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虫是诨名,大虫就是老虎,他还有个弟弟叫杨二虫。兄弟俩长得筋骨健壮的,平日里有什么赶集买卖的事都是他俩干,虽说看起来唬人,实际上为人热情,对村里人还是很仗义的。
在听到杨语素的话后,更是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买秋种的日子就在两天后,当天杨语素戴了顶草帽,手里捏着两块钱,那是平日里攒下来的,就坐上了牛车,一晃一悠地往城里赶。
这钱原是为了上高中交学费使的,从初中就开始准备了,杨语素不是给人抄书,就是替别人缝些小手艺活,好不容易才攒到现在。
但她的成绩很好,是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去的,镇里给免了她的学杂费。现如今,她决定把这钱拿出来租房子。
想到这里,她又开始神游,纳闷自己上一次到底为什么鬼使神差的就听了杨娇娇的话,留在村子里,虽说未必就是杨娇娇身上的古怪,她还是远离这个人比较好。
牛车走了一段距离后,随着土路逐渐加宽些许,路上的人也慢慢多了起来,大多也是来赶集的。看着杨语素坐在车上,文文静静的,洋溢着青春的气息,有人善意的打笑道:“这是谁家的大姑娘坐花轿啊?”
杨语素长得好,虽然并不艳美,但眉眼形状优美,看着很有气质,读书又读的好,乡里乡外认识她的,没有一个不说好。左右也不是真的大姑娘一说就害臊,杨语素也没害羞,大大方方跟乡亲们聊上几句,问问农忙之类的,倒也和谐。
等到了市上,杨家两兄弟去买种子,商量好回程时间后,杨语素自己一个人跑到镇里打算看房子。
上被子她关注报纸,知道虽然这时候农村的人都想办法往城里挤,但被收的房租钱却很低。这也没办法,你要是想抬高价格,农人根本租不起,还谈什么赚不赚的呢?
听到这么个年轻姑娘说来租房子,巷子口的大娘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半是打趣半是试探:“租房子可不便宜,小妮子钱带了伐?”
杨语素抿嘴笑笑,摆了摆手:“大娘,我没开玩笑,您也别哄我,现在的市价也就一两块的,我不怕环境差点,就求一个能住的地儿就成。”
一个年纪大些的婆子还真就起了身:“姑娘,我看你也是懂行的,这样式的,我家就住在前面一点的巷子里。你要是诚心想租,院子里还有两件偏房给你,一个月你拿一块五给我就行。”
院子肯定是共同使用的,这价格说贵不贵,说便宜也没便宜到哪去。杨语素也没一口答应:“那大娘带我先看看去呢?”
本来几个人凑在一块边聊聊天边纳纳鞋底什么的,听到这话也都顾不上手里的活:“陈芬,你真要把你家房租出去啊!”“你来真的啊?不等你儿子回来了?”
名为陈芬的大娘抹把脸:“现在就我和我家老头子两个人住,空着也是空着。我家那个本来就瘫着干不了活,家里家外全靠我一个,租出去好歹能有个进项呢。”
众人也当自己的事似的,一窝蜂的拥着两人往陈芬家赶。
院子不是特别大,但陈芬爱干净,几间屋子收缀的清清爽爽,比杨语素想象的好多了!况且一家子只有两户人住,也少了很多摩擦。杨语素下了决心,当场就掏出来两块钱:“大娘,这钱先给你,我带着我娘没两天就搬过来。”
这个月已经过去了一大半,陈芬也不是斤斤计较的人,颇为豪爽地一挥手:“行,我回头就把这两间房收拾出来。”
众人看着杨语素看起来一个清秀大姑娘,居然当场定下租房的事,闹哄起来。虽然大部分也就是惊奇惊奇,但有一个叫关荷的,却是暗里动了心思。
她家就住陈芬对面,要说收拾出两间房来也不是不可以。毕竟一个月多出一块五,差不多相当于白进的钱呢。她可是听到了,这姑娘就说要带她老娘来,到时候说不定还能让人帮着做些家务什么的,岂不是美事。
这么想着,待杨语素告辞了陈芬准备走时,她悄摸跟了上去:“姑娘,我家也租房子,就在你刚刚看的那家子对面。这样,我给你减五毛一个月,你不如再去我家看看?”
杨语素本来也不是为了找价钱最低的房住,不然也不会看了一家就把事定下来。说白了,是看陈芬价钱合理,加上一看就不是那种算计的人,家里还只有一个瘫了的老头。她和杨穗说白了,少了一个能撑门头的,难听点说就是一个寡妇带闺女,容易找人算计。在杨家村里仗着周边亲戚相处得好没人敢打主意,放在人生地不熟的县城,可不好说。
这个关荷,刚才不说话,现在又背着人来撬生意,杨语素心里好笑:“大娘,我定金都已经交了,两块钱呢。”
也不是关荷刚才不想说话,只是陈芬脾气直,素来就和她不对付。她要是敢直接说这话,陈芬肯定又要和她吵。
虽说心里可惜,但还是没敢继续拦人,只得等以后再说。
杨语素解决了心里一件大事,连脚步都变得轻快很多。两条辫子甩在肩上,杨语素的脚步慢下来。
上辈子她一直呆在杨家村,跟着吴瑞国去了部队后,仍然梳着两条辫子。别人打眼一看就知道她是乡下来的,虽说没什么实质上的难堪,也是受了好一阵子的打量。就算到了后期,她凭着自己相夫教子,把一个家操持的井井有条,别人也只说农村的姑娘实诚,没心眼,肯奉献。
这话真的是在夸奖她吗?不,她觉得这是一种枷锁,一种无形的烙印。
她的脚步停在一家理发店:她决定换一种样子生活。
出乎她意料的是,理发店的老头,听说她要剪短发很高兴,还说她的发质好,不仅发量多,还乌黑油亮的,硬是给了她一块钱,说是把头发买下来了。
杨语素心里挺高兴,她没想到头发还能卖钱。想着想着又有点落寂:上辈子她几乎只围着所谓的家庭转,到后期,根本是大门不出二门不卖。除了坚持看看报纸,否则就与外界完全隔绝了。
她理了个学生气的短发,看着镜子里青春的自己,自己甩甩头:这一次好好过就行,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杨大虫看到杨语素突然变成了短发,怪叫一声:“素啊,你辫子呢!!”杨二虫跟着回头一看,也怪叫:“谁给你把辫子剪了?!莫不是看你小姑娘一个欺负你,你带我去,我给你找公道去!”
杨语素忙摆手,一边笑:“没呢,我自己剪的。高中都剪短发,流行这个。”
她也就是蒙这俩兄弟,杨大杨二只念了村小,连初中都没读,听了这话也没怀疑。但还是自己念叨:“长辫子多好看,真是搞不懂城里人。”
两个人就在前面关于城里人烧菜放长葱短葱,叫白菜还是叫胶菜聊起来,听的杨语素心中软软,多淳朴啊。
等到回到杨家村时,已经到村里烧晚饭吃的时候了。杨穗看到女儿剪短发还没问呢,就听到自家闺女说房子已经租下来了,一口气差点没喘上来。
看到女儿似乎真的没开玩笑,杨穗上前就是一巴掌拍到屁股上:“死丫头,这么大的事也不商量一下!”拍完又担忧:“多少钱啊,你哪来的钱啊,别被骗了!”
杨语素笑嘻嘻:“娘,你别急。半个院子,一个月一块五。房东是一对老夫妻,丈夫是个瘫的,平日里一个大娘操持。”
这回轮到杨穗震惊了:“才一块五?”
说完自己又拍拍脸:“不是,欸。”她是想说确实比心里想的便宜多了,但是往实际想,一个月交一块五,自己也拿不出来。
杨语素一看她娘的脸皱起来,就知道她又心疼钱,忙道:“娘,我跟你说,今天我去镇上看过了,好些人收钱补衣服,以后咱们也补,不见得赚不回来。”
杨穗也知道自己针线活好,不禁心动:“怎么说?”
杨语素具体也没看,拉着她就坐到床上:“反正我钱已经交了,实在不行,大不了当去城里游一趟。”杨穗也知道女儿从小就能,明白自己劝不动,也就不在说什么了。
真要说起来,杨穗刚嫁过来时,这家里也不穷,只不过后来杨父因病去世,杨穗带着孩子下地,整日里干活,晚上还要看孩子,终于有一天累不过来,摔下田埂,把腿伤了,这才一点点穷下来。她不是那种眼睛里只看得见铜钱眼的人。
杨穗突然一拍头:“锅要烧干了!”忙不迭出去,杨语素跟着跑出去,心里却很快乐。
秋虫已经开始叫了,晚霞烧的血红,田埂蜿蜒到天边,像沉睡的龙脊。杨语素突然感觉心里胀的鼓鼓的,似乎未来就在前面等着她,张开怀抱迎接她。
在听到杨语素的话后,更是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买秋种的日子就在两天后,当天杨语素戴了顶草帽,手里捏着两块钱,那是平日里攒下来的,就坐上了牛车,一晃一悠地往城里赶。
这钱原是为了上高中交学费使的,从初中就开始准备了,杨语素不是给人抄书,就是替别人缝些小手艺活,好不容易才攒到现在。
但她的成绩很好,是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去的,镇里给免了她的学杂费。现如今,她决定把这钱拿出来租房子。
想到这里,她又开始神游,纳闷自己上一次到底为什么鬼使神差的就听了杨娇娇的话,留在村子里,虽说未必就是杨娇娇身上的古怪,她还是远离这个人比较好。
牛车走了一段距离后,随着土路逐渐加宽些许,路上的人也慢慢多了起来,大多也是来赶集的。看着杨语素坐在车上,文文静静的,洋溢着青春的气息,有人善意的打笑道:“这是谁家的大姑娘坐花轿啊?”
杨语素长得好,虽然并不艳美,但眉眼形状优美,看着很有气质,读书又读的好,乡里乡外认识她的,没有一个不说好。左右也不是真的大姑娘一说就害臊,杨语素也没害羞,大大方方跟乡亲们聊上几句,问问农忙之类的,倒也和谐。
等到了市上,杨家两兄弟去买种子,商量好回程时间后,杨语素自己一个人跑到镇里打算看房子。
上被子她关注报纸,知道虽然这时候农村的人都想办法往城里挤,但被收的房租钱却很低。这也没办法,你要是想抬高价格,农人根本租不起,还谈什么赚不赚的呢?
听到这么个年轻姑娘说来租房子,巷子口的大娘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半是打趣半是试探:“租房子可不便宜,小妮子钱带了伐?”
杨语素抿嘴笑笑,摆了摆手:“大娘,我没开玩笑,您也别哄我,现在的市价也就一两块的,我不怕环境差点,就求一个能住的地儿就成。”
一个年纪大些的婆子还真就起了身:“姑娘,我看你也是懂行的,这样式的,我家就住在前面一点的巷子里。你要是诚心想租,院子里还有两件偏房给你,一个月你拿一块五给我就行。”
院子肯定是共同使用的,这价格说贵不贵,说便宜也没便宜到哪去。杨语素也没一口答应:“那大娘带我先看看去呢?”
本来几个人凑在一块边聊聊天边纳纳鞋底什么的,听到这话也都顾不上手里的活:“陈芬,你真要把你家房租出去啊!”“你来真的啊?不等你儿子回来了?”
名为陈芬的大娘抹把脸:“现在就我和我家老头子两个人住,空着也是空着。我家那个本来就瘫着干不了活,家里家外全靠我一个,租出去好歹能有个进项呢。”
众人也当自己的事似的,一窝蜂的拥着两人往陈芬家赶。
院子不是特别大,但陈芬爱干净,几间屋子收缀的清清爽爽,比杨语素想象的好多了!况且一家子只有两户人住,也少了很多摩擦。杨语素下了决心,当场就掏出来两块钱:“大娘,这钱先给你,我带着我娘没两天就搬过来。”
这个月已经过去了一大半,陈芬也不是斤斤计较的人,颇为豪爽地一挥手:“行,我回头就把这两间房收拾出来。”
众人看着杨语素看起来一个清秀大姑娘,居然当场定下租房的事,闹哄起来。虽然大部分也就是惊奇惊奇,但有一个叫关荷的,却是暗里动了心思。
她家就住陈芬对面,要说收拾出两间房来也不是不可以。毕竟一个月多出一块五,差不多相当于白进的钱呢。她可是听到了,这姑娘就说要带她老娘来,到时候说不定还能让人帮着做些家务什么的,岂不是美事。
这么想着,待杨语素告辞了陈芬准备走时,她悄摸跟了上去:“姑娘,我家也租房子,就在你刚刚看的那家子对面。这样,我给你减五毛一个月,你不如再去我家看看?”
杨语素本来也不是为了找价钱最低的房住,不然也不会看了一家就把事定下来。说白了,是看陈芬价钱合理,加上一看就不是那种算计的人,家里还只有一个瘫了的老头。她和杨穗说白了,少了一个能撑门头的,难听点说就是一个寡妇带闺女,容易找人算计。在杨家村里仗着周边亲戚相处得好没人敢打主意,放在人生地不熟的县城,可不好说。
这个关荷,刚才不说话,现在又背着人来撬生意,杨语素心里好笑:“大娘,我定金都已经交了,两块钱呢。”
也不是关荷刚才不想说话,只是陈芬脾气直,素来就和她不对付。她要是敢直接说这话,陈芬肯定又要和她吵。
虽说心里可惜,但还是没敢继续拦人,只得等以后再说。
杨语素解决了心里一件大事,连脚步都变得轻快很多。两条辫子甩在肩上,杨语素的脚步慢下来。
上辈子她一直呆在杨家村,跟着吴瑞国去了部队后,仍然梳着两条辫子。别人打眼一看就知道她是乡下来的,虽说没什么实质上的难堪,也是受了好一阵子的打量。就算到了后期,她凭着自己相夫教子,把一个家操持的井井有条,别人也只说农村的姑娘实诚,没心眼,肯奉献。
这话真的是在夸奖她吗?不,她觉得这是一种枷锁,一种无形的烙印。
她的脚步停在一家理发店:她决定换一种样子生活。
出乎她意料的是,理发店的老头,听说她要剪短发很高兴,还说她的发质好,不仅发量多,还乌黑油亮的,硬是给了她一块钱,说是把头发买下来了。
杨语素心里挺高兴,她没想到头发还能卖钱。想着想着又有点落寂:上辈子她几乎只围着所谓的家庭转,到后期,根本是大门不出二门不卖。除了坚持看看报纸,否则就与外界完全隔绝了。
她理了个学生气的短发,看着镜子里青春的自己,自己甩甩头:这一次好好过就行,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杨大虫看到杨语素突然变成了短发,怪叫一声:“素啊,你辫子呢!!”杨二虫跟着回头一看,也怪叫:“谁给你把辫子剪了?!莫不是看你小姑娘一个欺负你,你带我去,我给你找公道去!”
杨语素忙摆手,一边笑:“没呢,我自己剪的。高中都剪短发,流行这个。”
她也就是蒙这俩兄弟,杨大杨二只念了村小,连初中都没读,听了这话也没怀疑。但还是自己念叨:“长辫子多好看,真是搞不懂城里人。”
两个人就在前面关于城里人烧菜放长葱短葱,叫白菜还是叫胶菜聊起来,听的杨语素心中软软,多淳朴啊。
等到回到杨家村时,已经到村里烧晚饭吃的时候了。杨穗看到女儿剪短发还没问呢,就听到自家闺女说房子已经租下来了,一口气差点没喘上来。
看到女儿似乎真的没开玩笑,杨穗上前就是一巴掌拍到屁股上:“死丫头,这么大的事也不商量一下!”拍完又担忧:“多少钱啊,你哪来的钱啊,别被骗了!”
杨语素笑嘻嘻:“娘,你别急。半个院子,一个月一块五。房东是一对老夫妻,丈夫是个瘫的,平日里一个大娘操持。”
这回轮到杨穗震惊了:“才一块五?”
说完自己又拍拍脸:“不是,欸。”她是想说确实比心里想的便宜多了,但是往实际想,一个月交一块五,自己也拿不出来。
杨语素一看她娘的脸皱起来,就知道她又心疼钱,忙道:“娘,我跟你说,今天我去镇上看过了,好些人收钱补衣服,以后咱们也补,不见得赚不回来。”
杨穗也知道自己针线活好,不禁心动:“怎么说?”
杨语素具体也没看,拉着她就坐到床上:“反正我钱已经交了,实在不行,大不了当去城里游一趟。”杨穗也知道女儿从小就能,明白自己劝不动,也就不在说什么了。
真要说起来,杨穗刚嫁过来时,这家里也不穷,只不过后来杨父因病去世,杨穗带着孩子下地,整日里干活,晚上还要看孩子,终于有一天累不过来,摔下田埂,把腿伤了,这才一点点穷下来。她不是那种眼睛里只看得见铜钱眼的人。
杨穗突然一拍头:“锅要烧干了!”忙不迭出去,杨语素跟着跑出去,心里却很快乐。
秋虫已经开始叫了,晚霞烧的血红,田埂蜿蜒到天边,像沉睡的龙脊。杨语素突然感觉心里胀的鼓鼓的,似乎未来就在前面等着她,张开怀抱迎接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