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
公孙稷抬眼看去,红衣少女正奔向自己,脸上是种说不出的笑,带着苦涩韵味。
“棂儿,你怎么来了?”公孙稷问道,他的表情平常,看不出一点情绪波动。
“爹…你要走了。”公孙棂停顿了一下,到了嘴边的话却说不出口。
“嗯,爹不能完整地看到棂儿成婚了。”
公孙棂的心像是被针扎般刺痛,其实她根本没想好说什么,听到公孙稷即将启程,便着急地跑过来想再与父亲多呆一会儿。
而现在,她巴不得说自己不想成婚,想上战场杀敌。这大抵不可能,皇帝御赐的婚约,怎么说不嫁就不嫁。
但公孙棂忍不住了。
“爹。”她小心翼翼地开口:“我可以跟您一起去吗?”
公孙稷以为自己听错了,眉头轻拧,盯着公孙棂,“你说什么?”
“爹,我想跟您一起去打仗。”公孙棂逐渐放小了声音,他知自己的父亲是个顾大局的人,弃婚便是抗旨,此为必然不可行,被有心人听见了也不好。
话落,公孙稷不但没有动怒,反而笑了声,是以一种放松心的姿态,“好,好。”他小声嘀咕道,方才不见情绪的表情骤然变得悠然。
公孙棂怔了一下,“爹。您同意了?”
“我当然同意,好,好极了。”公孙稷大笑。
公孙棂实在是没有想到,她以为公孙稷会训斥诘责自己,未料到竟毫不犹豫地点头了。
“爹,您…”公孙棂一时语塞,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
公孙稷知道公孙棂心中所想,无非是顾忌御赐的婚约。
“棂儿,你放心,你今日弃婚上战,皇上是不会怪罪你的。”公孙稷解释道。
“为何?”
公孙稷会心一笑,“你想得知,不急于这时。”
公孙棂也没有再多问,她迅速赶回房中,脱下华贵的凤冠霞帔,洗去脸上的胭脂,换上了许久未披的铁甲,束起长发。
自打前世十五岁那年征战过来,直到死她都没有再碰过一点兵甲利器,武功的身体记忆也随之消失。今时她虽然也是实实在在地三年没有拿过兵器,但这副身体的记忆尚在,或许武功大不如前,总归还是可以练回来。
公孙棂从床底下翻出一个积满尘灰的箱子,打开后映入眼帘地是一把剑。剑身看起来很华丽,剑柄的花纹精致美观,刻的是一双锦鲤戏珠,剑眼处镶了颗白玉。
这把剑自命为“月影”,是公孙稷送给公孙棂的十岁生辰礼物,跟了主人五年,杀敌无数。
公孙棂轻轻擦拭干净剑身,月影无配套剑鞘,便随意找了个剑鞘合上。
公孙稷和公孙棂疾马赶向城门,不一会儿便到了。
城门下站着几人,坐在马上,逆着光,只能见得清其身影。公孙棂少时跟随父亲征战,所以对公孙稷的手下很是熟悉,一眼便认出他们的背影。
最左边那位,校尉李梁,与公孙稷共同作战二十余年,无话不说的知己与战友;往右第二位,裨将代庆彦,做公孙稷手下八年,性情沉默,喜欢夜里独自漫步;往右第三位,都尉王文利,为人也很沉默,性情温和;往右最后一位,前锋营指挥使陈世杰,四将中最年轻的一位,性情活泼,做事沉稳,与公孙棂聊得开,关系近。
还有一位。
男子背对着公孙稷和公孙棂,身子看起来很高大,一头长发随风摇曳,与其他四位将领豪放的坐姿不同,他坐得很端正,有种拘束感。
公孙棂觉得很熟悉,但就是认不出来。
“久等了。”公孙稷喝止住马。
四将各道了声“将军好”。
“将军,还有一刻便启程。”陈世杰道,忽而看向公孙棂,眼中诧异,“小棂今日不是成婚么,怎会在此处?”
闻言,适才默不作声的男子侧头瞟了眼公孙棂。
“棂儿此番弃婚在此,是要为国征战,同我们一起杀敌,儿女情长之事暂不议论。”公孙稷虽表面上说得云淡风轻,但言中却有一种隐匿的满意。
“这…”四将面面相看,似乎想说什么话却不能说。
不知是否是公孙棂的错觉,她察觉到背对着她的男人方才轻轻笑了。
“对了棂儿。”公孙稷道,“我来给你介绍一下。”公孙稷骑着马缓缓走到男子身旁,“这位,是永川侯李奉祠,此次作为战役谋士跟随我们出征。”
公孙棂皱缩瞳孔,抿了抿嘴唇,不可置信地看向眼前的男人。怪不得方才会笑,死对头吃瘪被抛弃确实值得嘲笑。
李奉祠转头,一身骑装给他穿出几分文雅之气,眉眼修长,看不出一丝情绪。公孙棂每次见这人,他都一脸严肃,对何事都漠不关心的模样,叫人摸不着更摸不清他的底。
“公孙小姐。”李奉祠点头微笑,没给她一个多余的眼神便转头不再看她。
真是…生性疏离。
“将军,点兵完毕,可即刻出发。”一道低沉的男声灌入公孙棂的耳朵,清冷中带着几分严谨。
公孙棂强忍着内心的酸楚,咬紧牙关逼迫自己不要露出马脚异常,撇头看向来人,从口中挤出一个字:“哥。”
-
无名山是青云国与无忧国的分割线,既不属于青云,也不属于无忧,是座独立的山,因而被称为“无名”。据说此山屹立在这里千余年,山上住着仙人。有心人上山无法找到出口,所以也被冠名“吃人山”。这里便是约定好交战的地点。
青云大军马不停蹄地赶往,漫长的征途五日结束,他们驻扎在离山千米的地方。这几天,将士们每日都行走万里,只有两个时辰的休息时间,到达驻扎地,诸士兵疲惫不堪,早早便入睡了,难得能睡上长觉,明早起来还要听从安排做事。
暮色朦胧,黑夜降临,远离世俗、无边的天际不挂一丝光芒。滴滴哒哒,不知何时下起的雨,雨打地面的声音愈来愈大。
公孙稷同公孙修竹、李奉祠、李梁以及代庆彦在军帐中商议对策。破天荒的,平素一听军事便头晕的公孙棂,现在与他们呆在一起,认真地听他们讨论。
公孙棂从他们口中得知,离两方约定的交战时间还有两日,提前到达是为了在战场上设下埋伏。
前世她身陷囹圄,未能第一时间得知当年青无一战的消息,逃脱后四方打听,才得到了一些零零碎碎的信息。
青无二战,是一战青云战胜无忧埋下的种子。一战起战原因是因为无忧国多次踏入我国边界,侵入国土甚至杀我国子民,青云帝面对这赤裸裸的挑衅,自是不可忽视。于是皇帝便派公孙稷前去击退无忧侵军。最后的结果不言而喻,青云胜。
当今中原分四分,依照各区经济与贸易排名,沧海国,浮妄国,青云国,无忧国。无忧国新上任的国君比前几任智慧不少,六年便将几近消亡的无忧振奋起来。于是无忧国军野心四起,欲图征服中原,所以由小入手,进攻青云国试图占领土地。
五年前战败,也未能浇灭无忧国君的野心。五年来,蓄势待发,厚积薄发,经济与贸易赶上了青云,甚至有超越的趋势。
于是有了二战,无忧国向青云国立下战帖,太平了五年的中原又出现大战。青云携军十五万,无忧领兵十七万人。
开战前三日,青无两国交战不相上下,青云略胜一筹,歼灭敌方一万余人;开战第十日,青云军队粮食供给不足,青云败下阵来,被迫后退;开战一月,青云士兵损失重大,只剩三万人,而无忧剩余五万余人;开战一月半,公孙稷将军与营都司马公孙修竹不明所踪,青云军心大乱,但很快被安定下来;开战两月,双方援军到来,在人数上青云依旧低于无忧,但好在带头人机智,不畏强敌,精心谋略,青无二战以青云国勉强获胜告终。
六位领头人,公孙稷、公孙修竹不知踪迹,李梁失了一只眼,代庆彦战死,王文利和陈世杰身负重伤。
公孙棂想到这里,眸光不由暗了下来。
突然,转念一想。李奉祠既也参加了二战,那她为何没从别人口中听到过李奉祠的结果。
“敌军带兵多少尚且未知,刚开战时,固然不可能让所有的将士冲锋,我已命探子前去打探敌情。无忧国近些年发展不错,带的兵或许比我们多。”李梁道。
公孙棂心生疑惑,既然未知敌军人数,为何还要提前到达战场。
“无忧军进攻猛烈,急于前方而无头脑,想必设下陷阱他们也会跟着跳进去,也许能歼灭多数敌人。”代庆彦道。
公孙棂的拇指与食指捏住下巴,思考着方才的话,没觉得有什么不妥,轻微点头附和。
“不。”公孙修竹的声音铿锵有力,一口否决代庆彦的话,“不一定,五年前青无开战,当时的带头人已经被我们斩下首级,对于无忧军冲动急躁的印象,只是上一个带头人作战的性子,那带头人做了无忧国十来年的将军,行事一直是这样。一战无忧战败,究其原因有作战急躁,无忧国军不可能察觉不到。此次战役,新的带头人并非会像上一任盲目出战。”
公孙稷点头附和公孙修竹:“不错,作战心急多数不会有好结果。”
这个说得也对…
公孙棂感到窘迫,她觉得谁说的话都是对的,她根本不会谋略。早知如此,当初便好好学习,现在她就是名副其实的“头脑简单四肢发达”。
公孙棂用余光瞟了眼身旁一直不吭声的男子。既然是来助我们打战的,为什么一言不发,只等着其余人谋划,又不持刀杀敌,跑来究竟做甚。
李奉祠发觉有人看着自己,侧头盯向公孙棂,眼里带着疏离。
公孙棂微微抿唇,想着这人竟如此大胆地盯着自己,叫人头皮发麻。须臾,公孙棂觉察那道刺人的目光不再朝向自己,心中莫名舒坦了些。
“‘类以诱之,击《蒙》也’,可以用抛砖引玉之计诱敌。”陈世杰自信说道,声线积极,与帐中凝重的气氛形成两个极端。
嗯…听不懂。
“此法可以。”沉默许久的王文利道。
公孙棂挠了挠头,想问问何为“抛砖引玉”,又觉得难为情,所以只唯唯诺诺问:“怎么个抛砖引玉之计…?”
“‘诱敌之法甚多,最妙之法,不在疑似之间,而在类同,以固其惑。以旌旗金鼓诱敌者,疑似也;以老弱粮草诱敌者,则类同也’。大张旗鼓地去吸引敌人,敌人肯定会觉察其中有诈,便不轻易发动战斗。我们提前到达,为的就是敌军主动发起攻势,激将法太过简单,以逸待劳与抛砖引玉并用更加稳妥可靠。”李奉祠说完,众人视线齐齐落到男子的身上。
她收回刚才异议李奉祠的话,这是公孙棂第一次听到他讲长话。她心中明白,李奉祠是听出了自己不懂何为“抛砖引玉”,故而解释给自己听。
李奉祠接着开口,“听闻归隐山下偶尔飘雾,今日赶到时,烈日方休,此刻帐外还下了雨,热而温而冷,又由于山峰高大,战场缺乏风力,雾气易堆积。交战时只派四万人前去,借助雾气营造人多的假象。即使眼睛再好,对于虚幻又真实不能辨别的东西,且在胸有成竹的情况下,人们往往更倾向于自己真实看见的。抓准时机,假意敌不过撤兵后退,引狼入室,可大损敌军。”
众人纷纷低头思量。
“此计确实可以采取,但永川侯又如何保证交战那日必定会起雾呢?”代庆彦问。
公孙稷抬眼看去,红衣少女正奔向自己,脸上是种说不出的笑,带着苦涩韵味。
“棂儿,你怎么来了?”公孙稷问道,他的表情平常,看不出一点情绪波动。
“爹…你要走了。”公孙棂停顿了一下,到了嘴边的话却说不出口。
“嗯,爹不能完整地看到棂儿成婚了。”
公孙棂的心像是被针扎般刺痛,其实她根本没想好说什么,听到公孙稷即将启程,便着急地跑过来想再与父亲多呆一会儿。
而现在,她巴不得说自己不想成婚,想上战场杀敌。这大抵不可能,皇帝御赐的婚约,怎么说不嫁就不嫁。
但公孙棂忍不住了。
“爹。”她小心翼翼地开口:“我可以跟您一起去吗?”
公孙稷以为自己听错了,眉头轻拧,盯着公孙棂,“你说什么?”
“爹,我想跟您一起去打仗。”公孙棂逐渐放小了声音,他知自己的父亲是个顾大局的人,弃婚便是抗旨,此为必然不可行,被有心人听见了也不好。
话落,公孙稷不但没有动怒,反而笑了声,是以一种放松心的姿态,“好,好。”他小声嘀咕道,方才不见情绪的表情骤然变得悠然。
公孙棂怔了一下,“爹。您同意了?”
“我当然同意,好,好极了。”公孙稷大笑。
公孙棂实在是没有想到,她以为公孙稷会训斥诘责自己,未料到竟毫不犹豫地点头了。
“爹,您…”公孙棂一时语塞,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
公孙稷知道公孙棂心中所想,无非是顾忌御赐的婚约。
“棂儿,你放心,你今日弃婚上战,皇上是不会怪罪你的。”公孙稷解释道。
“为何?”
公孙稷会心一笑,“你想得知,不急于这时。”
公孙棂也没有再多问,她迅速赶回房中,脱下华贵的凤冠霞帔,洗去脸上的胭脂,换上了许久未披的铁甲,束起长发。
自打前世十五岁那年征战过来,直到死她都没有再碰过一点兵甲利器,武功的身体记忆也随之消失。今时她虽然也是实实在在地三年没有拿过兵器,但这副身体的记忆尚在,或许武功大不如前,总归还是可以练回来。
公孙棂从床底下翻出一个积满尘灰的箱子,打开后映入眼帘地是一把剑。剑身看起来很华丽,剑柄的花纹精致美观,刻的是一双锦鲤戏珠,剑眼处镶了颗白玉。
这把剑自命为“月影”,是公孙稷送给公孙棂的十岁生辰礼物,跟了主人五年,杀敌无数。
公孙棂轻轻擦拭干净剑身,月影无配套剑鞘,便随意找了个剑鞘合上。
公孙稷和公孙棂疾马赶向城门,不一会儿便到了。
城门下站着几人,坐在马上,逆着光,只能见得清其身影。公孙棂少时跟随父亲征战,所以对公孙稷的手下很是熟悉,一眼便认出他们的背影。
最左边那位,校尉李梁,与公孙稷共同作战二十余年,无话不说的知己与战友;往右第二位,裨将代庆彦,做公孙稷手下八年,性情沉默,喜欢夜里独自漫步;往右第三位,都尉王文利,为人也很沉默,性情温和;往右最后一位,前锋营指挥使陈世杰,四将中最年轻的一位,性情活泼,做事沉稳,与公孙棂聊得开,关系近。
还有一位。
男子背对着公孙稷和公孙棂,身子看起来很高大,一头长发随风摇曳,与其他四位将领豪放的坐姿不同,他坐得很端正,有种拘束感。
公孙棂觉得很熟悉,但就是认不出来。
“久等了。”公孙稷喝止住马。
四将各道了声“将军好”。
“将军,还有一刻便启程。”陈世杰道,忽而看向公孙棂,眼中诧异,“小棂今日不是成婚么,怎会在此处?”
闻言,适才默不作声的男子侧头瞟了眼公孙棂。
“棂儿此番弃婚在此,是要为国征战,同我们一起杀敌,儿女情长之事暂不议论。”公孙稷虽表面上说得云淡风轻,但言中却有一种隐匿的满意。
“这…”四将面面相看,似乎想说什么话却不能说。
不知是否是公孙棂的错觉,她察觉到背对着她的男人方才轻轻笑了。
“对了棂儿。”公孙稷道,“我来给你介绍一下。”公孙稷骑着马缓缓走到男子身旁,“这位,是永川侯李奉祠,此次作为战役谋士跟随我们出征。”
公孙棂皱缩瞳孔,抿了抿嘴唇,不可置信地看向眼前的男人。怪不得方才会笑,死对头吃瘪被抛弃确实值得嘲笑。
李奉祠转头,一身骑装给他穿出几分文雅之气,眉眼修长,看不出一丝情绪。公孙棂每次见这人,他都一脸严肃,对何事都漠不关心的模样,叫人摸不着更摸不清他的底。
“公孙小姐。”李奉祠点头微笑,没给她一个多余的眼神便转头不再看她。
真是…生性疏离。
“将军,点兵完毕,可即刻出发。”一道低沉的男声灌入公孙棂的耳朵,清冷中带着几分严谨。
公孙棂强忍着内心的酸楚,咬紧牙关逼迫自己不要露出马脚异常,撇头看向来人,从口中挤出一个字:“哥。”
-
无名山是青云国与无忧国的分割线,既不属于青云,也不属于无忧,是座独立的山,因而被称为“无名”。据说此山屹立在这里千余年,山上住着仙人。有心人上山无法找到出口,所以也被冠名“吃人山”。这里便是约定好交战的地点。
青云大军马不停蹄地赶往,漫长的征途五日结束,他们驻扎在离山千米的地方。这几天,将士们每日都行走万里,只有两个时辰的休息时间,到达驻扎地,诸士兵疲惫不堪,早早便入睡了,难得能睡上长觉,明早起来还要听从安排做事。
暮色朦胧,黑夜降临,远离世俗、无边的天际不挂一丝光芒。滴滴哒哒,不知何时下起的雨,雨打地面的声音愈来愈大。
公孙稷同公孙修竹、李奉祠、李梁以及代庆彦在军帐中商议对策。破天荒的,平素一听军事便头晕的公孙棂,现在与他们呆在一起,认真地听他们讨论。
公孙棂从他们口中得知,离两方约定的交战时间还有两日,提前到达是为了在战场上设下埋伏。
前世她身陷囹圄,未能第一时间得知当年青无一战的消息,逃脱后四方打听,才得到了一些零零碎碎的信息。
青无二战,是一战青云战胜无忧埋下的种子。一战起战原因是因为无忧国多次踏入我国边界,侵入国土甚至杀我国子民,青云帝面对这赤裸裸的挑衅,自是不可忽视。于是皇帝便派公孙稷前去击退无忧侵军。最后的结果不言而喻,青云胜。
当今中原分四分,依照各区经济与贸易排名,沧海国,浮妄国,青云国,无忧国。无忧国新上任的国君比前几任智慧不少,六年便将几近消亡的无忧振奋起来。于是无忧国军野心四起,欲图征服中原,所以由小入手,进攻青云国试图占领土地。
五年前战败,也未能浇灭无忧国君的野心。五年来,蓄势待发,厚积薄发,经济与贸易赶上了青云,甚至有超越的趋势。
于是有了二战,无忧国向青云国立下战帖,太平了五年的中原又出现大战。青云携军十五万,无忧领兵十七万人。
开战前三日,青无两国交战不相上下,青云略胜一筹,歼灭敌方一万余人;开战第十日,青云军队粮食供给不足,青云败下阵来,被迫后退;开战一月,青云士兵损失重大,只剩三万人,而无忧剩余五万余人;开战一月半,公孙稷将军与营都司马公孙修竹不明所踪,青云军心大乱,但很快被安定下来;开战两月,双方援军到来,在人数上青云依旧低于无忧,但好在带头人机智,不畏强敌,精心谋略,青无二战以青云国勉强获胜告终。
六位领头人,公孙稷、公孙修竹不知踪迹,李梁失了一只眼,代庆彦战死,王文利和陈世杰身负重伤。
公孙棂想到这里,眸光不由暗了下来。
突然,转念一想。李奉祠既也参加了二战,那她为何没从别人口中听到过李奉祠的结果。
“敌军带兵多少尚且未知,刚开战时,固然不可能让所有的将士冲锋,我已命探子前去打探敌情。无忧国近些年发展不错,带的兵或许比我们多。”李梁道。
公孙棂心生疑惑,既然未知敌军人数,为何还要提前到达战场。
“无忧军进攻猛烈,急于前方而无头脑,想必设下陷阱他们也会跟着跳进去,也许能歼灭多数敌人。”代庆彦道。
公孙棂的拇指与食指捏住下巴,思考着方才的话,没觉得有什么不妥,轻微点头附和。
“不。”公孙修竹的声音铿锵有力,一口否决代庆彦的话,“不一定,五年前青无开战,当时的带头人已经被我们斩下首级,对于无忧军冲动急躁的印象,只是上一个带头人作战的性子,那带头人做了无忧国十来年的将军,行事一直是这样。一战无忧战败,究其原因有作战急躁,无忧国军不可能察觉不到。此次战役,新的带头人并非会像上一任盲目出战。”
公孙稷点头附和公孙修竹:“不错,作战心急多数不会有好结果。”
这个说得也对…
公孙棂感到窘迫,她觉得谁说的话都是对的,她根本不会谋略。早知如此,当初便好好学习,现在她就是名副其实的“头脑简单四肢发达”。
公孙棂用余光瞟了眼身旁一直不吭声的男子。既然是来助我们打战的,为什么一言不发,只等着其余人谋划,又不持刀杀敌,跑来究竟做甚。
李奉祠发觉有人看着自己,侧头盯向公孙棂,眼里带着疏离。
公孙棂微微抿唇,想着这人竟如此大胆地盯着自己,叫人头皮发麻。须臾,公孙棂觉察那道刺人的目光不再朝向自己,心中莫名舒坦了些。
“‘类以诱之,击《蒙》也’,可以用抛砖引玉之计诱敌。”陈世杰自信说道,声线积极,与帐中凝重的气氛形成两个极端。
嗯…听不懂。
“此法可以。”沉默许久的王文利道。
公孙棂挠了挠头,想问问何为“抛砖引玉”,又觉得难为情,所以只唯唯诺诺问:“怎么个抛砖引玉之计…?”
“‘诱敌之法甚多,最妙之法,不在疑似之间,而在类同,以固其惑。以旌旗金鼓诱敌者,疑似也;以老弱粮草诱敌者,则类同也’。大张旗鼓地去吸引敌人,敌人肯定会觉察其中有诈,便不轻易发动战斗。我们提前到达,为的就是敌军主动发起攻势,激将法太过简单,以逸待劳与抛砖引玉并用更加稳妥可靠。”李奉祠说完,众人视线齐齐落到男子的身上。
她收回刚才异议李奉祠的话,这是公孙棂第一次听到他讲长话。她心中明白,李奉祠是听出了自己不懂何为“抛砖引玉”,故而解释给自己听。
李奉祠接着开口,“听闻归隐山下偶尔飘雾,今日赶到时,烈日方休,此刻帐外还下了雨,热而温而冷,又由于山峰高大,战场缺乏风力,雾气易堆积。交战时只派四万人前去,借助雾气营造人多的假象。即使眼睛再好,对于虚幻又真实不能辨别的东西,且在胸有成竹的情况下,人们往往更倾向于自己真实看见的。抓准时机,假意敌不过撤兵后退,引狼入室,可大损敌军。”
众人纷纷低头思量。
“此计确实可以采取,但永川侯又如何保证交战那日必定会起雾呢?”代庆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