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抱佛脚
方嬷嬷说三日后李成瑾要带她进宫面见陛下,她利用这几天来教宫里的规矩。
苏绽知道方嬷嬷是贤妃的贴身侍女之一,真正的宫中老人,稳了稳神,几个人开始跟着嬷嬷学规矩。
从最基本的仪态,坐姿、走路,行礼,问安,喝茶学起。
又给她讲了宫里的人物关系,好在苏绽聪慧,只讲一遍就记住了。
大夏建国已经快五十载,当今皇上顺祐帝是大夏的第二任皇帝。
今年五十六岁,当皇帝已经二十五年多了。
当今太后娘娘不是顺祐帝生母,而是太祖皇帝的皇后,而顺祐帝的生母是个身份低微的妃子,母家也不显赫。
顺祐帝在太祖六个儿子中排行第五,也并不受宠,但是他成年后却娶到了大夏四大国公之一的定国公唯一的女儿,就是当今皇后,并生下了太祖的第一个孙子,就是前不久出事的太子。
后因太后无子,力排众议将顺祐帝记到名下,在太祖晚年时扶持顺祐帝当皇帝。太后现在每日吃斋念佛,不管后宫事宜,也很少见人,连后宫嫔妃的请安都免了。
皇帝除了发妻皇后,还有两个贵妃,高贵妃是太后的亲外甥女,抚育了端慧公主,不过高贵妃当年是怀了双生子,而且还是龙凤胎,但是儿子却生下没多久就去世了。
另一个殷贵妃乃南楚国公主,是和亲来的公主,一直没有子嗣,深居简出。
此外,妃位上还有贤良淑德四个妃子,其中贤妃已故,九个嫔和无数个说不清头衔的小老婆。
皇帝现在有七个儿子。太子李成基是皇后所生,又嫡又长,可惜前不久中箭脚瘸了,这也是李成瑾回洛都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皇子燕王李成渡,生母是宫女,在他很小时候就去世了。
燕王也是贤妃养大的,跟秦王关系很好,封地在东北,贤妃去世后去了燕地,皇帝下旨让他有生之年不能再回洛都,不能再见天颜。
三皇子就是李成瑾,李成瑾是他当皇帝后的第一个儿子,宠爱有加。
四皇子晋王李成晖是良妃所生,良妃和贤妃一样,都是将门之女,出身于护国将军府,晋王的正妃也是出自护国将军府,是他的亲表妹。
五皇子齐王李成弘就是那天翠蝶轩门口见面的那位男子,他的生母是品级低下的贵人,在他五岁时去世了,之后由庆国公府出身的淑妃收养。
六皇子越王李盛瀛,他的母妃是东南越国皇族钱氏贵女,有一半异族血统。
七皇子李成启很小,才十岁,还未封王,是庄嫔生的。
公主有三位,大女儿锦慧公主是皇后生的,和李成瑾同岁。
二女儿端慧公主是高贵妃生的,三公主文慧公主是李成瑾的亲妹妹,嫁给了蜀王杜翰。
这三个公主都已经出嫁了。
至于封号和家族之间的关系她更是背了三天三夜,也只了解了个皮毛。
苏绽机灵,能举一反三,不明白的会适当的提问,问到把关系问明白为止。
她还听到方嬷嬷讲那天在翠蝶轩门口见到的是五皇子,呵,难怪那天那位眼神那么探究......
三天下来,从宫里的各宫布局到伺候的太监丫鬟,到每个人人物背景,包括要给秦王赐婚的那位孙姑娘,苏绽都有了基本的了解。
好在这次苏绽只见皇帝和太后,所以把这两位的宫殿和身边的人熟悉了,喜好打听清楚了也就能过关了。
苏绽依旧每日大早去给李成瑾把脉,陪他吃早膳,其他时间全都是学规矩,三日下来苏绽也累的够呛,不过收获颇丰。
现在她走起来婀娜多姿,仪态万方,下跪叩拜,行礼问安也是毫无毛病可挑。
方嬷嬷乃宫中资历深厚的嬷嬷,也频频点头,表示满意。
水仙也跟着她学的有模有样,这么一顿训练之后,颇有大家闺秀之姿。
倒是那几朵花,恰恰相反,尽管如何按标准操作,都有种舍身救义却不得不低头的僵硬感,行礼的时候更有种下一秒就要拔刀挥剑的气势,看的方嬷嬷毛骨悚然。
连水仙也扶额叹气。
好在她们的动作怎么样不是最要紧的,索性也就随他们去了。
明日就是进宫的日子,夜里苏绽躺在床上睡不着。
听说进宫只能带一个宫女,苏绽就说带方嬷嬷进宫。
她在脑海中过了一遍行礼问安的礼节和皇宫的地形,又估计了一下时间,又看看为皇帝和太后上贡的贡品。
秦王刚休息,楚随走在院子里,黑灯瞎火的,看见水仙在院子里畏畏缩缩的东张西望,他走过去,后面推了推她,力气之大,水仙差点摔了个狗吃屎。
惊魂未定的水仙看到是楚随,立马讨好的跑过来,原来是大半夜要找方嬷嬷的屋子,要给她带些药,不熟悉环境迷路了。
楚随一听大半夜要送药就知道这个狗头军师浆糊脑子想的肯定是不入流的想法,果然从袖里子拿出两瓶让人浑身痒的药和让人高烧的药,楚随听到“高烧”的药就想到在灵州的那次“惩罚”,连连相劝保证说宫里很安全才让水仙歇了念头。
她俩在院子里石头上坐下来一样聊了起来,画面之和谐,仿佛明天之后就是一个屋檐的下的人。
皇宫内皇帝披着披风看着窗边慢慢凹缺的月亮。
“老三对我颇有怨言,不接受赐婚,不知明日“带佳人进宫”又要唱哪一出?”
“皇上多虑了,秦王殿下刚从封地回来,想到陛下这么全心全意为他考虑,肯定不知如何了。”郝公公劝道。
皇上斜过头瞪了一眼,“就你会说。”
老太监心里无奈,不愿意接受赐婚这不明摆着的事嘛,就差写在秦王脸上了。
但他不能说,帝王的威严,雷霆玉露皆是君恩,皇帝想让谁成婚谁又能拒绝呢。
他想起他还只是个小太监时,在太极殿做粗活。
那时候皇帝刚刚登基,皇帝身边有资历的老太监一朝得势,就经常打骂他们。
他年纪小又不会讨好别人,经常被责罚,那时只有贤妃看见了会出言阻止,因为贤妃受宠,三番五次下来皇帝就记住了他。
他勤快踏实,一步步就坐到了总管太监的位置,他会下意识的想帮助秦王,也是因为贤妃。
他也老了,他不想变成原来太极殿的老太监,做人还是要积点德。
贤妃逝世后,承乾宫就一直封宫,里面的摆设都没动,只是皇帝不再去,只叫人定期打扫。
物是人非才是对一个人最深的报复。
要是换了平时,顺祐帝是绝不可能容忍自己的儿子在自己面前这么闹,可是他跟一个没几天活头的孩子计较有什么意义呢,很多东西,七年前他就放弃了。
*
九月初一,朝日吐清光,山川尚郁苍,乃黄道吉日。
苏绽大早起来,沐浴更衣,盛装打扮。
她换了一身苏嬷嬷准备的月白色短衣,领边用乳白色丝线绣的吉祥纹,再配上湖蓝色的齐胸襦裙,再配上同色长直褙子,领袖绣的也是同色山茶花,这身华服衬得她肤若凝脂,明亮端庄。
与往日比较少了几分灵动,多了几分贵气。
苏嬷嬷又用头油把头发全部挽起来,梳起朝云髻,珍珠做的簪子步摇就戴了三四个,沉甸甸的,走起路来,流苏摇曳。
苏绽看到镜中的自己焕然一新,慢慢起来转过身去,方嬷嬷是不着痕迹的暗暗点头,水仙则直接惊艳的喊道:“姐姐,你真美啊,太美了。”
苏绽调皮的弹了一下她的额头,随即朝方嬷嬷点头,她们一群人浩浩荡荡至主院。
李成瑾看到她也难掩惊艳,人靠衣装,这么一打扮走出去,绝对不输给任何一家侯爵贵女。
苏绽也是说第一次看到穿亲王服装的李成瑾。
绛紫色四爪蟒袍衬得他单薄的身子威严了不少,头上的白玉冠和他的气质搭配起来显得贵气逼人,曾经的天之骄子,莫过如此。
俩人简单的吃了口早膳,坐上秦王的象路马车,车夫与楚随在外驾车,李成瑾坐到车上,苏绽坐在他旁边,方嬷嬷在车里跟着往皇宫去了。
进宫路上苏绽一直没说话,李成瑾拿出一个素笺:“如父皇问你身份,就这么回答就是了。”
苏绽接过来,迅速看了扫了一眼内容,写的靖远侯府情况,苏绽见过镇国将军,自然已经听过靖远侯府与李成瑾的关系。
李成瑾说:“无论你用什么身份,父皇肯定会查证的,所以你不必担心,他问你就这么回答就好,他自会考量这个答案的。”
苏绽明白过来,平白无故出现这么大一个活人,作假的身份很容易被发现,唯一的出路就是让皇帝出面给她“正身份”。
即使世人都知道是假的,皇帝承认了是真的,谁会去验证找皇帝的不痛快呢,这确实是个一劳永逸的做法。
她又看了一眼方嬷嬷,方嬷嬷用眼神鼓励她,应该对她的新身份早就知道并且很认同。
苏绽知道方嬷嬷是贤妃的贴身侍女之一,真正的宫中老人,稳了稳神,几个人开始跟着嬷嬷学规矩。
从最基本的仪态,坐姿、走路,行礼,问安,喝茶学起。
又给她讲了宫里的人物关系,好在苏绽聪慧,只讲一遍就记住了。
大夏建国已经快五十载,当今皇上顺祐帝是大夏的第二任皇帝。
今年五十六岁,当皇帝已经二十五年多了。
当今太后娘娘不是顺祐帝生母,而是太祖皇帝的皇后,而顺祐帝的生母是个身份低微的妃子,母家也不显赫。
顺祐帝在太祖六个儿子中排行第五,也并不受宠,但是他成年后却娶到了大夏四大国公之一的定国公唯一的女儿,就是当今皇后,并生下了太祖的第一个孙子,就是前不久出事的太子。
后因太后无子,力排众议将顺祐帝记到名下,在太祖晚年时扶持顺祐帝当皇帝。太后现在每日吃斋念佛,不管后宫事宜,也很少见人,连后宫嫔妃的请安都免了。
皇帝除了发妻皇后,还有两个贵妃,高贵妃是太后的亲外甥女,抚育了端慧公主,不过高贵妃当年是怀了双生子,而且还是龙凤胎,但是儿子却生下没多久就去世了。
另一个殷贵妃乃南楚国公主,是和亲来的公主,一直没有子嗣,深居简出。
此外,妃位上还有贤良淑德四个妃子,其中贤妃已故,九个嫔和无数个说不清头衔的小老婆。
皇帝现在有七个儿子。太子李成基是皇后所生,又嫡又长,可惜前不久中箭脚瘸了,这也是李成瑾回洛都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皇子燕王李成渡,生母是宫女,在他很小时候就去世了。
燕王也是贤妃养大的,跟秦王关系很好,封地在东北,贤妃去世后去了燕地,皇帝下旨让他有生之年不能再回洛都,不能再见天颜。
三皇子就是李成瑾,李成瑾是他当皇帝后的第一个儿子,宠爱有加。
四皇子晋王李成晖是良妃所生,良妃和贤妃一样,都是将门之女,出身于护国将军府,晋王的正妃也是出自护国将军府,是他的亲表妹。
五皇子齐王李成弘就是那天翠蝶轩门口见面的那位男子,他的生母是品级低下的贵人,在他五岁时去世了,之后由庆国公府出身的淑妃收养。
六皇子越王李盛瀛,他的母妃是东南越国皇族钱氏贵女,有一半异族血统。
七皇子李成启很小,才十岁,还未封王,是庄嫔生的。
公主有三位,大女儿锦慧公主是皇后生的,和李成瑾同岁。
二女儿端慧公主是高贵妃生的,三公主文慧公主是李成瑾的亲妹妹,嫁给了蜀王杜翰。
这三个公主都已经出嫁了。
至于封号和家族之间的关系她更是背了三天三夜,也只了解了个皮毛。
苏绽机灵,能举一反三,不明白的会适当的提问,问到把关系问明白为止。
她还听到方嬷嬷讲那天在翠蝶轩门口见到的是五皇子,呵,难怪那天那位眼神那么探究......
三天下来,从宫里的各宫布局到伺候的太监丫鬟,到每个人人物背景,包括要给秦王赐婚的那位孙姑娘,苏绽都有了基本的了解。
好在这次苏绽只见皇帝和太后,所以把这两位的宫殿和身边的人熟悉了,喜好打听清楚了也就能过关了。
苏绽依旧每日大早去给李成瑾把脉,陪他吃早膳,其他时间全都是学规矩,三日下来苏绽也累的够呛,不过收获颇丰。
现在她走起来婀娜多姿,仪态万方,下跪叩拜,行礼问安也是毫无毛病可挑。
方嬷嬷乃宫中资历深厚的嬷嬷,也频频点头,表示满意。
水仙也跟着她学的有模有样,这么一顿训练之后,颇有大家闺秀之姿。
倒是那几朵花,恰恰相反,尽管如何按标准操作,都有种舍身救义却不得不低头的僵硬感,行礼的时候更有种下一秒就要拔刀挥剑的气势,看的方嬷嬷毛骨悚然。
连水仙也扶额叹气。
好在她们的动作怎么样不是最要紧的,索性也就随他们去了。
明日就是进宫的日子,夜里苏绽躺在床上睡不着。
听说进宫只能带一个宫女,苏绽就说带方嬷嬷进宫。
她在脑海中过了一遍行礼问安的礼节和皇宫的地形,又估计了一下时间,又看看为皇帝和太后上贡的贡品。
秦王刚休息,楚随走在院子里,黑灯瞎火的,看见水仙在院子里畏畏缩缩的东张西望,他走过去,后面推了推她,力气之大,水仙差点摔了个狗吃屎。
惊魂未定的水仙看到是楚随,立马讨好的跑过来,原来是大半夜要找方嬷嬷的屋子,要给她带些药,不熟悉环境迷路了。
楚随一听大半夜要送药就知道这个狗头军师浆糊脑子想的肯定是不入流的想法,果然从袖里子拿出两瓶让人浑身痒的药和让人高烧的药,楚随听到“高烧”的药就想到在灵州的那次“惩罚”,连连相劝保证说宫里很安全才让水仙歇了念头。
她俩在院子里石头上坐下来一样聊了起来,画面之和谐,仿佛明天之后就是一个屋檐的下的人。
皇宫内皇帝披着披风看着窗边慢慢凹缺的月亮。
“老三对我颇有怨言,不接受赐婚,不知明日“带佳人进宫”又要唱哪一出?”
“皇上多虑了,秦王殿下刚从封地回来,想到陛下这么全心全意为他考虑,肯定不知如何了。”郝公公劝道。
皇上斜过头瞪了一眼,“就你会说。”
老太监心里无奈,不愿意接受赐婚这不明摆着的事嘛,就差写在秦王脸上了。
但他不能说,帝王的威严,雷霆玉露皆是君恩,皇帝想让谁成婚谁又能拒绝呢。
他想起他还只是个小太监时,在太极殿做粗活。
那时候皇帝刚刚登基,皇帝身边有资历的老太监一朝得势,就经常打骂他们。
他年纪小又不会讨好别人,经常被责罚,那时只有贤妃看见了会出言阻止,因为贤妃受宠,三番五次下来皇帝就记住了他。
他勤快踏实,一步步就坐到了总管太监的位置,他会下意识的想帮助秦王,也是因为贤妃。
他也老了,他不想变成原来太极殿的老太监,做人还是要积点德。
贤妃逝世后,承乾宫就一直封宫,里面的摆设都没动,只是皇帝不再去,只叫人定期打扫。
物是人非才是对一个人最深的报复。
要是换了平时,顺祐帝是绝不可能容忍自己的儿子在自己面前这么闹,可是他跟一个没几天活头的孩子计较有什么意义呢,很多东西,七年前他就放弃了。
*
九月初一,朝日吐清光,山川尚郁苍,乃黄道吉日。
苏绽大早起来,沐浴更衣,盛装打扮。
她换了一身苏嬷嬷准备的月白色短衣,领边用乳白色丝线绣的吉祥纹,再配上湖蓝色的齐胸襦裙,再配上同色长直褙子,领袖绣的也是同色山茶花,这身华服衬得她肤若凝脂,明亮端庄。
与往日比较少了几分灵动,多了几分贵气。
苏嬷嬷又用头油把头发全部挽起来,梳起朝云髻,珍珠做的簪子步摇就戴了三四个,沉甸甸的,走起路来,流苏摇曳。
苏绽看到镜中的自己焕然一新,慢慢起来转过身去,方嬷嬷是不着痕迹的暗暗点头,水仙则直接惊艳的喊道:“姐姐,你真美啊,太美了。”
苏绽调皮的弹了一下她的额头,随即朝方嬷嬷点头,她们一群人浩浩荡荡至主院。
李成瑾看到她也难掩惊艳,人靠衣装,这么一打扮走出去,绝对不输给任何一家侯爵贵女。
苏绽也是说第一次看到穿亲王服装的李成瑾。
绛紫色四爪蟒袍衬得他单薄的身子威严了不少,头上的白玉冠和他的气质搭配起来显得贵气逼人,曾经的天之骄子,莫过如此。
俩人简单的吃了口早膳,坐上秦王的象路马车,车夫与楚随在外驾车,李成瑾坐到车上,苏绽坐在他旁边,方嬷嬷在车里跟着往皇宫去了。
进宫路上苏绽一直没说话,李成瑾拿出一个素笺:“如父皇问你身份,就这么回答就是了。”
苏绽接过来,迅速看了扫了一眼内容,写的靖远侯府情况,苏绽见过镇国将军,自然已经听过靖远侯府与李成瑾的关系。
李成瑾说:“无论你用什么身份,父皇肯定会查证的,所以你不必担心,他问你就这么回答就好,他自会考量这个答案的。”
苏绽明白过来,平白无故出现这么大一个活人,作假的身份很容易被发现,唯一的出路就是让皇帝出面给她“正身份”。
即使世人都知道是假的,皇帝承认了是真的,谁会去验证找皇帝的不痛快呢,这确实是个一劳永逸的做法。
她又看了一眼方嬷嬷,方嬷嬷用眼神鼓励她,应该对她的新身份早就知道并且很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