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夏天的一个傍晚,天气非常的炎热,人们摇着扇子三五成群的或在树底下,或铺着凉席在室外乘凉,拉着家常,或打着扑克,小孩子拿着缸子在树上捉着知了。随着知了的鸣叫声,在厂区医院里,一个女婴呱呱坠地了,大夫抱着这个女婴喊道“女孩,7斤2两,母女平安”。在那个年代,生下来就7斤2两实属不易,小胳膊小腿胖乎乎的,粉嫩粉嫩的,就像那粉嘟嘟的莲藕,说明家里条件非常不错,营养充足,家里给这个女婴起名叫杨昭,意思未来无限光明。
杨昭的父亲是大秦冶金机械厂的一名技术员,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家里是浙江一富商,排名老四,大伯伯继承家业,二伯伯毕业于清华大学,是国家核工业研究所的所长,姑姑已经嫁人,小叔是纨绔子弟,只负责吃喝玩乐;母亲是大秦冶金机械厂的一名普通车工,每年都是厂先进劳模,满族人,1959年因外公为了延续血脉取了二房(外婆只有母亲一个孩子),而导致外婆气瘀吐血而死,16岁的母亲憎恨之极,大吵一架逃离了长白山,懵懵懂懂的坐着火车千里迢迢的来到了大秦,神通广大的二姨婆(二姨公是沈阳某军区司令,后来也是因为这层关系,而避免了父母在□□中的迫害)托人让母亲进了大秦冶金机械厂,这样最起码母亲有了宿舍、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而且在当时,能进工厂当工人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而且是非常自豪的。
由于家族血脉的关系母亲长的非常漂亮,这在内地是罕见的,苹果脸,大眼睛,双眼皮,高鼻梁,身材高挑,皮肤白皙,气质非凡......厂里的小伙都蜂拥而至,但是母亲一个都没看上,而是努力的学徒,努力的参加厂里各项活动。直至1969年父亲服从学校的分配而到了厂技术科,那个时代的大学生非常少,再加上是名牌大学的大学生,更是稀有动物。南方的小伙长得白白净净,两只大眼睛,高高的颧骨,厚厚的嘴唇,一口不标准的夹杂着浙江话的普通话更让那些女孩子神魂颠倒。厂里的老人都趋之若鹜的要把自己的姑娘嫁给父亲,一个是因为父亲长的帅,另外就是父亲的学历更是未来可期,但是对于这边土生土长的姑娘父亲根本就没拿正眼瞄,只说是家教严,要先立业再成家而婉拒了无数人。
同年十一国庆节,厂里搞联演,母亲主演话剧《江姐》,非常成功,引起了全厂轰动,父亲对这个“江姐”从此一往情深,聪明的父亲找到了母亲的师傅,托她介绍,两个人初见面就一见钟情,没过多长时间就迅速结婚了,而其实奶奶是反对的,原因是母亲比父亲大了四岁,希望父亲还是回家帮衬家里,在当地找一门亲事。为此父亲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和奶奶联系,直到后来二伯伯做了奶奶的工作,才又有了往来。
1971年有了姐姐,父亲也当上了技术组组长,分了房子,虽然是一间房,两家公用厨房公用厕所,但是还是全厂羡慕嫉妒恨,当时父亲是先例,没有20多岁就分房升迁的,而且父亲的家里背景不好。但是不影响父母过着幸福的生活,两年后有了杨昭。
也不知道是因为杨昭的出生而让家里忙不过来,还是因为父母过了激情澎拜的热恋期,从那时候父母便开始不停的吵架,那个时候□□期还没有过去,请保姆连想都不要想,只能是给邻居钱,让邻居白天帮忙带杨昭,而姐姐自从有了妹妹也就送到了幼儿园,随着杨昭一天天的长大,但却始终不去幼儿园,宁可被反锁在家里,也不去,觉得不自由。
由于父母家常便饭似的吵架,再加上要带两个孩子,而其实父亲仍未做好当父亲的准备,他的内心仍是少年。母亲白天上班,晚上回来要在煤炉子上做饭,洗衣,给两个孩子洗澡,再加上父母双方家世的影响,虽然二姨公做了担保,但还是被监管对象,只是不用被批斗,不用被抄家,想想母亲原来也是大小姐,现在背负了这么多,想想都紧张的要死,于是姐姐便成了发泄的对象,而姐姐偏偏又是倔强的要命,挨打也绝不吐口道歉,而杨昭则非常的机灵,一看到姐姐挨骂或挨打,就拿个扫把去扫地,或乖乖的坐到一边,所以杨昭上学之前没有挨过打甚至没有挨过骂。
就这样到了1977年,杨昭5岁了,□□也结束了,母亲不再反锁杨昭,这也是杨昭不断闯祸的开始。杨昭随父亲爱吃甜食,在家就爬高偷拿白糖罐,结果吃白糖不过瘾了,就把床底下的西瓜滚出来,然后跑到厨房拿了菜刀准备切西瓜,结果西瓜皮一滑,菜刀直接就把手指头的肉切了一片,没有掉下来,里面的骨头露出来,血哗哗的流着,小杨昭举着小手哭着跑到邻居家,说“我切到手了”,邻居老太太看到这情景都吓的不行了,反应了半天才又跑到楼上叫了一个男的,让抱着杨昭去职工医院,她跑到福利区食堂让打电话给杨昭母亲。那个时候医疗条件不行,医生生生缝了17针,母亲疯了似的跑过来,眼泪哗哗的流,止都止不住,而杨昭小脸苍白的还安慰母亲说“没事的妈妈,不疼,一点都不疼,是我不好,我不该拿菜刀”,结果这话一说完,母亲和旁边的大人们都开始泪流满面了,从那时候就已经鉴证了那句话“三岁看到大”,提前看到了杨昭绝对不一般的人生,强大的心里承受能力,以及身体的忍受能力。
如果说这次菜刀事件让母亲惊心动魄,后面的事情就让母亲习以为常了。杨昭越来越不甘寂寞,从自己玩,到让整个单元的小朋友一起玩,再到联络整个福利区的小朋友一起玩——过家家、角色扮演、地道战......总之没有一个女孩玩的。逞英雄从2米高的楼板上往下跳,结果摔到下巴,缝了5针;埋地雷(就是挖个坑,里面放小孩子的粑粑,然后上面搭上一张报纸,再把土盖在上面),结果大人们下班回来,就有人踩了地雷,气的暴跳如雷,发现有偷看的小子,捉过来交给其家长,毫无疑问的暴打一顿;而杨昭,没有人相信这些是小女孩干出来的,所以免于责罚。
可是大人的责罚幸免遇难,而更是一场灾难却突如其来。一天的下午,脖子上挂着钥匙的小杨昭刚开门想出去玩,结果有楼上一个叫小黑的哥哥,和其他两个大约和小黑一样大的男孩子(大约9岁左右),推着杨昭进门,并反锁了门,告诉杨昭,不许喊不许叫,杨昭愕然的看着大哥哥们,不知所措。小黑对杨昭说,“你转过去,扶着床边,把裤子脱了”,杨昭想了一会,转过去照做了。就听背后的小黑说,“你们也把裤子脱了,看着我怎么做,你们就怎么做”。一阵悉悉索索的声音过去后,杨昭感觉屁股缝两条大腿根中间有一个凉凉的软软的东西在摩擦,像只大蚕在来回移动,就这样来来回回经历了几次后,听到背后的另外两个男孩子问,“这什么感觉也没有,这是干妈?”,小黑说,“我晚上装睡,看到我爸和我妈黑着灯就这样做的,每次做的时候我看他们都喘着粗气,两个人还死劲亲,有时候还叫,每次他们做完后,都听见我爸说舒服,又当了回神仙,为什么我们这样做没这感觉呢,我也不知道。走,我们撤。”就听到门咣的一声开开然后又关上了。杨昭默默的把裤子提上,心里就此产生了一个报复的念头,这件事成为了杨昭心底藏了一辈子要报仇的根基。
这件事发生的当天晚上,杨昭就和母亲说,“我要上学,我要上幼儿园”,母亲说那就等下学期给你报名,杨昭说“不行,我现在就要上”,母亲拗不过,也是看到了希望,小杨昭终于肯上学了,于是托人找了幼儿园的院长,给报了名。从此以后杨昭像变了个人似的,不再爱说话,不再出去玩,整天抱着幼儿园发的图册看,看烦了就照着图册上的画去画。再看完了就让母亲买小人书看,从那时候就一发不可收拾的成为了一个书虫,活在了书的世界里,准确的说是活在了自己的世界里。也就从那个时候起,杨昭开始懂事了,不再让母亲为她操心,甚至可以帮着母亲去搬煤,去干力所能及的事情,因为幼儿园就在福利区里面,所以杨昭也不让母亲接送,甚至突然下雨,杨昭会从幼儿园回家后拿着伞,穿着小雨鞋去厂门口接母亲回家,这突然的变化让母亲更是感动,也更爱这个小杨昭了,觉得这个聪明、伶俐、懂事的小杨昭就是上苍赐给她的最好的礼物。
杨昭的父亲是大秦冶金机械厂的一名技术员,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家里是浙江一富商,排名老四,大伯伯继承家业,二伯伯毕业于清华大学,是国家核工业研究所的所长,姑姑已经嫁人,小叔是纨绔子弟,只负责吃喝玩乐;母亲是大秦冶金机械厂的一名普通车工,每年都是厂先进劳模,满族人,1959年因外公为了延续血脉取了二房(外婆只有母亲一个孩子),而导致外婆气瘀吐血而死,16岁的母亲憎恨之极,大吵一架逃离了长白山,懵懵懂懂的坐着火车千里迢迢的来到了大秦,神通广大的二姨婆(二姨公是沈阳某军区司令,后来也是因为这层关系,而避免了父母在□□中的迫害)托人让母亲进了大秦冶金机械厂,这样最起码母亲有了宿舍、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而且在当时,能进工厂当工人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而且是非常自豪的。
由于家族血脉的关系母亲长的非常漂亮,这在内地是罕见的,苹果脸,大眼睛,双眼皮,高鼻梁,身材高挑,皮肤白皙,气质非凡......厂里的小伙都蜂拥而至,但是母亲一个都没看上,而是努力的学徒,努力的参加厂里各项活动。直至1969年父亲服从学校的分配而到了厂技术科,那个时代的大学生非常少,再加上是名牌大学的大学生,更是稀有动物。南方的小伙长得白白净净,两只大眼睛,高高的颧骨,厚厚的嘴唇,一口不标准的夹杂着浙江话的普通话更让那些女孩子神魂颠倒。厂里的老人都趋之若鹜的要把自己的姑娘嫁给父亲,一个是因为父亲长的帅,另外就是父亲的学历更是未来可期,但是对于这边土生土长的姑娘父亲根本就没拿正眼瞄,只说是家教严,要先立业再成家而婉拒了无数人。
同年十一国庆节,厂里搞联演,母亲主演话剧《江姐》,非常成功,引起了全厂轰动,父亲对这个“江姐”从此一往情深,聪明的父亲找到了母亲的师傅,托她介绍,两个人初见面就一见钟情,没过多长时间就迅速结婚了,而其实奶奶是反对的,原因是母亲比父亲大了四岁,希望父亲还是回家帮衬家里,在当地找一门亲事。为此父亲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和奶奶联系,直到后来二伯伯做了奶奶的工作,才又有了往来。
1971年有了姐姐,父亲也当上了技术组组长,分了房子,虽然是一间房,两家公用厨房公用厕所,但是还是全厂羡慕嫉妒恨,当时父亲是先例,没有20多岁就分房升迁的,而且父亲的家里背景不好。但是不影响父母过着幸福的生活,两年后有了杨昭。
也不知道是因为杨昭的出生而让家里忙不过来,还是因为父母过了激情澎拜的热恋期,从那时候父母便开始不停的吵架,那个时候□□期还没有过去,请保姆连想都不要想,只能是给邻居钱,让邻居白天帮忙带杨昭,而姐姐自从有了妹妹也就送到了幼儿园,随着杨昭一天天的长大,但却始终不去幼儿园,宁可被反锁在家里,也不去,觉得不自由。
由于父母家常便饭似的吵架,再加上要带两个孩子,而其实父亲仍未做好当父亲的准备,他的内心仍是少年。母亲白天上班,晚上回来要在煤炉子上做饭,洗衣,给两个孩子洗澡,再加上父母双方家世的影响,虽然二姨公做了担保,但还是被监管对象,只是不用被批斗,不用被抄家,想想母亲原来也是大小姐,现在背负了这么多,想想都紧张的要死,于是姐姐便成了发泄的对象,而姐姐偏偏又是倔强的要命,挨打也绝不吐口道歉,而杨昭则非常的机灵,一看到姐姐挨骂或挨打,就拿个扫把去扫地,或乖乖的坐到一边,所以杨昭上学之前没有挨过打甚至没有挨过骂。
就这样到了1977年,杨昭5岁了,□□也结束了,母亲不再反锁杨昭,这也是杨昭不断闯祸的开始。杨昭随父亲爱吃甜食,在家就爬高偷拿白糖罐,结果吃白糖不过瘾了,就把床底下的西瓜滚出来,然后跑到厨房拿了菜刀准备切西瓜,结果西瓜皮一滑,菜刀直接就把手指头的肉切了一片,没有掉下来,里面的骨头露出来,血哗哗的流着,小杨昭举着小手哭着跑到邻居家,说“我切到手了”,邻居老太太看到这情景都吓的不行了,反应了半天才又跑到楼上叫了一个男的,让抱着杨昭去职工医院,她跑到福利区食堂让打电话给杨昭母亲。那个时候医疗条件不行,医生生生缝了17针,母亲疯了似的跑过来,眼泪哗哗的流,止都止不住,而杨昭小脸苍白的还安慰母亲说“没事的妈妈,不疼,一点都不疼,是我不好,我不该拿菜刀”,结果这话一说完,母亲和旁边的大人们都开始泪流满面了,从那时候就已经鉴证了那句话“三岁看到大”,提前看到了杨昭绝对不一般的人生,强大的心里承受能力,以及身体的忍受能力。
如果说这次菜刀事件让母亲惊心动魄,后面的事情就让母亲习以为常了。杨昭越来越不甘寂寞,从自己玩,到让整个单元的小朋友一起玩,再到联络整个福利区的小朋友一起玩——过家家、角色扮演、地道战......总之没有一个女孩玩的。逞英雄从2米高的楼板上往下跳,结果摔到下巴,缝了5针;埋地雷(就是挖个坑,里面放小孩子的粑粑,然后上面搭上一张报纸,再把土盖在上面),结果大人们下班回来,就有人踩了地雷,气的暴跳如雷,发现有偷看的小子,捉过来交给其家长,毫无疑问的暴打一顿;而杨昭,没有人相信这些是小女孩干出来的,所以免于责罚。
可是大人的责罚幸免遇难,而更是一场灾难却突如其来。一天的下午,脖子上挂着钥匙的小杨昭刚开门想出去玩,结果有楼上一个叫小黑的哥哥,和其他两个大约和小黑一样大的男孩子(大约9岁左右),推着杨昭进门,并反锁了门,告诉杨昭,不许喊不许叫,杨昭愕然的看着大哥哥们,不知所措。小黑对杨昭说,“你转过去,扶着床边,把裤子脱了”,杨昭想了一会,转过去照做了。就听背后的小黑说,“你们也把裤子脱了,看着我怎么做,你们就怎么做”。一阵悉悉索索的声音过去后,杨昭感觉屁股缝两条大腿根中间有一个凉凉的软软的东西在摩擦,像只大蚕在来回移动,就这样来来回回经历了几次后,听到背后的另外两个男孩子问,“这什么感觉也没有,这是干妈?”,小黑说,“我晚上装睡,看到我爸和我妈黑着灯就这样做的,每次做的时候我看他们都喘着粗气,两个人还死劲亲,有时候还叫,每次他们做完后,都听见我爸说舒服,又当了回神仙,为什么我们这样做没这感觉呢,我也不知道。走,我们撤。”就听到门咣的一声开开然后又关上了。杨昭默默的把裤子提上,心里就此产生了一个报复的念头,这件事成为了杨昭心底藏了一辈子要报仇的根基。
这件事发生的当天晚上,杨昭就和母亲说,“我要上学,我要上幼儿园”,母亲说那就等下学期给你报名,杨昭说“不行,我现在就要上”,母亲拗不过,也是看到了希望,小杨昭终于肯上学了,于是托人找了幼儿园的院长,给报了名。从此以后杨昭像变了个人似的,不再爱说话,不再出去玩,整天抱着幼儿园发的图册看,看烦了就照着图册上的画去画。再看完了就让母亲买小人书看,从那时候就一发不可收拾的成为了一个书虫,活在了书的世界里,准确的说是活在了自己的世界里。也就从那个时候起,杨昭开始懂事了,不再让母亲为她操心,甚至可以帮着母亲去搬煤,去干力所能及的事情,因为幼儿园就在福利区里面,所以杨昭也不让母亲接送,甚至突然下雨,杨昭会从幼儿园回家后拿着伞,穿着小雨鞋去厂门口接母亲回家,这突然的变化让母亲更是感动,也更爱这个小杨昭了,觉得这个聪明、伶俐、懂事的小杨昭就是上苍赐给她的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