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十九,乔老太爷派人传话来说明日送大公子回城,老太爷和老夫人也跟着回城里过年。

    没想到,苏家人也来拜别,说苏大人身体不适,准备返回吉州城中去,乔苑想,姓苏的是被女儿女婿气着了。

    二十清早,乔苏两家一同回城。

    乔苑跟祖父祖母坐一辆马车里,

    因为乔家盛极一时时,也曾造福乡里修路铺桥,所以进城的路宽阔平坦,苏家在前,乔家在后,因为不急走的速度都不快。

    吉州的冬日到了这时候就算是过去了,天上晴空万里,路边草木复苏,生机盎然。

    乔老太太很少出门,上了马车也是休息,并不说话,乔老太爷倒时不时打量眼前的“孙子”。

    这丫头绝顶聪明,模仿男子行为毫无破绽,举手投足行云流水雍容大度。

    他果然没有看错人。

    乔苑当然知道祖父的心思,无非就是怕她瞒不住露了底细,让他前功尽弃。不是她狂妄,前世除了除了沧澜就没人看得出她是个女子。

    今生她要提前推动朝局拨乱反正,她会用实力让祖父放心。

    “走开,少在这儿耽误我生意,臭要饭的,上一边去。”乔苑正思索前世的朝事,便听见商户的咒骂声。

    她再一看,才发现吉州城已经到了,街边的乞丐比上次她来时多了许多。

    细想也知,如今快过年了,乞丐本就会比平时多一些,今年又不太平,四下里流民增多,吉州还算安稳,可不就都过来了。

    又听街边的小贩抱怨:“今年生意不好做,我这些日子卖的总共都没有原来一天卖的多。”

    “谁不是呢?这世道也不知是怎么了!”

    乔苑却知道为何如此生意惨淡。

    陈皇专权又残暴,一心牵制百官,无心爱惜百姓,致使官员要么贪污媚上,要么尸位素餐不做不错。

    赋税徭役越来越多,百姓家里连粮仓都不必建,因为根本没有余粮。

    有那走投无路的便揭竿而起。朝廷不知安抚百姓,反而派出军队斩杀暴民,可真正的暴民没有几个,那些丧尽天良的武官为了邀功请赏便将平民一起屠了,进而加官进爵封妻荫子。

    城外的百姓交不起赋税,也不进城买货,城中人生意不好,交完税也没余多少钱。

    乔老太爷见她皱眉,问乔苑:“有何想法?”

    乔苑:孙儿希望我大陈国有朝一日能国强民富四海升平。

    乔老太爷听了这话睁大眼睛:“你的心愿自然好,却是空中楼台,莫要好高骛远。将来金榜题名后,安稳入朝,辅佐太子,稳定朝纲就好。”

    ——————————————

    乔府地处吉州城的城西,这里自百年前便是大户人家聚集地。一条街的两侧住的都是大户。

    腊月二十,养病的乔家公子回来了,还是乔老太爷亲自送回来的,街坊们见乔家门前热闹,纷纷出来看,只见一堆人中一个英俊挺拔的少年先下了马车,又将一个老爷子和老夫人扶下来。

    不必问,这位便是乔家那位久病的大公子了。

    十多年来,乔家公子从未回来过,更未出现在人前,乔家大房只有几个女儿进出,街坊们都以为乔家唯一的公子乔良工已经夭折了,想不到今日他竟活着回来了。

    再一细看,可不了得,这乔家公子竟有一副他们从未见过的美姿容,眉目如画颜如冠玉,一张脸如神仙雕琢般美的不似真人,让人移不开眼睛,更别说那动作姿态亦是优雅至极。

    不出半天,乔家公子乃是大陈第一美男子的称号便传了出去。

    乔苑如若无人的扶着祖母下了马车,刚转过身,就见大门口已站了许多人,为首的是一位年约四十,身高七尺微微偏胖的男子过来了,这人是她二叔。

    乔二爷听说侄子健在,很欢喜,又知道父亲要回来了,早早来到大门口等着了。乔苑见他身后跟着二夫人,生母李氏身为长嫂反倒站在二夫人的身后了。

    五妹乔茵站在母亲身侧,容貌娇美,脸上还带着孩子气,一看便是天真柔弱的姑娘。生母右侧是四姑娘乔湘,她身后是何姨娘,她是乔湘的生母。

    因为已经活过一世,这些人她都识得。

    “父亲,母亲,你们可回来了。”乔二爷给两老见礼。

    “侄子见过二叔。”乔苑一躬身,行了一个晚辈礼。

    乔家二爷这么多年只听父亲说良哥儿在卞州养病,人却一直不回,他还以为这侄子早没了,没想到竟真的回来了。

    待乔苑一起身,那张冷俊的玉面让他不由一颤,不由心中叹到这生得倒是……太好了。

    “快,往里走,回家。”乔二爷反应过来后扶着乔老夫人的另一侧道。

    乔老太爷在前,乔苑和乔二爷扶着乔老夫人在后往里走,大门里,一个尖脸的妇人站在前面,是乔二夫人,乔苑冲她喊了声“二婶”,接着便看向二夫人身后的妇人——生母李氏。

    乔苑上一次见到生母还是夏天母亲去祖宅给祖母请安,如今再见她已经成了兄长,不由想将来若母亲听说三女儿已逝会有多少伤心。

    乔良工幼时离家,应不记得生母长相,可李氏身为主母,穿着与旁人不同,也好辨别,“母亲。”

    李氏乍然听见儿子唤她,还觉不真实,可眼前一大家子都在,却不容她不信,便喊了一声,“良哥儿。”

    纵然心中感慨万千激动不已,也要等到进了屋再叙说。

    乔苑前世便住进来过,因此对乔府不陌生。

    这里是祖上最盛时置下的宅子,面积很大。坐北朝南,前园后屋。花园占地不小,南边靠近垂花门是宴客的花厅,往里是戏楼。

    后屋又分东路西路和中路。中路有四进院落,东西路各有四进院,

    乔老太爷和乔老太太原本住在中路的正房,后来乔老太爷要一心教导孙儿读书,便搬到郊外的祖宅里住了。

    乔家大爷去世后,因为乔大夫人守寡,乔二爷为避嫌,将东西府两房用墙隔开,东边是大房,西边是二房。只有前院的游廊处能通向对面。

    前院有十个护院,由二房管着,东西院各有十来个丫鬟婆子。

    古往今来,每家每户都是男子当家做主执掌门庭,女子只能托身于男子生存。

    乔大爷一死,大夫人李氏成了寡妇,也没有儿子在身边,她又是个美人,虽已将四十却依旧风韵犹存,在外走动怕被人指点,便将铺子交给二房,请二房夫妇帮忙打理。因此,在乔家,二爷二夫人当了大房的家,二夫人管着大房的铺面。

    乔苑深知世道对女子苛刻,家中没有男子的人家对女子而言有如建房未建屋顶,家不成家。

    一边往里走,便已对家中事有了打算。

    乔老太爷和乔老夫人直接回了中路正房歇下,乔苑送完祖母便回了东边自己一房。

    刚到前院的垂花门,就见乔二爷正搓着手站在那里,像是在等她。

    先恭敬地唤了声,“二叔。”

    乔二爷已三十九岁了,还是正九品的主簿,十几年未动,可见乔老爷子真没对其抱什么期望,不然凭他的人脉,为他升个官职也很容易。

    乔二爷也没有儿子,六年前过继个族中的子弟继承香火,也算是有了儿子,没有绝户,可他那儿子乔良辉很是笨拙,他也不指望他能出人头地。

    他今日见亲侄子仪表堂堂气度不凡,真心羡慕死去的兄长,虽是短命走了,却留下了一个才貌双全的儿子,看老太爷对他重视和喜爱,将来兴许能有大前程。他这二叔也跟着高兴。

    总归是乔家没有绝了种,后继有人了。

    这不,他兴奋地在此等侄子出来,就为再看一眼。

    不过,一见这位贤侄面容清冷,不苟言笑,他便更加局促了,只道:“良哥儿,你才回来,应有许多话与你母亲说,二叔改天再去打扰。”

    李氏听说儿子回来了,早早在正厅等他,一见乔苑进来便站了起来,双目紧紧盯着乔苑。

    乔苑见母亲紧张迟疑,想她也以为兄长已经故去,不信他又活着回来了。

    “不孝子给母亲请安!”她双膝跪地给母亲请罪。

    如今只能如前世般欺骗母亲了,她要入朝为官,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家中人若是知道了,定会在平常相处中有所流露,到时她将前功尽弃,大事难成。

    “儿三岁时,病的太重,都以为我不行了,便告诉家里我走了,没想到儿又缓了过来,只是之后也时常生病,像是活不长的,祖父祖母怕母亲白欢喜一场,也就没告诉您我还在世。”

    她这一通理由说完,李氏又见活生生的儿子就在眼前,相貌也随了自己和先夫,便也没什么疑心的,便流着泪上前来,将乔苑抱在怀中:“良哥儿,你是娘的良哥儿!”

    李氏前几日看到老太爷派人送来的信,知道儿子还在世,并未夭折,她一直不敢相信,如今却是信了。

    “儿不孝,到了今日才能在母亲跟前尽孝。”

    “我儿身子无恙便是最好的。”李氏将她从头看到脚,生怕这儿子再有什么好歹。

    “儿子已全好了,母亲不必担心。”

    乔茵早已过来了,见母子二人正感伤便没有出声,李氏抬头看到小女儿,才将她唤过来,给乔苑介绍。

    “这是你五妹乔茵,转过年便十五了。”

    乔苑终于能正大光明同五妹说话,便尽量柔声道:“五妹妹,兄长回来了。”

    乔茵在外面就见兄长不苟言笑,一张脸总是端着,有些不易亲近,她又素来胆子小,极少接触人,不知如何与这个突然回来的兄长相处。

    只唤了声“兄长”便不知说什么了。

    李氏怕儿子不喜这个妹妹,笑道:“良哥儿,你妹妹胆子小,但是性子最好,等你们相处久了便话多了。”

    乔苑称是。

    “夫人,大公子,何姨娘来了。”

章节目录

拢明月(重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舒风舒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舒风舒雨并收藏拢明月(重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