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时节,最是多雨。
未时,普宁寺的钟声刚响过三声,一只惊鸟掠过,刺破了青灰色的天幕。山野间雾气四合,渐渐地弥漫向山脚下的晋阳城。
城中八街九陌,沿街各式商铺鳞次栉比,若是放在平时,必定是一派熙来攘往,人声鼎沸之象。
可惜今日天公不作美,几声春雷声滚过,顷刻间密雨垂丝,浇得天地间湿漉漉一片。
行人顿时全作鸟兽散。
唯有一道素白身影,逆人流而上,脚步始终不疾不徐。
潇潇雨幕间,那人作一身少年郎打扮,头戴幕篱,手执一把竹骨油纸伞,半新不旧的月白色圆领袍下腰身细窄。
微风拂过,幕篱轻纱浮动,其下一张清隽秀美的面庞时隐时现。
很快,她走到永兴巷第三家铺面前,抬手轻叩。
开门的掌柜姓于,乃是个书画牙人,平日里不单替人寻觅古籍孤本,也通时人字画的买卖,从中挣取牙费。
一见门外的来人,忙喜笑颜开地迎进来:“苏先生来了?快快里面请。”
姿态殷勤万分,活像是见着了财神爷。
原因无他,晋阳城中人人皆知,画师苏绾画艺精绝,手中一支生花妙笔可落墨成蝇,画雨生风。
十日前,青州府的梁三公子新得了一柄犀骨绫绢扇,想托人画个扇面,作为给自家老太君祝寿的贺礼。
扇子上作画并不稀奇。
可难就难在这扇子的扇面,是用名贵无匹的“月影纱”制成,不仅薄如蝉翼,而且纱质特殊,入水难濡。
想要在其上作画,描绢、设色都十分困难,下笔稍有迟疑,都会前功尽弃。
一时间,方圆百里之内的画师竟无人敢接。于掌柜没了法子,这才求到了苏绾的门上。
苏绾跨过门槛,并无过多寒暄,自怀中取出一个檀木漆盒,施施然道:“还请掌柜的过目。”
声音犹如沾染着屋外的水汽,清凌凌的。
打开盒子,里头装的正是已经绘制完成的绫绢扇。扇面上画一幅春山融融月遥遥之绝景,画中敷色清丽洒脱,笔法刚柔相济,寥寥几笔淡墨,就勾勒出雾气在山间来去无定的灵动气韵。
最妙之处,还在于这作画的料色中,不知被掺进了什么香粉花汁,徐徐摇动之时,有阵阵香风袭人。
饶是浸淫此道多年的掌柜,也忍不住拿起扇子反复地看,啧啧称叹道:“哎呀!苏先生果真妙手丹青,这画中的笔法,颇有几分昔日韫玉公子之风......”
似是自知失言,话的尾音被生生咽回喉中。
“韫玉公子”,周寺,字淙玉,大昭隆嘉朝头一位连中三元的状元郎,两朝阁老田玉成的爱徒。
善草隶,工诗画,连一代大儒孟霍观其文章后,都要赞一句:“怀珠韫玉,世无其二。”
“韫玉公子”之名也因此不胫而走。
可坏就坏在,这些都是过去的事了。
如今的周寺,已是掌管三万玄甲缇骑,令人闻风丧胆的玄冥司指挥使。
传言他这些年心性大改,阴鸷狠辣,一柄朱雀刀下亡魂无数。不仅被自己的恩师逐出了师门,更是为天下清流文人所不容。
如此,方才的相提并论,算不得恭维,倒是有得罪人之嫌。
掌柜悻悻然止住了话头,目光流转,打量着眼前人的神色。
苏绾自然清楚这其中缘由,面上却疏离清淡,并不以为意:“我少时习画,总嫌自己笔力柔弱有余,筋骨不足,倒的确曾临摹过他的画作,以求效法其笔意。”
此言一出,于掌柜眼瞬间瞪大了一圈。
莫说如今周寺一双手不握笔杆改握刀,就是昔年他名动京城时,流传出来的画作,也不过寥寥七八幅。
数年前,他又亲手将自己的所有画作付之一炬,此后便再没人见过他的真迹了。
等掌柜的恍过神来再想追问,眼前人早已收下酬金,翩翩然而去了。
外头春雨初霁,金乌却已西坠。
苏绾从书坊出来,先是直奔一街之隔的药铺抓了几副药,又去市井街上买了些日常的衣物和吃食,直到两手拿不下了,这才心满意足地朝西边走去。
越往西走,人烟越少。到了最后只剩下一小片萧瑟的荒地,和两排由黄泥垒成的破瓦寒窑。
这儿是晋阳城中的堕民巷。
住在这儿的,不是家乡遭了灾荒逃出来的流民,就是些靠卖苦力为生的脚夫。
巷子口一棵大槐树下,一个团团脸梳双丫髻的小女孩正拿着一根捡来的树枝,蹲在泥地上比比划划。
“睨这个字错了,右边少写了一横。”
苏绾站在她身后,瞧着地上的字。
女孩惊了一跳,回头看见她,丢了树枝雀跃而起:“绾姐姐!你都好几日没有来看我啦。”
“嘘~”苏绾将素手比在唇上,眨了眨眼,一双水光潋滟的眼眸中,流露出少女独有的灵慧与狡黠。
“还记得我曾与你说过的话吗?”
女孩一本正经地用力点了点头:“穗穗记得,在外人面前只能唤‘苏哥哥’。”
苏绾唇角漾起一抹浅笑,揉了揉她的头:“穗穗乖,你阿婆呢?”
女孩笑指了指家的方向。
说是家,不过是一间颓败的旧茅屋,勉强可供栖身。里头光线昏暗,一盏油灯皆无,潮湿的霉味中还交织着丝丝缕缕挥之不去的药气。
许是推门时进了风,榻上的老妪佝偻着身子咳了两声。
苏绾放下手上的大包小包,忙将屋门重新关严实。
“咳咳咳......可是绾丫头来了?”
老妪睁开了浑浊的眼睛,边咳边向前伸出枯木枝般苍老干瘪的手。
“李阿婆,是我。”
苏绾快步向前,搀扶她起身,在她身后添了一个靠枕,好叫她坐得省力些。
“好孩子,快坐下。”老妪久病中难得展颜,拉着她的手在榻边坐下,嘴上却絮絮嗔怪起来。
“和你说过多少次,不必总是来瞧我们。这两日雨水多,山路上又不太平,倘若来的途中再遇上个什么好歹,可怎么是好。”
“且不说这些年来,你时时给我们送银送药,还教导穗穗读书识字,我们早就无以为报了......”
苏绾只管听着,怕她病中心绪起伏太过,还时不时说些旁的话来宽慰。
李阿婆一看她那模样,就知她必定又没往心里去,只能长长地喟叹了一声。
苏绾这孩子,浑身都是谜团。
相识日久,李阿婆也只略有所知,她似无父无母,无亲无友,一直孤身宿在虞山上的普宁寺中,靠书画代笔为生。平日里待谁都是有礼有节的,但从不深交,也缄口不提自己的过去。
如珠玉一般的人,活得却和深秋寒夜下的冷月一样清苦。
门外,穗穗追着一朵被风卷飞的槐花,垂在脑后的垂髫发辫,如同初春柔嫩的柳枝丫,一蹦一跃的。
一见苏绾要走,急忙追上前,踮起脚尖,将手中的油纸包捧给她。
“绾姐姐拿着尝尝。这是阿婆特意做的槐花饼,里头的槐花都是我自己一朵一朵拣的,可香甜了。”
“好。”苏绾俯身接过,眼底的笑意真切,“等绾姐姐下次来,给穗穗带冰糖葫芦吃。”
*
天色将晚,苏绾沿着崎岖的山间小道,拾级而上。
雨后的路泥泞不堪,行走极为艰难,但她脚下没有丝毫放缓,只盼能在天黑透前赶回普宁寺。
谁知刚行至半山腰,乌云卷着暮色沉甸甸地压下来,眼见又有一场急雨将至。
正愁无处可避,忽然看见不远的密林间隐约有一座庙宇。
走近一瞧,庙门朽烂,被半人高的蔓草半掩,里面断壁颓垣,蛛网密结,横置于佛前的长案上香火久熄,看样子是荒废已久了。
虽然破败了一些,但有片瓦遮身,总比露宿山野要强得多。
奔波了一整日,苏绾已顾不上计较太多,疲惫不堪地合衣躺在干草堆上,不知不觉睡了过去。
暝色已经完全笼罩了虞山。
天地间风雨大作,门扇与窗棂都被吹得吱呀作响,呜咽犹如鬼吼。
荒庙黯淡无光,唯有细线般的清辉从屋顶破瓦的缝隙中射入,照亮了高台上那尊佛像。
座上的佛像金身破损,慈目低垂,静静地注视着下方蜷缩成一团的单薄身影。
突然,一阵细微的脚步声响起。
有人来了。
苏绾猛地从睡梦中惊醒,心跳如擂鼓,侧耳仔细分辨着每一丝声响。
那声音由远及近,似有人在风雨中快步而来,每一步都伴随着落叶被踩踏的沙沙声。
这样一个风雨交加的苦夜,又有何人会在此处出现呢?
或许......是山间的什么猛禽野兽......
苏绾紧抿双唇,将头上簪发的竹簪子拔下,握在手中,死死地盯住黑洞洞的门外,簪子尖端几乎刺入掌心。
脚步声越来越近。
少顷,庙门被一把推开,火折子的光芒映亮了昏暗的室内。
来人是个约莫三十出头的男子。身形精瘦,靛青色窄袖短打上溅满泥水,肩背沉重行囊,风尘仆仆。
目光迅速在苏绾身上打量了一番,咧嘴笑道:“嘿,没想到这破庙还能有人,小兄弟,不介意我借个地儿一同避避风雨吧?”
紧绷的心弦松了一半,苏绾悄然将簪子拢回袖中:“自然不介意,兄台请随意。”
那靛青衫子拍了拍身上的雨水,随意找了个干燥的地方坐下,又从身后的行囊中拿出一份肉干,一壶浊酒,递向苏绾:“小兄弟要不要一起用一些?”
市井中磨砺久了,苏绾向来格外谨慎,即便此刻腹中已是饥肠辘辘,仍是婉言谢绝了。
那人也不在意,自顾自大口朵颐起来,一边吃,一边和苏绾攀谈。
他自言是青州府辖下屏县的一名行脚商人,原本是打算进城投宿的,没承想天降大雨,耽误了脚程,为了躲雨这才误打误撞找到了这儿。
又问苏绾:“我瞧小兄弟的言谈举止不凡,莫非是来参加雅集的士子?”
晋阳城虽只是个偏远小城,但座落在虞山腹地,常年云遮雾绕,水木明瑟。
本朝大儒孟霍致仕后纵情山水,途经此处时,被虞山的旖旎风光所感,写下了——“红尘俗世一抔土,不如长留虞山仙。 ”这样的千古之句。
故而常有文人雅士慕名来此,登高赏景,吟诗斗画。
苏绾淡淡道:“我只是个小画师,赚些润笔费罢了。”
靛青衫子见她面带倦色,显然并无多聊的兴致,也就识趣地没再多言,吃完手上的肉干,喝尽壶中的酒,席地而卧,很快响起了鼾声。
夜凉如水,苏绾拢紧衣衫,躺在草垛上假寐,耳朵却一直留意着周围的动静。
只要熬过这一夜,等天亮雨歇后,她便能返回普宁寺中了。
三更天,那如雷的鼾声停了,取而代之的是被人刻意放轻了的步履声。
苏绾脊背僵直,一动都不敢动,两手都是滑腻腻的汗。
直到那声音就停在她身前时,她猛然睁开眼睛,将手中的竹簪奋力往前一刺。
“啊!”
一声令人胆颤的嘶吼打破了宁静,屋外一道雷光骤然闪过,一瞬间的亮光映照出眼前人鲜血淋漓的左眼窝。
是那靛青衫子。
他刚刚竟也是在装睡!
电光火石间,苏绾已回过神来,仓皇朝着门外奔逃去。
外头风雨飘摇,却成为了此刻她唯一生的希望。
身后一根干柴棍破风袭来,狠狠地打在她的小腿上。剧痛让她脚下一软,几乎是向前扑跌在地。
还来不及起身,踝骨又被追上来的人一脚踩住。
靛青衫子瞪着猩红血目,咬牙切齿道:“贱人,你竟然敢伤我!大爷我要你好看!”
苏绾痛得眼前一阵阵止不住地发黑,只能咽下痛呼,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脑中飞快地思索着,对方应该是从进庙以来就一直在伪装身份,难道她是遇上了劫道的山匪?
“阁下若是图财,可是找错人了,我说过,我只是个一穷二白的画师,你就算抓了我,也绝榨不出半点油水。”
“呸,大爷我是财也要,人也要。”
说着一只大手粗暴地扯住她的头发,猛地将她翻了过来。
苏绾束发用的发带被扯断,满头青丝如乱云流雪般倾泻下来,堆在瘦削的肩头,衬得一张清冷的脸如月中聚雪,露凝梨花。
靛青衫子眼中闪过一抹惊艳,染着血的半边脸更加狰狞贪婪,□□着伸手去解裤腰带。
“呵,我果然没看走眼,你真是个天上有地下无的美人儿,若是卖到倚红楼里,少说也得值五百两银子。”
“不过,在这之前,你得先让大爷我痛快痛快。”
苏绾的心慢慢冷了下来。
这些年她活得不太容易,但很少有彻底绝望的时候。然而此刻,她心中却涌起了一丝决绝之意。
罢了,大不了鱼死网破。
她迅速抽出藏在袖中的竹簪,狠力向男人的胸口刺去,可惜她手上终究力弱,男人又已经有了防备,这最后的搏命一击,竟只扎在了他的肩胛骨上。
鲜血顺着簪子一滴一滴滑落,靛青衫子吃痛,眼中怒火滔天而起。
苏绾只觉得气息一滞,脖子被死死掐住,胸口犹如被巨石狠狠压住,疼痛不堪忍受。
双腿胡乱地踢蹬着,葱玉似的十根手指竭力地掰着脖颈上的手。
“咳咳......咳......你放开......我......”
可惜那人没打算再放过她。
"谁叫你这般不识抬举呢。到了地底下呀,也别怨怪,下辈子再投个好胎吧。"
颈上的力突然收紧,连一丝进气也无,她的视线渐渐模糊起来,像是有一双无形的大手要把她往那无尽的黑暗里面拖。
眼前恍惚出现一道白光,白光尽头隐有画面。
日暖风和,一个粉雕玉琢的小女孩笑着奔跑在海棠花海间,一群侍从紧随其后,不停地呼喊着:“小殿下,小殿下慢一点,千万小心别摔着了呀。”
不远处,华冠丽服的贵妇人静静地站着,目色温柔地冲她张开双臂。
“阿娘。”
小女孩的嗓音稚嫩娇软,似乳燕归巢,急切地想要投入眼前人的怀抱,指尖却只堪堪触到了冰冷的空气。
“阿娘要走了,答应阿娘,以后,你自己要好好地过。”
女孩委屈得眼眶通红,无助地呢喃:“不要......阿娘不要走......不要抛下囡囡一个人......”
贵妇人只是慈爱怜惜地望着她,面目逐渐模糊,像是被风吹散了的雾气,最终化作一团虚无。
“阿娘!”
......
“放开她。”
这一句不紧不慢,却淬了十二分的森寒,如最锋利的刀刃,从人的皮肉脊骨上刮过。
掐着苏绾的手,因这突如其来的声音迟疑,趁着这个空档,她终于得以喘息。
湿冷的空气重新灌回肺里,喉咙里全是灼热的刺痛,生理性的泪水不受控地涌了上来。
苏绾边掏心刮肺地咳嗦,边抬眼望去,夜色浓稠,风雨如晦,衬得门外走进来的身影如同来人间勾魂夺命的阴司官。
与此同时,靛青衫子也惊疑不定地打量着这位突如其来的不速之客,强壮着胆子喝道:“来者何人?敢来坏你爷爷我的好事。”
来人身披玄色平金绣蟒纹大氅,腰束鸾带,长身鹤立,宽檐官帽下露出一截苍白锋利的下颌。
“我说,放开她。”
这声音依旧漫不经心,他跨进门来,依稀的月光彻底映亮了官帽下的那张脸。
眉骨极为英挺,挟霜裹雪的一双凤目,修长上挑,锐如鹰隼。本该是矜贵出尘的容貌,却因周身气质太过凌厉,而显得阴鸷。
靛青衫子“唰”得一下面如土色,大叹晦气:“你是玄......玄冥司,周寺!”
普天之下,此等品貌气度,还能身着御赐九爪云纹蟒衣的,除了高坐修罗殿的那位活阎王,只怕再找不出第二个了。
“聒噪。”
轻飘飘的两个字,已是索命的判词。
靛青衫子眼前刀光一闪,喉管处剧痛,鲜血随即喷溅而出。他不可置信地睁着双眼,似一条离水之鱼倒在地上抽搐。
片刻后,再无生息。
周寺眼都没眨一下,慢条斯理地擦拭着刀尖的血迹,姿态之优雅仿佛在烹酒煮茶。等他彻底擦干净刀后,才分出神去瞧地上的苏绾。
刚经历过生死一线的少女,脸上还溅着腥热的血液,如同一捧无骨的春雪,扑在地上艰难地喘息,起伏间可见蝉翼般清丽的肩骨。
她在发抖。
连鸦羽似的长睫都在微微震颤。
却极力地克制着自己,没有流露出丝毫怯懦软弱的姿态。甚至,她还仰起脸来,用那双弥漫着潮湿雾气的眸子,探究地迎向他。
四目相对,周寺慢慢浮起一个意味不明的笑。
有意思。
于是他缓步走到苏绾跟前,倾下身子,舍给她一只骨节分明,如同冷玉的手,语气轻佻而慵懒。
“臣周寺,奉陛下之命迎崇宁公主归京,救驾来迟,还望殿下恕罪。”
未时,普宁寺的钟声刚响过三声,一只惊鸟掠过,刺破了青灰色的天幕。山野间雾气四合,渐渐地弥漫向山脚下的晋阳城。
城中八街九陌,沿街各式商铺鳞次栉比,若是放在平时,必定是一派熙来攘往,人声鼎沸之象。
可惜今日天公不作美,几声春雷声滚过,顷刻间密雨垂丝,浇得天地间湿漉漉一片。
行人顿时全作鸟兽散。
唯有一道素白身影,逆人流而上,脚步始终不疾不徐。
潇潇雨幕间,那人作一身少年郎打扮,头戴幕篱,手执一把竹骨油纸伞,半新不旧的月白色圆领袍下腰身细窄。
微风拂过,幕篱轻纱浮动,其下一张清隽秀美的面庞时隐时现。
很快,她走到永兴巷第三家铺面前,抬手轻叩。
开门的掌柜姓于,乃是个书画牙人,平日里不单替人寻觅古籍孤本,也通时人字画的买卖,从中挣取牙费。
一见门外的来人,忙喜笑颜开地迎进来:“苏先生来了?快快里面请。”
姿态殷勤万分,活像是见着了财神爷。
原因无他,晋阳城中人人皆知,画师苏绾画艺精绝,手中一支生花妙笔可落墨成蝇,画雨生风。
十日前,青州府的梁三公子新得了一柄犀骨绫绢扇,想托人画个扇面,作为给自家老太君祝寿的贺礼。
扇子上作画并不稀奇。
可难就难在这扇子的扇面,是用名贵无匹的“月影纱”制成,不仅薄如蝉翼,而且纱质特殊,入水难濡。
想要在其上作画,描绢、设色都十分困难,下笔稍有迟疑,都会前功尽弃。
一时间,方圆百里之内的画师竟无人敢接。于掌柜没了法子,这才求到了苏绾的门上。
苏绾跨过门槛,并无过多寒暄,自怀中取出一个檀木漆盒,施施然道:“还请掌柜的过目。”
声音犹如沾染着屋外的水汽,清凌凌的。
打开盒子,里头装的正是已经绘制完成的绫绢扇。扇面上画一幅春山融融月遥遥之绝景,画中敷色清丽洒脱,笔法刚柔相济,寥寥几笔淡墨,就勾勒出雾气在山间来去无定的灵动气韵。
最妙之处,还在于这作画的料色中,不知被掺进了什么香粉花汁,徐徐摇动之时,有阵阵香风袭人。
饶是浸淫此道多年的掌柜,也忍不住拿起扇子反复地看,啧啧称叹道:“哎呀!苏先生果真妙手丹青,这画中的笔法,颇有几分昔日韫玉公子之风......”
似是自知失言,话的尾音被生生咽回喉中。
“韫玉公子”,周寺,字淙玉,大昭隆嘉朝头一位连中三元的状元郎,两朝阁老田玉成的爱徒。
善草隶,工诗画,连一代大儒孟霍观其文章后,都要赞一句:“怀珠韫玉,世无其二。”
“韫玉公子”之名也因此不胫而走。
可坏就坏在,这些都是过去的事了。
如今的周寺,已是掌管三万玄甲缇骑,令人闻风丧胆的玄冥司指挥使。
传言他这些年心性大改,阴鸷狠辣,一柄朱雀刀下亡魂无数。不仅被自己的恩师逐出了师门,更是为天下清流文人所不容。
如此,方才的相提并论,算不得恭维,倒是有得罪人之嫌。
掌柜悻悻然止住了话头,目光流转,打量着眼前人的神色。
苏绾自然清楚这其中缘由,面上却疏离清淡,并不以为意:“我少时习画,总嫌自己笔力柔弱有余,筋骨不足,倒的确曾临摹过他的画作,以求效法其笔意。”
此言一出,于掌柜眼瞬间瞪大了一圈。
莫说如今周寺一双手不握笔杆改握刀,就是昔年他名动京城时,流传出来的画作,也不过寥寥七八幅。
数年前,他又亲手将自己的所有画作付之一炬,此后便再没人见过他的真迹了。
等掌柜的恍过神来再想追问,眼前人早已收下酬金,翩翩然而去了。
外头春雨初霁,金乌却已西坠。
苏绾从书坊出来,先是直奔一街之隔的药铺抓了几副药,又去市井街上买了些日常的衣物和吃食,直到两手拿不下了,这才心满意足地朝西边走去。
越往西走,人烟越少。到了最后只剩下一小片萧瑟的荒地,和两排由黄泥垒成的破瓦寒窑。
这儿是晋阳城中的堕民巷。
住在这儿的,不是家乡遭了灾荒逃出来的流民,就是些靠卖苦力为生的脚夫。
巷子口一棵大槐树下,一个团团脸梳双丫髻的小女孩正拿着一根捡来的树枝,蹲在泥地上比比划划。
“睨这个字错了,右边少写了一横。”
苏绾站在她身后,瞧着地上的字。
女孩惊了一跳,回头看见她,丢了树枝雀跃而起:“绾姐姐!你都好几日没有来看我啦。”
“嘘~”苏绾将素手比在唇上,眨了眨眼,一双水光潋滟的眼眸中,流露出少女独有的灵慧与狡黠。
“还记得我曾与你说过的话吗?”
女孩一本正经地用力点了点头:“穗穗记得,在外人面前只能唤‘苏哥哥’。”
苏绾唇角漾起一抹浅笑,揉了揉她的头:“穗穗乖,你阿婆呢?”
女孩笑指了指家的方向。
说是家,不过是一间颓败的旧茅屋,勉强可供栖身。里头光线昏暗,一盏油灯皆无,潮湿的霉味中还交织着丝丝缕缕挥之不去的药气。
许是推门时进了风,榻上的老妪佝偻着身子咳了两声。
苏绾放下手上的大包小包,忙将屋门重新关严实。
“咳咳咳......可是绾丫头来了?”
老妪睁开了浑浊的眼睛,边咳边向前伸出枯木枝般苍老干瘪的手。
“李阿婆,是我。”
苏绾快步向前,搀扶她起身,在她身后添了一个靠枕,好叫她坐得省力些。
“好孩子,快坐下。”老妪久病中难得展颜,拉着她的手在榻边坐下,嘴上却絮絮嗔怪起来。
“和你说过多少次,不必总是来瞧我们。这两日雨水多,山路上又不太平,倘若来的途中再遇上个什么好歹,可怎么是好。”
“且不说这些年来,你时时给我们送银送药,还教导穗穗读书识字,我们早就无以为报了......”
苏绾只管听着,怕她病中心绪起伏太过,还时不时说些旁的话来宽慰。
李阿婆一看她那模样,就知她必定又没往心里去,只能长长地喟叹了一声。
苏绾这孩子,浑身都是谜团。
相识日久,李阿婆也只略有所知,她似无父无母,无亲无友,一直孤身宿在虞山上的普宁寺中,靠书画代笔为生。平日里待谁都是有礼有节的,但从不深交,也缄口不提自己的过去。
如珠玉一般的人,活得却和深秋寒夜下的冷月一样清苦。
门外,穗穗追着一朵被风卷飞的槐花,垂在脑后的垂髫发辫,如同初春柔嫩的柳枝丫,一蹦一跃的。
一见苏绾要走,急忙追上前,踮起脚尖,将手中的油纸包捧给她。
“绾姐姐拿着尝尝。这是阿婆特意做的槐花饼,里头的槐花都是我自己一朵一朵拣的,可香甜了。”
“好。”苏绾俯身接过,眼底的笑意真切,“等绾姐姐下次来,给穗穗带冰糖葫芦吃。”
*
天色将晚,苏绾沿着崎岖的山间小道,拾级而上。
雨后的路泥泞不堪,行走极为艰难,但她脚下没有丝毫放缓,只盼能在天黑透前赶回普宁寺。
谁知刚行至半山腰,乌云卷着暮色沉甸甸地压下来,眼见又有一场急雨将至。
正愁无处可避,忽然看见不远的密林间隐约有一座庙宇。
走近一瞧,庙门朽烂,被半人高的蔓草半掩,里面断壁颓垣,蛛网密结,横置于佛前的长案上香火久熄,看样子是荒废已久了。
虽然破败了一些,但有片瓦遮身,总比露宿山野要强得多。
奔波了一整日,苏绾已顾不上计较太多,疲惫不堪地合衣躺在干草堆上,不知不觉睡了过去。
暝色已经完全笼罩了虞山。
天地间风雨大作,门扇与窗棂都被吹得吱呀作响,呜咽犹如鬼吼。
荒庙黯淡无光,唯有细线般的清辉从屋顶破瓦的缝隙中射入,照亮了高台上那尊佛像。
座上的佛像金身破损,慈目低垂,静静地注视着下方蜷缩成一团的单薄身影。
突然,一阵细微的脚步声响起。
有人来了。
苏绾猛地从睡梦中惊醒,心跳如擂鼓,侧耳仔细分辨着每一丝声响。
那声音由远及近,似有人在风雨中快步而来,每一步都伴随着落叶被踩踏的沙沙声。
这样一个风雨交加的苦夜,又有何人会在此处出现呢?
或许......是山间的什么猛禽野兽......
苏绾紧抿双唇,将头上簪发的竹簪子拔下,握在手中,死死地盯住黑洞洞的门外,簪子尖端几乎刺入掌心。
脚步声越来越近。
少顷,庙门被一把推开,火折子的光芒映亮了昏暗的室内。
来人是个约莫三十出头的男子。身形精瘦,靛青色窄袖短打上溅满泥水,肩背沉重行囊,风尘仆仆。
目光迅速在苏绾身上打量了一番,咧嘴笑道:“嘿,没想到这破庙还能有人,小兄弟,不介意我借个地儿一同避避风雨吧?”
紧绷的心弦松了一半,苏绾悄然将簪子拢回袖中:“自然不介意,兄台请随意。”
那靛青衫子拍了拍身上的雨水,随意找了个干燥的地方坐下,又从身后的行囊中拿出一份肉干,一壶浊酒,递向苏绾:“小兄弟要不要一起用一些?”
市井中磨砺久了,苏绾向来格外谨慎,即便此刻腹中已是饥肠辘辘,仍是婉言谢绝了。
那人也不在意,自顾自大口朵颐起来,一边吃,一边和苏绾攀谈。
他自言是青州府辖下屏县的一名行脚商人,原本是打算进城投宿的,没承想天降大雨,耽误了脚程,为了躲雨这才误打误撞找到了这儿。
又问苏绾:“我瞧小兄弟的言谈举止不凡,莫非是来参加雅集的士子?”
晋阳城虽只是个偏远小城,但座落在虞山腹地,常年云遮雾绕,水木明瑟。
本朝大儒孟霍致仕后纵情山水,途经此处时,被虞山的旖旎风光所感,写下了——“红尘俗世一抔土,不如长留虞山仙。 ”这样的千古之句。
故而常有文人雅士慕名来此,登高赏景,吟诗斗画。
苏绾淡淡道:“我只是个小画师,赚些润笔费罢了。”
靛青衫子见她面带倦色,显然并无多聊的兴致,也就识趣地没再多言,吃完手上的肉干,喝尽壶中的酒,席地而卧,很快响起了鼾声。
夜凉如水,苏绾拢紧衣衫,躺在草垛上假寐,耳朵却一直留意着周围的动静。
只要熬过这一夜,等天亮雨歇后,她便能返回普宁寺中了。
三更天,那如雷的鼾声停了,取而代之的是被人刻意放轻了的步履声。
苏绾脊背僵直,一动都不敢动,两手都是滑腻腻的汗。
直到那声音就停在她身前时,她猛然睁开眼睛,将手中的竹簪奋力往前一刺。
“啊!”
一声令人胆颤的嘶吼打破了宁静,屋外一道雷光骤然闪过,一瞬间的亮光映照出眼前人鲜血淋漓的左眼窝。
是那靛青衫子。
他刚刚竟也是在装睡!
电光火石间,苏绾已回过神来,仓皇朝着门外奔逃去。
外头风雨飘摇,却成为了此刻她唯一生的希望。
身后一根干柴棍破风袭来,狠狠地打在她的小腿上。剧痛让她脚下一软,几乎是向前扑跌在地。
还来不及起身,踝骨又被追上来的人一脚踩住。
靛青衫子瞪着猩红血目,咬牙切齿道:“贱人,你竟然敢伤我!大爷我要你好看!”
苏绾痛得眼前一阵阵止不住地发黑,只能咽下痛呼,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脑中飞快地思索着,对方应该是从进庙以来就一直在伪装身份,难道她是遇上了劫道的山匪?
“阁下若是图财,可是找错人了,我说过,我只是个一穷二白的画师,你就算抓了我,也绝榨不出半点油水。”
“呸,大爷我是财也要,人也要。”
说着一只大手粗暴地扯住她的头发,猛地将她翻了过来。
苏绾束发用的发带被扯断,满头青丝如乱云流雪般倾泻下来,堆在瘦削的肩头,衬得一张清冷的脸如月中聚雪,露凝梨花。
靛青衫子眼中闪过一抹惊艳,染着血的半边脸更加狰狞贪婪,□□着伸手去解裤腰带。
“呵,我果然没看走眼,你真是个天上有地下无的美人儿,若是卖到倚红楼里,少说也得值五百两银子。”
“不过,在这之前,你得先让大爷我痛快痛快。”
苏绾的心慢慢冷了下来。
这些年她活得不太容易,但很少有彻底绝望的时候。然而此刻,她心中却涌起了一丝决绝之意。
罢了,大不了鱼死网破。
她迅速抽出藏在袖中的竹簪,狠力向男人的胸口刺去,可惜她手上终究力弱,男人又已经有了防备,这最后的搏命一击,竟只扎在了他的肩胛骨上。
鲜血顺着簪子一滴一滴滑落,靛青衫子吃痛,眼中怒火滔天而起。
苏绾只觉得气息一滞,脖子被死死掐住,胸口犹如被巨石狠狠压住,疼痛不堪忍受。
双腿胡乱地踢蹬着,葱玉似的十根手指竭力地掰着脖颈上的手。
“咳咳......咳......你放开......我......”
可惜那人没打算再放过她。
"谁叫你这般不识抬举呢。到了地底下呀,也别怨怪,下辈子再投个好胎吧。"
颈上的力突然收紧,连一丝进气也无,她的视线渐渐模糊起来,像是有一双无形的大手要把她往那无尽的黑暗里面拖。
眼前恍惚出现一道白光,白光尽头隐有画面。
日暖风和,一个粉雕玉琢的小女孩笑着奔跑在海棠花海间,一群侍从紧随其后,不停地呼喊着:“小殿下,小殿下慢一点,千万小心别摔着了呀。”
不远处,华冠丽服的贵妇人静静地站着,目色温柔地冲她张开双臂。
“阿娘。”
小女孩的嗓音稚嫩娇软,似乳燕归巢,急切地想要投入眼前人的怀抱,指尖却只堪堪触到了冰冷的空气。
“阿娘要走了,答应阿娘,以后,你自己要好好地过。”
女孩委屈得眼眶通红,无助地呢喃:“不要......阿娘不要走......不要抛下囡囡一个人......”
贵妇人只是慈爱怜惜地望着她,面目逐渐模糊,像是被风吹散了的雾气,最终化作一团虚无。
“阿娘!”
......
“放开她。”
这一句不紧不慢,却淬了十二分的森寒,如最锋利的刀刃,从人的皮肉脊骨上刮过。
掐着苏绾的手,因这突如其来的声音迟疑,趁着这个空档,她终于得以喘息。
湿冷的空气重新灌回肺里,喉咙里全是灼热的刺痛,生理性的泪水不受控地涌了上来。
苏绾边掏心刮肺地咳嗦,边抬眼望去,夜色浓稠,风雨如晦,衬得门外走进来的身影如同来人间勾魂夺命的阴司官。
与此同时,靛青衫子也惊疑不定地打量着这位突如其来的不速之客,强壮着胆子喝道:“来者何人?敢来坏你爷爷我的好事。”
来人身披玄色平金绣蟒纹大氅,腰束鸾带,长身鹤立,宽檐官帽下露出一截苍白锋利的下颌。
“我说,放开她。”
这声音依旧漫不经心,他跨进门来,依稀的月光彻底映亮了官帽下的那张脸。
眉骨极为英挺,挟霜裹雪的一双凤目,修长上挑,锐如鹰隼。本该是矜贵出尘的容貌,却因周身气质太过凌厉,而显得阴鸷。
靛青衫子“唰”得一下面如土色,大叹晦气:“你是玄......玄冥司,周寺!”
普天之下,此等品貌气度,还能身着御赐九爪云纹蟒衣的,除了高坐修罗殿的那位活阎王,只怕再找不出第二个了。
“聒噪。”
轻飘飘的两个字,已是索命的判词。
靛青衫子眼前刀光一闪,喉管处剧痛,鲜血随即喷溅而出。他不可置信地睁着双眼,似一条离水之鱼倒在地上抽搐。
片刻后,再无生息。
周寺眼都没眨一下,慢条斯理地擦拭着刀尖的血迹,姿态之优雅仿佛在烹酒煮茶。等他彻底擦干净刀后,才分出神去瞧地上的苏绾。
刚经历过生死一线的少女,脸上还溅着腥热的血液,如同一捧无骨的春雪,扑在地上艰难地喘息,起伏间可见蝉翼般清丽的肩骨。
她在发抖。
连鸦羽似的长睫都在微微震颤。
却极力地克制着自己,没有流露出丝毫怯懦软弱的姿态。甚至,她还仰起脸来,用那双弥漫着潮湿雾气的眸子,探究地迎向他。
四目相对,周寺慢慢浮起一个意味不明的笑。
有意思。
于是他缓步走到苏绾跟前,倾下身子,舍给她一只骨节分明,如同冷玉的手,语气轻佻而慵懒。
“臣周寺,奉陛下之命迎崇宁公主归京,救驾来迟,还望殿下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