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姑姑找了个木讷本分、只有小学文化的庄稼汉快速地结了婚。
她初中毕业后先在家务农,成年后就跟着村里年轻人一样跑外面去打工。长到二十多岁,年纪实在大了,家里人数度催她回来结婚她才回来的。如今完成了女大结婚的宿命,农村再没有叫她留念的东西,婚后不久她就迫不及待的离开了,还把丈夫裹带着一块儿去了沿海打工奔新生活。
我们村里又少了一个鲜活可爱的年轻身影。
李姑姑就好像一阵风刮过我们学校,刮过我的生活,刮过周老师面前,风过无痕,水过无迹。而我无意中做了一个没有公开的秘密的见证者。
我见证了那原本可以腾起火苗的爱情,但是,措不及防的,那病,将火星子淋淋漓漓地瞬间浇灭了。
我后来想,或许当年李姑姑那样勇敢倒追周老师的时候,周老师他心生过这姑娘可能不介意他的病而愿意进一步接触的想法,所以他那天给我说“你让她以后有话就直接来找我说”,并且还愿意借书,这些都是心里潜意识的体现了,只可惜……
日子又恢复成从前那般好像从没有过李姑姑出现的样子。
周老师兢兢业业教书,我们认真学习,我们挖蒲公英,他在课堂上发病,我们去喊马校长过来处理……我们能读书的快乐,我们能上学的快乐,依然在故我的延续着。
我该读五年级的时候,马校长终于离开了学校。
他已经是六十多近七十岁的老人了,早就过了退休年龄,身子骨一年不如一年,走路背都是佝偻着的。这年他摔了一筋斗,他家里人就再不让他出来教书了。
马校长走后,周老师自然而然就成了新校长。
可怜这新校长单打独斗,走上了几年前马校长的老路。
由于没有新老师愿意来接手,周老师没有办法同时教两个班,只能停掉一个班。高年级的我们成了被他放弃的那一拨。
这不能埋怨他。
一来,本村又已积累了不少已到学龄期的孩子。这事儿村里开大会,村民们已经多次反映,意见很大,再不能耽搁了,开一年级班已势不容缓。
二来,这个时候我所在的班,学生人数已不多了。一些同学读着读着就不读了,一些同学被父母带去了外地上学。当初一年级时候招收的五十多人的班,到此时只剩了不到三十个学生。
所以我不得不转学了。
我们都自谋出路。
我和同学们又进行了一次分流,一些同学被父母带到打工的省市上学,一些人干脆辍学回家帮大人做事,而我和几个同学则转到了光明村村小继续上五年级。
那所村小是真的远啊,用我的小短腿徒步来回一趟要近四个小时。为此,我必须在每天早上天没亮就起床,顶着星星月亮出门、回家。
爷爷找了个亲戚,亲戚又找亲戚,反正是辗转不知找了几道的亲戚,总之给我找到了一位住家在学校附近不远的一个远房亲戚,送了人家几块腊肉,拜托那位亲戚在我当天不能回家的时候收留我住一晚。
这种情况在夏天是最有可能发生的。突然而至的狂风暴雨、电闪雷鸣,我便不能当天回家去,得厚着脸皮在那个亲戚家里借宿。
我转去光明村小学上学后,每天要走的一条在半山腰上的必经之路,正好能俯瞰对面的我们那马鞍村村小。
村小在洼地处,四周围又没遮挡,不但能看见,学校里的声音还能传得很远。
于是乎,每天清早天色朦胧,我走在对面半山腰上的道路上时,下面晨雾笼罩的村小,它还若隐若现,但我会如约听见一如当年我自己那般、从村小那头传来的郎朗的读书声。
若是没有雾气,定睛细细地看,还能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飘荡的那个旗杆下面的平台,以及平台边上排排坐着一溜儿吊荡着脚丫子的孩子们,也一如当年的我和我的同学们。
于是我便也知道,周老师还在,他一直在。
她初中毕业后先在家务农,成年后就跟着村里年轻人一样跑外面去打工。长到二十多岁,年纪实在大了,家里人数度催她回来结婚她才回来的。如今完成了女大结婚的宿命,农村再没有叫她留念的东西,婚后不久她就迫不及待的离开了,还把丈夫裹带着一块儿去了沿海打工奔新生活。
我们村里又少了一个鲜活可爱的年轻身影。
李姑姑就好像一阵风刮过我们学校,刮过我的生活,刮过周老师面前,风过无痕,水过无迹。而我无意中做了一个没有公开的秘密的见证者。
我见证了那原本可以腾起火苗的爱情,但是,措不及防的,那病,将火星子淋淋漓漓地瞬间浇灭了。
我后来想,或许当年李姑姑那样勇敢倒追周老师的时候,周老师他心生过这姑娘可能不介意他的病而愿意进一步接触的想法,所以他那天给我说“你让她以后有话就直接来找我说”,并且还愿意借书,这些都是心里潜意识的体现了,只可惜……
日子又恢复成从前那般好像从没有过李姑姑出现的样子。
周老师兢兢业业教书,我们认真学习,我们挖蒲公英,他在课堂上发病,我们去喊马校长过来处理……我们能读书的快乐,我们能上学的快乐,依然在故我的延续着。
我该读五年级的时候,马校长终于离开了学校。
他已经是六十多近七十岁的老人了,早就过了退休年龄,身子骨一年不如一年,走路背都是佝偻着的。这年他摔了一筋斗,他家里人就再不让他出来教书了。
马校长走后,周老师自然而然就成了新校长。
可怜这新校长单打独斗,走上了几年前马校长的老路。
由于没有新老师愿意来接手,周老师没有办法同时教两个班,只能停掉一个班。高年级的我们成了被他放弃的那一拨。
这不能埋怨他。
一来,本村又已积累了不少已到学龄期的孩子。这事儿村里开大会,村民们已经多次反映,意见很大,再不能耽搁了,开一年级班已势不容缓。
二来,这个时候我所在的班,学生人数已不多了。一些同学读着读着就不读了,一些同学被父母带去了外地上学。当初一年级时候招收的五十多人的班,到此时只剩了不到三十个学生。
所以我不得不转学了。
我们都自谋出路。
我和同学们又进行了一次分流,一些同学被父母带到打工的省市上学,一些人干脆辍学回家帮大人做事,而我和几个同学则转到了光明村村小继续上五年级。
那所村小是真的远啊,用我的小短腿徒步来回一趟要近四个小时。为此,我必须在每天早上天没亮就起床,顶着星星月亮出门、回家。
爷爷找了个亲戚,亲戚又找亲戚,反正是辗转不知找了几道的亲戚,总之给我找到了一位住家在学校附近不远的一个远房亲戚,送了人家几块腊肉,拜托那位亲戚在我当天不能回家的时候收留我住一晚。
这种情况在夏天是最有可能发生的。突然而至的狂风暴雨、电闪雷鸣,我便不能当天回家去,得厚着脸皮在那个亲戚家里借宿。
我转去光明村小学上学后,每天要走的一条在半山腰上的必经之路,正好能俯瞰对面的我们那马鞍村村小。
村小在洼地处,四周围又没遮挡,不但能看见,学校里的声音还能传得很远。
于是乎,每天清早天色朦胧,我走在对面半山腰上的道路上时,下面晨雾笼罩的村小,它还若隐若现,但我会如约听见一如当年我自己那般、从村小那头传来的郎朗的读书声。
若是没有雾气,定睛细细地看,还能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飘荡的那个旗杆下面的平台,以及平台边上排排坐着一溜儿吊荡着脚丫子的孩子们,也一如当年的我和我的同学们。
于是我便也知道,周老师还在,他一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