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吻
李成瑾对晋王的遭遇一无所知。
他睡了个好觉。
外面天刚微微亮他就会醒来,这是他多年的睡眠习惯。
清晨微暗的光线中,他看到身侧熟睡的苏绽,耳边除了她的呼吸声外没有任何声音,静谧的清晨,静悄悄的房间,有种与世隔绝的安静。
他退了烧,身体感觉恢复了力气,秋天的凉意完全厚被子被阻挡。
这已经是他俩第二次同床共枕了,上次在新婚之夜,这次苏绽又照顾了他一晚,自从灵州城遇见苏绽后,他只要不舒服苏绽就在他身边,这一个多月他感觉没有以前那么煎熬了,每天看着她一起吃饭,然后跟他请教人情往来,人物关系,朝中事务,他觉得彼此的距离在一日日的拉近。
真的会有关上一扇门打开一扇窗的事情吧?
这么想,他心里的温暖了好多,像一个行走了很久的人看见了灯塔,或许离他很远,或许他走不到,可是比起毫无希望的漫步,已经有了目标和方向。
想起昨晚苏绽说的相信她,相信命运,是啊,他这么多年就是被没有希望的日子磨得不敢有一点奢望。
李成瑾用手慢慢拨开了苏绽的一缕头发,然后半起身慢慢凑过头去,在苏绽唇上轻轻的吻了一下。
这是一个没有一点欲望没有杂念的吻,吻得几乎虔诚,他已经二十五岁了,还是第一次和一个姑娘这么亲密,还是偷偷摸摸的亲吻。
然后他就躺回去,望着床边流苏,心满意足的闭上眼又睡了个回笼觉。
苏绽觉得太困了,久乏遇良眠,冰冷的雨夜,更衬托的李成瑾的被子又软又暖和,这一觉睡得前所未有的舒服。
突然听到尖锐的推门声,在安静的空间格外刺耳,苏绽无奈睁开眼睛,里侧躺着李成瑾还在睡,呼吸平和看来没事了。
皇帝打开房门,后面跟着一帮下人,一个个惊魂未定,他不让人禀报,就直接大步流星走进去。
苏绽睡在外侧,从她这个角度,入眼的是明黄色的九龙纹锦袍和靴子。
她以为自己眼花了,直到看到皇帝。
她脑子死机了一会儿,以为自己看错了。
皇帝出行不是会提前告诉他们吗?不是应该前后浩浩荡荡仪卫队吗?
她为什么都不知道。
皇帝来干嘛?看生病的李成瑾吗?
李成瑾推她,她在想到旁边还有她的丈夫,被人“抓奸”在床,还是当朝皇帝,可是闻所未闻。
虽然一堆疑问,还是本能的直接从床上滚下来跪拜:“拜见父皇。”
皇帝也没有不高兴,尴尬的清了清嗓子,让苏绽起来。
还是旁边的郝公公心思敏捷,上前行礼道:“今日是王爷生辰,陛下特意出宫,探望殿下和王妃。”
李成瑾后知后觉的淡定坐起来:“多谢父皇。”
听得儿子这个称呼,皇帝明显心情很好。
苏绽不知道,今天是李成瑾生日,为什么方嬷嬷没告诉过她。
她抬头正见方嬷嬷给她使眼色,苏绽快速穿上鞋,行了个礼:“父皇大驾光临,臣媳却没有迎接,只能亲自下厨给父皇和王爷准备长寿面,将功赎罪。”
这话说的又有诚意又拉近了家长里短,也给自己解了围,苏绽拖着鞋,在皇帝和郝公公诧异眼神中灰溜溜跑出去了。
昨夜雨疏风骤,今早恢复了万里晴空。
她让方嬷嬷准备水果糕点,再煮茶,自己回自己院子洗了把脸,收拾了一番,也没有去李成瑾的屋子,而是去厨房,亲自和面擀面。
她炒了几个拿手菜,做了两碗长寿面,端进去给父子俩。
屋内皇帝和李成瑾正在聊天,苏绽带着下人端着食物进来,轻轻放下,又悄悄退下让父子俩说话。
李成瑾率先开口夸赞道:“王妃手艺不错,父皇尝尝这长寿面。”
其实他想说的是苏绽,但又想到现在应该叫杨绽。
皇上也吃起了面。
普普通通的一桌饭菜,没什么特别的,皇帝想起自己还是皇子时每年过生辰,皇后会亲手给她做一桌饭菜,那时候日子没有现在这么有权有势,却还存在小夫妻应有的温馨。
他这个儿媳妇出身不高,却很顺眼,儿子真心喜欢的,随了他吧,是谁的女儿,谁的义女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觉得合适。
现在看这儿子满眼都是媳妇,连他这个老子都得退避三舍。
没一会皇帝就要回宫,李成瑾顺势要下床,皇帝按住他:“天气越来越冷了,你就在王府好好休息吧,尽量少出去。”
刚推开大门,郝公公脸色凝重在皇帝耳边说了几句话,皇帝脸色一下拉下来,问消息确切吗?
听到肯定答案后,怒气冲冲回宫了。
皇帝走后,苏绽跟李成瑾说起了地笼的事。
这个时期没有地笼,这个季节还没到用炭火的时间,即使用炭火,那烟雾李成瑾也受不了。
地笼明清时期,很多宫殿的地砖下面有火道,有固定的生火地点,生火之后,热热的空气顺着火道铺满整个房间的地板,这是就地暖的原型。
现代地暖的原理跟这个大同小异。不过,这种奢华的地笼只有在皇族或贵族家中才有,普通老百姓恐怕见都没见过。
苏绽把工匠们叫来,解释了一番自己的设计,让他们在主院整个院子和室内地下通管子,类似现代的地暖,整日烧水,热水循环,让地板的温度上来,屋子跟着就暖和了。
她跟李成瑾商量想把厢房用来放药材,工匠和洪公公又提出几个问题和建议,和苏绽商量好,可能最快需要半个多月,之后就退下了。
苏绽让李成瑾起身收拾,又带着水仙梅兰竹菊找医书,把需要的草药及图片找出来,给暗卫每人一种草药,让他们去找这些药。
听说皇帝回宫,特意叫来晋王大骂治家不严,让他在太极殿外跪了一夜。
良妃拖着生病的身子去求情也没有心软,太后下旨禁足晋王妃,并派了宫中最严厉的女史教规矩。
还明确要求晋王妃不能有仆人伺候,连贴身丫鬟都不让,这期间还不许见孩子。
日日除了吃饭,出恭,睡觉外,不得停顿学习半刻。
刚开始晋王妃还不停哭闹,后来更是连三餐都不让吃,不过胳膊拧不过大腿。
没几日王妃就变得很乖,每日抄写背诵《女四书》,什么时候完成才能睡觉。
苏绽想到晋王妃的性格,这么严厉的惩罚,无疑是赤裸裸的体罚,何尝因为不是她平时太过跋扈。
苏绽听说后,觉得不可思议:“晋王妃这也太狠毒了。”
方嬷嬷惋惜道:“太子无后,王爷病重,唯晋王膝下有嫡子,晋王妃家世又那么显赫,又自小与晋王长在一起,自然是霸道些。”
他们又说到几位王爷子嗣凋零的事:方嬷嬷斟酌道:“太子妃生郡主时难产伤了根。
太子其余的嫔妃孩子也一直没能生下来,为此皇后还找人算过命。
晋王妃蛮横,不让其他妃子生育。
燕王殿下有两个儿子,只是陛下有明旨不许他回洛都。”
“皇后.....待人怎么样?王爷从不说起,我进宫时也没有拜见。”
“皇后娘娘是定国公府唯一的掌上明珠,又是陛下的发妻,还生了太子殿下,老定国公又有扶持陛下登基的功劳。
所以陛下对娘娘多有忍让。皇后娘娘雷厉风行,这些年在后宫独揽大权,说一不二。
早年皇上被立为太子,太后便把亲侄女赐给太子当侧妃,皇后大闹弄得人尽皆知,所以和太后也不亲近。”
“太后侄女就是高贵妃吗?”
“是,贵妃娘娘生性孤傲,仅育有端慧公主一个女儿。
公主出嫁没多久,驸马就去世了,此后也不大出门,听说连太后那也很少去。”
方嬷嬷接着道:“我们娘娘在世时皇后也常常冷言冷语,让娘娘难堪,连着燕王和我们王爷也没少吃亏。
太后不是陛下生母,所以陛下登基后以礼佛为名不再管后宫事,也不怎么见人。
娘娘出事不久定国公逝世,皇后就剩一个不成器的弟弟,定国公府声势大不如前,皇后才收敛不少。
如今太子又伤了,她就称病闭门不出。这几年皇帝最宠爱淑妃,淑妃娘娘在后宫变得举足轻重,齐王跟着水涨船高。
太子出事后齐王更是风头无量。”
“殷贵妃怎么样?听说当年是因为她,王爷才中的毒。”
“殷贵妃是南楚和亲来大夏的公主,地地道道的异族,又一直无子嗣。虽是贵妃,在宫里并没有什么势力。
皇后不敢明目张胆的为难高贵妃和我们娘娘,就只能刁难没什么根基和子嗣的殷贵妃。
当时在宫中,贵妃和庄嫔与我们娘娘最要好,对王爷也是真心疼爱,要说害王爷实在没有理由,而且出事后她始终不承认是她下蛊害王爷,只咬死说是几年前有宫女偷走了蛊虫。
但蛊虫是南楚的特产,世人皆知殷贵妃一直在养蛊,很难撇清罪责。自从王爷出事,殷贵妃从没有出现在后宫,她的宫门一直关闭。
王爷大婚那次是近几年第一次出现在世人眼前。”
苏绽自言自语道:“高贵妃冷漠高傲,就是行走的冰碴子,殷贵妃谨慎低调,良妃弱不禁风,她们三个都只有高位并不得宠爱,区别在于良妃有儿子傍身。
现在后宫只有淑妃和皇后能分庭抗礼。前朝太子失势,晋王和齐王平分秋色。”
方嬷嬷点头道:“王妃分析的是。”
他睡了个好觉。
外面天刚微微亮他就会醒来,这是他多年的睡眠习惯。
清晨微暗的光线中,他看到身侧熟睡的苏绽,耳边除了她的呼吸声外没有任何声音,静谧的清晨,静悄悄的房间,有种与世隔绝的安静。
他退了烧,身体感觉恢复了力气,秋天的凉意完全厚被子被阻挡。
这已经是他俩第二次同床共枕了,上次在新婚之夜,这次苏绽又照顾了他一晚,自从灵州城遇见苏绽后,他只要不舒服苏绽就在他身边,这一个多月他感觉没有以前那么煎熬了,每天看着她一起吃饭,然后跟他请教人情往来,人物关系,朝中事务,他觉得彼此的距离在一日日的拉近。
真的会有关上一扇门打开一扇窗的事情吧?
这么想,他心里的温暖了好多,像一个行走了很久的人看见了灯塔,或许离他很远,或许他走不到,可是比起毫无希望的漫步,已经有了目标和方向。
想起昨晚苏绽说的相信她,相信命运,是啊,他这么多年就是被没有希望的日子磨得不敢有一点奢望。
李成瑾用手慢慢拨开了苏绽的一缕头发,然后半起身慢慢凑过头去,在苏绽唇上轻轻的吻了一下。
这是一个没有一点欲望没有杂念的吻,吻得几乎虔诚,他已经二十五岁了,还是第一次和一个姑娘这么亲密,还是偷偷摸摸的亲吻。
然后他就躺回去,望着床边流苏,心满意足的闭上眼又睡了个回笼觉。
苏绽觉得太困了,久乏遇良眠,冰冷的雨夜,更衬托的李成瑾的被子又软又暖和,这一觉睡得前所未有的舒服。
突然听到尖锐的推门声,在安静的空间格外刺耳,苏绽无奈睁开眼睛,里侧躺着李成瑾还在睡,呼吸平和看来没事了。
皇帝打开房门,后面跟着一帮下人,一个个惊魂未定,他不让人禀报,就直接大步流星走进去。
苏绽睡在外侧,从她这个角度,入眼的是明黄色的九龙纹锦袍和靴子。
她以为自己眼花了,直到看到皇帝。
她脑子死机了一会儿,以为自己看错了。
皇帝出行不是会提前告诉他们吗?不是应该前后浩浩荡荡仪卫队吗?
她为什么都不知道。
皇帝来干嘛?看生病的李成瑾吗?
李成瑾推她,她在想到旁边还有她的丈夫,被人“抓奸”在床,还是当朝皇帝,可是闻所未闻。
虽然一堆疑问,还是本能的直接从床上滚下来跪拜:“拜见父皇。”
皇帝也没有不高兴,尴尬的清了清嗓子,让苏绽起来。
还是旁边的郝公公心思敏捷,上前行礼道:“今日是王爷生辰,陛下特意出宫,探望殿下和王妃。”
李成瑾后知后觉的淡定坐起来:“多谢父皇。”
听得儿子这个称呼,皇帝明显心情很好。
苏绽不知道,今天是李成瑾生日,为什么方嬷嬷没告诉过她。
她抬头正见方嬷嬷给她使眼色,苏绽快速穿上鞋,行了个礼:“父皇大驾光临,臣媳却没有迎接,只能亲自下厨给父皇和王爷准备长寿面,将功赎罪。”
这话说的又有诚意又拉近了家长里短,也给自己解了围,苏绽拖着鞋,在皇帝和郝公公诧异眼神中灰溜溜跑出去了。
昨夜雨疏风骤,今早恢复了万里晴空。
她让方嬷嬷准备水果糕点,再煮茶,自己回自己院子洗了把脸,收拾了一番,也没有去李成瑾的屋子,而是去厨房,亲自和面擀面。
她炒了几个拿手菜,做了两碗长寿面,端进去给父子俩。
屋内皇帝和李成瑾正在聊天,苏绽带着下人端着食物进来,轻轻放下,又悄悄退下让父子俩说话。
李成瑾率先开口夸赞道:“王妃手艺不错,父皇尝尝这长寿面。”
其实他想说的是苏绽,但又想到现在应该叫杨绽。
皇上也吃起了面。
普普通通的一桌饭菜,没什么特别的,皇帝想起自己还是皇子时每年过生辰,皇后会亲手给她做一桌饭菜,那时候日子没有现在这么有权有势,却还存在小夫妻应有的温馨。
他这个儿媳妇出身不高,却很顺眼,儿子真心喜欢的,随了他吧,是谁的女儿,谁的义女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觉得合适。
现在看这儿子满眼都是媳妇,连他这个老子都得退避三舍。
没一会皇帝就要回宫,李成瑾顺势要下床,皇帝按住他:“天气越来越冷了,你就在王府好好休息吧,尽量少出去。”
刚推开大门,郝公公脸色凝重在皇帝耳边说了几句话,皇帝脸色一下拉下来,问消息确切吗?
听到肯定答案后,怒气冲冲回宫了。
皇帝走后,苏绽跟李成瑾说起了地笼的事。
这个时期没有地笼,这个季节还没到用炭火的时间,即使用炭火,那烟雾李成瑾也受不了。
地笼明清时期,很多宫殿的地砖下面有火道,有固定的生火地点,生火之后,热热的空气顺着火道铺满整个房间的地板,这是就地暖的原型。
现代地暖的原理跟这个大同小异。不过,这种奢华的地笼只有在皇族或贵族家中才有,普通老百姓恐怕见都没见过。
苏绽把工匠们叫来,解释了一番自己的设计,让他们在主院整个院子和室内地下通管子,类似现代的地暖,整日烧水,热水循环,让地板的温度上来,屋子跟着就暖和了。
她跟李成瑾商量想把厢房用来放药材,工匠和洪公公又提出几个问题和建议,和苏绽商量好,可能最快需要半个多月,之后就退下了。
苏绽让李成瑾起身收拾,又带着水仙梅兰竹菊找医书,把需要的草药及图片找出来,给暗卫每人一种草药,让他们去找这些药。
听说皇帝回宫,特意叫来晋王大骂治家不严,让他在太极殿外跪了一夜。
良妃拖着生病的身子去求情也没有心软,太后下旨禁足晋王妃,并派了宫中最严厉的女史教规矩。
还明确要求晋王妃不能有仆人伺候,连贴身丫鬟都不让,这期间还不许见孩子。
日日除了吃饭,出恭,睡觉外,不得停顿学习半刻。
刚开始晋王妃还不停哭闹,后来更是连三餐都不让吃,不过胳膊拧不过大腿。
没几日王妃就变得很乖,每日抄写背诵《女四书》,什么时候完成才能睡觉。
苏绽想到晋王妃的性格,这么严厉的惩罚,无疑是赤裸裸的体罚,何尝因为不是她平时太过跋扈。
苏绽听说后,觉得不可思议:“晋王妃这也太狠毒了。”
方嬷嬷惋惜道:“太子无后,王爷病重,唯晋王膝下有嫡子,晋王妃家世又那么显赫,又自小与晋王长在一起,自然是霸道些。”
他们又说到几位王爷子嗣凋零的事:方嬷嬷斟酌道:“太子妃生郡主时难产伤了根。
太子其余的嫔妃孩子也一直没能生下来,为此皇后还找人算过命。
晋王妃蛮横,不让其他妃子生育。
燕王殿下有两个儿子,只是陛下有明旨不许他回洛都。”
“皇后.....待人怎么样?王爷从不说起,我进宫时也没有拜见。”
“皇后娘娘是定国公府唯一的掌上明珠,又是陛下的发妻,还生了太子殿下,老定国公又有扶持陛下登基的功劳。
所以陛下对娘娘多有忍让。皇后娘娘雷厉风行,这些年在后宫独揽大权,说一不二。
早年皇上被立为太子,太后便把亲侄女赐给太子当侧妃,皇后大闹弄得人尽皆知,所以和太后也不亲近。”
“太后侄女就是高贵妃吗?”
“是,贵妃娘娘生性孤傲,仅育有端慧公主一个女儿。
公主出嫁没多久,驸马就去世了,此后也不大出门,听说连太后那也很少去。”
方嬷嬷接着道:“我们娘娘在世时皇后也常常冷言冷语,让娘娘难堪,连着燕王和我们王爷也没少吃亏。
太后不是陛下生母,所以陛下登基后以礼佛为名不再管后宫事,也不怎么见人。
娘娘出事不久定国公逝世,皇后就剩一个不成器的弟弟,定国公府声势大不如前,皇后才收敛不少。
如今太子又伤了,她就称病闭门不出。这几年皇帝最宠爱淑妃,淑妃娘娘在后宫变得举足轻重,齐王跟着水涨船高。
太子出事后齐王更是风头无量。”
“殷贵妃怎么样?听说当年是因为她,王爷才中的毒。”
“殷贵妃是南楚和亲来大夏的公主,地地道道的异族,又一直无子嗣。虽是贵妃,在宫里并没有什么势力。
皇后不敢明目张胆的为难高贵妃和我们娘娘,就只能刁难没什么根基和子嗣的殷贵妃。
当时在宫中,贵妃和庄嫔与我们娘娘最要好,对王爷也是真心疼爱,要说害王爷实在没有理由,而且出事后她始终不承认是她下蛊害王爷,只咬死说是几年前有宫女偷走了蛊虫。
但蛊虫是南楚的特产,世人皆知殷贵妃一直在养蛊,很难撇清罪责。自从王爷出事,殷贵妃从没有出现在后宫,她的宫门一直关闭。
王爷大婚那次是近几年第一次出现在世人眼前。”
苏绽自言自语道:“高贵妃冷漠高傲,就是行走的冰碴子,殷贵妃谨慎低调,良妃弱不禁风,她们三个都只有高位并不得宠爱,区别在于良妃有儿子傍身。
现在后宫只有淑妃和皇后能分庭抗礼。前朝太子失势,晋王和齐王平分秋色。”
方嬷嬷点头道:“王妃分析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