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世背景,在这个时代太重要了。李卓为了扬名,给自己贴了“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标签。

    这种玄幻的说法,在民间有一定的市场。有没有作用,还有待观察。

    但在世家大族眼中,只是一个笑话。

    李卓有些羡慕,心道:

    “杨玄感是杨素的儿子,拥有强大的号召力。难怪他起兵造反,能撼动大隋根基……”

    杨玄感出身高贵,勇猛过人,礼贤下士,简直是完美的人设。在某些人眼中,可能也是一个“明主”。

    崔明月不知道李卓关注什么,说的有些杂乱,总结道:

    “以杨玄感的身份地位,还能得到皇帝的信任,其实也很不简单……”

    杨素在世的时候,是大隋军方第一人,常被皇帝猜疑。

    杨玄感继承了杨素的爵位,也继承了部分人脉声望。他没有被猜疑,反而被重用,确实显得很奇怪。

    李卓暗自思忖,很快就有了猜测:

    “要么是杨玄感真的特别有能力,要么是他能力不咋的,是杨广故意捧杀他……”

    魏征一直安静的听着,突然问道:

    “按照崔娘子所说,杨玄感此人很有人望,似乎对谁都很好?”

    崔明月点点头:

    “魏先生说的很对,他位高权重,家财万贯,为人大方,似乎和谁都没冲突……”

    这种人不管是装成这样,还是本性如此,都很可怕。

    如果杨玄感真的打进洛阳,可能也没人反对他当皇帝。

    ……

    魏征和柳武海离开,各自忙碌。李卓和崔明月,在院子里散步。

    没有程朱理学的朝代,真好!

    李卓认真打量崔明月,见她含羞带怯,越发美艳得不可方物。

    “明月……”李卓直接叫她的名字。

    “嗯……”

    崔明月应了一声,突然醒悟过来。她羞怯的仰头,正好碰上李卓的眼神,惊慌的低下头去,木然前行。

    这丫头才十五岁呀,不至于这么早熟吧?

    李卓很欣赏崔明月,也很有好感。

    但崔明月太小,李卓总有种罪恶感,不会挑破那层纸。

    或者说,李卓还愿意等几年。

    “据我所知,很多对皇帝不满的人,都聚集在杨玄感身边。现在国中空虚,杨玄感可能会发动叛乱……”

    “啊……是真的吗?”崔明月愣住了,但不怀疑。

    李卓笃定的说道:

    “四十几年前,这里还是高氏齐国的洛州呢,三十几年前属于宇文氏的大周,现在是大隋的东都……”

    “杨坚做过的事情,杨玄感可能也想做。”

    杨坚取代北周的时候,杨玄感已经十多岁了,他知道怎么化家为国。

    当然,杨玄感最终失败了。

    崔明月回过神来,问道:

    “那我要怎么办?”

    李卓不确定杨玄感造反的时间,只能把时间拉长,推测道:

    “这几个月就不要出城了,我安排二十个人到你家里,防止有人趁火打劫。”

    “好!”

    崔明月重重点头,又问道:

    “你写的《五百年后》,里面的东西是真的吗?”

    二十一世纪的生活场景,在这个时代的人看来,根本无法想象。不少读书人引经据典,辩驳李卓。

    他们根本不相信,五百年后会有这么大的改变。

    毕竟往前推五百年,东汉时期的生活,和现在差不多。

    崔明月一脸期待,李卓似是而非的回答:() ()

    “只要咱们努力改变世界,五百年后就是真的……”

    李卓可以提前大规模使用煤炭,可以指引方向,让五冠庄的工匠研究蒸汽机,甚至可以造船,开辟其他大陆……

    只是大隋的制造水平实在太低,进步非常难。李卓的有生之年,都未必会看见什么成果。

    但有明确的方向,谁又知道五百年后,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呢?

    ……

    “公爷,辽东又派人来催粮了……”家仆小声的汇报。

    “让他等着……”杨玄感不耐烦的挥手。

    “可是,游御史已经发火了,说是黎阳再不发粮,他就要上奏弹劾……”

    “就说我巡城未归,让他先等着……”

    杨玄感走进大堂,汲郡郡兵校尉赵怀义连忙站起来迎接:

    “末将赵怀义,拜见楚国公……”

    赵怀义曾是杨素的亲卫首领,被杨氏父子举荐,成了汲郡郡兵校尉,一向都很亲近。

    “嗯,催粮的又来了,以前的理由行不通了……”

    杨玄感坐下来,满是无奈的说。

    征讨高句丽的大军开拔,大部分粮食从黎阳发出。杨玄感推说地方反贼太多,运送粮食会被抢,拖延了两次。

    这两次,其实也是试探。

    赵怀义趁热打铁,小声提醒道:

    “欲成大事,不能犹豫不决。再拖延下去,辽东就会有警觉了。”

    “下官麾下的一千人,都愿意追随公爷,闯荡一个前程……”

    “以楚国公的家世,只要振臂一呼,关陇勋贵肯定望风而降……”

    大隋以前,地方官可以自行征辟下属官员。世家大族的子弟,彼此推荐,盘踞州郡。

    杨坚实行三省六部制,连九品小官的任用权力,都收回吏部。

    杨广登基后,爵位从九等削减为三等,勋贵子弟当官的途径,也取消大部分。

    反而是寒门庶族,可以通过科举当官。

    等一二十年后,科举上来的人才,大多身居高位,就会抢夺勋贵们的权势、财富。

    在勋贵们看来,科举制度是刨他们的根。内心早就对皇帝不满,只差一个爆发的机会。

    “现在真的是合适的机会吗?”

    虽然很多年前就开始做准备,但杨玄感思忖再三,还是犹豫不决。

    “当然是最好的机会……李卓在四海楼就曾提醒过杨广,现在是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赵怀义十分笃定的说道:

    “只要辽东断粮,定然军心涣散,皇帝想回来也不容易。国公可以派遣使者封官许愿,拉拢河南河北的反贼,帮咱们拦住他。”

    似乎很有道理!

    但杨玄感转念一想,又患得患失的问:

    “运河四通八达,咱们会不会刚起兵,就被四面八方合围?”

    子不类父!

    赵怀义很失望,正想再劝几句,外面突然传来通报声音:

    “武贲郎将王仲伯求见。”

    他怎么来了?

    两人都有些疑惑,杨玄感吩咐道:

    “请他进来。”

    脚步声响起,门外走进来一个高大威猛的将军,他疾走几步拜倒在地:

    “王仲伯拜见楚国公。”

    杨玄感是礼部尚书,在黎阳督运粮草。和守卫黎阳仓的王仲伯,并不熟悉,疑惑的问:

    “你找本公何事?”

    王仲伯怒气冲冲的说道:

    “张须陀欺人太甚,请楚国公为我做主!”

章节目录

我的盛世大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扶余客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扶余客并收藏我的盛世大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