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上古时期,流雪山域自天而降,坠入陆地,忽而八千高峰横亘在大陆中央,常年冰冻,隔断人迹,绵延万里……
……山域仙民遗孑因而遁入尘世。东部昆仑华氏随洛河东行,入主东陆,掌京州、兖州、青州、苗州、凉州、九幽玄海,建立梦华皇朝。
……西面婆娑部族沿灵水西入莽原,治优昙花海、婆娑圣林、日落之渊,建婆娑教,以教立国。
……其余仙民散入尘世,血脉隐佚,难觅踪迹。
……自流雪山域现世始纪尘历元年,梦华、婆娑国祚已逾两千载。今世仙缘已渺,尘缘甚累,两国仙脉尽断,徒留种种传说在人间。”
合上《梦华婆娑纪》,不同于书中的千秋岁月,十七岁的暮卷抬头就看到了她的全部世界——沉月谷。
这本书是师兄舒煌十年前带进谷的,当年一个笔名“青观”的作者杜撰成书,通篇都是些神怪传说,妄语谗言,一面世就成了当时梦华稚子顽童的枕下最爱。
对于这种流传甚广的消遣读物,梦华读书人是不齿的,所以偶尔入谷给师兄上课的魏学究把这本书批得体无完肤,非要将之烧毁,不许舒煌再看。
薄薄一本《梦华婆娑纪》在生死存亡之际辗转到暮卷手中,为她所珍视。
毕竟对于失去七岁之前记忆的少女来说,钻进这本书里就有了无限的乐趣。
为了帮助舒煌、暮卷两个小娃儿树立正确的认知,魏学究细细将梦华的通识蒙学读物讲了又讲。
譬如流雪山、昆仑峰天地初开时就有了,尘历是华氏先祖道九山、导九川、陂九泽、定九州后开始纪元。
除却梦华如今腹地的京畿要地京州,北面沃野兖州、东面海沿青州、南面群陵苗州、西面高原凉州。
东面九幽玄海古称玄州,凉州西面流雪山域古称寒州。
流雪山域北面,有一东西向狭长走廊夹在昆仑峰、天机峰之间,原为古通州。
如今婆娑盘踞的西北莽原为古羌州,婆娑教崛起后此地羌民或归化婆娑,或东入通州峡谷成为游民部族。
通州此后便成了梦华、婆娑两国角斗之地。
梦华置番和、镇夷、宣化、奋威四军镇据守,婆娑也部署王庭僧兵与梦华相抗。
千百年来,两国交好,此路便商贸往来热闹非常;两国交恶,此地就战火纷飞,难见生民。
而沉月谷,原本是流雪山域南麓与凉州接壤的寒凉之地。
只是不知何时起,这谷内莲开不败,溪印竹山,四季常青,又有鸟兽鱼虫栖息其间,生趣盎然,与山麓以上的冰寒死地截然不同。
暮卷觉得学这些比她每日跟着萨埵师父背的心法口诀有意思多了,可惜魏学究每个月才来一次,她也只是个附赠的学生。
两年前,魏学究说他没有新的东西能教给舒煌,便再没来过了。
此后,暮卷也就再没机会听听外面的世界,《梦华婆娑纪》便又被她翻出来,看了一遍又一遍,将每一个字都刻进心中。
夜色如幕,月华如水,莲溪那片银莲开了又谢、谢了又开,就这样日升月落、周而复始。
十年来,似乎这个世界从未变化。
暮卷静坐在窗边,书已被她藏入匣中,此刻她正托腮静观月色下的银莲在水上浮动,沉浸其中。
没过多久,有人轻叩房门打破了宁静,吱呀一声,门被缓缓推开。
一个花白头发的老妇人,头戴一支朴素银簪,一手秉烛,一手托着刚熏暖的白衫进入了房间。
老妇人侧脸下颌上有陈年瘢痕,似猛兽啃食的伤口,生人初见时会有些害怕,但暮卷已经习惯。
烛光照上暮卷瘦削的身体,玄黑如缎的长发披散在肩上,苍白的肌肤微微透射月色,一双墨青色的眸子深处含着星点细闪,如同冰晶一般摄人心魄。
她回头循着烛光看去,薄唇微动,“婆婆,时辰到了吗?”
阿念婆婆点点头,望向莲溪,眼中有些不忍。
不知何时,萨埵师父已经在岸边枯石上静坐了。
合上木窗,婆婆退至房外,少女换好暖衫,衣上残留着丝丝暖香。
夏夜凉风穿堂而过,老妇人举烛前行,少女随后。
至莲溪时,萨埵师父已然入定,闭目盘坐在枯石上,手中念珠周转不停。
暮卷自胸中气海提起真气,感受“凝霜”之力充盈气脉,涉水前行。溪水还是一如既往的冷冽,她感觉着寒意一点点浸过衣服、透入肌骨、淹没胸口。
抬头看到月光皎皎,暮卷想起昨夜趁着月色出谷的师兄舒煌。
原本按照约定,暮卷、舒煌二人要在沉月谷闭关十年,但昨日一早师兄家中急信到谷,母亲急病,令他速归。
事急从权,师兄和萨埵上师商议后只能破例归家,师兄当晚便拜别三人离谷。
月色满落莲溪,林间簌簌而响。
师父手中念珠摩擦碰撞的细微声响提醒了少女,她看到师父和婆婆灰白的头发。
如今十年之期将至,小小顽童将近成年,师父和婆婆也可尊翁媪了。
十年来,舒煌、暮卷在萨埵指点下于沉月谷内修习功法,寒暑不辍,不曾怠惰。
每日早膳后,两人便要扎实外功根基,舒煌使家传丹羲外功,拳脚指掌、刀剑棍枪都源于一套章法,舒煌十岁入谷前已基本烂熟于心。
暮卷则随师父专习凝霜掌,掌势凌厉但又灵动飘逸,掌风倏忽间可有十几次翻覆,让人眼花缭乱。
内功修行上两人又有所不同,舒煌须午时研习流火心法,暮卷则子时俢行凝霜心法。
“师父,我什么时候才能出谷啊?”气息调理稳定后,少女看着枯石上闭目端坐的灰发老僧,不解地问道。
老和尚并不回答。
魏学究曾说过,萨埵师父应当是婆娑教的僧人,也不知道怎么就隐居在梦华沉月谷了,毕竟师父从没说过自己的事情。
每每暮卷想追问下去时,老和尚总说什么天意自显,等时机成熟了一切因果自会明了。
大概,师父从来都是这样沉默寡言的吧。
“唉……”水中的少女不自觉叹了口气。胡思乱想中,月轮渐沉,仿佛要坠入莲溪。
“寂定心神,认真运功。”师父已经从枯石上跃下离开。
暮卷估摸子时将过,今日夜课可以结束了,便溯洄上岸,贴着湿衣的冰晶凝得比往常透亮点,她剥下一小片,对月端详,五彩斑斓,着实好看。
婆婆已经到了岸边,暮卷知道她已经备好暖汤和衣物了。
回到房内,少女敛去功力,换上干燥衣物,试探着嘬了一小口暖汤,有点烫。
“婆婆,以后不用每日准备热汤了,我已经没那么怕冷了。”她本想伸手去拉老妇人以宽慰,却被婆婆的体温烫得缩了回来。
阿念婆婆收拾床铺的手也停下来,情绪明显激动了几分。
“好啦,婆婆,我一会儿就恢复了。”暮卷赶忙端起碗,忍烫将暖汤一饮而尽,不愿婆婆再难受。
婆婆询问式地向暮卷腹部一指,暮卷摇摇头。
她依旧没有月信。
上个月婆婆闹着让眠泉县女医入谷,女医诊治后说暮卷的身体已经异于常人,血脉凉寒,怕是伤了根元。
据女医说寻常人家的女儿及笄后就待字闺中,但暮卷的身体似乎没有任何变化。
当然,暮卷并不明白究竟自己这副身体应该有什么变化,她不在意,但阿念婆婆没少因为这个事情发愁,她总不愿意见婆婆心烦。
从那时起,一向和善的两位老人家没少因为这件事争执,二人静默对峙的场景暮卷是见过的,说不出来的煎熬。
婆婆双手快速向师父比画示意,仿佛使了套自创掌法,萨埵师父往往坐着闭目不语,掐断了婆婆与他的唯一交流途径。
此刻,暮卷看着婆婆表情很快由忧转怒,帮少女掖好被角后气冲冲地往师父的房间去了,独留一盏残烛被遗忘在角落,她知道两位老人家今夜恐怕又要置气了。
不过眼下这暖和被褥实在让人犯懒,顾不得更多,少女打着呵欠准备睡下,随手凝了一股霜寒之气,直直往那烛火射去。
黑暗充盈房间的瞬间,一声轻微的异响却彻底驱散了少女的倦意。
沉月谷太静了,任何一点不同于平常的声音都足以让暮卷惊觉,她笃定:窗外有人!
沉月谷迷瘴四布,没有师父引导,常人根本进不来,而谷内昼伏夜出各类野物动静从未这样沉闷。
“难道是师兄去而复返?”但很快,暮卷否定了这个想法,师兄无须如此鬼祟。
暮卷催动心法戒备起来。
就这样在黑暗中隐蔽了一会,那人以为暮卷已经睡下,站起来准备有所行动。
暮卷看准时机,翻手便朝声音所在推出掌风,木窗应声而破。
来人身手敏捷,并不迟疑,转身腾跃上枯石,迅速从腰间拔出一对异形短杵交叉跪持,护住面门。
但还来不及运转内力相抗,只能任由暮卷掌风中带来的寒气攀上武器。
借着月光,暮卷看见来人全身黑衣,裹遮得严严实实。他虽然跪坐在石头上,但瞧得出身形比师兄壮实些。
“何人擅闯?”少女用清脆的声音一字一句叩问道。
“唐突了。”黑衣人起身,抱拳致歉,“在下为寻人而来,并非有意惊扰姑娘。”
“三更半夜,形迹鬼祟?”暮卷喝问,凝气起势要再攻,她虽少见外人,但关键时刻并不怯懦。
黑衣人见状赶紧又摆出防御姿态,着急解释,“姑娘,此地四处迷瘴,我实在不得入内。若不是昨晚有人解阵离谷,叫我偷见了阵法密处,哪能进……”
话音未完,少女已转圜掌势,由下往上撩起两刀掌风,寒意扑面而来,比前一掌又凌厉许多。
黑衣人不得已从枯石上退下,稳稳落在莲溪对岸,硬瞧着掌风在那枯石上刻下两道痕迹。
“姑娘,请听我把话说完。”黑衣人抓住空当,见缝插针地蹦出字来。“我为寻萨埵上师而来,在谷外徘徊已十余日,不得已才出此下策。”
暮卷正想往外逼去,只听见师父的声音在房外悠悠响起,“何人寻我?”
黑衣人见萨埵上师现身,立马收好武器,取下面罩,端然一拜,恭敬道,“师伯,我乃准提上师弟子棐陀,受师命特来寻您。”
月光照出他的面庞,眉宇间颇有些英气,棕色头发卷在脑后,藏在阴影下的眼睛却看不清晰。
棐陀拜完转过目光想寻暮卷的身影,但少女已退回房内。
刚才急着出招,暮卷忘记自己只着内衫站在窗边。这会师父在外应对,她便赶紧退回暗处,婆婆也已进房把她护在身后。
“罢了……”暮卷听见师父叹息一声,“今日夜深,你还是明日登门再议吧。”
“师伯,来处迷瘴重重,我实在没把握全身而退。”少年有些着急,“务必请您收留一晚。”
师父思忖片刻,“这……谷内并无客房,你不嫌弃的话,柴房委屈一下吧。”说罢抬手做了个请的姿势。
暮卷听见少年随着师父远去,放下心来。婆婆拉了拉她冰凉的手,看着破窗碎屑一地,带着她去自己房间休息。
虽然一肚子的疑惑,但熬不住困意,暮卷挨着婆婆沉沉睡去。
梦中,暮卷又回到她记忆最开始的地方,彻夜轰鸣的雷暴声塞满了她空白的脑袋,雨幕冰锥般击打着她的皮肤,孱弱的小女孩趴在师父的背上,瑟瑟发抖。
这是暮卷反复梦见的场景,并没有多愉快。
第二日,沉月谷的林莺鸟聒噪得厉害。
少女睁开眼,日光已照上床帷,昨晚折腾一番,今天起得更迟了些。
她揉了揉双眼,看着阳光落下的位置,眼底氤氲略散。
此刻空气里弥漫着饭菜香让她醒过神来,那是婆婆炖了她最爱的鱼羹。
暮卷着急忙慌换好綌布葛衣,用荆条随手挽髻,胡乱擦了把脸就往厨房跑去。
一头扎进前厅时,暮卷才想起来谷中还有外人。
师父瞥了一眼潦草的女孩,对这司空见惯的场景并不意外。
厅上的棕发少年却显然被突然闯入的暮卷吓了一跳,随后又被她愣住的表情逗笑,别过脸压住嘴角。
暮卷这才想起来,看来昨夜溜进谷内的黑衣人就是他了。
当然,她无暇细想,肚子饿可是十万火急的事情。
“师父,我先去吃饭了。”她穿过前厅,继续向厨房跑走了。
少女远去之后,厅上的老人开口。“棐陀,你的来意我已明了,但我遁世多年,不愿再涉身其中了。”
“师伯,梦华非您故土,您又是前代大德的亲传弟子,何不返回婆娑,与隐宗余脉共图复兴。”
老人合上双眼,前尘往事从心底深处翻涌上来,“……婆娑的一切已是过眼云烟……”
听到老僧言及往事,棐陀抓住机会劝说,“晚辈听师父提起过,十多年前显宗大德摩诃奸计得逞,哄骗圣后悉昙剪除隐宗势力,致使隐宗弟子被清剿殆尽,王都之内血流成河……”
“当年隐宗衰落后,摩诃攫取婆娑王军权力自封伪主,反过来囚困了圣后。前些年圣后病重归林,圣女迦洛又被软禁不能承继大位,如今伪主摩诃已把持教政十余年,莲母真血后人与真血遗脉已尽数受制于显宗。”
“现下师父着我前来寻您,自然……”棐陀停了一下,压低声音着重说道,“……自然是国内隐宗弟子已成气候,乃扶持真血后人重掌教政的绝佳时机。”
老人听后不语,没想到自己逃亡梦华后,圣后竟遭此大难,也不知她离世时有没有后悔当年害死了涅畔上师。
萨埵起身独自行至正厅挂着的画像前。
棐陀一进来便认出这是一垂目交脚倚坐的莲母佛像,小小几尺画像,却能领略出其粗粝朴拙的风貌,与婆娑界内华美冗繁的莲母法相很不一样。
萨埵双手结莲母印,开始轻声诵唱经文。
棐陀见师伯没有反应,忍不住起身往他身后又挪了两步,悄声说“圣女迦洛也特意嘱托要将您寻回。”
萨埵没有反应,只是待经文诵完,走上前去,双手恭敬揭开佛像,从后面的石龛中取出一个包袱,郑重交予少年手中。
“棐陀师侄,我盛年之时无力能保全隐宗,如今心境残破,更遑论帮助隐宗复兴。”老人微微叹气。
“当年王都巨变,隐宗大德涅畔意外亡故,上师弥留之际将衣钵托付于我。”
萨埵深深看了一眼包袱,轻轻摩挲,“如今准提师弟既然能收拢隐宗旧人,又有意助隐宗重现气象,这法衣你便替我带给他吧。”
“师伯,我并非此意……”棐陀着急解释,他并非为了衣钵传承而来。
老人抬手止住了少年的话,“无妨。师弟擅长筹谋,我一直认为他才是隐宗下一任大德的不二人选,我只是个武痴。”
萨埵望向远方,若有所思“假使当年上师择他随侍左右,说不定就不会有那些惨事了。”
萨埵老浊的眼睛收回来正好对上棐陀年轻的双目,“准提,他会明白的。”
幽静的山谷中,传来暮卷清脆的呼喊。
“师父!饭好了!”
老人眼里重现神采,他拍了拍棐陀的肩膀,认真盯着他,正色交托,“沉月谷此地,还请师侄保密。”
棐陀手托法衣,肃然而立,郑重颔首。
……山域仙民遗孑因而遁入尘世。东部昆仑华氏随洛河东行,入主东陆,掌京州、兖州、青州、苗州、凉州、九幽玄海,建立梦华皇朝。
……西面婆娑部族沿灵水西入莽原,治优昙花海、婆娑圣林、日落之渊,建婆娑教,以教立国。
……其余仙民散入尘世,血脉隐佚,难觅踪迹。
……自流雪山域现世始纪尘历元年,梦华、婆娑国祚已逾两千载。今世仙缘已渺,尘缘甚累,两国仙脉尽断,徒留种种传说在人间。”
合上《梦华婆娑纪》,不同于书中的千秋岁月,十七岁的暮卷抬头就看到了她的全部世界——沉月谷。
这本书是师兄舒煌十年前带进谷的,当年一个笔名“青观”的作者杜撰成书,通篇都是些神怪传说,妄语谗言,一面世就成了当时梦华稚子顽童的枕下最爱。
对于这种流传甚广的消遣读物,梦华读书人是不齿的,所以偶尔入谷给师兄上课的魏学究把这本书批得体无完肤,非要将之烧毁,不许舒煌再看。
薄薄一本《梦华婆娑纪》在生死存亡之际辗转到暮卷手中,为她所珍视。
毕竟对于失去七岁之前记忆的少女来说,钻进这本书里就有了无限的乐趣。
为了帮助舒煌、暮卷两个小娃儿树立正确的认知,魏学究细细将梦华的通识蒙学读物讲了又讲。
譬如流雪山、昆仑峰天地初开时就有了,尘历是华氏先祖道九山、导九川、陂九泽、定九州后开始纪元。
除却梦华如今腹地的京畿要地京州,北面沃野兖州、东面海沿青州、南面群陵苗州、西面高原凉州。
东面九幽玄海古称玄州,凉州西面流雪山域古称寒州。
流雪山域北面,有一东西向狭长走廊夹在昆仑峰、天机峰之间,原为古通州。
如今婆娑盘踞的西北莽原为古羌州,婆娑教崛起后此地羌民或归化婆娑,或东入通州峡谷成为游民部族。
通州此后便成了梦华、婆娑两国角斗之地。
梦华置番和、镇夷、宣化、奋威四军镇据守,婆娑也部署王庭僧兵与梦华相抗。
千百年来,两国交好,此路便商贸往来热闹非常;两国交恶,此地就战火纷飞,难见生民。
而沉月谷,原本是流雪山域南麓与凉州接壤的寒凉之地。
只是不知何时起,这谷内莲开不败,溪印竹山,四季常青,又有鸟兽鱼虫栖息其间,生趣盎然,与山麓以上的冰寒死地截然不同。
暮卷觉得学这些比她每日跟着萨埵师父背的心法口诀有意思多了,可惜魏学究每个月才来一次,她也只是个附赠的学生。
两年前,魏学究说他没有新的东西能教给舒煌,便再没来过了。
此后,暮卷也就再没机会听听外面的世界,《梦华婆娑纪》便又被她翻出来,看了一遍又一遍,将每一个字都刻进心中。
夜色如幕,月华如水,莲溪那片银莲开了又谢、谢了又开,就这样日升月落、周而复始。
十年来,似乎这个世界从未变化。
暮卷静坐在窗边,书已被她藏入匣中,此刻她正托腮静观月色下的银莲在水上浮动,沉浸其中。
没过多久,有人轻叩房门打破了宁静,吱呀一声,门被缓缓推开。
一个花白头发的老妇人,头戴一支朴素银簪,一手秉烛,一手托着刚熏暖的白衫进入了房间。
老妇人侧脸下颌上有陈年瘢痕,似猛兽啃食的伤口,生人初见时会有些害怕,但暮卷已经习惯。
烛光照上暮卷瘦削的身体,玄黑如缎的长发披散在肩上,苍白的肌肤微微透射月色,一双墨青色的眸子深处含着星点细闪,如同冰晶一般摄人心魄。
她回头循着烛光看去,薄唇微动,“婆婆,时辰到了吗?”
阿念婆婆点点头,望向莲溪,眼中有些不忍。
不知何时,萨埵师父已经在岸边枯石上静坐了。
合上木窗,婆婆退至房外,少女换好暖衫,衣上残留着丝丝暖香。
夏夜凉风穿堂而过,老妇人举烛前行,少女随后。
至莲溪时,萨埵师父已然入定,闭目盘坐在枯石上,手中念珠周转不停。
暮卷自胸中气海提起真气,感受“凝霜”之力充盈气脉,涉水前行。溪水还是一如既往的冷冽,她感觉着寒意一点点浸过衣服、透入肌骨、淹没胸口。
抬头看到月光皎皎,暮卷想起昨夜趁着月色出谷的师兄舒煌。
原本按照约定,暮卷、舒煌二人要在沉月谷闭关十年,但昨日一早师兄家中急信到谷,母亲急病,令他速归。
事急从权,师兄和萨埵上师商议后只能破例归家,师兄当晚便拜别三人离谷。
月色满落莲溪,林间簌簌而响。
师父手中念珠摩擦碰撞的细微声响提醒了少女,她看到师父和婆婆灰白的头发。
如今十年之期将至,小小顽童将近成年,师父和婆婆也可尊翁媪了。
十年来,舒煌、暮卷在萨埵指点下于沉月谷内修习功法,寒暑不辍,不曾怠惰。
每日早膳后,两人便要扎实外功根基,舒煌使家传丹羲外功,拳脚指掌、刀剑棍枪都源于一套章法,舒煌十岁入谷前已基本烂熟于心。
暮卷则随师父专习凝霜掌,掌势凌厉但又灵动飘逸,掌风倏忽间可有十几次翻覆,让人眼花缭乱。
内功修行上两人又有所不同,舒煌须午时研习流火心法,暮卷则子时俢行凝霜心法。
“师父,我什么时候才能出谷啊?”气息调理稳定后,少女看着枯石上闭目端坐的灰发老僧,不解地问道。
老和尚并不回答。
魏学究曾说过,萨埵师父应当是婆娑教的僧人,也不知道怎么就隐居在梦华沉月谷了,毕竟师父从没说过自己的事情。
每每暮卷想追问下去时,老和尚总说什么天意自显,等时机成熟了一切因果自会明了。
大概,师父从来都是这样沉默寡言的吧。
“唉……”水中的少女不自觉叹了口气。胡思乱想中,月轮渐沉,仿佛要坠入莲溪。
“寂定心神,认真运功。”师父已经从枯石上跃下离开。
暮卷估摸子时将过,今日夜课可以结束了,便溯洄上岸,贴着湿衣的冰晶凝得比往常透亮点,她剥下一小片,对月端详,五彩斑斓,着实好看。
婆婆已经到了岸边,暮卷知道她已经备好暖汤和衣物了。
回到房内,少女敛去功力,换上干燥衣物,试探着嘬了一小口暖汤,有点烫。
“婆婆,以后不用每日准备热汤了,我已经没那么怕冷了。”她本想伸手去拉老妇人以宽慰,却被婆婆的体温烫得缩了回来。
阿念婆婆收拾床铺的手也停下来,情绪明显激动了几分。
“好啦,婆婆,我一会儿就恢复了。”暮卷赶忙端起碗,忍烫将暖汤一饮而尽,不愿婆婆再难受。
婆婆询问式地向暮卷腹部一指,暮卷摇摇头。
她依旧没有月信。
上个月婆婆闹着让眠泉县女医入谷,女医诊治后说暮卷的身体已经异于常人,血脉凉寒,怕是伤了根元。
据女医说寻常人家的女儿及笄后就待字闺中,但暮卷的身体似乎没有任何变化。
当然,暮卷并不明白究竟自己这副身体应该有什么变化,她不在意,但阿念婆婆没少因为这个事情发愁,她总不愿意见婆婆心烦。
从那时起,一向和善的两位老人家没少因为这件事争执,二人静默对峙的场景暮卷是见过的,说不出来的煎熬。
婆婆双手快速向师父比画示意,仿佛使了套自创掌法,萨埵师父往往坐着闭目不语,掐断了婆婆与他的唯一交流途径。
此刻,暮卷看着婆婆表情很快由忧转怒,帮少女掖好被角后气冲冲地往师父的房间去了,独留一盏残烛被遗忘在角落,她知道两位老人家今夜恐怕又要置气了。
不过眼下这暖和被褥实在让人犯懒,顾不得更多,少女打着呵欠准备睡下,随手凝了一股霜寒之气,直直往那烛火射去。
黑暗充盈房间的瞬间,一声轻微的异响却彻底驱散了少女的倦意。
沉月谷太静了,任何一点不同于平常的声音都足以让暮卷惊觉,她笃定:窗外有人!
沉月谷迷瘴四布,没有师父引导,常人根本进不来,而谷内昼伏夜出各类野物动静从未这样沉闷。
“难道是师兄去而复返?”但很快,暮卷否定了这个想法,师兄无须如此鬼祟。
暮卷催动心法戒备起来。
就这样在黑暗中隐蔽了一会,那人以为暮卷已经睡下,站起来准备有所行动。
暮卷看准时机,翻手便朝声音所在推出掌风,木窗应声而破。
来人身手敏捷,并不迟疑,转身腾跃上枯石,迅速从腰间拔出一对异形短杵交叉跪持,护住面门。
但还来不及运转内力相抗,只能任由暮卷掌风中带来的寒气攀上武器。
借着月光,暮卷看见来人全身黑衣,裹遮得严严实实。他虽然跪坐在石头上,但瞧得出身形比师兄壮实些。
“何人擅闯?”少女用清脆的声音一字一句叩问道。
“唐突了。”黑衣人起身,抱拳致歉,“在下为寻人而来,并非有意惊扰姑娘。”
“三更半夜,形迹鬼祟?”暮卷喝问,凝气起势要再攻,她虽少见外人,但关键时刻并不怯懦。
黑衣人见状赶紧又摆出防御姿态,着急解释,“姑娘,此地四处迷瘴,我实在不得入内。若不是昨晚有人解阵离谷,叫我偷见了阵法密处,哪能进……”
话音未完,少女已转圜掌势,由下往上撩起两刀掌风,寒意扑面而来,比前一掌又凌厉许多。
黑衣人不得已从枯石上退下,稳稳落在莲溪对岸,硬瞧着掌风在那枯石上刻下两道痕迹。
“姑娘,请听我把话说完。”黑衣人抓住空当,见缝插针地蹦出字来。“我为寻萨埵上师而来,在谷外徘徊已十余日,不得已才出此下策。”
暮卷正想往外逼去,只听见师父的声音在房外悠悠响起,“何人寻我?”
黑衣人见萨埵上师现身,立马收好武器,取下面罩,端然一拜,恭敬道,“师伯,我乃准提上师弟子棐陀,受师命特来寻您。”
月光照出他的面庞,眉宇间颇有些英气,棕色头发卷在脑后,藏在阴影下的眼睛却看不清晰。
棐陀拜完转过目光想寻暮卷的身影,但少女已退回房内。
刚才急着出招,暮卷忘记自己只着内衫站在窗边。这会师父在外应对,她便赶紧退回暗处,婆婆也已进房把她护在身后。
“罢了……”暮卷听见师父叹息一声,“今日夜深,你还是明日登门再议吧。”
“师伯,来处迷瘴重重,我实在没把握全身而退。”少年有些着急,“务必请您收留一晚。”
师父思忖片刻,“这……谷内并无客房,你不嫌弃的话,柴房委屈一下吧。”说罢抬手做了个请的姿势。
暮卷听见少年随着师父远去,放下心来。婆婆拉了拉她冰凉的手,看着破窗碎屑一地,带着她去自己房间休息。
虽然一肚子的疑惑,但熬不住困意,暮卷挨着婆婆沉沉睡去。
梦中,暮卷又回到她记忆最开始的地方,彻夜轰鸣的雷暴声塞满了她空白的脑袋,雨幕冰锥般击打着她的皮肤,孱弱的小女孩趴在师父的背上,瑟瑟发抖。
这是暮卷反复梦见的场景,并没有多愉快。
第二日,沉月谷的林莺鸟聒噪得厉害。
少女睁开眼,日光已照上床帷,昨晚折腾一番,今天起得更迟了些。
她揉了揉双眼,看着阳光落下的位置,眼底氤氲略散。
此刻空气里弥漫着饭菜香让她醒过神来,那是婆婆炖了她最爱的鱼羹。
暮卷着急忙慌换好綌布葛衣,用荆条随手挽髻,胡乱擦了把脸就往厨房跑去。
一头扎进前厅时,暮卷才想起来谷中还有外人。
师父瞥了一眼潦草的女孩,对这司空见惯的场景并不意外。
厅上的棕发少年却显然被突然闯入的暮卷吓了一跳,随后又被她愣住的表情逗笑,别过脸压住嘴角。
暮卷这才想起来,看来昨夜溜进谷内的黑衣人就是他了。
当然,她无暇细想,肚子饿可是十万火急的事情。
“师父,我先去吃饭了。”她穿过前厅,继续向厨房跑走了。
少女远去之后,厅上的老人开口。“棐陀,你的来意我已明了,但我遁世多年,不愿再涉身其中了。”
“师伯,梦华非您故土,您又是前代大德的亲传弟子,何不返回婆娑,与隐宗余脉共图复兴。”
老人合上双眼,前尘往事从心底深处翻涌上来,“……婆娑的一切已是过眼云烟……”
听到老僧言及往事,棐陀抓住机会劝说,“晚辈听师父提起过,十多年前显宗大德摩诃奸计得逞,哄骗圣后悉昙剪除隐宗势力,致使隐宗弟子被清剿殆尽,王都之内血流成河……”
“当年隐宗衰落后,摩诃攫取婆娑王军权力自封伪主,反过来囚困了圣后。前些年圣后病重归林,圣女迦洛又被软禁不能承继大位,如今伪主摩诃已把持教政十余年,莲母真血后人与真血遗脉已尽数受制于显宗。”
“现下师父着我前来寻您,自然……”棐陀停了一下,压低声音着重说道,“……自然是国内隐宗弟子已成气候,乃扶持真血后人重掌教政的绝佳时机。”
老人听后不语,没想到自己逃亡梦华后,圣后竟遭此大难,也不知她离世时有没有后悔当年害死了涅畔上师。
萨埵起身独自行至正厅挂着的画像前。
棐陀一进来便认出这是一垂目交脚倚坐的莲母佛像,小小几尺画像,却能领略出其粗粝朴拙的风貌,与婆娑界内华美冗繁的莲母法相很不一样。
萨埵双手结莲母印,开始轻声诵唱经文。
棐陀见师伯没有反应,忍不住起身往他身后又挪了两步,悄声说“圣女迦洛也特意嘱托要将您寻回。”
萨埵没有反应,只是待经文诵完,走上前去,双手恭敬揭开佛像,从后面的石龛中取出一个包袱,郑重交予少年手中。
“棐陀师侄,我盛年之时无力能保全隐宗,如今心境残破,更遑论帮助隐宗复兴。”老人微微叹气。
“当年王都巨变,隐宗大德涅畔意外亡故,上师弥留之际将衣钵托付于我。”
萨埵深深看了一眼包袱,轻轻摩挲,“如今准提师弟既然能收拢隐宗旧人,又有意助隐宗重现气象,这法衣你便替我带给他吧。”
“师伯,我并非此意……”棐陀着急解释,他并非为了衣钵传承而来。
老人抬手止住了少年的话,“无妨。师弟擅长筹谋,我一直认为他才是隐宗下一任大德的不二人选,我只是个武痴。”
萨埵望向远方,若有所思“假使当年上师择他随侍左右,说不定就不会有那些惨事了。”
萨埵老浊的眼睛收回来正好对上棐陀年轻的双目,“准提,他会明白的。”
幽静的山谷中,传来暮卷清脆的呼喊。
“师父!饭好了!”
老人眼里重现神采,他拍了拍棐陀的肩膀,认真盯着他,正色交托,“沉月谷此地,还请师侄保密。”
棐陀手托法衣,肃然而立,郑重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