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窗擦拭泪痕,望着傅璋道:“民女看到了希望,太过感慨罢了。”
傅璋没有打断她。
沈窗又说:“先前我是他们中的一员,二爷今日之举,可救下百人性命,民女仿佛觉得,二爷救了曾经绝望的我。”
沈窗双眸再次模糊起来,那时的绝望已经过去,但此时回忆起来,比当初更加刻骨铭心。
傅璋看着她,眼里仍旧带着不解,但他掩藏起来,表露出关心。
“你如今跟他们不同。只要你忠心为主,本王必不会再让你受苦。”
傅璋的话说得郑重,沈窗不怀疑他的用心,反而觉得受宠若惊。
沈窗觉得自己当真遇到了明主。
眼前这个人,不但武功卓著,且心怀仁德,定能将这乱世彻底终结,或许还能一统南北,造就千古盛世。
沈窗心中激动,便将心中所想娓娓道来:“这天下乱了百年,群雄并起,实际都是不忠不仁的逐利之辈,只有二爷的龙武军忠勇双全,所向披靡。非但如此,二爷心怀仁德,悲悯万民,不计旧嫌,知人善任,不止给了民女机会,还重用前晋旧臣。文治武功齐备,实乃千古明君之相,能追随二爷,为陛下和二爷效绵薄之力,实乃民女此生之幸。”
沈窗觉得,再如何明智的人,都是爱听好话的,何况她这些话出自真心,虽用了文辞修饰,但并无夸大。
傅璋应该眼眸发亮,露出满意的神色才是。
可是傅璋没有。
傅璋看她片刻,抬了抬嘴角,表示听到了,然后转开了目光,侧身朝着城墙外。
朝阳愈升愈高,阳光穿透云层,给他的眉目染上暖色,但他眼眸深处的寒潭却越来越冷。
-
从城外施粥回来那日,沈窗便被傅璋一句下去打发了。
连饭也没让她送。
沈窗觉得不寻常,她左思右想,得出结论——傅璋严刑峻法,定是不喜欢被人吹捧的。
她回想白日里她确实说得太多了。
怪她太过激动,只想着他做的事情于她而言意义重大,却没站在他的高度看问题。
他少年为将,心怀天下,早已见惯了死生,为流民施粥这样的事,其实是举手之劳。
她说那些歌功颂德的话,倒显得低看他了。他有更一统天下的志向,绝不会因一人一时的歌颂而满足。
沈窗想通了,便觉这其实是好事。她碰到了英明的主子,此生天下太平有望,日后回到溪合县,她可以堂而皇之地祭告先祖了。
沈窗心目中,赵晋已经彻底故去。
虽然她与赵玉颐同屋而眠,但进来她早出晚归,两人照面的机会很少。
仅有的见面时间,赵玉颐也疯疯癫癫,时而又哭又笑,痛骂傅璋,时而踌躇满志,誓言光复赵晋江山。
沈窗只当她受打击太大,以至于精神失常。
对赵玉颐,沈窗一直是心怀同情的,她生在和睦安稳的家庭,对父母兄长颇为依恋,她经历过痛失至亲,只觉此生无法忘怀。
而赵玉颐满门尽灭,父母兄弟姐妹全被人当面屠戮,她无能看着,如今软禁于仇敌之家,往日繁华簇拥皆不在了,如阶下囚般凄凉,让她如何能做到不恨。
沈窗同情她,便偶尔也劝她,她不再叫她公主,而唤她赵姑娘。
“说来晋朝其实不是亡于新朝,早在赵家三代前,朝政便腐败了,你可能不知道百姓过得多苦。那么多军阀来来往往,天下早烂了,新朝只是这最后一根稻草。眼下你还活着,要恨,我明白,但你不该恨傅家,那样只会让你活得更痛苦,不如想想如何走出这里,重新看看天下,或许能找到新的寄托。”
沈窗的话说得婉转在理,若是她面对不可对抗的仇家,与其一生困在仇恨里,不如选择离开,她还很年轻,大千世界,总有她灵魂安放之处。
可赵玉颐与她截然不同,她再次认清了这点。
赵玉颐说:“我这辈子,享过至高无上的奢靡,见过卑劣入尘的世道,我知道自己要什么。要么傅二杀了我,要么我杀了傅二。”
赵玉颐信念坚定,却也不再骂沈窗是小人。
她也同情她自甘堕落,对乱臣贼子俯首帖耳。
两人都觉得与对方无话可说,已经有段时间没有交流了。
直到这日夜里,沈窗发现赵玉颐病了。
-
赵玉颐浑身滚烫,却冷得打摆子,沈窗照顾了她一夜,丝毫不见好。
天将亮时,赵玉颐神智不清地说起胡话。
她说什么高,又唤母后,泪水从她的眼角流出,沈窗都擦不及,流进了鬓发里。
沈窗极不忍心撇下她,因照顾她耽搁了,到傅璋院里时,他已经收拾好准备出发。
沈窗朝傅璋张张口,求情的话到了嘴边,最终也没说出口。
傅璋看也没看她,径直出了院子。
沈窗立在原地,目送他离去。
封彻送了他回来,罕见地主动对沈窗说话。
“今日你来晚了,可是因什么耽搁了?”
沈窗便将赵玉颐病重的事说了。
沈窗期待封彻告诉傅璋,傅璋下令为她请个大夫。
沈窗知道赵玉颐身份特殊,她应该离她越远越好,尤其在这刚得到傅璋正眼相待的关头。
封彻却只是平淡道:“二爷大概都忘了她还在了,你如今掌管府里侍女,她也算女眷,该你拿主意。”
这话出乎沈窗意料,细想之下也确实有道理,如今新朝刚立,百废待兴,傅璋早出晚归,日理万机,对赵玉颐这样的亡国公主,他没有诛杀已经仁至义尽,哪里还会放在心上呢。
封彻说让她做主,这选择便是到了她的手里。
沈窗不会看她就此病死,便让封彻派人去请大夫。
封彻却直言:“没有二爷直接下令,我等不可插手府中女眷事宜。”
这倒是真的,先前她被春回欺负,他们都看在眼里,却没有一个相助,最后也是等到傅璋下令才处置春回。
沈窗便只能去寻侍女。
她当先想到的便是孟蝶。近来孟蝶与她配合得极好,她在傅璋近前侍奉,孟蝶便成了她的帮手,来往于她和别的侍女中间,得她授意,除了春回,其余人均对孟蝶言听计从。
沈窗说出此事,孟蝶便把她拉到了无人处。
孟蝶一副讳莫如深的样子,沈窗便知事情不好办。
果然孟蝶道:“姑娘,我知道你心善,但她跟我们不一样,她的身份摆在那,没有好下场的,府里人人都避着那姑娘,都怕跟她惹上干系,你也别管她,我看她就这样死了,算好的。”
沈窗讶异孟蝶竟是这样看待赵玉颐。她虽有惋惜,但显然打定主意是要自保了。
沈窗没再多说,现在只剩她自己了。
沈窗走时,孟蝶仍拉着她劝:“姑娘,你没上过街,你不知道,现在外头不太平,你还是莫要去惹这些事了。”
看得出来,孟蝶是真关心她,说着这些,眉头都皱到一处去了。
沈窗只道:“平日你们出得,我也出得,谢谢你关心。”
沈窗打定了主意,便回房拿了早先封彻给她的出府腰牌。
府里除了封彻,其余人要出府,都得在上面领了腰牌才能出去。
这腰牌是独属于她的,只是她先前一直没有用过。
沈窗给赵玉颐掖好被子,拿着腰牌便出了门。
先前两次出门都闷在马车里,沈窗还是第一次见到上京的街道。
果然如孟蝶所说,外头经济凋敝,临街的铺子大多紧闭着,少有人走动。
走了不多时沈窗便碰上了巡逻的兵士,他们见了她,肆无忌惮打量,当头的把她拦住盘问。
沈窗亮出腰牌,有人神情异样,有人与左右对视,含着了然的笑。
这样的笑让沈窗极度不适。
同样穿着军服,这些人与傅璋的龙武军相比,简直云泥之别。
而她如今正是傅璋的近侍,她不应该害怕。
沈窗将那腰牌别在显眼处,再有人上来盘问,她理直气壮地喝退他们。
沈窗外表纤细出尘,神情却清冷端庄,暗含凛然威仪,那些人虽仍旧心思龌龊,面上却都不敢再轻视她。
沈窗便不卑不亢,问他们最近的医馆在何处。
有人恭敬带她去了,沈窗道了谢,才进去请大夫。
她是官兵护送而来,没费口舌大夫便提起药箱跟她走了。
来时慢,回府识路就快多了,一路顺利到了武王府。
见她带了个人,侍卫盯视大夫良久,没有来拦。
终于到得赵玉颐床前,大夫见到病人便开始诊断。
良久,大夫说她是得了风寒急症。
病不致死,只是要尽快用药。
大夫只带了常用的药,给沈窗写下药方,得她自己去药房买药。
既然已经决定要救,便没有半途而废之理,沈窗再次出门抓药。
抓药倒是畅通无阻,沈窗很快回来了。
沈窗出入王府两次,熬药一个时辰,终于喂赵玉颐喝下药时,日头都西沉了。
沈窗喂赵玉颐喝了药,便去了府门,她打算一见到傅璋便把这件事告诉他。
天色黑尽了,侍卫点上灯笼,圈出檐下一方光亮处,那之外是一派漆黑。
傅璋的马蹄突破黑暗而来,马儿在门下急停,傅璋不等马蹄落地便跃下马背。
沈窗还是第一次见人马技如此娴熟。
他的战马深墨色,在黑暗里泛着油亮的光,锃亮的皮毛下,是优美起伏的腱子肉,这样的战马,若主人不够魁梧,当会被衬得矮小。
但傅璋没有,他体态匀称,坐于马上时长身玉立,跳下马来,不比在马上低,且他神态冷肃,带着积年而成的将帅之威,望之比战马更令人生畏。
沈窗看得呆了一瞬,傅璋已走到门下。他的眼神从她身上一掠而过,径直往里头走去。
沈窗刚要追上去开口说话,府门外又有哒哒马蹄响起。
沈窗看去,是慢了傅璋一些的卫子犀。
卫子犀下了马,倒是细细看了她几眼。
沈窗目不斜视,等他走过了才跟上去。
傅卫二人前后脚踏入了书房。
封彻也跟了进去,得了傅璋的令,将门关好,其余侍卫守在门口三丈以外。
沈窗不得进入,连磨墨也不需要她。
沈窗便在外面等候。
寒风偶尔牵动她的衣袍和发丝,昏黄灯光下,她的身影单薄而萧条,比一旁的枯枝更纤细。
书房里的人影似是走到窗边看了她一会儿,但没有传出一句话。
深夜,房门终于打开。
傅璋率先走出,经过她时说:“很晚了,下去。”
沈窗便行礼离开了。
回到房里,沈窗坐在赵玉颐床边发了许久的呆。
她今日太累了,走了许多的路,又在寒风里等了傅璋大半夜,连带着精神也有些不济。
困乏袭来,沈窗便上床睡了。
第二日醒来,天已大亮,沈窗赶到正殿,傅璋早已出府。
傅璋没有留下话,沈窗便回房照顾赵玉颐。
赵玉颐醒来了,沈窗熬好药给她喝。
赵玉颐脸色苍白若雪,却扯出个笑:“你果真舍不得我死。”
沈窗没堵她,而是默默点头。
赵玉颐虚弱不堪,靠着枕头看沈窗。
今日的沈窗不太一样。
赵玉颐看了一会儿,忽然慨叹:“当真是美啊。”
沈窗转眸看她。
“你这样的美人,落在傅璋手里,着实是浪费了。”赵玉颐看着她的手,“要是你跟的是傅钺,有的是人伺候你。”
陈襄也提到过傅钺,沈窗后来才知道傅钺是傅璋的长兄,当今政王,她从来没想过他会是什么样的人。
沈窗顺着赵玉颐的目光看向自己的手心,上头没什么特别的,只是指根处起了薄茧子。
想来她也没做什么重活,不过是端水提篮罢了,是她的手太娇嫩了。
沈窗道:“凭我这双手过活,我很踏实。”
赵玉颐却笑了,她知道沈窗今日哪里不对了,她眉目间少了端庄淡然,多了些愁绪,恰如思春愁春的怨女,别提多勾人了。
赵玉颐笑了这一下,忽然剧烈咳嗽起来。
沈窗给她拍背也不见好。赵玉颐咳得眼泪都出来了。
咳完了,赵玉颐靠回枕上,望着沈窗:“从前我病时,母后总衣不解带照顾我,给我准备爱吃的果子。”
沈窗不搭话。
赵玉颐:“上京城里有一家果坊,店家做的果脯比尚食局的还好吃,也不知道还在不在。”
沈窗:“赵姑娘,我不可能去给你买的。”
赵玉颐惨然一笑,两行清泪缓缓滑下来:“我大概快死了,连尝一尝母后带来的味道都不行了。”
沈窗眉头动了动。
“别想那些,你不会死,大夫说能治。”
赵玉颐还是默默流泪。
沈窗叹气:“再说我也没钱了。”
沈窗前些日子领的那些薪俸,都拿去给赵玉颐买药了。
赵玉颐摸出一块雕饰精美的玉环,吸了吸鼻子:“我要蜂糖蜜枣,琥珀核桃。”
沈窗哑然。赵玉颐又咳了起来,咳得眼眶绯红。
沈窗便答应了。
她从柜中拿出腰牌,佩戴好便出了门。
沈窗不打算为赵玉颐俭省,她拿着那玉环,换了她要的两样便回来了。
赵玉颐也不在乎,安心享用久违的果脯。
她又吃得哭出来,沈窗看不下去,去了膳房给她熬药。
-
不知怎的,赵玉颐的病总不见好,她有时夜里咳得肺腑都要呕出来了。
看着她咳完奄奄一息的样子,沈窗很不忍心。
赵玉颐却说:“无碍。大不了咳死。”
沈窗无奈:“上次我病了,你照顾过我,我会完完整整还你的。”
赵玉颐看了她许久,沈窗没注意到她复杂的眼神,取了腰牌,再次出府去请大夫了。
循着几日前走过的路线,沈窗很快找到了那医馆。
大夫见是她,很是殷勤。
沈窗没有钱,有些局促地说要赊账。
大夫略有讶异,仍是欣然应下。
沈窗在外等候,大夫朝后头学徒吩咐了话才走出来。
一路回了王府,医治,开药,都很顺利。
沈窗送走大夫,拿了药方又要去药房赊药。
赵玉颐忽然叫住她。
赵玉颐的脸隐在幽暗里,伸出手来递给她一张纸。
“我体弱,这是我常吃的养生药方,你帮我再买些。”
赵玉颐声音虚弱,拿着药方和一枚耳坠的手苍白细瘦,轻微颤抖着,仿佛这一张纸一枚耳坠都拿不起。
相比于初来时,她确实瘦了许多。
沈窗便接过她手里的东西。
沈窗展开那药方看了,都是些常见的药名。
沈窗快速出府直奔药房。
沈窗径直走到柜前,抬首欲言,见那掌柜神情僵硬,看向她身后。
身后有人走来。
“沈窗。”来人叫出了她的名字。
沈窗周身一寒,僵在原地。
傅璋没有打断她。
沈窗又说:“先前我是他们中的一员,二爷今日之举,可救下百人性命,民女仿佛觉得,二爷救了曾经绝望的我。”
沈窗双眸再次模糊起来,那时的绝望已经过去,但此时回忆起来,比当初更加刻骨铭心。
傅璋看着她,眼里仍旧带着不解,但他掩藏起来,表露出关心。
“你如今跟他们不同。只要你忠心为主,本王必不会再让你受苦。”
傅璋的话说得郑重,沈窗不怀疑他的用心,反而觉得受宠若惊。
沈窗觉得自己当真遇到了明主。
眼前这个人,不但武功卓著,且心怀仁德,定能将这乱世彻底终结,或许还能一统南北,造就千古盛世。
沈窗心中激动,便将心中所想娓娓道来:“这天下乱了百年,群雄并起,实际都是不忠不仁的逐利之辈,只有二爷的龙武军忠勇双全,所向披靡。非但如此,二爷心怀仁德,悲悯万民,不计旧嫌,知人善任,不止给了民女机会,还重用前晋旧臣。文治武功齐备,实乃千古明君之相,能追随二爷,为陛下和二爷效绵薄之力,实乃民女此生之幸。”
沈窗觉得,再如何明智的人,都是爱听好话的,何况她这些话出自真心,虽用了文辞修饰,但并无夸大。
傅璋应该眼眸发亮,露出满意的神色才是。
可是傅璋没有。
傅璋看她片刻,抬了抬嘴角,表示听到了,然后转开了目光,侧身朝着城墙外。
朝阳愈升愈高,阳光穿透云层,给他的眉目染上暖色,但他眼眸深处的寒潭却越来越冷。
-
从城外施粥回来那日,沈窗便被傅璋一句下去打发了。
连饭也没让她送。
沈窗觉得不寻常,她左思右想,得出结论——傅璋严刑峻法,定是不喜欢被人吹捧的。
她回想白日里她确实说得太多了。
怪她太过激动,只想着他做的事情于她而言意义重大,却没站在他的高度看问题。
他少年为将,心怀天下,早已见惯了死生,为流民施粥这样的事,其实是举手之劳。
她说那些歌功颂德的话,倒显得低看他了。他有更一统天下的志向,绝不会因一人一时的歌颂而满足。
沈窗想通了,便觉这其实是好事。她碰到了英明的主子,此生天下太平有望,日后回到溪合县,她可以堂而皇之地祭告先祖了。
沈窗心目中,赵晋已经彻底故去。
虽然她与赵玉颐同屋而眠,但进来她早出晚归,两人照面的机会很少。
仅有的见面时间,赵玉颐也疯疯癫癫,时而又哭又笑,痛骂傅璋,时而踌躇满志,誓言光复赵晋江山。
沈窗只当她受打击太大,以至于精神失常。
对赵玉颐,沈窗一直是心怀同情的,她生在和睦安稳的家庭,对父母兄长颇为依恋,她经历过痛失至亲,只觉此生无法忘怀。
而赵玉颐满门尽灭,父母兄弟姐妹全被人当面屠戮,她无能看着,如今软禁于仇敌之家,往日繁华簇拥皆不在了,如阶下囚般凄凉,让她如何能做到不恨。
沈窗同情她,便偶尔也劝她,她不再叫她公主,而唤她赵姑娘。
“说来晋朝其实不是亡于新朝,早在赵家三代前,朝政便腐败了,你可能不知道百姓过得多苦。那么多军阀来来往往,天下早烂了,新朝只是这最后一根稻草。眼下你还活着,要恨,我明白,但你不该恨傅家,那样只会让你活得更痛苦,不如想想如何走出这里,重新看看天下,或许能找到新的寄托。”
沈窗的话说得婉转在理,若是她面对不可对抗的仇家,与其一生困在仇恨里,不如选择离开,她还很年轻,大千世界,总有她灵魂安放之处。
可赵玉颐与她截然不同,她再次认清了这点。
赵玉颐说:“我这辈子,享过至高无上的奢靡,见过卑劣入尘的世道,我知道自己要什么。要么傅二杀了我,要么我杀了傅二。”
赵玉颐信念坚定,却也不再骂沈窗是小人。
她也同情她自甘堕落,对乱臣贼子俯首帖耳。
两人都觉得与对方无话可说,已经有段时间没有交流了。
直到这日夜里,沈窗发现赵玉颐病了。
-
赵玉颐浑身滚烫,却冷得打摆子,沈窗照顾了她一夜,丝毫不见好。
天将亮时,赵玉颐神智不清地说起胡话。
她说什么高,又唤母后,泪水从她的眼角流出,沈窗都擦不及,流进了鬓发里。
沈窗极不忍心撇下她,因照顾她耽搁了,到傅璋院里时,他已经收拾好准备出发。
沈窗朝傅璋张张口,求情的话到了嘴边,最终也没说出口。
傅璋看也没看她,径直出了院子。
沈窗立在原地,目送他离去。
封彻送了他回来,罕见地主动对沈窗说话。
“今日你来晚了,可是因什么耽搁了?”
沈窗便将赵玉颐病重的事说了。
沈窗期待封彻告诉傅璋,傅璋下令为她请个大夫。
沈窗知道赵玉颐身份特殊,她应该离她越远越好,尤其在这刚得到傅璋正眼相待的关头。
封彻却只是平淡道:“二爷大概都忘了她还在了,你如今掌管府里侍女,她也算女眷,该你拿主意。”
这话出乎沈窗意料,细想之下也确实有道理,如今新朝刚立,百废待兴,傅璋早出晚归,日理万机,对赵玉颐这样的亡国公主,他没有诛杀已经仁至义尽,哪里还会放在心上呢。
封彻说让她做主,这选择便是到了她的手里。
沈窗不会看她就此病死,便让封彻派人去请大夫。
封彻却直言:“没有二爷直接下令,我等不可插手府中女眷事宜。”
这倒是真的,先前她被春回欺负,他们都看在眼里,却没有一个相助,最后也是等到傅璋下令才处置春回。
沈窗便只能去寻侍女。
她当先想到的便是孟蝶。近来孟蝶与她配合得极好,她在傅璋近前侍奉,孟蝶便成了她的帮手,来往于她和别的侍女中间,得她授意,除了春回,其余人均对孟蝶言听计从。
沈窗说出此事,孟蝶便把她拉到了无人处。
孟蝶一副讳莫如深的样子,沈窗便知事情不好办。
果然孟蝶道:“姑娘,我知道你心善,但她跟我们不一样,她的身份摆在那,没有好下场的,府里人人都避着那姑娘,都怕跟她惹上干系,你也别管她,我看她就这样死了,算好的。”
沈窗讶异孟蝶竟是这样看待赵玉颐。她虽有惋惜,但显然打定主意是要自保了。
沈窗没再多说,现在只剩她自己了。
沈窗走时,孟蝶仍拉着她劝:“姑娘,你没上过街,你不知道,现在外头不太平,你还是莫要去惹这些事了。”
看得出来,孟蝶是真关心她,说着这些,眉头都皱到一处去了。
沈窗只道:“平日你们出得,我也出得,谢谢你关心。”
沈窗打定了主意,便回房拿了早先封彻给她的出府腰牌。
府里除了封彻,其余人要出府,都得在上面领了腰牌才能出去。
这腰牌是独属于她的,只是她先前一直没有用过。
沈窗给赵玉颐掖好被子,拿着腰牌便出了门。
先前两次出门都闷在马车里,沈窗还是第一次见到上京的街道。
果然如孟蝶所说,外头经济凋敝,临街的铺子大多紧闭着,少有人走动。
走了不多时沈窗便碰上了巡逻的兵士,他们见了她,肆无忌惮打量,当头的把她拦住盘问。
沈窗亮出腰牌,有人神情异样,有人与左右对视,含着了然的笑。
这样的笑让沈窗极度不适。
同样穿着军服,这些人与傅璋的龙武军相比,简直云泥之别。
而她如今正是傅璋的近侍,她不应该害怕。
沈窗将那腰牌别在显眼处,再有人上来盘问,她理直气壮地喝退他们。
沈窗外表纤细出尘,神情却清冷端庄,暗含凛然威仪,那些人虽仍旧心思龌龊,面上却都不敢再轻视她。
沈窗便不卑不亢,问他们最近的医馆在何处。
有人恭敬带她去了,沈窗道了谢,才进去请大夫。
她是官兵护送而来,没费口舌大夫便提起药箱跟她走了。
来时慢,回府识路就快多了,一路顺利到了武王府。
见她带了个人,侍卫盯视大夫良久,没有来拦。
终于到得赵玉颐床前,大夫见到病人便开始诊断。
良久,大夫说她是得了风寒急症。
病不致死,只是要尽快用药。
大夫只带了常用的药,给沈窗写下药方,得她自己去药房买药。
既然已经决定要救,便没有半途而废之理,沈窗再次出门抓药。
抓药倒是畅通无阻,沈窗很快回来了。
沈窗出入王府两次,熬药一个时辰,终于喂赵玉颐喝下药时,日头都西沉了。
沈窗喂赵玉颐喝了药,便去了府门,她打算一见到傅璋便把这件事告诉他。
天色黑尽了,侍卫点上灯笼,圈出檐下一方光亮处,那之外是一派漆黑。
傅璋的马蹄突破黑暗而来,马儿在门下急停,傅璋不等马蹄落地便跃下马背。
沈窗还是第一次见人马技如此娴熟。
他的战马深墨色,在黑暗里泛着油亮的光,锃亮的皮毛下,是优美起伏的腱子肉,这样的战马,若主人不够魁梧,当会被衬得矮小。
但傅璋没有,他体态匀称,坐于马上时长身玉立,跳下马来,不比在马上低,且他神态冷肃,带着积年而成的将帅之威,望之比战马更令人生畏。
沈窗看得呆了一瞬,傅璋已走到门下。他的眼神从她身上一掠而过,径直往里头走去。
沈窗刚要追上去开口说话,府门外又有哒哒马蹄响起。
沈窗看去,是慢了傅璋一些的卫子犀。
卫子犀下了马,倒是细细看了她几眼。
沈窗目不斜视,等他走过了才跟上去。
傅卫二人前后脚踏入了书房。
封彻也跟了进去,得了傅璋的令,将门关好,其余侍卫守在门口三丈以外。
沈窗不得进入,连磨墨也不需要她。
沈窗便在外面等候。
寒风偶尔牵动她的衣袍和发丝,昏黄灯光下,她的身影单薄而萧条,比一旁的枯枝更纤细。
书房里的人影似是走到窗边看了她一会儿,但没有传出一句话。
深夜,房门终于打开。
傅璋率先走出,经过她时说:“很晚了,下去。”
沈窗便行礼离开了。
回到房里,沈窗坐在赵玉颐床边发了许久的呆。
她今日太累了,走了许多的路,又在寒风里等了傅璋大半夜,连带着精神也有些不济。
困乏袭来,沈窗便上床睡了。
第二日醒来,天已大亮,沈窗赶到正殿,傅璋早已出府。
傅璋没有留下话,沈窗便回房照顾赵玉颐。
赵玉颐醒来了,沈窗熬好药给她喝。
赵玉颐脸色苍白若雪,却扯出个笑:“你果真舍不得我死。”
沈窗没堵她,而是默默点头。
赵玉颐虚弱不堪,靠着枕头看沈窗。
今日的沈窗不太一样。
赵玉颐看了一会儿,忽然慨叹:“当真是美啊。”
沈窗转眸看她。
“你这样的美人,落在傅璋手里,着实是浪费了。”赵玉颐看着她的手,“要是你跟的是傅钺,有的是人伺候你。”
陈襄也提到过傅钺,沈窗后来才知道傅钺是傅璋的长兄,当今政王,她从来没想过他会是什么样的人。
沈窗顺着赵玉颐的目光看向自己的手心,上头没什么特别的,只是指根处起了薄茧子。
想来她也没做什么重活,不过是端水提篮罢了,是她的手太娇嫩了。
沈窗道:“凭我这双手过活,我很踏实。”
赵玉颐却笑了,她知道沈窗今日哪里不对了,她眉目间少了端庄淡然,多了些愁绪,恰如思春愁春的怨女,别提多勾人了。
赵玉颐笑了这一下,忽然剧烈咳嗽起来。
沈窗给她拍背也不见好。赵玉颐咳得眼泪都出来了。
咳完了,赵玉颐靠回枕上,望着沈窗:“从前我病时,母后总衣不解带照顾我,给我准备爱吃的果子。”
沈窗不搭话。
赵玉颐:“上京城里有一家果坊,店家做的果脯比尚食局的还好吃,也不知道还在不在。”
沈窗:“赵姑娘,我不可能去给你买的。”
赵玉颐惨然一笑,两行清泪缓缓滑下来:“我大概快死了,连尝一尝母后带来的味道都不行了。”
沈窗眉头动了动。
“别想那些,你不会死,大夫说能治。”
赵玉颐还是默默流泪。
沈窗叹气:“再说我也没钱了。”
沈窗前些日子领的那些薪俸,都拿去给赵玉颐买药了。
赵玉颐摸出一块雕饰精美的玉环,吸了吸鼻子:“我要蜂糖蜜枣,琥珀核桃。”
沈窗哑然。赵玉颐又咳了起来,咳得眼眶绯红。
沈窗便答应了。
她从柜中拿出腰牌,佩戴好便出了门。
沈窗不打算为赵玉颐俭省,她拿着那玉环,换了她要的两样便回来了。
赵玉颐也不在乎,安心享用久违的果脯。
她又吃得哭出来,沈窗看不下去,去了膳房给她熬药。
-
不知怎的,赵玉颐的病总不见好,她有时夜里咳得肺腑都要呕出来了。
看着她咳完奄奄一息的样子,沈窗很不忍心。
赵玉颐却说:“无碍。大不了咳死。”
沈窗无奈:“上次我病了,你照顾过我,我会完完整整还你的。”
赵玉颐看了她许久,沈窗没注意到她复杂的眼神,取了腰牌,再次出府去请大夫了。
循着几日前走过的路线,沈窗很快找到了那医馆。
大夫见是她,很是殷勤。
沈窗没有钱,有些局促地说要赊账。
大夫略有讶异,仍是欣然应下。
沈窗在外等候,大夫朝后头学徒吩咐了话才走出来。
一路回了王府,医治,开药,都很顺利。
沈窗送走大夫,拿了药方又要去药房赊药。
赵玉颐忽然叫住她。
赵玉颐的脸隐在幽暗里,伸出手来递给她一张纸。
“我体弱,这是我常吃的养生药方,你帮我再买些。”
赵玉颐声音虚弱,拿着药方和一枚耳坠的手苍白细瘦,轻微颤抖着,仿佛这一张纸一枚耳坠都拿不起。
相比于初来时,她确实瘦了许多。
沈窗便接过她手里的东西。
沈窗展开那药方看了,都是些常见的药名。
沈窗快速出府直奔药房。
沈窗径直走到柜前,抬首欲言,见那掌柜神情僵硬,看向她身后。
身后有人走来。
“沈窗。”来人叫出了她的名字。
沈窗周身一寒,僵在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