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台山常年云雾环绕,就算山外艳阳高照,山里也是阴冷潮湿。小寒,正是最冷的时节,积雪化去,却仍留一层薄冰,带来阵阵寒意。
传闻西山圣女曾降临此处,协助凤鸣城的萧氏一族建成昭国。功成大业后,西山圣女元神归于这鹿台山处,灵气溶入山川流水中护昭国百姓。
鹿鸣萧氏感恩西山圣女的奉献,将鹿台山奉为昭国圣山,修建圣女庙供奉西山圣女。
圣女庙香火旺盛,每年来此祈福静修的人络绎不绝,其中不乏从皇城来的达官贵人。因此鹿台山山脚商业繁盛,从吃食到住宿一应俱全,甚至新年前还会有盛大的集市,汇聚了从南到北的商贩带来的奇珍异宝,希望得到皇城来的贵人的垂爱,在年关前赚上一笔。
一声有力的马嘶声将集市上众人的目光引去,汗血宝马上,将军熊文昂然端坐在马背上,战袍迎风飞扬,手中的长枪闪耀这凛冽的寒光。
熊文身后的马车以黑楠木为车身,四面雕梁画栋,花草皆为金叶,马车上挂着的六角灯笼还挂有飘带珠链等精美装饰,车身后跟有多名侍女和一支禁军。
将军引路,禁军护卫,良驹豪驾,显示着马车内的人身份尊贵非常。
见到鹿台山,熊文调转马匹,翻身下马来到马车前,向马车内的人说道:“禀报王姬,前方便是我朝圣女庙,还请王姬移驾庙内稍作休息。”
闻言,车帘被白净的纤纤细手缓缓掀开,漏出一张明艳娇俏的脸来。沈缨身穿青白阔袖华服,腰上系着月花流苏宫铃,披着银狐轻裘斗篷,在侍女竹南的搀扶下下了车。
即使已经见过沈缨多面,熊文还是会被这位北梁昭和王姬的容貌惊到。
他在北境屡获军功,颇获圣上赏识,刚被册封为御前大将军,三十有为春风得意,身边不乏艳色佳人环绕,却从未见过有人如沈缨这般有着天人之姿。
这位昭和王姬在中原可是位名声大过天,响当当的主,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北梁王的独女,自幼便拜入了名满天下的上林学宫进学,是文坛宗师莫言薛的关门弟子,深得莫言薛的赏识和喜爱,才华斐然,年纪轻轻便被誉为是莫言薛的传人,下一代文坛的领袖,当之无愧的中原第一才女。
昭梁两国向来隔着云岭井水不犯河水。可南陈屡屡进犯,在南境蠢蠢欲动几番挑事。圣上欲攻打南陈,为避免攻打南陈时,北梁进犯腹背受敌的险况,圣上欲与北梁结两国秦晋之好,巩固和北梁的关系,以国礼求娶昭和王姬嫁入昭国皇室。
圣上钦派他熊文携天子禁军北上迎接这位北梁王姬到皇城做客,可见对其的看重。
沈缨向熊文道:“劳请熊将军为我引路。”
沈缨的声音温婉娇媚,似徐徐春风,熊文一介武场汉子,见身份尊贵的美娇娘如此客气,忙红着脸拱手说道:“陛下派臣护送王姬至皇城,这途中一切事物自然以郡主为尊,殿下请随我来。”
说完,熊文伸手做请,引领沈缨进入圣女庙。
从北梁上京到昭国皇城最短的路线本不会经过鹿台山,可这位昭和王姬听闻圣女庙很是灵验,便请求绕路至鹿台山,到圣女庙祈福小住几日。
不是什么过分要求,圣上便允了昭和王姬的请求。
步入圣女庙,正值新年,庙内举办灯会,前来参拜的人众多,熊文为沈缨开路,指引着沈缨来到圣女庙后山的厢房后。
熊文道:“王姬且在这住下,有什么事吩咐熊文即可。”又派禁军将沈缨所住的厢房牢牢看守,确保不会有什么可疑人进犯后便退下了。
这圣女庙后山的厢房每一间都依山伴水自成一处院落,专门接待达官贵人,风景优美却又很是清净。沈缨打量四周的环境,院中有一片莲花池,连接山脚的灵川河,是一处活水。院中有一颗老桑树,幽深僻静,倒是一处极佳的静养之地。
沈缨裹紧了身上的银狐裘,竹南将热好的汤壶放入沈缨手中,关切道:“这山中阴凉,殿下身子骨弱,最受不得凉,还是别在外面久留,进屋歇息吧。”
沈缨摇头道:“听闻这鹿台山的春市最为热闹,尤其是晚市,据说还有灯火的杂耍表演呢。既然来了,现在还早,闲着也无事做,何不仿出去看看?”
竹南抵不过自家王姬,反复确认沈缨穿的厚实得透不过风后,便与微东伴在沈缨左右出了圣女庙。
出了山间林道,便可瞧见往来商贩叫卖着,伴随着锣鼓的吠声,整个街道上洋溢这欢乐的气氛。
沈缨漫无目的的闲逛着,不一会儿注意力便被一家十分气派的酒楼吸引。
这酒楼离圣女庙极近,且位于外界进入鹿台山的必经之路,位置极佳,酒楼门头上悬挂着一块乌木雕花匾额,镌刻着“聚仙楼”三个烫金大字,可以说是气派非凡。
鹿台山受皇室管辖,竟有人能大兴土木在此建造酒楼,沈缨颇感好奇,在聚仙楼门口停住,往里一看,里面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正中间处建有一处高台,高台上摆放着一张案几和一把藤椅,高台底下四周置有酒桌,皆已坐满了人,似在等待着什么。
“这聚仙楼什么来头,这般气派。”竹南说道。
许是听见了竹南的疑问,一位路过的热心酒客做了解答:
“姑娘不是我昭国人吧。这聚仙楼是我朝俪贵妃修建,是为了还愿圣女庙护佑太子平安。聚仙楼经营所得均捐给这圣女庙添作香油。这来圣女庙朝拜的香客们自然愿意在这聚仙楼歇脚,能沾沾皇家的富,还能给圣女庙捐香油积福。”
原来如此,聚仙楼是昭国皇室所建。
沈缨转头看,解答的男子面貌俊美,身披白色长衫,步履从容,气宇轩昂,嘴角挂着一抹淡淡的微笑,更显出他的风度翩翩。
沈缨点头示意道:“多谢郎君解答疑惑。”
沈缨不喜热闹,不愿多做停留,说罢转身欲走,又听见那名男子道:“这聚仙楼有位云游天下的说书先生,踏遍南北知道不少奇闻逸事,每年年关前都会在这聚仙楼里说书。姑娘既然来了,何不进去听听。”
闲来无事,听几段说书也算解闷,沈缨便也进入了聚仙楼。
聚仙楼人气很旺,已经没有包房,沈缨觉得有些可惜,正想走,又听见那名男子道:“我订有雅间,姑娘若不嫌弃,可随在下一同听书。在下陈瑞凤,感觉与姑娘十分有缘,希望姑娘不要嫌弃。”
陈瑞凤诚挚邀请,沈缨没有多做拒绝,道:“那就叨扰沈公子了。”
小二将沈缨迎上二楼的厢房。那厢房隔开底下听书众人的视线,却离说书的高台很近,可以摈弃杂音,清晰的听到高台中人发出的声音。
酒菜上齐后,一名胡发花白却精神矍铄的老者登上高台,想来这就是那位说书人。
说书人撩起青衫坐在案几前,喝了口茶水后,拍案说道:
“中原疆域,东临大海,西至沙漠,辽阔大地被划分为一百零八州。上古神后人统一中原,建立了华冉国,几千年来,华冉国统治者后代无能,无法司察奸非,禁御不良,各地世家推翻了华冉王朝统治,自立为王,百年混战后,局势明朗,天下三分,立于中原大地。
传闻华冉国分裂时,一些世家获得了残末神族的帮助,习得奇珍异术,只是今已年代久远,不可考究。
自云岭而分,梁国居于北,拥三十州。梁国皇室出自岳山沈氏,当年获得神鸟冰凤凰的帮助,克服北地寒冷而建国。
云岭南地,建有我朝昭国,本拥有五十二州。昭国皇室萧氏当年获西山圣女帮助而建朝,划分了中原最肥沃和最广的土地。
我朝隔着淮水,建有南陈,拥二十六州。南陈皇室刘氏曾获南海鲛人族的帮助,他们的祖先据说可在海中生存。南蛮之地气候湿重不宜居,因此南陈对我朝屡有冒犯之意。
除了三皇族外,中原众多世家以四大世家为首,分别为扶风宋氏,颍川陈氏,清河崔氏和南阳叶氏。四世家各有所长,虽不参朝政,可三国历代皇帝登位,必先要获得以四世家为首的众世家支持。
书接上回,今天老朽便要为大家讲一讲我昭国那些世家子弟的故事。
要说我昭国崇武,多出将帅之才,其中以江夏林氏和陇西李氏最富盛名。”
听提到江夏林氏,座下众人一片哗然,面面相觑,心里想着这说书人胆子竟然不小,敢提及叛国贼江夏林氏一族。不过中原民风开化,皇室鲜少干预坊间民众言谈自由,只是这江夏林氏的事情还是少有人敢当众提及。
沈缨觉得这说书人有趣,端起桌上的酒细啜入口,是竹叶青,入口清淳,留有余甘。
沈缨道:“竹南,那说书人,重重有赏。”
竹南听后退出包厢,给了那说书人一袋金叶子。
陈瑞凤看着沈缨,道:“没想到姑娘对江夏林氏的事情感兴趣。”
沈缨回道:“这说书人胆子大,我喜欢听一些在别处听不到的故事。”
那说书人见有豪客一掷千金,来了精神继续说道:
“这陇西李氏镇守西域,鲜少与其他世家有所交集,听命于皇室,无召不返皇城,世人知之甚少。
今天我们要说的,便是这江夏林氏。
江夏林氏世代为昭国镇守南泽之地,拥八万精锐炎麟军,南泽十二州多听命于江夏林氏龙牙匕首的调遣。
江夏林氏子嗣凋敝,少旁枝,多一脉相传。传到这一代,家主林老将军拢共也只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旁枝老人早逝,也就只剩下两个侄子和一个侄女。
林老将军的儿子林若川年轻有为,骁勇善战,是炎麟军的少帅,江夏林氏下一任掌门人;女儿林若云虽生的娇艳美丽,可巾帼不让须眉,耍得一手绝世红袖双刀,是驰骋疆场,令梁国军闻风丧胆的女将星;侄女林若霜温柔貌美,父母早逝,从小便和两个哥哥由林老夫人养育长大。
这林若云与扶风宋氏的大少主宋康结为夫妻,但二人婚后十年方才诞下一女宋书玉。十几年夫妻情谊走到尽头,宋书玉五岁时,林若云留下一纸和离书,带着女儿回了娘家。
林若云的表妹林若霜则嫁给了当初还是皇子的圣上。圣上登基后,林若霜封后,诞下嫡长子萧则珩。
这宋书玉和萧则珩二人,一位是金枝玉叶,一位是天潢贵胄,两人自小一起长大,可以说感情是十分深厚,皇后林若云则为二人定下婚约。
林家的两位姑娘一位嫁入皇室成了皇后,一位成为四世家之一的族长夫人,无限的风光竟让手握重兵的江夏林氏起了歹念,欲图勾结南陈贼子乱我昭国,篡取皇位。
好在江夏林氏的林老将军身边终有忠臣之士,不忍看浮屠遍野的乱世再现,偷得林老将军与南陈勾结的书信告发了江夏林氏,江夏林氏见诡计被识破,企图在南境起兵造反,好在圣上及汝阳钟氏早有先见之明,利用淮水的险要地形,联合炎麟军中的忠臣包抄围剿了江夏林氏及其叛军,阻止了这场叛乱,八万炎麟叛军伏诛。”
沈缨继续饮着竹叶青,面带着笑意看着唾沫横飞的说书人,吩咐道:“这故事我之前没听过,说得极好,有赏。”
竹南又给那说书人比上一次更多的赏金。
确实说得极好。八万忠良葬身淮水尸骨无存背负骂名,贪生怕死的背信弃义之辈反倒成了忠臣被世人传扬。
那说书人继续道:“本该是一段金玉良缘。无奈林氏叛国,满门被灭,宋书玉也下落不明。林皇后在后宫中为争圣宠,竟行巫蛊之术残害俪贵妃,事发后畏罪自尽,圣上感念汝阳钟氏,将俪贵妃所处的大皇子册立为了太子。没了母族的庇护,六皇子只得离开皇城前往封地。皇子千金各东西,临别执手泪沾衣。宋小姐临别前还送给了六皇子一枚鸳鸯玉佩,希望二人能早日重逢,结束离别之苦。
忍别离!忍别离!不忍却别离!此一别便是天人永隔。”
这说书人说的情真意切,座下竟有感性的茶客低声啜泣起来。
简直是胡说八道,明明二人都怕对方伤心,分开前强忍着泪意说话,两人是互换玉佩,宋书玉给萧则珩的,是一枚挂有宫铃的青鱼佩;萧则珩给宋书玉,则是玄鱼佩,两人约定重逢时再换回来。
沈缨道:“早先原也听过这江夏林氏的叛国之事,只不过这六皇子和宋小姐的事还是第一次听说。今日多谢陈公子款待。”
沈缨与陈瑞凤告了别,出了聚仙楼发现天已昏暗,夜市已经开始。
北梁实行宵禁,除了过节,甚少有这般热闹的夜市。
万千高悬,花灯绽放,犹如星空坠落人间,杂耍人将火炬抛向夜空,火光随风起舞,映照在街头的每一个角落。灯影交错,火光照在沈缨脸上,使她白皙的脸上透露出玉脂般温润的色泽。
穿过灯火阑珊间,沈缨突然望见一玄袍身影,灯火间瞧不清男子的容貌,只是他腰间挂着的青色双鱼佩沈缨是无论如何都瞧的真真切切。那玉佩还挂有一铃铛,走起路来便会叮呤作响,声音虽弱,可沈缨还是能透过沸腾的人声听见那铃铛响。
沈缨突感一片心悸,整个人几乎要站不稳,惊得竹南和微东急忙将她左右搀扶起。
沈缨强做镇定,欲穿过人群去寻那名男子,但来人早已消失在人群中不见踪影。
是阿珩哥哥,沈缨想着,终于又再见了。
传闻西山圣女曾降临此处,协助凤鸣城的萧氏一族建成昭国。功成大业后,西山圣女元神归于这鹿台山处,灵气溶入山川流水中护昭国百姓。
鹿鸣萧氏感恩西山圣女的奉献,将鹿台山奉为昭国圣山,修建圣女庙供奉西山圣女。
圣女庙香火旺盛,每年来此祈福静修的人络绎不绝,其中不乏从皇城来的达官贵人。因此鹿台山山脚商业繁盛,从吃食到住宿一应俱全,甚至新年前还会有盛大的集市,汇聚了从南到北的商贩带来的奇珍异宝,希望得到皇城来的贵人的垂爱,在年关前赚上一笔。
一声有力的马嘶声将集市上众人的目光引去,汗血宝马上,将军熊文昂然端坐在马背上,战袍迎风飞扬,手中的长枪闪耀这凛冽的寒光。
熊文身后的马车以黑楠木为车身,四面雕梁画栋,花草皆为金叶,马车上挂着的六角灯笼还挂有飘带珠链等精美装饰,车身后跟有多名侍女和一支禁军。
将军引路,禁军护卫,良驹豪驾,显示着马车内的人身份尊贵非常。
见到鹿台山,熊文调转马匹,翻身下马来到马车前,向马车内的人说道:“禀报王姬,前方便是我朝圣女庙,还请王姬移驾庙内稍作休息。”
闻言,车帘被白净的纤纤细手缓缓掀开,漏出一张明艳娇俏的脸来。沈缨身穿青白阔袖华服,腰上系着月花流苏宫铃,披着银狐轻裘斗篷,在侍女竹南的搀扶下下了车。
即使已经见过沈缨多面,熊文还是会被这位北梁昭和王姬的容貌惊到。
他在北境屡获军功,颇获圣上赏识,刚被册封为御前大将军,三十有为春风得意,身边不乏艳色佳人环绕,却从未见过有人如沈缨这般有着天人之姿。
这位昭和王姬在中原可是位名声大过天,响当当的主,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北梁王的独女,自幼便拜入了名满天下的上林学宫进学,是文坛宗师莫言薛的关门弟子,深得莫言薛的赏识和喜爱,才华斐然,年纪轻轻便被誉为是莫言薛的传人,下一代文坛的领袖,当之无愧的中原第一才女。
昭梁两国向来隔着云岭井水不犯河水。可南陈屡屡进犯,在南境蠢蠢欲动几番挑事。圣上欲攻打南陈,为避免攻打南陈时,北梁进犯腹背受敌的险况,圣上欲与北梁结两国秦晋之好,巩固和北梁的关系,以国礼求娶昭和王姬嫁入昭国皇室。
圣上钦派他熊文携天子禁军北上迎接这位北梁王姬到皇城做客,可见对其的看重。
沈缨向熊文道:“劳请熊将军为我引路。”
沈缨的声音温婉娇媚,似徐徐春风,熊文一介武场汉子,见身份尊贵的美娇娘如此客气,忙红着脸拱手说道:“陛下派臣护送王姬至皇城,这途中一切事物自然以郡主为尊,殿下请随我来。”
说完,熊文伸手做请,引领沈缨进入圣女庙。
从北梁上京到昭国皇城最短的路线本不会经过鹿台山,可这位昭和王姬听闻圣女庙很是灵验,便请求绕路至鹿台山,到圣女庙祈福小住几日。
不是什么过分要求,圣上便允了昭和王姬的请求。
步入圣女庙,正值新年,庙内举办灯会,前来参拜的人众多,熊文为沈缨开路,指引着沈缨来到圣女庙后山的厢房后。
熊文道:“王姬且在这住下,有什么事吩咐熊文即可。”又派禁军将沈缨所住的厢房牢牢看守,确保不会有什么可疑人进犯后便退下了。
这圣女庙后山的厢房每一间都依山伴水自成一处院落,专门接待达官贵人,风景优美却又很是清净。沈缨打量四周的环境,院中有一片莲花池,连接山脚的灵川河,是一处活水。院中有一颗老桑树,幽深僻静,倒是一处极佳的静养之地。
沈缨裹紧了身上的银狐裘,竹南将热好的汤壶放入沈缨手中,关切道:“这山中阴凉,殿下身子骨弱,最受不得凉,还是别在外面久留,进屋歇息吧。”
沈缨摇头道:“听闻这鹿台山的春市最为热闹,尤其是晚市,据说还有灯火的杂耍表演呢。既然来了,现在还早,闲着也无事做,何不仿出去看看?”
竹南抵不过自家王姬,反复确认沈缨穿的厚实得透不过风后,便与微东伴在沈缨左右出了圣女庙。
出了山间林道,便可瞧见往来商贩叫卖着,伴随着锣鼓的吠声,整个街道上洋溢这欢乐的气氛。
沈缨漫无目的的闲逛着,不一会儿注意力便被一家十分气派的酒楼吸引。
这酒楼离圣女庙极近,且位于外界进入鹿台山的必经之路,位置极佳,酒楼门头上悬挂着一块乌木雕花匾额,镌刻着“聚仙楼”三个烫金大字,可以说是气派非凡。
鹿台山受皇室管辖,竟有人能大兴土木在此建造酒楼,沈缨颇感好奇,在聚仙楼门口停住,往里一看,里面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正中间处建有一处高台,高台上摆放着一张案几和一把藤椅,高台底下四周置有酒桌,皆已坐满了人,似在等待着什么。
“这聚仙楼什么来头,这般气派。”竹南说道。
许是听见了竹南的疑问,一位路过的热心酒客做了解答:
“姑娘不是我昭国人吧。这聚仙楼是我朝俪贵妃修建,是为了还愿圣女庙护佑太子平安。聚仙楼经营所得均捐给这圣女庙添作香油。这来圣女庙朝拜的香客们自然愿意在这聚仙楼歇脚,能沾沾皇家的富,还能给圣女庙捐香油积福。”
原来如此,聚仙楼是昭国皇室所建。
沈缨转头看,解答的男子面貌俊美,身披白色长衫,步履从容,气宇轩昂,嘴角挂着一抹淡淡的微笑,更显出他的风度翩翩。
沈缨点头示意道:“多谢郎君解答疑惑。”
沈缨不喜热闹,不愿多做停留,说罢转身欲走,又听见那名男子道:“这聚仙楼有位云游天下的说书先生,踏遍南北知道不少奇闻逸事,每年年关前都会在这聚仙楼里说书。姑娘既然来了,何不进去听听。”
闲来无事,听几段说书也算解闷,沈缨便也进入了聚仙楼。
聚仙楼人气很旺,已经没有包房,沈缨觉得有些可惜,正想走,又听见那名男子道:“我订有雅间,姑娘若不嫌弃,可随在下一同听书。在下陈瑞凤,感觉与姑娘十分有缘,希望姑娘不要嫌弃。”
陈瑞凤诚挚邀请,沈缨没有多做拒绝,道:“那就叨扰沈公子了。”
小二将沈缨迎上二楼的厢房。那厢房隔开底下听书众人的视线,却离说书的高台很近,可以摈弃杂音,清晰的听到高台中人发出的声音。
酒菜上齐后,一名胡发花白却精神矍铄的老者登上高台,想来这就是那位说书人。
说书人撩起青衫坐在案几前,喝了口茶水后,拍案说道:
“中原疆域,东临大海,西至沙漠,辽阔大地被划分为一百零八州。上古神后人统一中原,建立了华冉国,几千年来,华冉国统治者后代无能,无法司察奸非,禁御不良,各地世家推翻了华冉王朝统治,自立为王,百年混战后,局势明朗,天下三分,立于中原大地。
传闻华冉国分裂时,一些世家获得了残末神族的帮助,习得奇珍异术,只是今已年代久远,不可考究。
自云岭而分,梁国居于北,拥三十州。梁国皇室出自岳山沈氏,当年获得神鸟冰凤凰的帮助,克服北地寒冷而建国。
云岭南地,建有我朝昭国,本拥有五十二州。昭国皇室萧氏当年获西山圣女帮助而建朝,划分了中原最肥沃和最广的土地。
我朝隔着淮水,建有南陈,拥二十六州。南陈皇室刘氏曾获南海鲛人族的帮助,他们的祖先据说可在海中生存。南蛮之地气候湿重不宜居,因此南陈对我朝屡有冒犯之意。
除了三皇族外,中原众多世家以四大世家为首,分别为扶风宋氏,颍川陈氏,清河崔氏和南阳叶氏。四世家各有所长,虽不参朝政,可三国历代皇帝登位,必先要获得以四世家为首的众世家支持。
书接上回,今天老朽便要为大家讲一讲我昭国那些世家子弟的故事。
要说我昭国崇武,多出将帅之才,其中以江夏林氏和陇西李氏最富盛名。”
听提到江夏林氏,座下众人一片哗然,面面相觑,心里想着这说书人胆子竟然不小,敢提及叛国贼江夏林氏一族。不过中原民风开化,皇室鲜少干预坊间民众言谈自由,只是这江夏林氏的事情还是少有人敢当众提及。
沈缨觉得这说书人有趣,端起桌上的酒细啜入口,是竹叶青,入口清淳,留有余甘。
沈缨道:“竹南,那说书人,重重有赏。”
竹南听后退出包厢,给了那说书人一袋金叶子。
陈瑞凤看着沈缨,道:“没想到姑娘对江夏林氏的事情感兴趣。”
沈缨回道:“这说书人胆子大,我喜欢听一些在别处听不到的故事。”
那说书人见有豪客一掷千金,来了精神继续说道:
“这陇西李氏镇守西域,鲜少与其他世家有所交集,听命于皇室,无召不返皇城,世人知之甚少。
今天我们要说的,便是这江夏林氏。
江夏林氏世代为昭国镇守南泽之地,拥八万精锐炎麟军,南泽十二州多听命于江夏林氏龙牙匕首的调遣。
江夏林氏子嗣凋敝,少旁枝,多一脉相传。传到这一代,家主林老将军拢共也只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旁枝老人早逝,也就只剩下两个侄子和一个侄女。
林老将军的儿子林若川年轻有为,骁勇善战,是炎麟军的少帅,江夏林氏下一任掌门人;女儿林若云虽生的娇艳美丽,可巾帼不让须眉,耍得一手绝世红袖双刀,是驰骋疆场,令梁国军闻风丧胆的女将星;侄女林若霜温柔貌美,父母早逝,从小便和两个哥哥由林老夫人养育长大。
这林若云与扶风宋氏的大少主宋康结为夫妻,但二人婚后十年方才诞下一女宋书玉。十几年夫妻情谊走到尽头,宋书玉五岁时,林若云留下一纸和离书,带着女儿回了娘家。
林若云的表妹林若霜则嫁给了当初还是皇子的圣上。圣上登基后,林若霜封后,诞下嫡长子萧则珩。
这宋书玉和萧则珩二人,一位是金枝玉叶,一位是天潢贵胄,两人自小一起长大,可以说感情是十分深厚,皇后林若云则为二人定下婚约。
林家的两位姑娘一位嫁入皇室成了皇后,一位成为四世家之一的族长夫人,无限的风光竟让手握重兵的江夏林氏起了歹念,欲图勾结南陈贼子乱我昭国,篡取皇位。
好在江夏林氏的林老将军身边终有忠臣之士,不忍看浮屠遍野的乱世再现,偷得林老将军与南陈勾结的书信告发了江夏林氏,江夏林氏见诡计被识破,企图在南境起兵造反,好在圣上及汝阳钟氏早有先见之明,利用淮水的险要地形,联合炎麟军中的忠臣包抄围剿了江夏林氏及其叛军,阻止了这场叛乱,八万炎麟叛军伏诛。”
沈缨继续饮着竹叶青,面带着笑意看着唾沫横飞的说书人,吩咐道:“这故事我之前没听过,说得极好,有赏。”
竹南又给那说书人比上一次更多的赏金。
确实说得极好。八万忠良葬身淮水尸骨无存背负骂名,贪生怕死的背信弃义之辈反倒成了忠臣被世人传扬。
那说书人继续道:“本该是一段金玉良缘。无奈林氏叛国,满门被灭,宋书玉也下落不明。林皇后在后宫中为争圣宠,竟行巫蛊之术残害俪贵妃,事发后畏罪自尽,圣上感念汝阳钟氏,将俪贵妃所处的大皇子册立为了太子。没了母族的庇护,六皇子只得离开皇城前往封地。皇子千金各东西,临别执手泪沾衣。宋小姐临别前还送给了六皇子一枚鸳鸯玉佩,希望二人能早日重逢,结束离别之苦。
忍别离!忍别离!不忍却别离!此一别便是天人永隔。”
这说书人说的情真意切,座下竟有感性的茶客低声啜泣起来。
简直是胡说八道,明明二人都怕对方伤心,分开前强忍着泪意说话,两人是互换玉佩,宋书玉给萧则珩的,是一枚挂有宫铃的青鱼佩;萧则珩给宋书玉,则是玄鱼佩,两人约定重逢时再换回来。
沈缨道:“早先原也听过这江夏林氏的叛国之事,只不过这六皇子和宋小姐的事还是第一次听说。今日多谢陈公子款待。”
沈缨与陈瑞凤告了别,出了聚仙楼发现天已昏暗,夜市已经开始。
北梁实行宵禁,除了过节,甚少有这般热闹的夜市。
万千高悬,花灯绽放,犹如星空坠落人间,杂耍人将火炬抛向夜空,火光随风起舞,映照在街头的每一个角落。灯影交错,火光照在沈缨脸上,使她白皙的脸上透露出玉脂般温润的色泽。
穿过灯火阑珊间,沈缨突然望见一玄袍身影,灯火间瞧不清男子的容貌,只是他腰间挂着的青色双鱼佩沈缨是无论如何都瞧的真真切切。那玉佩还挂有一铃铛,走起路来便会叮呤作响,声音虽弱,可沈缨还是能透过沸腾的人声听见那铃铛响。
沈缨突感一片心悸,整个人几乎要站不稳,惊得竹南和微东急忙将她左右搀扶起。
沈缨强做镇定,欲穿过人群去寻那名男子,但来人早已消失在人群中不见踪影。
是阿珩哥哥,沈缨想着,终于又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