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洛泱听罢,立刻喜出望外:“多谢公子指点,泱泱又欠您一份恩情。”
迟君赶忙低下头,义正言辞道:“秦小姐莫要这样说,迟某只是帮忙想个法子而已。女子在这世间不易,像秦小姐这样的大家闺秀,更应该觅得良人。”
秦洛泱刚想开口说些什么,迟君却又向她躬身行礼:“秦小姐去天都,迟某也去天都,按道理应该一同前往。可迟某皇命在身,不敢耽搁,故需先行,还望小姐谅解。”
见迟君去意已决,秦洛泱便也不好挽留,只能不情愿地答应了。
众人走出山洞,才发现雪已经停了。
迟君踏上雪地,每走一步都发出“咯吱咯吱”的脆响。
远远望去,天地之间,只剩这一抹纯洁的白,宁静而神圣,彷佛昨夜的厮杀只是一场不真实的梦境。
迟君扶住马鞍一跃而上,竟又朝着来的方向而去。
尽管猜到那伙贼人不会留阿顺全尸,他还是私心想去求个万一,至少寻得阿顺的遗物带回天都葬下,也算入土为安。
秦洛泱久久望着迟君策马驰骋的背影,直到再也看不见人影,才依依不舍地拉着香兰上了马车。
马车上,香兰细心地给自家小姐点上喜欢的熏香,刚想出去侍奉,却发现秦洛泱的脸色惨白无比。
“小姐一夜未睡,可是头疼病又犯了?”香兰轻轻按揉秦洛泱的太阳穴,一脸担心地问道。
“无事,我休息片刻就好。”秦洛泱微闭双眸,似是养神,却又叹气。
“小姐,您昨夜识出迟公子的身份将他救下,已是于他有恩。可香兰还是不懂,为何要与他说您的亲事?”
明明是有些僭越的话,秦洛泱却丝毫不恼,解释道:“其实三年前,我便已经知晓他的身份。他当时虽没有说出自己的俗名,但我年少时曾听父亲提起过,当今公主和镇国大将军的嫡子迟君,就住在永州开元寺内,避世静养。”
秦洛泱顿了顿,接着说道:“至于婚事,不过是探他虚实的手段罢了。所幸,他没有被佛香熏坏了脑子。”
香兰向自家小姐投去敬佩的目光:“小姐实在聪慧。”
“香兰,你说他,算不算良人?”秦洛泱虽是在问香兰,却更像是喃喃自语。
马车又重归寂静。
“小笙,快点起床,今天可是归家的日子。”苏若卿有些无奈地叩响苏容音的房门,他已经在门外“罚站”一刻钟了。
他这妹妹千好万好,就是爱赖床这点不好!
“来了……”苏容音顶着重重的黑眼圈,有气无力地回道。
苏若卿看着哈欠连连的苏容音,便知她昨夜又晚睡,忍不住责备道:“你呀,夜里不睡,白天不起,活脱脱的夜猫子!”
苏容音知道再这样下去,苏若卿定会唠叨个没完,便拉着清梅逃也似的跑了。
迟君赶到昨夜阿顺摔下马的地方,却不见一人一物,甚至连血迹都早已被这皑皑白雪覆盖。
迟君拾起一把雪,狠狠攥住:“阿顺,你放心,这仇,我迟君必亲手报之。”
他现在的念头只有一个:回天都,找出杀害阿顺的凶手!
御书房内,景兆帝批阅奏折的间隙,大内总管李韩英碰巧来送茶。
景兆帝继续翻着手中的折子,并未抬眼看他。
李韩英轻轻将茶放在一边,便一声不吭地垂首立在皇帝身旁。
过了许久,皇帝终于有了动静。
“算算时辰,那孩子应该已经到天都了吧。”
“禀陛下,尚未。”李韩英听着皇帝的声音有些沙哑,赶忙将不知换了多少遍的新茶倒进茶杯里,弯着腰端到景兆帝面前。
景兆帝拿起茶盏,只是轻呷一口,皱眉道:“怎么,他路上遇到了麻烦?”
“禀陛下,迟将军在回天都途中遇到歹人,所幸有惊无险。”李韩英见砚台的红墨不多,便又开始磨墨。
景兆帝有些疲倦地将折子扔到一边,吩咐道:“既然有人对朕的旨意心生不满,你可一定不能让他如意才是。”
随后,景兆帝站起身,头也不回地走出御书房:“告诉皇后,朕今日去她那里用晚膳。”
“是。”
等迟君赶回天都,已是子时。
此时城门紧闭,迟君正愁怎么进去。
“君儿!”
一声撕心裂肺的呼喊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凄凉。
迟君怔愣一瞬,不可置信地转头看向声音的来源。
一位衣着华贵的女子正快步向他走来。
“拜见公主殿下。”
当日思夜想的母亲站在他的面前,迟君忽然有种手足无措的感觉,只记得机械般的行礼。
“君儿莫不是还在怪我,为何不唤我娘?”长乐公主顾不得擦拭眼泪,就要将迟君扶起。
“不是的,娘。”迟君见长乐公主哭得伤心,赶忙安慰道。
二十年。
这声“娘”,公主等了二十年,迟君也练了二十年。
自他记事起,身边的人就一遍遍地重复他的身世,告诉他有多么尊贵的母亲、多么厉害的父亲。
可在年幼的迟君看来,他的父母一次都没有来看望过他,是全天下最狠心的父母。
尽管心有怨气,可每晚夜深人静时,迟君便一个人缩在角落里,反复练习着喊“爹”和“娘”。
怨恨,代表他痛苦地记得。而遗忘,才是真正失去的开始。
比起怨恨,迟君更怕遗忘。
“我儿受苦了。”长乐公主颤抖地抚摸着迟君的脸,似是要看得更真切些,“快,随娘进去。”
公主示意手下的人安排进城,不一会儿城门大开,两侧卫兵鱼贯而出,一齐行礼道:“拜见公主殿下。”
见此情景,迟君心中不免诧异。
自己的母亲不仅可以随意开关天都的城门,还如此受守城卫队的爱戴。
甚至……能让禁军护送。
进入天都城,此时的大街空旷而寂静。
两列禁军身着铠甲,手持长枪,静静伫立在道路两旁。
长乐公主慈爱地握住迟君的手,和他一同上了马车。
马车行了一路,后面的禁军就跟随了一路,一直到公主府。
“君儿,可怜我们母子二人才刚团聚却又要分离,不如我去同皇帝求情,你不要做什么将军,安稳呆在娘身边,可好?”长乐公主一想到迟君明日便要启程北伐,便不由得心痛起来。
打仗不比其他,说是九死一生也不为过。战场上的兵器不长眼,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丧命。
迟君站在公主府门前,还未来得及仔细观察周围的环境,就听到公主的话,急得赶忙跪下说道:“娘,此乃皇命,我之责任,必须遵从。”
后面的禁军还未离开,他们毕竟是天子身边的人,任何有意无意的言行,都有可能成为皇帝的赏或者罚。迟君不想因为母亲对儿子单纯的关怀惹到麻烦,更重要的是,不能对公主不利。
“都怪娘,没有保护好你们两兄弟,害得你们无辜卷入朝堂斗争。是娘的错……”长乐公主丝毫不顾及什么禁军,一时间泪如雨下。
迟君轻轻拭去长乐公主眼角的泪水,又陷入沉思。
他一早就知道自己有个异父异母的“亲弟弟”,听说是母亲外出祈福时在路边捡到的。那时母亲刚刚送走他,正逢失子之痛,可转头又遇到迟隐,弥补她做母亲的遗憾,真可以说是巧。
思考之际,一道清朗的声音传入迟君的耳朵。
“哥哥。”
迟君赶忙低下头,义正言辞道:“秦小姐莫要这样说,迟某只是帮忙想个法子而已。女子在这世间不易,像秦小姐这样的大家闺秀,更应该觅得良人。”
秦洛泱刚想开口说些什么,迟君却又向她躬身行礼:“秦小姐去天都,迟某也去天都,按道理应该一同前往。可迟某皇命在身,不敢耽搁,故需先行,还望小姐谅解。”
见迟君去意已决,秦洛泱便也不好挽留,只能不情愿地答应了。
众人走出山洞,才发现雪已经停了。
迟君踏上雪地,每走一步都发出“咯吱咯吱”的脆响。
远远望去,天地之间,只剩这一抹纯洁的白,宁静而神圣,彷佛昨夜的厮杀只是一场不真实的梦境。
迟君扶住马鞍一跃而上,竟又朝着来的方向而去。
尽管猜到那伙贼人不会留阿顺全尸,他还是私心想去求个万一,至少寻得阿顺的遗物带回天都葬下,也算入土为安。
秦洛泱久久望着迟君策马驰骋的背影,直到再也看不见人影,才依依不舍地拉着香兰上了马车。
马车上,香兰细心地给自家小姐点上喜欢的熏香,刚想出去侍奉,却发现秦洛泱的脸色惨白无比。
“小姐一夜未睡,可是头疼病又犯了?”香兰轻轻按揉秦洛泱的太阳穴,一脸担心地问道。
“无事,我休息片刻就好。”秦洛泱微闭双眸,似是养神,却又叹气。
“小姐,您昨夜识出迟公子的身份将他救下,已是于他有恩。可香兰还是不懂,为何要与他说您的亲事?”
明明是有些僭越的话,秦洛泱却丝毫不恼,解释道:“其实三年前,我便已经知晓他的身份。他当时虽没有说出自己的俗名,但我年少时曾听父亲提起过,当今公主和镇国大将军的嫡子迟君,就住在永州开元寺内,避世静养。”
秦洛泱顿了顿,接着说道:“至于婚事,不过是探他虚实的手段罢了。所幸,他没有被佛香熏坏了脑子。”
香兰向自家小姐投去敬佩的目光:“小姐实在聪慧。”
“香兰,你说他,算不算良人?”秦洛泱虽是在问香兰,却更像是喃喃自语。
马车又重归寂静。
“小笙,快点起床,今天可是归家的日子。”苏若卿有些无奈地叩响苏容音的房门,他已经在门外“罚站”一刻钟了。
他这妹妹千好万好,就是爱赖床这点不好!
“来了……”苏容音顶着重重的黑眼圈,有气无力地回道。
苏若卿看着哈欠连连的苏容音,便知她昨夜又晚睡,忍不住责备道:“你呀,夜里不睡,白天不起,活脱脱的夜猫子!”
苏容音知道再这样下去,苏若卿定会唠叨个没完,便拉着清梅逃也似的跑了。
迟君赶到昨夜阿顺摔下马的地方,却不见一人一物,甚至连血迹都早已被这皑皑白雪覆盖。
迟君拾起一把雪,狠狠攥住:“阿顺,你放心,这仇,我迟君必亲手报之。”
他现在的念头只有一个:回天都,找出杀害阿顺的凶手!
御书房内,景兆帝批阅奏折的间隙,大内总管李韩英碰巧来送茶。
景兆帝继续翻着手中的折子,并未抬眼看他。
李韩英轻轻将茶放在一边,便一声不吭地垂首立在皇帝身旁。
过了许久,皇帝终于有了动静。
“算算时辰,那孩子应该已经到天都了吧。”
“禀陛下,尚未。”李韩英听着皇帝的声音有些沙哑,赶忙将不知换了多少遍的新茶倒进茶杯里,弯着腰端到景兆帝面前。
景兆帝拿起茶盏,只是轻呷一口,皱眉道:“怎么,他路上遇到了麻烦?”
“禀陛下,迟将军在回天都途中遇到歹人,所幸有惊无险。”李韩英见砚台的红墨不多,便又开始磨墨。
景兆帝有些疲倦地将折子扔到一边,吩咐道:“既然有人对朕的旨意心生不满,你可一定不能让他如意才是。”
随后,景兆帝站起身,头也不回地走出御书房:“告诉皇后,朕今日去她那里用晚膳。”
“是。”
等迟君赶回天都,已是子时。
此时城门紧闭,迟君正愁怎么进去。
“君儿!”
一声撕心裂肺的呼喊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凄凉。
迟君怔愣一瞬,不可置信地转头看向声音的来源。
一位衣着华贵的女子正快步向他走来。
“拜见公主殿下。”
当日思夜想的母亲站在他的面前,迟君忽然有种手足无措的感觉,只记得机械般的行礼。
“君儿莫不是还在怪我,为何不唤我娘?”长乐公主顾不得擦拭眼泪,就要将迟君扶起。
“不是的,娘。”迟君见长乐公主哭得伤心,赶忙安慰道。
二十年。
这声“娘”,公主等了二十年,迟君也练了二十年。
自他记事起,身边的人就一遍遍地重复他的身世,告诉他有多么尊贵的母亲、多么厉害的父亲。
可在年幼的迟君看来,他的父母一次都没有来看望过他,是全天下最狠心的父母。
尽管心有怨气,可每晚夜深人静时,迟君便一个人缩在角落里,反复练习着喊“爹”和“娘”。
怨恨,代表他痛苦地记得。而遗忘,才是真正失去的开始。
比起怨恨,迟君更怕遗忘。
“我儿受苦了。”长乐公主颤抖地抚摸着迟君的脸,似是要看得更真切些,“快,随娘进去。”
公主示意手下的人安排进城,不一会儿城门大开,两侧卫兵鱼贯而出,一齐行礼道:“拜见公主殿下。”
见此情景,迟君心中不免诧异。
自己的母亲不仅可以随意开关天都的城门,还如此受守城卫队的爱戴。
甚至……能让禁军护送。
进入天都城,此时的大街空旷而寂静。
两列禁军身着铠甲,手持长枪,静静伫立在道路两旁。
长乐公主慈爱地握住迟君的手,和他一同上了马车。
马车行了一路,后面的禁军就跟随了一路,一直到公主府。
“君儿,可怜我们母子二人才刚团聚却又要分离,不如我去同皇帝求情,你不要做什么将军,安稳呆在娘身边,可好?”长乐公主一想到迟君明日便要启程北伐,便不由得心痛起来。
打仗不比其他,说是九死一生也不为过。战场上的兵器不长眼,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丧命。
迟君站在公主府门前,还未来得及仔细观察周围的环境,就听到公主的话,急得赶忙跪下说道:“娘,此乃皇命,我之责任,必须遵从。”
后面的禁军还未离开,他们毕竟是天子身边的人,任何有意无意的言行,都有可能成为皇帝的赏或者罚。迟君不想因为母亲对儿子单纯的关怀惹到麻烦,更重要的是,不能对公主不利。
“都怪娘,没有保护好你们两兄弟,害得你们无辜卷入朝堂斗争。是娘的错……”长乐公主丝毫不顾及什么禁军,一时间泪如雨下。
迟君轻轻拭去长乐公主眼角的泪水,又陷入沉思。
他一早就知道自己有个异父异母的“亲弟弟”,听说是母亲外出祈福时在路边捡到的。那时母亲刚刚送走他,正逢失子之痛,可转头又遇到迟隐,弥补她做母亲的遗憾,真可以说是巧。
思考之际,一道清朗的声音传入迟君的耳朵。
“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