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各司其职并无交集,杨玄感不明就里,问道:

    “本公并非你的上官,如何为你做主?”

    王仲伯长拜不起,哭诉道:

    “末将年轻的时候不慎犯了军纪,罪该问斩,后来被义安侯他老人家救下。”

    “这些年承蒙义安侯的照顾,才得以升任武贲郎将,麾下也多是弘农人士。义安侯曾说过,如果事态危急,可以请您做主。”

    杨素兄弟众多,但有能力的只有两个。

    杨约幼时爬树堕地,被树杈伤到胯下成了太监。被杨坚杨广父子信重,封为修武县公,但已经死去多年。

    义安侯杨慎能力稍弱,但更看重家族。一直辞官不就,东奔西走,暗中积蓄实力。

    杨玄感听杨慎提起过他的布局,已经信了七八分,问道:

    “哦……你有何凭证?”

    王仲伯取出一封信,递到杨玄感的面前:

    “这是义安侯的亲笔信……”

    赵怀义接过信件,确实是杨慎的字迹。只是一封平常的回信,言辞间却透露着亲昵信任。

    杨玄感再不怀疑,拉起王仲伯道:

    “王将军快快请起,究竟是什么事情,让你如此慌乱?”

    王仲伯委屈的说道:

    “张须陀要剿灭瓦岗寨,前日竟然来信,要末将听从他的指挥……”

    有杨慎的信件,说明这是杨家的部队。三千精锐里面,少说有几百个杨家的家将,以各种身份潜伏。

    这支部队,一定要掌握在手里!

    杨玄感疑惑的问:

    “张须陀只是东郡郡守,如何能命令你?”

    王仲伯解释道:

    “张须陀手里有圣旨,如果末将不同意,他就要强行夺取的兵权。”

    “末将倒是无所谓,但麾下都是义安侯他老人家多年的心血……”

    张须陀是杨广重点培养的将领,手里有圣旨,似乎不足为奇。但这意味着,杨广对他颇有防备。

    除了张须陀之外,会不会其他人也有密旨?

    杨玄感非常担心,会不会有人突然拿着圣旨上门,取他的性命……

    现在起兵,能断绝这种威胁。但是现在,是合适的时机吗?

    杨玄感迟疑不决,王仲伯急了:

    “末将部下三千人,许多军官和杨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请楚国公为我等做主!”

    杨玄感家族往上十几代人,都是高官厚爵。皇帝都换了几个姓,他们家却屹立不倒,还慢慢水涨船高。

    很多人都觉得,他们家可以做成杨坚的故事,取隋而代之。

    这也是杨玄感身边,有那么多追随者的原因。

    杨玄感犹豫不决,说道:

    “我再想想……”

    有王仲伯的三千人,加上赵怀义的郡兵一千人,以及在黎阳的家将家仆五百人,也有将近五千人的大军。

    足够掌握黎阳局势!

    王薄一个铁匠,竖起反旗尚且能吸纳三万人。

    弘农杨家世代富贵,四世三公都不足以形容。只要竖起反旗,定然应者云集。

    杨玄感心里,终于有些意动。

    赵怀义盘算一番,觉得胜算极大,劝道:

    “楚国公,咱们之前不发粮食,不就是盼着辽东缺粮,不战自乱吗?”

    “只要您在黎阳竖起旗帜,辽东自然缺粮,也能达到同样的目的……”

    杨素在世的时候,当过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尚书令。类似于杨坚篡位前的大丞相,无限接近于皇位。() ()

    结果被杨广以皇权逼迫,死得不明不白。

    现在的杨玄感家族,已经退无可退。必须要选择一个时机,跟杨广做一个了断。

    要么登上皇位,要么坠入万丈深渊。

    杨玄感贵为楚国公,却只是礼部尚书,手里没有兵权。要是这三千人又被张须陀拿走,以后还有机会吗?

    或许李卓说得对,大隋精锐在外国中空虚,才是最佳时机!

    等杨广征服高句丽,就只能坐以待毙了!

    杨玄感终于下定决心,吩咐道:

    “你回去安抚军队,不要管张须陀!”

    “遵命!”王仲伯大喜过望,告辞回去。

    杨玄感则派亲信去辽东军中,召回杨玄纵和杨万项。

    同时派遣心腹请蒲山公李密,回华阴通知义安侯杨慎。

    ……

    杨广汲取去年亲自指挥错失战机的教训,这次放权给前线大将。

    见前线指挥杨义臣来报告军情,心情不错的问:

    “前线今日可有进展?”

    杨义臣本名尉迟义臣,他的父亲尉迟崇是北周大将。

    杨坚建立大隋,尉迟义臣作为人质,被杨坚养育在宫中。后来赐姓杨,入了杨氏谱牒,算是宗室大将。

    杨义臣笃定的回答道:

    “陛下,臣已经做好准备,明日就能破城!”

    杨义臣昨晚就下达军令,让军士们每人缝一个布囊。

    今日一早又补充命令,让士兵们用布囊装满泥土,在高丽士兵的射程之外堆积,慢慢靠近城墙投掷,形成一个高于城墙的缓坡通道。

    士兵们可以居高临下,俯射城内的高句丽人。只要一天的时间,就可以破城。

    这个办法简单易行,不用制造攻城器械,杨广很满意:

    “好,你只管放手指挥,朕全力支持你!”

    宇文化及忽然闯进来,惊慌的禀报道:

    “陛下,黎阳急报!”

    黎阳?

    杨玄感忍不住了?

    杨广眼中闪过一抹奇异的光芒,打开一看。还真是杨玄感的奏报,说是运河沿岸有许多反贼,军粮运输不便。

    再下面一本是张须陀的奏折,说王仲伯不愿意接受他的命令,一直拖延时间。

    看到最后一本,杨广突然哂笑起来,萧皇后好奇的问道:

    “陛下何故发笑?”

    杨广神态轻松,乐呵呵的解释道:

    “杨岳奏报,其侄杨玄感心有异志。他已经和杨玄感断绝关系,请朕早做防范……”

    ……

    大隋军队多数在高句丽战场,能参与平乱的军队不多。

    除了西都长安和东都洛阳的守备部队,就只有现在还没出发,停留在东莱郡的来护儿。

    李卓心中谋划着:

    “如果来护儿主动平叛,我就跟着混点功劳。”

    “如果来护儿不来,我就等杨玄感的主力离开黎阳之后,在黎阳周边打几个追随杨玄感的郡县,混点存在感。”

    柳武海找到李卓,汇报最新消息:

    “侯爷,黎阳急报,辽东催军粮的御史游元,被杨玄感晾了几天之后,终于得到一批粮食。”

    “但观察的兄弟说,最开始装粮的船工似乎很轻松,一人一包不费力。但信使离开之后,就要两人一包了……”

章节目录

我的盛世大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扶余客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扶余客并收藏我的盛世大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