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行摇了摇头。
进城至今,毫无逃筝音讯。假使是觉察夏城商号生变,有意藏匿不出,也该趁法会闹得满城风雨时出来碰头。然而夏城百姓群中,富贾僧尼堆里,均无逃筝身影。
但愿是因寺院内外重重设防,有所忌惮才没现身。
眼前事还没完,她只能暂将忧虑揭过。仔细嘱咐了陆调羽查清乡民伤病情况,再教他如何应对季真、搪塞富贾,简明扼要地讲说清楚。
两人单独叙话时间不久,只够读完一篇碑文。
但赵结刚看完“功德昭彰”四字,目光就不由自主移去。
她站在阳光里。
阳光擦过她发间深藏的木钗,漾出丝缕转瞬即逝的金纹,像是鲜花脉络,攒聚舒展绽放又凋零。
她是有意避开他,不知和陆调羽在悄声密谋些什么。
今日策动灾民生事,里应外合,配合默契——这两日里形影不离的倒像是他们两个。
三人结伴而来,同患难,共生死。
间隔几日光阴,进城再聚,竟已亲疏分明。
疏离至他只能借陆调羽的眼,去看她切实的喜怒。
欢喜时双眉平舒,眼头尖尖似狐,眼尾扫出淡影,眼中沉甸甸的欣喜压得嘴唇似只两头翘的小船。
烦忧时眉头压低,眼睫微垂,眼底阴云密布,催生的风浪波涛汹涌,打翻了船只。
可是陆调羽到底年轻,心粗气浮,又惯会对她阴奉阳违。无论交代了什么,总要先驳两句,惹恼了她,挨过骂再乖乖听话。
打小如此,乐此不疲。
她也会配合着抬指作出恼态,头颅微微一侧,眼睛闭了再睁,乌黑的眼珠就斜斜地定在眼眶里,森森目光直直地钉在陆调羽身上。
陆调羽立刻缩起脖颈,演全了这一轮的打打闹闹。
只是“演”而已。
他看得出她没有真的恼怒,因他见过她真正的怒态。
就在昨夜,就对着他。
一夜一昼两团怒火,让此刻的他,对于她的喜怒哀乐,突然想明白了些。
她对着他,喜是假的,笑是伪的,愁是装的,唯有怒是真的。
但对着陆调羽,唯有怒是假的。
不过是自幼一起长大的青梅竹马在借“怒”玩闹。
她和陆调羽两人年岁相当,又同在学宫受学,既能结伴把皇宫作闹市偷狗戏鸡,也能合伙将京城当边塞演训兵戈。
说是青梅竹马,再贴切不过。
眼见得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话已经叙完,嬉嬉闹闹也已停下,陆调羽欢天喜地翻出碑廊钻回灾民群中。
赵结再回眼去读碑文,仍是“功德昭彰”四字,刚读完,她就抵达他的身侧。
“功德昭彰。”奉行循着他的目光念出这四个字,“殿下想到了什么?”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①
徘徊在脑海心头的一句诗文,不自觉地脱口而出。
“什么?”
奉行和他同时怔住。
赵结自觉失言,当下噤了声,捏着串珠一颗颗飞速拨过。
那些珠子,都像是被那条打翻的小船扣在心头时圈住的夏季山间骤冷骤热的潮气凝成,一滴滴,一串串,如浪花,如骤雨,呼啸翻涌。
珠子与珠子频频碰撞的声响,压不住自胸腔而来的心跳。
他索性攥紧串珠,勉力平声开口:“无事,走吧。”
奉行站在原地看他匆匆远去,衣袖摆得凌乱,珠串撞得无序。
捻珠,捻得乱了。
她垂眼默笑一声,随即快步追上,同赵结前后脚站到季真面前。
因先前已说过缘由,不等她催,赵结便自觉隐去始末,找了个笼统的借口,让季真派人带着他们两人去趟莲母庵。
季真没多惊讶,从容安排下去,状似好奇地问了句:“方才那名年轻人是?”
“我表弟,崔弦。”奉行不慌不忙回答,“他年纪还小,难免顽皮,如有言行不当之处,还请王妃多多担待。”
“虽说经了番劫难,以致形容潦草了些。但不难看出,崔公子当真一表人才。”季真赞道,“今日莲母庵住持师太因故缺席法会,实在遗憾。烦请太子殿下和胡善姑娘,帮妾身向住持师太带声问候。”
季真身畔,淳明合掌:“阿弥陀佛,请太子殿下和胡善姑娘代贫尼向住持师太问好。”
“那是自然。”奉行应声,而后似笑非笑,一字一顿地称呼道,“师太。”
这声称呼唤的似是淳明,看的却是季真。
季真笑容一滞,谨慎地打量奉行。
赵结拂了拂袖,轻描淡写道:“舅母与师太嘱托,自当带到。”
说罢携奉行自正门离开。
“还有件事要麻烦太子殿下。”奉行跟在赵结身侧,声悄悄道,“莲母庵地偏庵小,随行侍卫太多难免搅扰到庵内师太清修,劳殿下将随行人数减半。”
赵结放缓脚步,这句一听就是借口的话,让他明白了她的意图。
逃筝先他们一步赶往夏城,可至今没有出现。她定担忧对方安危。料想她是觉得大慈觉明寺内外守卫森严,逃筝不便出面,所以想借前往莲母庵给到逃筝在途中和她碰面的机会。
“可以。”
赵结遣散半数护卫后登车。
车是来时那驾,檀香仍未散尽。
奉行掩掩鼻息,瞥见紫金异兽香炉侧的锦匣,匣上金锁半扣,约么是件珍宝。她悄回眼,见赵结闭目端坐捻珠,遂轻手轻脚打开锦匣。
匆匆一瞥又悄悄合起。
匣内是串念珠,看尺寸是十八颗一串的腕珠。
送礼自然是要投其所好,可惜季真只知其捻珠的果,不知其捻珠的因。纵然金银玉贵,也抵不过他不离手的那串寻常檀木。
这些动作没躲过赵结的眼。
他眼睁了一线,将她开锁合匣的动作尽纳眼底。
鬼使神差,虽无人问,仍开口解释:“是串佛珠。”
安静的车厢内突然响起人声,奉行讶然抬眼,见他仍合着眼,不咸不淡应说:“王妃有心。”
他徐徐睁眼,眼神却是飘忽:“不敌茹悲。”说完再缄其口——又是不由自主地失言。
是指那枚松珠,两人对此心照不宣。
马车摇摇晃晃,车厢吱吱嘎嘎,人则颤颤悠悠。
莫名暧昧的气氛蔓延开来。
奉行将目光定在香炉顶端,与异兽镶红宝的眼睛对视。但在余光里,她能看到赵结捻过一颗珠子,魂不守舍地停下,过了许久才又捻过一颗。
还在乱着。
她干脆大大方方打开锦匣,拎出那串腕珠问道:“贸然登门,不好空手。现下没有旁的礼物,我瞧这串腕珠倒是精美,倘若殿下不介意,能否借我借花献佛?”
赵结始终竖着耳朵等她回音,听到这句稍显失落,顿了片刻后不带丝毫情绪地回答:“好。”
奉行收珠进匣,“多谢殿下。”
一问一答,一应一谢,话题已了,相顾无言。
只听吱吱嘎嘎,晃晃荡荡前进。
近莲母庵时,随车步行的素性、素缘二人隔着车帘禀说:“启禀殿下,快到莲母庵了。”
奉行闻声打起门帘,凉风涌来,车厢内瞬时清爽。
三五丈外,一座藏在民居小院间的蓬户庵堂里升起袅袅青烟。
马车停在庵堂前,素性探手迎她。
她避开素性自行跃下马车,仰头望向茅草顶下挂着的破旧木匾。其上刻着“莲母庵”三字,匾身有几道裂纹。两株杂草扎根在裂纹中,条条绿叶自“庵”字头顶垂下。
东岭是季真掌权,有她施压,夏城士民商贾无一人敢插手灾民之事,但淳惠却能频频外出施饭不受影响。
奉行心中始终觉得古怪,但苦无头绪。
昨夜宴席见到素性、素缘二人后,她茅塞顿开。
自改元靖肃,圣上拜寂灯为国师。寂灯西主梵宫,招九省十地有名有望的比丘尼入宫修行。又定“寂淳贞素”等五十言为字辈,寂灯直系弟子皆依此重拟法号,其后再收新徒均以此排行论辈。
淳明师承寂空,与寂灯同宗,其弟子应排贞字辈。季真介绍素性、素缘时,说这二人是淳明的俗家弟子,却排在素字辈。
若解释成避开王妃名讳中的“真”字也不合理,现正是梵宫鼎盛之世,季真纵能在东岭呼风唤雨,也做不到让梵宫亲传为了区区一任王妃避开国师亲自定下的行辈。
那么,倘若避的不是君主,而是尊亲呢?
奉行记得清楚,季真是开隆年间先行有孕,后由东岭王请旨,得开隆皇帝赐婚册为王妃。
彼时天下大灾,婚仪从简,夫妻二人在东岭完婚后并未进京谢恩。后圣上登基改元,百废待兴,免了各地进京朝见。此后赵令徵偶尔进京,季真均以病弱不能远行为由缺席。
是以,季真从未在京城露过面。
倘若病弱是假,那么季真为何不愿进京?
僧尼如要蓄发还俗,自停止剃发之日起,需得等三五年时光,头发长度方能勉强束绾。
因蓄发不足绾,季真在开隆年间一直没有进京谢恩。改元靖肃后,季真因与寂灯师出同门,忧心进京后被人识破身份,故而一直称病不去,只通过书信往来。
正因师出同门,季真鼎力扶持大慈觉明寺。
也因师出同门,季真容忍莲母庵缺席法会,也对淳惠隔三差五去城外施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季真,寂真。
素性、素缘二人避讳的是尊者师祖寂真的法名。
奉行昨夜就有此猜测,今日才会开口让玄狮、青豹往莲母庵避祸。
此时来到莲母庵,一来给逃筝提供碰面契机,二来想听听看住持师太对季真的身份有何说辞。
这第三,倘若她猜的不对,提前来此,也免得玄狮什么都招让莲母庵无辜受累。
进城至今,毫无逃筝音讯。假使是觉察夏城商号生变,有意藏匿不出,也该趁法会闹得满城风雨时出来碰头。然而夏城百姓群中,富贾僧尼堆里,均无逃筝身影。
但愿是因寺院内外重重设防,有所忌惮才没现身。
眼前事还没完,她只能暂将忧虑揭过。仔细嘱咐了陆调羽查清乡民伤病情况,再教他如何应对季真、搪塞富贾,简明扼要地讲说清楚。
两人单独叙话时间不久,只够读完一篇碑文。
但赵结刚看完“功德昭彰”四字,目光就不由自主移去。
她站在阳光里。
阳光擦过她发间深藏的木钗,漾出丝缕转瞬即逝的金纹,像是鲜花脉络,攒聚舒展绽放又凋零。
她是有意避开他,不知和陆调羽在悄声密谋些什么。
今日策动灾民生事,里应外合,配合默契——这两日里形影不离的倒像是他们两个。
三人结伴而来,同患难,共生死。
间隔几日光阴,进城再聚,竟已亲疏分明。
疏离至他只能借陆调羽的眼,去看她切实的喜怒。
欢喜时双眉平舒,眼头尖尖似狐,眼尾扫出淡影,眼中沉甸甸的欣喜压得嘴唇似只两头翘的小船。
烦忧时眉头压低,眼睫微垂,眼底阴云密布,催生的风浪波涛汹涌,打翻了船只。
可是陆调羽到底年轻,心粗气浮,又惯会对她阴奉阳违。无论交代了什么,总要先驳两句,惹恼了她,挨过骂再乖乖听话。
打小如此,乐此不疲。
她也会配合着抬指作出恼态,头颅微微一侧,眼睛闭了再睁,乌黑的眼珠就斜斜地定在眼眶里,森森目光直直地钉在陆调羽身上。
陆调羽立刻缩起脖颈,演全了这一轮的打打闹闹。
只是“演”而已。
他看得出她没有真的恼怒,因他见过她真正的怒态。
就在昨夜,就对着他。
一夜一昼两团怒火,让此刻的他,对于她的喜怒哀乐,突然想明白了些。
她对着他,喜是假的,笑是伪的,愁是装的,唯有怒是真的。
但对着陆调羽,唯有怒是假的。
不过是自幼一起长大的青梅竹马在借“怒”玩闹。
她和陆调羽两人年岁相当,又同在学宫受学,既能结伴把皇宫作闹市偷狗戏鸡,也能合伙将京城当边塞演训兵戈。
说是青梅竹马,再贴切不过。
眼见得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话已经叙完,嬉嬉闹闹也已停下,陆调羽欢天喜地翻出碑廊钻回灾民群中。
赵结再回眼去读碑文,仍是“功德昭彰”四字,刚读完,她就抵达他的身侧。
“功德昭彰。”奉行循着他的目光念出这四个字,“殿下想到了什么?”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①
徘徊在脑海心头的一句诗文,不自觉地脱口而出。
“什么?”
奉行和他同时怔住。
赵结自觉失言,当下噤了声,捏着串珠一颗颗飞速拨过。
那些珠子,都像是被那条打翻的小船扣在心头时圈住的夏季山间骤冷骤热的潮气凝成,一滴滴,一串串,如浪花,如骤雨,呼啸翻涌。
珠子与珠子频频碰撞的声响,压不住自胸腔而来的心跳。
他索性攥紧串珠,勉力平声开口:“无事,走吧。”
奉行站在原地看他匆匆远去,衣袖摆得凌乱,珠串撞得无序。
捻珠,捻得乱了。
她垂眼默笑一声,随即快步追上,同赵结前后脚站到季真面前。
因先前已说过缘由,不等她催,赵结便自觉隐去始末,找了个笼统的借口,让季真派人带着他们两人去趟莲母庵。
季真没多惊讶,从容安排下去,状似好奇地问了句:“方才那名年轻人是?”
“我表弟,崔弦。”奉行不慌不忙回答,“他年纪还小,难免顽皮,如有言行不当之处,还请王妃多多担待。”
“虽说经了番劫难,以致形容潦草了些。但不难看出,崔公子当真一表人才。”季真赞道,“今日莲母庵住持师太因故缺席法会,实在遗憾。烦请太子殿下和胡善姑娘,帮妾身向住持师太带声问候。”
季真身畔,淳明合掌:“阿弥陀佛,请太子殿下和胡善姑娘代贫尼向住持师太问好。”
“那是自然。”奉行应声,而后似笑非笑,一字一顿地称呼道,“师太。”
这声称呼唤的似是淳明,看的却是季真。
季真笑容一滞,谨慎地打量奉行。
赵结拂了拂袖,轻描淡写道:“舅母与师太嘱托,自当带到。”
说罢携奉行自正门离开。
“还有件事要麻烦太子殿下。”奉行跟在赵结身侧,声悄悄道,“莲母庵地偏庵小,随行侍卫太多难免搅扰到庵内师太清修,劳殿下将随行人数减半。”
赵结放缓脚步,这句一听就是借口的话,让他明白了她的意图。
逃筝先他们一步赶往夏城,可至今没有出现。她定担忧对方安危。料想她是觉得大慈觉明寺内外守卫森严,逃筝不便出面,所以想借前往莲母庵给到逃筝在途中和她碰面的机会。
“可以。”
赵结遣散半数护卫后登车。
车是来时那驾,檀香仍未散尽。
奉行掩掩鼻息,瞥见紫金异兽香炉侧的锦匣,匣上金锁半扣,约么是件珍宝。她悄回眼,见赵结闭目端坐捻珠,遂轻手轻脚打开锦匣。
匆匆一瞥又悄悄合起。
匣内是串念珠,看尺寸是十八颗一串的腕珠。
送礼自然是要投其所好,可惜季真只知其捻珠的果,不知其捻珠的因。纵然金银玉贵,也抵不过他不离手的那串寻常檀木。
这些动作没躲过赵结的眼。
他眼睁了一线,将她开锁合匣的动作尽纳眼底。
鬼使神差,虽无人问,仍开口解释:“是串佛珠。”
安静的车厢内突然响起人声,奉行讶然抬眼,见他仍合着眼,不咸不淡应说:“王妃有心。”
他徐徐睁眼,眼神却是飘忽:“不敌茹悲。”说完再缄其口——又是不由自主地失言。
是指那枚松珠,两人对此心照不宣。
马车摇摇晃晃,车厢吱吱嘎嘎,人则颤颤悠悠。
莫名暧昧的气氛蔓延开来。
奉行将目光定在香炉顶端,与异兽镶红宝的眼睛对视。但在余光里,她能看到赵结捻过一颗珠子,魂不守舍地停下,过了许久才又捻过一颗。
还在乱着。
她干脆大大方方打开锦匣,拎出那串腕珠问道:“贸然登门,不好空手。现下没有旁的礼物,我瞧这串腕珠倒是精美,倘若殿下不介意,能否借我借花献佛?”
赵结始终竖着耳朵等她回音,听到这句稍显失落,顿了片刻后不带丝毫情绪地回答:“好。”
奉行收珠进匣,“多谢殿下。”
一问一答,一应一谢,话题已了,相顾无言。
只听吱吱嘎嘎,晃晃荡荡前进。
近莲母庵时,随车步行的素性、素缘二人隔着车帘禀说:“启禀殿下,快到莲母庵了。”
奉行闻声打起门帘,凉风涌来,车厢内瞬时清爽。
三五丈外,一座藏在民居小院间的蓬户庵堂里升起袅袅青烟。
马车停在庵堂前,素性探手迎她。
她避开素性自行跃下马车,仰头望向茅草顶下挂着的破旧木匾。其上刻着“莲母庵”三字,匾身有几道裂纹。两株杂草扎根在裂纹中,条条绿叶自“庵”字头顶垂下。
东岭是季真掌权,有她施压,夏城士民商贾无一人敢插手灾民之事,但淳惠却能频频外出施饭不受影响。
奉行心中始终觉得古怪,但苦无头绪。
昨夜宴席见到素性、素缘二人后,她茅塞顿开。
自改元靖肃,圣上拜寂灯为国师。寂灯西主梵宫,招九省十地有名有望的比丘尼入宫修行。又定“寂淳贞素”等五十言为字辈,寂灯直系弟子皆依此重拟法号,其后再收新徒均以此排行论辈。
淳明师承寂空,与寂灯同宗,其弟子应排贞字辈。季真介绍素性、素缘时,说这二人是淳明的俗家弟子,却排在素字辈。
若解释成避开王妃名讳中的“真”字也不合理,现正是梵宫鼎盛之世,季真纵能在东岭呼风唤雨,也做不到让梵宫亲传为了区区一任王妃避开国师亲自定下的行辈。
那么,倘若避的不是君主,而是尊亲呢?
奉行记得清楚,季真是开隆年间先行有孕,后由东岭王请旨,得开隆皇帝赐婚册为王妃。
彼时天下大灾,婚仪从简,夫妻二人在东岭完婚后并未进京谢恩。后圣上登基改元,百废待兴,免了各地进京朝见。此后赵令徵偶尔进京,季真均以病弱不能远行为由缺席。
是以,季真从未在京城露过面。
倘若病弱是假,那么季真为何不愿进京?
僧尼如要蓄发还俗,自停止剃发之日起,需得等三五年时光,头发长度方能勉强束绾。
因蓄发不足绾,季真在开隆年间一直没有进京谢恩。改元靖肃后,季真因与寂灯师出同门,忧心进京后被人识破身份,故而一直称病不去,只通过书信往来。
正因师出同门,季真鼎力扶持大慈觉明寺。
也因师出同门,季真容忍莲母庵缺席法会,也对淳惠隔三差五去城外施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季真,寂真。
素性、素缘二人避讳的是尊者师祖寂真的法名。
奉行昨夜就有此猜测,今日才会开口让玄狮、青豹往莲母庵避祸。
此时来到莲母庵,一来给逃筝提供碰面契机,二来想听听看住持师太对季真的身份有何说辞。
这第三,倘若她猜的不对,提前来此,也免得玄狮什么都招让莲母庵无辜受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