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
小太监轻步上前,禀报道:
“陛下,左骁卫将军裴仁基求见”。
如果李卓在这里,就知道四海楼遇见的那个“保镖”,就是大隋大将裴仁基。
裴仁基以前是汉王杨谅的亲信,杨广登基后杨谅准备谋反,裴仁基苦劝不果,反而被杨谅关起来。
正是这件事,让他得到杨广的赏识,一路升官赏爵。
裴仁基在灭吐谷浑的战役中立下大功,成为杨广跟前的红人,微服私访也经常带着裴仁基。有的时候,还让他办一些隐秘的事情。
裴仁基面无表情,但心里没底。正思索怎么汇报,杨广已经从帷帐中走出,平静的问:
“德本,事情办得如何?”
裴仁基字德本,杨广这么称呼他,显示亲近和器重。
裴仁基连忙行礼拜见,回答道:
“陛下,臣查出了一些眉目,但时间太短,也有些不太确定。”
杨广心情不错,笑道:
“说吧,不要遮遮掩掩的……”
裴仁基整理思绪,回答道:
“年前四方馆的命案,是有人苦心谋划。刻意在相距不远的地方,同时杀死两个吐谷浑部族首领。”
“目的是挑起吐谷浑人对陛下的不满……谋划者指望那些丧家之犬,起兵对抗大隋天威呢?”
还有人敢把大隋当旗子?
杨广来了兴趣:“哦,是谁有这么大的手笔?”
“臣猜测是个狼崽子,他隐身突厥使团,一直没有露出蛛丝马迹。很可能是北方,最靠近咱们的那个,据说他能讲汉话。”裴仁基回答道。
杨广经常说的狼,是去年死去的东突厥启民可汗:阿史那染干。
阿史那染干得到大隋的扶持,不断打败敌人收拢部族,成为东突厥大汗。但他一直有摆脱大隋影响力的心思,是大隋皇帝眼中的白眼狼。
狼崽子,自然是阿史那染干的儿子。
杨广面带哂笑,没有说话,裴仁基不确定的说道:
“阿史那染干死去后,阿史那咄吉继任,差不多有一年了。他可能把大小部族掌握得差不多了,自觉实力强大,起了异样的心思……”
杨广轻哼一声,冷笑连连:
“请求边境互市为假,刺探大隋虚实是真……呵呵,谁给他的胆子?”
裴仁基不清楚杨广的心思,诚惶诚恐的请示:
“陛下,狼崽子如此猖狂,不可视而不见。但臣愚钝,请陛下明示……”
杨广性格刚愎自用,自诩为天下第一聪明。他可以装作不知道,但他不能不知道,你更不能欺骗他。
杨广越想越气,哼道:
“他既然来了,那就给他一点颜色看看。可惜大隋现在,没有令人惊艳的年轻人……”
“不然的话,朕可以让年轻人跟他斗一斗,看看是他们突厥人厉害,还是大隋精英辈出。”
大业三年,杨广曾陈兵数十万在突厥边境,逼迫启民可汗亲自来洛阳朝见。他不相信阿史那染干的子孙,能翻出什么大浪来。
东突厥再是心有不甘,现在也是大隋的臣属。杨广自认大隋是天朝上国,不会以一国之力,针对一个臣属的王子,吩咐道:
“安排一个校尉去看看,能留下来就留下来。如果不能留下来,也要给他一点教训,过几年再和他较量……”() ()
这就好办了!
裴仁基精神一振:
“是,臣马上去安排……那天四海楼护驾的周沧……”
裴仁基话还没说完,杨广已经打断了他:
“他不行,年纪大了,守成有余,进取不足……”
面对这样一个皇帝,裴仁基也很心累,低头擦擦汗,解释道:
“陛下慧眼如炬,臣佩服至极。臣觉得周沧手下的校尉毛腾远,正当壮年,很有干劲……”
毛腾远那天跟在周沧后面,也混了个脸熟,杨广记住了他,终于同意:
“好,就他吧,让他领着他的人去……”
“你儿子也是校尉,让他也去见识见识……只许带家将,不许带兵。”
毛腾远是校尉不假,但洛阳城的守城校尉,手里也就两百来人,能成事吗?
“这……”
裴仁基心中叫苦,他的儿子裴行俨二十岁,空有一身武艺,但不够圆滑,思虑不周全。
如果只带几个家将,跟着毛腾远去找狼崽子的晦气。可能立不了功劳,反而会吃挂落。
但皇帝亲自开口,让裴行俨加入毛腾远的队伍,是对他们裴家父子的信任。
裴仁基再不情愿,也只能硬着头皮答应:
“臣,领旨……”
……
裴仁基离开后,杨广到贞观殿,召集大臣商议国政。
正如李卓猜测的那样,杨广不知出于何种原因,把传得沸沸扬扬的胡人被杀案,轻描淡写的放过。
闹得民怨沸腾的胡人,通通被打发去修运河。
一时之间,谀辞如潮。
杨广是当世少有的聪明人,知道这不是明君所为,也知道那些拍马屁的墙头草,对大隋并无益处。
但谁叫他喜欢呢?
谁叫他从先帝手中,接过一个统一的王朝,国库丰盈,让他有本钱折腾呢?
有时候,杨广甚至自得的想:
“如果接手的不是一片盛世气象的大隋,而是前晋八王之乱那样的风雨飘摇,亦或者是晋朝南渡之后的朝不保夕,也许我还能够成就更大的功业吧?”
如果处于乱世,杨广自认可以创造更大的功绩。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杨广心中有个计划,一直不断推进。接下来的主要任务,就是征讨高句丽,削弱关陇世家在军中的影响力。
提拔寒门庶族,让他们在朝堂分庭抗礼,解除关陇世家对皇权的威胁。
“这一切的引子,就是征讨高句丽……”
大隋堂堂天朝,居于世界中央。让四夷臣服,才是大国气象。
高句丽撮尔小国,居然敢上蹿下跳,抗拒大隋天威,是其取死之道。
大隋百万大军压境,以猛虎搏兔之势覆灭高句丽,易如反掌,无需多虑。
大隋有宇文述,来护儿,麦铁杖……
杨广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
“大隋有无数功勋老臣,足以扫平四海,但十年二十年以后呢?”
杨广的太子杨昭死得早,两个孙儿都才七岁,还不能承担大事。他要为国储才,寻找少年英杰加入大隋朝廷。
“那个李卓,会去什么地方呢?”
杨广心中思索。
小太监轻步上前,禀报道:
“陛下,左骁卫将军裴仁基求见”。
如果李卓在这里,就知道四海楼遇见的那个“保镖”,就是大隋大将裴仁基。
裴仁基以前是汉王杨谅的亲信,杨广登基后杨谅准备谋反,裴仁基苦劝不果,反而被杨谅关起来。
正是这件事,让他得到杨广的赏识,一路升官赏爵。
裴仁基在灭吐谷浑的战役中立下大功,成为杨广跟前的红人,微服私访也经常带着裴仁基。有的时候,还让他办一些隐秘的事情。
裴仁基面无表情,但心里没底。正思索怎么汇报,杨广已经从帷帐中走出,平静的问:
“德本,事情办得如何?”
裴仁基字德本,杨广这么称呼他,显示亲近和器重。
裴仁基连忙行礼拜见,回答道:
“陛下,臣查出了一些眉目,但时间太短,也有些不太确定。”
杨广心情不错,笑道:
“说吧,不要遮遮掩掩的……”
裴仁基整理思绪,回答道:
“年前四方馆的命案,是有人苦心谋划。刻意在相距不远的地方,同时杀死两个吐谷浑部族首领。”
“目的是挑起吐谷浑人对陛下的不满……谋划者指望那些丧家之犬,起兵对抗大隋天威呢?”
还有人敢把大隋当旗子?
杨广来了兴趣:“哦,是谁有这么大的手笔?”
“臣猜测是个狼崽子,他隐身突厥使团,一直没有露出蛛丝马迹。很可能是北方,最靠近咱们的那个,据说他能讲汉话。”裴仁基回答道。
杨广经常说的狼,是去年死去的东突厥启民可汗:阿史那染干。
阿史那染干得到大隋的扶持,不断打败敌人收拢部族,成为东突厥大汗。但他一直有摆脱大隋影响力的心思,是大隋皇帝眼中的白眼狼。
狼崽子,自然是阿史那染干的儿子。
杨广面带哂笑,没有说话,裴仁基不确定的说道:
“阿史那染干死去后,阿史那咄吉继任,差不多有一年了。他可能把大小部族掌握得差不多了,自觉实力强大,起了异样的心思……”
杨广轻哼一声,冷笑连连:
“请求边境互市为假,刺探大隋虚实是真……呵呵,谁给他的胆子?”
裴仁基不清楚杨广的心思,诚惶诚恐的请示:
“陛下,狼崽子如此猖狂,不可视而不见。但臣愚钝,请陛下明示……”
杨广性格刚愎自用,自诩为天下第一聪明。他可以装作不知道,但他不能不知道,你更不能欺骗他。
杨广越想越气,哼道:
“他既然来了,那就给他一点颜色看看。可惜大隋现在,没有令人惊艳的年轻人……”
“不然的话,朕可以让年轻人跟他斗一斗,看看是他们突厥人厉害,还是大隋精英辈出。”
大业三年,杨广曾陈兵数十万在突厥边境,逼迫启民可汗亲自来洛阳朝见。他不相信阿史那染干的子孙,能翻出什么大浪来。
东突厥再是心有不甘,现在也是大隋的臣属。杨广自认大隋是天朝上国,不会以一国之力,针对一个臣属的王子,吩咐道:
“安排一个校尉去看看,能留下来就留下来。如果不能留下来,也要给他一点教训,过几年再和他较量……”() ()
这就好办了!
裴仁基精神一振:
“是,臣马上去安排……那天四海楼护驾的周沧……”
裴仁基话还没说完,杨广已经打断了他:
“他不行,年纪大了,守成有余,进取不足……”
面对这样一个皇帝,裴仁基也很心累,低头擦擦汗,解释道:
“陛下慧眼如炬,臣佩服至极。臣觉得周沧手下的校尉毛腾远,正当壮年,很有干劲……”
毛腾远那天跟在周沧后面,也混了个脸熟,杨广记住了他,终于同意:
“好,就他吧,让他领着他的人去……”
“你儿子也是校尉,让他也去见识见识……只许带家将,不许带兵。”
毛腾远是校尉不假,但洛阳城的守城校尉,手里也就两百来人,能成事吗?
“这……”
裴仁基心中叫苦,他的儿子裴行俨二十岁,空有一身武艺,但不够圆滑,思虑不周全。
如果只带几个家将,跟着毛腾远去找狼崽子的晦气。可能立不了功劳,反而会吃挂落。
但皇帝亲自开口,让裴行俨加入毛腾远的队伍,是对他们裴家父子的信任。
裴仁基再不情愿,也只能硬着头皮答应:
“臣,领旨……”
……
裴仁基离开后,杨广到贞观殿,召集大臣商议国政。
正如李卓猜测的那样,杨广不知出于何种原因,把传得沸沸扬扬的胡人被杀案,轻描淡写的放过。
闹得民怨沸腾的胡人,通通被打发去修运河。
一时之间,谀辞如潮。
杨广是当世少有的聪明人,知道这不是明君所为,也知道那些拍马屁的墙头草,对大隋并无益处。
但谁叫他喜欢呢?
谁叫他从先帝手中,接过一个统一的王朝,国库丰盈,让他有本钱折腾呢?
有时候,杨广甚至自得的想:
“如果接手的不是一片盛世气象的大隋,而是前晋八王之乱那样的风雨飘摇,亦或者是晋朝南渡之后的朝不保夕,也许我还能够成就更大的功业吧?”
如果处于乱世,杨广自认可以创造更大的功绩。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杨广心中有个计划,一直不断推进。接下来的主要任务,就是征讨高句丽,削弱关陇世家在军中的影响力。
提拔寒门庶族,让他们在朝堂分庭抗礼,解除关陇世家对皇权的威胁。
“这一切的引子,就是征讨高句丽……”
大隋堂堂天朝,居于世界中央。让四夷臣服,才是大国气象。
高句丽撮尔小国,居然敢上蹿下跳,抗拒大隋天威,是其取死之道。
大隋百万大军压境,以猛虎搏兔之势覆灭高句丽,易如反掌,无需多虑。
大隋有宇文述,来护儿,麦铁杖……
杨广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
“大隋有无数功勋老臣,足以扫平四海,但十年二十年以后呢?”
杨广的太子杨昭死得早,两个孙儿都才七岁,还不能承担大事。他要为国储才,寻找少年英杰加入大隋朝廷。
“那个李卓,会去什么地方呢?”
杨广心中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