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江大人,这地儿宽敞啊!”
秦戈一步踏进文渊阁的门槛,好奇地打量了一圈殿内的陈设,见到江惟之的身影赶忙迎了上去。
这里是宫中新开设的小内阁。
原本的内阁设在皇宫的南墙根上,江惟之与四位阁□□事,每日卯时和申时往返于文华门与江府之间。
那日,元瑶在狱中答应了做女学的夫子,可她长于南疆荒蛮之地,虽说识文断字没什么问题,但四书五经就是抓瞎了。
不出两日,她便遣人专门清理出了这间文渊阁,一处二进的小院子,与勤政殿比邻而居。
江惟之的吃住都挪到了宫里,方便元瑶随时传唤,内阁首辅白日里议政拟昭,下了朝就兼任天子太傅。
“秦大人何事?”江惟之端坐在书案后,手中握着一只狼毫笔,案上铺着一张鎏金诏书。
秦戈大步走上前,摸出怀中的书册,递到江惟之面前,讪笑道:“下官这儿的卷宗入狱出狱都得签字,当日江大人是被陛下亲自带走的,今日还得烦请您帮忙给补上。”
“此等小事安排给底下官员就好,哪里值得秦大人亲自跑一趟。”江惟之好脾气地笑了笑,抬手接过卷宗,落笔签下姓名,又递还给他。
秦戈双手捧过,连连道谢:“江大人如今住在宫里,哪里是随便什么小吏就能进来的?”
话说到这里,秦戈又想起了什么,语气变得有些唏嘘:“说起来,这处偏殿原本是先帝留给先皇后的地方。先帝勤政爱民,每每到了月上中宵之时还在批阅奏折,先皇后就在这殿中作陪。”
他叹道:“谁能想到如此伉俪情深的二人,竟生出了先太子那样的蛇蝎心肠,三位皇子两位公主,一个都没放过,最后自己也落了个身死魂消的下场。”
这段往事原本是宫闱秘辛,奈何实在太过残酷血腥,想瞒都瞒不住。
元氏江山传到先帝手上,本就子嗣凋零,三年前几乎被先太子屠戮殆尽,只余下出生时就被送到南疆的长公主。
江惟之也露出了怅然的神情:“若是没有这场宫变,先帝和先皇后也不会郁结于心,这么早就撒手人寰。”
“谁说不是呢。”秦戈全然沉浸在前朝风云里,眸中流露出惋惜的情绪,“当年先帝给陛下和江大人赐婚之时,恐怕也没想到自己那么快就会……”
不待秦戈说完,江惟之就抬起手指,冲他比了个噤声的手势。
秦戈登时咬了下舌尖,将将把后边的话咽回肚子里,就听见守在外头的内侍拉长了嗓音喊道:“陛下驾到——”
“参见陛下。”
秦戈拱手作揖,脑袋垂得极低,几乎要贴到胸口。
江惟之也起身相迎。
一袭水红色长裙在屏风后漾出一角裙摆,元瑶走进书房,目光在秦戈身上停留了一瞬,后者立刻扯了个理由,极有眼力见地告退。
对方刚一颔首,他就一溜烟儿地跑了。
“在议论朕?”元瑶问道。
江惟之平静回答:“没有。”
元瑶不相信:“那他怎么跑得比兔子还快?”
江惟之沉默片刻,无奈道:“被陛下拿剑指过,任谁都会这样。”
元瑶径自在窗边的软榻上坐下,闻言还是不信:“那你怎么没有?”
江惟之:“……”
这天没法聊了。
他道:“微臣习惯了。”
“秦戈,原籍是岭南一小吏,被先帝一手提拔至刑部侍郎,深感先帝圣恩,多次在酒肆醉饮后,放言‘先帝亡则社稷不复’。”
元瑶面无表情,一字一句地念道。
江惟之听完,似乎是有点想笑,微微弯起眉眼,评价道:“罪不至死。”
云瑶点点头,手指轻叩花案,示意他在对面坐下。
江惟之落座,拎起炉上的茶壶,实在没忍住,笑道:“陛下是将朝中每一位官员都调查了一遍么?”
做臣子的打探君上的行为,这话其实有些过界了。
但元瑶罕见地没有发火。
江惟之眼睫低垂,轻轻拢起衣袖,不紧不慢地为她沏茶。
“朕不会读书,但朕会看人。”元瑶接过茶盏,放在一旁,随即轻嗤一声,“更何况去街上走一圈,就什么都清楚了。”
市井闲谈中的官员众生相总是最真实的,茶余饭后的八卦里不外乎就是那么几位常客。
江惟之端起茶盏,撇去水面上的浮末,悠然道:“陛下登基不过半年,朝局尚未稳定,此时立威也无不可。”
元瑶撇过眼,端详着他的神色,饶有兴致地说道:“前几日在刑部,江大人可不是这样说的。”
当时她细数许从唯的罪状,江惟之听罢,却只道她的做法太激进。
“微臣这些日子,时时回想起当日陛下……的话。”江惟之半眯起眼睛,露出回味的神情,话音微妙地停顿了一瞬,“想得多了,便觉出陛下也有陛下的道理。”
茶气萦绕,有那么一刻,他的眼神变得晦涩难明。
那双桃花眼里好似藏着一把细小的钩子,勾得元瑶忍不住倾身向前,问道:“你想了什么?”
随着她的动作,几缕青丝从肩头滑下来,垂落在花案上,差点浸到茶水里。
江惟之抬起手,将她面前的茶盏挪远了些。柔软的发梢扫过指尖,他轻笑道:“微臣想,陛下该做功课了。”
话音落下,他起身走到书案边,拾起一册翻开的文稿,又拿起笔在上边勾画了两下。
“以往圣贤著书立说之时,未曾考虑过女子入仕的情况,因此书中许多内容须得重新修订。微臣平日里案牍繁多,此事进展缓慢,陛下今日便先学这一篇吧。”
元瑶仍坐在榻上,默然半晌才反应过来,江惟之这是在转移话题。
她脸上闪过微恼的神色,端起茶盏一饮而尽,借着半凉的茶水压下方才不受控制的心跳。
“江大人既已拟好了金榜,到时女学课本重修的事,就交给那位楚状元吧。”
元瑶走过来,伸出手去抽江惟之手中的书册,目光扫视过案上摊开的诏书。
楚祈安的名字赫然列于榜首,一笔一画,行云流水,矫若惊龙。
书册纹丝不动,元瑶抬眸,只见江惟之眉梢微挑,语气玩味:“陛下倒是很信任这位状元郎。”
“日后想必会是我大祁栋梁。”元瑶与他对视,也学着他的样子挑眉勾唇,手上用力将书抽了出来,随即转身就走,“放榜后的琼林宴,江大人好好办。”
*
数日后,皇家别苑。
“江大人别出心裁,竟想到将这琼林宴设在春蒐之地,春闱与春猎,一文一武,当真是好彩头!”
猎场外围的锦帐下,一水极尽奢华的宴席摆出去好几里,钟沂坐在江惟之右手边的席位上,正举着杯盏向他敬酒。
“不敢当,陛下看重这届才子,我等自当用心办好差。”江惟之笑着与他对酌一盏,并不居功。
他向来自谦,也不爱听恭维话,钟沂点到即止,饮完杯中酒水就将目光投向场地中央。
一次春闱取进士三百人,此时二甲三甲皆已叩谢过圣恩,退居末席。
一甲三人走上前来,面朝圣驾屈膝叩首。
“平身吧。”元瑶端坐于珠帘后,淡声道。
三人谢恩起身,从容立于百官视线交汇之处,就听见坐在上首的陛下轻笑了一声:“江大人好眼光,挑出来的状元郎不仅文采斐然,样貌还如此俊俏。”
一般来说,探花本该是“三鼎甲”里长相最出色的,但今年选出来的这位探花郎,恰好是荣国公的嫡次子陆筠。
或许是他时常在御前行走的缘故,元瑶瞧他只觉英俊得平平无奇,远远不如那位姓楚的状元郎新鲜。
只见那人身量虽稍显不足,脊背却挺拔如青松,肤色比旁人都要白,一双眉眼清绝隽秀,两片薄唇裁若柳叶,宛如从山水画中走出来的仙人。
元瑶这话一出,众人看着楚祈安的目光便多了几分复杂的意味。
对于世家大族来说,琼林宴真正的意义在于挑门生选女婿,一甲三人便是最炙手可热的人选,不知有多少人筹划着今晚去探听这位状元郎的门楣。
可现在元瑶先开了口,就再也没有人敢打楚祈安的主意了。
毕竟如今龙椅上坐着的这位是女帝,以她那离经叛道的性子,说不好真做得出把楚状元纳入后宫这种事。
唯有江惟之面不改色,端起酒盏又饮了一口,连眼皮都没眨一下,仿佛没听见似的。
“陛下谬赞了。”楚祈安执手行礼,泠泠嗓音仿若清泉流涧,“得陛下赏识乃微臣之幸,惟愿日后为天子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大祁开太平。”
一句话不卑不亢,既诉志向,又表决心,站在他身边的陆筠听得嘴角抽搐。
“楚爱卿果然有将相之才。”元瑶笑了笑,挥手赐下诸多赏赐。
又特许楚祈安坐在圣驾下首,正好与江惟之面对面。
“楚爱卿哪里人?”元瑶问道。
“回陛下,微臣籍贯杭州。”
“难怪,江南出美人。”元瑶笑道,又问,“家里做什么的?”
“世代经商。”
席间的座位距离不近也不远,二人一问一答,对话清楚地传到前两排的人耳边,钟沂以手掩唇,跟江惟之耳语道:“……陛下这是要给人家说亲吗?”
就差问生辰八字了。
元瑶问什么,楚祈安就答什么,绝不多说一个字,态度虽不冷淡,但也算不上热络。
江惟之抬眼看了他一会儿,只见对方唇角紧绷,时不时用袖口拭汗,面前的酒菜几乎没动过。
少顷,江惟之收回视线,微微蹙起眉,随口道:“或许是陛下的爱好吧。”
他本意是想说陛下对八卦相当热衷,不知钟沂理解成了什么,浑身打了个激灵,当即讪讪地闭上嘴,不说话了。
琼林宴后,就是今日的重头戏春猎了。
不少世家子弟对科举之道一窍不通,就等着在猎场中一展风采。
唰——
一道箭矢划破长空,几个性子急的纨绔策马冲进林中,顿时惊起成群的鸟雀。
钟沂摇摇头,一脸哭笑不得的表情,转头问道:“江大人不去露一手?”
江惟之正在烹茶汤,闻言笑道:“不是爱出风头的年纪了。”
钟沂一噎,心想也没见你争过先,那都是风头追着你跑。
这时,对面传来一道带着笑意的声音:“楚爱卿可擅骑射?”
江惟之抬头,只见元瑶不知何时走下了御台,正站在楚祈安身边与他说话。
后者立时站了起来,执礼道:“君子六艺,不敢言善,只知皮毛。”
山林间风大,元瑶披着妃色斗篷,朝猎场的方向抬了抬下巴:“朕可有幸与楚爱卿同行?”
江惟之坐不住了。
秦戈一步踏进文渊阁的门槛,好奇地打量了一圈殿内的陈设,见到江惟之的身影赶忙迎了上去。
这里是宫中新开设的小内阁。
原本的内阁设在皇宫的南墙根上,江惟之与四位阁□□事,每日卯时和申时往返于文华门与江府之间。
那日,元瑶在狱中答应了做女学的夫子,可她长于南疆荒蛮之地,虽说识文断字没什么问题,但四书五经就是抓瞎了。
不出两日,她便遣人专门清理出了这间文渊阁,一处二进的小院子,与勤政殿比邻而居。
江惟之的吃住都挪到了宫里,方便元瑶随时传唤,内阁首辅白日里议政拟昭,下了朝就兼任天子太傅。
“秦大人何事?”江惟之端坐在书案后,手中握着一只狼毫笔,案上铺着一张鎏金诏书。
秦戈大步走上前,摸出怀中的书册,递到江惟之面前,讪笑道:“下官这儿的卷宗入狱出狱都得签字,当日江大人是被陛下亲自带走的,今日还得烦请您帮忙给补上。”
“此等小事安排给底下官员就好,哪里值得秦大人亲自跑一趟。”江惟之好脾气地笑了笑,抬手接过卷宗,落笔签下姓名,又递还给他。
秦戈双手捧过,连连道谢:“江大人如今住在宫里,哪里是随便什么小吏就能进来的?”
话说到这里,秦戈又想起了什么,语气变得有些唏嘘:“说起来,这处偏殿原本是先帝留给先皇后的地方。先帝勤政爱民,每每到了月上中宵之时还在批阅奏折,先皇后就在这殿中作陪。”
他叹道:“谁能想到如此伉俪情深的二人,竟生出了先太子那样的蛇蝎心肠,三位皇子两位公主,一个都没放过,最后自己也落了个身死魂消的下场。”
这段往事原本是宫闱秘辛,奈何实在太过残酷血腥,想瞒都瞒不住。
元氏江山传到先帝手上,本就子嗣凋零,三年前几乎被先太子屠戮殆尽,只余下出生时就被送到南疆的长公主。
江惟之也露出了怅然的神情:“若是没有这场宫变,先帝和先皇后也不会郁结于心,这么早就撒手人寰。”
“谁说不是呢。”秦戈全然沉浸在前朝风云里,眸中流露出惋惜的情绪,“当年先帝给陛下和江大人赐婚之时,恐怕也没想到自己那么快就会……”
不待秦戈说完,江惟之就抬起手指,冲他比了个噤声的手势。
秦戈登时咬了下舌尖,将将把后边的话咽回肚子里,就听见守在外头的内侍拉长了嗓音喊道:“陛下驾到——”
“参见陛下。”
秦戈拱手作揖,脑袋垂得极低,几乎要贴到胸口。
江惟之也起身相迎。
一袭水红色长裙在屏风后漾出一角裙摆,元瑶走进书房,目光在秦戈身上停留了一瞬,后者立刻扯了个理由,极有眼力见地告退。
对方刚一颔首,他就一溜烟儿地跑了。
“在议论朕?”元瑶问道。
江惟之平静回答:“没有。”
元瑶不相信:“那他怎么跑得比兔子还快?”
江惟之沉默片刻,无奈道:“被陛下拿剑指过,任谁都会这样。”
元瑶径自在窗边的软榻上坐下,闻言还是不信:“那你怎么没有?”
江惟之:“……”
这天没法聊了。
他道:“微臣习惯了。”
“秦戈,原籍是岭南一小吏,被先帝一手提拔至刑部侍郎,深感先帝圣恩,多次在酒肆醉饮后,放言‘先帝亡则社稷不复’。”
元瑶面无表情,一字一句地念道。
江惟之听完,似乎是有点想笑,微微弯起眉眼,评价道:“罪不至死。”
云瑶点点头,手指轻叩花案,示意他在对面坐下。
江惟之落座,拎起炉上的茶壶,实在没忍住,笑道:“陛下是将朝中每一位官员都调查了一遍么?”
做臣子的打探君上的行为,这话其实有些过界了。
但元瑶罕见地没有发火。
江惟之眼睫低垂,轻轻拢起衣袖,不紧不慢地为她沏茶。
“朕不会读书,但朕会看人。”元瑶接过茶盏,放在一旁,随即轻嗤一声,“更何况去街上走一圈,就什么都清楚了。”
市井闲谈中的官员众生相总是最真实的,茶余饭后的八卦里不外乎就是那么几位常客。
江惟之端起茶盏,撇去水面上的浮末,悠然道:“陛下登基不过半年,朝局尚未稳定,此时立威也无不可。”
元瑶撇过眼,端详着他的神色,饶有兴致地说道:“前几日在刑部,江大人可不是这样说的。”
当时她细数许从唯的罪状,江惟之听罢,却只道她的做法太激进。
“微臣这些日子,时时回想起当日陛下……的话。”江惟之半眯起眼睛,露出回味的神情,话音微妙地停顿了一瞬,“想得多了,便觉出陛下也有陛下的道理。”
茶气萦绕,有那么一刻,他的眼神变得晦涩难明。
那双桃花眼里好似藏着一把细小的钩子,勾得元瑶忍不住倾身向前,问道:“你想了什么?”
随着她的动作,几缕青丝从肩头滑下来,垂落在花案上,差点浸到茶水里。
江惟之抬起手,将她面前的茶盏挪远了些。柔软的发梢扫过指尖,他轻笑道:“微臣想,陛下该做功课了。”
话音落下,他起身走到书案边,拾起一册翻开的文稿,又拿起笔在上边勾画了两下。
“以往圣贤著书立说之时,未曾考虑过女子入仕的情况,因此书中许多内容须得重新修订。微臣平日里案牍繁多,此事进展缓慢,陛下今日便先学这一篇吧。”
元瑶仍坐在榻上,默然半晌才反应过来,江惟之这是在转移话题。
她脸上闪过微恼的神色,端起茶盏一饮而尽,借着半凉的茶水压下方才不受控制的心跳。
“江大人既已拟好了金榜,到时女学课本重修的事,就交给那位楚状元吧。”
元瑶走过来,伸出手去抽江惟之手中的书册,目光扫视过案上摊开的诏书。
楚祈安的名字赫然列于榜首,一笔一画,行云流水,矫若惊龙。
书册纹丝不动,元瑶抬眸,只见江惟之眉梢微挑,语气玩味:“陛下倒是很信任这位状元郎。”
“日后想必会是我大祁栋梁。”元瑶与他对视,也学着他的样子挑眉勾唇,手上用力将书抽了出来,随即转身就走,“放榜后的琼林宴,江大人好好办。”
*
数日后,皇家别苑。
“江大人别出心裁,竟想到将这琼林宴设在春蒐之地,春闱与春猎,一文一武,当真是好彩头!”
猎场外围的锦帐下,一水极尽奢华的宴席摆出去好几里,钟沂坐在江惟之右手边的席位上,正举着杯盏向他敬酒。
“不敢当,陛下看重这届才子,我等自当用心办好差。”江惟之笑着与他对酌一盏,并不居功。
他向来自谦,也不爱听恭维话,钟沂点到即止,饮完杯中酒水就将目光投向场地中央。
一次春闱取进士三百人,此时二甲三甲皆已叩谢过圣恩,退居末席。
一甲三人走上前来,面朝圣驾屈膝叩首。
“平身吧。”元瑶端坐于珠帘后,淡声道。
三人谢恩起身,从容立于百官视线交汇之处,就听见坐在上首的陛下轻笑了一声:“江大人好眼光,挑出来的状元郎不仅文采斐然,样貌还如此俊俏。”
一般来说,探花本该是“三鼎甲”里长相最出色的,但今年选出来的这位探花郎,恰好是荣国公的嫡次子陆筠。
或许是他时常在御前行走的缘故,元瑶瞧他只觉英俊得平平无奇,远远不如那位姓楚的状元郎新鲜。
只见那人身量虽稍显不足,脊背却挺拔如青松,肤色比旁人都要白,一双眉眼清绝隽秀,两片薄唇裁若柳叶,宛如从山水画中走出来的仙人。
元瑶这话一出,众人看着楚祈安的目光便多了几分复杂的意味。
对于世家大族来说,琼林宴真正的意义在于挑门生选女婿,一甲三人便是最炙手可热的人选,不知有多少人筹划着今晚去探听这位状元郎的门楣。
可现在元瑶先开了口,就再也没有人敢打楚祈安的主意了。
毕竟如今龙椅上坐着的这位是女帝,以她那离经叛道的性子,说不好真做得出把楚状元纳入后宫这种事。
唯有江惟之面不改色,端起酒盏又饮了一口,连眼皮都没眨一下,仿佛没听见似的。
“陛下谬赞了。”楚祈安执手行礼,泠泠嗓音仿若清泉流涧,“得陛下赏识乃微臣之幸,惟愿日后为天子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大祁开太平。”
一句话不卑不亢,既诉志向,又表决心,站在他身边的陆筠听得嘴角抽搐。
“楚爱卿果然有将相之才。”元瑶笑了笑,挥手赐下诸多赏赐。
又特许楚祈安坐在圣驾下首,正好与江惟之面对面。
“楚爱卿哪里人?”元瑶问道。
“回陛下,微臣籍贯杭州。”
“难怪,江南出美人。”元瑶笑道,又问,“家里做什么的?”
“世代经商。”
席间的座位距离不近也不远,二人一问一答,对话清楚地传到前两排的人耳边,钟沂以手掩唇,跟江惟之耳语道:“……陛下这是要给人家说亲吗?”
就差问生辰八字了。
元瑶问什么,楚祈安就答什么,绝不多说一个字,态度虽不冷淡,但也算不上热络。
江惟之抬眼看了他一会儿,只见对方唇角紧绷,时不时用袖口拭汗,面前的酒菜几乎没动过。
少顷,江惟之收回视线,微微蹙起眉,随口道:“或许是陛下的爱好吧。”
他本意是想说陛下对八卦相当热衷,不知钟沂理解成了什么,浑身打了个激灵,当即讪讪地闭上嘴,不说话了。
琼林宴后,就是今日的重头戏春猎了。
不少世家子弟对科举之道一窍不通,就等着在猎场中一展风采。
唰——
一道箭矢划破长空,几个性子急的纨绔策马冲进林中,顿时惊起成群的鸟雀。
钟沂摇摇头,一脸哭笑不得的表情,转头问道:“江大人不去露一手?”
江惟之正在烹茶汤,闻言笑道:“不是爱出风头的年纪了。”
钟沂一噎,心想也没见你争过先,那都是风头追着你跑。
这时,对面传来一道带着笑意的声音:“楚爱卿可擅骑射?”
江惟之抬头,只见元瑶不知何时走下了御台,正站在楚祈安身边与他说话。
后者立时站了起来,执礼道:“君子六艺,不敢言善,只知皮毛。”
山林间风大,元瑶披着妃色斗篷,朝猎场的方向抬了抬下巴:“朕可有幸与楚爱卿同行?”
江惟之坐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