澹澹春光,红日含羞,静谧的宋宅笼罩在柔和的晨曦中。
晨风轻抚,窗棂间的流苏微微颤动,仿佛在诉说着即将到来的大婚。
柔光叩窗,自格棂中透入,于闺阁之中,织出一片氤氲。
宋聪紫端坐于镌刻精美的红木镜台前,镜中人儿端庄秀丽,那一双眸子却深邃如墨,掩去了几许波澜。
侍女梅雪在一旁忙碌,小心翼翼地为她梳妆。梳子顺着宋聪紫乌黑亮丽的青丝滑过,发间银饰碰撞,发出清脆的响声,好似她内心深处的轻轻叹息。
今日她将嫁与尉迟凯为妻,这位将军以军功赫赫著称,然与她相识尚浅。
“小姐,”梅雪低声说道,“您看上去光彩照人。想来将军见了,定会为你倾倒。”梅雪的声音轻柔,试图安抚她那有些不安的心。
宋聪紫的嘴角泛起一丝微笑,然而笑意未达眼底:“梅雪,只盼将军能识我真心,而非只看重这副终将破败的皮囊。”
室外,前来迎亲的尉迟家仆从,低声的交谈充盈着空气。
“你可曾信?一蛮夷女子竟嫁与我许国名将,威名远播的尉迟凯?”
“蛮夷?她不是皇后的近亲宋家的千金吗?”
“休要多言,凌儿!”她的同伴提醒道,“这宋家小姐与我们一般无二,皆为许国的女儿。其家族已忠心为帝国效劳两代。”
宋聪紫耳聪目明,字字入耳,虽面色如常,彼等之语,虽是柔声,在宋聪紫耳中,如雷般轰响。
她是土生土长之许国人,一生对许国文化之热爱和精通,令许多本土大儒汗颜。然而,闲言碎语依旧如影随形。
焚香之馥,与满室之紧张,互为交织,萦绕不散。
只听得室外的尉迟家仆役低声交谈之声,继续传来。
“我听闻,她爹远自海外而来,乃遣使之臣,入赘宋家。”
“她或许着装与我等无异,模样也肖似,然真能明晓我等的处事之道?”
“纵然是生长于此,习得我朝礼仪,可这蛮夷血统,怕是难以洗净了吧?”
多年教养,使她得以优雅从容地抵御流言蜚语的侵袭。然每一言一词,皆为利刺,刺痛她精心构筑的身份铠甲。
焚香气味萦绕室内,与她心中纷乱的思绪相交织,犹如琴弦上跳动的音符,奏出一曲无声的忧思。
当宋聪紫凝视镜中自我时,哪里又见到异邦女子的样子?
许国皇帝开明,朝中不少来自四海诸国的臣子,做到四品以上有之,面容高鼻深目者有之,和许国大族通婚的亦有之,又有谁拿他们的出身做文章了?
宋聪紫华美的丝质长裙上绣以繁复的花纹,发髻整齐,金钗点缀,此乃皇后亲赐之物,象征皇家对宋聪紫之尊崇。
此婚姻,乃皇后亲指。
尉迟家为开国元勋,封为国公。至尉迟凯一辈,仅嫡兄袭得男爵。其余子弟多是纨绔之辈。
这将军之位,是尉迟凯多年征战沙场,从正八品上的宣节校尉开始,一刀一枪拼杀出来的。
他是家族中兴的唯一希望,虽是庶出,却也无人敢小觑。
毕竟在战场上,面对凶悍的宁国铁骑,再高贵的嫡出之身,不敌便是不敌。
宋家乃皇后表亲,在朝中颇具权势。
当朝红人宋家的嫡女,配上没落的尉迟家的庶子,怎么算,都不可说委屈了尉迟家。
然而尉迟家的丫鬟,竟敢在宋家诋毁宋聪紫的血统。
怕是有人暗中指使,借机生事。
“小姐,”梅雪之声打破沉默,“礼服已到。”
宋聪紫目注铜镜之中倒影,欣赏那些将她五官塑造为唐美人之理想形象的精致笔触。眼线墨黑,唇染朱红,肤如瓷白,光滑细腻。
她是优雅之化身,精致高贵,名副其实之新娘。然而完美外表之下,却是风暴暗涌。
她微微点头,起身,轻柔丝绸之声伴随动作,如叹息般悠长。
裁缝捧婚纱入内,房中顿陷寂静。此婚纱工艺精湛,金线银线交织,熠熠生辉,如星辰璀璨。剪裁优雅贴身,旨在凸显宋聪紫曼妙身姿。
宋聪紫身着长袍,丝绸之重压肤,提醒她今日之重要。
侍女们惊叹于其美貌,赞叹声回荡室内。
“小姐,您美得,犹如晨曦之光,”小丫鬟轻语,将颤动珍珠之玉发簪插入宋聪紫发髻。
张嬷嬷俯身,巧手将华美玉梳固定于宋聪紫盘发之上。“我的好姑娘,你今日真是容光焕发,”她低声说道,语气中满是爱怜,“真真是个绝色美人儿。”
宋聪紫凝视抛光铜镜中倒影。胭脂眼影涂面,实乃绝色,然而她的微笑未达眼底:“张嬷嬷,即使太阳,亦有时被云遮盖。”她低声细语,言语间充满忧虑。
张嬷嬷之面露忧色,道:“我的心肝儿啊,大喜的日子,可不能说这样的话!尉迟将军是顶天立地的好男儿,他的家世……”
“他的家世,是许国开国功臣之一,我自然是知道的。”宋聪紫语气简洁地打断了她的话。她知道张嬷嬷为了她好,但这不断地提醒她这场联姻的政治意义,着实让她心烦意乱。
一阵叩门声打断了她的沉思。宋聪紫便唤道:“进来罢。”虽心中惴惴不安,然其声却甚平静。
只见母亲宋玥婵轻盈步入,举止端雅,正是多年涵养所成。
“我的女儿,”她道,眼中泪光闪烁,“瞧你这般光彩照人。”
聪紫忙起身迎母,母女二人相拥,心意相通。宋聪紫低声道:“娘,我恐怕尚未准备妥当。”
宋玥婵退后一步,双手轻轻捧住聪紫的脸庞,道:“我儿,你已准备好了。你一生都在为此刻而筹备。你身上流淌着宋家的血脉,定能为我宋家争光。”
宋聪紫嘴角露出一丝苦笑,道:“可无论我言语多么流利,茶道多么精妙,总有人视我为蛮夷。”
其时,许国和宁国依然沿着长城,战争不断,互相指责是蛮夷。连带着“蛮夷”这个词,便成了颇为见效的攻击政敌之词。
但凡祖上三代沾了点外邦的出身,都被政敌如此攻击过。
许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朝廷上也不乏混血人士,因此这个词,在党争中,打击面颇广。
张嬷嬷眼神变得柔和,轻声道:“你乃我宋家嫡出的千金,嫁与那草莽尉迟家的庶子,乃是他们的福气。你须记得,咱宋家姑爷亦是许国人,凡有拿他出身说事者,皆是别有用心。”
姑爷者,聪紫之父也。虽为遣许使,然而在他母国朝廷政变后,已在许国朝中任官多年,兢兢业业,忠诚无疑。
宋玥婵冷哼一声:“不过是那尉迟家出身草野,不懂规矩。媒人都带着谈了这许多轮,到成亲当日了,还来嚼舌根。阿紫,到了他们那破宅子里,但凡有人敢拿你爹出身说事的,勿论是谁,你都也放宽了心,尽数驳斥回去,话说得越重越好,万万不可被人小瞧了去!”
在宋家与明家这样根基数百年的大族眼里,尉迟家便是开国元勋、画像入功臣阁,依然是出身草野。
大族联姻,本质乃是生意,谈的不过是强强联手。
既已谈成,宋家在入赘这核心问题上退让了,尉迟家依旧各种挑剔,甚至派丫鬟们来闺房嚼舌根,属实不够体面。
这等联姻中,是东风压到西风,亦或是成为小媳妇,往往就在初入夫家之时。
宋家底气足,又有皇后撑腰,些许口舌之争,完全不惧。
也是宋家顾忌面子,不然按照大许律法,泼辣些的,早就命家丁,将这些丫鬟用棒子打了逐出去。
宋聪紫叹了口气,难道尉迟家老太太对她风言风语,她也伶牙俐齿地驳斥吗?
只是她在乎的,却是另一件事。她自幼孝顺,从未想过违逆父母之意,毕竟自小便被灌输孝道与复杂宫廷义务。然而其心底深处,却有一个微小而执着的声音,渴望着飞去这政治操弄的金丝笼以外。
“母亲,那真情,又如何?”宋聪紫问道,“聪紫如何才能如爹娘这般,成为郎才女貌,情真意切的夫妻?”
此婚姻,乃联结两大家族并巩固联盟的政治策略,然聪紫心中所求,却在别处。
年轻如她,自然是梦想着诗人笔下那等灵肌入髓、炽热如火的真挚爱情。
宋玥婵眼中满是同情,道:“我儿,爱可从尊重与责任中生发。当年为娘给你父亲纳妾时,他与你姨娘们皆为陌生人,和我哭闹了三天三夜,不愿纳妾。但你瞅瞅如今,若是没了姨娘,他日子可还怎么过!”
贵族家大业大,每一房子孙越多,分得的利益亦越多。宋玥婵希望多子多福,又不能自己生十个娃。再思及,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并非每个子孙都值得托付家业,十个并不足够。
多年前,逼着宋丰纳了两个妾,她着实还嫌少,近日里琢磨着等办完宋聪紫的婚事,再给夫君纳两个妾。
宋聪紫思及父亲与两位姨娘的日常,不禁莞尔,点头道:“母亲说得极是。我会尽职尽责,与那尉迟将军相敬如宾。”
尉迟凯能否有自己期待的那种情感?此人甚为神秘,其在战场上的传奇功绩,掩盖了内心世界的真相。
他二人不过逢宫宴时节偶有照面,而近日里,他那所谓追求之举……说句不中听的,委实笨拙得紧。
宋聪紫忆起他那些笨拙造作的赞美之词,便忍不住苦笑连连,直教那阅人无数的烟花女子亦不知如何应对,何况是她?
罢了,罢了,他二人之间怕是难有那话本子里才有的情深似海,至少不会是她梦中暗暗期盼过的那种。
可叹这桩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事,本就容不得她奢求太多。
倘若她能稍稍降低几分期许,只看在那家族联姻的份上,或许也能从这责任的灰烬中,生出一星半点的友谊之花来。
日头渐渐升起,宋聪紫身披层层叠叠的精美丝绸,件件华贵。乃是用上等的苏绣织成,务必做到一丝褶皱也无,方显完美。
每件衣裳上都绣着繁复的凤凰牡丹纹样,数十位绣娘花费数周才得以完工,诚然是她穿过最美的衣裳,却也最是让她感到局促不安。与其说是为了庆贺良缘,倒不如说更像囚笼上的鎏金栅栏,令人窒息。
最后一件,便是那顶凤冠,随着她每一次的转头,冠上的金羽和玉珠便流光溢彩,耀眼夺目。
终于,宋聪紫妆扮停当,立于阖家之前,一派许国盛世之姿,雍容华贵。
然而,在那层层华服之下,她心中却燃起了一丝叛逆的火焰。诚然,她会做好自己该做的,但她绝不会任人摆布。她终是要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哪怕是在这桩政治婚姻的金丝笼中。
忽听得一重帘幕外传来一阵喧哗,原是尉迟凯在行那“奠雁”之礼。
只见一个伟岸的身影,隔着新娘闺房外的一重帘幕,将一只大雁抛了过来。
宋家早有人上前接住,用红罗帕包裹妥当,再用五色丝线缠住雁嘴。
待到婚礼结束,这只大雁便会被放归山林。
庭院里鼓声隆隆作响,节奏铿锵有力,古朴原始,好似在催促着仪式赶快进行。
她的未来充满了未知,笼罩在一片香火缭绕的迷雾之中,向她招手。
宋聪紫深吸一口气,伸手抚平了袍服前襟,脸上露出一副平静接受的表情。只见她一身锦绣红衣,随风飘摆,好似她此时起伏难平的心绪。
梳妆台前,她正端坐镜前,目光落在镜中那抹熟悉又陌生的身影。镜里的她,面容姣好,眉眼间透着几分婉约,头戴金丝八宝攒珠凤尾冠,身穿缕金百蝶曳地裙,一派大家闺秀的雍容华贵。
他,乃是一位驰骋沙场、冲锋陷阵的铮铮汉子。他那英俊的脸庞上,留下了刀光剑影的印记;举手投足间,透着一股子军人的刚毅和果敢,如同手中那柄削铁如泥的宝剑般坚不可摧。
而她,一个有着异域血统的女子,一个饱读诗书的学者,一个寄情于山水之间的诗人,即将成为他的妻子。
这盘未知的棋局,已然拉开序幕。
晨风轻抚,窗棂间的流苏微微颤动,仿佛在诉说着即将到来的大婚。
柔光叩窗,自格棂中透入,于闺阁之中,织出一片氤氲。
宋聪紫端坐于镌刻精美的红木镜台前,镜中人儿端庄秀丽,那一双眸子却深邃如墨,掩去了几许波澜。
侍女梅雪在一旁忙碌,小心翼翼地为她梳妆。梳子顺着宋聪紫乌黑亮丽的青丝滑过,发间银饰碰撞,发出清脆的响声,好似她内心深处的轻轻叹息。
今日她将嫁与尉迟凯为妻,这位将军以军功赫赫著称,然与她相识尚浅。
“小姐,”梅雪低声说道,“您看上去光彩照人。想来将军见了,定会为你倾倒。”梅雪的声音轻柔,试图安抚她那有些不安的心。
宋聪紫的嘴角泛起一丝微笑,然而笑意未达眼底:“梅雪,只盼将军能识我真心,而非只看重这副终将破败的皮囊。”
室外,前来迎亲的尉迟家仆从,低声的交谈充盈着空气。
“你可曾信?一蛮夷女子竟嫁与我许国名将,威名远播的尉迟凯?”
“蛮夷?她不是皇后的近亲宋家的千金吗?”
“休要多言,凌儿!”她的同伴提醒道,“这宋家小姐与我们一般无二,皆为许国的女儿。其家族已忠心为帝国效劳两代。”
宋聪紫耳聪目明,字字入耳,虽面色如常,彼等之语,虽是柔声,在宋聪紫耳中,如雷般轰响。
她是土生土长之许国人,一生对许国文化之热爱和精通,令许多本土大儒汗颜。然而,闲言碎语依旧如影随形。
焚香之馥,与满室之紧张,互为交织,萦绕不散。
只听得室外的尉迟家仆役低声交谈之声,继续传来。
“我听闻,她爹远自海外而来,乃遣使之臣,入赘宋家。”
“她或许着装与我等无异,模样也肖似,然真能明晓我等的处事之道?”
“纵然是生长于此,习得我朝礼仪,可这蛮夷血统,怕是难以洗净了吧?”
多年教养,使她得以优雅从容地抵御流言蜚语的侵袭。然每一言一词,皆为利刺,刺痛她精心构筑的身份铠甲。
焚香气味萦绕室内,与她心中纷乱的思绪相交织,犹如琴弦上跳动的音符,奏出一曲无声的忧思。
当宋聪紫凝视镜中自我时,哪里又见到异邦女子的样子?
许国皇帝开明,朝中不少来自四海诸国的臣子,做到四品以上有之,面容高鼻深目者有之,和许国大族通婚的亦有之,又有谁拿他们的出身做文章了?
宋聪紫华美的丝质长裙上绣以繁复的花纹,发髻整齐,金钗点缀,此乃皇后亲赐之物,象征皇家对宋聪紫之尊崇。
此婚姻,乃皇后亲指。
尉迟家为开国元勋,封为国公。至尉迟凯一辈,仅嫡兄袭得男爵。其余子弟多是纨绔之辈。
这将军之位,是尉迟凯多年征战沙场,从正八品上的宣节校尉开始,一刀一枪拼杀出来的。
他是家族中兴的唯一希望,虽是庶出,却也无人敢小觑。
毕竟在战场上,面对凶悍的宁国铁骑,再高贵的嫡出之身,不敌便是不敌。
宋家乃皇后表亲,在朝中颇具权势。
当朝红人宋家的嫡女,配上没落的尉迟家的庶子,怎么算,都不可说委屈了尉迟家。
然而尉迟家的丫鬟,竟敢在宋家诋毁宋聪紫的血统。
怕是有人暗中指使,借机生事。
“小姐,”梅雪之声打破沉默,“礼服已到。”
宋聪紫目注铜镜之中倒影,欣赏那些将她五官塑造为唐美人之理想形象的精致笔触。眼线墨黑,唇染朱红,肤如瓷白,光滑细腻。
她是优雅之化身,精致高贵,名副其实之新娘。然而完美外表之下,却是风暴暗涌。
她微微点头,起身,轻柔丝绸之声伴随动作,如叹息般悠长。
裁缝捧婚纱入内,房中顿陷寂静。此婚纱工艺精湛,金线银线交织,熠熠生辉,如星辰璀璨。剪裁优雅贴身,旨在凸显宋聪紫曼妙身姿。
宋聪紫身着长袍,丝绸之重压肤,提醒她今日之重要。
侍女们惊叹于其美貌,赞叹声回荡室内。
“小姐,您美得,犹如晨曦之光,”小丫鬟轻语,将颤动珍珠之玉发簪插入宋聪紫发髻。
张嬷嬷俯身,巧手将华美玉梳固定于宋聪紫盘发之上。“我的好姑娘,你今日真是容光焕发,”她低声说道,语气中满是爱怜,“真真是个绝色美人儿。”
宋聪紫凝视抛光铜镜中倒影。胭脂眼影涂面,实乃绝色,然而她的微笑未达眼底:“张嬷嬷,即使太阳,亦有时被云遮盖。”她低声细语,言语间充满忧虑。
张嬷嬷之面露忧色,道:“我的心肝儿啊,大喜的日子,可不能说这样的话!尉迟将军是顶天立地的好男儿,他的家世……”
“他的家世,是许国开国功臣之一,我自然是知道的。”宋聪紫语气简洁地打断了她的话。她知道张嬷嬷为了她好,但这不断地提醒她这场联姻的政治意义,着实让她心烦意乱。
一阵叩门声打断了她的沉思。宋聪紫便唤道:“进来罢。”虽心中惴惴不安,然其声却甚平静。
只见母亲宋玥婵轻盈步入,举止端雅,正是多年涵养所成。
“我的女儿,”她道,眼中泪光闪烁,“瞧你这般光彩照人。”
聪紫忙起身迎母,母女二人相拥,心意相通。宋聪紫低声道:“娘,我恐怕尚未准备妥当。”
宋玥婵退后一步,双手轻轻捧住聪紫的脸庞,道:“我儿,你已准备好了。你一生都在为此刻而筹备。你身上流淌着宋家的血脉,定能为我宋家争光。”
宋聪紫嘴角露出一丝苦笑,道:“可无论我言语多么流利,茶道多么精妙,总有人视我为蛮夷。”
其时,许国和宁国依然沿着长城,战争不断,互相指责是蛮夷。连带着“蛮夷”这个词,便成了颇为见效的攻击政敌之词。
但凡祖上三代沾了点外邦的出身,都被政敌如此攻击过。
许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朝廷上也不乏混血人士,因此这个词,在党争中,打击面颇广。
张嬷嬷眼神变得柔和,轻声道:“你乃我宋家嫡出的千金,嫁与那草莽尉迟家的庶子,乃是他们的福气。你须记得,咱宋家姑爷亦是许国人,凡有拿他出身说事者,皆是别有用心。”
姑爷者,聪紫之父也。虽为遣许使,然而在他母国朝廷政变后,已在许国朝中任官多年,兢兢业业,忠诚无疑。
宋玥婵冷哼一声:“不过是那尉迟家出身草野,不懂规矩。媒人都带着谈了这许多轮,到成亲当日了,还来嚼舌根。阿紫,到了他们那破宅子里,但凡有人敢拿你爹出身说事的,勿论是谁,你都也放宽了心,尽数驳斥回去,话说得越重越好,万万不可被人小瞧了去!”
在宋家与明家这样根基数百年的大族眼里,尉迟家便是开国元勋、画像入功臣阁,依然是出身草野。
大族联姻,本质乃是生意,谈的不过是强强联手。
既已谈成,宋家在入赘这核心问题上退让了,尉迟家依旧各种挑剔,甚至派丫鬟们来闺房嚼舌根,属实不够体面。
这等联姻中,是东风压到西风,亦或是成为小媳妇,往往就在初入夫家之时。
宋家底气足,又有皇后撑腰,些许口舌之争,完全不惧。
也是宋家顾忌面子,不然按照大许律法,泼辣些的,早就命家丁,将这些丫鬟用棒子打了逐出去。
宋聪紫叹了口气,难道尉迟家老太太对她风言风语,她也伶牙俐齿地驳斥吗?
只是她在乎的,却是另一件事。她自幼孝顺,从未想过违逆父母之意,毕竟自小便被灌输孝道与复杂宫廷义务。然而其心底深处,却有一个微小而执着的声音,渴望着飞去这政治操弄的金丝笼以外。
“母亲,那真情,又如何?”宋聪紫问道,“聪紫如何才能如爹娘这般,成为郎才女貌,情真意切的夫妻?”
此婚姻,乃联结两大家族并巩固联盟的政治策略,然聪紫心中所求,却在别处。
年轻如她,自然是梦想着诗人笔下那等灵肌入髓、炽热如火的真挚爱情。
宋玥婵眼中满是同情,道:“我儿,爱可从尊重与责任中生发。当年为娘给你父亲纳妾时,他与你姨娘们皆为陌生人,和我哭闹了三天三夜,不愿纳妾。但你瞅瞅如今,若是没了姨娘,他日子可还怎么过!”
贵族家大业大,每一房子孙越多,分得的利益亦越多。宋玥婵希望多子多福,又不能自己生十个娃。再思及,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并非每个子孙都值得托付家业,十个并不足够。
多年前,逼着宋丰纳了两个妾,她着实还嫌少,近日里琢磨着等办完宋聪紫的婚事,再给夫君纳两个妾。
宋聪紫思及父亲与两位姨娘的日常,不禁莞尔,点头道:“母亲说得极是。我会尽职尽责,与那尉迟将军相敬如宾。”
尉迟凯能否有自己期待的那种情感?此人甚为神秘,其在战场上的传奇功绩,掩盖了内心世界的真相。
他二人不过逢宫宴时节偶有照面,而近日里,他那所谓追求之举……说句不中听的,委实笨拙得紧。
宋聪紫忆起他那些笨拙造作的赞美之词,便忍不住苦笑连连,直教那阅人无数的烟花女子亦不知如何应对,何况是她?
罢了,罢了,他二人之间怕是难有那话本子里才有的情深似海,至少不会是她梦中暗暗期盼过的那种。
可叹这桩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事,本就容不得她奢求太多。
倘若她能稍稍降低几分期许,只看在那家族联姻的份上,或许也能从这责任的灰烬中,生出一星半点的友谊之花来。
日头渐渐升起,宋聪紫身披层层叠叠的精美丝绸,件件华贵。乃是用上等的苏绣织成,务必做到一丝褶皱也无,方显完美。
每件衣裳上都绣着繁复的凤凰牡丹纹样,数十位绣娘花费数周才得以完工,诚然是她穿过最美的衣裳,却也最是让她感到局促不安。与其说是为了庆贺良缘,倒不如说更像囚笼上的鎏金栅栏,令人窒息。
最后一件,便是那顶凤冠,随着她每一次的转头,冠上的金羽和玉珠便流光溢彩,耀眼夺目。
终于,宋聪紫妆扮停当,立于阖家之前,一派许国盛世之姿,雍容华贵。
然而,在那层层华服之下,她心中却燃起了一丝叛逆的火焰。诚然,她会做好自己该做的,但她绝不会任人摆布。她终是要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哪怕是在这桩政治婚姻的金丝笼中。
忽听得一重帘幕外传来一阵喧哗,原是尉迟凯在行那“奠雁”之礼。
只见一个伟岸的身影,隔着新娘闺房外的一重帘幕,将一只大雁抛了过来。
宋家早有人上前接住,用红罗帕包裹妥当,再用五色丝线缠住雁嘴。
待到婚礼结束,这只大雁便会被放归山林。
庭院里鼓声隆隆作响,节奏铿锵有力,古朴原始,好似在催促着仪式赶快进行。
她的未来充满了未知,笼罩在一片香火缭绕的迷雾之中,向她招手。
宋聪紫深吸一口气,伸手抚平了袍服前襟,脸上露出一副平静接受的表情。只见她一身锦绣红衣,随风飘摆,好似她此时起伏难平的心绪。
梳妆台前,她正端坐镜前,目光落在镜中那抹熟悉又陌生的身影。镜里的她,面容姣好,眉眼间透着几分婉约,头戴金丝八宝攒珠凤尾冠,身穿缕金百蝶曳地裙,一派大家闺秀的雍容华贵。
他,乃是一位驰骋沙场、冲锋陷阵的铮铮汉子。他那英俊的脸庞上,留下了刀光剑影的印记;举手投足间,透着一股子军人的刚毅和果敢,如同手中那柄削铁如泥的宝剑般坚不可摧。
而她,一个有着异域血统的女子,一个饱读诗书的学者,一个寄情于山水之间的诗人,即将成为他的妻子。
这盘未知的棋局,已然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