径直向地上滑去。
顾祈川一愣,随即反应过来,一把揪住张员外的衣襟,嘶吼道:“到底出了什么事?你们把阿婉怎么了?”
张员外颤巍巍地从怀中取出一块玉佩,递到顾祈川面前,正是风月。
顾祈川的心像瞬间浸入了冰水中,他怔愣着松开张员外,缓缓接过风月。
后者顺势跪了下去,开口说着音调全无的话。
“……小的该死……小的罪该万死……以为大人已变了心意……就……就动了歪心思……”
顾祈川如枯木般呆滞地立着,看着手中风月,听着张员外的始末。
张员外看在风月的面上,本意是等着顾祈川回来,但并没多上心,觉得这个穷书生不过是说说大话而已,等着落榜后看笑话,没想到居然等来了顾祈川高中状元的消息。
张员外一时又惊又惧,担心顾祈川会因之前的刁难和奚落报复他,故而对阿婉添了十分恭敬,甚至将府上最好的正房强塞给她住,试图以此求顾祈川手下留情。
可张员外提心吊胆了两三个月,都没见顾祈川有什么动作,张员外稍稍松下口气的同时,心中开始犯嘀咕,这顾祈川中了状元,就连信都不再给阿婉寄了,莫不是这其中出了什么变故。
张员外久经世故,自然看多了抛妻弃子的负心人,就连他自己也算是其中一员,怎能不懂这升官发财之后的门门道道,少年时的海誓山盟又算得了碎银几两。
张员外本打算过段时间确定顾祈川对阿婉没意思了,就把阿婉卖出府去,谁知就在这档口,当年想娶阿婉的那个富家子仍对阿婉念念不忘,富家子身体亏空太过,突然病重在床,急着用百金向张员外买阿婉过门冲喜。
张员外见钱眼开,很想先得了这眼前的百金,却又担心万一顾祈川还要来找他要人,愁苦之时,张夫人朝他吹了吹枕边风。
张夫人说状元多半有皇帝赐婚,一步登天之人哪里还能看得上一个丫鬟,若顾祈川当真回来寻阿婉,他们完全可以装出阿婉病逝或是意外身亡的假象,只要细节处理得体,再提前找好一具露不出马脚的尸体,就算顾祈川将来问起,他们也能蒙混过去。
张员外茅塞顿开,当即同意了富家子的求亲,当日夜里便着人强按着阿婉上了花轿,送往富家子府上。
却不料,阿婉不知哪里来的力气挣开绳索,半途中冲出了花轿。
一众家丁拼命追赶,阿婉被逼至绝路,最终绝望一跃,投了洛水。
其实事到此时,张员外仍有机会对顾祈川谎称阿婉是自己平白失足落了水,撇清所有干系,毕竟只有极少人知道真相。
但冥冥之中似是有谁不愿阿婉如此不清不楚地香消玉殒,就在她纵身跃下堤岸的那一刹,洛水边恰有百姓为顾祈川庆祝的烟花绽开,撕破了沉沉夜幕,正好将她落水一幕映入了无数人的眼眶。
水性好的即刻脱去衣衫施救,却还是没能救回阿婉。
如此多的人皆是见证,张员外自然无法再扯谎,唯有先行认罪,恳求状元郎网开一面。
“小的知错……知错了……求大人开恩、开恩啊……”
令人作呕的哭求声充斥整个厅堂,顾祈川只觉胸中气闷,大口喘了两次,却没能喘上气来,反是心口一痛,吐出一口鲜血。
顾祈川耳边爆开尖锐嘶鸣,后面便什么都听不见了,他眼前一黑,径直向后跌去。
随从立刻冲过来扶住他。
风月坠地,决绝一声,碎作两半。
十三
雾气氤氲,水天茫茫,几只水鸟飞掠而过,哀鸣怆然。
顾祈川默立洛水畔,两个随从一左一右紧扯住他的胳膊,怕他想不开也投了水。
顾祈川挣了好几次,再三保证绝对不跳,随从仍不为所动,顾祈川便由他们去了。
这一站便是一整日,随从怕顾祈川身体吃不消,日落时不由分说将其拉回宅中吃饭就寝。
但这并不妨碍他第二日天刚亮,就又跑到洛水边。
顾祈川不哭不闹,只是默默站着,眺望远方水面,从日出到日落,面容憔悴,心似枯木,如此三日。
张员外上下打点,本已买通官府,压下了阿婉之死。但新科状元在他府上这么一倒,之前他捐官勾结县衙、横行霸市的丑事全被翻了出来,再加上阿婉之死他难辞其咎,状元郎执意不放过他,已被尽数抄没家产,全家下狱了。
县令立在顾祈川身后,一边汇报此事,一边悄悄观察他。将来朝廷授职,顾祈川便是官场同僚,县令很乐意先给顾祈川送个顺水人情,便认真查办了张府一案。
顾祈川依旧沉默,县令只当他是沉浸悲伤,顾自告辞离去。
良久,顾祈川回首与抓着他右臂的随从商量几句,随从便改为揽住他的双腿,让他腾出右手,挥袖将怀中书信和半块玉佩葬了洛水。
伴随风月入水的咚然闷响,泪水同落。
投水之时,阿婉立于此处,当是多么不甘与绝望。
若他早早将那封信寄出,是不是那些歹人便不敢再逼迫,可他却偏想亲手将信交给阿婉。
原本顾祈川即刻启程回乡,耽搁不了几日,未成想途中遭遇暴雨,数十里山道被洪流冲垮,足足三个月方才重新修好可通人马。
在山前滞留等待的这三个月中,顾祈川就算再想给阿婉寄信也没了办法。
一声脆响,顾祈川狠狠抽了自己一掌,唇角立时见了血色。
欲抽第二掌时,却被反应过来的随从牢牢制住。
蒙眬泪眼中,顾祈川见洛水央央百川之势,忽念及当日“皎若太阳升朝霞,灼若芙蕖出渌波[1]”之句。
阿婉魂归洛水,按当地习俗,她的尸身被安放入一叶小舟,荡入江心焚烧,以求困在洛水中的魂魄得以安宁。
阿婉于洛水中,亦当是绝代风华的河洛之神。
情字怎消磨?一点嵌牢方寸。[2]
随她同去的,还有顾祈川心中的火焰。
十四
省亲期限已至,顾祈川顺从地随侍从启程回京,没再寻死觅活,安然如常。
他只是于途中提出要绕道去夔昀山,在这传说为福泽庇佑之处,为阿婉最后祈一次福。
随从见他释然,且夔昀山一行耽搁不了多久,便欣然同行。
却未料,抵达夔昀山的那晚,住宿的客栈突然走了水,众人奋力扑救,幸好无人伤亡,唯独状元不知所踪。
顾祈川藏于夔昀山脚一处密林中,挨过一夜,任前来搜寻的随从如何呼唤也不回应。
待到天明,他即刻动身上山。
客栈的火是顾祈川放的,为防伤人,他只点了偏僻处的两间空屋,趁机跑了出来。
顾祈川立在洛水畔的时候想了很多,想阿婉,也想到曾看过的一个志怪故事,便是这个故事,让他来了这夔昀山。
顾祈川在山上不眠不休地寻找,走得双腿酸痛,疲累不已,好几次险些摔下山涧。
他也觉得寻找一个可能由人杜撰的灵潭十分可笑,但他有个亟待实现的心愿,此时只能通过这种方式达成,必要勉力一试。
只要还有一息尚存,顾祈川便要一直寻下去。
许是上天垂怜,于日暮之时,竟真让他找到了书中所载之谭。
据说谭中有灵,可幻化出人心中所念。
再见阿婉容貌的刹那,顾祈川忽而明了《洛神赋》中的思慕之情究竟如何——
求得惊鸿一面,死生又有何憾。
女子走下潭中巨石,款步靠近顾祈川,将他缓缓拉入及腰深的潭水中。
顾祈川不辞艰险至此,只因一个愿望,有一句话,他想亲口对阿婉说——
顾祈川红着眼眶,抱住那女子,附在她耳侧柔声笑道:“阿婉,我中了状元,便想着来给你看看,嫁给我为妻,可好?”
清泪入潭,了无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