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赴长安
武惠妃,唐玄宗后宫最受宠的女人,他们之间有爱情。秦晓清还不知道要怎么处置她呢!
武惠妃听到皇帝来了,连忙去迎接。秦晓清并不亲近她,见了就问:“朕饿了有吃的吗?”武惠妃连忙叫人呈上来,“有空心饼,臣妾爱吃这新鲜玩意,这几天都在烤,陛下不用久等。”
武惠妃态度很亲近,但秦晓清比较冷淡,等的时候都不和武惠妃说话。武惠妃也不在意,她在想,皇帝要打击门阀,王皇后不就是门阀吗?她武家肯定还不算。
伺候着皇帝用饼,武惠妃说:“陛下,我什么时候能当皇后啊?”
空心饼很酥脆,很好吃,秦晓清很愉快,“朕又不能废后,那些官员不会愿意的。再说了,你是则天皇后的侄女,他们怕又出一个女帝。”
武惠妃:“臣只想陪着陛下,才不想当什么皇帝呢?臣哪有陛下这么厉害啊。”
虽然两人都知道,这话就是哄皇帝的,但气氛确实缓和了。秦晓清说:“皇后对身边人很好,也不相信那些神神道道,我们没有她的把柄。”
“之前不信,以后可以信。王皇后无子,一定会搞那些…”武惠妃暗示可以用厌胜之术陷害皇后,这可是个再好不过的把柄了。
好了,王皇后是不是好人,秦晓清暂时不确定。但这个武惠妃可以不要了,历史上王皇后确实就是在压力下用厌胜之术求子被废的。要是被武惠妃发现自己并不像玄宗那样冷酷,说不定就对自己动手了。
唐朝,这样的例子可不少,宦官,公主,皇后,后妃,权臣,太多了人喜欢当皇帝了。皇权现在在唐玄宗手里稳,在她手里不一定。
废后是大事,但废武惠妃就是皇帝一句话的事。精简后宫是秦晓清每次穿越必做的事,不过几天,宫里的妃嫔就都不见了,只留下王皇后和一些王子公主。
打击武惠妃为皇帝赢得了一些官员的好感,姚崇和宋璟是惊喜的。但也让一些有志靠后妃得到相位的人失落,这人就是年纪和皇帝一般大的远支宗室子弟李林甫。
他曾在宰相源乾曜当政时,想当司门郎中,被源乾曜嘲讽。“当司门郎中要才德兼备,李林甫他也配?”李林甫因此暗暗发誓,一定要拜相,光耀门楣。
秦晓清很清楚李林甫不算个好人,算是小人,但可以用。李林甫和宇文融都只在乎皇帝的笑脸,拼命帮皇帝敛财,说明他们两个懂财政。而现在大唐朝政就有问题,需要这样的人才。
在唐玄宗手里,这俩不是好人,甚至安史之乱都有他们都责任。但在她手里,这些人就和太监一样,皇帝好,他们就好。
李林甫现在的职位是太子谕德,顾名思义,教育太子道德。但太子并不受宠,他因此地位也不高。但他居然被皇帝召见了,他诚惶诚恐地向宫里的太监打听。
但与以往不同,没人跟他搭话,都避着他。
“你就是李林甫?”秦晓清打量着他,不愧是皇室子弟,这人还真能看出来和玄宗是同宗,长得有点像。
“臣是。”李林甫丝毫不敢放肆。
“你很懂赚钱吧?现在朝廷缺钱,朕想让你为朕赚钱,以后干得好了,也许你有当副相的可能。”
李林甫觉得赚钱他比朝中大臣要强,但陛下怎么知道?陛下说让他当副相应该看出来他当本事了,为什么不给正相当?
“谢陛下,为陛下做事,臣万死不辞。”李林甫最后说。
“好,之前有人送了宋璟一万张纸,他只抽了十张。现在朕知道一个提高纸张产量的方法,你帮朕卖纸赚钱。还有琉璃,贵重,真要去烧透明玻璃,先卖给那些勋贵吧。”
秦晓清还想说炸药,但这个更扎眼,过一段时间再讲。
李林甫知道皇帝聪明,但皇帝怎么可能会造纸烧玻璃呢?他摸不着头脑,但答应了下来。他有经济头脑,深知这些东西能为帝国带来多少财富。
很快李林甫就买下并改进了在京城及周围道县的造纸坊,大大提高了纸张产量和质量,卖得很好。琉璃也是一样,勋贵们争相抢购。
事情做得好,李林甫也很得意,就计较起了当时皇帝说的副相。于是特意带着透明琉璃和一刀纸面见皇帝,汇报成绩,想要得到皇帝的夸奖和奖赏。
秦晓清也不小气,赏了一些唐玄宗常用的东西和彩帛两百车。“帝王之物你也能用,算是给你面子。彩帛有点少,因为这是你该做的,只是做得好。再多给点,朕给不起了。”
李林甫其实不缺钱,所以更喜欢皇帝用过的东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是应该的,只是臣也有拜相之心,为了陛下,臣做什么都可以。”
秦晓清摇头:“你是很能干,但比你更能干的,大唐还有很多。你的德行不好,口蜜腹剑,嫉贤妒能。给副相之位,还得时机合适而且你命长。”
李林甫闻言,心中不甘,却也深感害怕。他觉得皇帝完全看透了他,在皇帝面前,他完全不敢动什么小心思了。
秦晓清知道李林甫现在是没有机会夺取帝位的,对皇帝也忠心。看到他小心翼翼又略带惶恐的脸色,便笑着这次便把炸药的方法给了他,这是她在隋朝时特意学的。
“弄这个不是为了打仗,我们大唐不能再搞对外战争了。这个是为了炸河里的礁石,可以卖给地方,地方河道交通顺畅,经济好了,我们收的税也会更多。”
李林甫捧着手里皇帝亲手调配的炸药,非常担心里面的东西炸了。但同时,手上捧着这么一个大杀器,他心里又豪情万丈。
李林甫用崇拜的目光看着皇帝,“臣一定不辱使命!”
“好。”
“李林甫都能说出这么不符合他身份的话了?”秦晓清对系统说。系统没有说话。秦晓清继续说:“给他炸药,还是有一点冒险的,不过他想不想政变,我能感觉到。”
秦晓清之所以能活这么长,不光是系统的帮助,她自己也常常防患于未然。如果不知道李林甫以后做的事,现在他看起来其实挺厉害挺靠谱的。
李林甫早年担任国子司业,曾大力整顿国子监制度,国子监风纪因此好转。一点也不看不出以后是嫉贤妒能,尤其以文才入仕之人的人。
他很能装,现在就开始收买厨师,宫女,后妃,让别人在皇帝面前说自己的好话了。唐玄宗都很明白他是什么人,根本不打算现在用他。
不过秦晓清不一样,她好,李林甫为了讨好皇帝就坏不了。
甚至,有了钱,妒贤嫉能的李林甫还得支持她大开科举。这次是史无前例的科举,有宰相宋璟主持,副相姚崇和李林甫提供支持,皇帝亲自殿试排名次,一次录取进士三百人。
以后不会再有这么多人了,这年的三月份就是最大规模的科举,限制非常少。这件事已经提前造势,为的就是吸引秦晓清喜欢的人才前来。
安史之乱虽然根本原因是皇帝剥削底层百姓太过,但还没到农民起义亡国,统治阶级内斗就亡国了。内斗是因为阶级固化,最支持阶级固化的就是皇帝和世家大族。
所以,秦晓清忙了这么久,就是为了有钱给寒门官员支付俸禄,联合寒门对付门阀。把宇文融的对寒门的政策,反过来对世家皇族用一遍。
李白今年十九岁,原本在大匡山里隐居,往来于旁郡。直到有一天下山听到爆炸声,发现河道里的顽石被炸掉了,行船不再危险。于是他去打听,发现这是朝廷的仁政,因此决定奔赴长安。
到了长安,他认识了早就名动京城的王维,两人关系很好。经由王维,被引荐给皇帝。李白知道,如果得到了皇帝的认可,那么他就不用“摧眉折腰事权贵”,把行卷呈送给朝廷权贵,以求得到推荐了。
“参见陛下!”李白道,对于这位大唐的最高统治者,他充满期待,希望帝王看到自己的才华,得到重用。
秦晓清一眼就看到李白手上的卷轴,她主动索要:“这是你的行卷?给我看看吧?要知道,现在已经不允许考前走后门送行卷了,要弥封。
就是糊名加誊写,不看家世名望,不看字迹好坏,只看才华。当然,人品太差的,前面就该筛掉了。还有锁院制度,主考官已经锁起来了,等你参加科举,考生也要被锁。”
实权皇帝的能量,让秦晓清可以把北宋才有的好制度搬到唐朝来。虽然有阻力,但最后还是成功了。她现在最想看的就是李白的诗词,他写的肯定很好。她可以看到李白那些散佚的早期的作品,这是多么愉快的事啊。
李白虽然从来不知道糊名和锁院制度,但他一听就知道,这样才能选出有真才实学的人,对他这样的寒门是最好的。陛下不但为寒门着想,还很喜欢他的作品。
秦晓清飞快翻完了李白的作品,把宝藏都看了一遍。“这个我喜欢,能送给我吗?你还有备份吗?就是一模一样的?不过我收了可不会帮你科举,也不归我管。”
李白很自信,“只要给太白一个机会,太白绝不担心成不了进士,陛下放心。”
“你李白都成不了进士,我还当什么皇帝。”秦晓清摇头,李白的才华她还不知道吗?“你的诗词很好,啊,朕还想过取消诗词歌赋,不考这些。”
但是大唐是诗歌的盛世,秦晓清不忍心改变这一点。
“对了,你是不是信道?想找神仙?”秦晓清问。
出乎意料,李白摇头,“小时候确实向往神仙,但现在更向往陛下的大同主义,向往天下大同,实现为国为民的抱负。”
“真还以为你还信道,呵呵。”秦晓清很尴尬,她都准备好反驳的话了。
“臣已经不信了,下山以后,一路进京赶考,臣都在体察民情,了解民生疾苦,迫切希望被陛下做点事。”李白说。
秦晓清知道李白会写诗,但不知道他的政治才能。“现在大唐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如果不解决,会有什么隐患,会有灾难吗?爱卿怎么看?”
“或许最大的问题是关中和关东的对立,自关中崛起以来,长期与关东对立,两边士族互相争夺统治。而两边的百姓却都被剥削,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如果陛下不能够平衡,或者尊重关东士族,或许河北会脱离大唐,甚至反攻覆灭大唐。那时候又是一场新的“五胡乱华”,汉人江山易主。”
李白神色凝重,仿佛已经预见了那烽火连天,生灵涂炭,伏尸百万的未来。但他要把大唐建设起来,推向另一个未来。
武惠妃听到皇帝来了,连忙去迎接。秦晓清并不亲近她,见了就问:“朕饿了有吃的吗?”武惠妃连忙叫人呈上来,“有空心饼,臣妾爱吃这新鲜玩意,这几天都在烤,陛下不用久等。”
武惠妃态度很亲近,但秦晓清比较冷淡,等的时候都不和武惠妃说话。武惠妃也不在意,她在想,皇帝要打击门阀,王皇后不就是门阀吗?她武家肯定还不算。
伺候着皇帝用饼,武惠妃说:“陛下,我什么时候能当皇后啊?”
空心饼很酥脆,很好吃,秦晓清很愉快,“朕又不能废后,那些官员不会愿意的。再说了,你是则天皇后的侄女,他们怕又出一个女帝。”
武惠妃:“臣只想陪着陛下,才不想当什么皇帝呢?臣哪有陛下这么厉害啊。”
虽然两人都知道,这话就是哄皇帝的,但气氛确实缓和了。秦晓清说:“皇后对身边人很好,也不相信那些神神道道,我们没有她的把柄。”
“之前不信,以后可以信。王皇后无子,一定会搞那些…”武惠妃暗示可以用厌胜之术陷害皇后,这可是个再好不过的把柄了。
好了,王皇后是不是好人,秦晓清暂时不确定。但这个武惠妃可以不要了,历史上王皇后确实就是在压力下用厌胜之术求子被废的。要是被武惠妃发现自己并不像玄宗那样冷酷,说不定就对自己动手了。
唐朝,这样的例子可不少,宦官,公主,皇后,后妃,权臣,太多了人喜欢当皇帝了。皇权现在在唐玄宗手里稳,在她手里不一定。
废后是大事,但废武惠妃就是皇帝一句话的事。精简后宫是秦晓清每次穿越必做的事,不过几天,宫里的妃嫔就都不见了,只留下王皇后和一些王子公主。
打击武惠妃为皇帝赢得了一些官员的好感,姚崇和宋璟是惊喜的。但也让一些有志靠后妃得到相位的人失落,这人就是年纪和皇帝一般大的远支宗室子弟李林甫。
他曾在宰相源乾曜当政时,想当司门郎中,被源乾曜嘲讽。“当司门郎中要才德兼备,李林甫他也配?”李林甫因此暗暗发誓,一定要拜相,光耀门楣。
秦晓清很清楚李林甫不算个好人,算是小人,但可以用。李林甫和宇文融都只在乎皇帝的笑脸,拼命帮皇帝敛财,说明他们两个懂财政。而现在大唐朝政就有问题,需要这样的人才。
在唐玄宗手里,这俩不是好人,甚至安史之乱都有他们都责任。但在她手里,这些人就和太监一样,皇帝好,他们就好。
李林甫现在的职位是太子谕德,顾名思义,教育太子道德。但太子并不受宠,他因此地位也不高。但他居然被皇帝召见了,他诚惶诚恐地向宫里的太监打听。
但与以往不同,没人跟他搭话,都避着他。
“你就是李林甫?”秦晓清打量着他,不愧是皇室子弟,这人还真能看出来和玄宗是同宗,长得有点像。
“臣是。”李林甫丝毫不敢放肆。
“你很懂赚钱吧?现在朝廷缺钱,朕想让你为朕赚钱,以后干得好了,也许你有当副相的可能。”
李林甫觉得赚钱他比朝中大臣要强,但陛下怎么知道?陛下说让他当副相应该看出来他当本事了,为什么不给正相当?
“谢陛下,为陛下做事,臣万死不辞。”李林甫最后说。
“好,之前有人送了宋璟一万张纸,他只抽了十张。现在朕知道一个提高纸张产量的方法,你帮朕卖纸赚钱。还有琉璃,贵重,真要去烧透明玻璃,先卖给那些勋贵吧。”
秦晓清还想说炸药,但这个更扎眼,过一段时间再讲。
李林甫知道皇帝聪明,但皇帝怎么可能会造纸烧玻璃呢?他摸不着头脑,但答应了下来。他有经济头脑,深知这些东西能为帝国带来多少财富。
很快李林甫就买下并改进了在京城及周围道县的造纸坊,大大提高了纸张产量和质量,卖得很好。琉璃也是一样,勋贵们争相抢购。
事情做得好,李林甫也很得意,就计较起了当时皇帝说的副相。于是特意带着透明琉璃和一刀纸面见皇帝,汇报成绩,想要得到皇帝的夸奖和奖赏。
秦晓清也不小气,赏了一些唐玄宗常用的东西和彩帛两百车。“帝王之物你也能用,算是给你面子。彩帛有点少,因为这是你该做的,只是做得好。再多给点,朕给不起了。”
李林甫其实不缺钱,所以更喜欢皇帝用过的东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是应该的,只是臣也有拜相之心,为了陛下,臣做什么都可以。”
秦晓清摇头:“你是很能干,但比你更能干的,大唐还有很多。你的德行不好,口蜜腹剑,嫉贤妒能。给副相之位,还得时机合适而且你命长。”
李林甫闻言,心中不甘,却也深感害怕。他觉得皇帝完全看透了他,在皇帝面前,他完全不敢动什么小心思了。
秦晓清知道李林甫现在是没有机会夺取帝位的,对皇帝也忠心。看到他小心翼翼又略带惶恐的脸色,便笑着这次便把炸药的方法给了他,这是她在隋朝时特意学的。
“弄这个不是为了打仗,我们大唐不能再搞对外战争了。这个是为了炸河里的礁石,可以卖给地方,地方河道交通顺畅,经济好了,我们收的税也会更多。”
李林甫捧着手里皇帝亲手调配的炸药,非常担心里面的东西炸了。但同时,手上捧着这么一个大杀器,他心里又豪情万丈。
李林甫用崇拜的目光看着皇帝,“臣一定不辱使命!”
“好。”
“李林甫都能说出这么不符合他身份的话了?”秦晓清对系统说。系统没有说话。秦晓清继续说:“给他炸药,还是有一点冒险的,不过他想不想政变,我能感觉到。”
秦晓清之所以能活这么长,不光是系统的帮助,她自己也常常防患于未然。如果不知道李林甫以后做的事,现在他看起来其实挺厉害挺靠谱的。
李林甫早年担任国子司业,曾大力整顿国子监制度,国子监风纪因此好转。一点也不看不出以后是嫉贤妒能,尤其以文才入仕之人的人。
他很能装,现在就开始收买厨师,宫女,后妃,让别人在皇帝面前说自己的好话了。唐玄宗都很明白他是什么人,根本不打算现在用他。
不过秦晓清不一样,她好,李林甫为了讨好皇帝就坏不了。
甚至,有了钱,妒贤嫉能的李林甫还得支持她大开科举。这次是史无前例的科举,有宰相宋璟主持,副相姚崇和李林甫提供支持,皇帝亲自殿试排名次,一次录取进士三百人。
以后不会再有这么多人了,这年的三月份就是最大规模的科举,限制非常少。这件事已经提前造势,为的就是吸引秦晓清喜欢的人才前来。
安史之乱虽然根本原因是皇帝剥削底层百姓太过,但还没到农民起义亡国,统治阶级内斗就亡国了。内斗是因为阶级固化,最支持阶级固化的就是皇帝和世家大族。
所以,秦晓清忙了这么久,就是为了有钱给寒门官员支付俸禄,联合寒门对付门阀。把宇文融的对寒门的政策,反过来对世家皇族用一遍。
李白今年十九岁,原本在大匡山里隐居,往来于旁郡。直到有一天下山听到爆炸声,发现河道里的顽石被炸掉了,行船不再危险。于是他去打听,发现这是朝廷的仁政,因此决定奔赴长安。
到了长安,他认识了早就名动京城的王维,两人关系很好。经由王维,被引荐给皇帝。李白知道,如果得到了皇帝的认可,那么他就不用“摧眉折腰事权贵”,把行卷呈送给朝廷权贵,以求得到推荐了。
“参见陛下!”李白道,对于这位大唐的最高统治者,他充满期待,希望帝王看到自己的才华,得到重用。
秦晓清一眼就看到李白手上的卷轴,她主动索要:“这是你的行卷?给我看看吧?要知道,现在已经不允许考前走后门送行卷了,要弥封。
就是糊名加誊写,不看家世名望,不看字迹好坏,只看才华。当然,人品太差的,前面就该筛掉了。还有锁院制度,主考官已经锁起来了,等你参加科举,考生也要被锁。”
实权皇帝的能量,让秦晓清可以把北宋才有的好制度搬到唐朝来。虽然有阻力,但最后还是成功了。她现在最想看的就是李白的诗词,他写的肯定很好。她可以看到李白那些散佚的早期的作品,这是多么愉快的事啊。
李白虽然从来不知道糊名和锁院制度,但他一听就知道,这样才能选出有真才实学的人,对他这样的寒门是最好的。陛下不但为寒门着想,还很喜欢他的作品。
秦晓清飞快翻完了李白的作品,把宝藏都看了一遍。“这个我喜欢,能送给我吗?你还有备份吗?就是一模一样的?不过我收了可不会帮你科举,也不归我管。”
李白很自信,“只要给太白一个机会,太白绝不担心成不了进士,陛下放心。”
“你李白都成不了进士,我还当什么皇帝。”秦晓清摇头,李白的才华她还不知道吗?“你的诗词很好,啊,朕还想过取消诗词歌赋,不考这些。”
但是大唐是诗歌的盛世,秦晓清不忍心改变这一点。
“对了,你是不是信道?想找神仙?”秦晓清问。
出乎意料,李白摇头,“小时候确实向往神仙,但现在更向往陛下的大同主义,向往天下大同,实现为国为民的抱负。”
“真还以为你还信道,呵呵。”秦晓清很尴尬,她都准备好反驳的话了。
“臣已经不信了,下山以后,一路进京赶考,臣都在体察民情,了解民生疾苦,迫切希望被陛下做点事。”李白说。
秦晓清知道李白会写诗,但不知道他的政治才能。“现在大唐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如果不解决,会有什么隐患,会有灾难吗?爱卿怎么看?”
“或许最大的问题是关中和关东的对立,自关中崛起以来,长期与关东对立,两边士族互相争夺统治。而两边的百姓却都被剥削,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如果陛下不能够平衡,或者尊重关东士族,或许河北会脱离大唐,甚至反攻覆灭大唐。那时候又是一场新的“五胡乱华”,汉人江山易主。”
李白神色凝重,仿佛已经预见了那烽火连天,生灵涂炭,伏尸百万的未来。但他要把大唐建设起来,推向另一个未来。