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
苏绽走进李成瑾屋子,让楚随把所有灯都点上。
李成瑾躺在床上,盖着厚厚的被子,烧的面目通红,呼吸急促,但意识还算清醒,苏绽搓了搓手,摸了一下他的额头,很烫,看来是着凉引起的发烧。
“怎么发烧了也不告诉我?”苏绽略带责备的说道。
“没有那么严重”,鼻音很重,声音很低,口气温柔。
苏绽坐到床边,给李成瑾把脉。
这时方嬷嬷和洪公公也急急忙忙赶过来了,一屋子人在旁边伺候。
“方嬷嬷,你带着我的几个丫头去厨房烧水,装在在器皿里。楚随,你跟着去。”上次那个“热水袋治疗法”,楚随知道方法。
水仙去熬一碗浓姜汤,记得放些柠檬。这个时代柠檬还不不是常见水果,还是苏绽看到百草堂有卖的买了一些。
屋子里的大部分人都出去了,苏绽叫了洪公公,“公公,王爷这么怕冷,屋里怎么没烧炭?”苏绽奇怪道。
“王妃有所不知,即使再好的炭,烧起来都会冒烟,木炭的味道呛得让王爷咳嗽,加上您每日给王爷把脉,他并无不舒服,所以王爷让暂时停了。”
苏绽瞪了一眼李成瑾,叹气道:“我晚些给你画个地笼图,再把施工中注意的事情告诉你,明天你找些懂行的工匠,趁天冷之前施工。多找几个人,要快。
把王爷的那些暗卫找来,我要交代事情。”
洪公公出去叫人了。
很快热水袋和姜汤就来了,苏绽把李成瑾扶起来,夜里屋子里确实有点凉了,扶着李成瑾喝了些热姜汤,又把热水袋放到他被子里,让他乖乖躺着。
果然没一会儿身上暖和下来,烧也退了,呼吸平稳像是睡着了。
她让大家都会去休息,自己守着李成瑾,没一会洪公公带着暗卫在门外,苏绽轻轻走到外间:“
王爷的病需要一些产地偏远的罕见药材,你们回去准备一下,明日我把药物的详细样子,生长环境、保存方法及草图抄给你们,你们俩人一组拿上王府的令牌去找这些药材。
秋季马上要过去,你们要在入冬前把药带回来。”
“是,王妃。”暗卫们训练有素,齐刷刷的走了。
一来二去,都后半夜了,苏绽回屋,李成瑾已经退烧醒了。
过了一会,苏绽更觉得冷了,她穿的少,就坐着屋子里肯定很冷,李成瑾就稍微往里躺着,把一半的床让给苏绽,苏绽也不客气的脱了鞋躺他身边。
“我让那些暗卫出去给你找药,我看了师傅的笔记,虽没有十足的把握让你痊愈,但我会试着给你配药。王爷别在这个时候灰心,要相信我,相信运气。”
李成瑾什么都没说,只是看着她睫毛眨了几下。
李成瑾一动不动的躺在里面,不知道在想什么,苏绽躺在床上,想着明天的安排。
那几种药材有的分布在崇山峻岭,有的在荒凉沙漠中,有的在个偏远地方贵族手里,想要收集齐也只能是这些训练有素的暗卫。
过了一会儿转身看李成瑾,他还是那么看着她:“看见齐王怎么没去打招呼,我都没看见你。”
“都是我没照顾好你,连给你送衣服这种小事也没想到。”
苏绽的心就疼了一下,见到自己弟弟借斗篷给她,而这个“夫君”却什么都不能做,想必又有心理又憋屈又自责?
苏绽从被子里伸出手,帮李成瑾掖了被角。
“你知道我在灵芝谷长大,最擅长的就是把自己照顾好,不用你给我送衣服,也不用你给我送药,那些都是做给外人看的虚把式,真正对一个人好的时候都会设身处地的为她着想。
你与齐王虽是亲兄弟,可是,给人的感觉不一样。长相上嘛,你俩最不一样的是眼睛,方嬷嬷说你的眼睛和贤妃娘娘一样,剑眉秀目,齐王的桃花眼想必是随了生母。气质上齐王虽然风度翩翩,但见物识人,身上散发出来的都是野心。
你身上是极度的内敛,他不及你,眼神清澈,从容稳重。他明明看见你在花园,却说那样的一番话,让你误会,可见居心叵测。”
李成瑾也没说话,嘴角有个漂亮的弧度,苏绽知道他听进去了。
没过一会就苏绽睡着了。李成瑾睁眼看着苏绽睡着的样子,看着她穿个睡袍脚下带风的来看他,觉得格外喜感。
齐王即将大婚,王府内正在紧锣密鼓的准备婚事。
她这个正妃身份跟公主差不多,婚宴决不能出一点差池。这样的雨夜,管家还是把宾客的名单拿来让齐王过目。
今日齐王心情不怎么样,正坐着喝闷酒,管家进来汇报婚礼进度,齐王三两句打发了管家,内心还是烦躁,叫了个漂亮的侍女翻云覆雨一番,完事后厌烦的让她退下。
他闭目躺在床上,雨夜总是让他想起自己母亲去世。
那时他也就四五岁,他母亲是个微不足道的妃嫔,只因为面容娇美能唱曲被父皇宠幸,成为贵人。
生下他没几年,得重病,被迁到荒僻的院子内。临死之前在床边连个送医问药的人都没有,他那时候那么小,那么瘦弱,眼睁睁看着母亲去世。
后来淑妃收养了他,他才过上了足衣足食的生活。
他很不喜欢雨天,尤其是秋天的雨夜。他现在都二十一岁了,为娶个正妃扬眉吐气,一雪自己出身之耻,连个侧妃都不敢立。
这么多年小心翼翼步步为营,结果风头让一个残废哥哥抢走,他如何甘心。
所以他今天才故意跟三嫂说话给他这个哥哥添堵,他在淑妃身边如履薄冰长大,他三哥却是父皇宠母妃爱的天之骄子,现在他虎落平阳,还不许他小小戏弄一下。
思绪正浓,身边的侍卫匆匆求见。
原来是晋王的侍妾不小心早产,一尸两命。
晋王妃看着晋王颇为宠爱的女人难产,竟是说夜来风雨大,等雨势小点再去请太医,没成想那个侍妾没熬住,失血过多而死,孩子也没能生下来。
听到这个消息,齐王的哀伤消沉烟消云散,斗志激昂更胜从前,连夜召集幕僚商量对策。
晋王家里遭此变故,估计很难有精力接待南楚使者。
南楚岁连年受洪,但是依旧兵强马壮,实力不容小觑。
南楚王与世子上一次洛都还是皇帝五十整寿的时候,这次他本想着联络感情,套套近乎,皇帝却不让他插手,白白便宜了晋王。
这次晋王府出了这样的事,晋王妃又是他亲表妹,再想袒护,就等着打脸吧,这个机会真是犹如天助。
之前他还气愤父皇这么快就把四哥解禁了,甚至没等太子遇刺的事情查出结果。
还不是人家外祖镇守边疆,战功赫赫,父皇不敢下死手。
太子的事换了是别人,肯定连解释的机会都不给,直接问罪了,晋王却只是被关押禁足,好吃好喝的供着。
听说皇后气的天天砸东西,自己的儿子腿瘸了,皇帝连个护国将军失职之罪都没有追究。
他谋划了这么久,结果他们连皮外伤也没受,他如何能咽的下这口气。
晋王听到侍妾生产的消息,酒杯都没端稳洒了一身。
他顾不上换衣服,急忙从鸿胪寺宴席往王府赶,进门时候连伞都没打,没等入门就听到了下人哀嚎,顿感不妙,待听到一尸两命的消息,愣在当场。
当管家结结巴巴说是因为王妃没给及时请太医,一贯冷静好脾气的晋王刹那间两眼通红,怒不可止,更是脚下生风找到王妃一巴掌扇过去。
王妃原本有些心虚,被这一巴掌打的,又哭又闹又吼又骂又摔东西,晋王府一下子鸡飞狗跳。
晋王破口大骂要让她滚回娘家,看到儿子嚎啕大哭,气焰一下子又下去,浑浑噩噩走到院子中颓废的站在雨里。
他从小是个听话的皇子,听父皇的话,听外公的话,听母妃的话,他不像太子那样出生即是巅峰,也不像三哥那样意气风发。
母妃身体不好,他就很少出去,安静的陪在身边。外公喜欢他学武,可是娘胎带来的病,他受不了那苦。
父皇欣赏有学识的人,他就博览群书,只为出口成章,让父皇喜欢。
表妹从小泼辣有主见,大家都说可以撑起王府当贤内助,他就十里红妆娶为正妃。
此刻他突然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他没有勇气提脚去产妇身边,更不知如何面对自己的没来及看世界一眼的孩子。
晋王府闹了一夜,晋王坐在冰冷的屋子里发呆,院子设了一个简单的灵堂,只有几个丫鬟跪在那,整个王府冷冷清清的。
母妃缠绵病榻多年,他不敢让她知道,他也不敢让舅舅和外公知道,对他更失望,他更不敢让父皇知道,父皇常说他,“善良有余,狠毒不足。”
太子的事情没多久,他再被推到风口浪尖,绝不是明智之举。
他更不敢让外面的人知道,自己惧内名声在外,又变成笑柄。
越想越犹豫,他还是痛下决定不把事情闹大,又憋憋屈屈去安抚王妃,处理后事。
李成瑾躺在床上,盖着厚厚的被子,烧的面目通红,呼吸急促,但意识还算清醒,苏绽搓了搓手,摸了一下他的额头,很烫,看来是着凉引起的发烧。
“怎么发烧了也不告诉我?”苏绽略带责备的说道。
“没有那么严重”,鼻音很重,声音很低,口气温柔。
苏绽坐到床边,给李成瑾把脉。
这时方嬷嬷和洪公公也急急忙忙赶过来了,一屋子人在旁边伺候。
“方嬷嬷,你带着我的几个丫头去厨房烧水,装在在器皿里。楚随,你跟着去。”上次那个“热水袋治疗法”,楚随知道方法。
水仙去熬一碗浓姜汤,记得放些柠檬。这个时代柠檬还不不是常见水果,还是苏绽看到百草堂有卖的买了一些。
屋子里的大部分人都出去了,苏绽叫了洪公公,“公公,王爷这么怕冷,屋里怎么没烧炭?”苏绽奇怪道。
“王妃有所不知,即使再好的炭,烧起来都会冒烟,木炭的味道呛得让王爷咳嗽,加上您每日给王爷把脉,他并无不舒服,所以王爷让暂时停了。”
苏绽瞪了一眼李成瑾,叹气道:“我晚些给你画个地笼图,再把施工中注意的事情告诉你,明天你找些懂行的工匠,趁天冷之前施工。多找几个人,要快。
把王爷的那些暗卫找来,我要交代事情。”
洪公公出去叫人了。
很快热水袋和姜汤就来了,苏绽把李成瑾扶起来,夜里屋子里确实有点凉了,扶着李成瑾喝了些热姜汤,又把热水袋放到他被子里,让他乖乖躺着。
果然没一会儿身上暖和下来,烧也退了,呼吸平稳像是睡着了。
她让大家都会去休息,自己守着李成瑾,没一会洪公公带着暗卫在门外,苏绽轻轻走到外间:“
王爷的病需要一些产地偏远的罕见药材,你们回去准备一下,明日我把药物的详细样子,生长环境、保存方法及草图抄给你们,你们俩人一组拿上王府的令牌去找这些药材。
秋季马上要过去,你们要在入冬前把药带回来。”
“是,王妃。”暗卫们训练有素,齐刷刷的走了。
一来二去,都后半夜了,苏绽回屋,李成瑾已经退烧醒了。
过了一会,苏绽更觉得冷了,她穿的少,就坐着屋子里肯定很冷,李成瑾就稍微往里躺着,把一半的床让给苏绽,苏绽也不客气的脱了鞋躺他身边。
“我让那些暗卫出去给你找药,我看了师傅的笔记,虽没有十足的把握让你痊愈,但我会试着给你配药。王爷别在这个时候灰心,要相信我,相信运气。”
李成瑾什么都没说,只是看着她睫毛眨了几下。
李成瑾一动不动的躺在里面,不知道在想什么,苏绽躺在床上,想着明天的安排。
那几种药材有的分布在崇山峻岭,有的在荒凉沙漠中,有的在个偏远地方贵族手里,想要收集齐也只能是这些训练有素的暗卫。
过了一会儿转身看李成瑾,他还是那么看着她:“看见齐王怎么没去打招呼,我都没看见你。”
“都是我没照顾好你,连给你送衣服这种小事也没想到。”
苏绽的心就疼了一下,见到自己弟弟借斗篷给她,而这个“夫君”却什么都不能做,想必又有心理又憋屈又自责?
苏绽从被子里伸出手,帮李成瑾掖了被角。
“你知道我在灵芝谷长大,最擅长的就是把自己照顾好,不用你给我送衣服,也不用你给我送药,那些都是做给外人看的虚把式,真正对一个人好的时候都会设身处地的为她着想。
你与齐王虽是亲兄弟,可是,给人的感觉不一样。长相上嘛,你俩最不一样的是眼睛,方嬷嬷说你的眼睛和贤妃娘娘一样,剑眉秀目,齐王的桃花眼想必是随了生母。气质上齐王虽然风度翩翩,但见物识人,身上散发出来的都是野心。
你身上是极度的内敛,他不及你,眼神清澈,从容稳重。他明明看见你在花园,却说那样的一番话,让你误会,可见居心叵测。”
李成瑾也没说话,嘴角有个漂亮的弧度,苏绽知道他听进去了。
没过一会就苏绽睡着了。李成瑾睁眼看着苏绽睡着的样子,看着她穿个睡袍脚下带风的来看他,觉得格外喜感。
齐王即将大婚,王府内正在紧锣密鼓的准备婚事。
她这个正妃身份跟公主差不多,婚宴决不能出一点差池。这样的雨夜,管家还是把宾客的名单拿来让齐王过目。
今日齐王心情不怎么样,正坐着喝闷酒,管家进来汇报婚礼进度,齐王三两句打发了管家,内心还是烦躁,叫了个漂亮的侍女翻云覆雨一番,完事后厌烦的让她退下。
他闭目躺在床上,雨夜总是让他想起自己母亲去世。
那时他也就四五岁,他母亲是个微不足道的妃嫔,只因为面容娇美能唱曲被父皇宠幸,成为贵人。
生下他没几年,得重病,被迁到荒僻的院子内。临死之前在床边连个送医问药的人都没有,他那时候那么小,那么瘦弱,眼睁睁看着母亲去世。
后来淑妃收养了他,他才过上了足衣足食的生活。
他很不喜欢雨天,尤其是秋天的雨夜。他现在都二十一岁了,为娶个正妃扬眉吐气,一雪自己出身之耻,连个侧妃都不敢立。
这么多年小心翼翼步步为营,结果风头让一个残废哥哥抢走,他如何甘心。
所以他今天才故意跟三嫂说话给他这个哥哥添堵,他在淑妃身边如履薄冰长大,他三哥却是父皇宠母妃爱的天之骄子,现在他虎落平阳,还不许他小小戏弄一下。
思绪正浓,身边的侍卫匆匆求见。
原来是晋王的侍妾不小心早产,一尸两命。
晋王妃看着晋王颇为宠爱的女人难产,竟是说夜来风雨大,等雨势小点再去请太医,没成想那个侍妾没熬住,失血过多而死,孩子也没能生下来。
听到这个消息,齐王的哀伤消沉烟消云散,斗志激昂更胜从前,连夜召集幕僚商量对策。
晋王家里遭此变故,估计很难有精力接待南楚使者。
南楚岁连年受洪,但是依旧兵强马壮,实力不容小觑。
南楚王与世子上一次洛都还是皇帝五十整寿的时候,这次他本想着联络感情,套套近乎,皇帝却不让他插手,白白便宜了晋王。
这次晋王府出了这样的事,晋王妃又是他亲表妹,再想袒护,就等着打脸吧,这个机会真是犹如天助。
之前他还气愤父皇这么快就把四哥解禁了,甚至没等太子遇刺的事情查出结果。
还不是人家外祖镇守边疆,战功赫赫,父皇不敢下死手。
太子的事换了是别人,肯定连解释的机会都不给,直接问罪了,晋王却只是被关押禁足,好吃好喝的供着。
听说皇后气的天天砸东西,自己的儿子腿瘸了,皇帝连个护国将军失职之罪都没有追究。
他谋划了这么久,结果他们连皮外伤也没受,他如何能咽的下这口气。
晋王听到侍妾生产的消息,酒杯都没端稳洒了一身。
他顾不上换衣服,急忙从鸿胪寺宴席往王府赶,进门时候连伞都没打,没等入门就听到了下人哀嚎,顿感不妙,待听到一尸两命的消息,愣在当场。
当管家结结巴巴说是因为王妃没给及时请太医,一贯冷静好脾气的晋王刹那间两眼通红,怒不可止,更是脚下生风找到王妃一巴掌扇过去。
王妃原本有些心虚,被这一巴掌打的,又哭又闹又吼又骂又摔东西,晋王府一下子鸡飞狗跳。
晋王破口大骂要让她滚回娘家,看到儿子嚎啕大哭,气焰一下子又下去,浑浑噩噩走到院子中颓废的站在雨里。
他从小是个听话的皇子,听父皇的话,听外公的话,听母妃的话,他不像太子那样出生即是巅峰,也不像三哥那样意气风发。
母妃身体不好,他就很少出去,安静的陪在身边。外公喜欢他学武,可是娘胎带来的病,他受不了那苦。
父皇欣赏有学识的人,他就博览群书,只为出口成章,让父皇喜欢。
表妹从小泼辣有主见,大家都说可以撑起王府当贤内助,他就十里红妆娶为正妃。
此刻他突然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他没有勇气提脚去产妇身边,更不知如何面对自己的没来及看世界一眼的孩子。
晋王府闹了一夜,晋王坐在冰冷的屋子里发呆,院子设了一个简单的灵堂,只有几个丫鬟跪在那,整个王府冷冷清清的。
母妃缠绵病榻多年,他不敢让她知道,他也不敢让舅舅和外公知道,对他更失望,他更不敢让父皇知道,父皇常说他,“善良有余,狠毒不足。”
太子的事情没多久,他再被推到风口浪尖,绝不是明智之举。
他更不敢让外面的人知道,自己惧内名声在外,又变成笑柄。
越想越犹豫,他还是痛下决定不把事情闹大,又憋憋屈屈去安抚王妃,处理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