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家俊的衣服被汗湿透,鞋子和袜子冻在一起。他脱不下来,店老板见他成了一个冰人,就提来了火炉给他,他才知道,由于走得太慌,没有带衣服,他把衣服一件一件脱下来,在火炉上烤干,穿着它走出旅店。
他回忆起在家的日子,不管多晚,每次到家,总有一碗茶水或粥,供他解渴取暖,遇到冷天,他一到家,满屋的温暖。
她用她那温暖的小手为他冻僵的手取暖,然后就是一碗热粥端在他的面前,外加一个可口的小咸菜,此时饥饿寒冷都统统挡在门外。
他不相信,他不信妙君会背叛他,投入到另一个男人的怀中。想到这里,他流下了眼泪。
眼下他现在需要解决的是疲倦饥饿和寒冷。
饥寒交迫的家俊,此时只想喝一杯,酒对他太有诱惑力了。
一酒解千愁,况酒能为他挡住风寒,忧伤、饥饿。
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小店,亮着灯光,店主在火炉旁边暖和得打着瞌睡。
他觉得眼前的这个店主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他知道这就是温暖,吃饱后的温暖。
他真的不忍心叫醒他,他也坐近温暖的火炉,他向炉内添了几块碳柴,炉火更旺了。他这时可以看到室内的装饰,墙上挂有草书、朴茂工稳 、又不乏行云流水 、笔势豪纵,或劲键或婉转,或如婀娜窈窕的美人,或如矫健勇猛的壮士,或如春风拂面繁花一片,或如北风入关深沉冷峻。字如其人,此时店主也显得姿态谦虚随和。
直到店主醒了过来,店主睁着朦胧的眼睛,看到眼前有一个人,再看看外面已是漆黑一片,就对家俊说,已经打烊了,明天再来吧。
家俊说,日夜行程三百里,到此讨杯酒喝可行?
店主被他的幽默逗笑了,文人总有文人的谦和和亲近。店主为家俊热了酒菜,家俊邀他一起喝酒。几杯酒落肚,寒冷被驱赶,周身温暖,家俊变得激情澎湃,两人互通名姓。
家俊告诉店主,自己怎样从岭南骑马日夜兼程,往家里赶。
店主告诉他,自此不远处,有一渡口,可以乘船顺流而下,不足两日便可到家,不必辛苦骑行。家俊听后以酒致谢,又喝了两杯,吃完饭,他把马送给店主,才回到住处睡下。
次日按店主所指方向,走至渡口,坐上船,果然一路顺利。
所见的蒹葭、白鹭、拱桥,近山,湖石,以及阳光白云,都无心观赏,一切不在话下,真是归心似箭。
家俊先到沧浪居,他喊道:妙君,妙君,我回来了,只见人去屋空,一片荒凉。他仿佛看到半年前,两个人手牵着手在那里谈诗论画,妙君娇美温婉的声音还缭绕在耳畔,令他陶醉,而眼前风景依旧,山盟仍在,人却杳然。有多恩爱,就有多么落寞。
家俊到了沈母的门口,他不让下人们报告他的回来。
他站在门口往里看,此时美凤正与沈母在一起。
美凤:你说嫂嫂一个人带着大肚子,真的跳河了吗?
沈母:我的好侄女,当初她抢了你的夫婿,你难道没有一点恨意?象她那样不守妇道,不去理她也罢。我只知道这么久以来让你受苦了,心里满是愧意,原来象你这么温柔善良,这才是我最满意的儿媳。
美凤正欲开口,一眼看见了站在那里的家俊,她惊喜地叫了一声:表哥——
沈母:俊儿,我的俊儿你可回来了,想死娘了。
家俊:娘,妙君呢?妙君去了哪里?
沈母:俊儿,你回来不先问候娘好不好,还要提你那个不守妇道的媳妇?
家俊:娘,我想见到妙君,我想当面问她。
沈母:她还有脸见你?她早和她的老相好在一起了。
家俊:娘,不能这样说妙君,妙君一定是冤枉的,不见妙君,我决不相信。
家俊从沈母屋里走出来,一连叫着喜旺和阿秀的名字。
一个长相长相甜美的丫环走了出来,她说:何人在这里吵闹?
家俊并不理会,依然叫着喜旺的名字。
伙房的王妈走了出来,她告诉家俊,喜旺和阿秀几天前已经离开了这里。
家俊:他们去了哪里?是不是和妙君在一起?
王妈一听说妙君就马上闭口不言。
家俊叫着妙君的名字走了出去。
沈母拿着妙君留在河边的鞋子,想给家俊,却又担心他接受不了,又放下。
找遍他们两个去过的河塘,河塘边的杨柳叶子枯黄,凋落地面,或被吹进河塘,一派萧然,昔日的美景不再。
他对着空阔无人的地方喊道:妙君——,妙君——。
他想起母亲说的,妙君去找他的旧情人。他突然想到翠姨!于是他向怡翠楼奔去。
到了怡翠楼,他不敢进去,因为那天翠姨送妙君的婚礼上,翠姨和妙君的众姐妹对他说,妙君是这里最美最有才的姑娘,一定要好好待她,否则,就会不客气。
他站在大门口,看着来来去去的人群。
忽然他看到了妙君的好姐妹沉香,他急忙走到沉香的跟前叫了声沉香姐,沉香停下看时知是沈少爷。家俊问沉香最近是否看到妙君。
沉香就告诉他大成在他家看到和经历的一切。自那时后就不知道妙君的情况,想来妙君的孩子也生了,正想去看看。
沉香:怎么?妙君不在家?
家俊流泪说:她一个人能会去哪里?
沉香:还不是那个阿忠给害的,他一直在沈老夫人那里挑拔是非,想不通,他的目的是什么,赶走妙君对他有什么好处?
家俊忽然道:妙君有可能去了一个地方。
沉香似有所悟,惊喜地说:白云观!
沉香:大成的伤刚刚好,本来我和大成打算一起去看看妙君。我们何不一起去看妙君?
于是沉香大成家俊三个人坐上车,一起到了白云观。
沉香与家俊站在门口,大成与看门的僧尼谈了半天,才答应进去。
家俊和沉香在外面等着大成出来,大成告诉她两人,妙君不在白云观,几个人正要离去,家俊提议要留下来。
家俊双手合十跪在观音菩萨面前忏悔,他要求菩萨让妙君回家,有什么罪过他一人承担。他从上午跪到下午,不吃不喝不动。旁边有一小尼姑走来走云见他还有等下云的意思,就转了转眼,想出了好办法。
小尼姑走近家俊,把手在他的脸前晃了晃,家俊仍然不动。她又把她的从脖子上飘下的带子,在他的脸上蹭来蹭去,家俊又无动于衷。她急忙跑到师太那里说明这种情况。师太走了过来对着家俊施了个礼。做了个阿弥托佛的动作。家俊看了他一眼,师太说:施主何难贫僧愿为你分忧。
家俊见有师太模样的师父来问她,就面对她说:师太,我妻子不知去向,我在祈祷神仙,帮我找到她。
师太:阿弥托佛,只因你用情太深,命中难逃一劫,我只能送你一个地方,那里有月老会保佑你们夫妻团圆。
家俊站起来鞠了一躬,师太请讲。
师太:此后山有一人家,男人爱画画,他会告诉你如何找到。
家俊做了一个谢礼的姿势:多谢师太指点。
家俊头也不抬就走了。
师太与小僧尼面面相觑,小僧尼跳着对师太说:师太,你真了不起,你太有办法了。
师太:如果不这样,他有可能跪死在这里,就是我们的不对了,不如让他去山里散散心,苦其体力,劳其心智,对他也是好的。
家俊出了门雇了一辆车,就直奔山中。
林海茫茫,猿声阵阵,他坐在车上不知走了多久,马车越走越慢,他知道马又累又饿已经走不动,他下了车,拉着马缰绳,只见四处漆黑一片。
他不停叫着,妙君你在哪里,你在哪里啊,妙君?
家俊醒来的时候,是在一间昏暗的房间,他努力睁开眼睛,试图坐起来却浑身无力,一年轻后生在一旁看到,急忙出里屋去叫人:柳大师他醒了,他醒了。
枊大师走进来见家俊睁开眼睛,就向小后生吩咐,快去弄些汤来。
家俊微弱地问:这是哪里?我是怎么到这里的?
枊大师:“山不碍路,路自通山”。
家俊:这么说我是自己到了这里来的。
枊大师:年轻人,前天徒儿们发现你的时候,你在一个沟里躺着,是他们把你背回这里。摔进那么深的沟里,逃过一劫,也算是大福之人。
家俊回忆着那天晚上的情景,到处漆黑一片,他又累又饿,走着走着就昏在马车上,后面的事就不知道了。
家俊:多谢柳大师救命之恩。
柳大师:常念着死,可更好的生。今天你能到这里,我们也算是有缘之分。
这时小后生端着上一碗粥过来,枊大师喂他喝粥,家俊感精神清爽了好多。
家俊的衣服被汗湿透,鞋子和袜子冻在一起。他脱不下来,店老板见他成了一个冰人,就提来了火炉给他,他才知道,由于走得太慌,没有带衣服,他把衣服一件一件脱下来,在火炉上烤干,穿着它走出旅店。
他回忆起在家的日子,不管多晚,每次到家,总有一碗茶水或粥,供他解渴取暖,遇到冷天,他一到家,满屋的温暖。
她用她那温暖的小手为他冻僵的手取暖,然后就是一碗热粥端在他的面前,外加一个可口的小咸菜,此时饥饿寒冷都统统挡在门外。
他不相信,他不信妙君会背叛他,投入到另一个男人的怀中。想到这里,他流下了眼泪。
眼下他现在需要解决的是疲倦饥饿和寒冷。
饥寒交迫的家俊,此时只想喝一杯,酒对他太有诱惑力了。
一酒解千愁,况酒能为他挡住风寒,忧伤、饥饿。
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小店,亮着灯光,店主在火炉旁边暖和得打着瞌睡。
他觉得眼前的这个店主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他知道这就是温暖,吃饱后的温暖。
他真的不忍心叫醒他,他也坐近温暖的火炉,他向炉内添了几块碳柴,炉火更旺了。他这时可以看到室内的装饰,墙上挂有草书、朴茂工稳 、又不乏行云流水 、笔势豪纵,或劲键或婉转,或如婀娜窈窕的美人,或如矫健勇猛的壮士,或如春风拂面繁花一片,或如北风入关深沉冷峻。字如其人,此时店主也显得姿态谦虚随和。
直到店主醒了过来,店主睁着朦胧的眼睛,看到眼前有一个人,再看看外面已是漆黑一片,就对家俊说,已经打烊了,明天再来吧。
家俊说,日夜行程三百里,到此讨杯酒喝可行?
店主被他的幽默逗笑了,文人总有文人的谦和和亲近。店主为家俊热了酒菜,家俊邀他一起喝酒。几杯酒落肚,寒冷被驱赶,周身温暖,家俊变得激情澎湃,两人互通名姓。
家俊告诉店主,自己怎样从岭南骑马日夜兼程,往家里赶。
店主告诉他,自此不远处,有一渡口,可以乘船顺流而下,不足两日便可到家,不必辛苦骑行。家俊听后以酒致谢,又喝了两杯,吃完饭,他把马送给店主,才回到住处睡下。
次日按店主所指方向,走至渡口,坐上船,果然一路顺利。
所见的蒹葭、白鹭、拱桥,近山,湖石,以及阳光白云,都无心观赏,一切不在话下,真是归心似箭。
家俊先到沧浪居,他喊道:妙君,妙君,我回来了,只见人去屋空,一片荒凉。他仿佛看到半年前,两个人手牵着手在那里谈诗论画,妙君娇美温婉的声音还缭绕在耳畔,令他陶醉,而眼前风景依旧,山盟仍在,人却杳然。有多恩爱,就有多么落寞。
家俊到了沈母的门口,他不让下人们报告他的回来。
他站在门口往里看,此时美凤正与沈母在一起。
美凤:你说嫂嫂一个人带着大肚子,真的跳河了吗?
沈母:我的好侄女,当初她抢了你的夫婿,你难道没有一点恨意?象她那样不守妇道,不去理她也罢。我只知道这么久以来让你受苦了,心里满是愧意,原来象你这么温柔善良,这才是我最满意的儿媳。
美凤正欲开口,一眼看见了站在那里的家俊,她惊喜地叫了一声:表哥——
沈母:俊儿,我的俊儿你可回来了,想死娘了。
家俊:娘,妙君呢?妙君去了哪里?
沈母:俊儿,你回来不先问候娘好不好,还要提你那个不守妇道的媳妇?
家俊:娘,我想见到妙君,我想当面问她。
沈母:她还有脸见你?她早和她的老相好在一起了。
家俊:娘,不能这样说妙君,妙君一定是冤枉的,不见妙君,我决不相信。
家俊从沈母屋里走出来,一连叫着喜旺和阿秀的名字。
一个长相长相甜美的丫环走了出来,她说:何人在这里吵闹?
家俊并不理会,依然叫着喜旺的名字。
伙房的王妈走了出来,她告诉家俊,喜旺和阿秀几天前已经离开了这里。
家俊:他们去了哪里?是不是和妙君在一起?
王妈一听说妙君就马上闭口不言。
家俊叫着妙君的名字走了出去。
沈母拿着妙君留在河边的鞋子,想给家俊,却又担心他接受不了,又放下。
找遍他们两个去过的河塘,河塘边的杨柳叶子枯黄,凋落地面,或被吹进河塘,一派萧然,昔日的美景不再。
他对着空阔无人的地方喊道:妙君——,妙君——。
他想起母亲说的,妙君去找他的旧情人。他突然想到翠姨!于是他向怡翠楼奔去。
到了怡翠楼,他不敢进去,因为那天翠姨送妙君的婚礼上,翠姨和妙君的众姐妹对他说,妙君是这里最美最有才的姑娘,一定要好好待她,否则,就会不客气。
他站在大门口,看着来来去去的人群。
忽然他看到了妙君的好姐妹沉香,他急忙走到沉香的跟前叫了声沉香姐,沉香停下看时知是沈少爷。家俊问沉香最近是否看到妙君。
沉香就告诉他大成在他家看到和经历的一切。自那时后就不知道妙君的情况,想来妙君的孩子也生了,正想去看看。
沉香:怎么?妙君不在家?
家俊流泪说:她一个人能会去哪里?
沉香:还不是那个阿忠给害的,他一直在沈老夫人那里挑拔是非,想不通,他的目的是什么,赶走妙君对他有什么好处?
家俊忽然道:妙君有可能去了一个地方。
沉香似有所悟,惊喜地说:白云观!
沉香:大成的伤刚刚好,本来我和大成打算一起去看看妙君。我们何不一起去看妙君?
于是沉香大成家俊三个人坐上车,一起到了白云观。
沉香与家俊站在门口,大成与看门的僧尼谈了半天,才答应进去。
家俊和沉香在外面等着大成出来,大成告诉她两人,妙君不在白云观,几个人正要离去,家俊提议要留下来。
家俊双手合十跪在观音菩萨面前忏悔,他要求菩萨让妙君回家,有什么罪过他一人承担。他从上午跪到下午,不吃不喝不动。旁边有一小尼姑走来走云见他还有等下云的意思,就转了转眼,想出了好办法。
小尼姑走近家俊,把手在他的脸前晃了晃,家俊仍然不动。她又把她的从脖子上飘下的带子,在他的脸上蹭来蹭去,家俊又无动于衷。她急忙跑到师太那里说明这种情况。师太走了过来对着家俊施了个礼。做了个阿弥托佛的动作。家俊看了他一眼,师太说:施主何难贫僧愿为你分忧。
家俊见有师太模样的师父来问她,就面对她说:师太,我妻子不知去向,我在祈祷神仙,帮我找到她。
师太:阿弥托佛,只因你用情太深,命中难逃一劫,我只能送你一个地方,那里有月老会保佑你们夫妻团圆。
家俊站起来鞠了一躬,师太请讲。
师太:此后山有一人家,男人爱画画,他会告诉你如何找到。
家俊做了一个谢礼的姿势:多谢师太指点。
家俊头也不抬就走了。
师太与小僧尼面面相觑,小僧尼跳着对师太说:师太,你真了不起,你太有办法了。
师太:如果不这样,他有可能跪死在这里,就是我们的不对了,不如让他去山里散散心,苦其体力,劳其心智,对他也是好的。
家俊出了门雇了一辆车,就直奔山中。
林海茫茫,猿声阵阵,他坐在车上不知走了多久,马车越走越慢,他知道马又累又饿已经走不动,他下了车,拉着马缰绳,只见四处漆黑一片。
他不停叫着,妙君你在哪里,你在哪里啊,妙君?
家俊醒来的时候,是在一间昏暗的房间,他努力睁开眼睛,试图坐起来却浑身无力,一年轻后生在一旁看到,急忙出里屋去叫人:柳大师他醒了,他醒了。
枊大师走进来见家俊睁开眼睛,就向小后生吩咐,快去弄些汤来。
家俊微弱地问:这是哪里?我是怎么到这里的?
枊大师:“山不碍路,路自通山”。
家俊:这么说我是自己到了这里来的。
枊大师:年轻人,前天徒儿们发现你的时候,你在一个沟里躺着,是他们把你背回这里。摔进那么深的沟里,逃过一劫,也算是大福之人。
家俊回忆着那天晚上的情景,到处漆黑一片,他又累又饿,走着走着就昏在马车上,后面的事就不知道了。
家俊:多谢柳大师救命之恩。
柳大师:常念着死,可更好的生。今天你能到这里,我们也算是有缘之分。
这时小后生端着上一碗粥过来,枊大师喂他喝粥,家俊感精神清爽了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