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和元年,三月初五。
乌色浓云压低了天际,笼罩在长安城上空。
金銮殿内鸦雀无声,文武百官怔立原地,瞪大了眼睛望着玉阶下那滩血肉模糊的人影。
一刻钟前,那人还活生生地跪在殿前,浑浊的双目精光爆闪,恸呼的声音响彻梁宇:
“陛下以女子之身登基,本就有违天理伦常!如今还要设立女学,更是倒反天罡之举!”
“此事万万不可,臣愿以死为谏,望陛下收回成命!”
话音落下,礼部侍郎许从唯颤抖着双手,扶住头顶的乌纱帽,正欲脱冠叩拜,却见雪白的剑光骤然而至。
一柄宝剑当胸穿过,鲜血霎时喷涌而出,溅满了白玉台阶。
就在众人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许从唯的身形摇晃几下,随即轰然倒地,竟是当场毙命!
“还有哪位爱卿要死谏?”
元瑶自金殿上缓步而下,绛色的袍摆扫过白玉阶,停在许从唯的尸体面前。
她伸手拔出许侍郎胸口的长剑,手腕一转,抖落一串血珠,温声道:“钟尚书?”
被元瑶点名,礼部尚书钟沂膝盖一软,当即就跪下了,哆哆嗦嗦地答道:“臣……臣不敢……”
他脸上白花花的肥肉抖如筛糠,余光在满座惊慌失措的同僚间逡巡一圈,而后求助般的望向了位列上首的江惟之。
不止是他,在场的许多人都耷肩垂首,将祈求的目光投向了这位年纪轻轻的内阁首辅。
这种死寂般的氛围下,江惟之依然端的是清风霁月的姿态。
他长身玉立地站在原地,身姿挺拔,面容清俊,平日里那双桃花眼总是带着三分笑意,此时却沉着眸光,微微蹙起眉心。
元瑶也感受到了身后那道温沉的目光,她不慌不忙地转过身,提剑问道:“江大人有话要说?”
寒光闪烁的剑尖犹在往下淌血,很快就汇聚成了一小洼血泊,染红了钟沂眼底的一小块地板。
可怜的钟尚书两股战战,简直快要吓尿了。
“陛下今日血洗金銮殿,明日天下读书人必将口诛笔伐,来日史书上更是要留下千古骂名。”
江惟之没有去看眼含热泪的钟沂,说完这句话就径直走向元瑶,净白匀称的手掌在她面前展开,轻声道:“陛下,这剑就赏给微臣吧。”
听到这话,原先还把他当作救星的众大臣纷纷露出了古怪的神色,跪在元瑶身后的钟沂也紧皱双眉,不动声色地冲他摇了摇头。
元瑶扫视过周遭众人,将那些或失望或忧虑的目光尽收眼底。
冰冷的视线定在江惟之的脸上,她站在血泊中没有动,晒笑道:“江大人的意思是,朕还会青史留名?”
元瑶的长相可谓是明艳张扬至极,一抹朱红色花钿点在额间,略微上挑的眉眼漂亮到带了些攻击性,耀眼不可方物。
她抬头看过来的时候,一截纤细的脖颈就暴露在江惟之的眼皮底下,线条优美流畅,肤色莹白如玉。
江惟之默然移开目光,半晌后又转回来,定定地看着元瑶的眼睛:“陛下在太学之外专设女学,召女子入仕,开万世之法,自当载入史册。”
此话一出,满堂哗然。
“江大人,你……”钟沂颤抖着手指向江惟之,胸口剧烈起伏,又忌惮元瑶手中的剑不敢发作,只得将煞白面皮生生憋成了猪肝色。
“大逆不道!”刑部侍郎秦戈爆喝出声,将钟沂没说完的话接了下去,“江大人贵为内阁首辅,怎可做个巧言令色的谀臣!”
他脖颈涨得通红,额角青筋暴起,目眦欲裂,咬牙切齿,一线血色冷光忽然撞进眼底。
元瑶的脸色沉了下来,状似随意地挥动剑刃,转过身向他走去。
“陛下不可!”
刚走出一步,江惟之就拦在了她的面前,手掌又往前递了几寸,沉声道:“收手吧。”
一时间,激昂呵斥与窃窃私语全部戛然而止,气氛再次拉成了绷紧的弓弦,金銮殿内落针可闻。
二人对视片刻,元瑶倏地勾唇轻笑,那笑容潋滟生动,好似将万般光彩皆揽于眼角眉梢:“秦爱卿言之有理。”
她挥手将长剑抛给江惟之,一旁伺候的内侍见状,立刻走上前来,双手恭敬捧上剑鞘。
江惟之收剑入鞘,一口气不待吐完,就听见云瑶紧接着说道:“大祁国祚百年,全仰仗历代纯臣赤胆忠心直言上谏,诸位爱卿当以许侍郎为楷模,至于江大人这般阿谀奉承的作风……”
“就去刑部反省几日吧。”
*
三日后,刑部大牢。
“江大人见谅,咱们这儿条件简陋。但您放心,一应吃食皆是下官专门差人买的,您若有吩咐也可随时差遣狱卒。”
秦戈弯着腰,拱手执礼,一揖到底:“先前下官出言不逊冒犯了大人,大人不计前嫌为我出头,又受我连累,下官心中实在过意不去。”
“秦大人客气了。”江惟之抬手虚扶了一下秦戈,“陛下自南疆归来后受我教导,如今的局面我也有责任。”
秦戈就着江惟之的手站起身,抬手招来狱卒,后者走进牢房,将古朴雅致的书箱放在桌上,随即便自觉退了出去,虚掩上牢门。
江惟之揭开木盖,拿起一卷卷竹简,整整齐齐地码放在石桌上。他的动作是惯常的慢条斯理,即使身处昏暗肮脏的牢狱之中,一举一动也自有一派温文尔雅的气质。
秦戈叹了口气:“朽木不可雕。陛下尚在襁褓之时就被送出了京城,过了二十年才接回来,听闻南疆那地方巫妖横行,到处是茹毛饮血的野人,谁知道咱们这位陛下经历过什么……”
“秦大人慎言。”江惟之指尖微顿,简牍上的束绳不小心松散开来,“哗啦”一声,竹片流水般滑落,“陛下身上的确流淌着皇室血脉,两年前是先帝亲自验的。”
“我知道,我不是怀疑陛下的身份,只是……”秦戈凑近了些,压低声音道,“只是陛下喜怒无常,行为怪异近妖,又是个女子。现在外头都在传,说当年陛下出生时,紫薇星颤动不休,是因为大祁的气运都被她夺了去。”
散开的竹简铺了满桌,江惟之无心再收,索性摊开放在面前,一边研墨一边问道:“外头还说了些什么?”
即使有秦戈的特别关照,牢狱中的天光也是相当奢侈的,江惟之早早就点起了油灯。
“朕在外头挨了三日的骂,江大人倒是过得滋润。”削瘦的下巴被人抬了起来,一根素白的手指贴着他的侧颊,撩起他的鬓发,“连头发丝都没乱。”
莹莹的烛光中,元瑶眉梢微挑,居高临下地望过来,额间的花钿好似活了,鲜妍如霞,美得惊心动魄。
江惟之呼吸微滞,视线不知该往哪里放,半晌只得闭了闭眼,缓声道:“春闱的考卷微臣已悉数看过,进士名册也拟了个大概,待陛下点过三元后即可放榜。”
他说话时,刻意将声音放得很轻,像是生怕气息唐突了对方,但元瑶听完就撒开了手,随口道:“春闱既是江大人主持的,三元就由你决定吧。”
江惟之掀起眼皮,不太赞同地说道:“陛下剑杀许侍郎已过了三日,学生们正是群情激愤的时候,此时由陛下钦点魁首,一来昭示皇恩浩荡,二来也可以平息流言。”
元瑶嗤笑:“许从唯入仕二十年,任礼部侍郎三年,月俸五十两,却纳了十九房小妾,子嗣比先帝的后妃还多,更遑论府上不计其数的家仆侍女。”
“他既无祖辈蒙阴,亦无功绩奖赏,这些年来贪过多少,江大人想必心中有数,不该杀么?”
江惟之静静地听她说完,良久后无奈叹气,轻声道:“水至清则无鱼。”
元瑶没说话,显然不认可他的观点。
江惟之也不再多言,抬手取过三份竹简,一一摆在她的面前:“陛下若不愿费心,微臣也有人选。”
他的指尖依次点过摊开的考卷,“这篇文采最好。这篇政见最为独到。但微臣以为,状元的人选还是这位最合适。”
元瑶抬眼看去,只见卷首飘逸潇洒地写着“楚祈安”三个字:“这是江大人的门生?”
江惟之摇头:“这位楚才子在文章中提到了允许女子入仕,与陛下的想法不谋而合。若是指定他为状元,再命人将这篇文章抄录张贴出去,自可引导天下读书人拥护新政。”
元瑶快速略读过江惟之挑出来的三篇文章,指着那篇被他誉为“政见最为独到”的,问道:“这篇不是也提了女子恩科?”
江惟之朝那卷书册扫去一眼,平淡道:“的确如此。但这位楚才子,名字比较兴国运。”
元瑶:“……”
见元瑶没有异议,江惟之继续道:“届时陛下只需在殿前御试中策问贡生,再点出此三人……”
“不必多言,拟榜吧。”不待他说完,元瑶就开口打断道,“你亲自写。”
江惟之沉默片刻,卷起桌上散落的竹简,似乎还想再争取一下:“陛下……”
“京城里都在传,你是因为与朕有旧情,才当上内阁首辅。”元瑶垂下手腕,指尖在石桌上轻轻地点了两下,“但你不能这样想。你是先帝亲自点的春闱主考官,合该由你来做这届考生的座师。”
江惟之倏然抬头,只见元瑶撑着桌沿,眼眸在烛光中灿若明星,灼灼地俯视着他,半晌后江惟之叹了口气:“竟是如此吗?”
元瑶没听清:“什么?”
“陛下在金殿上斩杀文官,之后又将微臣下狱,天下文人皆会为此不平。”江惟之仰头与她对视,眸光中仿若映着春水桃花,“之后再拟金榜、点三元,微臣在读书人之间的名声便会到达极盛的地步。”
元瑶不置可否。
“天下文脉系于一身,再由微臣做女学的首任夫子,反对的声音自然就少了,对吗?”
江惟之将元瑶的打算娓娓道来,说完竟然还笑了下:“只是微臣还有一个问题。”
元瑶挑眉,以眼神示意他继续,就听见江惟之沉声道:
“陛下既然要开这千古未有之先河,为何不亲自做女学的夫子呢?”
乌色浓云压低了天际,笼罩在长安城上空。
金銮殿内鸦雀无声,文武百官怔立原地,瞪大了眼睛望着玉阶下那滩血肉模糊的人影。
一刻钟前,那人还活生生地跪在殿前,浑浊的双目精光爆闪,恸呼的声音响彻梁宇:
“陛下以女子之身登基,本就有违天理伦常!如今还要设立女学,更是倒反天罡之举!”
“此事万万不可,臣愿以死为谏,望陛下收回成命!”
话音落下,礼部侍郎许从唯颤抖着双手,扶住头顶的乌纱帽,正欲脱冠叩拜,却见雪白的剑光骤然而至。
一柄宝剑当胸穿过,鲜血霎时喷涌而出,溅满了白玉台阶。
就在众人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许从唯的身形摇晃几下,随即轰然倒地,竟是当场毙命!
“还有哪位爱卿要死谏?”
元瑶自金殿上缓步而下,绛色的袍摆扫过白玉阶,停在许从唯的尸体面前。
她伸手拔出许侍郎胸口的长剑,手腕一转,抖落一串血珠,温声道:“钟尚书?”
被元瑶点名,礼部尚书钟沂膝盖一软,当即就跪下了,哆哆嗦嗦地答道:“臣……臣不敢……”
他脸上白花花的肥肉抖如筛糠,余光在满座惊慌失措的同僚间逡巡一圈,而后求助般的望向了位列上首的江惟之。
不止是他,在场的许多人都耷肩垂首,将祈求的目光投向了这位年纪轻轻的内阁首辅。
这种死寂般的氛围下,江惟之依然端的是清风霁月的姿态。
他长身玉立地站在原地,身姿挺拔,面容清俊,平日里那双桃花眼总是带着三分笑意,此时却沉着眸光,微微蹙起眉心。
元瑶也感受到了身后那道温沉的目光,她不慌不忙地转过身,提剑问道:“江大人有话要说?”
寒光闪烁的剑尖犹在往下淌血,很快就汇聚成了一小洼血泊,染红了钟沂眼底的一小块地板。
可怜的钟尚书两股战战,简直快要吓尿了。
“陛下今日血洗金銮殿,明日天下读书人必将口诛笔伐,来日史书上更是要留下千古骂名。”
江惟之没有去看眼含热泪的钟沂,说完这句话就径直走向元瑶,净白匀称的手掌在她面前展开,轻声道:“陛下,这剑就赏给微臣吧。”
听到这话,原先还把他当作救星的众大臣纷纷露出了古怪的神色,跪在元瑶身后的钟沂也紧皱双眉,不动声色地冲他摇了摇头。
元瑶扫视过周遭众人,将那些或失望或忧虑的目光尽收眼底。
冰冷的视线定在江惟之的脸上,她站在血泊中没有动,晒笑道:“江大人的意思是,朕还会青史留名?”
元瑶的长相可谓是明艳张扬至极,一抹朱红色花钿点在额间,略微上挑的眉眼漂亮到带了些攻击性,耀眼不可方物。
她抬头看过来的时候,一截纤细的脖颈就暴露在江惟之的眼皮底下,线条优美流畅,肤色莹白如玉。
江惟之默然移开目光,半晌后又转回来,定定地看着元瑶的眼睛:“陛下在太学之外专设女学,召女子入仕,开万世之法,自当载入史册。”
此话一出,满堂哗然。
“江大人,你……”钟沂颤抖着手指向江惟之,胸口剧烈起伏,又忌惮元瑶手中的剑不敢发作,只得将煞白面皮生生憋成了猪肝色。
“大逆不道!”刑部侍郎秦戈爆喝出声,将钟沂没说完的话接了下去,“江大人贵为内阁首辅,怎可做个巧言令色的谀臣!”
他脖颈涨得通红,额角青筋暴起,目眦欲裂,咬牙切齿,一线血色冷光忽然撞进眼底。
元瑶的脸色沉了下来,状似随意地挥动剑刃,转过身向他走去。
“陛下不可!”
刚走出一步,江惟之就拦在了她的面前,手掌又往前递了几寸,沉声道:“收手吧。”
一时间,激昂呵斥与窃窃私语全部戛然而止,气氛再次拉成了绷紧的弓弦,金銮殿内落针可闻。
二人对视片刻,元瑶倏地勾唇轻笑,那笑容潋滟生动,好似将万般光彩皆揽于眼角眉梢:“秦爱卿言之有理。”
她挥手将长剑抛给江惟之,一旁伺候的内侍见状,立刻走上前来,双手恭敬捧上剑鞘。
江惟之收剑入鞘,一口气不待吐完,就听见云瑶紧接着说道:“大祁国祚百年,全仰仗历代纯臣赤胆忠心直言上谏,诸位爱卿当以许侍郎为楷模,至于江大人这般阿谀奉承的作风……”
“就去刑部反省几日吧。”
*
三日后,刑部大牢。
“江大人见谅,咱们这儿条件简陋。但您放心,一应吃食皆是下官专门差人买的,您若有吩咐也可随时差遣狱卒。”
秦戈弯着腰,拱手执礼,一揖到底:“先前下官出言不逊冒犯了大人,大人不计前嫌为我出头,又受我连累,下官心中实在过意不去。”
“秦大人客气了。”江惟之抬手虚扶了一下秦戈,“陛下自南疆归来后受我教导,如今的局面我也有责任。”
秦戈就着江惟之的手站起身,抬手招来狱卒,后者走进牢房,将古朴雅致的书箱放在桌上,随即便自觉退了出去,虚掩上牢门。
江惟之揭开木盖,拿起一卷卷竹简,整整齐齐地码放在石桌上。他的动作是惯常的慢条斯理,即使身处昏暗肮脏的牢狱之中,一举一动也自有一派温文尔雅的气质。
秦戈叹了口气:“朽木不可雕。陛下尚在襁褓之时就被送出了京城,过了二十年才接回来,听闻南疆那地方巫妖横行,到处是茹毛饮血的野人,谁知道咱们这位陛下经历过什么……”
“秦大人慎言。”江惟之指尖微顿,简牍上的束绳不小心松散开来,“哗啦”一声,竹片流水般滑落,“陛下身上的确流淌着皇室血脉,两年前是先帝亲自验的。”
“我知道,我不是怀疑陛下的身份,只是……”秦戈凑近了些,压低声音道,“只是陛下喜怒无常,行为怪异近妖,又是个女子。现在外头都在传,说当年陛下出生时,紫薇星颤动不休,是因为大祁的气运都被她夺了去。”
散开的竹简铺了满桌,江惟之无心再收,索性摊开放在面前,一边研墨一边问道:“外头还说了些什么?”
即使有秦戈的特别关照,牢狱中的天光也是相当奢侈的,江惟之早早就点起了油灯。
“朕在外头挨了三日的骂,江大人倒是过得滋润。”削瘦的下巴被人抬了起来,一根素白的手指贴着他的侧颊,撩起他的鬓发,“连头发丝都没乱。”
莹莹的烛光中,元瑶眉梢微挑,居高临下地望过来,额间的花钿好似活了,鲜妍如霞,美得惊心动魄。
江惟之呼吸微滞,视线不知该往哪里放,半晌只得闭了闭眼,缓声道:“春闱的考卷微臣已悉数看过,进士名册也拟了个大概,待陛下点过三元后即可放榜。”
他说话时,刻意将声音放得很轻,像是生怕气息唐突了对方,但元瑶听完就撒开了手,随口道:“春闱既是江大人主持的,三元就由你决定吧。”
江惟之掀起眼皮,不太赞同地说道:“陛下剑杀许侍郎已过了三日,学生们正是群情激愤的时候,此时由陛下钦点魁首,一来昭示皇恩浩荡,二来也可以平息流言。”
元瑶嗤笑:“许从唯入仕二十年,任礼部侍郎三年,月俸五十两,却纳了十九房小妾,子嗣比先帝的后妃还多,更遑论府上不计其数的家仆侍女。”
“他既无祖辈蒙阴,亦无功绩奖赏,这些年来贪过多少,江大人想必心中有数,不该杀么?”
江惟之静静地听她说完,良久后无奈叹气,轻声道:“水至清则无鱼。”
元瑶没说话,显然不认可他的观点。
江惟之也不再多言,抬手取过三份竹简,一一摆在她的面前:“陛下若不愿费心,微臣也有人选。”
他的指尖依次点过摊开的考卷,“这篇文采最好。这篇政见最为独到。但微臣以为,状元的人选还是这位最合适。”
元瑶抬眼看去,只见卷首飘逸潇洒地写着“楚祈安”三个字:“这是江大人的门生?”
江惟之摇头:“这位楚才子在文章中提到了允许女子入仕,与陛下的想法不谋而合。若是指定他为状元,再命人将这篇文章抄录张贴出去,自可引导天下读书人拥护新政。”
元瑶快速略读过江惟之挑出来的三篇文章,指着那篇被他誉为“政见最为独到”的,问道:“这篇不是也提了女子恩科?”
江惟之朝那卷书册扫去一眼,平淡道:“的确如此。但这位楚才子,名字比较兴国运。”
元瑶:“……”
见元瑶没有异议,江惟之继续道:“届时陛下只需在殿前御试中策问贡生,再点出此三人……”
“不必多言,拟榜吧。”不待他说完,元瑶就开口打断道,“你亲自写。”
江惟之沉默片刻,卷起桌上散落的竹简,似乎还想再争取一下:“陛下……”
“京城里都在传,你是因为与朕有旧情,才当上内阁首辅。”元瑶垂下手腕,指尖在石桌上轻轻地点了两下,“但你不能这样想。你是先帝亲自点的春闱主考官,合该由你来做这届考生的座师。”
江惟之倏然抬头,只见元瑶撑着桌沿,眼眸在烛光中灿若明星,灼灼地俯视着他,半晌后江惟之叹了口气:“竟是如此吗?”
元瑶没听清:“什么?”
“陛下在金殿上斩杀文官,之后又将微臣下狱,天下文人皆会为此不平。”江惟之仰头与她对视,眸光中仿若映着春水桃花,“之后再拟金榜、点三元,微臣在读书人之间的名声便会到达极盛的地步。”
元瑶不置可否。
“天下文脉系于一身,再由微臣做女学的首任夫子,反对的声音自然就少了,对吗?”
江惟之将元瑶的打算娓娓道来,说完竟然还笑了下:“只是微臣还有一个问题。”
元瑶挑眉,以眼神示意他继续,就听见江惟之沉声道:
“陛下既然要开这千古未有之先河,为何不亲自做女学的夫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