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重生
“大管家,夫人……”
“住嘴,哪儿来的夫人。老爷吩咐了,将柴房里的那个东西送出去,外面有人等着。”
“是。”
黑暗之中,甄宝儿残存的一只眼睛刚刚感受到一点灯光,就被一块布蒙住了脑袋,身上五花大绑,动弹不得,没有堵嘴是因为她早已被药哑了嗓子。她被人横着抬起,不久就被扔到了一个平板之上,随即只觉那平板咕噜咕噜地移动起来。
这是要送她去哪儿?对,刚才黄管家说是老爷吩咐的。是她的夫君,权倾朝野,贵不可言的中书令大人,却将身为他的发妻的自己打断了双腿药成了哑巴。在他的口中自己连个人都算不上,他何至于这么狠毒。想到这些,甄宝儿的泪水无声地流淌着,可是这一切都是她自己选的,怨不得旁人。
不知道过了多久,甄宝儿突然感觉自己的身体再次被人拎起。只听见有人低声:“就这吧。”
话音一落,甄宝儿只觉自己身子猛然下坠,“扑通“一声,落入水中。
一个机灵,甄宝儿的头重重地磕在马车的车壁上,“咚”的一声,并不算太疼,却被吓得出了一身的冷汗。
“宝儿,撞疼了吧?是不是昨晚没睡好,一直在打瞌睡。”
母亲,是母亲的声音,已经多少年没有听到这么温柔中略带着些讨好地声音了。
“阿娘?”
自己这是在什么地方?刚刚还在冰冷地河水中无法呼吸的甄宝儿一脸困惑地望着坐在自己对面地李氏。
“宝儿,你这是怎么了,做了噩梦?”看着女儿脸色苍白,李氏将身体移向女儿,心疼地搂住甄宝儿地肩膀,温柔的把她的头放在自己的肩头,“一会儿到了寺院,先要间禅房歇息一下吧。”
寺院?甄宝儿低头看了一眼身上的装束,自己还是女儿家的打扮,身上这件簇新的水绿襦裙是母亲亲手为她缝制的,那时候母亲才刚刚回到甄府,十几年未见,自己还把她当作陌生人,给了她好多的脸色看。然而过不了多少年,连这个陌生的母亲都没有了,想到这里甄宝儿心头涌起说不出的懊悔,眼泪不受控制地涌出眼眶。
“哎呀,这是怎么了?宝儿别哭,有娘在身边呢!”李氏轻轻拍了拍女儿的后背。
甄宝儿靠在李氏的肩膀上,闻着母亲身上清淡的檀香味,暗暗擦了擦泪水。她知道她甄宝儿重生了,她回到了母亲回家以后,那一年她已经21岁了,唯一真正对自己好的母亲还在,自己还是未嫁之身,年少的苦楚与孤独都已经熬过去了,一切的错误都还没有铸成,一切都还来得及,真的太好了。
马车在宝相寺的寺门前停住,两个和尚早已候在了大门口。
“夫人和女公子一路上辛苦了。”其中一个和尚上前行礼。
“有劳小师傅在这里候着了。”李氏颔首。
“夫人是先进香,还是先去祭扫?”
“烦劳小师傅先带妾身母女去墓园吧。”李氏声音平缓,却掩不住隐隐的一丝激动。
“阿弥陀佛,两位这边请。”
李氏和甄宝儿跟着两名和尚向着宝相寺的后山走去,几名丫鬟仆妇在身后不远处跟着。
宝相寺的后山并不高,一行人拾阶而上,虽然并不算远,李氏却走的吃力。十几年的流放生涯已经毁坏了她的身体,甄宝儿搀扶着母亲,慢慢攀爬,手上用力撑着母亲的手臂,只希望能多替她出些力气。李氏的额头沁出了汗水,扭头看向女儿,脸上是欣慰的笑意。自从她回来,这个女儿一直冷漠无言,从没有这般地亲近她,今日她有些受宠若惊,更有些心如刀绞。
当年自己的父亲也就是甄宝儿的外祖父,前朝太尉李闻道,因为反对先皇宇文通夺了前朝幼帝的皇位自立为帝,被诛,全家流放。已经嫁给甄儒的李氏也不能幸免,那时她与甄儒的女儿甄宝儿还不到4岁,甄儒却只能与她绝婚和离,再加上甄儒拥立文帝有功,才保住了他的锦绣前程和甄家的荣华富贵。
直至当今皇帝宇文涂即位,赦免了李氏全家,她才得以重回京城见到自己的女儿。李氏想要要回女儿,甄儒虽然又娶妻生子,却怎么也不肯答应,皇帝只觉他对李氏依旧有情,允许他与李氏复合,家中两位夫人平起平坐,称为左夫人和右夫人。为了女儿,李氏只能应允。可是十几年未见,母女自然生分疏离。此时见到女儿如此对她,李氏心中五味杂陈,只觉得世间再没有比此时更好的时候了。
行了半个多时辰,终于来到山中的一片墓地。当年李闻道获罪被诛,李氏族人不敢将他葬入祖坟,宝相寺的住持方丈是他至交,冒险将他葬在了这里,李氏心中无限感激。可惜老方丈已经作古,她无法当面跪谢大恩。
看到李闻道的墓碑坟冢时,李氏愣了愣,本以为多年无人祭扫,定然荒草丛生,一片萧瑟,眼前的却干净的似乎刚刚有人修葺整理过,墓碑前还放着祭品。两旁松柏挺拔,微风徐徐,空气中弥漫着香烛的味道。
“这是?”李氏疑惑地望向两个和尚。
“阿弥陀佛,应该是齐王殿下刚刚来祭扫过。”
“齐王殿下?”李氏脑中一片空白,困惑道。
“就是先帝的幼子。”和尚解释道。
与李氏不同,重生一世的甄宝儿并不惊讶。齐王宇文攸,是宇文通最钟爱的小儿子,一度宇文通毫不掩饰他想要把帝位传给幼子的想法,酒醉之时拍着自己的座位对宇文攸说:“小攸呀!这个位子将来是你的。”然而终究敌不过纲常的力量,把帝位传给了嫡长子宇文涂。由此也让宇文涂落下了一个心结,对这个同父同母的亲弟弟心怀芥蒂,最终一杯毒酒送了亲弟弟的命,齐王妃对齐王一往情深,齐王死后便殉情而死,真个一个惨字。这齐王年幼时曾经是前朝幼帝的伴读,李闻道曾是他们的老师。齐王仁厚,总记得恩师。
“齐王不是早已就藩去了封地,如何会回到京城呢?”李氏问道。
听到这句话甄宝儿反到有些诧异,前世,太后疼惜小儿子,即便赐了封地,也不愿他离开,于是直到太后驾崩,皇帝才催促齐王就藩,随即将他毒死在路上。这一世难道有了变化?况且藩王就藩,没有诏令断不能入京,既然齐王已经去了封地,又是什么原因让他回到京城的呢?
“朝野皆知,齐王殿下都29岁了依然未娶王妃,眼看着就过了而立之年,太后真着了急,下旨诏他回京议亲的。”和尚笑道,眼中流露出一丝不好意思。
皇家易事在民间到是成了故事,李氏也不便多做议论,只嘴角扯了扯道:“难为他离开这么多年,回来还惦记着老太尉。”
李氏和甄宝儿在李太尉墓前祭奠完毕就跟着两个和尚一同下山去了宝相寺上香。走到寺门口,远远看见车马罗盖,一个英挺的身影一晃上了马车。
甄宝儿心中不免一阵犯嘀咕,前世她也曾见过齐王,这一世的齐王身姿未变,可是一切却与上一世不同,难不成很多事情也都不一样了吗?
“住嘴,哪儿来的夫人。老爷吩咐了,将柴房里的那个东西送出去,外面有人等着。”
“是。”
黑暗之中,甄宝儿残存的一只眼睛刚刚感受到一点灯光,就被一块布蒙住了脑袋,身上五花大绑,动弹不得,没有堵嘴是因为她早已被药哑了嗓子。她被人横着抬起,不久就被扔到了一个平板之上,随即只觉那平板咕噜咕噜地移动起来。
这是要送她去哪儿?对,刚才黄管家说是老爷吩咐的。是她的夫君,权倾朝野,贵不可言的中书令大人,却将身为他的发妻的自己打断了双腿药成了哑巴。在他的口中自己连个人都算不上,他何至于这么狠毒。想到这些,甄宝儿的泪水无声地流淌着,可是这一切都是她自己选的,怨不得旁人。
不知道过了多久,甄宝儿突然感觉自己的身体再次被人拎起。只听见有人低声:“就这吧。”
话音一落,甄宝儿只觉自己身子猛然下坠,“扑通“一声,落入水中。
一个机灵,甄宝儿的头重重地磕在马车的车壁上,“咚”的一声,并不算太疼,却被吓得出了一身的冷汗。
“宝儿,撞疼了吧?是不是昨晚没睡好,一直在打瞌睡。”
母亲,是母亲的声音,已经多少年没有听到这么温柔中略带着些讨好地声音了。
“阿娘?”
自己这是在什么地方?刚刚还在冰冷地河水中无法呼吸的甄宝儿一脸困惑地望着坐在自己对面地李氏。
“宝儿,你这是怎么了,做了噩梦?”看着女儿脸色苍白,李氏将身体移向女儿,心疼地搂住甄宝儿地肩膀,温柔的把她的头放在自己的肩头,“一会儿到了寺院,先要间禅房歇息一下吧。”
寺院?甄宝儿低头看了一眼身上的装束,自己还是女儿家的打扮,身上这件簇新的水绿襦裙是母亲亲手为她缝制的,那时候母亲才刚刚回到甄府,十几年未见,自己还把她当作陌生人,给了她好多的脸色看。然而过不了多少年,连这个陌生的母亲都没有了,想到这里甄宝儿心头涌起说不出的懊悔,眼泪不受控制地涌出眼眶。
“哎呀,这是怎么了?宝儿别哭,有娘在身边呢!”李氏轻轻拍了拍女儿的后背。
甄宝儿靠在李氏的肩膀上,闻着母亲身上清淡的檀香味,暗暗擦了擦泪水。她知道她甄宝儿重生了,她回到了母亲回家以后,那一年她已经21岁了,唯一真正对自己好的母亲还在,自己还是未嫁之身,年少的苦楚与孤独都已经熬过去了,一切的错误都还没有铸成,一切都还来得及,真的太好了。
马车在宝相寺的寺门前停住,两个和尚早已候在了大门口。
“夫人和女公子一路上辛苦了。”其中一个和尚上前行礼。
“有劳小师傅在这里候着了。”李氏颔首。
“夫人是先进香,还是先去祭扫?”
“烦劳小师傅先带妾身母女去墓园吧。”李氏声音平缓,却掩不住隐隐的一丝激动。
“阿弥陀佛,两位这边请。”
李氏和甄宝儿跟着两名和尚向着宝相寺的后山走去,几名丫鬟仆妇在身后不远处跟着。
宝相寺的后山并不高,一行人拾阶而上,虽然并不算远,李氏却走的吃力。十几年的流放生涯已经毁坏了她的身体,甄宝儿搀扶着母亲,慢慢攀爬,手上用力撑着母亲的手臂,只希望能多替她出些力气。李氏的额头沁出了汗水,扭头看向女儿,脸上是欣慰的笑意。自从她回来,这个女儿一直冷漠无言,从没有这般地亲近她,今日她有些受宠若惊,更有些心如刀绞。
当年自己的父亲也就是甄宝儿的外祖父,前朝太尉李闻道,因为反对先皇宇文通夺了前朝幼帝的皇位自立为帝,被诛,全家流放。已经嫁给甄儒的李氏也不能幸免,那时她与甄儒的女儿甄宝儿还不到4岁,甄儒却只能与她绝婚和离,再加上甄儒拥立文帝有功,才保住了他的锦绣前程和甄家的荣华富贵。
直至当今皇帝宇文涂即位,赦免了李氏全家,她才得以重回京城见到自己的女儿。李氏想要要回女儿,甄儒虽然又娶妻生子,却怎么也不肯答应,皇帝只觉他对李氏依旧有情,允许他与李氏复合,家中两位夫人平起平坐,称为左夫人和右夫人。为了女儿,李氏只能应允。可是十几年未见,母女自然生分疏离。此时见到女儿如此对她,李氏心中五味杂陈,只觉得世间再没有比此时更好的时候了。
行了半个多时辰,终于来到山中的一片墓地。当年李闻道获罪被诛,李氏族人不敢将他葬入祖坟,宝相寺的住持方丈是他至交,冒险将他葬在了这里,李氏心中无限感激。可惜老方丈已经作古,她无法当面跪谢大恩。
看到李闻道的墓碑坟冢时,李氏愣了愣,本以为多年无人祭扫,定然荒草丛生,一片萧瑟,眼前的却干净的似乎刚刚有人修葺整理过,墓碑前还放着祭品。两旁松柏挺拔,微风徐徐,空气中弥漫着香烛的味道。
“这是?”李氏疑惑地望向两个和尚。
“阿弥陀佛,应该是齐王殿下刚刚来祭扫过。”
“齐王殿下?”李氏脑中一片空白,困惑道。
“就是先帝的幼子。”和尚解释道。
与李氏不同,重生一世的甄宝儿并不惊讶。齐王宇文攸,是宇文通最钟爱的小儿子,一度宇文通毫不掩饰他想要把帝位传给幼子的想法,酒醉之时拍着自己的座位对宇文攸说:“小攸呀!这个位子将来是你的。”然而终究敌不过纲常的力量,把帝位传给了嫡长子宇文涂。由此也让宇文涂落下了一个心结,对这个同父同母的亲弟弟心怀芥蒂,最终一杯毒酒送了亲弟弟的命,齐王妃对齐王一往情深,齐王死后便殉情而死,真个一个惨字。这齐王年幼时曾经是前朝幼帝的伴读,李闻道曾是他们的老师。齐王仁厚,总记得恩师。
“齐王不是早已就藩去了封地,如何会回到京城呢?”李氏问道。
听到这句话甄宝儿反到有些诧异,前世,太后疼惜小儿子,即便赐了封地,也不愿他离开,于是直到太后驾崩,皇帝才催促齐王就藩,随即将他毒死在路上。这一世难道有了变化?况且藩王就藩,没有诏令断不能入京,既然齐王已经去了封地,又是什么原因让他回到京城的呢?
“朝野皆知,齐王殿下都29岁了依然未娶王妃,眼看着就过了而立之年,太后真着了急,下旨诏他回京议亲的。”和尚笑道,眼中流露出一丝不好意思。
皇家易事在民间到是成了故事,李氏也不便多做议论,只嘴角扯了扯道:“难为他离开这么多年,回来还惦记着老太尉。”
李氏和甄宝儿在李太尉墓前祭奠完毕就跟着两个和尚一同下山去了宝相寺上香。走到寺门口,远远看见车马罗盖,一个英挺的身影一晃上了马车。
甄宝儿心中不免一阵犯嘀咕,前世她也曾见过齐王,这一世的齐王身姿未变,可是一切却与上一世不同,难不成很多事情也都不一样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