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越回到府中,立马召集来心腹。将司马炽所言,一一告知。
刘舆立马道,“太傅不可!关中乃河间王久据,西州之人又杂乱,高密王贸然移镇,定然多不会服从。”
“太傅根基在东,何必太过着急插手关中之事?今河间王已死,西州杂乱无章,便让其继续杂乱。无人镇守,或镇守不足,定然发有乱事。”
“任其相攻伐,只待彼等势弱,再携东州之兵,一举弹压,那时,何愁西州各族不服膺于太傅之下!”
“当今之计,太傅应继续巩固根本。扩大在东州各处的势力。江南陈敏,青州民乱等等。”
刘舆一股脑将建议道出。
郭象待他说完,立即开口反驳道,“太傅,此乃天赐良机!昔日,太傅与河间王对峙,欲分陕而治,为迫不得已之计。”
“今良机现,何不就此顺势吞并关中!若以刘长史言,还待到何时?需知,天授不予,反受其咎。良机一旦错过,便再难抓住。”
“且高密王不去,若派他人呢?良机一旦为他人所趁,趁势做大。那时,岂不是徒徒放跑到手的关中,为他人做了嫁衣!”
刘舆再次道,“臣建议,若移镇高密王,不若南移江南!”
他没有反驳郭象,而是提出这个思虑良久的建议。他本来不欲现在就提出。最好的机会是在平定陈敏之后。
他的任命文书还没有下来。但今日晚些或者明日,就能确定。依照这些天的收集,他有信心,一个月,最多不过两个月,便将陈敏平定。
前些天,他秘密进见了太傅。已经把坊间收集到的那些谶言一类,都禀给太傅。
所以,最终才有此次出府平乱。
但也有不及他心理预期。
他本来以周馥乃周氏族人,太傅刚诛杀周穆为由,让太傅分周穆之权。
可改周穆为镇东将军,镇寿春不变,但只都督扬州之江北诸军事。
把自己任为平东将军,镇守建邺,都督扬州之江南诸军事。
但太傅最终没有答应。只任了个东中郎将,又加了个使持节。
他非宗室,江南这种地方最好有一個宗王。高密王是他在诸王之中,首选的。
高密王的性格太符合了!
真要应了谶言,江南之事,完全可以落到他的权柄。
若没有,也无妨。那番谶言,彻底打开了他的思路:何必一心在中原呈威争雄!
江南目前正是一处势力空悬之地。无宗王镇守,也无重臣在彼。那么,自己为何不在江南自雄!
为一处豪杰,一方大员,也比在府内与郭象、王衍之流继续争权好!
刘舆之言一出,除了司马越之外,众人顿时惊愕。他们不知道,刘舆与司马越私底下已经有过交流。
刘舆没有因为自己的小心思,而隐瞒什么事情。他将所有猜测都告知了司马越。当然除了自己的小心思。
在司马越的立场上,刘舆完全是为了他谋划江南为后路。此时提出,以高密王移镇江南,也是如此。
司马越陷入无比的纠结。
关中、江南孰重?
当然是关中,毋庸置疑。
司马越内心的天平,也倾向关中。
但陛下提出此策的目的何在?
若以刘舆方前之言,也在理。自己继续发展东州势力,先任西州各处内斗消耗,后再趁其衰落,一举攻占。
若以郭象之言,也在理。自己现在不占据,势必会有其他人被派去。那么这人做大了怎么办?() ()
若这人,是陛下一方的?
他最害怕的是这最后一个猜测。
此时,他心中顾此失彼,犹疑不定。
潘滔见气氛静默,此时适时开口,“陛下所言宗王,皆不可使其等往雍州、荆州。雍州、荆州皆要地,若其他宗王为之,难免不是下一个河间王?”
见太傅看过来,潘滔继续道,“再者,苟兖州兼领兖州青州,十分不妥!”
“兖州自古乃冲要之地。前朝为魏武兴霸基业之始!苟道将虽与太傅约为兄弟,有升堂之亲,然,国家大事之上,不可不防!”
“吾观苟道将其人,其出身卑微,以通事令史起家,王乱之中,各处摇尾,方得今日一方大员之位!”
“如此人等,必有大志,非纯臣,久令处之,则患必生心腹!”
“仅兖州一处,便如此,何论再与其青州,允彼身兼二州!”
“太傅,此中危害,不可不察!”
潘滔没有明言高密王是否移镇何处,而是重点说了苟晞。
这一番话,顿时说到了司马越心坎。也将他之前总感觉不痛快的疑惑剥开。
“阳仲,汝以为若何?”
“太傅可以大王身份,自领兖州刺史,而改苟道将为青州,可一举两利。至于高密王移镇何处,太傅可自斟酌!”
司马越不禁心动。兖州的地位,确实太过重要。
郭象立马驳斥道,“太傅居朝中,安能自领兖州?潘长史此言,错矣!”
“不若太傅另择选信重大臣,遣之为青州,或兖州?有此人与苟道将比邻,相互辖制,亦不怕其作乱生异心!”
司马越再次点点头。他虽然心动兖州,但身在朝中,自领刺史,确实不妥。
但可以选谁?
他心中过滤一个个人选。
这些事情不是一蹴而就,司马越没有继续纠结,而是转口道,“君等以为荆州如何处置?”
郭象抢先道,“令刘公之子入朝,遣派太傅信重之人前往!”
刘舆则皱眉,想了想,还是没发言。若弟弟刘琨尚在洛阳,则可表之往荆州。一江南,一荆州,互为犄角,守望相助,刘氏兴盛可期!
但现在没必要再掺和。也有了江南再说,贪多嚼不烂。
潘滔见刘舆没有开口,也很自觉没有说话。
对于自己这个盟友的心思,他觉得自己已经摸到了些眉头。
但还没能理解其中深意。
为何去江南?
那里吴人所居,极为排外,比中原更甚。孙吴立足这么多年,也未斗过那些大族。
孙家今何在?
已为归命侯。
但见顾陆朱张仍显赫。
他跟刘舆的思路完全不一样。他满足于太傅府内的权势,更愿意在朝堂,在中原。所以他从出发点就与刘舆南辕北辙,自然猜不透刘舆的谋划。
司马越见只有郭象答复自己的话题,心中烦乱。他心中也无法下定决心。谋士们各有建议。而且各有各的道理。
他揉揉眉头,“且再议罢!”
“对了,青州的事,明日应该会到。鞠羡蠢物,短短数日,即被王弥斩杀,汝等想好应对策略么?”
司马炽猜的不错,青州的战况,确实早送到他处。所以才有这次外派二州刺史,巩固势力。
同意刘舆平定陈敏,另一处考虑,也是为了抵消,这次青州平乱失败带来的负面影响。
刘舆立马道,“太傅不可!关中乃河间王久据,西州之人又杂乱,高密王贸然移镇,定然多不会服从。”
“太傅根基在东,何必太过着急插手关中之事?今河间王已死,西州杂乱无章,便让其继续杂乱。无人镇守,或镇守不足,定然发有乱事。”
“任其相攻伐,只待彼等势弱,再携东州之兵,一举弹压,那时,何愁西州各族不服膺于太傅之下!”
“当今之计,太傅应继续巩固根本。扩大在东州各处的势力。江南陈敏,青州民乱等等。”
刘舆一股脑将建议道出。
郭象待他说完,立即开口反驳道,“太傅,此乃天赐良机!昔日,太傅与河间王对峙,欲分陕而治,为迫不得已之计。”
“今良机现,何不就此顺势吞并关中!若以刘长史言,还待到何时?需知,天授不予,反受其咎。良机一旦错过,便再难抓住。”
“且高密王不去,若派他人呢?良机一旦为他人所趁,趁势做大。那时,岂不是徒徒放跑到手的关中,为他人做了嫁衣!”
刘舆再次道,“臣建议,若移镇高密王,不若南移江南!”
他没有反驳郭象,而是提出这个思虑良久的建议。他本来不欲现在就提出。最好的机会是在平定陈敏之后。
他的任命文书还没有下来。但今日晚些或者明日,就能确定。依照这些天的收集,他有信心,一个月,最多不过两个月,便将陈敏平定。
前些天,他秘密进见了太傅。已经把坊间收集到的那些谶言一类,都禀给太傅。
所以,最终才有此次出府平乱。
但也有不及他心理预期。
他本来以周馥乃周氏族人,太傅刚诛杀周穆为由,让太傅分周穆之权。
可改周穆为镇东将军,镇寿春不变,但只都督扬州之江北诸军事。
把自己任为平东将军,镇守建邺,都督扬州之江南诸军事。
但太傅最终没有答应。只任了个东中郎将,又加了个使持节。
他非宗室,江南这种地方最好有一個宗王。高密王是他在诸王之中,首选的。
高密王的性格太符合了!
真要应了谶言,江南之事,完全可以落到他的权柄。
若没有,也无妨。那番谶言,彻底打开了他的思路:何必一心在中原呈威争雄!
江南目前正是一处势力空悬之地。无宗王镇守,也无重臣在彼。那么,自己为何不在江南自雄!
为一处豪杰,一方大员,也比在府内与郭象、王衍之流继续争权好!
刘舆之言一出,除了司马越之外,众人顿时惊愕。他们不知道,刘舆与司马越私底下已经有过交流。
刘舆没有因为自己的小心思,而隐瞒什么事情。他将所有猜测都告知了司马越。当然除了自己的小心思。
在司马越的立场上,刘舆完全是为了他谋划江南为后路。此时提出,以高密王移镇江南,也是如此。
司马越陷入无比的纠结。
关中、江南孰重?
当然是关中,毋庸置疑。
司马越内心的天平,也倾向关中。
但陛下提出此策的目的何在?
若以刘舆方前之言,也在理。自己继续发展东州势力,先任西州各处内斗消耗,后再趁其衰落,一举攻占。
若以郭象之言,也在理。自己现在不占据,势必会有其他人被派去。那么这人做大了怎么办?() ()
若这人,是陛下一方的?
他最害怕的是这最后一个猜测。
此时,他心中顾此失彼,犹疑不定。
潘滔见气氛静默,此时适时开口,“陛下所言宗王,皆不可使其等往雍州、荆州。雍州、荆州皆要地,若其他宗王为之,难免不是下一个河间王?”
见太傅看过来,潘滔继续道,“再者,苟兖州兼领兖州青州,十分不妥!”
“兖州自古乃冲要之地。前朝为魏武兴霸基业之始!苟道将虽与太傅约为兄弟,有升堂之亲,然,国家大事之上,不可不防!”
“吾观苟道将其人,其出身卑微,以通事令史起家,王乱之中,各处摇尾,方得今日一方大员之位!”
“如此人等,必有大志,非纯臣,久令处之,则患必生心腹!”
“仅兖州一处,便如此,何论再与其青州,允彼身兼二州!”
“太傅,此中危害,不可不察!”
潘滔没有明言高密王是否移镇何处,而是重点说了苟晞。
这一番话,顿时说到了司马越心坎。也将他之前总感觉不痛快的疑惑剥开。
“阳仲,汝以为若何?”
“太傅可以大王身份,自领兖州刺史,而改苟道将为青州,可一举两利。至于高密王移镇何处,太傅可自斟酌!”
司马越不禁心动。兖州的地位,确实太过重要。
郭象立马驳斥道,“太傅居朝中,安能自领兖州?潘长史此言,错矣!”
“不若太傅另择选信重大臣,遣之为青州,或兖州?有此人与苟道将比邻,相互辖制,亦不怕其作乱生异心!”
司马越再次点点头。他虽然心动兖州,但身在朝中,自领刺史,确实不妥。
但可以选谁?
他心中过滤一个个人选。
这些事情不是一蹴而就,司马越没有继续纠结,而是转口道,“君等以为荆州如何处置?”
郭象抢先道,“令刘公之子入朝,遣派太傅信重之人前往!”
刘舆则皱眉,想了想,还是没发言。若弟弟刘琨尚在洛阳,则可表之往荆州。一江南,一荆州,互为犄角,守望相助,刘氏兴盛可期!
但现在没必要再掺和。也有了江南再说,贪多嚼不烂。
潘滔见刘舆没有开口,也很自觉没有说话。
对于自己这个盟友的心思,他觉得自己已经摸到了些眉头。
但还没能理解其中深意。
为何去江南?
那里吴人所居,极为排外,比中原更甚。孙吴立足这么多年,也未斗过那些大族。
孙家今何在?
已为归命侯。
但见顾陆朱张仍显赫。
他跟刘舆的思路完全不一样。他满足于太傅府内的权势,更愿意在朝堂,在中原。所以他从出发点就与刘舆南辕北辙,自然猜不透刘舆的谋划。
司马越见只有郭象答复自己的话题,心中烦乱。他心中也无法下定决心。谋士们各有建议。而且各有各的道理。
他揉揉眉头,“且再议罢!”
“对了,青州的事,明日应该会到。鞠羡蠢物,短短数日,即被王弥斩杀,汝等想好应对策略么?”
司马炽猜的不错,青州的战况,确实早送到他处。所以才有这次外派二州刺史,巩固势力。
同意刘舆平定陈敏,另一处考虑,也是为了抵消,这次青州平乱失败带来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