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哐当!”
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在屋内猝然炸开,那木凳被温三娘慌乱踢倒。
只见温三娘整个身躯就这样悬吊于半空之中,双手死死地紧握住白绫,一张脸已然涨得通红如血,双脚也无力地在空中乱踢。
温绿兮冲上前去,用尽了浑身的力气,才将温三娘紧紧地抱了下来。
两人重重跌落在地上,大口地喘着粗气,好一会儿才缓过神来。
四目相对交汇,瞧着对方灰头土脸的狼狈模样,不知怎的,两人同时笑了起来。
笑着笑着,温三娘泪涌而出,肆意大哭起来。
“乖丫头,娘实在是撑不住了……”温三娘双肩不停地抽动,泣不成声,“老头也那么早就走了,说好要带我云游四方的……这个言而无信的大骗子!没有他,我可怎么活下去呀……”
温绿兮的眼眶也瞬间红透,起身过去,脚步踉跄着一把紧紧抱住温三娘,哽咽着道:“阿娘,我在。”
温父在十里八乡是出了名的宠妻,少时对阿娘一见钟情后,便日日攒钱,终在三十岁时风光迎娶阿娘。
命运无常,温父撒手人寰。求遍了邻居,才办好了丧礼。
为让原身苏醒,阿娘也不惜跑遍周遭所有医馆,磕头无数,才终于请来一位郎中。正因如此,温绿兮获得了重生之机。
想到这,温绿兮柔声道:“阿娘,莫要这般消沉。您瞧这云水坊虽大,但定有我们的容身之所。”
温三娘用衣袖擦去眼角的泪,道:“你爹在世时也常这么说。罢了,哭过这一场,往后的日子也该好好过活了。
“是啊,阿娘,唯有吃饱了才有力气。”温绿兮浅笑道,拉着温三娘下楼而去。
还未进庖厨,便有一股浓郁的香味勾着温三娘。
一抬眼,两碗粥已然端正放在陶瓷小碗里。
坐定,拿起勺子定睛一看,这和往日清寡的白粥大不相同。粥呈紫红色,夹杂些许白绿,桂花点缀在最上层,煞是好看。光是看着便叫人食欲大振,才惊觉肚中早已饥肠辘辘。
无须温绿兮催促,温三娘迫不及待地拿勺舀起一口送入口中。却不想,这粥入口即化。米粒和豆子轻轻一咬,沙沙的口感甚是新鲜。
仔细轻嚼,嘴里似有小颗粒般的东西,咬了咬却带有甜甜的枣味。枣粒混合在莲子和百合里,不仅除了那少许的苦味和涩味,且回味即是甘甜,齿留清香。
温三娘不禁眼前一亮,开始细尝起莲子和百合,这还是头回在粥里喝到。莲子虽不如剥开细尝时的脆甜,却粉糯中带有韧性。没曾想百合也能做粥的辅料,绵软细腻得特别舒服。
因放凉了些许,这温度也正是刚好。暖粥一入胃,浑身都有了力气。温绿兮小口喝着粥,好笑地看着对面的温三娘一口接着一口,吃得整个腮帮子都鼓起来,忙道:“阿娘,别急,小心呛了去。”
温三娘重重地点头,把空碗豪迈地递给温绿兮,道:“丫头,再来一碗!”
“好嘞!”
一连干了三碗,温母才意犹未尽道:“丫头,这粥你从哪儿习得?”
温绿兮眉心倏颤,不妙!此粥于景朝尚未现世,需寻一由头才是。温绿兮沉吟须臾道:“今早赴市集,听闻一老翁言乡粥之事,讨教些试了一试。”
“是了,你从小就爱鼓捣,一进庖厨就能待上好几个时辰。”温三娘边手脚麻利地收拾碗筷边道。
“这莲子和百合也真是好物!”温三娘又把碗沥干,回眸笑道:“你家阿爹曾和我说过这两样甚有营养,不仅入药能健脾止泻、润肺止咳,还能做吃食。我还不信,却不想被你入了粥。”
窗外,斑驳阳光洒进庖厨,映在温三娘脸上,鬓边的发丝微微散落,整个人笑起来格外温柔。
温绿兮心生暖意。后世腊八粥以豆米为主,温母近来憔悴,想着多加些莲子、百合给她滋补身体。
许是温三娘在医药馆多年,对于药材之类的东西格外敏锐。温绿兮不禁心头一动,边剥豆角边问道:“阿娘,你对这些能做吃食的药材了解如何?”
温三娘蹙眉,似在回忆,哂道:“我本不懂,可你阿爹总在我面前卖弄,常于我身旁念叨何种药材能做何事。久而久之,倒也知晓了不少。”
云水坊乃景朝最热闹的街市之一,商户云集,竞争激烈。自温父扎根于此,就引来了对家义仁堂。这些年为夺客源,手段频出。食肆们也不容小觑,从晓鼓未响至半夜子时,灯火通明,各式花样的吃食都有。
温绿兮灵光一闪,一双美目不由睁大,若将二者合一,把药引入吃食做成药膳,如何?
温绿兮用力把豆角一放,蹭的站起来,眉眼带笑地看向温三娘:“阿娘,我有了个主意。您看,如今这云水坊来往的人多,对吃食的需求大,而咱家又有医药底子,要是把这两者结合起来,肯定能吸引不少客人。”
见温三娘眉目有些松动,又露出些迟疑之色,温绿兮继续道:“想要重开医药馆怕是困难重重。而眼下我们又急需大笔钱,不如做些新奇吃食搏一搏。”
温三娘默然,手中也停下了活计,半晌道:“这确实是个新鲜主意。左右也想不出更好办法,就依你说的办。”
温绿兮笑着点头,拨豆角的手愈发轻快。虽说有了方向,但资金、人手,还有这药膳的方子,都得细细筹划。
-
忙活到日落西山,院内才焕然一新。
温三娘手持笤帚,将屋内的细碎角落清理干净;又拿白布,把食案椅逐一擦拭一番。
一旁,温绿兮将盘点好的药材用分门别类地放进小格。略一核算,存药尚可支撑十几日,心中稍稍安定。
看着天色已晚,温绿兮赶忙到庖厨小炒了几个菜。不多时,两个素菜便一一摆在了食案上。
只见左侧的瓷盘里,是一碗剁椒蒸芋头。粉紫的芋头被切成长条状,整齐地围转成了一个圈。鲜红的小米椒均匀地铺洒在芋头上,还夹杂着细碎的葱花。底下是用热油烫煮的汤汁,调味后甚是鲜美。
右侧则是三丁小炒。青豆鲜绿油亮,外层微起褶皱,散发着豆香。金黄的玉米粒与规整胡萝卜丁、青豆混合在一起,各有千秋却相得益彰。
片刻,两盘菜便见底,全被吃了个精光,两人餍足地躺在椅子上小憩。又泡了两盏茶汤下肚,总算到了十分饱。
窗外,雨一直淅淅沥沥地下着,云水坊却依旧热闹。
拿了些避雨的行头,温绿兮正准备出门,却被温三娘往怀里塞了个木盒。
瞧那木盒小巧方正,通体漆黑,上面刻着鸳鸯花纹,从其磨损之处看出颇有些年头。轻轻一推,里面之物便展露无遗。
温绿兮杏眼睁得滚圆,盒子里竟藏着一个翡翠手镯!
手镯碧绿温润,没有丝毫瑕疵,仅在一侧精心雕刻着一朵绽放的兰花,花瓣舒展,清幽尽显。
“丫头,这是你阿爹和我一起给你买的,本想留给你做嫁妆。你且拿去当了吧,或许还能周转一二。”温三娘给温绿兮整了整斗笠,又叮嘱道,“雨大,路上小心。”
温绿兮无言,张了张嘴,一种酸胀感猛地涌上心头,缓缓点头当是应道。
小半个时辰后,从当铺走出,抬头天色又黯了几分,好在雨势转小,仅有零星雨滴飘落。温绿兮用绳子把钱袋紧紧拴在腰上,才如释重负地长吁了一口气。
绕开熙攘的市集,却见往常夜里闭店的义仁堂今日却门口大开,生意异常红火。
温绿兮蹙起眉,踮起脚费力地从人群中望去。一位白胡子老翁正给小儿诊脉,旁边的小仆则动作麻利地按照泛黄的方子抓取药材,下一个接替做成药包。
温绿兮轻扯一位大娘的衣角,悄声问道:“阿姐,为何这般晚了还在此处排队?”
林大娘抱紧闷咳男童,凑到她耳边道:“小妹啊,你是有所不知,这儿都是带孩子来看咳嗽的。倘若你家有小孩,也赶快排着吧。”说罢便紧跟着走至队伍末处。
侧耳倾听,队里咳嗽声此起彼伏,这长队估摸排了好几个时辰。
伴随着一阵紧促密集的锣鼓声响,徐二立于一个高台之上,一边奋力敲鼓,一边大声吆喝道:“买药须至义仁堂,祖传秘方灵且神。云水坊仅此一家,先到先得!”
却闻买好药的汉子愤懑地啐了一口,说道:“哼,这无良黑心的药家,病人一多就抬价好几文。”
旁边妻子张氏忙捂住他嘴,一脸紧张道:“小声些,听闻这个药甚是灵验,只有他家才有。为了孩子,咱忍着点吧。”
十月末,正是风寒季。
天气变幻无常,晨时犹是大雨倾盆,午后已然放晴,至晚间又是秋风瑟瑟、细雨绵绵,患伤风咳嗽之孩童接连不断。
如今在云水坊,唯有义仁堂一家称霸,药价亦随之节节攀升。排队之人越多,药价涨势越猛。
瞧着夫妻二人的身影渐渐隐匿于小巷深处,温绿兮沉思:今时风寒之众甚多,不妨以梨为基,佐以药膳,于风口处奋力一搏,立起药膳馆招牌。温绿兮旋动脚尖,朝着另一个方向行去。
温家乃何记果肆常客。掌柜何忠见温绿兮一来,便热络地上前招呼起来:“小娘子,今日想买什么时果?”
店内水果琳琅满目,观那葡萄紫中透亮,荔枝圆润饱满,实乃应有尽有。各类瓜果亦是皆具诸多品种。温绿兮行至堆满梨的货架跟前,正欲问询一二。
何忠眼尖,一望温绿兮目光所落处,立马一一介绍起来:“小娘子好眼力!白梨为酥梨,皮薄多汁,咬起来酥脆爽口;这中间的梨叫黄冠梨,果心极小,肉质也是细腻无比;这个头最大的便是秋月梨了,虽尝起来口感有些偏硬,买的人不多,但炖煮后才是本色,绵软无比啊!”
这秋月梨正是所求,不做他想,温绿兮斩钉截铁道:“明日寅时,辛苦送两车秋月梨至温家药肆。今先付定金,待明日梨至再结清余数。且先为我携一小袋,烦请包妥。”
这大契单来得令何忠猝不及防,瞬间笑得眼睛都眯成了缝,赶忙连声应好,更是殷勤地将秋月梨用黄纸仔细包妥,稳稳放置于温绿兮手中。
怀抱沉甸甸之梨,满心欢喜,难以言表。
一阵马蹄之声自后方猝然骤起,耳畔传来一男子疾呼:“让开!”
一回首,躲闪不及,连人带梨翻倒于地。幸得那马已被逼停,距温绿兮仅差二尺之遥。
顾不得疼痛,温绿兮忙起身捡梨,除个别梨大难不死,大多破碎了一地。
温绿兮刹那间冲至男子跟畔,火气直往上涌,手指满地碎梨,又直指男子鼻梁怒喝道:“岂不知这是大道中央,如何就能挡住?”
男子端坐于高马之上,年纪约莫二十来岁,身着黑色金线劲装,领口与袖口皆镶着细密金边。闻言,男子剑眉高高扬起,居高临下地看了一眼温绿兮,挑唇冷笑道:“不过就是区区一袋梨,赔与你便是!”
温绿兮气得柳眉倒竖,一张俏脸涨得通红,伸手拦下欲骑马离去的男子,作势便要冲上去继续理论。
却被出来瞧个究竟的何忠赶忙拉至一旁。何忠压低声音小声提醒道:“小娘子哟,您可千万莫要冲动。此乃陆家大少爷陆殷。陆家乃是声名远扬的大药商,甚至与皇家都有着合作。听闻近日将迁居至云水坊,阵仗很大,可不好惹哇!”
一瞬间,一大盆冷水好像从头顶浇过。
“好汉不吃眼前亏”“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被温绿兮默念了无数遍。
深吸一口气,温绿兮原本张牙舞爪的手势骤然停住,眼神却狠狠地看向陆殷:“那便说定了,还请陆大少爷别言而无信。”
见温绿兮应下,陆殷嗤然一笑,抬手示意小厮来福上前:“这点东西,不至于诓你。梨的事,你且与他言说罢。”随即便策马扬尘而去,只留下来福一脸赔笑。
温绿兮盯着他远去的背影,咬紧后槽牙,暗自偷偷在那无形的记仇小本上添了一笔。
归至家中,已是子时。
幸得梨未丢,将伤痕擦拭妥当,温绿兮沉沉睡去。
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在屋内猝然炸开,那木凳被温三娘慌乱踢倒。
只见温三娘整个身躯就这样悬吊于半空之中,双手死死地紧握住白绫,一张脸已然涨得通红如血,双脚也无力地在空中乱踢。
温绿兮冲上前去,用尽了浑身的力气,才将温三娘紧紧地抱了下来。
两人重重跌落在地上,大口地喘着粗气,好一会儿才缓过神来。
四目相对交汇,瞧着对方灰头土脸的狼狈模样,不知怎的,两人同时笑了起来。
笑着笑着,温三娘泪涌而出,肆意大哭起来。
“乖丫头,娘实在是撑不住了……”温三娘双肩不停地抽动,泣不成声,“老头也那么早就走了,说好要带我云游四方的……这个言而无信的大骗子!没有他,我可怎么活下去呀……”
温绿兮的眼眶也瞬间红透,起身过去,脚步踉跄着一把紧紧抱住温三娘,哽咽着道:“阿娘,我在。”
温父在十里八乡是出了名的宠妻,少时对阿娘一见钟情后,便日日攒钱,终在三十岁时风光迎娶阿娘。
命运无常,温父撒手人寰。求遍了邻居,才办好了丧礼。
为让原身苏醒,阿娘也不惜跑遍周遭所有医馆,磕头无数,才终于请来一位郎中。正因如此,温绿兮获得了重生之机。
想到这,温绿兮柔声道:“阿娘,莫要这般消沉。您瞧这云水坊虽大,但定有我们的容身之所。”
温三娘用衣袖擦去眼角的泪,道:“你爹在世时也常这么说。罢了,哭过这一场,往后的日子也该好好过活了。
“是啊,阿娘,唯有吃饱了才有力气。”温绿兮浅笑道,拉着温三娘下楼而去。
还未进庖厨,便有一股浓郁的香味勾着温三娘。
一抬眼,两碗粥已然端正放在陶瓷小碗里。
坐定,拿起勺子定睛一看,这和往日清寡的白粥大不相同。粥呈紫红色,夹杂些许白绿,桂花点缀在最上层,煞是好看。光是看着便叫人食欲大振,才惊觉肚中早已饥肠辘辘。
无须温绿兮催促,温三娘迫不及待地拿勺舀起一口送入口中。却不想,这粥入口即化。米粒和豆子轻轻一咬,沙沙的口感甚是新鲜。
仔细轻嚼,嘴里似有小颗粒般的东西,咬了咬却带有甜甜的枣味。枣粒混合在莲子和百合里,不仅除了那少许的苦味和涩味,且回味即是甘甜,齿留清香。
温三娘不禁眼前一亮,开始细尝起莲子和百合,这还是头回在粥里喝到。莲子虽不如剥开细尝时的脆甜,却粉糯中带有韧性。没曾想百合也能做粥的辅料,绵软细腻得特别舒服。
因放凉了些许,这温度也正是刚好。暖粥一入胃,浑身都有了力气。温绿兮小口喝着粥,好笑地看着对面的温三娘一口接着一口,吃得整个腮帮子都鼓起来,忙道:“阿娘,别急,小心呛了去。”
温三娘重重地点头,把空碗豪迈地递给温绿兮,道:“丫头,再来一碗!”
“好嘞!”
一连干了三碗,温母才意犹未尽道:“丫头,这粥你从哪儿习得?”
温绿兮眉心倏颤,不妙!此粥于景朝尚未现世,需寻一由头才是。温绿兮沉吟须臾道:“今早赴市集,听闻一老翁言乡粥之事,讨教些试了一试。”
“是了,你从小就爱鼓捣,一进庖厨就能待上好几个时辰。”温三娘边手脚麻利地收拾碗筷边道。
“这莲子和百合也真是好物!”温三娘又把碗沥干,回眸笑道:“你家阿爹曾和我说过这两样甚有营养,不仅入药能健脾止泻、润肺止咳,还能做吃食。我还不信,却不想被你入了粥。”
窗外,斑驳阳光洒进庖厨,映在温三娘脸上,鬓边的发丝微微散落,整个人笑起来格外温柔。
温绿兮心生暖意。后世腊八粥以豆米为主,温母近来憔悴,想着多加些莲子、百合给她滋补身体。
许是温三娘在医药馆多年,对于药材之类的东西格外敏锐。温绿兮不禁心头一动,边剥豆角边问道:“阿娘,你对这些能做吃食的药材了解如何?”
温三娘蹙眉,似在回忆,哂道:“我本不懂,可你阿爹总在我面前卖弄,常于我身旁念叨何种药材能做何事。久而久之,倒也知晓了不少。”
云水坊乃景朝最热闹的街市之一,商户云集,竞争激烈。自温父扎根于此,就引来了对家义仁堂。这些年为夺客源,手段频出。食肆们也不容小觑,从晓鼓未响至半夜子时,灯火通明,各式花样的吃食都有。
温绿兮灵光一闪,一双美目不由睁大,若将二者合一,把药引入吃食做成药膳,如何?
温绿兮用力把豆角一放,蹭的站起来,眉眼带笑地看向温三娘:“阿娘,我有了个主意。您看,如今这云水坊来往的人多,对吃食的需求大,而咱家又有医药底子,要是把这两者结合起来,肯定能吸引不少客人。”
见温三娘眉目有些松动,又露出些迟疑之色,温绿兮继续道:“想要重开医药馆怕是困难重重。而眼下我们又急需大笔钱,不如做些新奇吃食搏一搏。”
温三娘默然,手中也停下了活计,半晌道:“这确实是个新鲜主意。左右也想不出更好办法,就依你说的办。”
温绿兮笑着点头,拨豆角的手愈发轻快。虽说有了方向,但资金、人手,还有这药膳的方子,都得细细筹划。
-
忙活到日落西山,院内才焕然一新。
温三娘手持笤帚,将屋内的细碎角落清理干净;又拿白布,把食案椅逐一擦拭一番。
一旁,温绿兮将盘点好的药材用分门别类地放进小格。略一核算,存药尚可支撑十几日,心中稍稍安定。
看着天色已晚,温绿兮赶忙到庖厨小炒了几个菜。不多时,两个素菜便一一摆在了食案上。
只见左侧的瓷盘里,是一碗剁椒蒸芋头。粉紫的芋头被切成长条状,整齐地围转成了一个圈。鲜红的小米椒均匀地铺洒在芋头上,还夹杂着细碎的葱花。底下是用热油烫煮的汤汁,调味后甚是鲜美。
右侧则是三丁小炒。青豆鲜绿油亮,外层微起褶皱,散发着豆香。金黄的玉米粒与规整胡萝卜丁、青豆混合在一起,各有千秋却相得益彰。
片刻,两盘菜便见底,全被吃了个精光,两人餍足地躺在椅子上小憩。又泡了两盏茶汤下肚,总算到了十分饱。
窗外,雨一直淅淅沥沥地下着,云水坊却依旧热闹。
拿了些避雨的行头,温绿兮正准备出门,却被温三娘往怀里塞了个木盒。
瞧那木盒小巧方正,通体漆黑,上面刻着鸳鸯花纹,从其磨损之处看出颇有些年头。轻轻一推,里面之物便展露无遗。
温绿兮杏眼睁得滚圆,盒子里竟藏着一个翡翠手镯!
手镯碧绿温润,没有丝毫瑕疵,仅在一侧精心雕刻着一朵绽放的兰花,花瓣舒展,清幽尽显。
“丫头,这是你阿爹和我一起给你买的,本想留给你做嫁妆。你且拿去当了吧,或许还能周转一二。”温三娘给温绿兮整了整斗笠,又叮嘱道,“雨大,路上小心。”
温绿兮无言,张了张嘴,一种酸胀感猛地涌上心头,缓缓点头当是应道。
小半个时辰后,从当铺走出,抬头天色又黯了几分,好在雨势转小,仅有零星雨滴飘落。温绿兮用绳子把钱袋紧紧拴在腰上,才如释重负地长吁了一口气。
绕开熙攘的市集,却见往常夜里闭店的义仁堂今日却门口大开,生意异常红火。
温绿兮蹙起眉,踮起脚费力地从人群中望去。一位白胡子老翁正给小儿诊脉,旁边的小仆则动作麻利地按照泛黄的方子抓取药材,下一个接替做成药包。
温绿兮轻扯一位大娘的衣角,悄声问道:“阿姐,为何这般晚了还在此处排队?”
林大娘抱紧闷咳男童,凑到她耳边道:“小妹啊,你是有所不知,这儿都是带孩子来看咳嗽的。倘若你家有小孩,也赶快排着吧。”说罢便紧跟着走至队伍末处。
侧耳倾听,队里咳嗽声此起彼伏,这长队估摸排了好几个时辰。
伴随着一阵紧促密集的锣鼓声响,徐二立于一个高台之上,一边奋力敲鼓,一边大声吆喝道:“买药须至义仁堂,祖传秘方灵且神。云水坊仅此一家,先到先得!”
却闻买好药的汉子愤懑地啐了一口,说道:“哼,这无良黑心的药家,病人一多就抬价好几文。”
旁边妻子张氏忙捂住他嘴,一脸紧张道:“小声些,听闻这个药甚是灵验,只有他家才有。为了孩子,咱忍着点吧。”
十月末,正是风寒季。
天气变幻无常,晨时犹是大雨倾盆,午后已然放晴,至晚间又是秋风瑟瑟、细雨绵绵,患伤风咳嗽之孩童接连不断。
如今在云水坊,唯有义仁堂一家称霸,药价亦随之节节攀升。排队之人越多,药价涨势越猛。
瞧着夫妻二人的身影渐渐隐匿于小巷深处,温绿兮沉思:今时风寒之众甚多,不妨以梨为基,佐以药膳,于风口处奋力一搏,立起药膳馆招牌。温绿兮旋动脚尖,朝着另一个方向行去。
温家乃何记果肆常客。掌柜何忠见温绿兮一来,便热络地上前招呼起来:“小娘子,今日想买什么时果?”
店内水果琳琅满目,观那葡萄紫中透亮,荔枝圆润饱满,实乃应有尽有。各类瓜果亦是皆具诸多品种。温绿兮行至堆满梨的货架跟前,正欲问询一二。
何忠眼尖,一望温绿兮目光所落处,立马一一介绍起来:“小娘子好眼力!白梨为酥梨,皮薄多汁,咬起来酥脆爽口;这中间的梨叫黄冠梨,果心极小,肉质也是细腻无比;这个头最大的便是秋月梨了,虽尝起来口感有些偏硬,买的人不多,但炖煮后才是本色,绵软无比啊!”
这秋月梨正是所求,不做他想,温绿兮斩钉截铁道:“明日寅时,辛苦送两车秋月梨至温家药肆。今先付定金,待明日梨至再结清余数。且先为我携一小袋,烦请包妥。”
这大契单来得令何忠猝不及防,瞬间笑得眼睛都眯成了缝,赶忙连声应好,更是殷勤地将秋月梨用黄纸仔细包妥,稳稳放置于温绿兮手中。
怀抱沉甸甸之梨,满心欢喜,难以言表。
一阵马蹄之声自后方猝然骤起,耳畔传来一男子疾呼:“让开!”
一回首,躲闪不及,连人带梨翻倒于地。幸得那马已被逼停,距温绿兮仅差二尺之遥。
顾不得疼痛,温绿兮忙起身捡梨,除个别梨大难不死,大多破碎了一地。
温绿兮刹那间冲至男子跟畔,火气直往上涌,手指满地碎梨,又直指男子鼻梁怒喝道:“岂不知这是大道中央,如何就能挡住?”
男子端坐于高马之上,年纪约莫二十来岁,身着黑色金线劲装,领口与袖口皆镶着细密金边。闻言,男子剑眉高高扬起,居高临下地看了一眼温绿兮,挑唇冷笑道:“不过就是区区一袋梨,赔与你便是!”
温绿兮气得柳眉倒竖,一张俏脸涨得通红,伸手拦下欲骑马离去的男子,作势便要冲上去继续理论。
却被出来瞧个究竟的何忠赶忙拉至一旁。何忠压低声音小声提醒道:“小娘子哟,您可千万莫要冲动。此乃陆家大少爷陆殷。陆家乃是声名远扬的大药商,甚至与皇家都有着合作。听闻近日将迁居至云水坊,阵仗很大,可不好惹哇!”
一瞬间,一大盆冷水好像从头顶浇过。
“好汉不吃眼前亏”“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被温绿兮默念了无数遍。
深吸一口气,温绿兮原本张牙舞爪的手势骤然停住,眼神却狠狠地看向陆殷:“那便说定了,还请陆大少爷别言而无信。”
见温绿兮应下,陆殷嗤然一笑,抬手示意小厮来福上前:“这点东西,不至于诓你。梨的事,你且与他言说罢。”随即便策马扬尘而去,只留下来福一脸赔笑。
温绿兮盯着他远去的背影,咬紧后槽牙,暗自偷偷在那无形的记仇小本上添了一笔。
归至家中,已是子时。
幸得梨未丢,将伤痕擦拭妥当,温绿兮沉沉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